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9W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多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一

本學期,我開始教一年級,由於前幾年自己一直擔任高年級的教學工作,所以對我來説這是一次挑戰。第一次走進一年級教室,一雙雙天真無邪的眼睛看着你,每個人都會情不自禁地被吸引,但是課堂上的一個個讓人苦笑不得的場景也是讓我始料未及的。在課堂上由於一年級的學生剛由幼兒園轉入國小,許多規矩都不清楚,許多意圖不能很好的表達和接受,任你的嗓門有多大,任你的眼神有多犀利,過不了三分鐘他們還是該説説該玩玩,全然不顧你的感受導致第一節課後嗓子啞了,汗水濕透了全身,頓時我覺的自己一下子走進了空曠的原野,有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哎!沒辦法,只好轉變戰略戰術,由野蠻變温柔,一個勁的誇孩子“你真棒”“你真聰明”“你會的東西真多”,沒想到竟然有了小變化,一個個都開始表現自己,想得到誇獎和讚美。原來有時候換種方式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於是我認真研究教法,閲讀肓兒書籍,研究一年級學生特點,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驀然回首,發現我也收穫了許多……

一、兒歌促學,培養課堂常規好習慣。

後來,我開始思索怎樣才能掌握好一年級的課堂紀律,通過向其他老師討教經驗以及多次試驗,我發現兒歌特殊適用我們這種大容量的班級 。例如:課前迅速使學生安靜坐好組織教學的一問一答式口令:

師:一二三。生:請坐好。

師:請你跟我坐坐好。生:我就跟你坐坐好

師:請你跟我來寫字。生:我就跟你來寫字

師:小眼睛。生:看黑板。

師:小耳朵。生:仔細聽。

我的課前預備操:

點點頭,伸伸腰,我們來做課前預備操,

動動手,動動腳,開動腦筋勤思索。

你一言,我一語,這樣發言可不好。

耳要聰,目要明,文明守紀我最行,

棒!棒!棒!我真棒!爭做班級的NO、1YEAR!

其次,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一定要捨得表揚。同樣是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假如我用表揚表現好的同學來引起他注重,比用批評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還預備了很多小紅花,小星星,糖果等,用來獎給表現好的學生,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不論是紀律方面,還是發言方面,哪個同學表現得好就給他所在的這一組加一顆星,假如哪個同學不遵守紀律就給他這組打個叉,下課後,一個叉抵一顆星,看哪組的星最多,這組就是勝利者。我會在黑板上畫一個禮物送給他們或者給他們一些小獎勵,這樣一來,他們會覺得非常光榮,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也會有提高,上課紀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輕鬆,教學效果自然就好很多。

二、創造和諧師生關係,培養學習愛好

一年級的兒童非常的天真可愛,一般以老師為中央,所以處理好師生間的關係也尤為重要。教師就是學生的表率,時刻都要注重本人的言行舉止,一年級教師尤其要注重,去愛每一個學生。讓他們覺得你和藹可親,都願意親近你,都喜歡你。在無形中他們也會喜歡你所上的課,對那一門課的學習產生愛好。我不僅讓他們和老師交朋友,而且還和書中的數學夥伴“笑笑” 、“調皮”、“聰明老人”交朋友,我既做教師,又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課堂上我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暖和的語言為學生創造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學生自然就“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雙方達到感情的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促進教學質量的進步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上課紀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輕鬆,教學效果自然就好很多。

三、創設情景,創造濃郁的課堂學習氣氛

要想學生學得好,首先要讓他們喜歡學。而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是要從培養他們的學習愛好入手。六七歲的孩子,剛走進學校開始學習文化知識,還沉浸在童話故事的世界裏。他們很愛聽大人給他們講一些小動物的故事。所以每次上新課,我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自編一段故事,從講故事開頭,創設一種情景,再進行一組富有啟發性的提問,來導入新課。今年一年級學生的綜合素質很差,單靠教師控制課堂紀律,教學秩序很難。但一説到講故事,教室馬上安靜下來,個個豎着耳朵聽講。例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時,編了一段這樣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約好,一起到森林裏給小松鼠慶祝生日。它們一大早就來到車站,買好車票。小牛的座位號是8,小山羊的座位號是9。過了一會兒,小猴開着中巴車來了。小猴想考小牛和小山羊,給它們説,誰的座位號數大誰就先上車。小牛和小山羊都還沒有學過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麼辦。他們想回去問問小狗,可時間又來不及了。小朋友,你們能幫幫小牛和小山羊嗎?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積極性很高,誰都想幫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師及時加以引導,學生很快地學會了兩個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又如“0”的認識這一課我也上成一節故事課。以小兔採蘑菇、拔蘿蔔為線索,先由老師講,然後可引導學生看圖續講,為學生提供説話的機會並訓練他們的看圖説話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以遊戲為活動,讓學生在遊戲中學數學。

國小一年級的學生最喜歡玩遊戲。在課堂教學的後半段,適當運用遊戲和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愛好和熱情,符合國小生好奇、好動,注重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能防止課堂教學後期輕易產生的精神分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我在教學《數字5的讀寫》時,授課前,設計“搶凳子”這一遊戲來導入所學知識:5名學生圍着4張椅子繞圈,其他學生們唱歌,歌聲停下來後,學生們奮力搶屬於自己的座位,看誰的反應快。通過這個遊戲,學生們直觀的建立了數的概念,瞭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複習了上節課有關“4”的知識,又引發了學生們學習新課的興趣,一舉數得。教學“第幾”,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幾個學生上來排隊,全班同學來猜第5個小朋友是誰,然後讓第5個小朋友跳一跳,看看和同學們猜的是否一致。再讓學生來比較第5個小朋友和5個小朋友的異同,有抽象變為直觀,使學生易於接受。又如,教學“數的組成與分解”時,我設計了“找朋友”的遊戲:參加遊戲的小朋友頭戴數字卡,伴隨着“找呀找呀,找到一個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頭飾上的數能組成需要分解的數,就是一對好朋友。(如:2和7組成9;3和6組成9中,“2”和“7”是一組好朋友,“3”和“6”是一組好朋友。)學生們在感性直觀、輕鬆自如的遊戲中,感知了抽象的數學的理念,其樂融融,教師又何樂而不為呢?

五、親自動手,在操作中手腦並用使學生樂學、會學。

俗話説:“眼過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七八歲的孩子很好動,注重力不輕易集中,或集中時間不長,如果把他們好動的特點遷移到學習上,讓他們在學習時常常摸一摸、擺一擺,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知識。我在教學中,常常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小棍、圓片、三角形、小動物或擺算式等等。例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時,為了給學生創造人人動手實踐的機會,我讓學生把在家裏玩的計數器帶來擺在課桌上。老師在大計數器上撥珠,學生在自己的小計數器上撥珠,並回答以下問題:“計數器上原來有幾個珠子?又添上幾個珠子?一共有幾個珠子?幾添上幾是幾?”通過實際操作,使他們知道了1添上1是2、2添上1是3……9添上1是10,明確了各數的來源。為了講1~10各數的順序,我讓同桌兩個同學一人擺小棍,一人擺數字卡片。橫着擺一根小棍,小棍的右下方就擺出數字1的卡片;擺兩根,小棍的右下方就擺出數字2的卡片……學生邊擺老師邊板書:“1的前邊擺數字幾?為什麼?”使學生明確0是起點,在第一根小棍的左邊擺數字0。在此基礎上,我把板書的小棍圖變成了尺子圖,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數的排列順序,2在1的後面,3在2的後面……學習了數序的知識。

六、注重運用生動形象化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習愛好。

一年級的學生處於詳細形象的思維階段,正在從詳細的形象思維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一年級兒童正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這個過渡的開始。所以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採用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既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愛好和積極性,又可以集中學生的注重力,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4-2”這一減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思時,老師可以這樣舉例説明:“桌上有4個蘋果,現在你吃掉2個,還剩多少個?”,“吃掉,少了2個,就是減去2的意思。”所以説“減法中的減號就是拿走、少掉、去掉的意思。”通過詳細生動形象的語言,學生就很輕易把握新的知識。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在採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的同時,要以學生身邊的認識的事物為基礎。另外,結合本班學生實際來舉例説明,更能引起學生的愛好,集中注重力。

另外,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分類”時,學生通過對各種東西進行分類,發現可以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按材料分等。分鞋子時,學生把皮鞋放一層,涼鞋放一層,並能説出人按高矮來排隊時,矮在前,高在後;人按男女分,上廁所時男的上男廁,女的上女廁。學生把分類思想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驗了分類的用途、好處。

七、不足與困惑

這學期,我所擔任的兩個班的同學存在較大的差異,三班學生的生活條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智力水平有限,而且學困生的面很大。以至於我設計的同一節課在三班完全行不通,這是令我最頭疼的問題。每次新課,我都設計着兩種不同的教案。如何對三班的孩子施教呢?明明知道學生知識點沒有掌握可就是沒有機會,與家長溝通解決不了,課上點撥不解決問題,沒有最佳時機幫助這些大面積的學困生。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真想讓每位學生學都能學地好,當然我會更加努力,力爭讓每位學生得到較大進步。

總之,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的,是可塑的,而我們正肩負着啟蒙的重任,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責任,為孩子們加油,也為自己加油!

一年級數學下冊《找規律》教學反思 篇二

一、聯繫生活實際,感受用數學的需要。

首先以東東家搬新房這個情境引入新課,通過東東用氣球佈置房間情境,與課前談話內容不落痕跡地銜接起來,讓學生感覺比較自然、親切,學生在參觀欣賞的同時很自然地進入了觀察、發現階段,體現了數學內容的生活化,學生學習的是身邊的數學,形象生動,所以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比較容易調動,做到了始終讓學生進入在生活情景中用數學的狀態來進行探究。其次是在鞏固規律時,用掛風鈴、設計地毯的環節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導下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美,激發用數學創造美的意識。

二、動手實踐,探索規律,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學生一年級已經學過圖形的簡單排列規律,因此,課的開始組織詞語接龍遊戲等,通過和學生的聊天、遊戲、猜謎,讓學生接觸一些簡單的規律,起到初步感知的作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排列表演、用符號,用數字來代替擺卡片,讓每個孩子在操作中再次感悟,體驗到循環排列規律的方法,也使得新課程中培養學生的符號感、數感不再成為一句空話,也不是那麼的牽強生硬,使學生對循環排列的規律有了更深的體驗。

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層次的進行教學。

1、創設情境、發現規律:創設東東家搬新房這個情境引入新課,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排列表演,在四個人不停地依次做排頭,揭示出了其中循環排列的規律,讓學生對規律的一種初步的意會和感悟。

2、合作探究,説清規律:在這個環節中,我把教材提供的有效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通過不同方位角度的觀察,引導學生思考發現,體會前、後、上、下四個基本排列規律的教學,初步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同時,在這個版塊中,由於學生在表述上的不方便,有了使陳述更方便的慾望,這時引導學生用符號,用數字來代替已經水到渠成,讓每個孩子在操作中再次感悟,體驗到輪換規律的方法,也使得新課程中培養學生的符號感、數感不再成為一句空話,也不是那麼的牽強生硬,使學生對輪換規律有了更深的體驗。

3、變式練習,感受規律的多樣性:俗話説“學以致用”,我們的課堂不是演戲,熱鬧,好看,而是要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通過房間兩側的佈置,為後面的獨立練習做好鋪墊,在獨立練習中,讓學生接觸不同的信息,豐富了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為後面的創作埋下了思維的伏筆。以擺-説-看,再擺-再説-再觀察-再歸納的程序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擺一擺自己創造的規律,説一説自己的規律,看一看人家的規律。然後再來擺一擺人家有意思的新的規律,在腦子懂得的基礎上形成口頭語言來表述這一規律,接着通過觀察比較第一個向後和最後一個向前這兩種形式的規律,歸納概括出它們的異同,達到鞏固規律和提高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4、創造規律,服務於生活:運用巧妙的語言過渡,引發學生的創作慾望,為學生營造了大膽發揮想象,大膽創造設計的氛圍,他們在具體的創造操作過程中,有了獨立思考的動力,設計出了箇中規律,散發出了創新的火花,在最後反饋中,又回到了今天的學習主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更為厚實。

整節課我以“主題情境”活動為主線,以“合作探究”活動為主導,以“培養能力”為目標,讓孩子們在輕鬆自如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的美。

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大部分學生從開始擺出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規律到接受新知識一步步在交流中學會一種又一種圖形移動的規律;少數程度好的學生在其他學生學習他們創造出來的機會的同時又嘗試在前面的基礎上遷移性地創造出更多新的規律。

這堂課上下來,自己覺得任務還是基本完成,從學生作業來看,他們掌握的情況還是可以的。但回過頭來看課堂過程,發現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我明顯的感覺到自己上課時操之過急,給學生觀察、發現規律的時間較少,就匆匆讓學生説,在學生表達得不夠清楚的情況下,又有點代替學生説。其次,在實際教學中,我增加了表演的次數,拉長了時間,同時也不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在這堂課中我的教學語言仍舊不是很簡練,而且評價語言還是不夠,評價的藝術很缺乏。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三

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春遊情境,一統全課。課的一開始,就通過教師的語言渲染,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春遊情境),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於知識的輕鬆獲取。對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進行有目的'加以引導觀察,從養殖場主題圖中所提供信息,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以更好的發揮教材的作用。充滿童趣的內容,引起學生的高度感知,數一數誰多誰少,教給學生直覺思維的方法,是下面抽象思維的一次熱身,這樣由淺入深的思維訓練更有成效。多一些,少一些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課上應放手讓不同的學生説,讓學生有不同的説法,教師只需適當引導。新內容“少得多”的獲得,是在對前一部分知識的應用中揭示的。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教師有效的提問:為什麼不選76人而選12人呢?學生的思維迸發出火花,與疑難處茅塞頓開,“少得多”的提出不着痕跡,水到渠成,這比教師苦口婆心的講解更勝一籌。數學課同樣肩負思想教育的任務,教師的適時一問,教育學生尊敬老人,禮貌待人,思想教育的滲透合情合理。枯燥的數字形象化,生活化,變得栩栩如生,這樣的設計正是學生所喜歡的,富有人文氣息的圖片,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體會出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加深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傳統教學中小結是教師的拿手戲,本課中,我放手讓學生進行充分體現自我主體作用的小結,學生真正成為一堂課的探索者,發現者,體現了教師的學生觀。。學生學習了知識,陶冶了情操,課已盡而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