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別董大》高適古詩鑑賞【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9K

《別董大》高適古詩鑑賞【通用多篇】

別董大 篇一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譯文】

滿天黃雲,太陽被籠罩得昏昏沉沉,北風吹來,大雁在紛飛的雪花中向南飛去。不必擔憂您前去的路途沒有知己,(憑着你的琴聲、你的音樂修養)普天之下誰會不敬重你呢!

【賞析】

高適一生交 遊甚眾,極重友誼。民間不但傳頌着他與李白、杜甫等一代大詩人在汴州聚首同遊的佳話,而且他與當時彈琴名手董庭蘭之間的友誼也被視為美談。《別董大》這首詩就是詩人給董庭蘭送行時的贈言。

全詩四句,可分兩層。

詩的前兩句着重寫送別時的景色。首句“千里黃雲白日曛”視野開闊,充分展現了西北黃土高原上風捲塵沙入雲端的獨特地域風光。“白日曛”三字給遼闊的黃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第二句“北風吹雁雪紛紛”,寫出了送別的時令和氣候。作者寫天氣驟變,也象徵董大處境的惡劣。朔風勁吹,大雪紛飛,本來已經夠淒涼的了,耳邊又傳來鴻雁的陣陣悲鳴,則更令遠行人大有孤雁離羣之孤寂無依感。雁總是羣飛的,它使整個畫面都沉浸在依依惜別的感情氛圍中,令人在鴻雁的悲鳴聲中聯想到友誼。第一層這兩句詩景中寓情,以情寫景,場景空曠,筆力粗獷,但在粗獷中卻又透出縷縷纏綿 的情思,使送別的情調益發濃重。

詩的第二層感情基調和深沉抑鬱轉向放達高遠。

第二層的兩句詩主要是對董庭蘭辭友遠行的安慰與鼓勵。“莫愁前路無知己”安慰董大在前進的道路上處處都會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誰人不識君”既是對第三句的補充,又是對董庭蘭蓋世美譽的讚揚,也是對友人光明前途的預言。詩的三、四句互為因果關係,第三句是果,第四句為因。倒置的句式,進一步表現董庭蘭廣交 良友,珍重友誼。

落日黃雲,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於此自是高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於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雲,使人難禁日暮天寒、遊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敍景而見內心之鬱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悽酸。後兩句於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説話才樸質而豪爽。

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以氣質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遊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鬱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説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和高適同時代的唐詩人李欣也曾作《聽董大彈胡 笳兼寄語弄房給事》一詩,詩中通過描述董庭蘭的美妙琴聲,高超琴藝來表現董庭蘭的為人和美好心靈。

如果説李頎對董大的評價是形象、具體的話,那麼,高適的評價則是概括的、凝鍊的。

這首詩的意境高遠,感情真摯,情景交 融,語言純樸,可謂贈別唐詩中的上乘之作。

原文 篇二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原文及翻譯 篇三

別董大二首

唐代: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千里黃雲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風吹着歸雁大雪紛紛。

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識君?

就像鳥兒六翮飄搖自傷自憐,離開京洛已經十多年。

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願,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註釋

⑴董大:指董庭蘭,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稱“董大”。

⑵黃雲:天上的烏雲,在陽光下,烏雲是暗黃色,所以叫黃雲。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陽黯淡無光。

⑶誰人:哪個人。君:你,這裏指董大。

⑷翮(hé):鳥的羽翼。飄颻(yáo):飄動。六翮飄颻,比喻四處奔波而無結果。

⑸京洛:長安和洛陽。

賞析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悽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塗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二首》便是後一種風格的佳篇。

這兩首送別詩作於公元747年(天寶六年),當時高適在睢陽,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絃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但在這兩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説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從詩的內容來看,這兩篇作品當是寫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而且,兩個人都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貧賤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詩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卻胸襟開闊,寫別離而一掃纏綿憂怨的老調,雄壯豪邁,堪與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這兩句以其內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敍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雲,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於此自是作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於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雲,使人難禁日暮天寒、遊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敍景而見內心之鬱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悽酸。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兩句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説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着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於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説話才樸質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見他當時也還處於“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這兩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於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詩人在即將分手之際,全然不寫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來。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以氣質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遊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鬱積噴薄而出,則不能把臨別贈語説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賞析 篇四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絃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説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濛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餘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羣雁排着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説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着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

賞析 篇五

高適一生交 遊甚眾,極重友誼。民間不但傳頌着他與李白、杜甫等一代大詩人在汴州聚首同遊的佳話,而且他與當時彈琴名手董庭蘭之間的友誼也被視為美談。《別董大》這首詩就是詩人給董庭蘭送行時的贈言。

全詩四句,可分兩層。

詩的前兩句着重寫送別時的景色。首句“千里黃雲白日曛”視野開闊,充分展現了西北黃土高原上風捲塵沙入雲端的獨特地域風光。“白日曛”三字給遼闊的黃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第二句“北風吹雁雪紛紛”,寫出了送別的時令和氣候。作者寫天氣驟變,也象徵董大處境的惡劣。朔風勁吹,大雪紛飛,本來已經夠淒涼的了,耳邊又傳來鴻雁的陣陣悲鳴,則更令遠行人大有孤雁離羣之孤寂無依感。雁總是羣飛的,它使整個畫面都沉浸在依依惜別的感情氛圍中,令人在鴻雁的悲鳴聲中聯想到友誼。第一層這兩句詩景中寓情,以情寫景,場景空曠,筆力粗獷,但在粗獷中卻又透出縷縷纏綿 的情思,使送別的情調益發濃重。

詩的第二層感情基調和深沉抑鬱轉向放達高遠。

第二層的兩句詩主要是對董庭蘭辭友遠行的安慰與鼓勵。“莫愁前路無知己”安慰董大在前進的道路上處處都會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誰人不識君”既是對第三句的補充,又是對董庭蘭蓋世美譽的讚揚,也是對友人光明前途的預言。詩的`三、四句互為因果關係,第三句是果,第四句為因。倒置的句式,進一步表現董庭蘭廣交 良友,珍重友誼。

落日黃雲,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於此自是高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於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雲,使人難禁日暮天寒、遊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敍景而見內心之鬱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悽酸。後兩句於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説話才樸質而豪爽。

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以氣質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遊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鬱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説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和高適同時代的唐詩人李欣也曾作《聽董大彈胡 笳兼寄語弄房給事》一詩,詩中通過描述董庭蘭的美妙琴聲,高超琴藝來表現董庭蘭的為人和美好心靈。

如果説李頎對董大的評價是形象、具體的話,那麼,高適的評價則是概括的、凝鍊的。

這首詩的意境高遠,感情真摯,情景交 融,語言純樸,可謂贈別唐詩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