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文言文:《愛蓮説》和譯文和註釋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7W

國中文言文:《愛蓮説》和譯文和註釋新版多篇

國中語文愛蓮説的譯文 篇一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兒,值得喜愛的很多。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社會上的人(都)非常喜愛牡丹。我只喜愛蓮花(從)污泥裏生長出來卻不受沾染,它經過清水洗滌但(並)不(顯得)過分豔麗,(它的柄)內空外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香氣傳得越遠就越清芬,潔淨地挺立在那裏,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去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很少有傳聞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應當很多了。

譯文: 篇二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淨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國中語文愛蓮説的作者、寫作背景及文體 篇三

1、作者介紹

周敦頤(1017—1073年), 字茂叔,諡號元公,號“濂溪”,世稱“濂溪先生”,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北宋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他與李寬、韓愈、張拭、黃幹、李士真、朱熹並稱為“石鼓七賢”。著有《太極圖説》《通書》等。

2、背景資料

本文選自《周敦頤集》卷三(中華書局2009年版)。周敦頤是北宋理學濂學創始人、二程(程顥和程頤)的老師。他博學力行,品德高尚,為官清廉,不媚權貴,明斷獄案,得到人民的讚賞。

這篇文章是周敦頤做南康(今江西廬山市)郡守時寫的。他曾於府治東側開闢一塊40餘丈寬的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當微風吹過,田田荷葉輕搖,朵朵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鼻。先生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愛蓮花之潔白,感宦海之渾濁,於是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説》。

3、文體知識

説,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性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講究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代雜文頗為相似。

“愛蓮説”的意思是“論説喜歡蓮花的道理”。

愛蓮説廉潔主題文章:廉潔伴我們前行 篇四

最喜歡讀周敦頤的《愛蓮説》:“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是廉潔的象徵;它長於污泥卻冰清玉潔。它的品格與精神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所頌揚。然而,如蓮般立於濁世而不被玷污之人更是值得我們敬佩。

穿梭在歷史的長廊中,細數着祖國的文明,我看到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薄寧靜;聽到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江畔吟唱;聞到的是“不蔓不枝,香遠益清”的誘人芬芳。那些“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精神經過漫長歲月的打磨愈發綻放出耀眼的光芒。這光芒就像一面旗幟、一盞指明燈,上面寫着“廉潔”兩個字,它時刻提醒我們:做人要廉潔!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也曾説:“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蘇軾也有云:“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這是古人給廉潔做了最好的詮釋:清廉地做事,剛正地為人。翻開歷史的扉頁,先賢前輩們用浩然正氣,錚錚鐵骨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個清正廉潔的形象。剛正清廉的包拯,用自己的一生廉潔為我們樹立了一個高大的形象,流芳百世!兩袖清風的海瑞,為百姓謀福祉,美曰美,不一毫虛美;過曰過,不一毫諱過。他們用廉潔,用清正為我們樹立了廉潔典範,鑄就了人格豐碑!

廉潔是一種信念,指導着我們在茫茫的大千世界中做出正確的抉擇;廉潔是一種聲音,告誡着我們需拒絕誘惑,堅守生命的本質;廉潔是一種精神,伴隨着我們在這個紙醉金迷、物慾橫流的時代艱辛跋涉,使我們保持心靈的純潔。因為有它,在漫漫人生路上,我們才不至於誤入歧途。

時代在發展,世態在變化,不變的是廉潔。廉潔是文明的起步,是美德的要求,我們只有以廉潔為航標,才不至於在紛擾俗塵中迷失方向;只有以廉潔為引導,才能腳踏實地做好自己;只有把廉潔長駐心中,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

讓我們把“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為我們的成長營造一個廉潔的環境,讓我們插上聖潔的翅膀,飛向成功的藍天。讓我們一起呼喚,發自內心的呼喚:從自己做起,清廉地做事,剛正的為人。

註釋 篇五

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死後諡靖節),東晉潯陽柴桑(現在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著名詩人。是著名的隱士。陶淵明獨愛菊花,常在詩裏詠菊,如《飲酒》詩裏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國史補》裏説:“京城貴遊,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甚:很,十分。

説: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説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之:的。

可愛:值得憐愛。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從。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獨:只,僅僅。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出:長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穢)。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裏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端莊。

通:貫通;通透。

直:挺立的樣子。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淨植: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裏。 亭亭:聳立的樣子。

植:樹立。

可:只能。

國中語文愛蓮説的知識 篇六

一、文學常識

⑴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世稱“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學家、理學家。諡號“元公”,有《太極圖説》、《通書》、《周元公集》。《愛蓮説》是他託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認為理學的重要創始人,他提出的“太極”和“無極”等哲學範疇和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體裁是“説”,説,是一種文體。既可以説明議論,也可以用來抒發感情,還可以敍事,都是為了説明一個道理。

⑶駢句,相接的兩句話,字數相同,意思相對,叫做駢句。駢句和排比句以外,統稱散句。

⑷《愛蓮説》的寫作特點是:託物言志,立意高遠,巧妙運用襯托和比喻;駢散相間

⑸《愛蓮説》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愛蓮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以菊花和牡丹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隱逸者 富貴者 君子

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讚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操思想感情。

二、重點字詞讀音注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漣(lián) 枝蔓(màn)褻玩(xiè) 隱逸(yì) 頤(yí) 噫(yī)

三、解釋重點實詞

甚蕃 (很多) 陶淵明獨愛菊 (惟獨) 世人盛愛牡丹(非常)

餘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獨)( 表示轉折)( 沾染污穢)

濯清漣而不妖(洗滌)( 清水) (美麗而不莊重)

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香遠益清(更加)( 清香)

亭亭淨植(聳立的樣子)( 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觀賞) (親近而不莊重)

餘謂菊(我)( 認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陶後鮮有聞(少) 宜乎眾矣(應當)(多)中通外直 (暢通 挺直)

四、成語與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從污泥中生出來,卻不沾染污泥。比喻在污泥的環境裏能保持純潔,不受影響。

②不蔓不枝:比喻言談或文章簡潔明快,不拖泥帶水。

五、寫作手法:

一是巧用比喻,把菊花比為“隱士”,把牡丹比作“富貴人”,把蓮花比喻成“君子”二是用襯托的寫法突出主題。全文三次用菊花、牡丹襯托蓮花。第一次襯托表明自己的喜愛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表現蓮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慨歎世上沒有幾個人和自己的愛好相同。

六、結合文意,自擬對聯

⑴周氏愛蓮比君子 陶公喜菊勝羣芳 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七、填空題。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中通外直”——通達事理,行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大名遠揚;“亭亭淨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廉行,儀態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⑵本文寫作順序是先總後分,含蓄地説明,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體現。

⑶作者開篇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清高風度等各方面,賦予蓮花以美好的品格。

⑷晉陶淵明獨愛菊,結合所學,寫出一句其描寫菊花的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們曾學過《桃花源記》

⑸文中重在使用襯托的手法:眾多可愛的花是一般襯托,菊和牡丹是重點襯托,菊是正襯,牡丹是反襯。

⑹作者以蓮花自況,表現他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婉曲的批判了崇尚富貴、追名逐利的世風。

⑺文章前後照應,“予獨愛蓮”和“蓮之愛,同予者何人”一句照應,“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和“世人盛愛牡丹”一句照應,“宜乎眾矣”的“眾”和“獨”一詞形成反照應。

⑻在文中找出一句駢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⑼本文的線索是以“愛”這一主觀感情為線索。

⑽短文以蓮為寫作對象,寫菊,牡丹的目的是:襯托蓮花的高潔可愛。

⑾從上、下文連貫的角度看,第二段結尾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應放在“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將它放在結尾的目的是: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寫作目的。

⑿第二段文字從句子的用途看,採用了陳述句、反問句、疑問句。從修辭手法看,採用了排比、反問、比喻修辭手法。

⒀文中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麼作者認為君子應該是品格高尚的人。本文采用託物言志的寫法,在蓮的形象上寄予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情操。

⒁文中有一對反義詞是蕃和鮮。

⒂第一段的表達方式以描寫為主,第二段的表達方式以議論為主。議論,文中“謂” 能集中體現出來。抒情,文中“噫”作了提示。

⒃《愛蓮説》主要採用的表達方式是:記敍、描寫、議論、抒情。作用是開篇記敍引題,寫世態炎涼;繼而描寫,突出形象;卒章議論,在於讚美。抒情貫穿全篇,意在明志

⒄“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從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説愛牡丹的多而愛蓮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愛慕富貴的人多,這句話諷刺的社會世態是作者的知己少

⒅牡丹,作者把它比作富貴人,對於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鄙視”的情感。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讚美”的情感。

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句中運用的修辭方法是對偶和比喻

愛蓮説廉潔主題文章:弘揚愛廉守潔精神 篇七

我叫XXX,是XX縣國税局的一名幹部。今天很榮幸站在這個舞台上為大家演講,我的演講題目是《我的愛蓮説》。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這是北宋著名哲學家周敦頤的名句,他以蓮的形象表達自己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作為他的後人,我們一直秉承着這個高尚的信念,一直保持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古往今來,有多少清正廉潔、務實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從古代的包公、於廉、海瑞等一代清吏到現代的人民公僕孔繁森、牛玉儒、任長霞的感動事蹟震撼人心,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無論時代怎樣發展,無論歷史如何變遷,廉潔清正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勤政廉政永遠是人民的期盼。

廉,始於足下。領導對我説“每天會有税款經手,一定要在廉潔自律上把握好自己”;家人對我説“你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絕不能辜負組織和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