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脱貧成果鞏固拓展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46K

脱貧成果鞏固拓展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脱貧成果鞏固拓展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近年來,各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全力推進鞏固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但一些脱貧羣眾自我發展、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脱貧成果鞏固拓展仍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亟需引起重視並加以解決。

一、存在問題

一是返貧風險依然存在。目前,脱貧地區仍有部分脱貧人口收入水平不高,就業不穩定,經營的產業可持續性不強,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差,若發生疾病、意外事故等導致收入大幅減少或支出突然增加的情況,這部分脱貧人口就有可能再度陷入貧困。同時,隨着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農村無勞動能力或勞動能力低下的“老、弱、病、殘”羣體規模逐漸擴大,這些人羣需要長期依賴社會救助與福利政策才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如果取消其享受的兜底保障政策,將會重新進入貧困序列。

二是增收產業量小質弱。脱貧地區扶貧產業起步較晚,產業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特色產業匱乏,且多以傳統種、養殖業為主,產業鏈條短,“農業+”模式尚未得到廣泛有效應用,農產品加工僅停留在初級產品階段,深加工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較少,引領農户增收能力不足。加之,隨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鄉村從業人員年齡老化,新型職業農民力量不足,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推廣運用受限,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不足,農業生產技術相對落後,制約了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農村公共服務投入總量短缺,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教育方面,越來越多農村孩子前往縣城上學,大面積學生流失,致使鄉村學校越來越“小”、優質師資越來越“少”。醫療服務方面,隨着新農合全面覆蓋和農村經濟水平提高,農民看病不再難,但農村醫療衞生條件較差、醫生技術水平較低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文化生活方面,儘管村村建設了文化廣場,但受經費不足等因素影響,大部分文化廣場開展活動形式單一,主要是跳跳廣場舞,羣體性娛樂活動較少。

四是鄉村建設仍需加力。近年來,按照中央省市要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統籌整合資金向貧困村傾斜扶持,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但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低,個別村基礎設施建設還有欠賬,項目實施資金需求大,特別是原來的非貧困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等方面政策支持較少,資金普遍投入不足,鄉村建設推進緩慢,鄉鎮之間、村組之間發展不平衡,非貧困村與脱貧村基礎條件、公共服務等方面出現了新的逆差。同時,受基礎條件限制,部分偏僻村組羣眾居住分散,垃圾桶配備、污水管網鋪設難度大、費用高,仍存在生活垃圾亂丟、生活污水隨意排放、柴草亂堆、家禽散養等現象。

二、對策建議

一是精準落實幫扶措施。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緊盯“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核心指標,優化“四圈管理”措施,加大“一鍵報貧”系統推廣力度,動態關注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健康和醫保政策落實、新增危房動態清零、農村供水穩定達標等情況,全面落實送教上門、困難學生資助、慢病卡辦理、家庭簽約醫生服務、農户危房改造、供水管護保障等幫扶措施。全面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對有致貧和返貧風險人口中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等幫扶措施實現穩定增收的困難羣體,按規定落實低保、特困人員、臨時救助,將農村困難羣眾中符合特困供養條件的及時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做到應保盡保、應扶盡扶。

二是全鏈發展增收產業。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扶持原則,對現有產業幫扶措施進行系統梳理,將政策支持重點從種養環節轉移到農產品加工、品牌建設、產業融合等環節,政策支持主體從對農户的支持逐步擴大到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精心打造一批社會知名度高、市場競爭力強的特色品牌,培育壯大倉儲保鮮、精深加工、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等產業化龍頭企業。根據縣域產業優勢和資源特點,圍繞培育壯大區域特色農業主導產品、支柱產業和特色品牌,多方聚集產業要素,持續完善產業體系,融合推進牛、果、菜等特色產業全鏈條開發,深度挖掘開發鄉村旅遊,全力推進農旅融合,促進特色優勢產業多元化開發、多層級利用、多環節增值。

三是加快補齊服務短板。統籌經費投入和項目建設,整合優化農村國中階段學校布點,保留邊遠山村交通不便的村小和教學點,滿足農村適齡兒童就近上學需求。大力實施名醫堂工程,引導高水平醫師服務鄉村、優質醫療資源延伸到鄉村,深入開展“互聯網+”行動,將優質醫療資源通過信息技術賦能基層,推進重大疾病協作網延伸覆蓋到鄉村地區,方便羣眾就近獲得優質醫療服務。加大鄉鎮文化事業建設經費投入,管好用好農家書屋、鄉村文化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廣泛開展廣場舞大賽、戲曲大賽等羣眾性文化活動,推動公共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四是分類推進鄉村建設。綜合考慮脱貧村與一般村村之間發展不平衡問題,按照“全域推進、全面振興、逐村規劃、一村一策”的思路,精準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水、電、路、氣、通信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補齊短板弱項,讓發展成果普惠廣大羣眾。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統籌做好農村廁所革命、垃圾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由點及面、縱深推進,打造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持續深化“五治融合”鄉村治理模式,推廣運用積分制、紅黑榜等機制,大力整治高價彩禮、厚葬薄養等陋習,推動形成文明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