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説課稿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9W

【摘要】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説課稿共含2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説課稿

第1篇: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説課稿

給你一篇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説課稿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一、説教材

1、地位、作用

浙科版教材必修模塊展現了從微觀到宏觀的不同層次的生命系統——細胞、個體、羣體、生態系統等,本模塊主要揭示生物在種族繁衍、生命延續過程中,生物的遺傳變異規律,而《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這一節以第四章《生物的變異》為基礎,從宏現上對生物界的進化作一個廣度上學習,並且為第六章中人類遺傳病的學習設下伏筆,是為形成正確的生物進化觀,建立協調統一的唯物辯證觀提供了素材。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中課程目標,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情況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解釋種羣、種羣基因庫、基因頻率等概念,説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舉例説明共同進化和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標:運用數學方法討論種羣基因頻率的變化。通過觀察圖片和閲讀教材,發展學生分析資料、交流信息的能力,增強對所學知識的表述及應用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以達爾文自然選擇為中心的現代生物進化論,對學生進行進化、適應的生命科學觀點教育,同時滲透生命物質不斷變化發展,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教育。

3、説重點

①種羣、物種、基因頻率、隔離等概念,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隔離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的作用。學生在國中僅接觸過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説,對生物界完整的進化進程欠缺系統性的理解,再加上學説本身理論性強,要求學生理解並用理論解釋現象存在一定的難度。

②種羣的基因頻率。基因頻率是在掌握了基因庫的基礎上從數學的範疇角度對基因作分析和歸納,從而使生物界的進化具體內容(表現)上升到理論實質的高度。即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羣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可以説,能否正確理解基因頻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生物進化論的實質性理解。

4、説難點

基因頻率:基因頻率是人們對基因庫中的基因所做的一種統計和分析。由於基因庫本身較為抽象,學生不易接受,因此增加了對基因頻率學習的難度。

5、説突破重難點的關鍵

比較法,列舉典型事例法,邊講邊練法。

通過這些方法讓學生積極思考,並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1、説學情

經過前面遺傳學與自然選擇學説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形成進化論的觀點,知道了環境對生物進化的作用,同時對於高二的學生來説,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探究方法。因此本節課將採用以啟發式教學為主,與探究、討論、講授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將進一步運用科學學習方法如:閲讀、思考、分析、討論、探究等,來開展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根據自身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從而發展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自身的獲取信息素養。

2、説教法

根據教材知識及學生實際情況,本節課主要以啟發式教學為主,適當地加以講授,並與學生歸納、探究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

3、説學法

為啟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掌握知識發展思維的同時,着重讓學生深入理解,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物進化觀。在學法指導上我採用知識遷移法,邏輯推理分析方法等。

三、説教學過程

1、通過上節課內容以問題探討的方式導入教學2、具體舉例幫助學生理解。

3、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學習,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4、鞏固與練習。

本節課的引入,可以從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説中的某些觀點,與現代遺傳學所揭示的遺傳和變異的本質之間引發的問題衝突開始,通過問題探討,使學生初步瞭解一種生物個體的有利變異的基因,只有在該種生物的某一羣體中才能傳遞、擴散,這個羣體就是種羣。

問題1:怎樣的一羣生物個體可以稱為種羣呢?一個生物"種"或"物種"與種羣有何區別呢?

通過舉例如"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鯉魚是一個種羣","一片草地所有的蒲公英是一個種羣",試着讓學生去總結出構成種羣的幾個要素(①一定區域,②全部③同種),通過比較,使學生初步理解種羣和物種的概念。

問題2:種羣內部的生物之間是處以怎樣的關係?

學生討論,初步認識種羣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並認識到提出新的概念在研究中的意義。

問題3: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的傳遞有什麼特徵?

引導學生從基因的角度思考:種羣在進化過程中即傳種接代中→師生共同歸納①基因傳遞具穩定性→引出種羣基因庫的概念及穩定性。②基因傳遞存在變異性→基因庫的可發展性。使學生認識到為什麼要提出並研究基因庫和基因頻率。使學生初步理解基因庫和基因頻率的概念。

通過具體種羣的一對等位基因的基因頻率,使學生學會計算基因頻率的方法。

從後代的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的計算結果中,使學生髮現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的變化規律。

問題4:自然界種羣的基因頻率能世代不變嗎?為什麼?

使學生能夠領會到自然界的種羣發生變化是必然的。

問題5:影響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因素?

突變和基因重組,使學生了解自然選擇作用,歸納突變和重組都是隨機的,不定向的,因此他們只是提供了生物進化的原材料探究"自然選擇對種羣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1、指導學生閲讀樺尺蠖種羣變化和抗青黴素細菌的資料,依據這些事實明確提出問題,要與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變化相聯繫,而不僅僅停留在適者生存的層面上。

2、做出假設。針對事實和問題,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提出假設。在這裏,假設可以是:黑褐色的生活環境,不利於淺色樺尺蠖的生存,對黑色花尺蠖生存有利,這種環境的選擇作用使該種羣的S基因的頻率越來越低,即自然選擇可以使種羣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

3、進行簡單數學計算,加深理解。完成課本活動"用數學計算證明遺傳平衡中的種羣基因頻率計基因型頻率不發生變化"、可以將全班分成幾個組,各組設定的比例不同,但計算後代的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都不變,即完成總結歸納。

探究之後,教師應強調,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可以使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第一課時可到此結束)關於"隔離與物種的形成"內容的教學,可直接使用教材中的引言,引出物種的概念。指出人們是如何定義物種,至於為什麼如此定義物種可以不深究,教師應着重引導學生依據物種定義,舉例説明並區分物種。學生理解物種的概念後,教師可以在提出曼徹斯特地區的樺尺蠖,雖然基因頻率發生很大的定向變化,但並沒有形成新物種的原因,並通過師生套路得出,只要物種的種羣之間和種羣內部個體之間,沒有形成生殖隔離,基因交流就不會停止,遺傳組成的差異就不會拉大,新物種就難以形成。什麼因素可以阻止種羣間基因交流呢?由此可引出隔離的概念。

學生初步理解隔離的概念之後,可以安排學生討論隔離的各種可能的方式,教師歸納出隔離的類型。然後組織學生閲讀分析教材中的"資料分析",組織討論"資料分析"中提出的幾個問題。最後教師應強調,一般情況下,地理隔離是生殖隔離的先決條件,生殖隔離一旦形成,原來屬於一個物種的兩個種羣,就成了兩個物種。

關於"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內容的教學,可以學生自學為基礎,教師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師生共同歸納總結的方式推進教學過程。使學生理解共同進化的含義,無機環境的變化、無機環境的複雜化和多樣化、有性生殖的出現和生態系統結構的複雜化和多樣化對生物多樣性形成的作用。

最後,組織學生討論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

第2篇: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説課稿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説課稿範文。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七年級生物學下冊第四章第三節一一《輸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臟》。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程序等方面,説説本 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人體體內物質的運輸是依靠人體循環系統來完成的。人體循環系統包括血液循環系統和淋巴循環系統兩部分。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組成。其中心臟是推動血液在體內循環流動的動力結構,所以本節的重點是心臟的結構和功能。這節內容的學習為學習血液循環奠定了知識基礎。

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目標:

1、瞭解人體心臟的位置。

2、理解人體心臟的活動規律。

3、掌握人體心臟的結構特點,以及與其相連的血管。

(二)能力目標:

(1)識圖能力的培養,通過觀察,識別人體心臟的外形圖,解剖圖和圖示的方位,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2)觀察能力的培養,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新鮮的豬心臟,觀看課件的有關內容,使學生掌握觀察心臟結構的方法和步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總結心臟瓣膜與心臟內血液流動的關係,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思想教育:通過有關內容的學習,説明體育鍛煉對心臟的有利影響,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心臟潛力,增強體質。

(四)教學重點分析:人體心臟結構和與其相連的血管關係複雜,它們共同構成血液流動的管道,心臟是促使血液在這個管道中流動的重要動力器官,掌握這部分知識為下一節血液循環奠定了基礎。因此,心臟的結構及其相連的血管是本節課的重點。

(五)教學難點分析:血液在心臟內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動,即從心房流向心室,從心室流向動脈,而不能倒流,這是由於心臟內具有瓣膜,心臟瓣膜只能朝一個方向開啟,從而控制血液在心臟內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動。而且,心臟瓣膜的位 置及其開啟,關閉與心臟內血流方向的關係是比較抽象和複雜, 是學生較難理解和掌握的。因此,為本節課的難點。那麼如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

二、下面我來説説教法

1、自學導思法。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有利於學 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 主體作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2、直觀教學法。通過觀察新鮮的豬心臟,媒體動畫演示, 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逐步將學生從感性的認識引導 到理性認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三、説説學法

1、指導觀察新鮮的豬心臟,圖片和媒體動畫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

2、隨着老師的設問,學生自學教材,主動思考,小組討論, 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指導學生髮現並掌握知識內在的聯繫,總結出生物學的"統一"原理,並學會運用這種原理指導學習。

下面通過教學程序來談談教法、學法的具體運用。

四、教學程序

首先,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展示,學生觀察課件內容,老師舉例説明汽車開動要用發動機,抽水要用水泵,人體內血液流動也需要動力,這就是心臟。設問:那麼心臟有什麼樣的結構和功能使它能起到動力作用呢?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從而引入新課。

其次,新知識傳授(約35分鐘)

1、學生活動:要求學生把右手放到左胸,感受自己的心臟搏動,初步瞭解心臟的位置。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胸腔透視圖,心臟的位置。展示人體心臟外形圖,觀察心臟的形態,識別人體心臟的`各個方位。

2、識別心臟的各個方位後,通過觀察豬心臟的掛圖結合課件,講授心臟的結構。首先指導學生觀察,比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再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的人體四種基本組織,同時設問:從心臟壁的厚薄來看,心房與心室有什麼不同?左心室與右心室又有什麼不同?讓學生講出心臟的組成及心臟壁的厚薄。

然後結合人體心臟解剖的課件,分部觀察人體心臟的四個腔,使學生明確左心房與左心室相通,右心房與右心室相通,左右兩邊不相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繼續觀察新鮮的豬心臟,找出與心臟相連的幾條大血管。同時教師邊講邊畫出心臟結構簡易黑板圖,肯定左心房連通肺靜脈,左心室連通主動脈,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右心室連通肺動脈。最後用課件展示心臟解剖圖,要求學生寫出心臟四腔及連通的大血管,加以 鞏固。這樣,由分解到綜合最後形成整體概念,重點突出,使學生掌握人體心臟的結構。

3、在學生掌握心臟的結構及其相連血管知識的基礎上,講授心臟瓣膜的位置及其開啟關閉與心臟內血流方向的關係,這部分內容是本節課的難點,為突破難點,我準備利用多媒體手段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首先指導學生閲讀課文68頁,通過指導閲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然後,課件展示人體心臟瓣膜縱剖放大圖,指導學生觀察人體心臟瓣膜的位置與開關方向;緊接着課件展示人體心臟瓣膜橫剖面放大圖引導學生觀察心臟瓣膜的分佈及組成。設問: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有什麼特殊的結構?通過觀察與提問使學生明白心臟中有房室瓣和動脈瓣,房室瓣位於心房與心室之間,只能朝向心室開,動脈瓣位於心室與動脈之間,只能朝向動脈開。

在此基礎上,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心臟瓣膜控制血流方向的作用,課件展示血液在心臟內流動的動畫圖,顯示血液在心臟內流動的方向與心臟瓣膜開閉的關係,同時設問:"同學們,從圖中我們看到血液在心臟中是如何流動的?心臟瓣膜在血液流動中起什麼作用?"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從而歸納出瓣膜的開閉與血液流動的關係:即心臟瓣膜能控制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也就是隻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從心室流向動脈,而不 能倒流。這樣,通過多層次,多方向的反覆觀察和教學,難點被逐一突破。

4、通過以上的學習,教師接着可提問:"人體心臟的功能是什麼?"從而歸納出人體心臟的功能是推動血液在血管中循環流動。然後又問:"體育鍛煉和適宜體力勞動對心臟有何好處?"對學生進行衞生保健的教育。

最後是課堂小結:課件展示心臟解剖放大圖,結合板書設計,請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板書是對教學內容的總結概括,我的板書設計見附表,這種板書設計突出重點,突出了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簡潔明快,體現了板書設計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導性與藝術性。

附板書設計:第三節輸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臟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左心房一一連通肺靜脈

左心室一一連通主動脈

右心房一一連通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一一連通肺動脈

2、防止血液倒流的結構

房室瓣一位於心房與心室之間

動脈瓣一位於心室與動脈之間

五、教學思想

下面我簡要地説明一下,這樣進行教學設計的優點,以及理論依據。

1、注重生物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充分利用模型、實物、特別是現代多媒體教學等直觀手段,動與靜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形象生動,突出重點,易化難點。

2、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教學設計中有大量的學生活動,充分給予學生表現的空間,活動的空間,思維的空間,通過啟發式教學,逐步引導觀察和思維,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2篇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説課稿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説課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