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一分鐘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W

一分鐘教學反思【多篇】

分鐘教學反思 篇一

也許是天氣悶熱的緣故吧,今天上課的狀態很糟糕,感覺頭暈暈的,透不過氣來。頭腦中一片空白,教案不知道被記憶在哪個角落。可是,再怎樣難熬,時間也是會過去的,這不?就這樣結束了!

下班的車裏,我細細回想起教學過程,突然記起有個問題好像沒有提過,我問身邊的同事,她説的確沒有問。天,我怎麼會忘記了?也許頭真的暈了吧。可是我又轉念一想 ,教學中可以遺漏這個問題,想必這個問題可有可無,不提也罷,説不定少了這個問題,可以讓另外一個問題更凝練更集中。這也算一種自我安慰吧!

都説我的課實在,沒有花架子,同事們的評價讓我沾沾自喜,我也覺得那就是自己的風格。可是今天,我發現自己根本就是一直在追求着花架子的,也很浮誇。《一分鐘》的最後一個教學環節我安排的是寫話,其實我的用意很簡單,就是想通過這次教訓,寫一寫元元第二天會怎樣做。可是在備課的時候我想,如果我的過渡語是:“通過這次教訓,那元元第二天會怎麼做呢?請大家寫一寫。”那多平淡呀,一點都不吸引人的眼球。我得來句精彩一點生動一點的過渡,於是就有了課堂中的這句過渡:“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如果一切可以重新來過,那元元會怎麼做呢?請大家寫一寫。”語言是美了,可教學效果也黴了。第一個被叫到的學生是這樣寫的“我還是再睡一分鐘吧,反正時間會倒流的……”,我一驚,首先意識到的是學生沒有聽明白我的要求。後來我保險一點地叫了一個我們班的小博士,他竟然也是説,還是再睡一分鐘吧…… 我這才猛然意識到不是學生沒有聽清要求,而是自己的引導出了偏差。就為了追求一句動聽的過渡語,我把學生引入歧途。我真的很愚蠢!這次教訓,更讓我明白,教學中應該追求簡單但是有實效的教學方式,不可以為了追求所謂的花架子,去考驗學生的領悟能力,而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關於寫話,我想可能很多老師心裏有想法,是不是僅僅為了追求時髦讓它出現在公開課裏?是不是在二年級訓練課堂寫話,學生會有難度?我曾經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年段讀寫訓練的重點及其教學》,裏面清楚地寫着低段的習作訓練內容:

1、練習主謂、偏正詞組的搭配。

2、練習説完整的一句話,連貫説幾句具體的話。

3、循序漸進地開展各種造句練習,初步知道怎樣把句子寫具體生動。

4、模仿寫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等句子。

5、練習連貫地寫句羣。

看完我很震驚,因為我覺得我們低段的習作水平好象達不到這樣的要求。於是我就開始嘗試着,在課堂教學中貫穿寫話訓練,以接近文中的要求,當然也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平時的訓練一般都給足學生時間,像今天這樣在緊湊的教學課堂中寫話還是第一次。

試教的時候,有老師就説是不是可以先讓學生説,再讓學生寫。我想,説話的訓練在課堂中已經安排很多,再説就顯得有點多,而且説過後,寫得雷同的就多。反正低段中還沒有出現過現場寫話,就讓我做先吃螃蟹的那一個吧。但是因為學生第一次在這樣的環境中寫,效果真的很不好,我發現很多學生都只寫了個頭,就沒有了下文。但是在中午的批改中,我還是發現了好片段。這是蔣騏羽寫的:丁零零,鬧鐘響了。元元睜開眼睛,心想:今天我可不能再遲到,否則不僅知識學不到,還要挨老師的罵。元元想完就很快地起牀了。

我想,多寫寫,學生心裏就會有寫的概念,而且多寫多寫,句子的感覺就會加強,動筆能力自然也會加強,對中高段的習作訓練是很有幫助的。我這樣做,也算是對中高段的語文老師負責吧!

分鐘優秀教學反思 篇二

這節語文課講的是教科版第六課《小草》的第一課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識字,寫字,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在設計這節課時主要分以下幾個環節:

一、聽寫詞語。複習上一課生字詞。

二、導入。由學生們和我共同朗誦《草》這首古詩,從而奠定文章讚美小草的感情基礎,為學生的情感引路。

三、識字教學。學生們先自由讀課文,圈出本課會認的生字,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並交流一下識字方法,然後集中認讀生字。

四、寫字教學。出示本課會寫的字,教學方法基本如上,只是在最後要加入學生動筆寫字環節。

五、課堂練習。本課我只出示了一個形近字組詞的練習,目的在於區分、鞏固學過的生字,讓學生們加深記憶。

六、小練筆。第一課時的小練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設計,我根據班級的特點,設計一個以句子為重點的小練筆,儘量多的採用文章中的詞語造句,儘量使自己所造的句子串聯成一小段話。

七、總結。為下節課做鋪墊。

這就是我對這節課的整體構思,在實際教學中,我也是按照我設計的環節進行教學的。課後,聽課領導與我共同交流,為我支出不足,並提出了一些改進的建議。針對這節課,我也有幾點反思:

一、朗讀方面應加強。學習新課時,尤其是第一課時,在學生沒有熟練的理解本課內容的情況下,應該先由老師進行範讀,或者是由朗讀能力強的同學領讀。這樣有助於所有的孩子們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準確的字詞,合理的斷句。在朗讀的時間分配上,也要有合理的規劃,時間不能太短,也不宜過長,要講究朗讀的實效性。

二、識字的方法要多樣化。一個生字要如何被記住,關鍵在於方法是否得當。每個孩子的思維方式不一樣,那麼在課堂上就要用多種方式方法達到所有同學都能記住。

三、寫字教學要抓重點字。在所有要求會寫的生字中,找出重點生字進行着重講解。

四、小組合作要慎重。小組合作是課堂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合作的好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合作的不好教學效果事倍功半。因此在設計小組合作時,要考慮好合作的內容是否適宜小組,其次要對小組人員的分工進行明確要求,要讓每個孩子都有活幹,要讓他們在合作中有所收穫。

《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三

這篇文章十分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學生讀着課文,感覺寫的就是自己或者自己熟悉的夥伴,很自然就入情入境了。在揭示課題時,老師能夠在黑板上寫一道算式1=20,引起學生的疑問――“1”怎樣會等於“20”呢從而導入課文的學習。

文章的寫作很有特色,如當元元被紅燈攔住了去路和眼巴巴地看着公共汽車開走時,他都歎了口氣,説:“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但他在等車的時候,在趕到學校已經遲到的時候,課文並沒有把元元的語言呈現出來,而是留出了空白,留出了給學生馳騁想象的空間。於是我們就能夠在這些地方進行補白,學生能夠模仿課文中的句子,也能夠根據自己的明白和平時的積累進行創作。學生的回答往往很精彩,如“元元決定走到學去,他一邊走,一邊説:'要是早一分鐘就不用步行去上學了!'”;“元元十分後悔,想:要是早一分鐘就不會遲到20分鐘了”。這時學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課前提出的1=20。

然後再讓學生統計一分鐘能寫幾個字,能讀幾個字等活動,明白1分鐘的非凡作用;還能夠找來類似的資料,讓學生懂得“分秒必爭,年年如此,一生堅持”的道理。

《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四

關於預設:結合當下課程遊戲化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即通過遊戲的環節,讓幼兒體驗1分鐘的長短,瞭解1分鐘長短的相對性,達成預設目標。

關於生成:根據幼兒活動中情況,臨時變動了兩個環節。

1、引導幼兒體驗1分鐘長短的兩個遊戲:“金雞獨立”和“拼圖”,在試上活動中幼兒一開始都覺得1分鐘是長的,所以原先預設的是拼圖在前,讓他們先在遊戲中體驗一下短的的感覺。但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幼兒,感覺就不一樣,展示課中又有大部分幼兒覺得1分鐘是短的了,所以我臨時將“金雞獨立”遊戲調到前面了,讓幼兒先在遊戲中體驗一下與自己想象當中不同的感覺。

2、幼兒討論環節“金雞獨立遊戲中覺得1分鐘很長,拼圖遊戲中又覺得1分鐘很短,這是怎麼回事呢?”,有幼兒覺得這是時鐘的指針走得有快慢,這是我預料之外的,因為我覺得大班孩子應該知道1分鐘有長短是自己的感覺而已,而且在試上活動中孩子們的反應也是如此。但既然有幼兒提出了這一點,我就臨時增加了一個環節——跟着秒針數數,這樣做讓幼兒切身體會到1分鐘60秒的長短,也解決了個別幼兒心中的疑惑。

關於不足:1.活動中用PPT的形式展示了1分鐘裏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用視頻的形式展示,效果肯定會更好的。

2、預設本次活動時,一直在糾結此活動到底是數學領域還是社會領域這個問題,也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最後根據活動重點(時間的相對性)確定為數學活動。但是在最後評課中,還是有老師覺得這是節社會活動,甚至覺得可以定位為綜合,或許從整個過程來看,社會成分過多了點才會有這種感覺,因此本次活動還有待修改和完善,突出數學領域的內容,弱化社會性的東西,放在延伸活動中也可。

點滴體會:我覺得活動中尊重幼兒、鼓勵幼兒自主性的發揮非常重要,所以在遊戲環節,我引導幼兒自由選擇並尊重他們的選擇;在討論環節,我也是鼓勵幼兒暢談自己的想法,滿足每一位想表達的幼兒的表達慾望,認真傾聽幼兒的想法,並給予正面、肯定的迴應,激發幼兒繼續思考、深入瞭解的慾望。

分鐘教學反思 篇五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重點是要求學生會認9個生字,能正確書寫8個生字,熟練朗讀課文,初步感知元元多睡一分鐘而遲到20分鐘,心中很懊悔,從而讓學生知道一分鐘的重要性,學會更加珍惜時間。

在導課時,學生提到一分鐘很重要,我應該舉幾個簡單的事例説明一下,這樣會顯得恰當些,課堂上隨時挖掘有意義的信息是很重要。

在設計教學思路時,我認為本課的着重點是識字,應該在課堂上突出識字的教學重點。識字本來是比較枯燥的,學生接受比較被動,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會生字,培養識字興趣這方面做得不夠,我先分組拼讀我會認的生字,緊接着默讀課文勾畫出生字所在的詞語,再分組讀,這時學生讀得有點亂,草草的進入到寫這個環節,如果添加看誰能再給生字組別的詞這一環節,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誰再能用詞説一句話,就給一部分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動了全班同學的學習興趣,很積極的去思考、發言。

在描紅寫字之前,首先讓學生説一説你能用什麼方法記住哪個字,其次在邊看邊説用手在空中寫我會寫的字的筆順和結構,最後再動筆描紅書寫。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討論識字方法,比我預想的要精彩許多,孩子根據自己的經驗,説出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多種方法,孩子們的思維開拓了,課堂氣氛很活潑。如果這時讓學生四人以小組交流一下方法,那課堂效果會更高。在讓學生動筆寫字之前,如果再設計一個觀察田字格生字的環節,就是讓孩子們先不要動筆去寫,而是先認真觀察生字的結構和佔格位置,並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錯。經過觀察交流,學生在動筆去寫的時候就能夠做到心中有數,下筆沉穩,寫得就有效果。

在朗讀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本文中一分鐘具體指什麼?”這個提問應變換方式,應該這樣説,在本文中元元幹什麼事情用了一分鐘,這樣學生一口就能回答出,效果要好一點。給學生的問題很關鍵,一定多思考符合學生的思維。

學習了本課,讓學生知道珍惜時間的重要性,一分鐘時間可以幹很多事情,同學們幹任何事情都不能因小失大。

分鐘優秀教學反思 篇六

通過《一分鐘》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他們在閲讀中有着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體驗。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多元解讀文本。對“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他等了好一會兒,才走過十字路口”的理解是這樣的:元元是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學生,他的安全意識很強;對“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的理解是這樣的:元元遇事肯動腦筋,能自己想辦法戰勝困難,沒車也要走路去上學。這些都是學生用心讀書得來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視的體驗。

2、創設讀的情境,增強讀的趣味性。《一分鐘》課文後的“讀一讀”提出的要求是“朗讀課文”。這個提示點明瞭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時間的重要,體會時間的寶貴。為此,我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讀的情境,增強讀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生疑,在讀中釋疑,不斷提高閲讀效果。

3、實實在在地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應緊緊結合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本課的教學,我引導學生結合課文、聯繫生活實際體會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學生有了這份情感,必然能自覺做到“分秒必爭”,年年如此,一生堅持。

分鐘優秀教學反思 篇七

在引導學生分析數據之後,學生進行猜想豎直拉的數據波動範圍不大,為什麼同學們做的沿斜面拉的數據波動範圍的波動非常大。通過引導學生的分析數據,啟發學生進行猜想。在這裏的猜想是學生舉手進行猜想回答,這樣能夠較為合理的節約有限的時間,學生進行踴躍的回答猜想,有的同學猜想是速度大小不同,有的同學説是力度大小不同等原因引起的,這樣學生進行積極的猜想,在學生猜到可能是由於坡度不同的原因,我及時的抓住這個點將進行猜想研究。在這個同學進行猜想之前,有個學生説是有高度的不同,當時我們繼續説是高度不同,會因引起什麼不同呢?學生沒有進行回答。現在想來學生的猜想也是對的,但是和老師的設計有別。

關於這些猜想的處理,我採用了選擇其一研究一個猜想,其他的猜想學生能夠進行再課下進行研究。這樣似乎激發學生在課下的研究興趣,又能夠保證學生在課上研究的主題不偏。我想如果在平時的課堂上我會怎樣進行處理呢,我可能讓學生對於自己的猜想分別進行研究,看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但是在這種比賽的課堂上,我只有捨棄這些,引導學生積極的研究一個主題。這是似乎不符合科學的教學精神。在激發學生猜想的時候,有學生回答力度不同引起的。我當時給以學生直接的回答我們是勻速拉。這樣才處理似乎還是不妥。應當也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研究。

在學生的設計方案的過程中,學生的表現都不錯,能夠給根據自己的材料進行實驗的方案的設計。他們一般設計兩個不同的坡度進行實驗,我在巡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設計了三個不同的坡度。

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非常的順利,雖然個別的小組在實驗的過程中數據的讀取和記錄出現了問題,現在看來學生們再動手操作能力需要在平時積極的訓練。

彙報的的過程中,我是在巡視的過程中,找到三組的同學代表拿着自己的實驗表格在投影上上展示數據並且得出結論。在這些數據的支持下,學生比較容易的得出我們的結論。

最後的一個環節是學生進行在生活中進行應用斜面,瞭解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

分鐘優秀教學反思 篇八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他的教學水平的發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會有所滑坡”。為此,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該公式體現了教師成長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實踐的過程。葉瀾教授也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只有時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記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得失、所思、所感,不斷總結,才能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自身專業技能的持續發展。因此,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反思,學會反思,積極反思。

一、總結精彩片斷,反思欠妥之處

一堂成功的化學課,往往在輕鬆、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完成的,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教師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學法指導等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閃光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精彩導課語,對知識重點難點的創新處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引導語。對學生做出合理讚賞的評價語等,這些都應該進行詳細記錄,供以後教學參考。教師從學生的錯解中反思並且受到啟發:學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錯誤再次發生?結論可以是將錯就錯,引導學生辨錯析錯,由錯思悟。這樣由“錯”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由“錯”深化了學生對均值不等式的。理解和領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每一節課都會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有時候語言表達含混不清,有時候教學內容處理不妥,有時候教學方法選擇不當,有時候練習習題的目標層次不夠、難易不當,造成教學中斷甚至冷場等。對於這些情況,教師課後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學生思路不暢、不能很好掌握知識的原因,對情況分析清楚之後,要做出具體的改進措施,以利於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不斷提高。

二、反思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對學生有潛在的傷害

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意無意地傷害學生的現象很多,如學生上課回答問題時答錯了,教師不是循循善誘,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而是批評責備。教師這樣做,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後學生不會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了。對於後進生,有的教師的態度可能會更差一些,對考試不及格的學生不會給好臉色看,沒有耐心,缺少感情的投入和必要的交流,總認為學生學習差、教不會,是因為資質差,這些都是對學生的傷害。

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保護其自尊心,要肯定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答,鼓起學生回答問題的勇氣,激勵學生的上進心,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點燃學生的智慧之火。

三、反思教育教學行為是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怎樣對班內成績不同的的學生進行教學,教師會説要因材施教,要分層次教學。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卻往往很少注意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往往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由於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不一樣,這樣總會影響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

如何實現分層次教學,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實施。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穿插提問,用來檢驗學生對新授課的掌握程度。為體現分層次教學,這就要求教師針對不同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對學生分層次進行提問,通過學生的回答,及時掌握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沒有放棄任何一位學生,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例如在《物質的量濃度》的新課教學中,為幫助學生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定義以及計算方法,提出問題:

(1)我們從前接觸的溶液濃度定義是什麼?

(2)物質的量濃度的定義是什麼?

(3)溶液中溶質是什麼?是多少?選用哪種量?

(4)溶液的體積是多少?

(5)計算將4克氫氧化鈉固體溶配置為400毫升溶液,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

(6)幾種物質混合後溶液中溶質是什麼?溶液的體積如何求算?這幾個問題的提出,以及一些例題的運算,就為學生明確了物質的量濃度的定義,並掌握了求算公式。這幾個問題逐層提高,充分照顧了學生學習的層次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反思教學方式

長期以來,教學內容的安排,多以知識的邏輯為主線,忽視了教育的邏輯和接受的邏輯,即教材中的章節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學的單元,教材內容的先後順序無一變動地成為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授課方式上基本上是“滿堂灌”,灌知識,灌方法,鮮有師生互動,更談不上激活體悟、啟迪智慧、開掘潛能。我們不能不反思,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符合現代的教育思想?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通過討論、研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五、根據教學反饋信息,全面反思

老師要加強與同組教師的切磋、討論與分析,集思廣益,精益求精,從總體上把握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還要通過不斷與學生的交流,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生提出的教學建議,如教學內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學細節的處理是否恰當,知識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習題講解是否透徹、是否還有其他新穎的解法等。

六、理論結合實踐,強化反思意識

教育教學理論是教學反思的理論基礎。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總是隨着社會進步、變革而不斷更新。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學習新理論、新方法,樹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教育教學觀是面臨的首要任務,也是自己的教學有源頭活水的最佳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作指導,並善於運用反思結果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專業能力獲得長足發展。

反思僅是過程,而不是最終目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教學反思後,總結教學得失,掌握學生情況,為後繼教學方案的科學制定奠定堅實的基礎,以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教學反思,使原始的教學經驗不斷地處於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等思維加工中,去粗存精,去偽存真,使經驗得到提煉和昇華,甚至上升為一種指導實踐的理論力量;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亦將不斷更新、遞進和豐富。正是在“反思—更新—發展—再反思—再更新—再發展”這樣一個無限往復、不斷上升的過程中,教師的信念態度、知識技能、行為方式等方面更趨成熟,教師才得以從一個階段向另一更高階段過渡,由“新手”到“專家”,由“一般”到“優秀”,實現教師的成長。

《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九

這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遊戲導入,上課前,讓學生兩手前平舉,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讓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問:你們覺得一分鐘長嗎?在學生回答後,我説:“是啊,一分鐘可以説很長,也可以説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鐘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為一分鐘長嗎?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思考元元遲到的原因是什萬?

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看一看課文,朗讀的點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在仔細品讀後,抓住元元的兩次歎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歎息,聯繫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為閲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的心情。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着體會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歎息時,可以説是水到渠成。

結合實踐,課外延伸,突出重點。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20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閲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變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趁機和學生交流一分鐘能做些什麼。孩子們是二年級的學生,所以課前我佈置讓爸爸媽媽測量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一分鐘能跳幾個繩,踢幾個毽子,能寫幾個字,能做幾道題。這時,我又告訴學生,一分鐘能做很多事情,人們駕駛着汽車一分鐘可以行使十幾公里,印刷廠的工人藉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可以印刷很多張報紙……學生的眼裏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現在,你們覺得時間重要了嗎?”於是,我收集了一些關於時間的名人名言,在課堂的結尾,送給學生。

1、時間就是金錢。

2、一年之季在於春,一日之季在於晨。

3、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

4、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這樣的課堂結尾,使學生愉快地從課文中走到生活中,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時間的重要,從而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鐘。

《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十

《最後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懷抱最後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迴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精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強烈。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湧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

本單元訓練的主題是“要用心感受字裏行間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還要通過多種途徑蒐集有關資料,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並在語文學習中加以運用。”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滲透愛國精神,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作者的愛國情感。基於本課是一首詩歌,又是一篇要求學生自學的文章,在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來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感。首先,為了給學生一個情感的基調,雖然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我給學生示範朗讀,學生的情感基調立刻被調動起來,學生都能夠滿懷深情地朗讀詩歌,把心投放到詩歌中去感受,去領悟。學生都能夠感受到作者對香港的熱愛,更感受到對祖國美好前程的祝福。

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理解詩意,並且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後,充分發揮小組同學的作用,引導學生互相幫助理解詩意。教師在學生集體交流的時候,適時點撥,並補充資料,增加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比如,補充有關香港的歷史、香港的迴歸、紫荊等資料,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香港的迴歸是人們期盼已久的願望終於實現之時噴湧而出的愛國熱情,非常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