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諸葛亮的成語【精彩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5W

諸葛亮的成語【精彩多篇】

諸葛亮的成語 篇一

白帝託孤的背景

關羽所守的荊州被吳國攻佔,關羽兵敗被俘,不降,被殺。劉備聞後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羽報仇,當時諸葛亮在南方和孟獲打仗,所以不曾隨軍。但是劉備被吳火燒聯營,大敗後兵敗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諸葛亮前來時,劉備對諸葛亮説:“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廢黜了,你自己當皇帝吧。”諸葛亮一聽立刻跪下説:我一定會全心全意輔佐劉禪的,絕不敢有一點自己當皇帝的意思。一定會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託孤用意

劉備託孤時用意很深,雖然僅僅幾句“我兒可輔則輔,若不可輔君當自立為王。”但是用意極其深刻,當時劉備清楚,舉國上下,除了劉備就是對諸葛亮最敬重了,若劉禪真的是個昏庸無能的人,那麼,諸葛亮勢必會取代劉禪,奪走他的天下,可以説劉備並不信任諸葛亮。這個其實在劉備入川的時候就能發現,劉備入川時帶的是龐統,而把諸葛亮安置在老家裏,就是為了限制諸葛亮,避免其功勞太大而居功自傲。諸葛亮在加入劉備軍團的初期也沒有太大的權力,入蜀後,諸葛亮的'地位甚至沒有糜竺,孫乾等人高。在劉備伐吳失敗後,他馬上想到的是現在國力衰敗,勢必會有人乘虛而入,奪取王位,而諸葛亮就是個最危險的人物,因為他在蜀國的威信太高了,怕有人慫恿他篡位。而後來的事實其實也證明了這個擔心,在劉禪即位後,諸葛亮任丞相,又讓劉禪尊稱為父,國家裏的大事小情全部由他自己處理,幾乎不會過問劉禪。而六出祁山也是諸葛亮自己的想法,幾乎也沒怎麼和劉禪商量。所以,可以説劉備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姑且不論劉禪是否昏庸,但就諸葛亮的行為來看,確實是把自己凌駕在了劉禪之上。

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又名三顧草廬,典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他們的談話內容即《草廬對》(三分天下的戰略決策)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去襄陽隆中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漢末劉備三次前往襄陽隆中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襄陽城西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

諸葛亮的成語 篇二

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聽説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着禮物到隆中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着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再去請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這個成語形容求賢若渴

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嫉恨諸葛亮,總想找個理由殺掉諸葛亮。

一天,周瑜讓諸葛亮造10萬枝箭,並説10天內就要。諸葛亮痛快地答應了,他向魯肅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條船用布蒙上,兩邊堆滿一捆捆的乾草。到第三天,天還沒亮,諸葛亮把20條快船用長繩連起來,一直往江北駛去。當時,長江上霧雲很大,對面看不見人。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諸葛亮命令將船頭朝東船尾向西,一字擺開。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吶喊。曹操聽了報告,説:“霧天作戰,恐怕有埋伏。先讓水陸軍的弓箭手向他們射箭,霧散後再進軍。”於是,箭像雨點一樣射向那20條船。等到太陽要升起來時,霧也快散了。諸葛亮命令軍士開船,並一起大喊:“謝謝丞相的箭!”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經派了500名軍士在江邊等着搬箭,卸完後共有十二三萬枝箭。周瑜歎氣説:“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實在不如他啊!”

這個成語形容無本生意,空手套白狼。也是説人神機妙算。

七擒七縱

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後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準備撤兵的時候,南方彝族的首領孟獲,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襲擊蜀軍。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勇敢,意志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極得人心,就是漢族中也有不少人欽佩他,因此決定把他爭取過來。

孟獲雖然勇敢,但不善於用兵。第一次上陣,見蜀兵敗退下去,就以為蜀兵不敵自己,不顧一切地追上去,結果闖進埋伏圈被擒。孟獲認定自己要被諸葛亮處死,因此對自己説,死也要死得像個好漢,不能丟人。不料諸葛亮親自給他鬆綁,好言勸他歸順。孟獲不服這次失敗,傲慢地加以拒絕。諳葛亮也不勉強他,而是陪他觀看已經佈置過的軍營,之後特意問他:“你看這軍營佈置得怎麼樣?”

孟獲觀看得很仔細,他發現軍營裏都是些老弱殘兵,便直率他説:“以前我不知道你們虛實,給你贏了一次,現在看了你們的軍營,如果就是這樣子,要贏你並不難!”

諸葛亮也不作解釋,笑了笑就放孟獲回去。他料定盂獲今晚準來偷營,當即佈置好埋伏。

孟獲回去後,得意洋洋地對手下人説,蜀軍都是些老弱殘兵,軍營的佈置情況也已經看清楚,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營,定能逮住諸葛亮。

當天夜裏,孟獲挑選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進蜀軍大營,什麼阻擋也沒有。孟獲暗暗高興,以為成功在即,不料蜀軍伏兵四起,孟獲又被擒住。

孟獲接連被擒,再也不敢魯莽行事了。他帶領所有人馬退到滬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滬水,沒有船不能過去,天氣又熱,困難重重。”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裝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對岸射來的箭立即退回來,隨後再去渡河;一面將大軍分成兩路,繞到上游和下游的狹窄處,渡過河去包圍孟獲據守的上城。後來,孟獲又被擒住。

孟獲雖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氣。諸葛亮還是不殺他;款待他後又放他回去。將士中有人對諸葛亮的這種做法不理解,認為他對孟獲大仁慈寬大了,諸葛亮向大家解釋説:“我軍要徹底平定南方,必須重用孟獲這樣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誠服地聯絡南人報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萬大軍。你們現在辛苦些,以後就不必再到這裏來打仗了。”

孟獲這次被擒又釋放後,下決心不再跟蜀兵作戰。但時間一長。營裏快斷糧了,他派人向諸葛亮借糧,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獲親自出來,與蜀軍大將一對一比武。孟獲接連打敗了幾名蜀將,但剛到大堆糧食旁,被絆馬索絆倒被擒。蜀將當即傳達請葛亮的命令,讓盂獲回去,並把糧食搬走。

在這種情況下,孟獲終於從心裏佩服諸葛亮。為了讓各部族都歸順蜀國,他把各部族首領請來,帶着他們一起上陣。結果又被蜀兵引進埋伏圈,一網打盡。蜀營裏傳出話來,讓孟獲等回去,不少部首領請孟獲作主,究竟怎麼辦。孟獲流着眼淚説:“作戰中七縱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來沒有聽説過。丞相對我們仁至義盡,我沒有臉再回去了。”

就這洋,孟獲等終於順服蜀漢,聽從管轄。

現在用這個成語説人心胸寬廣,以德服人。

鞠躬盡瘁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語出自諸葛亮的 《後出師表》。 鞠躬盡瘁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佔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後主”。

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為“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操在他手裏,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三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動眾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説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後出師表》的末後有一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

這個成語是形容人盡心盡力,忠於職守。

吃瓜留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麼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説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淨、曬乾,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諸葛亮的成語 篇三

1、如魚得水:好像魚得到水一樣。比喻有所憑藉。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

2、欲擒故縱:擒:捉;縱:放。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把他捉住。

3、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4、三顧茅廬: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5、七擒七縱: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6、龍盤虎踞:盤:曲折環繞;踞:蹲、坐。好像盤繞的龍,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7、苟全性命: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

8、草廬三顧:顧:拜訪。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

9、任重才輕:責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勝任。

10、妄自菲薄:妄:胡亂的;菲薄:小看,輕視。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

11、思賢如渴:如渴:如口渴思飲那般,形容迫切。 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12、化險為夷:險:險阻;夷:平坦。化危險為平安。比喻轉危為安。

13、鞠躬盡瘁: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14、儉以養德:節儉有助於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15、伏龍鳳雛:伏龍:(卧龍)諸葛孔明。鳳雛:龐士元。兩人都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軍事家。後指隱而未現的有較高學問和能耐的人。

16、草船借箭: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17、蓋世無雙:蓋:壓倒,超過。才能或武藝當代第一,沒有人能比得上。

18、作奸犯科:奸:壞事;科:法律條文。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19、初出茅廬: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20、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

形容諸葛亮的成語 篇四

1、蜀得其龍:龍:傑出人物。蜀國得到諸葛亮。

2、三顧茅廬: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3、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形容善於估計複雜的變化情勢,決定策略。

4、三顧茅廬: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5、搖鵝毛扇:傳説諸葛亮常手執羽扇指揮作戰,後世舞台上出現的一些軍師也多執羽扇。以之比喻出謀畫策。

6、七擒七縱: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7、鞠躬盡瘁:指小心、恭敬、謹慎,竭盡心力去效勞。

8、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

9、草船借箭: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10、南陽三葛:三葛:指諸葛亮、講葛瑾、講葛誕三兄弟,他們三人都很有才能。比喻很有才能的人。

寫諸葛亮的成語 篇五

1、三顧茅廬: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2、所向無敵:敵:抵擋。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誰也抵擋不住。形容力量強大,無往不勝。

3、開誠佈公: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

4、三顧茅廬: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5、儉以養德:節儉有助於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6、危急存亡:危急:危險而緊急。指關係到生存滅亡的緊急關頭。

7、任重才輕:責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勝任。

8、思賢如渴:如渴:如口渴思飲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9、妄自菲薄:妄:胡亂的;菲薄:小看,輕視。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

10、龍驤虎視:象龍馬高昂着頭,象老虎注視着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11、計日而待:計:計算;待:等待。可以數着日子等待。形容為時不遠。

12、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形容善於估計複雜的變化情勢,決定策略。

13、眾難羣移:眾人心中都有疑難。

14、臨危受命: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15、七擒七縱: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16、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比喻什麼都已準備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了。

17、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長上了翅膀。比喻強有力的人得到幫助變得更加強有力。

18、遊辭巧飾:用沒有根據的話多方掩飾。

19、胸中鱗甲:比喻存心險惡。

20、如魚得水:好像魚得到水一樣。比喻有所憑藉。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

21、上樓去梯:比喻進行極其祕密的謀劃。也比喻誘人上當。

22、草船借箭: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3、我心如秤:表示自己處理事情極端公平。

24、鞠躬盡瘁:指小心、恭敬、謹慎,竭盡心力去效勞。

25、集思廣益:集:集中;思:思考,意見;廣:擴大。指集中羣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描寫諸葛亮的成語 篇六

1、集思廣益:集:集中;思:思考,意見;廣:擴大。指集中羣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2、欲擒故縱:擒:捉;縱:放。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把他捉住。

3、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4、三顧茅廬: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5、七擒七縱: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6、龍盤虎踞:盤:曲折環繞;踞:蹲、坐。好像盤繞的龍,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7、苟全性命: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

8、草廬三顧:顧:拜訪。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

9、任重才輕:責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勝任。

10、妄自菲薄:妄:胡亂的;菲薄:小看,輕視。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

11、思賢如渴:如渴:如口渴思飲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12、化險為夷:險:險阻;夷:平坦。化危險為平安。比喻轉危為安。

13、鞠躬盡瘁: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14、儉以養德:節儉有助於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15、伏龍鳳雛:伏龍:(卧龍)諸葛孔明。鳳雛:龐士元。兩人都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軍事家。後指隱而未現的有較高學問和能耐的人。

16、草船借箭: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17、蓋世無雙:蓋:壓倒,超過。才能或武藝當代第一,沒有人能比得上。

18、作奸犯科:奸:壞事;科:法律條文。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19、初出茅廬: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20、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

21、如魚得水:好像魚得到水一樣。比喻有所憑藉。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

關於諸葛亮的成語 篇七

1、草廬三顧:顧:拜訪。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

2、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

3、鞠躬盡瘁:指小心、恭敬、謹慎,竭盡心力去效勞。

4、不求聞達:聞:有名望;達:顯達。不追求名譽和地位。

5、搖鵝毛扇:傳説諸葛亮常手執羽扇指揮作戰,後世舞台上出現的一些軍師也多執羽扇。以之比喻出謀畫策。

6、民殷國富:殷:殷實,富足;阜:豐富。國家人民殷實富裕。

7、臨危受命: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8、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形容善於估計複雜的變化情勢,決定策略。

9、蜀得其龍:龍:傑出人物。蜀國得到諸葛亮。

10、南陽三葛:三葛:指諸葛亮、講葛瑾、講葛誕三兄弟,他們三人都很有才能。比喻很有才能的人。

11、儉以養德:節儉有助於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12、龍驤虎視:象龍馬高昂着頭,象老虎注視着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13、萬全之計:極其周到的計謀、辦法。

14、七擒七縱: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

15、三顧茅廬: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16、草船借箭: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諸葛亮的成語 篇八

公元201年,在曹操迫下,劉備逃往荊州投靠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劉備憑着漢朝宗室後裔的身份,使得荊州一帶的豪傑名士紛紛歸附於他,有了落腳之地的劉備就開始圖謀更大的發展,四處尋訪能輔佐自己建功立業的賢才。

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司馬徽説:“這一帶有卧龍,還有鳳雛,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卧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一天,徐庶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他説:我朋友諸葛亮,人稱卧龍,是罕見的人才,將軍不想見他嗎?於是劉備表示希望見見諸葛亮,並希望徐庶帶諸葛亮來。徐庶則説: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只能您去見他,不能隨便召他來見您!

本來,劉備認為徐庶已是個難得的人才,想不到徐庶如此推崇諸葛亮,方知諸葛亮更是人才,於是劉備帶了關羽、張飛,準備一份厚禮,到隆中卧龍崗去拜見諸葛亮,欲請他出山,幫助他治理國家。不巧的是,那天諸葛亮那天不有家,劉備白走了一趟。

劉備並不灰心,過了些時候再次前去造訪。這時正值隆冬時節,半路上忽然風雪交加。劉備一行人頂着風雪艱難地跋涉着,沒想到千辛萬苦地趕到後,卻被告知諸葛亮和朋友一起出門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一連碰了兩次壁,劉備仍沒有灰心,過了一段時間,他決定第三次登門拜訪諸葛亮。關羽説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諸葛亮家時,他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在台階下站到諸葛亮醒來。

諸葛亮醒來後,劉備恭恭敬敬地請諸葛亮出山共謀大業。諸葛亮見劉備胸有大志,求賢誠懇,便與他暢談天下形勢,他説:目前曹操不僅兵力逾百萬,而且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最大的軍閥,不能與曹操爭鋒;孫權佔有江東,已經三代,而且江東地勢險要,可以聯合孫權作為外援;雖然劉表佔據荊州,但他懦弱無能,是奪取荊州的良機;益州地勢險要、土地肥沃,但是其統治者劉障昏庸。因此,諸葛亮建議劉備奪取荊州後即取益州,然後與西南少數民族修好,再和孫權結成聯盟,內修明政,等待時機北伐,興復漢室。

劉備聽了諸葛亮透徹的分析後,極為敬佩,於是極力懇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大業。諸葛亮見劉備禮賢下士,心胸開闊,抱負遠大,正是自己想要輔佐的人,於是就答應劉備的請求。

“三顧茅廬”的典故就是由此而來,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裏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