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8W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課文《蜜蜂》的教學反思 篇一

這是一篇通過典型事例説明蜜蜂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人説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它被拋棄在哪裏,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接着用較長的篇幅介紹了法布爾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蜜蜂辨認方向能力的實驗。

一、尋求文章‘’可抓點",確定學習目標

有了去年對課文內容的瞭解,站在我的角度再次讀文,沒覺得有什麼不同的收穫;站在學生的角度讀文,覺得孩子們一定會對蜜蜂神奇的辨認方向的能力感到驚訝,也一定對法布爾實驗過程的認真和執着感到佩服……因而我嘗試確定了兩個學習目標:1、從法布爾的實驗中總結收穫;2、學習法布爾對科學執着的態度和用語的準確性。

二、回顧導入,明確目標

課伊始,首先帶領孩子們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介紹了法布爾通過實驗證明了蜜蜂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知識)

明確目標……

三、自學自研,小組合作交流

‘’法布爾是通過怎樣的實驗證明蜜蜂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得出了怎樣的結論?"

孩子們很快就找到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小組交流後一個小組彙報總結:

第一步,先捉來40只蜜蜂;第二步,在它的背上做上白色的記號;第三步,蜜蜂裝在袋子裏;第四步,把蜜蜂帶到二里半路外拋棄;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二

《蜜蜂引路》一文記敍了列寧通過觀察蜜蜂採蜜和飛行的路線,利用蜜蜂作嚮導,終於自己找到了養蜂人的故事。説明列寧是個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人。這篇文章是上次執教二年級的時候,學校督導講授的課文,今天再來執教本課,有所感想。

一、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的開始,請學生默讀課文,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和養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並通過學生的發言,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幫助學生在整體上初步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方法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了學生興趣,有利於學生審美感的培養。畫簡筆畫,這是我一直不敢突破的一點,今天我在課堂上嘗試一番,雖然畫的不是很好,但讓學生弄清了文中的一些地理方位。

二、抓關鍵詞,進行辨析運用

在詞彙教學中,重點是準確的理解詞義。理解詞義的方法很多。比如直觀的理解,比較辯析理解。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理解,以及結合課文理解,不同的詞可以應用不同的方法。對於“常常”“往常”以及他們的近義詞,通過比較辯析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用法的理解,在加以運用就能水到渠成。如:一些抽象的詞語就需要放在語言環境中,讓學生結合上下文細細的體會。比如對“果然”的教學,區分果然和竟然,順便教學居然等相近的詞語。我想如果能經常這樣引導,不僅能使學生對詞義有確切的理解,而且可以逐步培養學生根據語言環境理解詞義的能力。這也是今後要訓練的重點。

三、細讀課文,體會人物優秀品質

第三自然段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我重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圍繞“他在尋找的路上都看到了什麼”這個問題展開,通過抓住“一邊走一邊看”、“仔細觀察”、“果然”等詞語的理解,讓學生明白,列寧不是在觀看風景,而是在留心觀察。然後是重視朗讀訓練。朗讀訓練形式多樣,範讀,自讀,比賽讀,等等讀出感情,把課文變成有聲的言語,受到教育和感染。最後讓學生通過線路圖,説一説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讓學生在頭腦中形象地再現這一過程。再進一步總結:列寧細心觀察和認真思考的優秀品質。

四、不足之處

1、朗讀是我們班學生的弱項。在學習中能抓住關鍵詞,但讀得不夠到位,男生不如女生有情感,看來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是很重要的。

2、課堂評價自我感覺有了較大的進步,能有所針對性評價,但是還不是很靈活。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三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空間和機會。識字、寫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總結規律和方法,用自己的方法自主識字,注重重、難點字的書寫指導

閲讀教學要抓住課文資料和語言上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閲讀課文,邊讀邊想,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相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結合重點詞句,熟讀課文,理解課文資料,讓學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難事情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找出事物間的聯繫,進行周密合理的推理決定,就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能夠要求學生藉助想像,在紙上描繪列寧住處、養蜂人住處、路邊花叢、園子的圖畫,即進入了作者描繪的情境中,又弄請了方位,以便更好的理解課文資料。這樣的方法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學生審美潛力的培養。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四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很簡短的課文,記敍了列寧通過觀察蜜蜂採蜜和飛行的路線,利用蜜蜂作嚮導,終於自己找到了養蜂人的故事。説明列寧是個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人。愛聽故事是國小生們共有的特徵。教學中,要抓住課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閲讀課文,邊讀邊想,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

一、交流資料,輔墊教學。

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上課前,我佈置學生廣泛蒐集有關蜜蜂和列寧的資料,從而瞭解相磁的知識。一是為了更好的進入新課學習,讓學生對課文相關的內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穫的喜悦,把別人不知道的自己的知識説給大家聽,這是國小生最樂意做的事情,從而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新課的學習;三是讓學生從國小會蒐集資料,拓寬學習渠道,提高學習效率。

二、自主識字,培養能力

因為本課生字較少,難度不大,在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的過程中自學,培養獨立識字能力。初讀課文時在文中標出要認讀的,把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繫上下文多讀幾遍,讀準字音,感知字義。學完課文,再用多種方法複習鞏固生字。通過這一探究性學習,可以從小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的科學探究意識。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我在設計整節課的教學之前,結合學生好奇探索的特性,使整節課時圍繞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昇華問題這一主線充分展開進行。問題探究法是在改革語文教學經過反覆實驗,一種較為適應學生教學的模式。它分獨立探究存疑、互動探究釋疑、回顧檢測達標這樣三個基本的環節。這一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這一顯著特徵。經過實踐,我覺得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在學習的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認知興趣,它直接推動孩子們去探求新知識、發展新能力,而缺乏這種興趣,就會使學習成為枯燥無味的負擔。可見,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前提,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老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地取材,就文發揮編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興奮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講究評價的技巧。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要讓孩子們體驗勞動的歡樂和為自己的勞動而感到自豪。不管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答問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現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從他發言的聲音、説話的口齒、站姿等其他方面去鼓勵,如:你回答的聲音真響亮!你能提問真勇敢!給他們以信心。評價應當有區別,要因人而異。如基礎差的學生,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敢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應重在鼓勵其參與。又如有些學生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説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因而,對於基礎好的學生,評價就應提高要求,重在鼓勵創新。如一次我讓學生用增添一詞造句,一位學生立刻站起來説:今年我們學校又增添了不少先進的教學設備。我聽後並沒有馬上肯定,而是又追問:有什麼用呢?你有什麼感想?

那學生一經提醒,好似恍然大悟,略思考一會,馬上將原來的話改成:今年我們學校又增添了不少先進的教學設備,我們的學習條件更優越了,我想今後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老師們的期望。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發展了他們的思維。

三是善於開拓學生的思路。

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勢傾向,這種傾向愈強,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思路就越狹隘、呆板,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造性的思考。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勢的影響,老師就要看準時機,巧妙地加以引導,挑起爭論,激起波瀾,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樂趣無窮。

當然,在這節課時的教學設中以及實踐過程中還是存在許多的不足和缺點。在探尋瑕疵同時結合學生的返效淺談了以上幾點的感悟,僅限拙見。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五

(一)導入新課。通過直接揭題的形式引入課題。板書課題時,在田字格中板書本課要求寫的字 “蜂、引”這兩個生字。並讓學生説説你是怎樣記住這兩個字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初步熟悉課文,認識生字詞,為重點段的學習做一個鋪墊。

(三)細讀課文,重點研讀第三自然段。對於1、2自然段,我採用了學生讀後,問學生都知道了什麼,圍繞這個問題,通過理解“附近”、“談天”、“親自”等詞語,達到對整段內容的理解。對於“ 常常”“往常”以及他們的近義詞進行了辨析,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對於第四段,主要通過表演讀來體會,列寧找到養蜂人的喜悦心情。

第三自然段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我重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圍繞“他在尋找的路上都看到了什麼”這個問題展開,並引出列寧是邊走邊看、仔細觀察,讓學生明白,列寧不是在觀看風景,而是留心在找路。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列寧是怎樣觀察的?看到園子旁邊的小房子,列寧會怎麼想呢?學生在揣摩列寧的心理活動時,充分發揮想象能力,使形象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在此基礎了引出“果然”這個詞。列寧走過去敲那所房子的門,這房子是不是養蜂人的家?進而指導學生朗讀,促進學生的理解。

根據課文,畫一畫列寧找養蜂人的路線圖。列寧找到養蜂人的線路途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難點所在。因此我先讓小組合作畫出列寧找養蜂人所走的小路,旨在讓學生進一步將課文的重點段即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過程,以圖畫的形式將文字形象地再現出來。這也是本課進行形象思維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並讓學生通過線路圖展示並根據自己的圖,説一説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讓學生在頭腦中形象地再現這一過程。再進一步總結:列寧細心觀察和認真思考,在蜜蜂這個“小嚮導”的“指引”下,找到養蜂人的。但這一環節,由於孩子對於畫圖有着很認真的態度,沒有運用簡筆畫快速的完成,而且也與留給學生的時間短有關,導致了沒有再課堂上展示學生畫的路線圖。這是這節課的遺憾之處。今後還要注意時間的合理運用。

(四)感情朗讀,體會列寧的品質。並談談學習這節課的收穫。

(五)推薦閲讀列寧的故事。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面。

優點:整堂課對學生的評價體現了多樣化,能引導學生正確憑藉學生,優缺點相結合。朗讀做的比較到位。識字方法多樣,紮實。

不足:對於一些內容沒有做到細化,比如:“園子”和“院子”的區別,學生就能把握“園子” 的讀音了。拓展“常常”和“往常”等相近詞語的填空題是,沒有再強調這幾個詞語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