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鐘和小鐘教學反思(合集5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74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篇《大鐘和小鐘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大鐘和小鐘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大鐘和小鐘教學反思(合集5篇)

篇一:《大鐘和小鐘》教學反思

《大鐘和小鐘》教學反思

《大 鍾和小鐘》這一課在課堂中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 :這是激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更快的 進入課堂內容的最關鍵的一步。 而在實施的時候, 如果有聲音和畫面 的選擇,一定要選擇讓學生先‘聽’ 。 ‘聽’可以讓學生更加集中注意 力, 更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 在 《課程標準解讀》 一書中説的。

第二個環節“鋪墊、探索” :‘打擊樂器’是國小低年級教學中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 ‘打擊樂器’的作用特別大,可幫助學生掌握較難 的`節奏,可以探索生活中各種聲音。因此,在歌曲學習中, ‘打擊樂 器’應該放在學習歌曲之前,才可以起到探索的作用,才達到教學中 為學習歌曲起鋪墊作用。同時, ‘打擊樂器’又起了給歌曲伴奏的作 用,讓學生體會到當‘小樂手’的快樂感受。在播放歌曲《大鐘和小 鍾》時,同學們又初步對這首歌曲有了印象。

第三個環節 “學唱歌曲” :這個環節是整堂課最重要的一個學習目標。 前面 ‘打擊樂器’ 的加入已經做好了鋪墊, 只是目標引子部分。 關鍵還在於學唱歌曲時的步驟, 這也是落實目標的關鍵所在。 學唱歌 曲主要能讓學生在無意識中學會歌曲,自然而然學會歌曲,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大鐘和小鐘》這首歌曲有兩個聲部。在學習歌 曲時, 我注重大家一起學, 缺乏個別、 組次、 男女同學、 師生的交流。 造成了課堂中好的氣氛的流失。並且,在這個環節實施時,一定要注 意層次分明,從易到難,一步步落實。

第四個環節“拓展“:這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關鍵在於 老師怎樣引導。這是給學生一個展示、表現的機會。但在《大鐘和小 鍾》這課中, ‘大鼓和小鼓’雖然聲音的創編是學生説出來的,但是, 最後還是老師總結:“我們也創編了一首歌曲‘大鼓和小鼓’ ” 。 總的來説,上《大鐘和小鐘》這課主要讓學生怎樣把握重難點, 把握目的、目標。在設計案例時,應首先考慮到目標、重難點,而不 是先想到怎樣在課堂中出彩、出新。有了這方面大基礎後,落實不要 急於求成,要想爬樓梯一樣,一梯一梯往上爬。

篇二:大鐘和小鐘教學反思

《大鐘和小鐘》選自人教版音樂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調皮的小鬧鐘》,這是一首四二拍子、短小精練的兒童合唱啟蒙歌曲,作者用簡簡單單的音符塑造了大鐘、小鐘生動的音樂形象,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二年級孩子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我制定了教學目標:能用比較和諧的聲音與同學合唱歌曲《大鐘和小鐘》。而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學唱歌曲的合唱部分並參與綜合表現。

這堂課是整個單元的第二課時,學生已學習《時間像小馬車》、《在鐘錶店裏》,對大鐘、小鐘的節奏也不再陌生。再教學時,我將通過導入、感受體驗、參與合作、學唱歌曲和綜合表演五個環節進行,以循序漸進、賦予學生具體的音樂形象的方式開展教學。

歌曲中的兩個主要音樂形象的節奏X — | X — |與X X X X | X X X X |在一年級《爺爺爸爸和我》中已為學生所認識,因此,我將《爺爺爸爸和我》作為律動伴奏樂,帶領學生在形象而有節奏的動作中體驗並表現X — | X — |與X X X X | X X X X |,初步感受X — | X — |與X X X X | X X X X |的不同點。在向孩子們隆重介紹“大鐘和小鐘”這兩位“客人”後,讓學生聆聽全曲範唱,初步樹立完整的音樂形象,用音樂所表現出的“大鐘”與“小鐘”這兩個完全不同的音樂形象感染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本課的重點及難點在於合唱部分的教學,二聲部合唱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突破難點時,我指導學生用打擊樂器模擊兩個音樂形象的節奏,並利用這項活動教唱歌曲的第一、二樂句即“5 5 1 1 | 5— | 3— |”與“5 5 1 1 | 3 3 1 1 |3 3 1 1 |”, 大 鍾唱 歌 當 當 小 鍾 唱 歌嘀 噠 嘀 噠嘀 噠嘀 噠 即激發學生的興趣,又為後面的二聲部合唱打下基礎。

由於有了前一步做鋪墊,在二聲部合唱時,我將學生分為大鐘隊和小鐘隊,先讓學生利用聲源為歌曲伴奏,在親身體驗、表現角色的過程中初步體驗與同學合作完成歌曲的快樂,在靜心聆聽範唱後學唱歌曲。

將音樂賦予具體的形象時本課解決難點的主要教學方法,在整堂課的尾聲,我將學生分為四組,其中兩組合唱,另外兩組用聲源為夥伴伴奏,在孩子們歡快的歌聲、熱鬧的伴奏聲中結束本課,展示突破的難點,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篇三:大鐘和小鐘教學反思

《大鐘和小鐘》一課是人教版二年級的內容,這是一首二部合唱歌曲,由五個樂句組成,F大調,四二拍。作曲家用簡單的節奏和簡潔的音符生動地表現了鐘錶“噹噹”的擺動聲和小鐘“滴滴答答”走動的聲音。大鐘和小鐘的音樂形象在歌曲中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先是小鐘、大鐘分別歌唱,再由小鐘和大鐘一起合唱。自2012年9月音樂教材全面改版之後,合唱教學已經深入到低年級唱歌教學當中,合唱教學從小抓起已經成為音樂學科教學中的一種發展趨勢,但由於學生年齡的特點,合唱對於國小生較難,對於一二年級學生來説更難,能把各聲部音程唱準確,唱得和諧統一極為不容易。而這首歌曲的編排恰恰為孩子們學習合唱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歌詞簡潔明瞭又生動形象,便於記憶,是一首優秀的兒童合唱入門歌曲。

本課屬於“唱歌課型”中的合唱學習領域。強調感受體驗,和諧統一;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體驗、通過師生、生生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完成學習目標。

篇四:大鐘和小鐘教學反思

《大鐘和小鐘》這首歌是二年級上冊音樂教材中的第一首合唱歌曲,為了讓學生正確掌握二聲部合唱,我先分開教唱大鐘和小鐘的歌,以循序漸進、賦予學生具體的音樂形象的方式開展教學。在突破難點時,我指導學生用打擊樂器模擊兩個音樂形象的節奏,並加上身勢動作為歌曲伴奏,即激發學生的興趣,又為後面的二聲部合唱打下基礎。

在教唱二聲部合唱時,我把學生分成“大鐘隊”和“小鐘隊”來學唱,不過我的指揮手勢做的不夠明確,導致兩個隊伍的學生在演唱時有些混亂,沒有用很和諧地聲音來演唱。由於前面的教唱時間過長,以至於後面的合唱教唱部分時間不大夠,因此個別學生的音準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今後我會更注重於學生的音準問題,並加以音樂遊戲來活躍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篇五:大鐘和小鐘教學反思

1.要摒棄,更要繼承

在新課改推行之初,我將老的教學思想、音樂教學模式連同老教材全都丟進了學校的圖書室,音樂課上沒有了發聲練耳,各種各樣花哨的教學方式取而代之,指導學生自信地演唱、大膽地演唱,於是孩子們喊唱地現象比比皆是,這樣地音樂雖然讓學生們“自信”了,卻也失去了其本身地特質——“美”,失去了美感的音樂又有何審美教育而言,所以如何讓學生既大膽自信地演唱又能唱得好聽、唱得美成為現今音樂課需要解決得問題之一。其實解決這一問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課前的發聲訓練,但這個發聲訓練不同與以往的“mi— ma— ”,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自編一些充滿童趣的發生訓練曲或發聲的互動小遊戲,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保證了音樂的美感,同時還保護了孩子們稚嫩的聲帶,可謂一舉三得。可見,傳統的並非都是不好的,我們在摒棄一些東西的同時,更要尋找可繼承發揚的閃光點,要善於學習新知,更要善於將知識翻新,猶如這堂《大鐘和小鐘》,這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曲,對聲音的要求比較高,尤其是在聲音的和諧度上,同時,歌曲的兩大音樂形象的主要節奏X — | X — |與X X X X | X X X X |更是在上一堂課以及一年級時已接觸、學習了的,在這種情況之下,花些時間鞏固回憶,進行發聲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不要把問題複雜化

剛拿到這首歌時,總覺得二年級的孩子學二聲部合唱很難,所以為教好八個小節的合唱,我先分開教唱大鐘和小鐘的歌,花大力氣讓學生唱好第一、二樂句,再來讓學生合唱,這樣教下來,自己已經是筋疲力盡了,可是孩子們學唱的熱情似乎不太高,教學效果也沒有預期那麼好。其實,問題不在於歌曲,而在於教師。合唱部分的兩個聲部具有鮮明的音樂形象特點,教師無需將一、二樂句單獨拎出來教唱,只需要指導學生給予一些簡單的聲勢動作,並聽辨合唱樂句中的兩個聲音,便可以讓學生直接體驗到合唱這種演唱形式。

整堂課在內容上稍顯單薄,而學生的熱情也因為課的結構逐步走下坡路,在改變課的結構上,只需將突破難點合唱教學向前挪一挪,讓學生通過聽唱法學唱齊唱部分,空餘時間則可加大課的容量,引進新鮮的教學內容充實其中,時刻給予學生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