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原文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96K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原文新版多篇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讀後感 篇一

見它從打印機中滑出,為何今日打印機的效率如此之低,總是遲遲不將這好文章吐出,煞是讓人有點為之所急。所幸,這三張半的文字終被我獲取。一拿到手便反覆地看了三四次。回回感覺不同次次回味有異。實有種無法釋手之感。

初讀此文,就被余光中先生的博學所倒,也許這些博學幾乎所有的大家都知曉。這米氏父子、五陵少年、,但人所具備的文學底藴卻是遮掩不住的。。餘秋雨的深刻,豐子愷的孩氣,葉聖陶的平易近人,總是可以在文章中看出點滴的。

再讀《聽聽那冷雨》,我竟讀出了《聲聲慢》的味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李清照和余光中,所見到的雨,大概是,同一時段的雨吧,但他們的相隔了千年之久,所帶來的感受,卻是如此相近的。因為中國的雨是千年不變的。就象余光中説過的:藍墨水字的上面就是汨羅江(待考證)。中國的每樣事物大概都有中國五千年的沉澱。所以中國的雨千年來也永遠都是滂滂沱沱,淅淅瀝瀝,清清爽爽新新的。

文中所寫,一個方塊字,就是一個天地,然也。一個雨字,便是天地的連接,當中的四點,就是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化,中國的驕傲,中國的思想。中國的雨,它,沉澱了,整個中國。大禹治水,映雪苦讀,上方穀雨救司馬懿。雨衝出了中國的歷史,也將歷史沖淡了許多。

三讀文章,卻讀出了一種惋惜之情。文中的古屋聽雨,是如何之詩意,如何之愜意啊。聽、雨之纖纖細手拂弄着無數黑鍵啊灰鍵,把晌午奏成黃昏,聽那點點滴滴點點,忐忐忑忑,忐忐忑忑,綿綿瀟瀟綿綿。一陣冷雨,把冬落成了春,把夏又拂成了秋。而如今,雨點卻只能溶在水泥裏,雨已成了沒有音韻的樂音,瓦的歌唱已成絕響:雨來時,已不再,叢葉嘈嘈切切,不再閃動那濕濕的綠光,鳥聲減了,蛙聲沉了,蟲吟沒了。只是歎息,只是後悔,千片萬片的瓦響已成了腦海中的一隅思念和回憶。這世間已再沒有少年聽雨,紅燭成昏;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白頭聽雨,僧廬下了。

這種中國式的惋惜,是一種懷舊,是一種思念,是一種對祖國、對大陸、對家鄉的思念。一位老人對大陸統一的期盼!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原文 篇二

雨天的屋瓦,浮漾濕濕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則微明,背光則幽暗,對於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着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指弄着無數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下雨了。”

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着層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的,無精打采的低垂着。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乾巴巴地發着些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多高,與天上的灰氣聯接起來,結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着行人的臉。處處乾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的老城像燒透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狗趴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大,小販們不敢吆喝,柏油路曬化了,甚至於鋪户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街上非常清靜,只有銅鐵鋪裏發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單調的丁丁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