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知識點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8W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知識點多篇

新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一

第1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

攢(cuǎn):湊在一塊兒。 拗(ǎo):這裏是用力彎曲的意思。 確(què)鑿(záo):確實。 菜(cài)畦(qí):菜地。畦,有土埂圍着的一塊塊長方形田地。

桑(sāng)葚(shèn):桑樹的果實。輕(qīng)捷(jié):輕快。動作輕快敏捷。

蟋(xī)蟀(shuài):蟋蟀。臃(yōng)腫(zhǒng):肌肉腫脹。這裏形容何首烏塊根的粗大。腦(nǎo)髓(suǐ):腦漿。相(xiāng)宜(yí):適宜。

書(shū)塾(shú):就是私塾,舊時家庭、宗族或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處所。

方(fāng)正(zhèng):正派。博(bó)學(xué):知識淵博。蟬(chán)蜕(tuì):蟬的幼蟲變為成蟲時所脱下的殼。人(rén)跡(jì)罕(hǎn)至(zhì):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人的足跡很少到達。指荒涼偏僻的地方。

人(rén)聲(shēng)鼎(dǐng)沸(fèi):形容人聲喧鬧。鼎,古代的一種銅鑄的鍋,一般是三足兩耳。沸,水開。鼎沸,本意是鍋裏的水燒開了,發出響聲。形容人羣的聲音嘈雜喧鬧,像燒開的水在鍋裏沸騰一樣。

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了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含蓄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束縛。

第2課:《爸爸的花兒落了》林海音

腫(zhǒng)脹(zhàng):指身體某一部分體積增大。 叮(dīng)囑(zhǔ):再三囑咐。

恐(kǒng)懼(jù):害怕。驪(lí)歌(gē):告別的歌。花(huā)圃(pǔ):花園。

《爸爸的花兒落了》選自台灣作家林海音的小説《城南舊事》,“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方面實指夾竹桃的敗落,另一方面象徵天性愛花的爸爸離開人世。語帶雙關。小説以此為題,含而不露,哀而不傷。本文有兩條線索貫穿全文,一是關於爸爸愛花、對花兒的描寫貫穿始末,另一條線索就是畢業典禮,圍繞畢業典禮這一中心事件,作者採用插敍手法,表現爸爸對女兒的關懷。這兩條線索,前者是主線,後者是副線,後者起着烘托、映襯、推動的作用。

第3課:《醜小鴨》安徒生

醜(chǒu)陋(lòu):難看。 訕(shàn)笑(xiào): 譏笑。嫉(jí)妒(dù):因人勝過自己而產生的忌恨心理。 來(lái)勢(shì)洶(xiōng)洶(xiōng):動作或事物到來的氣勢很厲害。

《醜小鴨》是一篇帶有自傳色彩的童話。作者安徒生,丹麥作家,世界童話大師。他的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醜小鴨》等。在本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經歷為基礎,採用童話這一靈活的藝術形式,塑造了一隻“醜小鴨”的形象:一隻醜小鴨,一出生就伴隨着別人的嘲弄和歧視,但是,在經歷過種。種挫折和打擊之後,他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從文中可以看出,醜小鴨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美的嚮往和不懈追求。他啟示人們:只要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文章以醜小鴨的遭遇和奮爭為線索,按時間順序展開故事。

第4課:《詩兩首》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 《未選擇的路》弗羅斯特

瞬(shùn)息(xī):比喻極短的時間。幽(yōu)寂(jì):幽雅寂靜,孤獨寂寞。

延(yán)綿(mián):綿延伸展。 荒(huāng)草(cǎo)萋(qī)萋(qī):萋萋:形容草生長得茂盛。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選自《普希金詩集》。在這首詩中,詩人以勸説的口吻直抒胸臆,闡明瞭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關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 未來是幸福、美好的。這首詩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詩句清新流暢,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 《未選擇的路》,在這首詩中,作者塑造了一個面臨選擇的人物。描繪了他選擇時的心態,告誡人們人生只能選擇一條路,沒有回頭路可走,因此應獨立思考,自主選擇。運用了象徵手法: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於人生之路的思考。

第5課:《傷仲永》,文章以“傷”為題眼,意在表明對方仲永的“哀傷、歎惜”之情。方仲永從5歲到20歲之間,他的才能每況愈下,告訴人們:後天的教育和努力學習是成才的關鍵因素。。

第6課:《黃河頌》光未然

巔(diān):山頂。 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猛烈的發出巨大聲響的撞擊。

狂(kuáng)瀾(lán):巨大的波浪。 屏(píng)障(zhàng):屏風。

哺(bǔ)育(yù):餵養。 九(jiǔ)曲(qǔ)連(lián)環(huán):九曲:有很多曲折的。 連環:一環套一環而連成串的環,比喻互相接續、關聯。

《黃河頌》選自組詩《黃河大合唱》第二部《黃河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並且要以它為榜樣,像它一樣偉大堅強。這首詩具有直白、豪邁的風格。

第7課:《最後一課》都德

郝(hǎo)叟(sǒu):法文人名的音譯。 哽(gěng):聲氣阻塞。

懊(ào)悔(huǐ):因過錯而自恨。 祈(qí)禱(dǎo):向神禱告求福。

小説《最後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所作。作品寫的是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文章以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小弗朗士作為主人公,並以他的視角來觀察、描寫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通過無知而稚氣的口吻以及心理變化,間接地寫出了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深情。

第8課:《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李大釗

逼(bī)狹(xiá):狹窄。 崎(qí)嶇(qū):山路不平。

阻(zǔ)抑(yì):阻止抑制。回(huí)環(huán)曲(qū)折(zhé):曲折環繞。

亦(yì)復(fù)如(rú)是(shì):也是這樣。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作者是李大釗。以長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進程

語文七年級下冊知識點 篇二

七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

一、《飲酒》

1、表現這首詩思想內容的一個詞語是:心遠。詩中景物描寫突出了寧靜閒適的特點。

2、詩歌寫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超脱,是因為“心遠地自偏”。

3、“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兩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置身於世外,潔身自好,保持高潔情操的思想感情。

4、“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中“車馬”是達官顯貴的代名詞。

5、“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中“爾”指代“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君“指代詩人自己。

6、“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請從煉字角度説説這兩句的妙處。

“見”字用得好,它精妙地表達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為之,而是採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眼簾,很好地表現了詩人閒適、恬靜的心情。

“悠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遠離世俗後心靈的自得、閒適、恬淡。

7、“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兩句寫出了日近黃昏,飛鳥入林的景象,聯繫上下文,賞析這兩句。

不僅指傍晚時分的平和景色,還寄託了詩人的寓意,表達詩人想擺脱官場的羈絆,重新回到大自然的人生理想。(或返樸歸真的理想)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麼?“此”指的是什麼?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諦。“此”指作者的閒適的田園生活。

9、“欲辨已忘言”一句作者説自己“忘言”,是真的忘記怎麼説了嗎?

不是,因為作者從自然景物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得到了隱居生活的樂趣,就不需要用語言來表達了。

10、品析“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深層含義。

作者以飛鳥倦而知還來表現自己棄官歸隱的愜意情懷。

11、本詩通過眼前景物的敍寫,説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世俗官場厭惡之情。

二、《次北固山下》

1、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兩句詩集中表達了這種情感?

表現了思念故鄉的情感。“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請寫出“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詩的大意。

在殘夜未盡將盡之時,一輪紅日正從海上升起,舊年未盡之時,春天的氣息已經來到江上。

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歷來被人稱道,請任選一角度作簡要賞析。

例1: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藴含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説明了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

例2:“生”和“入”將景物擬人化,使景物富有生機情趣。

例3: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表現了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4、首聯中的“客路”、“行舟”兩個詞已暗含身上異鄉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

5、“風正一帆懸”以“一帆懸”之小景,寫出“兩岸闊”之大景的神韻。

6、從煉字角度賞析“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闊”“懸”二字用得好:“闊”表現出“潮平”春潮湧動,江面與岸齊平,視野也因之開闊;“懸”字高高掛着的樣子。二字傳神地表現出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美景。

7、展開聯想和想象,描繪第二聯所展現出的畫面。

春潮湧動,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與岸平了;和煦的春風鼓動着白帆,行進在風平浪靜的江面上。

8、詩人對旅途的感覺是順利的,還是不順利的?從詩中哪個地方可以表現出來?

順利。“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9、詩人的家書從哪裏寄向哪裏?是從哪個方面寄?

從固山往洛陽寄,向北方寄。

10、詩中表明時序的交替,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中描寫長江長江潮平岸闊、和風吹拂、風帆高懸的詩句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寫青山綠水的詩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最能表現作者鄉愁的句子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1、這首寫景抒情詩描寫了作者客遊他的地的羈旅之情,表達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博大的胸襟。

三、《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1、本詩是韓愈寫給中唐詩人張籍的。詩中的“皇都”指的是長安。

2、詩的前兩句寫景,作者抓住早春小雨和春草初萌兩個典型特徵,寫出早春景色和初見春色的欣喜,生動傳神。

3、風雨是春天的使者,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寫到“春風又綠江南岸”,本詩中與該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4、“草色遙看近卻無”描寫早春,給人以美感,把該句呈現的畫面描繪出來。

在細雨的滋潤下,小草偷偷地鑽出地面,遠遠望去,大地呈現出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當走近細看時,小草似乎又悄悄躲起來,讓人看不清什麼顏色。

5、“最是一年春好處”一句詩讓人格言“一年之計在於春”。

6、詩人為什麼説初春的景色“絕勝煙柳滿皇都”?

因為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徵着大地春回,萬家更新的欣欣生氣之景,而煙柳已是“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麼惹人喜愛了。

7、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寫出對早春的認識,請你把這一認識運用到所有事物就會得出一個普遍性的道理。

一切美好事物,的時節,就在它的萌生階段,它正朝着極盛的方向前進,給人以希望和盼頭。

8、“草色遙看近卻無”寫出了早春草色的什麼特點?

寫出了早春草色極淡、極少、似有似無的特點。

9、結合詩的內容,談談“最”“絕”二字在詩中的表達效果。

將象徵大地春回的淡淡草色與晚春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對比,突出早春景色最可愛。

10、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早春景色的喜愛讚美之情。

四、《雁門太守行》

1、“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的“黑雲”指來勢兇猛的敵軍。全句運用比喻和誇張的修辭,在詩中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現在常用來形容局勢的危急。

2、“甲光向日金鱗開”中的“甲光”與“黑雲”相對,顯示了守城將士雄姿英發。

3、全詩按時間順序,前四句寫日落前的戰爭南面,後四句寫夜間戰鬥的情景。

4、請你對“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作簡要賞析。

這兩句活用戰國時期燕昭王置千金於黃金台上招賢才的典故,表現了將士們誓死殺敵,報效朝廷的決心。

5、這首詩描寫邊塞的戰鬥場面,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的不同特點,選用黑、金、紅、紫等色調濃豔的詞,極力渲染濃重悲壯的意境;也用壓、摧、凝等動詞烘托了戰爭緊張激烈的氣氛。

6、在詩中,描寫了兵臨城下戰爭形勢危急的句子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從聽覺視覺兩方面把激戰中的邊塞風光寫得很壯美的詩句是:角聲滿天秋色裏,塞土燕脂凝夜紫。

7、李賀在詩中以“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抒發了報效國家,勇於獻身的激情。

8、從本詩中產生的成語是:“黑雲壓城城欲摧”,其意思是:形容敵人的氣焰囂張和局勢的危急。

9、詩句“半卷紅旗臨易水”給人以悲壯的情緒,這主要是“易水”一詞的意象引起的。請你説説“易水”作為“悲壯”意象的典故。

戰國時,燕國壯士荊軻在刺秦前,在易水河邊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遂成為悲壯之意象。

10、歷代詩評家認為“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中的“壓”字和“開”字用得極佳。請你分別賞析。

“壓”字形象地寫出了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守城將士處境艱難。“開”字是“依次排開”之意,形象地展示出戰士們飽滿的情緒,現出戰陣井然有序地次第排開。與“摧”相對,更反襯出邊防將士維護國家統一的無畏精神。

五、《天淨沙秋思》

1、“天淨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本曲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2、試簡要分析其表現手法上的突出特點。

(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純用名詞組合,構成典型環境。

(2)全詩僅28個字,生動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遊子的悲哀。它出色的運用景物烘托的寫法,將主人公置於特定的氛圍中。

3、全曲中暗指題中“秋”的三個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樹、西風。與“夕陽”相呼應的是:昏。與“天涯”相呼應的是:古道。最能觸發遊子思鄉之情的景物是:人家,體現“思”字的一句是:斷腸人在天涯。

4、“古道西風瘦馬”中的“瘦”字,好在哪裏?

寫出了馬瘦,實際上是暗喻人消瘦,表達了遊子孤寂淒涼的心情。

5、“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描繪了兩幅怎樣的畫面?兩幅畫面是否矛盾?你能理解這種不協調嗎?

(1)句描寫了温馨恬靜的畫面。(2)句描寫了悲涼肅殺的場面。兩者不矛盾,將哀景與樂景入在一起,形成鮮明對比,反襯出天涯遊子的思鄉愁緒。

6、本詩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試舉出其中一點,簡要分析。

例1:運用寓情於景的手法,作者選用“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和“夕陽”等景物,將“斷腸人”的情感寓於其中,充分表達了詩人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例2:運用了靜景與動景相映襯的手法,如處於動態中的“流水”與處於動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這種安適、幽靜的環境,使淪落異鄉的“斷腸人”更添悲愁。

7、本詩抒情的基調是:淒涼愁苦。從表現手法上看,本詩採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8、詩中直接抒發遊子思鄉之情的句子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9、一切景語皆情語,全詩通過豐富的意象,渲染了蕭瑟淒涼的氣氛,抒發了詩人極其孤寂愁苦的情緒。

六、《春望》

1、運用擬人手法渲染憂國憂民的句子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2、表現詩人憂國思家的句子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3、詩人通過刻畫自己的形象,表達憂國思鄉之情的句子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4、該詩中描寫長安城被叛軍攻陷後遭到驚人破壞的句子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詩的前四句都統領在一個“望”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鳥”。

6、“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你從形式和內容對這兩句詩作簡要分析。

用對偶手法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火連綿不斷,詩人與家人難通音信。此時一封家信極其珍貴,勝過萬金,表達了詩人眷戀家人的美好感情。

7、詩人為什麼會“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作者通過自己百無聊賴,不斷搔頭,以至短髮變得越來越稀,幾乎無法梳理插簪的情形,含蓄表達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

8、描繪“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畫面,並提示其含義。

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歎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髮,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插簪。含義:表達了作者憂國思家的情懷。

9、“草木深”表面上寫的是城池破敗,人煙稀少,遍地草木的荒涼景象。實際上寫的是草茂人稀,荒涼蕭條,物是人非的社會現狀,深藏着詩人無限感慨。

10、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感傷國事,看到美麗的花都禁不住落淚,傷心離別,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運用互文、擬人、對偶的修辭手法,以樂景寫哀情,表現了詩人對國事的憂傷,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11、本詩首聯作者寫春望所見,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讓人滿目悽然。雖是寫景,但實為抒情,寄情於物,託感於景。這兩個字體現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思想感情。

1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歷來被人稱道,説説好在哪裏?

詩人移情於景,將花鳥擬人化,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其實是詩人的內心感情的寫照,形象動人。

13、試談談“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反映了國家**不安,戰火經年不息,人民妻離子散,音書不通的社會現實。

14、結合全詩內容,體會詩題中的“望”字飽含哪兩層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山河破碎的慘景;另一方面是對於親人團聚的守望和期望,即“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15、“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的“濺”和“驚”可謂用語傳神,請體會它們的妙處。

見到可娛之物,聽到可娛之音,不是高興,而是“濺淚”“驚心”。“濺”“驚”從程度上突出了感時傷懷之情,久別思家之苦。

16、展開聯想和想象,請用簡潔的語言描繪“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兩句所展現的畫面。其中“破”“深”二字用得好,請説説好在哪兒?

國都淪陷,城池殘破,殘垣斷壁;雖然山河依舊,可是雜草遍地,林木蒼蒼。

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彷彿目睹國家的殘破;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悽然,作者寄情於物,表達憂國傷時的情懷。

17、請再寫出古詩詞中憂國思鄉的名句: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本詩結構:前四句從視覺角度寫高原上疾風暴雪的情景,突出氣候之奇。中間六句寫酷寒中的軍營生活。接着四句寫軍中的情境和差別宴會的場面。最後四句寫雪地送別。

2、寫邊地風光的名句是: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3、以春景喻冬雪,堪稱“妙手回春”神來之筆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4、紅白相映,從視覺角度寫天氣奇寒的句子是: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5、運用誇張、對偶、擬人描寫沙漠,突出邊地奇寒和行路難及作者的豪放情懷,惆悵之情的句子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6、通過寫將士的苦寒生活,側面烘托雪大寒冷的句子是: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7、運用互文,側面描寫雪天奇寒的句子是: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8、賞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以春花喻冬雪,貼切形象,聯想新奇,蕭條肅殺的冬天成了生氣盎然的春天,既表現了詩人的開闊胸襟和內心的温暖與喜悦,又寫出了邊地特有的奇異風光。

9、詩句“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此句最傳神的是哪個字?

山路盤旋曲折,已看不見友人離去的身影,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這兩句情景交融,藴含深摯的依依惜別之情。“空留”二字將詩人的種。種情態俱在其中,使送別的惆悵之情表現得更為深切,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1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在結構或寫法上的妙處。

結構上:承上啟下,由詠雪過渡到送別。手法上:用對偶、誇張的修辭和寓情於景的寫法,寫出了天寒地凍、愁雲滿天的景象,表達了對朋友的擔憂之情。

11、本詩的主旨是:這首詩描寫了唐代邊塞特有的奇異風光,抒發了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12、“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勾勒了怎樣的雪景?在詩中起怎樣的作用?

誇張。勾勒出瑰奇壯麗,氣勢磅礴的邊塞雪景,為送別創設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襯托友人長途跋涉是無比艱辛,表達對友人的擔憂之情。

13、本詩的主要內容是送別,為什麼“詠雪”?二者有着怎樣的聯繫?

全詩以雪景襯托別情,詩人描繪邊塞八月冰天雪地、愁雲滿天,苦寒難耐的景象,更能襯托出詩人送別朋友的無限惆悵之情。

七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及時複習,温故知新

德國哲學家狄慈根説:“重複是學習的母親。”心理學研究,沒有八次重複,記住是不可能的。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把不能及時複習的人,比喻成一個醉車伕,只一個勁地往前趕,東西顛簸丟了,也不知道,結果趕回去的僅是一輛空車。中國的“熊瞎子辦爸米”的故事婦孺皆知。所以同學們一定要養成温故知新定期複習的習慣。複習時應注意如下問題:

1.圍繞中心,及時複習。複習的首要任務是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首先,要根據教材的知識體系確定好一箇中心內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材的中心重點和難點上。其次要及時鞏固、防止遺忘。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説:“與其藉助複習去恢復記憶,不如藉助複習去防止遺忘。”複習最好在遺忘之前,倘在遺忘之後,效率就低了。語文學習中的背誦尤其如此。

2.查缺補漏,保證知識的完整性。複習中一旦發現知識的缺漏及薄弱環節,要及時彌補,不可欠“債”。

3.先回憶,後看書,增強複習效果。

4,看參考書,適當拓寬知識面。語文課後還可看一看參考書,看一下原著,拓展一下知識面,加深理解。如學習《范進中舉》後,可在課外讀《儒林外史》;學習《背影》,不妨讀一下《朱自清全集》。當然,原著參考書要精選,不宜多。參考書中的精彩部分,可取其精華,隨手摘記。

5.整理筆記,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語文學習如能將厚書讀薄,則善莫大矣。而讀薄的辦法則是將知識條理化,重點明晰化。如學習文學常識,可用列表的形式將各作家作品放在一起,這樣顯得條理,避免了混淆,加深了記憶。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説:“假如同一件事情常常得到重述,到了最後,哪怕智力最低的學生也能領會了……”願同學們在語文學習中重視複習,循環往復,牢固地掌握知識。

七年級語文學習技巧

1、多讀書: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的。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涵。反覆看課文上的文章,將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練習寫作,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不管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説,都可以寫,寫完了要反覆修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惘。

3、多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語文七年級下冊古詩詞知識點 篇三

【《詩經》兩首】

《詩經》,又稱《詩三百》,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05首。內容上可分為風、雅、頌;

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

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可分為大雅和小雅;

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大樂歌。

《詩經》中的六義是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及賦(鋪陳)、比(比喻)、興(先言他物)三種表現手法。

字音字節

氓(méng)之蚩蚩(chī)——匪我愆(qiān)期

將(qiāng)子無怒——乘彼垝(guǐ)垣(yuán)

爾卜爾筮(shì)——以我賄(huì)遷

言笑晏晏(yàn)——不可説(tuō)也

自我徂(cú)爾——淇水湯湯(shāng)

漸(jiān)車為裳(cháng)——其黃而隕(yǔn)

士貳(èr)其行——咥(xì)其笑矣

淇則有岸(qí)——隰(xí)則有泮(pàn)

於(xū)嗟(jiē)鳩(jiū)兮——反是不思

實詞

解釋下列加線實詞

1.氓之蚩蚩(蚩蚩:忠厚的樣子)

2.匪我愆期(愆:拖延)

3.將子無怒(將:願,請)

4.乘彼垝垣(垝:毀壞,倒塌;垣:矮牆)

5.體無咎言(咎:災禍)

6.無與士耽(耽:沉溺)

7.女也不爽(爽:過錯)

8.靡室勞矣(靡:無,沒有)

詞類活用

雨雪霏霏(雨,名作動,下)

通假字

1.匪來貿絲(匪,通“非”)

2.猶可説也(説,通“脱”)

3.于嗟鳩兮(於,通“籲”)

4.歲亦莫止(莫,通“暮”)

【《離_】

文學常識

《離_作者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

《楚辭》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後世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或“_”。

《離_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字音字形

姱(kuā)謇(jiǎn)茝(chǎi)

諑(zhuó)偭(miǎn)忳(tún)

鬱邑(yì)侘(chà)傺(chì)

溘(kè)鷙(zhì)圜(yuán)

皋(gāo)

實詞

解釋下列加線實詞

1.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好:崇尚;修姱:修潔美好;鞿羈:名作動,約束;謇:舉首發語詞;誶:進諫;替:罷黜)

2.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以:因為)

3.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浩蕩:荒。唐,沒有準則)

4.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固:本來;工巧:善於投機取巧;偭:違背;錯:通“措”,措施)

5.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繩墨:準則;追曲:追求歪曲;競:爭相)

6.忳鬱邑餘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侘傺:失意的樣子)

7.寧溘死以_,餘不忍為此態也。(溘:突然)

8.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圜:通“圓”)

9.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尤:責罵;攘:忍受;詬:侮辱)

10.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焉:於彼,在那裏)

11.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懲:受創而改變)

一詞多義

1.長太息以掩涕兮(副詞,長久)

2.長餘佩之陸離(使……加長)

1.亦餘心之所善兮(以為是好的)

2.謠諑謂餘以善淫(擅長)

以為

1.制芰荷以為衣兮(用……做)

2.餘獨好修以為常(認為)

1.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美好)

2.退將復修吾初服(整理)

3.餘獨好修姱以為常(美,美好)

1.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惟,只是)

2.雖九死其猶未悔(即使,縱然)

詞類活用

名詞作動詞

1.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被人牽制)

2.鷙鳥之不羣兮(合羣)

動詞作名詞

1.謠諑謂餘以善淫(_事)

為動用法

1.伏清白以死直兮(為……而死)

使動用法

1.屈心而抑志兮(使……受委屈、使……受壓抑)

2.步餘馬於蘭皋兮(使……步行)

3.高餘冠之岌岌兮(使……加高)

4.長餘佩之陸離(使動,使……加長)

通假字

1.偭規矩而改錯(通“措”,措施)

2.忳鬱邑餘侘傺兮(通“鬱悒”,憂愁苦悶)

3.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圓”,圓鑿)

4.延佇乎吾將反(通“返”,回頭、返回)

5.進不入以離尤兮(通“罹”,遭遇)

6.芳菲菲其彌章(通“彰”,明顯)

古今異義

1.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古義:古代稱上衣為衣,下衣為裳|今義:衣服)

2.何方圜之能周兮(古義:相合|今義:周全、周密)

3.怨靈脩之浩蕩(古義:荒。唐|今義:形容水勢廣闊而壯大)

4.固時俗之工巧兮(古義:善於投機取巧|今義:技藝巧妙)

5.偭規矩而改錯(古義:改變措施|今義:改正錯誤)

6.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古義:處境困窘|今義:經濟困難)

7.寧溘死以_(古義:隨流水而逝|今義:因災害或政治原因_開家鄉或祖國)

句式

倒裝句

1.步餘馬於蘭皋兮(狀語後置,即於蘭皋步餘馬)

2.不吾知其亦已兮(賓語前置,即不知吾)

3.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定語後置)

被動句

1.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2.雖體解吾猶未變虧。

《孔雀東南飛》

文學常識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第一部長篇敍事詩。

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木蘭詩》

字音字形

公姥(mǔ)忿(fèn)伶俜(pīng)

葳(wēi)蕤(ruí)蒲葦

實詞

解釋下列加線實詞

大人故嫌遲(故:仍舊)

妾不堪驅使(不堪:不能忍受)

徒留無所施(徒:白白的;施:用)

便可白公姥(白:告訴;公姥:偏義副詞,指婆婆)

共事二三年(共事:一起生活)

何意致不厚(厚:滿意)

何乃太區區(區區:愚拙)

汝豈得自由(自由:自作主張)

可憐體無比(可憐:可愛)

會不相從許(會:一定)

謝家來貴門(謝:辭別)

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作息,偏義副詞,工作;伶俜:孤單的樣子)

留待作遺施(遺施:贈送、施與)

卻與小姑別(卻:退出來)

好自相扶將(扶將:扶持)

感君區區懷(區區:情意真摯)

君既若見錄(見:我;錄:記)

自可斷來信(自:馬上;斷:回絕;信:使者,這裏指媒人)

始適還家門(適:出嫁)

否泰如天地(否:壞運氣;泰:好運氣)

處分適兄意(適:適合,依照)

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要:約定;渠:他)

齎錢三百萬(齎:贈送)

適得府君書(適:剛才)

恨恨那可論(恨恨:憤恨到極點)

一詞多義

相見常日稀(相互)及時相遣歸(我)

兒已薄祿相(相貌)會不相從許(你)

還必相迎取(你)久久莫相忘(我)

好自相扶將(第三人稱,她)嬉戲莫相忘(我)

誓不相隔卿(你)誓天不相負(你)

仰頭相向鳴(相互)不得便相許(你)

躡履相逢迎(第三人稱,他)六合正相應(相互)

悵然遙相忘(第三人稱,他)黃泉下相見(相互)

枝枝相覆蓋(相互)葉葉相交通(相互)

登即相許和(第三人稱,它,指親事)

詞類活用

時人傷之(傷,為動用法,為…傷心)

五里一徘徊(五里,名作動,飛五里)

自名秦羅敷(名,名作動,名叫)

逆以煎我懷(煎,使動,使…受煎熬)

足以榮汝身(榮,使動,使…榮耀)

便利此月內(利,意動,以…為最為吉利)

卿當日升貴(日,名作狀,一天天)

千萬不復全(全,名作動,保全)

通假字

終老不復取(取,通“娶”)

箱簾六七十(簾,通“奩”)

蒲葦紉如絲(紉,通“韌”)

府吏見丁寧(丁寧,通“叮嚀”)

七年級語文課外人生格言詩句 篇四

1、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張祜《宮詞·故國三千里》

3、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徐錫麟《出塞》

4、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題詩後》

5、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6、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送別》

7、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杜荀鶴《涇溪》

8、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9、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二首·其二》

10、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11、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詩》

12、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歐陽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13、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李商隱《無題·八歲偷照鏡》

14、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國殤》

15、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陸游《沈園二首》

16、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

1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8、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19、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袁枚《所見》

20、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題菊花》

21、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陸游《夜泊水村》

22、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23、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2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屈原《國殤》

25、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崔護《題都城南莊》

26、閒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李煜《望江南·閒夢遠》

27、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28、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少年行四首》

29、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勸學詩》

30、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31、韶華不為少年留。——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32、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户侯。——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33、軟風吹過窗紗,心期便隔天涯。

34、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呂巖《牧童》

35、少年聽雨歌樓上。——蔣捷《虞美人·聽雨》

36、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37、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