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非洲民間故事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8W

非洲民間故事通用多篇

非洲民間故事 篇一

在非洲國家馬拉維北部的一個小村落,有一個17歲→←的青年——黎格遜·凱伊拉。他品學兼優,很愛讀書,尤其愛看名人傳記。當他看了《林肯傳》之後深受感動,決心要做一個有益於自己國家和人民的人。

凱伊拉與媽媽商量:“我想到美國去上大學,您能答應我去嗎?”

他媽媽並不知道美國在哪裏,只是相信自己這個從小就特別懂事的孩子。她幾乎是不假思索地説:“你可以去,什麼時候動身呢?”

凱伊拉想,一旦媽媽知道自己將走過崇山峻嶺,渡過江河海洋,一定會萬分擔憂,一定會改變主意,於是便説:“我明天就出發。”

媽媽説:“好,我多準備一些玉米餅,給你帶在路上吃。”

第二天,凱伊拉緊緊地擁抱了媽媽,擦去了淚水,便頭也不回地上路了。他的第一個目標是走到 3000英里 之外的開羅,然後想辦法搭船前往美國。可才走了幾天,隨身攜帶的食物就全吃光了。他身無分文,但還是想出了一個解決旅途吃住的好辦法:每天走一段路,從一個村子出發,走到下一個村子休息,然後通過自己的勞動,來向村裏人換取必須的食物、飲水和睡覺的地方。

一年後,凱伊拉已步行了1000多英里,到達了烏干達。在那裏,有個善良的家庭收留了他。他在當地找到了一個制磚的工作,幹了6個月,把所賺的錢大部分寄給了母親。

在烏干達的首都坎帕拉,凱伊拉無意中看到一本《到美國大學的留學指南》。他隨意翻了翻,得知美國大學會給優秀青年提供獎學金。於是,他給指南上的一些大學寫了請求獎學金的申請。儘管他估計可能會遭到拒絕,但卻毫不氣餒。用他的話説:“試一試可能失敗,但不試肯定不能成功。”過了3個星期,他得到了喜訊:位於華盛頓維農山的史卡吉特谷學院同意給他全額獎學金。

凱伊拉立刻前往當地的美國辦事機構辦理簽證手續,但對方告之:“我們需要看到你的護照和往返的旅行費用之後,才能幫你辦理簽證。”

凱伊拉趕緊寫信向本國政府申請護照,但被拒絕了。因為,他説不準自己出生的年月日。於是,他又寫信向童年時曾教導過自己的傳教士求援。在傳教士的幫助下,他終於拿到了護照。

往返的旅行費用從哪裏來呢?凱伊拉雖然無法籌措到,但卻依舊保持着一定要到美國大學讀書的堅定信念。於是,他又朝氣蓬勃地踏上了徒步的旅途。不用細説,他還是採取老辦法——從一個村子出發,到下一個村子休息,用換工的方式解決吃與住的難題。

凱伊拉深信自己的夢想一定能實現,於是用最後的一點錢買了生平的第一雙鞋子,並把它放在自己的包裏,生怕被磨損。他想,我總不能光着腳走進大學吧。

凱伊拉穿過烏干達,抵達蘇丹,來到了喀土穆。他找到當地的美國領事館,詳細地講述了自己的坎坷經歷與無比渴望。

熱心的美國領事對凱伊拉十分欣賞,並親筆寫信,將他的困難告訴了史卡吉特谷學院。

幾個月之後,在史卡吉特谷學院的大力幫助下,凱伊拉穿着第一套學生裝和第一雙鞋子,昂首挺胸地走進了學院的大門。

在開學典禮的大會上,史卡吉特谷學院的領導請凱伊拉以新生代表的身份發言。他發自肺腑地感謝了一切幫助過自己的人,同時激動地説了一段博得熱烈掌聲的話:

當上帝把一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放在我們心中的時候,就已經是對我們的莫大關愛了。我們要牢牢記住,在任何艱難險阻面前,都沒有氣餒的理由。如果氣餒了,就要鞭策自己,馬上振作起來。只要我們喚醒了自己心中的巨人,就會擁有激情、勇氣和力量,就會義無反顧地向前、向前、再向前。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登不到頂的山,沒有渡不過去的水,也沒有走不完的路。永遠按照積極思維的原則努力,這就是我心中的巨人,這就是我能從非洲赤腳走到美國的真相。

非洲民間故事 篇二

這個故事有點象上面那個賣梳子給和尚的故事。同樣的境況,卻有不同的觀點與結論。其實,如果我們經常往壞的或負的方面去想的話,我們將錯失許多“成功的機會”。相反的,如果我們一直往好的、積極的方面去思考問題的話,我們就會挖掘出許多令人想不到的機會,即使是危機也可能藴藏着無限生機。

當年在美國,有一家鞋子製造廠。為擴大市場,工廠老闆便派一名市場經理到非洲一個子孤島上作市場調查。那名市場經理到了那裏後,發現當在的人們都沒有穿鞋子的習慣,回到旅館,他馬上拍發電報告訴老闆説:“這裏的居民從不穿鞋子,此地無市場。”

當老闆接到電報後,思索良久,便吩咐另一名市場經理去實地調查。這名市場經理一見到當地人們都是赤足,沒穿任何鞋子的時候,心中興奮萬分,馬上電告老闆説:“此地居民無鞋穿,市場潛力巨大,快寄一百萬雙鞋子過來。”

非洲民間故事 篇三

在非洲中部乾旱的大草原上,有一種體形肥胖臃腫的巨蜂。巨蜂的翅膀非常小,脖子也很粗短。但是這種蜂在非洲大草原上能夠連續飛行250公里,飛行高度也是一般蜂類所不能及的。它們非常聰明,平時藏在巖石縫隙或者草叢裏,一旦有了食物立即振翅飛起。尤其是當它們發現這一地區即將面臨極度乾旱的時候,它們就會成羣結隊地迅速逃離,向着水草豐美的地方飛行。

這種強健的蜂被科學家稱為“非洲蜂”。

科學家們對這種蜂卻充滿了好奇。因為根據生物學的理論,這種蜂體形肥胖臃腫而翅膀卻非常短小,在能夠飛行的物種當中,它們的飛行條件是最差的。從飛行的先天條件來説,它們甚至連雞、鴨都不如;從流體力學來分析,它們的身體和翅膀的比例根本是不能夠起飛的,即使人們用力把它們扔到天空去,它們的翅膀也不可能產生承載肥胖身體的浮力,會立刻掉下來摔死。

但事實卻是,非洲蜂不僅能飛,而且是飛行隊伍裏最為強健、最有耐力、飛得最遠的物種之一。

哲學家們對此給出了合理的解釋:非洲蜂天資低劣,但它們必須生存,而且只有學會長途飛行的本領,才能夠在氣候惡劣的非洲大草原活下去。

簡單地説,若是非洲蜂不能飛行,它就只有死路一條。

什麼叫“置之死地而後生”?非洲蜂給出了很好回答。非洲蜂更讓我們相信,在一個執著頑強的生命裏,沒有什麼叫做“不可能”。

非洲民間故事 篇四

從前,有一對夫妻,結婚好多年了,還沒有生孩子。丈夫為這十分苦惱,於是,他又娶了一個妻子。婚後一年,後妻便給他主了一個大胖兒子。他可高興啦,對兒子愛如掌上明珠。愛屋及烏,他對後妻的喜愛自然也就大大超過了前妻。

前妻心裏很難過,經常守着空房一個人流眼淚。一天,她去田裏幹活,回家路上,看到了一棵小油棕樹:樹雖説不高,但長得非常茂盛,上面已經結了一串肥大的油棕果。

前妻對油棕樹看着看着,不由得自言自語起來:“油棕樹呀油棕樹!我至今還沒有孩子呢,你能變成一個小孩子該多麼好啊!”

小油棕樹聽了,輕輕地搖了搖果子,回答説:“太太呀,你別再講了吧!

我不想聽你這麼説。假如我真的成了你的兒子,我就是幹了一件蠢事,因為你會嫌我長得醜,不喜歡我的。。”

“不!恰恰相反,我會非常地愛你疼你的,為了你,我吃多少苦也心甘情願。”

小油棕樹沒再吱聲,只見它把身子一搖,果真變成了一個健壯的小男孩。

前妻高興得心裏樂開了花,馬上把小男孩領回家中。

和她保證過的一樣,她待小男孩就別提有多疼愛了,真像是自己生的一樣。

可是,這小孩有個怪脾氣:不能吃米和麪粉,也不能吃肉和魚。那麼吃什麼呢?只吃雞蛋,而且吃得非常多,每天至少吃十幾個雞蛋。前妻心中很是納悶,但始終沒辦法解開這個謎。她總是千方百計地為兒子弄雞蛋吃。

一天早晨,油棕樹孩子睡着了,前妻要去田裏幹活。臨走以前,她在兒子身旁放了幾隻熟雞蛋,是給他醒來以後當飯吃的。

這時,後妻悄悄地溜到前妻的房間裏。後妻是一個心眼兒很壞的女人,她見前妻不在家,便把油棕樹孩子身旁的雞蛋全部偷走,換上了一塊麪團。

後來,油棕樹孩子醒了,要吃飯,後妻便叫他吃麪團。

“姨娘呀,”油棕樹孩子搖搖頭説,“你明知道我是不吃麪粉的,為什麼叫我吃麪團呢?我媽媽肯定給我留下雞蛋的,快把雞蛋拿給我吧!”

後妻大聲訓斥:“你為什麼吃飯這麼挑剔?不行!除了麪糰,別的什麼也沒有。”

但是油棕樹孩子寧願餓着也不碰一碰面團。這時,後妻惱羞成怒,跑過去“啪”地打了他一記耳光,大聲罵道:“好你個難看的小油棕果!”

萬沒有想到,隨着後妻的罵聲,油棕樹孩子的身體一晃,馬上又變回了原來的樣子:一棵茂盛的小油棕樹,樹上結着一串肥大的油棕果。

後妻一把將油棕果揪下來,放進鍋裏,下邊點着了火。油棕果慢慢地燒熟了,燒化了,最後在鍋底上留下了一汪油。

不一會兒,一隻小鳥飛了過來,看到鍋裏的油,嚐了一點,覺得挺好吃,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吃飽以後,小鳥便唱起了下面的歌:

賣油郎,賣油郎,

你的油,已不燙;

賣油郎,賣油郎,

你的油,已變涼;

油真好,味真香,

我吃完,肚皮脹。

小鳥把歌連唱了三遍才飛走。

太陽落山後,前妻從田裏幹活回來了。她見兒子不在家,便到處去找,但沒有找到。她痛苦極了,失望地大聲哭叫。這時,後妻冷笑一聲,説:“別哭了!你再也找不到你的兒子了!連油棕果也看不到了!你往鍋裏瞧瞧去吧,這些油就是你的兒子!”

據説,人們知道油棕果可以榨油吃,便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非洲民間故事 篇五

説起我和“非洲美女”的故事,不禁會感到自己是個幸運兒。因為我和她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都是我的美好回憶。

健康、開朗是我給她的第一評價。新學期剛開學時,班主任安排我們倆坐一塊。由於性格很相似,所以一拍即合,不久便“混”得跟深交了十多年的朋友差不多了。有一次,我對她説:“我發覺你很像我國小裏的一位同學,真的很像呢!”但她卻回答了我幾句讓我笑掉大牙的話:“真的嗎?那她一定很美吧!要知道,像我這樣的美女很少見哩,哪怕有一點樣子像我,也很美了。對了,或許我該問間我媽,生我的時候會不會是雙胞胎,所以才有人像我。”説完,還一本正經地思考起來。我懷疑她的想像力怎麼這樣豐富。

後來,我倆成了好友,便有點不知死活地給對方取綽號,我是主動方,叫她“非洲美女”,她也不示弱,叫我“大野妹”。我們這些綽號一傳十,十傳百,成為全班皆知的“祕密”。

從她有趣的話和表現中,不難知道她有開朗、外向的一面,但她認真的一面更吸引我,讓我佩服。

記得有一天體育課跳沙坑,她不會跳,便問我該怎麼跳。我一一為她講解。她聽得很細心,每個環節,都思考過,直到大致弄懂,才罷休。結果是一跳驚人,3米多呢!天,40多雙眼睛都投來羨慕的一瞥。幾十雙手一起拍了起來,她説:“功勞還有同學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