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91K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一

《蜜蜂引路》這篇課文情節簡單:無數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蜂羣,在列寧眼中卻有清晰的規律,利用此規律找到了養蜂人。出示了課題,我引導學生理解“嚮導”的意思後設計了一個問題:蜜蜂真的能當嚮導,能引路嗎?於是,學生帶着極大的好奇心走入了課文。一開始,我請學生邊讀便找,發現了哪些景物,再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和養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在這一教學步驟中,我把重點放在學生認識事物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上。學生對課文所表達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認識以後,我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部分進一步深入的學習,進一步從詞句中體會列寧是怎樣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的。如問學生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麼,他是怎樣想的。?學生閲讀了課文以後説,列寧在路邊發現了蜜蜂,他會這樣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那養蜂人的吧?他還會想,蜜蜂採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着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養蜂人的家。他發現小房子後又是怎麼想的?當學生深入學習了列寧觀察、思考的方法以後,我又讓學習回到課文的整體上來,藉助看圖,融進自己的體驗和想象,具體敍述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小組合作,畫出列寧尋找養蜂人的路線圖。

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深刻地領悟到列寧憑着豐富的知識,靠勤於動腦筋想辦法,善於觀察,利用蜜蜂採了蜜要回蜂房這個特點才找到養蜂人的。教學中我還十分重視朗讀訓練。朗讀訓練形式多樣,指導學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在讀中去感悟課文內容,把課文變成有聲的言語,受到教育和感染,使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收穫。

課文《蜜蜂》的教學反思 篇二

反思這節課,我把握住教學重點:通過學習討論,明確作者從試驗中得出了什麼結論,是怎麼得到的。在備課時,我牢牢抓住作者寫的就是一個有關蜜蜂的試驗。作為實驗必須有試驗的原因—試驗的準備過程——試驗的結論。

教學中,我設疑激趣,引導學生髮現試驗的原因,試驗準備,試驗的結果。並且相機進行語文常識的教學。同時以課文為出發點,鼓勵學生探索課外知識。課前我已經讓學生在家裏做泡豆子的試驗,並且觀察豆子的生長過程。課堂成為學生展示和交流的天地。通過小組交流,優秀代表訪談,學生對泡豆子這個試驗順序已經瞭然於胸。為仿寫第二段試驗的過程打下了基礎。

在上這課時,我的教學設計就注重我們三年級“格格作文”裏讓學生寫清順序這個要求。引導學生髮現觀察的順序,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先、再、然後、還。最後引導學生穿句成文。讓學生深深體會到作文學習要有觀察的順序。當然,每一節課都會有不足之處,也請同行批評指正。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三

語文是一門內藴豐富、審美趣味很強的學科,上好語文課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初讀課文《草蟲的村落》就覺得有趣,草叢是村落,甲蟲是村民,還有遊俠,遠方親戚,音樂家,工程師……多麼奇妙的想象,多麼有意思的故事啊。我想這篇文章學生也一定會喜歡。果然,大概學生天生對小蟲感興趣,閲讀課文的時候,學生充滿了熱情,也追隨着作者的目光進行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從中感受到了草蟲的生活以及作者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感受,整個課堂激情湧動,現擷取幾個片段,細品一二:

一、抓住關鍵詞,享受樂趣

在解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有的學生抓住“又”字説作者肯定經常這樣來觀察草蟲;有的學生抓住“躺”説作者看似悠閒,其實在動腦筋;有的説在靜謐中觀察作者也不害怕,反而很愜意。於是我讓學生想象作者可能怎樣地躺着,姿勢會有哪些。學生就展開了想象,有的説躺成一個“大”字;有的説手託着頭,翹着二郎腿;有的説嘴裏叼着一根狗尾巴草;有的説趴在地上,託着下巴,翹着小腿……在學生的説中,發現他們真的彷彿就是作者,彷彿也就在草叢中,看喜歡的小草蟲。

二、抓住重點句,展開想象

在課堂上,我抓住了三處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裏去。”此時無聲勝有聲,在這深情的對視中,它們互相在傾訴些什麼?“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對這隻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啟發想象,蜥蜴和小甲蟲在交流什麼?第九自然段:“我看見了許多許多……”發揮想象,“我”還會看到什麼?讀了這篇課文的孩子們,我想沒有一個會對這些問題不感興趣。很快地,他們的興趣、想象力被激發,紛紛呈現精彩絕倫的回答。在創設這種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下,調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感情朗讀中,以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我想,這樣要比把文章切成幾塊拋給學生好得多。當然,這想象是不能脱離文本的,在想象時,還要學生品味作者怎樣描寫,如何表達,你能不能學學作者,把自己的想象生動地説一説?這樣,也把體會各種修辭的妙處結合起來而不會顯得空洞了。這些想象自然而然地起到以讀悟情,以想品情,以情激情的作用。學生讀在其中、感在其中、悟在其中並樂在其中,對課文的感受深了,讀起來自 然就有“情”有“意”了。也許,這才是孩子們眼中的“草蟲的村落”。在文章後半部分,作者寫到:“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於是問學生,作者在這村落裏還可能看到哪些村民呢?他們有什麼職業,都在幹什麼呢?可以仿照課文的寫法,像作者一樣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一寫你可能看到的一種或兩種小蟲。 由於前面感悟的到位,學生興趣也比較濃厚,他們紛紛拿出筆和紙開始寫,後來的小練筆都還不錯。

這課堂小練筆,在學生感悟文字,體悟寫法的基礎上進行,對學生沒有一點負擔,反而是輕鬆上陣,一蹴而就。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加上自己練筆,知道了動物、小蟲也有家庭,也有父母,也有兄弟姐妹,也有愛人,也有可愛的一面,也有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從而增強了閲讀的興趣,感受到語言的美麗,對學習文章的表達也更感興趣。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四

《蜜蜂引路》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在深讀課文時,我抓住第三自然段為學習重點,從第四自然段入手,從最後一句列寧笑着説: “我有嚮導,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這裏來的”為切入點,引導大家質疑:嚮導指什麼?蜜蜂不會説話,不會指示真的會給人引路嗎?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作嚮導找到養蜂人的?然後引導學生仔細研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讀一讀列寧一邊走一邊看,他發現了什麼?他是怎麼想的?,同時還讓孩子們根據課文描述畫出列寧在尋找的過程中的路線圖。

根據孩子們的思考,回答巧妙的利用板書歸納性展示:列寧發現蜜蜂——發現園子——發現小房子,列寧想到:蜜蜂——蜂房——養蜂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列寧判斷:養蜂人就住在這小房子裏,列寧證明:果然就是那個養蜂的人。然後引到孩子們根據板書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孩子們在完善思維的同時更進一步體會到列寧在解決問題中注意發現、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的科學方法和敏鋭的判斷力,明白自己要擁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科學研究意識。緊接着讓孩子們擴展想象,進行口語交際練習,想象養蜂人聽了列寧的話後,會説些什麼,還會怎樣邀請列寧進屋,怎樣進行交談,進行續編故事,孩子們在情景演示中熱情很高,積極參與,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五

國小語文新課標人教版第四冊《蜜蜂引路》,雖篇幅短小,情節簡單,但能給人很深的啟迪。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從學生認知和思維特點入手,把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培養技能有機融匯在一齊。

因為本課生字較少,難度不大,在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的過程中自學,培養獨立識字潛力。初讀課文時在文中標出要認讀的,把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繫上下文多讀幾遍,讀準字音,感知字義。在深讀課文時,我抓住第三自然段為學習重點,提出“蜜蜂是怎樣引路的”找一找,讀一讀,列寧一邊走一邊看,他發現了什麼他是怎樣想的,同時還讓孩子們根據課文描述畫出列寧在尋找的過程中的路線圖。根據孩子們的思考、回答巧妙地利用板書歸納性展示:列寧發現蜜蜂--發現園子--發現小房子,列寧想到:蜜蜂--蜂房--養蜂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列寧決定:養蜂人就住在這小房子裏,列寧證明:果然就是那個養蜂的人。然後引到孩子們根據板書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孩子們在完善思維的同時更進一步體會到列寧在解決問題中注意發現、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的科學方法和敏鋭的決定力,明白自己要擁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科學研究意識。

在本節課裏做得較好的就是詞彙教學。詞彙教學的重點是準確的理解詞義,因為只有正確地理解詞義,才能夠正確地去應用。一些抽象的詞語就需要放在語言環境中,讓學生結合上下文細細地體會。因而我在教授《蜜蜂引路》一課時,對“果然”一詞的教學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師:列寧是怎樣觀察的讀一讀。

生:(讀“他仔細------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

師:看到園子旁邊的小房子,列寧會怎樣想呢

生:他會想:那裏是不是養蜂人的家呢

生:他會想:這可能是養蜂人的家吧。

生:列寧看到園子的小房子會這樣想:這房子必須是養蜂人大家。

師:為什麼會是養蜂人的家呢

生:因為蜜蜂都飛到園子裏去了。説明那裏是蜜蜂的家。養蜂人必須住在附近,所以園子旁邊那座小房子必須是養蜂人的家。

師:列寧走過去敲那所房子的門,這房子是不是養蜂人的家

生:這所房子是養蜂人的家。

師:書上是怎樣説的呢

生:開門的。果然是那個養蜂的人。

聖:對了。列寧想,這所小房子可能是養蜂的人的家。結果開門的真是養蜂的人。事實和列寧想的完全一樣。那裏用了一個什麼詞呢

生:果然。

這樣去引導學生注重從聯繫上下文去理解,比要求學生去死記硬背要好的多。同樣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我想如果能經常這樣引導,不僅僅能使學生對詞義有確切的理解,而且能夠逐步培養學生根據語言環境理解詞義的潛力。這堂課的教學,使我深切地感到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作為教師,只有緊緊地圍繞學生,多給他們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他們的潛能就會得到更好的發揮,學習的效果也會得到較大的提高。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六

(一)導入新課。通過直接揭題的形式引入課題。板書課題時,在田字格中板書本課要求寫的字 “蜂、引”這兩個生字。並讓學生説説你是怎樣記住這兩個字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初步熟悉課文,認識生字詞,為重點段的學習做一個鋪墊。

(三)細讀課文,重點研讀第三自然段。對於1、2自然段,我採用了學生讀後,問學生都知道了什麼,圍繞這個問題,通過理解“附近”、“談天”、“親自”等詞語,達到對整段內容的理解。對於“ 常常”“往常”以及他們的近義詞進行了辨析,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對於第四段,主要通過表演讀來體會,列寧找到養蜂人的喜悦心情。

第三自然段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我重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圍繞“他在尋找的路上都看到了什麼”這個問題展開,並引出列寧是邊走邊看、仔細觀察,讓學生明白,列寧不是在觀看風景,而是留心在找路。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列寧是怎樣觀察的?看到園子旁邊的小房子,列寧會怎麼想呢?學生在揣摩列寧的心理活動時,充分發揮想象能力,使形象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在此基礎了引出“果然”這個詞。列寧走過去敲那所房子的門,這房子是不是養蜂人的家?進而指導學生朗讀,促進學生的理解。

根據課文,畫一畫列寧找養蜂人的路線圖。列寧找到養蜂人的線路途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難點所在。因此我先讓小組合作畫出列寧找養蜂人所走的小路,旨在讓學生進一步將課文的重點段即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過程,以圖畫的形式將文字形象地再現出來。這也是本課進行形象思維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並讓學生通過線路圖展示並根據自己的圖,説一説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讓學生在頭腦中形象地再現這一過程。再進一步總結:列寧細心觀察和認真思考,在蜜蜂這個“小嚮導”的“指引”下,找到養蜂人的。但這一環節,由於孩子對於畫圖有着很認真的態度,沒有運用簡筆畫快速的完成,而且也與留給學生的時間短有關,導致了沒有再課堂上展示學生畫的路線圖。這是這節課的遺憾之處。今後還要注意時間的合理運用。

(四)感情朗讀,體會列寧的品質。並談談學習這節課的收穫。

(五)推薦閲讀列寧的故事。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面。

優點:整堂課對學生的評價體現了多樣化,能引導學生正確憑藉學生,優缺點相結合。朗讀做的比較到位。識字方法多樣,紮實。

不足:對於一些內容沒有做到細化,比如:“園子”和“院子”的區別,學生就能把握“園子” 的讀音了。拓展“常常”和“往常”等相近詞語的填空題是,沒有再強調這幾個詞語的用法。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七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空間和機會。識字、寫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總結規律和方法,用自己的方法自主識字,注重重、難點字的書寫指導。

閲讀教學要抓住課文資料和語言上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閲讀課文,邊讀邊想,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相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結合重點詞句,熟讀課文,理解課文資料,讓學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難事情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找出事物間的聯繫,進行周密合理的推理決定,就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能夠要求學生藉助想像,在紙上描繪列寧住處、養蜂人住處、路邊花叢、園子的圖畫,即進入了作者描繪的情境中,又弄請了方位,以便更好的理解課文資料。這樣的方法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學生審美潛力的培養。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篇八

在板書中“莫斯科小山”等可用不同色彩的簡圖加上文字,標明各個地點的位置。如:莫斯科可用深紅色城牆圖形表示,花叢可用水紅色桃花圖形表示,園子可用黃色的蜂房圖形表示(蜜蜂飛進園子裏,實際上是蜂房在園子裏)。用帶箭頭的線條和文字標出蜜蜂飛回園子和列寧找養蜂人的路線,並用“利用”一詞精練地概括兩者之間的關係。

本板書不僅形象直觀地反映了事物及其聯繫,通過移動畫面或比較各圖之間的關係,還可以讓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例如:教學本課的“附近”和“當代”兩個詞語,教師可以通過“莫斯科”和“小山”或“花叢”和“園子”各圖形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知道“附近”就是兩者離得很近的意思。讓學生認識到“當地”所指的範圍比“附近”要大些。

《蜜蜂引路》是以“找”字為線索,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列寧怎樣找到養蜂人。本板書按“找”的順序貼出“花叢”、“園子”、“小房子”,既分清了列寧找養蜂人的三個步驟,又標明瞭列寧找養蜂人所走的路線,還直觀地“再現”了列寧住處和花叢、園子、小房子的方位。有助於學生弄清楚“找”的經過。“利用”一詞,既概括了蜜蜂回蜂房和列寧找養蜂人之間的聯繫和區別,也體現了列寧善於觀察、深入思考和準確判斷的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