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文旅項目規劃方案 文旅項目怎麼做(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4W

文旅項目規劃方案 文旅項目怎麼做(精品多篇)

文旅項目規劃方案 文旅項目怎麼做 篇一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對發展旅遊文化產業高度重視,全市上下對旅遊文化產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斷提高,加快旅遊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意識不斷增強,作為旅遊目的地、旅遊文化產業作為新興支柱產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旅遊經濟發展取得突破,主要指標進入全省前列。,接待國內旅遊者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億元,海外旅遊者31522人次,海外創匯萬美元,旅遊總收入億元。

旅遊企業規模擴大,接待能力不斷增強。全市現有星級酒店20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5家,三星級6家,二星級8家,星級酒店數量和質量名列全省前矛,20家星級酒店共有牀位數3000餘支,平均客房出租率為。旅行社:目前,全市有旅行社36家,其中4家國際旅行社,包括2家組團社,32家國內社。

文化與旅遊融合的效應明顯。作為全國圍棋發源地,有着極其深厚的文化內涵,8月,我市舉行了第一屆全國圍棋文化節,圍棋文化節的舉辦充分展示了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展示了的時代風采和獨特魅力,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條件;拍攝了電視《關中女人》、《別拿豆包不當乾糧》、《趙樹理》、《鐵血長平》、《紅窗花、白雪花》有效地提高了旅遊地的知名度。

(一)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十一五”期間,市政府大力實施精品名牌戰略,推動旅遊與文化融合,出台的《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我市支柱產業之一”。隨後,相繼出台了《市旅遊文物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和《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從指導思想、奮鬥目標、工作思路、政策和措施等方面作了具體的闡述,為旅遊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環境保障。8月出台的《市服務業發展大綱》和《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又把旅遊文化產業作為服務業18個重點領域中的重中之重來培育發展。

(二)拓寬民間融資渠道

市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探索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大力鼓勵和倡導全社會舉辦旅遊業,一是鼓勵資源型企業將旅遊業作為接替產業,由地下向地面發展。提出了一礦一業的發展思路。蘭花集團開發王莽嶺景區,三八煤礦開發珏山景區,竹林山煤礦開發蟒河景區,市煤運公司開發棋子山景區,晉煤集團王台礦開發丹朱嶺景區。二是加大文化旅遊業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力度,積極引導外地和民間資金開發文化旅遊項目。河南客商孫先生投資4000萬元,承包經營柳氏民居,沁水白雲洞由個人投資開發,歷山風景區被省城客商孟翠萍承包經營,陵川縣鳳凰歡樂谷景區由北京億信通開發建設。

(三)加大政府資金投入。我市不斷加大對旅遊產業的投入,旅遊產業呈良好發展態勢。第一,市政府從起至,每年拿出1000萬元作為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景區建設的貸款貼息補助。至,國家、省、市三級財政投入旅遊和文物保護方面的資金約億元。第二,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至今為止,為28個景區建設項目爭取上級部門旅遊建設資金約1200萬元,這1200萬元作為政府引導性資金,帶動了如銀行貸款、自籌等其它投融資方式對旅遊景區的投入。

(四)突出重點項目管理。,山西省把服務業作為四大攻堅產業之一,而且放在第一位,其中旅遊產業是作為新興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在山西省服務業18個領域“1+10”項目中,我市皇城相府和王莽嶺作為重點項目擬列入其中。在省建立旅遊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項目庫時,我市14個旅遊項目,爭取全部納入該項目庫,可為我市旅遊文化產業爭取更多的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加強對旅遊文化產業項目基本建設程序的完善,完成旅遊項目的審批、核准和備案手續。截止到上半年,共審批、核准、備案旅遊項目13個,其中省審批、備案9個,為項目建設投融資打下堅實基礎。

(五)文物保護和旅遊開發相結合。文物古蹟作為一項重要旅遊資源,對推動旅遊產業發展,促進地區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間,我市32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搶救性文物保護設施建設專項規劃》,項目總投資17259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10357萬元。這些項目的實施,充分利用我市文物的優勢,最大限度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併發揮其自身藴涵的價值,彰顯人文景觀的同時促進旅遊產業發展。促進我市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

近幾年,在政府主導開發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業的戰略措施下,我市旅遊產業迅猛發展並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隨之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

(一)觀念陳舊,認識還不太到位。我市許多地方旅遊發展最缺乏的不是資源,不是資金,而是觀念。各級、各部門普遍對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性以及旅遊業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尤其是缺乏對旅遊業在調整產業結構中緊迫性、必要性的高度認識。

(二)宣傳促銷力度不夠。近年來,我市遊客接待人數及旅遊收入均呈較大幅度增長,但多數是來自周邊省市的遊客,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遊客和境外遊客相對較少,這就需要我們下一步在鞏固原有市場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和境外市場的宣傳促銷力度,優化遊客結構,增加旅遊收入。

(三)旅遊相關產業發展滯後。多數景區的主要收入來自門票,旅遊與文化還沒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沒有對當地豐富的旅遊資源進行有效開發,沒有培育出有當地文化特色的相關產業,沒有形成以文化為龍頭的旅遊產業鏈。遊客在我市停留時間短,人均花費不高,旅遊業對經濟的拉動效應沒有得到很好體現。

(四)開發與保護的問題。我市自然風光秀麗,文化底藴深厚,但是在對豐富的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方面,有着諸多亟需解決的問題。目前部門旅遊景點的開發管理涉及到文物、旅遊、林業等多個部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為政,政出多門的現象。如何妥善解決開發與保護的矛盾,還需要加大綜合協調的力度。

雖然,我市旅遊產業獲得了一定的發展、有了一定的市場基礎,但總體來説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還不夠強,遊客停留時間較短,客源輸出多輸入少,景區知名度不高,難以融入山西主要旅遊線及中原旅遊經濟圈,旅遊文化產業對經濟的拉動效應還有很大的潛力。

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包括王莽嶺、圍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觀掛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錫崖溝。全市地處黃土高原與中州平原斷裂帶之最險要處,由高低錯落的五十多個山峯組成,是太行山風光的典型代表;又如蟒河旅遊風景區,是以保護獼猴和亞熱帶植被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山西動植物資源寶庫”之美譽;珏山風景區,則有“晉魏河山第一奇”、“小華山”,“小武當”之美稱;而大峽谷則是喀斯特地貌的著名自然遺產。近年來,我省初步形成了晉北佛教文化、晉中晉商文化、晉南黃河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遊區為主的旅遊業發展格局。其中,尤以晉商文化的迅速崛起為典型代表。與全省以人文景觀為主的旅遊業發展特點相比,風光獨特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獨樹一幟,恰好彌補了全省旅遊資源的缺憾和不足。據專家論證:旅遊必然成為全省繼三大文化旅遊品牌之後,以自然風光獨佔鰲頭、沁河古城堡獨具特色的第四大旅遊區。

其次,擁有客源市場優勢。與中原一大批諸如鄭州、洛陽、新鄉、安陽、焦作等具有極大潛在客源羣體的大中城市緊相毗鄰;第三,擁有旅遊交通環境優勢。已擁有或即將擁有侯月鐵路、鄭太鐵路和晉焦高速公路、晉長高速公路、晉侯高速公路、晉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要旅遊交通設施。

第三、發展旅遊業時不我待。河南已經搶先一步,利用我市的自然資源,做成了知名景點。我市必須奮起直追,加大發展服務業力度。近年來,河南省旅遊業的發展,尤其是周邊地區如焦作、濟源、洛陽、開封等市的旅遊業迅猛成形有目共睹。這些城市旅遊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自然類風光景觀的迅速崛起。雲台山、小浪底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仔細分析,這些自然類旅遊品牌的景觀主體絕大多數在境內。而的自然風光絕不遜色於她們,豐厚的人文景觀更具市場吸引力。為此我們將以特有的太行山水風情為靈魂,以青蓮寺、炎帝文化、長平古戰場及沁河流域古城堡羣為文化內涵,以棋子山、王莽嶺、珏山、舜王坪、蟒河、太行山大峽谷為舞台,打造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品牌。爭創出我省繼三大文化旅遊品牌之後,以自然風光獨佔鰲頭的第四張王牌,構建旅遊業美好的明天。

根據我市旅遊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和潛力,我們認為,在今後要進一步加大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力度。主要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一步加大對旅遊文化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旅遊文化產業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當作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項目來抓,在規劃土地、税收、財政等方面給於大力支持。

(二)進一步加大對旅遊文化產業的資金投入。要加大對旅遊文化產業的資金扶持,一是根據財力狀況和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逐年適當增加投入,引導旅遊文化產業的品牌培育、項目示範等。二是安排一定數額的旅遊文化發展基金,作為導向性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安排一定數額的旅遊文化產業的貸款貼息,扶持重點旅遊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和帶動社會資金注入。

(三)找準旅遊文化業的着力點。旅遊的本質就是文化探尋、文化消費和文化享受。謀劃和培育我市旅遊文化產業,必須要有更加開闊的視野,找準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着力點,學習借鑑其他省、市旅遊區好的做法,結合實際,大膽創新,把文化的導入作為旅遊精品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開發富有濃郁地方特色、風情的文化旅遊產品。加強文物保護和對非物質文化的挖掘與整理,扶持文化創意羣體和經紀人,把具有特色的地方戲曲文化、民俗民居文化等文化形態融入旅遊開發建設中。

(四)創新旅遊品牌。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內涵,體現地方鮮明特色,千方百計把“神奇太行·經典”的旅遊品牌打響叫亮。近年來,在旅遊品牌的培育和宣傳上,全省初步形成了晉北宗教文化、晉中晉商文化、晉南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遊區。但沒有太行山這一塊,不能不説是缺憾,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全力打造“神奇太行·經典”的旅遊品牌,努力向全省第四大文化旅遊區———神奇文化旅遊區的目標邁進。

文旅項目規劃方案 文旅項目怎麼做 篇二

按照“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活動要求,近期,就文化旅遊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近年來,我區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發展理念為指引,堅持“生態立區、民生為本、城鄉一體、綠色發展”,特別自列入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以來,用改革的思路和創新的辦法全面發力,“把山亭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謀劃建設,全方位、深層次的全域旅遊現代治理體系已經形成,山亭旅遊業走上了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發展的快車道。為推動這項工作更好更快發展,區政協把文化旅遊發展作為今年的重點調研課題,組織部分委員進行了深入調研。現提出如下建議。

目前,全區擁有4a級景區5處、3a級景區4處,國家和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25處、省級旅遊強鎮10個。全區新增接待牀位1000張,總數達到7200張;新增接待餐位4000位,旅遊購物店發展到36家;全區接待過夜遊客48萬人次。我區成功舉辦全國貧困地區旅遊扶貧培訓班,並以全國第九的優異成績榮登“中國全域旅遊魅力指數排行榜”。

一是黨政統籌發展,打造山亭旅遊戰略性產業。從區域發展戰略全局出發,把推進全域旅遊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努力把山亭建成國內知名的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一方面,把生態旅遊列為全區戰略性支柱產業進行培育,去年,我區召開了全區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動員大會,成立了黨政主要領導掛帥的全域旅遊領導機構,並強化全域旅遊工作履職監督,全域旅遊發展指標納入各鎮街和相關部門年度考核。建立區域旅遊綜合協調機制,強化全域規劃、全業融合、全鏈提升、全程創新等統籌發展,形成了全域旅遊發展新合力。另一方面,打破行業部門界限,整合各類資金政策,集中向旅遊產業傾斜;採取項目化運作模式,一個重點旅遊項目成立一個指揮部,由縣級領導親自掛帥督導推進。櫃族部落獲評全國優選旅遊項目,併成功創建全省金星級文化主題酒店;八路軍抱犢崮抗日根據地遺址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二是強化依法治旅,構建旅遊現代治理體系。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規劃先行、強化監督”原則,在旅遊市場治理的制度和手段方面進行創新,加快構建全域旅遊聯合執法機制和旅遊市場綜合監管模式,我區建立了旅服、消防、公安、市場監管、食藥、法院“六合一”旅遊綜合執法聯動機制,開展全域旅遊“百靈鳥”志願者行動,形成了全民共創共建氛圍。2016年5月,成立了全省首支旅遊警察大隊,在維護旅遊市場秩序和旅遊治安環境、為遊客提供安全保障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17年,又相繼成立了全市首家旅遊巡回法庭、山亭旅遊市場監管分局,實踐證明旅遊市場治理的“創新體”, 真正推動旅遊治理工作真正進入法治化、規範化軌道。同時,在行業經營准入和監管、經營方式、服務規範等方面加強旅遊行業標準建設,建立“山亭人家”農家樂評定驗收機制,不斷提升旅遊業的治理水平。全區已成功創建“好客人家”星級農家樂102家。

三是抓好頂層設計,描繪全域旅遊發展藍圖。為保護好特色山區的青山綠水,我區從頂層設計入手,在編制完成《山亭區中長期服務業發展規劃》《翼雲鄉村生態旅遊度假區規劃》《抱犢崮-熊耳山旅遊區5a級景區提升規劃》等一批重大專項規劃的基礎上,堅持多規合科學發展,面向全國招標,完成《山亭區全域旅遊發展與提升規劃》,科學佈局“一核一環兩軸四區+四大綜合體”,制定全域旅遊發展重在產業培育的全區旅遊三年行動方案,這為全區旅遊業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升級奠定堅實基礎,有力引領旅遊業科學持續發展。

當前,我區全域旅遊風生水起、蓬勃發展的同時,還存在不少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是旅遊規劃的引領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目前,我區旅遊開發建設存在各自為戰的現象,缺少統一規劃、統一佈局,未能做到全區旅遊產業一盤棋,存在“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現象,不利於全區旅遊事業整體發展。

二是旅遊服務設施不健全。至今還沒有區級旅遊集散中心,道路交通指示系統延伸不夠,一些旅遊特色村道路較窄,景區及鄉村旅遊點普遍缺少生態停車場、休憩場所,區域之間銜接不夠緊密,還沒把景點串成“畫卷”、把“珍珠”串成“項鍊”。

三是旅遊招商力度不夠,有好的規劃項目,但缺乏大企業集團投資項目。我區自然資源豐富,引人入勝的景區很多,但是缺少開發資金,缺少有實力的企業對我們的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不能形成景區和企業強強聯合、共同發展的格局。

四是旅遊服務水平、旅遊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缺少對於信息化旅遊的正確認識,沒有理解“旅遊業既是信息密集型的產業,又是信息依賴型產業”的真正內涵。大多數旅遊企業還是採用傳統的商業模式,信息服務能力非常差,完全不能滿足旅遊者的需求。

下步,我區將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為契機,積極大膽改革、勇於實踐,大力推進文化旅遊發展戰略落地生根。特別是今年,將持續放大生態優勢,實施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打造精品景區,舉辦品牌節會,推動整合營銷,加速文化旅遊發展,構建“龍頭帶動、多點開花”的全域旅遊新格局。

文旅項目規劃方案 文旅項目怎麼做 篇三

一是產業優勢。蘋果、水稻田園風光獨具特色,為發展農業休閒觀光旅遊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二是基礎設施優勢。全鄉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溝渠縱橫交錯,抗旱水窖遍佈地塊,為發展農村文化旅遊業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區位優勢。昭大公路貫穿南北,漁洞水庫專用線途徑樂居、上街兩個村,灑漁河煙柳與樂居、上街兩個村遙遙相望。區位優勢十分突出,容易進入過往遊客的視線。

四是幹部優勢。有兩支好的幹部隊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幹事的村級幹部隊伍,一支是作風硬、吃得苦、能力強的鄉級幹部隊伍,為宣傳樂居和服務遊客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羣眾優勢。廣大純樸、勤勞、善良的樂居人民,為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根據樂居現狀以及歷史文化發展特點,認為樂居的文化旅遊產業可定位於:

一是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旅遊。休閒觀光農業旅遊集農業產銷、農產品加工、農業旅遊服務等三種產業於一體,順應了人們嚮往自然、崇尚自然、親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1、發展種植業觀光旅遊。可以依託科技示範園,組織青少年開展“農村科技夏令營”活動,普及農村科技文化知識。可以結合昭大公路沿線引導羣眾發展庭院果園種植,根據節令適時開展春季賞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動,推動農村旅遊經濟,帶動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

2、發展水面養殖業觀光旅遊。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庫、桃樹井水庫從事水產養殖,還可以在水庫周圍添置一些必要的設施,方便遊客垂釣和打撈。還可以設置餐廳,讓遊客自己品嚐勞動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是發展地方民俗風情體驗旅遊。樂居人文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農村的體驗需求。

1、民俗民風旅遊。一年一度的新觀音廟會,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會自發聚集到這個地方。老的燒香拜佛,年輕的唱歌嬉戲、自娛自樂。這些民俗民風帶有明顯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傳統文化背景,對遊客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2、農村節慶旅遊。進一步挖掘、整合本地農村節慶風俗,以農村老年協會為載體,不斷豐富羣眾文藝生活,體現獨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獨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農村飲食文化旅遊。品嚐風味餐飲是旅遊不可缺少的內容,具有農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應該成為吸引遊客的旅遊資源。農村之“食”關鍵在於“土”和“特”,樂居的野菜、豆乾、臘肉遠近聞名,對過往遊客具有強烈的誘惑力。

三是發展生態旅遊業。以樂居大河土地整理項目為契機,順河綠化,打造“樂居煙柳”風姿,使之與綠油油的稻田相依為伴,真正構成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1、要在政策上給與積極扶持。發展農村文化旅遊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相互協調、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區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會同區直有關部門,制定出台鼓勵農村文化旅遊的扶持政策,在資金投入、道路通訊等方面向農村文化旅遊項目傾斜。同時,要組織專門人員幫助挖掘有較深文化內涵的旅遊文化資源。

2、要加大對農村文化旅遊基礎設施的投入。實施相關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合理開發旅遊資源,強化文化旅遊功能。

3、注重抓好農村文化旅遊品的開發。一是要篩選出能顯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藴深厚的文化旅遊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裝的基礎上,按照旅遊品的要求對一些民間藝術品或古建築物要進行重新設計、包裝。三是要加強農村文化旅遊產業的包裝宣傳和市場開發工作,充分激發消費潛力。

4、要注重文化旅遊隊伍的培養。要充分發揮鄉文化站的職能作用,千方百計吸引旅遊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質高的農村旅遊從業人員隊伍,為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文旅項目規劃方案 文旅項目怎麼做 篇四

新建區地處贛江之濱、鄱湖之南,是人文薈萃的“千年古邑”,享譽鄱湖的“魚米之鄉”,區域面積2193平方公里,整個地貌是“四水三山兩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新時代的大美新建,依託鄱陽湖生態旅遊經濟圈的區位優勢,以建設“文化大區、旅遊強區”為目標,精心擦亮“五色”旅遊品牌,傾心打造古邑文化名片。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關心幫助下,新建區堅持走文化旅遊與生態相結合的都市休閒之路,明確了“旅遊強區、旅遊興區”的發展定位,全面唱響紅色教育遊、綠色山水遊、古色人文遊、金色觀光遊、特色體驗遊的“五色”旅遊品牌。依託雄厚的的文化底藴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新建區的文化旅遊產業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績,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制約我區文化旅遊大發展的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文化旅遊資源豐富

新建區旅遊資源、人文景觀豐富,是公認的南昌市乃至全江西的旅遊資源大區。全區擁有世界級文化遺產潛質的旅遊景區1處(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國家級重要濕地1處(南磯濕地),國家a級景區8個(其中4a景區1家、3a景區6家,2a景區1家),市級以上鄉村旅遊點23家。擁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紅色經典“小平小道”,遊客探祕、休閒、觀鳥、攝影、科考的絕佳寶地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南磯濕地,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山萬壽宮廟會”,“中國府第文化博物館”汪山土庫,號稱南方“小長城”的溪霞怪石嶺生態公園,有“鷺鳥王國”美譽的象山森林公園,擁有大漠雄渾和江南水鄉細膩的厚田金色沙漠,正在大手筆的規劃建設當中並致力於打造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等。

(二)區位優勢明顯

(三)政策扶持加大,旅遊增長快速

近年來,新建區相繼出台了《關於加快新建區旅遊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推進旅遊強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從項目、土地、資金、人才、環境等方面對推動旅遊業大繁榮、大發展予以扶持。20xx年新建區全區接待旅遊人次超過1400萬人次,同比增長,旅遊綜合收入億元,同比增長。預計20xx年全區旅遊綜合接待總人數達2000萬人次,旅遊綜合總收入突破100億元。

1、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備,但旅遊服務設施相對薄弱。近年來,我區社會經濟發展迅猛,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向二、三產業積聚),城鎮及大部分村落基礎設施日趨完備,2017年人均gdp已達9753美元,按照國際上的一般規律,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旅遊需求就會出現爆發式增長。但新建區旅遊服務設施比較薄弱,客房、餐館檔次不高(全區擁有星級飯店僅1家,五星級飯店0家),娛樂項目單一,城區和主要城鎮及景區缺少針對旅遊者需求的遊客集散中心、旅遊酒店等,滿足不了旅遊接待服務的要求。

2、旅遊管理體制分散,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協調機制。一方面,我區既有區文廣旅新局,又有區旅投公司,一些區直單位也參與文旅項目,各自為政、各打算盤,沒有擰成一股繩,難以形成集合效應。區文廣旅新局管行業,日常工作就是忙於落實全區所有的涉旅工作和應付各種各樣的上級檢查,根本無暇顧及旅遊行業發展大計;區旅投公司管全區的旅遊項目投資,而且其項目運作方式多采取政府出資+社會化服務外包形式,行業的管理責任不用擔,平常的工作動態和投資數據沒有及時有效溝通。其他區直單位的如一些田園綜合體和文化特色小鎮等項目,在建設的過程中只是請我局做做觀察員,有甚者根本就不諮詢文化和旅遊部門意見,等要申報景區景點時才來找專業部門。另一方面,更有一些景區地跨數個行政區域,雖然成立了管理局或旅遊開發公司,但受職能限制,協調力度太小。比如有些屬於市旅遊公司(厚田沙漠),有些屬於市文廣局(小平小道),有些屬於水務部門(夢山水庫)。這種管理經營體制上的不順,使得市場化經營程度深淺不一,造成各景區多從自身利益出發,各行其是,競相開發。這種做法導致規劃難落實、形象難塑造、宣傳難統一、管理難到位。

3、旅遊發展戰略高大上,但有計劃實施少,部分項目投資大,但是實際效益不如人意。近幾年來,省、市相繼提出了旅遊強省、旅遊強市的發展戰略,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把旅遊業作為“一核兩重”產業發展佈局中現代服務業的一個發展重點,明確提出了“江西風景獨好,五彩新建來領跑”的發展定位,全面唱響紅色教育遊、綠色山水遊、古色人文遊、金色觀光遊、特色體驗遊的“五色”旅遊品牌。變山水資源亮點為產業發展熱點,變旅遊資源大區為旅遊產業強區,使新建區成為南昌旅遊的目的地、江西旅遊的集散地,使旅遊業成為該區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支柱產業,全面構建大旅遊、大品牌、大產業、大發展的生動格局。

雖然我區積極挖掘文化旅遊資源,陸續投資改造或建設了一批旅遊項目:如投資近5億元對“小平小道”紅色經典景區進行改擴建,投資1億多元對汪山土庫進行修復,投資6000多萬元對南磯進行了提升改造,投資300萬元編制了南磯濕地景區總體規劃,以及投資4億元的西山特色小鎮旅遊度假區項目建設等。但是,許多建成運營的景區景點,也往往存在着投資大,建設週期過長,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4、旅遊發展模式單一,缺乏進一步開發和創新的能力。目前,我區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大多依賴政府投資,缺乏多元化投資渠道,致使經營體制不活,難以激發社會力量參與旅遊發展,激活旅遊資源效益。各旅遊景區受限於自身資金、渠道和建設能力的限制,在開發和經營的過程中缺乏發掘潛力和創新產品的動力和意識。景區缺乏專業化的管理,粗放式的經營管理模式在景區中普遍存在。比較典型的有汪山土庫、夢山風景區等。

5、整體營銷力度不夠,系統性較差。好的產品只有通過積極營銷才能佔有市場。雖然我區積極通過旅遊文化節、新聞媒體宣傳、推介會、旅遊中介等渠道開展官方的推廣營銷,但是大部分景區並沒有主動開展營銷活動,未形成系統的營銷模式。雖然我區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由原來的1000萬增加到現在的3000萬,但其中用於旅遊宣傳的資金僅有100萬,這使得我區的營銷力度嚴重不足。營銷不繫統、力度不夠使得中遠距離遊客對新建的旅遊資源知之甚少,嚴重影響了新建旅遊業的發展。

6、旅遊人才缺乏,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從全區的旅遊隊伍素質來看,特別是專業管理、策劃、營銷和導遊等人才極度缺乏,業務水平較低,旅遊人才隊伍亟待引進、培訓和提高。

我們可以看到,新建區雖然擁有很多優勢和機遇,但同時面臨諸多不利因素。面對當前旅遊發展的形勢,如何創新發展模式,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是擺在新建區全區上下面前的一道大課題。在新的發展階段,應從孤立的景區景點跳出來,以線路為紐帶,形成涵蓋吃、住、行、遊、購、娛等要素的綜合服務產品,重點從規劃、機制、品牌、基礎設施等方面下工夫。

1、加大政策扶持,進一步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旅遊大發展,基礎設施是重要一環。加強旅遊交通體系建設。同時,推動通往主要旅遊區、旅遊度假區、旅遊集散地、鄉村旅遊地的交通體系建設,提高旅遊的可進入性和通達性。加強旅遊食宿設施建設。針對高標準旅遊飯店緊缺的狀況,應加快星級賓館的建設,引進國際旅遊連鎖酒店品牌。針對自助遊、度假休閒遊的特點,加強旅遊景區的配套建設,推進以旅遊諮詢中心、旅遊廁所、旅遊標識、旅遊環境整治為主的旅遊公益設施建設,增強旅遊功能;推進旅遊購物街建設,集中展銷地方特色旅遊商品;創辦旅遊文化娛樂公司、旅遊文化演出公司,推出特色文藝節目,發展晚間娛樂項目。

2、加強協調配合,進一步做大做強旅遊產業。加強區文化旅遊局與區旅投公司的溝通,明確責任分工,始終保持既分工、又協作的良好關係。加強區文廣旅遊局與其他區直單位的工作配合,特別是在一些大型田園綜合體、文化特色小鎮的項目建設上,積極參與文化旅遊規劃指導,整合各方力量,不斷提升項目品質,積極做大做強旅遊產業規模。加強區文化旅遊局與各鄉鎮的業務配合,積極參與當地文化旅遊節慶活動,大力宣傳推廣我區優秀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文旅項目規劃方案 文旅項目怎麼做 篇五

近年來,桃江縣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文化資源優勢,搶抓國家旅遊產業發展機遇,用全域旅遊發展新理念,引領交通、園區、城鎮、產業建設和改善民生新發展,打造全景桃江新名片,積極探索加快縣域鄉村文化旅遊發展新模式。

桃江,地處湘中偏北、洞庭尾閭,因境內桃花江得名。總面積2068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人口89萬,素有“美人窩”、“屈原第二故鄉”、“楠竹之鄉”和“茶葉之鄉”等美譽。桃江交通便捷。距省會長沙僅1小時車程,洛湛、石長兩條鐵路穿境而過,二廣、益馬、益婁衡、益陽南線等高速公路橫貫東西、輻射八方。

桃江景色宜人。有桃花江竹海、羅溪瀑布、桃花湖、浮邱山、鳳凰山、羞女峯等風景名勝20多處,境內有桃花江國家森林公園、羞女湖國家濕地公園和腰子侖春秋古越墓羣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十佳最具投資潛力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城市。桃花江核電站目前為我國內陸第一核電站,將其打造成我省工業旅遊景點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核電站建設將帶動新一輪工業旅遊熱潮,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將助推我縣經濟快速增長,可大幅度提高我縣財政收入。反之,財政加大對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的投入,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我縣就業崗位,提高人均收入,促進人均消費。我縣將努力打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在全省乃至全國形成示範性的以核電為主題的生態旅遊景區,力促我縣全域旅遊的發展。

目前,全縣共有休閒農莊和鄉村旅遊景區(點)400個,擁有牀位7168個,國際品牌連鎖酒店1家,旅遊星級賓館6家,五星級休閒農莊3家,湖南省工農業旅遊示範點2家,有國內旅行社3家,旅行社門市部4家,旅遊商品生產廠點10多家,休閒旅遊接待人數達300萬人次,休閒旅遊接待收入約8億元,旅遊從業人員11000餘人,休閒旅遊發展成為我縣一道獨特的風景,鄉村旅遊業促進和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日益明顯,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一是政府強力推動。縣委、縣政府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決定》、《關於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快文化旅遊重點項目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關於推進一批重點項目促進鄉村文化旅遊產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投入近500萬元,完成了《桃江縣旅遊發展規劃》、《桃江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總體規劃》、《桃花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桃花江竹海風景區規劃》、《黃金塘景區總體規劃及項目策劃》和美人文化主題公園、鳳凰山景區等一系列旅遊策劃,20xx年起縣旅遊產業引導資金提高到200萬元/年。

二是加大市場投入。一是加強星級酒店建設。全縣共有星級酒店6家,其中三星級酒店1家,大漢華美達美人窩文化主題酒店為全益陽市第一家國際品牌旅遊飯店;二是加大休閒農莊投入力度。為進一步提升休閒旅遊服務質量,切實加大了對休閒農莊的規範和改造,投入資金5000萬元,改造了10家休閒農莊和10家示範性竹鄉農家樂建設,其中新桃緣生態農莊和漁鄉源生態農莊為湖南省五星級休閒農莊,休閒旅遊品牌佔據了全省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地位。三是加快項目建設。

桃花江竹海景區投入資金近億元,完成了核心景區建設和基礎配套設施等項目建設,已對外開放;浮邱山景區完成了景區道路提質升級,啟動了遊客服務中心和生態停車場建設,完善了浮邱寺部分設施建設,啟動了浮邱寺修繕改造計劃;羅溪瀑布旅遊區完成了遊步道、河道清理、停車場修整、30個垃圾箱等設施建設,啟動了觀瀑台建設工作;桃花湖景區完成了景區環湖公路建設;桃益公路生態景觀工程完成竹文化生態景觀帶、生態文化走廊等建設,成為具有桃江特色的綠色景觀帶。

從目前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現狀來看,要做實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的品牌,還存在產業體系不夠成熟、配套措施不夠健全、宣傳營銷缺乏整體形象、文化內涵不夠豐富和旅遊要素不夠健全等問題,急需在以後工作中加以解決。

按照全域融合、文化引領、創新驅動、市場導向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鄉村文化旅遊建設,把桃江休閒旅遊產業培育成為轉型升級的優勢產業、生態文明的先導產業、惠民富民的民生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