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隨筆如何寫(集錦37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17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7篇《教學隨筆如何寫》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教學隨筆如何寫》相關的範文。

教學隨筆如何寫(集錦37篇)

篇1:如何寫教學隨筆

如何寫教學隨筆

教育生活五彩斑斕,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從中獲得豐富的感受。然而,大多數的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並沒有把這些感受及時記錄下來,使之在忙碌中匆匆消逝。怎樣找到一種載體,促使教師養成思考的習慣呢?筆者認為,教育隨筆就是一種比較適合於一線教師的文字載體。它可以藉助於不拘一格的文字表述,在工作的間隙,對點點滴滴的心靈觸動加以記載、回顧、提煉和總結,讓思想自由地流動,讓情感自由地抒發。

一、格式:敍議結合

隨筆是自由文體與個性表達的完善結合,具有“短(短小精悍)、平(隨意平和)、快(及時反映)”,的特點。一般以借事抒情、夾敍夾議、意藴雋永為其特色。核心是“隨”,也就是自由地抒寫心靈、描摹生活、表達情感,只求真實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教育隨筆主要用來表達作者對某一教育事件的各種思考 (本人是“當事者”,而非“觀察者”) ,所涉及到的往往是一些正在發生的或大家比較關心的事情,包括在這件事上的所言所行,事後是以怎樣的態度來審視的,從這件事中獲得怎樣的觸動、震撼、啟示。所以,“事件+思考”是教育隨筆的基本構成。對事件的表述裏帶着自己的真實體驗;由事件而引發的個性化思考體現感悟。這些事件可從大處着手、旁徵博引,對一些理念進行生動的闡述;也可從細小處尋找突破口,通過對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有價值的細枝末節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給人以啟迪。

如管目榮老師的教育隨筆《“鍋”要趁熱“刷”》[發表於《青年教師》2007⑼]:

“鍋”要趁熱“刷”,意思是刷鍋的時候一定要趁着鍋還熱的時候刷,即把炒好的菜倒到盤子裏就快刷。刷鍋、洗碗是每天必須乾的家務活。每次刷鍋的時候,我發現剛炒完菜,把水倒入鍋中輕輕一搖晃,油膩污漬便蕩然無存。如果吃完飯後再去刷,需要用炊帚來回擦好幾遍才能刷乾淨。

由此我聯想到對孩子的表揚。表揚是一定要及時,就像刷鍋一樣,趁熱刷效果明顯:當孩子表現出了教師所期待的行為,就要馬上表揚,及時的表揚才能更有效,越小的孩子越應如此。孩子的每一個閃光點、點點滴滴的進步都應該是進行表揚的理由。不要吝嗇自己的一句的話,哪怕是一個眼神,對孩子來説,都會帶來春風般的温暖。不要等着學生的進步轉化成大大的成績時再進行表揚,因為到那時怕是鍋已涼了,無論你怎樣的真誠都不能打動學生了。

同樣,批評學生也是這個道理。儘管學生違犯了一點小小的錯誤,教師也要立即進行批評教育,指出錯誤的原因,讓他吃一塹,長一智。否則等釀成大錯,悔之晚矣。

教育隨筆一般取材廣泛,一切和教育有關的話題都可作為素材,形式活潑,有一種“我手寫我心”的隨意性。相對於論文而言,隨筆更富有思想,可以有更多“大膽猜測”的內容。雖然隨筆與案例都有“敍”(講述真實的事件)和“議”(有感而發)的類似結構,但是隨筆的議論成分更多一點,並且所展示的`事件可以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一個很小故事的情景片段。

二、內容:反躬自問

每一位教師都能從教育生活中獲得豐富的感受,有時是一點感動、一絲酸楚、一陣狂喜,有時是一片失落,但若及時地提煉,就有可能是一顆珍珠。面對紛紜的教育現象,即使別人習以為常,也要問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我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我的觀點是否輕易地被別人左右了?在這個問題或現象的背後還隱藏着什麼?”要讓思考伴隨着教育的整個過程,在思考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教師在聽課或賞析課例時不能失去自我,應帶着自己的理念、觀點、思想去揚棄別人的教育教學理念、方式,做到揚長補短。

教育隨筆的撰寫在很大程度反映了教師對某個活動的整個過程的總體性反思,或對其中的一個環節、一個問題進行局部性反思。可以是總結成功的經驗,有利於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可以是查找存在的不足或失誤,這是一種促進教師自我發展的寶貴資源。總之,及時地記錄能促進教師不斷走向成熟。

例如,沈志媚老師在《我這樣記教學隨筆》[發表於《師道》2007 (21)]中所寫的“教學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後的隨筆”:

在學習“南望王師又一年”時,學生甲説:“淪陷區的老百姓眼巴巴地向南張望……”;學生乙説:“淪陷區的老百姓天天盼望……”;學生丙説“這裏的望是‘絕望’!因為陷在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盼了無數年,卻始終沒有盼到。”雖然課已經下了,但淪陷區老百姓由“張望”到“盼望”及至“絕望”的形象依然在我腦中浮現,孩子們一張張悲憤交加的臉龐依然是如此清晰。雖然我明知道參考書上對於“望”字的解釋是“盼望”,但是學生甲分明用“眼巴巴地張望”,為我們描繪了淪陷區百姓焦灼不安的神情;而學生丙則用“絕望”一詞,刻畫了淪陷區百姓由“急切盼望”到“徹底絕望”的心路歷程。對於學生的“別解”,我除了震撼還有由衷的讚賞!

除了有成功的喜悦、失敗的痛苦外,我們還有對許多問題的困惑。在發現的問題中加進自己的思考與研究,就問題的出現談自己的感想或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就是一篇很實用的隨筆。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會發生許多令人難忘的故事。只要肯積累,選取典型事例記錄下來,如成功的主題班隊會、典型的教育片段、獨生子女的學習指導、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單親家庭中孩子的健康成長等,挖掘其中的價值,加一點自己畫龍點睛的思考與評點,就是一篇鮮活的教育隨筆。

三、習作:業精於勤

⒈寫不出,怎麼辦?

隨時隨地寫下靈感筆記。靈感像一陣風,稍縱即逝。時過境遷再提起筆,往往只是一個美好的回憶。當有一種靈感時,哪怕用一張廢紙,也要及時地把它記下來。如我們對課題研究文本中常見術語“結果、討論、結論”的通俗化理解,就是在與教師的不斷溝通交流與觀念碰撞中逐步形成的。如把“果樹生長”比作教育科研過程,則“長出的果實”是研究“結果”(客觀事實,是直接得到的),而對“這種果實的各種成分及其作用”的問題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就是“討論”(一種理性的分析與認識)。基於“討論”基礎上形成的“這種果實的價值”則是“結論”(總體判斷或總結性見解)。

不妨來一點“抄寫”。大凡寫作之人,都有借鑑、模仿、獨立創作的過程。教師應經常瀏覽教育報刊雜誌,多讀兒童讀物、教育經典著作,對好文章要細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摘抄一點理性化的內容,結合自己的實踐談一點感想。這樣的“摘抄”,不僅對自己的隨筆寫作有所幫助,而且有利於更好地指導自己的教學,深化自己對理論的認識。

⒉寫不好,怎麼辦?

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置身於鮮活的教育現場,每一個偶發的事例都可能觸動教師敏感的頭腦。步步留心,時時在意,把“思考”作為一種好習慣,可以使大腦長時間處於研究狀態。讀、思、寫三項功課循序漸進,先不要貪多求大,起初可從幾句話寫起,只要把觀點闡釋清楚即可,之後一二百字,慢慢地積少成多,最終會形成自己的風格,而且可以多一份“隨”意,先把想到的寫出來。在量的積累和保障下,質的提升只是時間問題。除了傳統的紙筆,還可藉助於電子文檔、博客平台等媒介來表達自己的心聲。

文章不厭百回改。記錄下來的文字還是一塊很粗糙的玉石,需要再三品味、推敲,發現其中的亮點,只有這樣,才能使之更有價值。修改本身就是一個加工、提煉、提升的過程,要先從大的方向着手,刪繁就簡,讓文字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圖。隨筆寫好後,可以請身邊的同事指點一、二,這是最為直接、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哪怕是改動一個字、更換一個小標題,也是一個不小的收穫,經常探討收穫會更多。

學習借鑑,不斷充實自己。教師首先要了解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只有教育大方向找準了,寫起隨筆來才能深入淺出、不離左右。其次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只有理論素養寬厚紮實,才能在分析教育現象時見微知著,解決教學難題時得心應手,從而使文章平實中閃現着智慧的火花。另外,還要了解課程改革的新動向,學習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精髓等。

四、品位:獨具匠心

⒈立意新奇

立意的高低,反映了教師對問題思考的深淺,也決定着隨筆的價值。教師要從別人習以為常的現象中挖掘出新意,讓人看後耳目一新。要跳出僵化、死板的格局,避免平庸無奇、拾人牙慧,在於教師具有敏鋭的思想,良好的洞察事物的能力,並能選擇好有價值的典型事件。這就要求教師及時瞭解和追蹤當前教育理論的發展狀況,平時多注意積累。

⒉標題閃亮

標題如文章的眼睛,是對所描述事件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隨筆要能吸引讀者的興趣,引起讀者的共鳴,首先就要在標題上下功夫,符合普通讀者的心理需要,即新穎、靈巧、實在,

常用比喻、擬人、反問等修辭手法。如寫一篇關於“學生上課分神溜號”的短文,若用《課堂上怎樣集中學生注意》為題則顯得太直露,若用《嘿,你在幹嘛?》,就會使讀者疑竇叢生,有一種迫切閲讀欲。

⒊切口宜小

隨筆因篇幅短小,因此不便於探討複雜的大問題。在選擇着眼點上,應力求小一些,這樣才便於寫得深刻,最好能將自己生活的時代和社會結合起來進行思考,以身邊小事議社會大事,跳出井坑來觀天。評論是教師對事件、情感的深層次分析,抓住關鍵才能夠揭示內在的本質和規律,因此要切中要害,不泛泛而談。

例如,我們曾在無意間聽到成人教育(函授)的學生在議論,説臨近考試的一二天,總有一些人並不積極準備,而是忙着宴請課任老師,要老師在“臨門”時刻透露點與考試題相關的信息,確實也有老師這麼做了。對於這種有違教師職業道德的事,我們進行了調查摸底,才知這種潛規則早已存在。為什麼會有這種不良現象呢?於是,我們通過分析與責任甄別,寫成了隨筆《老師,請你切實負起“臨門一腳”的責任》[發表於《上海教育情報》2007⑷]。

⒋內容實在

文章內容是隨筆的主幹,是教師在實踐過程中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的高度濃縮,行文的好壞決定隨筆的質量與價值。隨筆既是寫給別人看的,也是寫給自己看的。事實的子虛烏有和情感的矯揉造作是隨筆寫作的大忌。面對具體實踐中的特別事件有感而發,這種“感”應該是教師自身的真實感受,這就給隨筆定了一個基調,並貫穿於整個行文過程之中,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活潑的形式,靈巧而自然的語言,豐富而多變的句式,更使隨筆錦上添花。只要你用眼、用腦、用心,同時勤於動筆,以輕鬆的心態隨手筆錄,就能留下真實的情感軌跡和對生活的思考、探索與追求。長期堅持,不僅可以鑄煉思想、豐富情感,還可以在不經意中練就出色的文筆。

五、提升:集腋成裘

隨筆寫好,該如何開發與利用,發揮它應有價值呢?通常許多教育研究的靈感往往來自厚積薄發的嬗變。經常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在閲讀和探索過程中善於捕捉一閃之念,隨時隨地保存自己的心得體會,並進行整理、歸類,使之系統化,那麼隨筆就有可能成為教育科研的經典素材。

⒈點石成金

教師可以從點點滴滴的隨筆中選取一個有價值的點,豐富深化其內涵。

例如: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關係的深刻變化,給勞動者權益維護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使工會維護勞動者權益、協調勞動關係面臨着新挑戰和新任務。我們根據平時工會工作中積累的一些思考與資料,以“勞動關係”為基點,對新時期高校工會維權機制的建設問題進行了探討:高校工會要成功構建維權機制,就必須擺正位置,成為教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要抓住教職工代表大會和教職工勞動合同這個龍頭性的工作;還要敢於維護、善於維護和依法維護,既切實維護教職工利益,又促進學校的改革和發展[《高校工會維權機制的建設》,發表於《工會論壇》2007⑹] 。

又如: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許多中國小教師的課題結題報告與期刊論文有着較大的差距。於是,我們分析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並列表比較了結題報告與期刊論文的特點,提出從結題報告中煉製期刊論文應遵循的方向以及煉製的三種方法,寫成了《如何從課題報告中煉製期刊論文》[發表於《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⑿]。這一提法具有一定的原創性,教師們覺得實在、實用、實效。

⒉穿針引線

通讀整理過的同一類(主題)隨筆,努力尋求其中的區別與聯繫,從中抽取能説明研究問題的核心內容(規律)和主要概念,系統建構用來解釋整體(即點的集合----羣)的框架。

例如:隨着媒體多元化的形成和青少年審美追求的變化,目前圖形(片)正在逐漸取代文本(純文字)成為中學生閲讀的主體內容,讀圖已是當代青少年最主要的閲讀方式之一。一般媒體肯定了讀圖的積極意義,但是直覺告訴我們,“長期讀圖”對中學生閲讀可能有着負面影響。於是,我們圍繞這一主題,觀察課堂、查閲文獻、訪談學生,一一記載所得數據,從所積累的素材對中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悟力等方面進行歸類分析,提出了閲讀教學方式應有的改進,寫成了《對讀圖時代中學語文閲讀教學的思考》[發表於《教學與管理》2006⑾]。

又如:我們在指導教師論文寫作的過程中發現,輔導可從論文三要素展開----“選論點、找論據、做論證”。後來結合課題研究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個階段,形成了《漫談教育科學課題及論文的釀製路徑》[發表於《上海教育科研》2006⑹],並理清了課題研究操作流程的七個環節。我們以中國小一線教師的視角,對每個環節的具體路徑和操作時需要注意的問題逐個進行深入探討,先後發表了8篇論文,並按流程綜合成為5萬字的《教師課題研究技術線路探索》結題報告,獲得了浙江省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獎。而這些碩果的取得,與平時注意觀察、及時記錄是密不可分的。

教育隨筆的超強反思性會極大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使教育教學經歷變了一筆寶貴的財富,點點滴滴的記錄也會讓教師感到充實和幸福。只要堅持不懈,讓思考成為習慣,通過日積月累,教師必將在教育征途中留下自己成長的軌跡。

篇2:教學隨筆

看到這個題目請不要張大嘴巴驚訝。我這算式在數學中肯定不成立,但在生活中卻可能成立的。我要説的是我班上的一個女孩淑媛的故事。

像絕大多數孩子一樣,淑媛是家中的獨生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爺爺奶奶眼中的寶。一家四個大人都圍着她轉,把所有的愛都投在媛媛身上。因此淑媛特別嬌氣,一有不順心就用哭來威脅家長。她很挑食,什麼豆製品不喜歡吃,蔬菜不喜歡吃,米飯太軟太硬都吃不下。學校是個大家庭,食堂的飯菜不可能每天都適合每個人,但只要吃飽就行了呀。可媛媛偏不,她説不喜歡,你怎麼勸她都沒用,。一天她一看那菜,就説不喜歡吃,就非得給她媽媽打電話。過了十多分鐘她媽媽拿着菜盒出現在教室門口了。你瞧,她媽媽多寵她呀。

還記得春遊那天,每個孩子都拿了個小包包,帶了點零食,難得出去遊玩帶點好吃的,這也正常。可媛媛呀,一個斜肩包,一個書包,兩個包內都裝滿各種好吃的零食,我忍不住問她:“淑媛,你怎麼帶這麼多東西呀?”她的回答更讓我出乎意料:“不多,都是爸爸買的,我還留一些在家呢!”我不知道説什麼了,只能對她笑笑了,唉,她爸爸也未免太溺愛淑媛了吧。

今天,我一進教室就嚇一跳,只見淑媛披頭散髮,撅着嘴,一副不高興的樣子。我上前説道:“淑媛,把頭髮紮好呀?”她低聲説道:“都是我奶奶啦,早上就去姑姑,沒人給我扎辮子。”我聽後直搖頭,三年級的學生,還不會自己扎辮子,奶奶不在家,還要怪奶奶,不知道她奶奶聽到後會想些什麼!

從淑媛身上,我發覺這種愛相加有多麼的可怕,有時候家長也得好好學習學習怎樣做個優秀的家長。父母長輩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可有時父母也得自私點,不要獨攬孩子所有的事。(1/4+1/4+ 1/4+1/4)愛=1愛,這樣才算是完滿的長輩對子女的愛。

篇3:教學隨筆

那麼,諸葛亮雖然料定魯肅會幫忙,魯肅也確實按照諸葛亮的要求準備了二十隻草船和六百名兵士,並且沒有告之周瑜。在這裏,我就有疑問了:諸葛亮把二十隻草船和六百名兵士藏在哪裏?周瑜軍中少了二十隻草船和六百名兵士他會一點都沒察覺?三天時間,六百名兵士不用生火做飯嗎?從常情來説,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可以説是因為好勝心強。既然要自己勝,則必然要對方敗。所以,周瑜應該是想盡辦法來破壞諸葛亮的一切行動,文中也確實寫到了周瑜説“是他自己説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説了。”那麼,當魯肅告訴周瑜“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時,周瑜會一點也不懷疑嗎?周瑜也是個聰明人,又不是蠢才,怎麼會“無動於衷”呢?在教授這一部分時,我不禁產生了懷疑。課後,我查閲了《三國演義》,文中也是這樣寫的: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後如何回覆我?”看來,周瑜確實是蠢才,當初他是因為嫉妒諸葛亮的才幹而故意刁難,現在明明知道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造箭的材料,但卻不加多想,不再派人去打探虛實,而用三天的時間來睡大覺,在大帳裏坐等諸葛亮的失敗。周瑜呀周瑜,如此你豈有不敗之理?

當然,作為後人,我們無法知道羅貫中當時的想法,也不能要求這麼一部長篇小説沒有一點瑕疵,何況羅貫中也寫到了“瑜大疑”,只是沒有詳細説明周瑜懷疑些什麼,我們當然也無從考究。但是,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來造箭,即使我們也會產生疑問:諸葛亮怎樣來完成三天內造十萬支箭的任務呢?那麼,作為一代名將的周瑜,他怎麼會沒有產生疑問呢?難道周瑜真的是蠢才嗎?當然不是。那麼是因為“當局者迷”嗎?我想也不應該。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不得而知!

《左傳》上關於鄭莊公克段的故事,實在發人深思。莊公,一出世即為母所惡;段,莊公之胞弟也,為其母所偏愛。先王在世,其母就有廢長立幼之意;莊公即位,段又恃母愛驕縱無忌。大臣們恐釀禍患,紛紛請除之,莊公卻處之泰然。莊公不是不明白段的禍心,但他的策略是,令其養癰成患,“多行不義,必自斃。”終於,段為莊公表面寬容的假象所矇蔽,利令智昏地率兵伐京。好,機會終於成熟了,莊公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堂堂正正地伐滅段叔而免去了來自任何一方的譴責了。莊公故意放縱其胞弟的篡權之心,併為之“創造”條件、“創造”機會(當然是設置的圈套),培養之,引導之,令其事發後再予收拾,其居心可謂險毒陰深矣。難怪有人評説,鄭莊公乃天下第一大毒人也。先前的中學語文課本曾選錄故事的一節為課文,曰《鄭伯克段於鄢》。《東周列國志》關於這節故事的描述,自然更為生動。

長期的執教生活,使我對這段史事頗多感慨。

某些調皮頑劣的學生,不是那麼願意聽取老師的批評,有的則視老師的苦心勸告為兒戲,更有的則乾脆頂牛,他們對老師的教誨是那麼的反感。教育者見教育不見成效,也就有喪氣、賭氣的時候:算了,讓他去。甚至想,平時裏小打小鬧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癢,不如“穿皰”徹底整治痛快。或曰,學校管不了他,將來讓社會去管他,讓法律去管他吧。君不見,不是終於也有那麼幾個人,果真被法律“管”上了嗎?

我常以“做人須當講人品,為師更應尚師德”自責自勉,為師者而放棄了教育的職責,是為失德也。

而同學們尤其是那些經常挨老師“訓斥”的“差生”們呢,聽了這段故事,難道就不生一點新的感觸?難道還能高興於老師對自己的不管不問、或曰不敢管不敢問、或曰不願管不願問?難道還能將老師對自己的這種聽之任之作為炫耀於同伴的本領?難道還能憎恨那些敢於管教你們的師長並伺機對他們施以報復?難道竟希望教育你的老師變為鄭莊公?

鄭莊公其人,學生莫愛,老師莫學。

篇4:教學隨筆

教學隨筆

伴着深秋天的腳步,一個月的時間在忙忙碌碌的教育教學的工作中不知不覺的過去了,靜下心來彙總本月教學工作,得到新的啟示,現主要從生活方面談一下:

1、衣着方面:

所有住宿學生都學會了穿脱普通上下衣;學會了穿鞋襪;能夠區分自己與他人的衣服。個別住宿生如王振還學會了摺疊衣服,並能自己洗滌襪子。

2、飲食方面:

學生都掌握了進食的基本技能和餐具的使用技能;掌握了一些食物的知識如:知道可吃與不可吃的東西,一般食物的`名稱,如米飯、饅頭、麪包等等。

3、排便

有大小便時能用語言等方式表達。通過《健康生活》科的學習,還認識了公共廁所的標誌,認識了男女廁所的標誌,知道男生去男廁所,女生上女廁所。但仍有學生有屙尿褲子的現象,分析原因主要是兩種;第一種是由於生病等生理原因造成的,另一種是因為懶惰,這一點在楊倩茹身上表現非常明顯,今後要注意多督促,儘快幫助其改掉懶惰的壞習慣。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相關專題:尚無數據

篇5:教學隨筆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我到xx國小快兩年了。回想兩年前,經過緊張的筆試、面試,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xx國小,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開啟了我的教師生涯。轉眼兩年過去了,回顧短短的兩年時光,看看自我和學生共同成長的歷程,兩年的辛勤付出,看到了一點點收穫。此刻有這個機會,我願意把我和我們四班兩年來發生的一些小故事與大家一齊分享。

初為人師,學校安排我擔任一年級四班的班主任和語文教學工作。應對這五十九張稚氣的臉龐,一系列問題立刻擺在我面前:怎樣把這個班級帶好?如何讓他們愉快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怎樣才能讓他們慢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營造一個人人懂禮貌、守紀律、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友善的良好的班級氛圍?一個個大問號瞬間讓我真真切切地體驗到:“教育是門藝術。”這句話的內涵是多麼的豐富。

我立志要當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關心和愛護好我的每個學生,盡我最大的努力帶好這個班級。孔子説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為了把工作做好,我嚴格要求自我,進取參加各種培訓,做好記錄,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經驗。認真聽取專家們的教育教學經驗,再結合我班的實際情景,在摸索探討中慢慢前行。兩年來,我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也漸漸地體驗到其中的苦與樂。

經常鼓勵學生,學生會變的越來越自信;常常批評學生,學生會越來越自卑。一年級時,我們班的一位男同學基礎差,平時上課不會專心聽講,學習跟不上。課後讀書也不進取,惡性循環,導致他越來越自卑。我私下裏找他談話,分析利弊,讓他明白自我的不足之處。他自我也明白自我在哪些方面不足,可是談話過後,效果不佳。直到有一次,在課堂上,他大聲、流利地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我表揚了他,同學們都對他豎起大拇指,他的表情很開心。從那以後,他遇到不懂的問題,他會主動地去問教師、問同學。此刻,他上課越來越專心,進取回答問題。課後,認真複習,進取背書。每一天都開開心心地來上學,高高興興地回家。看到這個學生的轉變,我才深刻體會到,發現和肯定學生的一點點提高,對學生的成長很重要。異常對於低段的學生來説,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優點,有缺點。應對學生的優點,大力表揚;應對學生的不足,理性對待,耐心指導。有人説過,“用鼓勵的語言培養孩子的自信是一種方式,可是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不應當忽視‘批評’在教育中的進取作用。”鼓勵很重要,可是盲目的表揚與鼓勵,對學生沒有任何益處。適當的批評,能讓學生明白,自我的不足之處在哪裏。這樣才能讓學生儘早改正缺點

,朝好的方向發展。

印度哲學家菩德曼説過,“播種一個行為,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去年,我們班的學生才剛剛入校,作為一年級的新生,他們可愛又單純,渴望知識,渴望朋友。我從那時起就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嚴格要求學生。可是,十個指頭有長短,學生的智力和後天的努力程度不一樣,受到的教育不一樣,學習的方法不一樣,造成了他們之間的差距。有個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可是,我沒有放棄他們,而是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忙他們。經過一年的努力,他們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書寫越來越認真,上課越來越專心。學習成績逐漸提高,行為習慣好轉了,更重要的是他們很健康很歡樂地成長着。

學生們的成長讓我感到很開心。在認真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我還注重學習的趣味性,經常開展班級小活動,其中最趣味的要數這個活動了,根據課文資料,挑選適宜的歌曲播放,讓孩子們在歡樂的、優美的旋律中學習、成長。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説: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讓孩子們思考:我們為什麼要背上小書包?

“晨風吹,陽光照,紅領巾胸前飄,小朋友呀歡歡喜喜進學校……”讓孩子明白怎樣做才是一個講禮貌、懂禮貌的好孩子?

“一個一個夢飛出了天窗,一次一次想穿梭舊時光……”激勵孩子們思考:怎樣才能做個大夢想家?

藉助語文課文中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更是讓孩子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遇到困難,應勇敢應對,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推諉。

聽歌曲、講故事,經過一首首動聽的歌曲,一個個好聽的故事,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兩年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深刻體會到,教育孩子不僅僅需要愛心、耐心,更需要教育工作者有恆心。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註重學習教育理論知識,珍惜每一次的學習機會,虛心向同行向前輩們學習,不斷地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篇6:教學隨筆

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不明白怎樣上課,就比着優質教案設計的去上。可是人家設計的一課時的資料,我一課時上不了,有時甚至兩課時也上不完。這讓我有一種深深的挫敗感,忍不住時會訓斥那些不遵守紀律、不好好聽課的孩子,責怪他們耽誤了教學進程,影響了教學效果。

之後,我發現那些優質教案,如果作為公開課去上,提前在班裏指導學生讀熟書,再鋪墊提示一下,是能夠在設計的時間表演完的。平時要是靠開課伊始的那幾分讀熱身,就期待學生配合得天衣無縫,那簡直就是異想天開。一篇課文,我讀好幾遍,還明白不透它的主旨,概括不精煉它的大意,確定不了要板書的關鍵詞,需要藉助教參才豁然開朗。然後讚歎專家就是比我理解得透徹,分析得有條理。我作為一個教師,水平可是如此。那比我少喝幾年墨水的學生恐怕更是如此,一篇文章不讀個三五遍,七八十來遍是讀不出個所以然的。大師説:“課背會了,再去備課。”我們即使背不會,但在課前帶領孩子們不一樣形式地讀,讀準每個字的字音,明白每個詞語的意思,讀通順每一個句子,就會“書讀百變其義自見”。所以必須得帶領孩子讀書讀書再讀書,自覺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認識到這以後,我不再照着《優秀教學設計》上的流程去走。開始自我編寫教案,怎樣上就怎樣寫。為了課堂語言更加精煉,我一句句地把課堂上要説的原話寫出來。這首先得吃透教材,然後借鑑教參,從別人的教學設計裏汲取精華。這個工作量大得驚人,在學校的辦公時間顯然是不夠用的,我就把備課寫教案這個活帶回了家。

多少個週末,多少個夜晚,我坐在桌前苦思冥想,奮筆疾書。有時候被孩子鬧急了,就帶着書和教案,把她放在遊樂場裏。我在旁邊找個地方,趴在那裏一邊看娃一邊看書、備課、寫教案。有的人看了説:“你真用功,你們當教師的還挺辛苦的!”是呀,那個時候的我是多麼認真!這一節課沒備好,我就不敢給孩子們上。我的頸椎、腰椎、肩周炎的毛病就是從那時候落下的。當然,我也多次得到校長的表揚:“教案寫得實用,一看就是自我編的。怎樣上就怎樣寫,寫得細緻!”

有一次,我聽一位優秀的同事説她去鄉下上公開課。有的學生連書都讀不通順,一讓讀書就在一齊唱讀。她乾脆不照着設計好的教案上,直接改成教孩子怎樣讀書。我聽後心裏想:這樣上聽課的教師會怎樣評價,會説這節課上得成功嗎之後,我不斷地思索,認識到一節好課,不是按照自我預先設計的流程去走,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景及時調整進度。孩子們薄弱的地方,我們就不要怕花時間,孩子已經掌握的地方,我們就沒必要再浪費時間。這就要及時捕捉課堂生成,隨機應變。

再之後,當我拐回頭再教一輪學生,需要再寫一遍教案的時候,就粗略地摘錄《優秀教案》,反正我也不會按照上頭抄的去上。有一次,孫校長私下找我談話,她説:“你的教案寫得太簡了,僅有大框框,有的一頁就是一課時,這樣寫不好吧”我想想自我以前的教案,再看看此刻的教案,確實前後的變化太大了。應當引起重視,就是抄教案也得抄得詳細點。正好還能夠把寫教案當成練字,把字寫得更好看些。

這麼多年,我曾上出過部優級的課,也曾在市教學大賽中榮獲過一等獎。應當説我的教學基本功還算是紮實的,可是我們班的學生成績總是不能讓我滿意。有一次,我代表縣去市裏去參加語文教學大賽,學校請崔徵校長過來給我指導課。崔校長在我上完課後問學生:“同學們,你們上了這節課學到了什麼你們明白蜜蜂是怎樣給列寧帶路的嗎”當時僅有幾個孩子舉起手。崔校長在接下來的點評中就説:“一這節課上得怎樣樣,不是看你教得如何看教師如何表演,是看學生學得怎樣樣,學生學會了沒有學會了多少”崔校長的這一番話,讓我感受到我的教學是以我為中心的,還是在走自我的教學流程,是華而不實的、如蜻蜓點水般浮躁,沒有抓住語言文字訓練給學生打好基本功,偏重於人文性,而忽略了語文的工具性。

之後,我看到了一位很優秀的老教師,她的教科書上勾勾畫畫,圈圈點點,批註得密密麻麻。再看看我用過的書,整個一片空白。除了上公開課,我根本就沒有在書上批註的習慣。而我自持的好記性有那麼好嗎我真的能做到在課堂上隨機應變嗎顯然沒有,有時候會突然怕讀錯某個字音,而需要現查;有時候會突然想不起某個字怎樣寫,還得讓學生當我的教師;有時候會突然因為一道題卡殼,而不明白如何解答……不但不能應變自如,甚至是捉襟見肘,課堂語言乾巴得可憐。我真的認真備課了嗎或者説除了抄教案,我備課了嗎我心心念念地想上好裸課,可是我真的有上裸課的資質嗎老話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還是老老實實地在書上圈點批註吧。

此刻,我會隨手拿出手機拍下來那些精彩的瞬間,等寫教學反思、教研論文、生活隨筆的時候就有了靈感和素材。此刻,我除了與孩子一齊讀語文書,還讀專業書籍,讀兒童文學,讀修身養性的書……沒有時間讀紙質書的時候,我就去聽書,聽各種各樣的節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我的人生更加豐盈。

突然想起於永正教師説過的話:“年少的時候不會上課,等會上課的時候卻老了。”是呀,這一切我似乎領悟得也太晚了。又想起他説的“我是用一生的時間在備課。”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一位教師走過的路,看過的書,閲過的人都將融入於自我的教學中。望今後,我不忘成為一名好教師的初心,好好做人,好好教學,好好育人。

篇7:教學隨筆

一、學會正確關愛,營造温馨班級

一個班,關起門來就是一個大家庭。如果,這個大家庭中的每一個同學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着、幫忙着、照顧着、鼓舞着,那麼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那麼我是如何努力來營造一個温馨的班級的呢?

1、“偏愛”後進生

在班級管理中,我努力將自我“與人為善”的愛心和班羣眾“普遍的友愛”傾注給後進生,給他們以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投入。在班羣眾中,我總精心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氣氛,讓他們體驗羣眾的温暖和同學間的友誼,讓他們感受到自我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大膽吸收這些後進生參與班級管理,讓他們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就説我們班的徐洋洋吧,因為天生反應慢,動作慢,再加上父母離異,無人管教。他很貪玩,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沒過幾天,他就會積起一大堆作業沒有完成。同學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懶洋洋”,年輕的我有時也真是氣極了,但靜下心來想想也挺可憐他的。有一次我進教室找他要作業,聽到他正大聲給同學們講笑話,大家都笑成一團。於是我趁機也給他起了個綽號“喜洋洋”,當着他的應對同學們説:“沒想到徐洋洋這麼會講笑話,這麼愛笑,如果我們大家多去督促他,指導他完成作業,相信他完成作業後會是更加的喜氣洋洋,大家能聽到更多的笑話。”這令他感到很意外,立刻坐下刷刷刷地做作業。這以後,大家都熱情地幫忙他,我也時時提醒他,他的狀況也有所好轉了。

這學期,我把“黑板清潔員”的任務交給了他,更是讓他喜氣洋洋,信心百倍。我認為,這種委以任務的方法也不失為轉化後進生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用百分之百的熱情,去爭取哪怕百分之一的效果。

2、嚴愛優等生。

優等生,誰都愛他們。也正因為如此,優等生的缺點往往容易被忽視,掩蓋,被原諒、袒護。但小的缺點也會造成大的隱患,對這類學生,我從不寵壞他們,更不遷就他們。時時提醒他們“做學問得先做人”,做一個正直的人,熱情的人,向上的人。優生不單純是學業要優,更重要的是人品要優,心胸要廣,心理要健康。成天被人讚譽的學生,只能在理智深沉的愛之中,嚴格要求,警鐘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點,揚起風帆前進。

3、博愛中等生

中等生往往是一個班中容易忽略的羣體,他們有比較穩定的心理狀態,他們既不像優等生那樣容易產生優越感,也不像後進生那樣容易自暴自棄。他們是班級體的一面鏡子,他們期望教師重視他們,但又害怕拋頭露面。對這類學生我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的用心因素,正確對待他們的反覆,始終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們。比如,我們班的張城超,他學習成績一般,但很關心羣眾,家裏是賣花的,説起花,他便頭頭是道,我就讓他當“花卉栽培員”。在他的精心護理下,如今教室裏的小桃樹已長滿了櫻桃般大小的小桃子。

二、實施自我管理,培養管理潛力。

班級常規管理是一項整體的育人工程。把學生的用心因素調動起來,才能構成合力,共同構築學生自我管理機制。所以,我想方設法構建學生自我管理體制,為學生設置多種崗位,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上崗“施政”,有服務同學、鍛鍊自我、表現自我、提高自我的機會。當然,班規的具體資料每學期都根據班級的實際和學校的要求,及時地作出適當的調整,使班規跟上學生、班級的變化,不斷提高要求,引導學生的行為和品德向更高的層次發展,促使學生透過自我教育、自我調整而不斷成長。

一個適宜的位置,擔負一項具體的工作,人人都為羣眾作貢獻,人人都意識到自我是班羣眾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我在班級管理中建立起了一套“事事有人幹,人人有事幹”的制度。它包括班幹部管理制度、值日生管理制度和任務承包職責制度。在這種廣泛的參與過程中,使學生在羣眾中找到自我的“位置”,覺察到自我的利益所在,從而構成職責意識。

走進我們班,也許你會感覺不那麼美觀大方,牆上的張貼物甚至還有些東倒西歪。但我覺得很自豪,因為這些,都是學生在班幹部的帶領下,自我做的,沒有一樣經過我的手。我想:這些在別人眼中並不美觀的東西,在他們眼裏卻是那麼完美,因為那是他們的傑作。

三、建立競爭機制,構成競爭氛圍。

讓學生參與競爭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增長其才能的重要途徑。在改革開放的現代社會,我們更應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和耐挫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將來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所以,我在班級中建立競爭機制,創造競爭氣氛。

四、塑造自身形象,贏得學生信賴。

孔子早在兩千年前就説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我努力做到以下兩點:1、好學上進,不辜負學生

教好書是育好人的前提。同時,班主任日常表現出來的事業心和忘我工作精神,也能給學生以極強的示範作用和影響,從而轉化為特殊的感召力。所以,我不斷地給自我充電,參加中文函授,參加計算機考試,認真鑽研教材,努力讓學生喜歡上課,喜歡學習。

篇8:教學隨筆

踏上工作崗位至今,我一向擔任低年級班主任工作.為了使班級構成良好的班風,學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少年兒童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的素質,在班級管理方面我做了下頭幾點工作:

1.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要保證教學質量,就要有好的教學常規.於是,我經常利用班會課和品德與生活課,教育學生怎樣遵守課堂

紀律,平時上課發現某些同學或者某個小組做得好的及時表揚,在班中樹榜樣,發現不良現象及時糾正,每一天進行一小結,每週進行優秀學生評比.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班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學都能做好,還有幾個紀律觀念薄弱者經常要教師教育才做好一陣兒,以後還要加強教育.

2.培養學生禮貌禮貌的習慣.即要求學生做到儀表美,語言美,心靈美.強化要求學生執行學校的學生行為規範,衣着整潔,佩戴好綠領巾上學,由班幹部督促檢查,結合評比制度,促使學生自覺自悟,此刻同學們都已經養成了這個良好習慣.在語言行動上,要求同學們懂得講禮貌禮貌,無論在校內,校外,他們見到教師都很有禮貌地叫聲“教師好!”,放學回家都會説:“教師,再見!”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忙,拾到東西交公的好人好事不斷湧現.從他們的行動已經能夠看到:在他們小小的心靈裏已經發出美的明芽.

3.利用主題班隊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班會課向學生介紹優秀人物的先進事蹟,鼓勵同學們向他們學習.帶動全班小朋友參加“六一”慶祝活動,進行寫字比賽,講故事比賽,“我是禮貌小標兵”活動…….事實證明,班隊活動是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徑.

4.培養學生良好的衞生習慣.良好的衞生習慣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在課上,我糾正同學們錯誤的讀書寫字姿勢.每一天檢查他們的個人衞生教育學生持續環境衞生,除了每一天堅持一小掃,每個星期五,我都會帶領同學們進行大掃除,讓孩子們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5.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每週二或四都對學生進行進行安全

教育,教育學生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人身安全,不下河洗澡,不到危險地帶玩耍,注意食品安全,不購買小攤小販出售的不潔食品.學生課間玩耍時也要求他們注意團結,不打架,以免出現事故,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6.要搞好一個班的工作,就得有一支能幹的幹部隊伍,班幹部是班級的骨幹和核心.一個優秀的班羣眾務必有一支素質優良,團結協作,富有活力,能獨立工作的幹部隊伍.一是嚴格要求各位班委幹部,要求他們具有高度的職責心和羣眾榮譽感.二是組織全體班幹部走出去和人家交流.班幹部是全班同學民-主選舉產生的,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選舉出來的班幹部不可能立即就做得讓人滿意.要更好的帶領班級開展建設工作,班幹部隊伍的建設是班級建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7.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繫,共同教育好學生.教師要教好學生,除了做好校內的教育,管理外,還要做好校外的工作,要與家長聯繫,取得家長協助,才能把學生教好.平時我都注意做好這個工作,個性是那些頑皮的同學更要家長共同管教.以前有一,兩個同學時常在班上欺負其他小朋友,學習不夠認真,經過教師和家長的多次教育,此刻改變很大.基本能遵守學校的學生規範了.

篇9:教學隨筆

班主任的工作是千頭萬緒的,它應對的是幾十顆純真、無瑕的心靈,應對的是幾十個複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常聽教師們説:當教師真累。當班主任更累。回首這幾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確感到當一名國小班主任的辛苦,這其中有苦也有甜,沒什麼經驗可談,或許這只是自我對班主任實踐工作的幾點感悟,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慈母的主角——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而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正如母親不會因為孩子的美醜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樣,作為教師,雖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他們的家庭環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一樣,但必須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學生。教師的愛就應是一種博愛,愛自我的每一位學生,關心他們的身體,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思想。誰都明白,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一句鼓勵,能夠讓學生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天下的母親都期望自我的孩子歡樂,同樣教師也就應讓學生看到自我點滴的提高,體驗提高成長的歡樂,增強繼續提高的信心。教師要像母親一樣容忍孩子一次次地“舊病復發”,要像母親一樣善於發現孩子們的長處,充分肯定他的點滴提高,對他們的長處要“小題大做、無限誇張”,永久不説“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嗇地説:“嗨,你真棒”。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盼的沃土中成長,決不能因為一點過失而讓孩子在指責聲中自卑地抬不起頭來。作為教師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各班總有幾個學生既不勤奮上進,

又不惹事生非,對班級一切活動既不反對抗-議,又不踴躍參加;雖然學業平平,卻不名落孫山。一般狀況下,既得不到教師的表揚,也得不到教師的批評,是一些容易被教師忽視“遺忘”的學生。我班的小航同學就是這樣一個似乎沒有什麼特色的學生。在我教他的這近一年的時間裏,我幾乎沒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變了我對他的看法,彷彿也改變了他自我。那是一次課間操,由於下課稍微晚了點,學生都急急忙忙地往外擠,我站在講台上,維持着秩序正好門後面的拖把倒了,學生光顧着擠,好象沒有注意到橫在地上的掃把。這時,小航同學擠了過來,告訴大家看着點,別拌倒。然後拿起來了。我被這一幕感動了,做完操回教室後,立刻在班級表揚了小航同學,並盡力讚美了他關心羣眾,為他人着想的好行為。此後,我又從幾件小事裏發現他性格中閃光的地方,並及時給予表揚,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發和昇華。漸漸地我發現他變了,上課個性認真,作業完成得很好,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件事給我啟示頗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開始注重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把讚美送給每一個學生,使之發揚光大。

二、嚴父的主角——教師愛學生,不是姑息遷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就應是溺愛,在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感情,關心學生提高與成長,扶植他們正當的興趣和專長的同時,也要嚴格要求他們。因為嚴格要求學生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學生犯了錯誤時,該批評的就要批評,該處理的也必須要

處理,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僅有獎懲得當,才能在班級中構成一個良好的,用心向上的輿-論導向。

三、朋友的主角——用心靈去贏得心靈,用愛去交換愛。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孩子持續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更要耐心傾聽孩子,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僅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為孩子帶給最適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間的平等,更應是教育者和孩子間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間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教育的基礎。在教育學生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藝術的基礎在於教師能夠在多種程度上理解和感覺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傾吐不失為一種最好的方法,我們教師就應用心去聽,與學生交談,從中瞭解學生的某些動向,可不少教師總認為學生是小孩子,不樂於傾聽他們的談話,個性是學生犯錯誤時,更是不給他們説話的機會,任憑自我對學生大加訓斥,這樣很不利於教育好學生,我自我也有這樣的缺陷。學校強調學生不準遲到,我平時也是這樣要求學生的,但有的學生就是犯老-毛病,有一次,預備鈴都響過了,班裏的宇宇還沒來,我焦急的站在樓上往下看,也沒看到人影兒,同學們都在專心的讀課文,“報告”,同學們聽到聲音都停止了朗讀,看

到他,我的氣就不打一處來,他經常遲到,我昨日找他談話時,他保證説再也不遲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教師,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幾點了。”我沒等他説完,便接過他的

話頭訓斥了他一頓,然後就讓她站在門口,再也不理會他了,課後才瞭解到,他奶奶生病了,他去給奶奶拿藥,所以才來晚了。明白事情的真-相後,我後悔自我沒有聽完他説的話,我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他,並向他道了歉,他很誠懇地説:“教師,這沒什麼,誰讓我以前老愛遲到呢。”反思一下:作為教師,有時憑自我的主觀決定去對待學生實在不就應,工作再忙,也要給學生説話的機會,也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認真傾聽他們的説話。古人云:人之相交,貴在交心。所以,教師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時間、機會聽聽學生們的心聲,聽聽他們的想法,注意他們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充分顯示自我的內心世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四、法官的主角——公平與公正。對於教師而言,我們的工作對象很特殊,他們是一羣天真善良的孩子,他們已經開始用自我稚嫩的心靈去體會和衡量這個世界,他們有着各自的決定是非的標準,在孩子的眼中,教師是成人社會的代表,更是社會公正的代表、社會公平的化身。這就要求教師在其職業領域內,所有的職業表現都要體現社會的正義、社會的良知。班主任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學生的評語,三好生等各種榮譽的評選,甚至於平時的一次小小的表揚,都會看在每個孩子的眼裏,記在每個孩子的心裏,影響着孩子們對於是非善惡的決定和理解。所以,班主任教師的教育公正就更為重要,必須要熱愛、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在自我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建立公正、民-主、平等的氛圍。

五、學生的表率——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説過:“不要以為僅有你們在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兒童他們怎樣穿戴,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這一切對兒童有重要好處”。可見,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我首先務必做到。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對學生講十次道理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為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來的大。如果要求學生不亂插嘴,那教師就不應粗暴地打斷學生的話;要求學生跑步不戴圍巾,那教師在跑步時又怎樣能任憑圍巾飄揚在自我的胸前呢?要求學生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難道教師就不能也彎彎腰嗎?如果每個班主任都有一股“讓全班學生向我看齊的勇氣”,那麼“身正為範”就真正得以體現了。這些話也許在平時教師只是説一説但沒有真正認識的身正為範的作用。而我也是在一次發火之後才體會到的。一次我們班的桐桐欺負了同學還不認錯,我家責怪了他而他還與其他同學吵架,這讓我十分地生氣,我立即打電話給他的爸爸,由於桐桐平時比較怕爸爸,所也就拉住了我的手,我一急,就使勁兒把電話給砸了,大家包括桐桐也嚇到了,

就給我承認了錯誤。這事過去以後我沒有太在意我的行為。直到有一天,小辰和小倫吵架後,小倫把小辰的作業本,使勁兒摔到了地上我才震驚的發現了我的壞榜樣,教師的言傳身教真是太重要了,教師是孩子的楷模,你的一舉一動孩子們都會看在眼裏並隨之模仿,所以教師必須要在意自我的言行。之後上課時,我向全班孩子

做了檢討,並向大家保證以後不會在摔東西,期望同學們也拋棄這個壞習慣。從此我在説話和做事之前都要思考這些言行是否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榜樣。

篇10:教學隨筆

用愛温暖孩子的心

一個班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組成一個“大家庭”,而班主任就好象這個“大家庭”的家長,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都在不一樣程度上會牽動着班主任的心,班上的整體情緒會影響到班主任的情緒,再加上各個學生的家裏狀況不相同,“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作為班主任,就就應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學生的具體狀況,對一些特殊的學生從多方面來關心她,讓她感覺到是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裏,讓她幼小的心靈受到的傷害在那裏得到安慰和撫平。從而讓她安心地在這個大家庭裏享受温暖,讓她把那些悲哀的往事忘掉,重獲新生,重燃心中期望。

小琳是一個三年級的小女孩。她的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她交給七十多歲的爺爺照顧。爺爺年老照顧不好,她自我自理潛力又很差。所以小琳總是穿着邋遢,有時早上來上學連頭髮都不梳,臉也不洗。由於衞生習慣差,再加上學習成績差,幾乎沒有同學願意和她玩。下課了,同學們都在玩,而她一個人孤單的站在一旁。在日記中,她説:我沒有朋友,同學們也不願意和我玩,我好孤單,我真想哭!這是為什麼?在日記中我看到了一個無助的可憐的小女孩。一個午後,我找來了她,和她進行了近一個小時的交流,幫忙她尋找原因,樹立信心,教她如何梳理蓬亂的頭髮,還幫她洗了臉,告訴她怎樣做才會有朋友。當時她開心地笑了。在這之後,我還找了一個與她同村的女孩,讓她去經常幫忙她,同時讓其她同學在玩耍時也叫上她。在我的關心下,漸漸地,小琳變乾淨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家庭的破裂,親情的不完整,以及父母的不關心,都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有的孩子變的孤僻、偏激,有的孩子情緒不穩定,隨時會發脾氣,還有的孩子自卑,任性,這些性格嚴重影響了與同伴的交往,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對這類孩子的,需要教師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從而撫平心靈的創傷。趙爽是我班的一位小女孩,父母離異已好幾年了,母親遠嫁她鄉,無法照顧她,只是每年來看她一次。父親的脾氣十分暴躁,動不動就對她棍棒相加。所以,她十分害怕回家。粗暴的家庭教育使她變的十分暴躁,做事極端化,經常和同學打架,給同學帶來較大的影響,同學都不願意與她交往。在這種狀況下,教師首先加強了與她父母的溝通,期望父親多關心她,遇到什麼事,要多講道理,儘量不要打她,還能夠及時告訴我,讓我來教育她。還

與她父親約定,在一個月內不打她,帶她去公園玩一次,有空,多陪她吃晚飯做作業。而我讓她成績提高一步,與同學改善關係。在班級裏,我又開展手拉手幫忙活動,讓更多的人來關心她。經過大家的努力,趙爽回到了羣眾的懷抱。看着她們父女親密的樣貌,我打心底裏高興。

由此可見,愛是溝通的橋樑。班主任的工作需要用愛心來温暖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健康成長。

篇11:教學隨筆

教育隨筆

一年級孩子活潑好動,自控潛力差,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務必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明白“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學校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利用好前半節課,後半節課能夠做練習或者遊戲,不要把教學資料安排的過多,以免學生疲憊不堪,不僅僅沒學到你意想中的知識,還使他們在下一節課中降低了學習的用心性。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能夠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豔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能夠這樣説:“同學們看教師帶來了什麼?喜歡嗎?如果這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發言最用心,不做小動作,不説悄悄話,教師就獎給他。比比看,這天誰能得到小紅花。”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用心性。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簡單、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遊戲、小表演、猜謎語、小活動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並且能夠根據每節課的資料設計一些小活動是最好的,能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能夠運用事先約定好的一些口令組織教學。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潛力和課堂控制潛力: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具體做法是:教師説“1、2、3”,學生立刻作出回答“請坐端”師:“1、2”生:“安靜”、“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編兒歌激發學生興趣、組織教學。如:“上課鈴聲響,安靜等待教師進課堂。”(教育學生不要大聲喧譁);“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耳朵耳朵看哪裏?耳朵耳朵在聽講。”課程進行一半時能夠活動一下如:……“點一點,搖一搖,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對“笑一笑,哈哈哈”個性感興趣,當説“坐會好”時,都坐

得很好了。教師和學生一唱一和對兒歌,既簡單,又很有節奏感。使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走神的機會。我們要認識到在一年級課堂裏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抓好紀律的關鍵。你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務必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後,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明白你要他們做什麼,怎樣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樣放,都要説清楚。一開始的細緻對以後的教學會十分有用。

三、教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一年級孩子不一樣於大學生,只要教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制裏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教師説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遊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教師説:“哪個小朋友願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教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説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總之,必須得蹲下與孩子們説話。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期望自我在教師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教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教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能夠説“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説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教師這時能夠抓住時機説:“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説?”要是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必須能行”等,也能夠用“掌聲”或“送小紅花”等方法鼓勵他們,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期望和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悦,覺得自我是學習的主人,更加堅定學習的自信和勇氣。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僅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到達最優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之一句話:愛心+耐心+細心

當一名好啟蒙教師不簡單呀!

篇12:教學隨筆

教育隨筆—淺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

國小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閲讀、寫作本事。可見培養閲讀本事是極其重要的。閲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着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這樣,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閲讀本事,學生的詞彙、説話、朗讀、概括、思維本事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麼,怎樣培養國小生的閲讀本事呢?下頭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一、培養閲讀本事,首先要加強詞句訓練。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瞭解文章的主要資料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必須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閲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所以,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閲讀本事的重要資料。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閲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説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並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裏?重點應引導學生説,也就口頭運用。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能夠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説法。

二、教給閲讀方法,培養閲讀本事

1.指導預習,教方法

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本事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學生剛上三年級,不會預習,我就把預習拿入課堂,集中上好預習指導課,教給學生預習方法:①讀熟課文,要求到達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②邊讀邊想,讀後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資料;③要藉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如在教學《孔子拜師》一課時,讓學生按上述預習方法學習課文,當學生熟讀課文,説出課文主要資料,並藉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上記號以後,再讓學生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我歸納出預習的方法和步驟。這樣,在課堂上指導三、四篇課文,學生就基本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

隨着閲讀訓練項目的進行,預習要求也相應提高,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再給學生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讓學生有所遵循,使預習由扶向放過渡。學生課前做了充分預習,不僅僅提高了教效果,為很多閲讀創造了條件,並且學生經過預習,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提高了自學本事,使閲讀起步訓練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2.上好精讀課,教學法。

集中識字後的閲讀教材是按單元分組的形式編寫的。教學時,要抓住本單元本組的訓練重點,以精讀帶略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獨立閲讀本事。所以,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閲讀本事。

三、培養閲讀本事要善於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進取性。

在閲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局面。我們要經過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閲讀知識的方法,構成閲讀本事。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閲讀本事,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能夠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教師幫忙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資料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閲讀課文時去找出自我不懂的地方並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儘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四、培養閲讀本事要注意培養學生廣泛閲讀的興趣

要提高閲讀本事,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經過閲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景: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於解答。可是,發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有位教師教了《蜘蛛的網》後,有個學生提出問題:“蜘蛛的網能粘住小飛蟲,甲蟲等等,它自我卻不會粘住,是什麼原因?”教師想不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教師隨機應變,發動學生,説:“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有個學生回答説:“因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師之後問:“你是怎樣明白的呢?”學生答:“我在《動腦筋爺爺》那本書上看到的。”由於學生多看課外書,既提高了閲讀本事又增加了科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地用上許多是在教材沒學過的詞語,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閲讀獲得的知識。所以,激勵學生廣泛閲讀是提高閲讀本事的途徑。

五、營造良好閲讀氣氛

眾所周知,良好的環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能夠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條件,為學生的閲讀創造良好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其中,硬環境就是創設良好的外在閲讀條件,如供給圖書閲覽室,內藏足夠的圖書,配置較大容納量的書桌,教室四壁張貼有關讀書的標語,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軟環境則是指教師在與學生的閲讀交流中建立的一種完美的情感氛圍,如對學生閲讀成果的贊同和肯定等。這樣,就能使他們在閲讀中產生成就感,從而更加進取地擴充自我的閲讀量。

六、大膽想象展開創新的翅膀

想象是思維的體操,是創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驅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由此可見,表象越豐富,想象就越開闊、越深刻。愛因斯坦説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想象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它能結合以住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構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把形象的東西豐富化,從而使創造活動順利展開。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學生能夠打開思維的閘門,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樹木想到飛禽走獸;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從一種意境跳到另一種意境;使狹小單薄的擴大充盈,使互不相連的聚合粘結%%它滲透在國小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異常是在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拓展想象創新思想認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識提高的源泉。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對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創見。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供給想象的空間,挖掘發展想象力的因素,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鼓勵學生從不一樣方面不一樣角度進行思維。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進取創造一個良好的想象空間,學生想象的翅膀才能展開,創新本事亦會在想象中不斷提高。

2.以課文為原形,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所謂創造性想象是根據必須的目的、任務,獨立地創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在教學中,結合課文,運用多媒體電腦的形象性,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的培養十分重要。總之,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本事,那麼,埋在孩子們心底的智慧種子,就必須能生根、開花、並結出豐碩的創新之果。

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地介紹貼合學生理解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閲讀。教師還要啟發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閲讀方法進行閲讀。學生廣泛閲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朋友國小生閲讀本事的好方法。

總之,經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去培養和發展,國小生的閲讀本事會得到逐步提高

篇13:教學隨筆

班主任工作隨筆

這學期我不僅僅擔任四年級的班主任工作,還承擔四年級的語文、品社、綜合實踐、貝殼、茶藝……教學,如何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靜思醖釀,決定着手抓班風與學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的素質。班主任是一個班團體的靈魂,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項十分平凡甚至十分繁瑣的工作,但正是在這平凡和繁瑣之下,卻藴含着這項工作的重大意義。為此,在這一學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做了下頭幾方面的工作,初見成效。

一、深入學生、親近、瞭解學生,做學生的朋友。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訴我:“只要瞭解學生,親近學生,只要你真心地喜歡學生,學生就會喜歡你。只要心中充滿愛就必須能教育好孩子們”。此班是我從一年級帶來的,在長期接觸中,我瞭解學生年個性,家大部分的學生都有很強的理解本事,學習的進取性也比較高。但很多學生好講好動,行為習慣不太好。上課時亂喊亂叫,自我約束本事差,班幹部也缺乏威信,不能很好的幫忙教師管理好班級。在衞生、自習等方面也缺乏自覺性。並且有一部分學生比較懶惰,缺乏耐心,學習上沒有上進心,經常有不交作業、不寫作業現象。

針對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我沒有急於採取措施,而是本着“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的思想,尋找時間、尋找機會接近學生,瞭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從生活上、學習上體貼和關心他們,和他們進行思想交流,讓他們感受到我對他的親近和愛,敢於和我接近,願意聽我的話,理解我的批評、教育。

二、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是順利開展班主任工作、構成良好班團體的基礎。而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從學生思想認識的加強上來落實。所以,在本學期的班主任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從學生的思想教育入手,重點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良好習慣。

第一、養成教育。學生的養成教育不僅僅是課堂常規訓練,還包括站如鬆的姿勢訓練、坐如的鐘姿勢姿訓練,行為的規範教育,法制與社會公德等教育。由於學生的年齡小,自我約束力差,所以對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常抓不懈。開學初組織全班學生學習有關規範資料,督促學生在思想上提高認識,制定可行的班規。平時,發現某些同學或者某個小組做得好的及時表揚,在班中樹立榜樣,發現不良現象及時糾正。在班裏實行班幹部分工負責制,讓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培養學生處事和解決問題的本事。班級的事務劃分成許多片區,讓每個學生承包一個崗位,每月總結、評比,對於認真履行職責的學生給予物質獎勵。對有些學生多講、多提醒、多督促。隨地亂扔垃圾的現象杜絕了,説髒話的人少了,按時完成作業多了,上課不注意聽講的不好行為少了。半個學期來,大部分學生都能自覺遵守行為規範,維護團體榮譽。

第二,團體主義教育。團體主義精神要求個人的行為融入團體之中,個人要服從團體。由於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學生自我意識較強,缺乏顧全大局的意識和行為的自覺性。我從接手以來,利用學校組織的課間操團體活動,從站姿、列隊訓練入手,體操小教練課餘時間負責糾正不規範的動作,使行與列成一線。經過參與學生體驗到成功,增強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樹立團體意識,學生團結協作、互幫互學,增進友誼,大家共同提高,培養學生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團體意識,大大增進了團體的凝聚力。在各種活動中,我班學生表現的都很令我滿意。

第三,學習重要性教育。開學一段時間後我就發現我們班有的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意識差,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的目的不明確,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所以,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好好學習,多學知識和技能。一是加強和家長聯繫,瞭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景,對學習自覺性差的學生,共同教育、幫忙;二是安排好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結對子,負責督促、檢查學習任務完成情景;三是注意對他們的教育方法。採取鼓勵與表揚相結合的方式。“激勵勝於頌揚,表揚勝於批評”。在日常工作中,我總是告訴學生:“你是最棒的!”“你很聰明!”“教師相信你能做好。”“加油!教師為你們喝彩。”讓學生“在鼓勵中發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在簡便愉快的氛圍中受到愛的薰陶,情的感染。儘量剋制自我,以免態度粗暴。同時,給予他們生活上的關心和學習上的幫忙,經常與他們談心,講解學習的重要性,使他們的學習進取性得到提高。期會考試有幾位學生的學習進取性明顯增強,提高很大。

三、做好家訪工作。

教師要教好學生,除了做好校內的教育、管理外,還得做好校外的工作,要與家長聯繫,取得家長協助,才能把學生教育好。平時我都注意做好這個工作,異常是那些頑皮、學習習慣不太好的同學,都會與家長共同管教。徵對七、八個男生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得過且過,或者是行為異常者,我及時聯繫家長,指導班委用“給家長的一封信”向家長反映孩子在校表現,對家長提出加強對孩子的監督管理和家庭輔導的要求。經過教師、班委和家長的多次溝通與教育,這一部分學生此刻改變很大,調皮搗蛋的行為少了,按時完成作業了多了,學習成績也相應提高了。

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班風己經構成,學風濃厚,同學之間團結友愛、刻苦學習、互相幫忙、遵守紀律的良好局面,構成一個具有較強凝聚力、核心力和向心力的團體。

總之,國小班主任工作的資料是複雜的,任務是繁重的。可是,只要我們真誠地捧着一顆“愛心”,加深自我的理論修養,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構成系統科學的班主任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夠幹得十分出色而遊刃有餘的。在後學期工作中,我將揚長避短,竭盡全力,把四年級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篇14:教學隨筆

教育隨筆——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未發芽的種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未發芽的種子!是種子都需要有發芽的機會,這機會可能是來自良好的家庭教育,可能是來自適切的學校教育,也不排除自我的需求。作為一名教師,我能做的就是怎樣讓這顆種子在最適宜的時候發芽、並茁壯成長。

每一個教師又何嘗不是一顆待發芽的種子?種子是有自我的生命特徵的,有不一樣生長條件的。在《贏在課堂》一書中,有一段文字異常能讓我感觸:撇開自我最擅長的工作,無異於拋棄了最重要的競爭優勢。在你不擅長的工作上,即使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克服了自我的弱點,最多也可是得到一個業餘專家的地位而已。歌德以往這麼説過:“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天分,當這些天分得到充分發揮時,自然能夠為他帶來極致的歡樂。”

也就是説,為了能讓種子發芽,我們不應當一刀切的給予要求,而是順應種子自身的需要才能給予真正的幫忙。事實上,日常工作中,為了應付來自不一樣條線的工作要求,不少教師疲於應付,無暇思考;久而久之,對工作喪失了熱情,變成了機械應對,這種現象可悲、可怕。

朱永新,這樣一個集教育實踐與行政長官於一身的人物,對教育也只能冠以“夢想”二字,可見,教育的弊病太深,深得很難根治,所以,只能寄予“夢想”之中,在他那個暢想的世界裏,教育迴歸了本位,學校是夢想的,校長是夢想的,教師是夢想的,當然,也就能培養出夢想的學生。

實小,承載了很多人的夢想,併為之不斷努力中,我能做的,就是幫忙身邊的種子好好發芽;身在沃土中,我這粒種子才能也發好芽。

篇15:教學隨筆

教育隨筆——做不讓學生害怕的教師

教國小二年級,我就已經深刻感受到了當一名國小教師的不易。以往看新聞報道説教師又打了某某學生時,輿論基本會站在學生的一面,而大力譴責該教師職業道德的缺失。我不認為教師打了學生就是職業道德的缺失,遇到真正調皮鬧心的學生,我敢斷言,很多站着説話不腰疼的局外人或許也免不了對學生大打出手。

調皮搗蛋是國小生的天性,也是他們心裏發展必經的階段。對新教師來説,由於尚缺少經驗,教學中遇到孩子們的不停吵鬧時,再怎樣心軟的教師也會變得“兇狠”,輕者扯大嗓門高喊“安靜!”,重者則直接動手打罵學生了。這兩者都不是最佳的處理方式,因為吶喊或者打罵之後,學生們調皮搗蛋的性子並不會立刻改正,它們依然會在下一節課上繼續自我的行為,並且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完全不會記得之前因為調皮而捱打過。這時候,很多教師選擇了一種方式,那就是讓自我變得兇狠一些,動不動便出手打學生,明白學生學乖了,害怕自我了,每一節課的表現也就自然好些了。

這種方法估計不少新教師會用到,對於一些富有幾十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來講,想要有效組織好課堂教學,這一招依然很有效。因而我看到的實際情景是,很多教學經驗相對較舊的老教師對學生的打罵甚至能夠用“無以復加”來形容,只要學生稍微懂一下教師就立刻面露兇相,直到嚇得學生再也不敢搗亂了為止。經過這種方式,教師是將課上下去了,但我不明白學生在心裏會怎樣評價這位教師。換做是我,我也許會一輩子都記得該教師,但這種銘記只會是恨。

做教師如果做到這一步真能夠説是失敗的,懂得教育規律的人都明白愛動愛鬧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階段,即便是那些常常動手打學生的教師,他們小的時候多半也和此刻這些孩子們一樣愛動愛鬧。如此對學生下“狠手”或許是為了報復當初自我的教師對自身的兇狠吧?

在我看來,完全不打罵學生幾乎不可能,但經過讓學生害怕自我來樹立教師的權威則是徹頭徹尾的失敗。每一位有經驗的教師總是能夠很好地處理孩子的天性和有效組織課堂教學之間的矛盾,經過提升自我課堂的趣味性和講授的方式,來贏取學生們的欣賞和喜愛。喜歡一個人或許很難,但厭惡一個人卻很容易,對學生來講,一旦他真正的喜歡上了你,那課堂上他的表現可就同日而語了。

不要讓學生怕你,而要讓學生喜歡你。

篇16:教學隨筆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人類禮貌的傳承者,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人們給了教師無數頂桂冠,每一頂都那麼誘人,這也許是我最初愛上這個職業的原因吧。

今年,幸運的我如願以償成為XX中心國小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第一次以國小教師的身份走進課堂,感覺一切都是那樣完美,然而,醉酒方知為師難阿!才幾天工夫,我先前良好的自我感覺一掃而空,應對一大羣麻雀似的孩子們,我才真正意識到教師職業是何等的艱辛和瑣碎。三尺講台站上去容易,要站好可真難阿!這難道就是我將要為之奮鬥一生、奉獻一生的事業嗎?我有點茫然。這時候李校長看破了我的心事,對我説:“教師工作是細緻的,繁瑣的,有時候甚至很苦很累,但務必記住教師乾的是良心的活。”聽了這些話後,我很慚愧,也豁然開朗。“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阿!

此後,在校長的推薦下,沒課時我就旁聽老教師的課,學習老教師的上課經驗。我也有了一個執着的信念,要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業,努力工作不斷進取,盡我所能,讓每一個學生能成人,讓每一個家長都放心,”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新課程理念,已成為我從教的最高準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

還記得開學第二週,我們班有個叫少博的小男孩,能説會道很可愛,可是在學習方面,他給人的感覺就沒那麼好了,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動作很慢,不肯動腦筋,書面作業相當潦草,發現問題後,我找他談話,期望他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能改,爭取提高,可是剛説完後,第二天就又犯了,上課竟然變本加例,當時真的心

都冷了,想想還是算了,要不放棄吧,但又覺得十分不幹心,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我要對得起自我的良心,我必須要轉化他!

為了轉化他,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1、我先讓他認識到自我的錯誤,做為學生就應尊重教師團結同學,樹立做個好孩子的思想。

2、在批改作業時我用了足夠多的激勵語言,儘可能的激發他的提高。例如:這次作業很棒,有提高;教師其實很喜歡你,如果你把字寫的再好一點就更完美了等等。

3、在課堂上,反覆地提問他問題,在回答正確時,我毫不吝舍地給予肯定,表楊,回答錯誤時,我會稍微引導他,讓他再想想。

4、課後,我會詢問他身旁的同學,看一下他的表現狀況,以及在生活上家庭上的一些狀況。

一週以後,我發現他的狀況有所好轉,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了,作業安時完成,回答問題也用心了,於是,我開始反思這種狀況,我發現,我把這種方法用在了另外一個不愛説話其他狀況與少博同學差不多的學生身上,效果是一樣的,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從這件事中,我深刻認識到,要做好一個教師務必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常言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位學生的實際狀況是不一樣的,教師務必深入瞭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及落後的原因,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正確引導。

篇17:教學隨筆

教育隨筆——學會適應

魏書生以往説過,一個人首先要適應環境,享受完美人生。生活不能沒有夢想,可是人類不能以夢想主義的目光苛求生活。對待教學,對待學生,我認為也同樣是一個道理。

我們不能對學生的現狀聽之任之,我們要樹立一個讓他們不斷提高的目標,可是在目標的實施過程中不能埋怨,灰心,要享受到改造學生的樂趣。要不然,對於教師的身心健康,對於學生的發展都沒有好處。埋怨、灰心、等待得結果是學生越來越難教,成績越來越糟糕,教師的脾氣越來越暴躁。與其埋怨,灰心,等待,不如想辦法改變自我的做法。

我們要認真總結分析學生不愛學習的原因。找出原因或根據不一樣學生的問題,逐一解決。如有的學生約束力差,那麼教師就要取得家長的協助,回家後讓家長監督和督促他的學習。有的學生書寫太差,教師就從筆畫書寫開始,手把手,一步一步的改正他的不良習慣。同時,對於他們不認真書寫交上來的作業,必須讓他們重新寫。直到教師認為比較認真了為止。對於上課愛溜號的同學,教師的視線要經常在他們身上掃過。並且要讓他們一向有事可做。不要讓他們的思維活動偏離學習主題。也就是説讓他們沒有機會溜號。

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方法雖然不很高明,可是見效比較快。教師擺脱了一味的批評帶來的不快,自我少了許多與學生生氣的機會,同時也節儉了時間。這樣做,教師簡便了,學生也得到了更多的練習。真可謂一舉兩得。

教學工作,不僅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個人生活態度的寫照。我們要想使自我的教學工作不枯燥乏味,要想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有生機,要想使我們的生活有意義,有情趣,我們就應當不斷地嘗試着改變自我的教學態度。既然不能改變環境,那就試着適應環境,享受此刻的所生活帶來的樂趣。

我們的生活總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為什麼不快歡樂樂每一天?

篇18:教學隨筆

在希臘文中,學校一詞的意思就是閒暇。或許在希臘人眼裏,教育就是享受一種閒適,孩子有充裕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而充分地獲得心智潛力的發展。盧梭説:“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

教育的閒適,是摒棄了急功近利後的一種自然。我們總擔心孩子會輸在起點,於是,在愛的名義下,悄悄地偷走了孩子天真爛漫的童年,把孩子過早地送進了各種興趣班、輔導班。而一位美**親送孩子去上幼兒園,第一天孩子回來,拿着一張畫了一個圓圈的紙片,告訴媽媽,這是數字“0”,是教師這天教他的。媽媽表揚了孩子,但隨後就起訴了那位教師。她認為教師過早地抹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在孩子沒有認識“0”之前,他能夠把這個圓圈想像成很多東西,能夠是一個金燦燦的太陽,一個紅彤彤的蘋果,一個滾動的鐵環……此刻,他只明白這是個“0”,而不會想成別的什麼了。在這位母親看來,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不滅的好奇心。過早地教給孩子知識,恐怕對孩子來説,並不是一件好事。讓孩子在遊戲和玩耍中閒適地生長,才是教育的自然之道。

教育的閒適,是擺脱了緊張忙碌後的一種恬靜。教育的身影,總是會忙忙碌碌的。課堂,往往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一個資料之後一個資料,一個環節之後一個環節,一個問題之後一個問題……學生常常應接不暇,甚至手忙腳亂;課間,往往有做不完的作業,答不完的題目……沒有了休息的時間,沒有了遊戲的時間,也沒有了自由呼吸的時間。學生似上緊了發條的時鐘,一刻不停地旋轉着,茫茫然地旋轉着。一個經常拖拉作業的孩子偷偷地説:“我就是不想早點做完!做完了,媽媽還會加作業。”長時間的緊張忙碌,窄化了學生思想的空間,浮躁了學生學習的心態,消磨了學生求知的慾望。沒有了閒適,教育越來越忙碌,越來越短視,也越來越逼仄。而如果我們明白這一點,卻依然深陷其中,或者推波助瀾,那就是學生的不幸,更是教育的悲哀了!

教育的閒適,是拒絕了平庸膚淺後的一種深刻。愛因斯坦説:“負擔過重必然導致膚淺。”教育的閒適,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消化”知識,有足夠的時間靜思默想,有足夠的時間潛心體驗,也就有對世界深刻、獨到的感悟、體認、理解與把握。不然,學生就像被風乾了的狗尾巴草,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與朝氣,有知識而無智慧,有學問而無情趣。閒適不是空閒,也不是閒散,而是一種心靈的自由與思想的放飛。正如肖川先生所説:“理性的頓悟,靈性的生髮,需要閒適;心靈的舒展,視界的敞亮,也需要閒適;創意,往往在閒適簡單時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閒適從容中一展風彩。”

教育,需要一點閒適。教育的閒適,更是一種詩意。

篇19:教學隨筆

挫折讓孩子的人生更美麗

如今的孩子,“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呵護有加,唯恐孩子受一點委屈。殊不知,過分的寵愛,阻礙了孩子自立自強的健全人格的發展,而適度的挫折教育,則能培養孩子堅韌的品質,完善孩子的人格。愛默生曾説過:“挫折是人生前進的動力和重要啟示,在逆境中,人才能真正展示自身的實力。所以,父母觀念要轉變,要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挫折教育,從生活中的點滴開始,為孩子製造一些障礙,鍛鍊他們的本事,讓孩子經歷風吹雨打,不再是温室裏的花草。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挫折是每個人都會遭遇到的,你不能繞它而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酸甜苦辣都會伴隨而來。作為父母,要指導孩子如何正確應對挫折,並戰勝挫折,從挫折中學到更多經驗,使孩子成為生活的強者。失敗和挫折的風霜,會讓孩子的人生腳步更加堅實而寬廣,在失敗與挫折中,他會慢慢感悟生命,把人生之路綿延成收穫之旅,幸福之道。

人生境遇複雜,人生中有淚有笑,有悲有喜,如果孩子能夠在失望與絕望中不斷超越自我,他的人生才是最美的。也許孩子會一度憂傷,但在戰勝挫折後,他的生命卻所以而更可愛,他也會所以而學會應對挫折,利用挫折,使自我的一生更容易獲得幸福。

魏書生以往説過,一個人首先要適應環境,享受完美人生。生活不能沒有夢想,可是人類不能以夢想主義的目光苛求生活。對待教學,對待學生,我認為也同樣是一個道理。

篇20:教學隨筆

教育之路已經快一年了,在這一年當中不能説我的經驗就積累了很多,相對於其他老教師來説我就像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孩,還有很多值得我去學習。在從事教育這一個行業當中我發現這條路並不像我想象的這麼簡單,以前我總以為教書很簡單,只要有知識就足夠了就能夠將學生教好,可此刻才發現原先有知識是不夠的,因為在一節課當中你不能只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他們學習的也不只是僅有知識,還有很多的東西要學,比如習慣的養成、潛力的培養等等,並且一堂課當中紀律好不好直接影響了一節課的質量,學習要在一個寬鬆安靜的環境下才能有良好的效果,所以一個教師要掌握的不僅僅僅是知識還有管理的藝術,教育是智慧與愛並存的行業,為了能成為一名好的人民教師我會努力使自我的教育理論知識豐富起來,在學習中提高在提高中提高,使我的學生能歡樂的學習成長。

今年我剛接手了二(3)班這個班,起初我十分不願意接手這個班,因為在我看來當班主任是一件苦差事並且事實本來就是,很多人不願意當班主任就是因為做班主任有太多瑣碎的事要管了,再加上此刻的孩子就是一塊寶,苦口婆心的他也不懂,要想成為一個好的班主任那是十分難得一件事,之前擔任過五年級的班主任,雖説年紀會大一點但還是不懂事的孩子,由於經驗的不足管理起來總覺得心有餘而力不

足,幸虧有學校領導的關心和照顧才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此刻的這個二年級,人數多管理起來我覺得更加的吃力,孩子的年齡也小很多事還是由班主任親手做比較多。班上此刻有一個多動症的學生,起初想着給他多一點的關心也許能讓他變得乖一點,可之後發現他並沒有多大的改變,反而他偷人家的東西的行為更加的頻繁,應對這樣的一個學生我就應採取什麼方法??跟他家人溝通也沒辦法因為在他家人的眼裏他是一個跟別人家的孩子不一樣的孩子,我的理解是他的家長已經對他失去了信心了,試想一下連對自我的孩子都沒有信心的人教師該如何做??雖然在教育之路上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不管這條路有多難,但我還是堅信有愛有智慧彩虹會在風雨後的,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一個好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歡樂和悲傷,瞭解學生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我也曾是個孩子。”大愛無痕,潤物細無聲,教育無處不在,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和藹的眼神,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句關心的話語,都會給學生帶來歡樂、帶來智慧,我為學生,為事業不懈地努力着。

篇21:教學隨筆

教師教育隨筆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興趣是創造一條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俄國文學泰斗托兒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此可見,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何等的重要。很多資料證明,在此刻的國中體育教學中,如果上課類容枯燥、呆板,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實存在着為數不少的學生,有消極怠工的行為傾向。其主要表此刻:上課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難情緒較多,所以經常請假,完成任務勉強,對考核結果不在乎等。國中學生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思想日漸成熟的他們,在學習中會選取自我感興趣的資料,所以,作為國中的體育教師我在教學中也務必從學生的興趣入手。

案例:一節體育課剛剛要上課,好幾個學生圍着我問:“教師這天體育課上什麼”“教師讓我們活動吧”又有學生説道。“打籃球!我們要打籃球!”……我一聽他們七嘴八舌的就來火,大聲吼道:“嚷什麼體育課也是課,你們想上什麼就能上什麼呀這節課繼續練習跳繩和素質練習!”學生一聽,看狀況不妙,紛紛離去。我透過學生離去時的表情能夠看出,他們個個帶着失落和不快。看着學生離去的背影,心想:“如果學生把這事時的情緒帶到課堂上,能認真上好課嗎……”隨着上課鈴聲的響起,我帶着沉思走向操場。

上課做完準備活動過後,我下達任務:按以前的教學分組,進行分組練習跳繩。然後就是我巡迴,當我巡視到第三小組時,看他們個個懶懶散散的,有幾個就是剛剛下課在我那裏詢問的學生。我就問道:“怎樣不認真練習都達標了嗎”一陣沉默過後。“教師,我要和你比跳繩!”一個學生用挑釁的語氣説道。我先是一愣,然後爽快的答應下來,心想:“這難不倒我,他平時練習跳繩時,跳的也不好,我肯定不會輸,藉此機會教育教育他……”“我們比雙搖跳繩!”那個學生又説。“阿!”我驚訝:“比雙搖!……”由於長期應試教學的影響,我的雙搖技術多半荒廢了。“這下慘了!”我尋思,轉念一想:“有了……”比試結果我輸了。可是我沒生氣,笑着表揚了那位同學:“你的雙搖技術真好!我們要好好向你學習,我以後練習好後再和你比試,必須能超過你!”那學生愣愣的看着我,不知所措……“可是你的單搖跳繩技術要加油哦!我們上課的教學資料是單搖,你要努力認真練習單搖,我要認真練習雙搖,看誰提高快。另外會考體育考試要求的資料可是單搖跳繩哦!等大家都達標後教你們打籃球。”“好!我必須也不會輸!”學生好象明白了什麼,大聲的回答。之後,經過觀察,那組的學生練習的很認真。再技能展示時,他們多到達了標準要求。以後的素

質練習也很努力、刻苦。

透過這個案例能夠看出:學生是可教的,就看教師怎樣引導了。當時我在明知要比輸的狀況下,還是要與學生比試,輸了之後,承認了自我的不足,還表揚了學生,同時利用以後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為能帶給自主學習的機會,但也不能忽視學生的需要和情感的體驗,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潛移默化培養自主學習的潛力。使學生們的身心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也使我深刻的體會到教育改革的這天,我們教師要改變以往只注重知識技能傳授的思想,在教學中要採用多種教法和手段,營造寬鬆的教學氛圍,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呢我經過多次的學習、思考。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轉變思想

目前中學學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學生的升學率,而忽視體育鍛煉重要性的現象,無暇顧及對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以致不少學生認為:反正文化成績好就行,體育成績無所謂。從而使得他們對體育缺乏正確的認識,對體育學習不僅僅用心性不高,並且存在着嚴重的厭學思想。轉變他們學習體育的態度,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轉變他們對體育(身體鍛鍊)的各種不正確的態度,使體育成為他們自覺的行動和未來生活中的一項重要資料。。所以,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重視轉變學生的思想,樹立自信心,提高他們對體育的認識,培養和激發他們對體育運動的用心性。在具體手段上,教師能夠透過各種形式的講解、教育,有目的地舉辦體育講座,宣傳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瞭解體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體育在人才成長髮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透過體育確立科學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從而養成自覺鍛鍊身體的習慣。

二、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任何一門課程要獲得成功,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而有些學生之所以對體育興趣不高,往往是與體育教學方法有較大的因果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教學方法呆板、機械,學生就會產生怠倦厭學行為。相反,如果教師教學中,語言風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動,精練而帶有鼓勵性,並結合教材資料,根據課堂實際,講一些搞笑的小故事,就容易出現生動活潑的局面。如在加速跑練習中,如果每節課都採用直線跑,糾正動作跑等幾種常見的辦法,學生就會興趣寡淡。如果組織他們進行組與組、隊與隊之間的“迎面接力賽跑”、“團結接力賽跑”,課堂就會出現你追我趕,爭上游的活潑氣氛。再如中長跑教學,採用變換隊形跑,不一樣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趕超跑、分組對抗賽、設計障礙地形跑等,也能使學生學習興趣增加,情緒高漲。總之,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能夠使教學過程充滿強有力的吸引力。也能使學生融入歡樂、興奮的課堂氣氛中,感受到學習體育帶來的愉悦情緒,從而用心調動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三、因材施教,區別對待

由於各個學生家庭、生長髮育、興趣愛好、理解潛力、身體素質及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差異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區別對待,因人而異。科學地、合理地安排教學資料、練習密度和強度。例如在跳高教學中,素質好、跳高技術好的學生是越跳有勁,但那些身體素質差的學生,本來對自我就缺乏自信,怕跳不好,被同學笑話,怕教師指責,總是躲在別的同學後面或站在一旁觀看。此時教師因人而異,對跳高技術好的同學提高跳躍高度,提出改善和提高動作技術的要求;對體質差的學生降低跳躍高度,增加一些輔助練習和誘導練習,並耐心和藹地鼓勵、幫忙輔導他們。對於他們在鍛鍊中表現的一些不足之處,不諷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時注意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微小的提高,都隨時加以肯定,公開進行表揚。這樣就能大大激發這些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幫忙這些學生克服畏難心理,增強自信心,提高體育學習興趣。

四、提高教師素質

體育課堂上,學生的直接感覺對象是體育教師,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的。如果體育教師對他們有偏見,對他們放任自由,工作上馬馬虎虎,上課鬆鬆跨跨,講課精神不振,就會誘發他們對體育產生厭學行為。所以,體育教師應嚴格要求自我,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強烈的教學事業心。同時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刻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有着直接而強烈的影響。所以教師平時要多關心、接觸學生,與他們多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和呵護,要以自我的模範作用、表率作用和禮貌形象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對學生關心、愛護和體貼。此外,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解,準確、熟練、簡單、優美的動作示範,可引起學生對動作的直接興趣,使之產生躍躍欲試之感。所以,教師較強的業務潛力和優秀的心理品質,是獲得威信、密切師生關係,提高教學質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也有利於學生轉變態度,改消極怠工為用心參與,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篇22:教學隨筆

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

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説的:“一晝夜僅有24小時”。可還有人説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是擠出來的。還有人説:時間就是生命。看來我的時間就是生活,抓住寶貴的生命,發展自我的未來。從蘇霍姆林斯基或其他人的話中,説明教師的工作是光榮的,職責是重大的,任務是艱辛的。所以教師們要充分掌握好時間,才不會與生活發生“摩擦起電”。

其實我認為,凡是會利用時間的人從來也不忙,他們做任何事情總是井井有條,辦起事情也是高高興興的。而不會利用時間的人總會埋怨時間不足,或是工作任務繁重,弄得自我整天灰頭土臉的。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只要有好的心境,一切皆有可能。

匆匆想起,年輕人為何心煩意亂呢?進入新環境後,對新工作無從下手呢?不明白是先從哪裏下手,從何做起?我想這就是因為年輕人不會利用時間,像好多老教師一樣,他們之所以從沒有怨言,就是因為他們已經將自我的時間安排好了。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年輕教師的桌子太亂,他們為了趕一項工作而忽略了這個小問題。而好多老教師的桌子上卻僅有一杯水,一支筆。以前我就是這樣的一名年輕教師。桌子上擺滿了各種學生的作業,僅有很小的一個空間能夠使用,如果又有了新的工作任務時,往往使我無從下手,只能千方百計的騰出一點空隙來繼續工作。也正如豬一樣:只要有自我睡覺的地方就足能夠。

可是此刻好多了,桌子上的東西少了。如果説以前桌上的作業堆得是一座大山,那麼此刻就是小丘。我想,以後我的桌子上就會成為平原。

那麼教師的時間是從哪裏來的呢?我認為:一是要擠時間,二就是會利用時間。

篇23:教學隨筆

透過我的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地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的成長,真的很重要。記得一次交流會上,有個老師就講起了他對日常教育教學的反思,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專門準備了反思記錄本,只要有想到的資料,及時寫在上頭,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大概資料或是一點想法,然後他會利用空餘的時間,把這些資料中個性感興趣的話題寫一寫,也便就成了我們所謂的反思,我想這就是一種堅持吧。

我想,僅有堅持不懈坐着反思教育的老師,才是真正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所收穫的人。

教師不僅僅僅是傳知解惑,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讓學生會學而不是學會知識;教知識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從知識的發生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潛力是教學的關鍵。

一個擁有用心態度的人,總是能在各種逆境中尋找到堅持下去的理由。由此想到我們平時教學中的反思也是一樣,僅有首先抱有用心反思的態度,才能真正做到反思,做好反思。

所以,想要真正反思成功,先有用心的態度吧。

自古以來,關於“堅持”的名言有許多許多,譬如比阿斯説:“要從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開始,就要堅持到底。”又譬如《論語》中那句“欲速則不達。”人們為什麼要一向重複着堅持,可見它是多麼的金貴。

從事教育工作三年來,我就始終秉持這樣的信念,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會堅持到底。此刻的學生與我們存在着很大的觀念差異,並且個性都比較強,不能對他們採取壓制的手法,剛開始雖然取得一些成效可是效果卻會適得其反,我們並不是階級敵人,要真正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更要兼顧大多數人的利益。應對本學科的特點,要認真思考怎樣讓他們更好的理解。

教師首先要吃透學情,要明白學生需要什麼、學生在什麼狀況下能發揮潛力!興趣、方法、習慣、性格、個性、心理品質、目標、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視。

教學要有效果,關鍵在課堂;課堂要有效果,關鍵在學生參與!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課堂教學是關鍵。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基礎,並且要涉獵一些課外書籍的知識,開拓視野,關注身邊事,國家事,僅有這樣才能把教材枯燥的知識講活,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引領自我不斷超越。僅有這樣,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稱號,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實。

篇24:教學隨筆

今天是我的早讀,到學校了,小朋友還沒有靜下來讀書。我揮手讓小朋友們靜下來,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琅琅的書聲中。幾遍下來,我們開始交流昨晚的作業,我試探小朋友昨晚是否收集了關於少數民族風情的資料,昨天課堂上我只是隨口説的,小朋友會做嗎?沒有想到好多個小朋友舉手了,拿來了他們收集的資料,有網上瀏覽的,有拿書來了,家還拿着本子,上面寫了好多字呀。家一直説要跟大家説關於潑水節的來歷,就是他抄在本子上的。他上來念了,跟上回涵説的有點像,但又有不同,小朋友都很有興趣。家唸完了,棋拿了網上瀏覽的給我,我幫她念了關於索倫族的火神節的傳説。

唸到一半,下課鈴響了,我停下來讓小朋友下課,小朋友竟然捨不得。可是我想吊他們胃口呀,故意不再念,一定讓他們下課休息一下。我覺得這麼一來,小朋友想知道下文的慾望都被我調動起來了。上課了,我不急着念,而是引導小朋友要多看書。接着我念下來,我念得很輕,小朋友卻都豎起耳朵,聽得可仔細了。我講完了關於索倫人的火神節,接着我褒揚了下課時給我指出錯誤的芳,那是個小巧玲瓏的小姑娘,上課總會把亮亮的眼神投向我。她向我指出我昨天寫的畲族的藍姓應該是藍,不是蘭花的蘭。

還有我褒揚了菲菲,因為下課她跟我説現在她的作業做完了總和涵一起到曉風書店去看書。這下好多小朋友喊出來了,説他們也到書店看書呀,因為老師跟他們家長説帶小朋友到超市不如帶小朋友到書店。哈,聽到這裏,我真的笑了!看來我在家長會上説的話,很多家長記在心上,把話兒傳給了小朋友,而且真的在實施了。可不,我還記得上週日記中,有兩三個小朋友寫到書店的事呢!作為語文老師,我努力鼓勵小朋友多看書,只要愛上看書了,學好語文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當然,我現在除了培養小朋友的讀書興趣外,還有我時時跟小朋友説要學會把書上的語言內化為自身語言,這是讀書的根本,也是語文的目的。

篇25:教學隨筆

一年前,我是一位深受國小生愛戴的國小教師,而今天,我當了一名幼兒園的保育員。現在,我自豪的説,我仍然是深受幼兒愛戴的好老師。因為,我是一名有色彩的保育員。我眼中的色彩是:一路,風景獨好,無處不在的顏色,告訴我,我,應該為它做些什麼。

歲月如梭,我的幼兒教師轉崗培訓日期將要結束,在這段特別的日子裏,我的腦海裏留下一幕幕難以忘懷的情景。不久,我將要奔赴新的工作單位,在此,我懷着一顆激動的心情,覺得自己應該對保育員這份工作做個深情的觸摸,讓我的心靈色彩更加絢麗。

灰色的幼教之始。我初來幼兒園的時候,為自己的工作苦惱過,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自己是一名“低矮”的保育員,保育工作就是園裏沒有人願意幹的工作。這個時期我很不開心,嘲笑自己滿腹抱負為何做了這項被人瞧不起的工作呢?這個時期我的心靈天空是灰色的,心情隨之陰暗。保育員工作是不是低賤,沒有人願意幹呢?是不是如他人所問:你們保育員是孩子的保姆吧,只管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吧?或者有的朋友冷冷的説:好好的書不教哄小孩子圖啥呀?這些世俗的眼光令我心痛而彷徨。還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經過我近一年來的勤勞實踐,保育工作完全不是這樣的糟糕。其實保育工作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礎和保障,保育員則是幼兒園裏骨幹教育力量,是孩子眼中的“慈祥媽媽”,更是家長眼中的“親親老師”。一路走來,我心路的道途趨於平穩,我的灰色心情漸變藍色,猶如放晴的天空,藍藍萬里。

師愛,是教師之靈魂,是教育之力量,是教師的天職與責任;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博大無私的愛,如果説:“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師就是那一個“愛別人孩子”的神。一個沒有愛心的教師,稱不上上是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説過:“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就是對師愛的最好寫照。

篇26:教學隨筆

一、把激勵帶進課堂,上好每一課。

俗話説:信其師,親其道。怎樣施展自己的魅力,讓學生信服你,從而喜歡你的課。開學第一課,總是向學生闡述生物學習的意義,列舉幾年來自己所教學生大學聯考生物科的優異成績,鼓勵學生認真聽從我的教導,嚴格遵守生物課上的四點要求,就能取得好的成績,讓學生感覺到在我手下學習是很榮幸的事情,應該好好珍惜。

二、把微笑帶進課堂,生動幽默進課堂。

利用合適的辦法提高學生注意力,適時的玩笑更可提神。營造氣氛。對於可能出現的不利於課堂教學的現象,開學第一課有嚴格的要求。但偶爾有打盹、説話、私聊、精力不集中的現象,此時走到開小差的同學跟前,不經意的點醒,或者突然停頓,或者乾脆停止1分鐘講課,條件是一分鐘後不再有走神的,順便也讓剛才溜號的學生看看黑板上的板書,再次理清思路後,上課的效果就會好很多。同時設定小組答題競賽,看看那一組最後優勝,以此來刺激學生,激勵學生。同時我會精煉課堂語言,穿插些與生物知識相關聯的成語、諺語、歇後語展示給學生,如“大樹底下好乘涼”、“筍有多大,竹有多粗”、“樹不怕空心,就怕剝皮”、“山上多植樹,勝似修水庫,有雨它能吞,無雨它能吐。”,這些不僅使學生一下胃口大開,氣氛異常活躍,課後學生還有反覆的哼唱。

三、把競爭帶進課堂,特別的愛給“差生”。

生物可以成為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學科。有一門優勢學科,可以讓“差生”看到希望。每次作業批改後,考試成績下來,這些“差生”成了我辦公室的常客,在他們身上很下了一番功夫,鼓勵好點的要領先,差的不要相信這就是自己的水平,下次我也會成為最好的!讓他們憋足了一口氣,每次都會由一進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需要我們老師正確引導和培養與呵護。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更多的樂趣,一定能事半功倍。

篇27:教學隨筆

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電子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篇28:教學隨筆

《分類》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組織讓學生四人一組,把自己的學習用品進行分類,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分類教學反思。(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精心營造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氛圍。

2、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程改革一個重要的理念,在教學中怎樣進行更有效值得探討。我認為:首先,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容忽視。新穎有趣的教學環節能激發學生的愉悦情緒。而良好情緒的感受又可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發現規律。例如:在操作活動開始前老師説:“你們想當一回售貨員嗎?”接着對學生即將開展的活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評價目標“分類”教學反思教學反思

先看一看,再想一想,最後擺一擺,老師要把擺得又快又好又的小組貨櫃進行展示。

總之,學生在學習中參與意識越強,合作意識越濃,越能發揮他們的潛能,越能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分類”教學反思]在教學《分類》一課時,我從孩子們最熟悉的超市引發學生的興趣,然後讓他們自由發言,都能看出物品擺放得很漂亮、整齊,給顧客留下的印象好,便於顧客挑選,“分類”教學反思。

在練習環節中,學生對單一標準的分類掌握得比較好,但是對於多種標準的分類、學生能用語言表達,但少數學生不能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

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即產生了我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留下了值得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如果在學生合作這個環節上,能夠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讓它們説出自己想法與做法,效果會更好。

篇29:教學隨筆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通過實踐能較好完成,絕大部分學生能用輕鬆愉快的聲音熟練演唱童謠歌曲《數蛤蟆》;為歌曲創編歌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並通過歌曲教學,教育學生要保護益蟲。在音樂活動中能積極大方地表現自己,樂於用音樂的形式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在評唱形式上我採用男、女生互唱互評;小組內同桌互評;個人唱小組評;一個小組唱其他小組評;全班唱,師生共評等多種形式,在廣泛點評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帶着這樣或那樣的見解復唱歌曲,不斷提高演唱水平,使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努力體驗歌曲的意境美,帶着對歌曲的理解,進行表現美的活動。

在主動唱演課堂教學形式中,學生自主學習,自由表演,主動獲取知識,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教師則變成整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教師彈琴、放錄音),有利於學生淋漓盡致地表現音樂作品,更好地發揮音樂作品的能動作用,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情感體驗、自我表現等綜合素質的提高。

創造是藝術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我覺得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教材空間,引導學生創編歌詞。新課程教學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所以一定要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鼓勵他們積極主動、自信地參與到活動當中來,這樣,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課堂中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體驗到創編的樂趣,使學生的音樂創造實踐能力得以提升。這也是體現自主創造性教學的重要表現。

我覺得若想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就有待我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不斷地探索和嘗試創新。尤其是要從自身做起,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由此,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才能在快樂中創造音樂;我們的教學才能體現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我們的教學之路才能越走越精彩!

篇30:教學隨筆

説起兒歌,不管是作為幼兒老師,還是作為幼兒家長,都對這個不陌生。在幼兒園裏,不管是哪方面,都會一大堆的兒歌可以使用。例如上學有上學的兒歌,吃飯有吃飯的兒歌,洗手洗臉刷牙也有相應的兒歌,當然,還有一些純粹是文學性質的兒歌。

有時候,我就有這個疑問了,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要編出一個兒歌來之後,再交給小朋友呢?難道不能直接交給小朋友嗎?

現在,我也成為了一名幼兒老師,面對一羣活潑調皮,天真可愛的小朋友們,我終於明白兒歌在我們教學中的重要性。

大道理我是説不上來,但是,兒歌的朗朗上口,和小朋友對兒歌的接受程度,比直接教學的接受程度要高這方面來説,兒歌在教學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從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培養來看,兒歌的重要性也非常之高。例如,如果就用道理告訴小朋友要刷牙,可能大多小朋友並不當回事。但是,如果交給小朋友一首簡單上口好聽的刷牙歌,那麼,也不知道他們是因為兒歌的趣味性,還是因為什麼,但是,總之,能夠刷牙的小朋友人數是增多了的。

所以,多創作一些好習慣兒歌,多教小朋友一些兒歌,慢慢的,你會看到他們會像你希望的方向變化。

篇31:教學隨筆

《離騷》對於高一的學生來説,算得上是一篇難懂的文章,字詞的理解上有難度,歷史背景的瞭解上有難度,文意內容的理解上有難度,所以教師在處理這樣一篇有“難度”教學文章時,要想辦法把這樣的文章往容易處教、往可理解處教,不然只會打消高一新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如何把這樣的文章往容易處教,各個老師可能有不同的做法,我的做法是,“以形式的變化帶動對內容理解的興趣,以開放的態度包容不同的解讀”。

首先,結合課下的註釋,讓學生自主閲讀、翻譯《離騷》,或兩個人,或四個人一組,藉助工具書、配套練習,疏通文意,記下自己的問題、疑惑。如果在課上的話,要有二十分鐘的時間,課下的話就當作預習的內容上課抽查情況。

其次,解決問題,解答疑惑。根據兩個班級的回答情況來看,很多同學還是在字詞翻譯的時候有不少內容理解的疑惑,也就是説在自主翻譯“言”的同時,還是會不自主地想到“文”的問題。教師可以趁此用“言”來串通文的理解。如果有學生能提出疏通全文的問題或理解全文的關鍵句的理解,那是最好,沒有的話,教師就要變化形式,來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

再次,藉助學術研究,變化教學形式。聞一多在研究《離騷》的時候,提出了幾個觀點。比如,他建議把“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放到“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一句之下。我進行了教學內容的轉化,就跟學生説,《離騷》選文的後兩段文字,由於在出土的時候竹簡散落、凌亂,文字混淆了,請同學們按照對文意的理解來重新排一排課文,看看怎樣更能表現文章的文意和內容。這一個小小的教學形式變化,調動了課堂上學習的氣氛,很多同學都想試試自己的考古角色,並嘗試着説出自己這樣排列的理由。課堂內容活躍了,難度的文章自然就慢慢生動了。

當然,很多學生會有非常稀奇古怪的理解或解讀,甚至有些會是錯誤,但我覺着要鼓勵這種解讀,而不是不斷地糾正,可以在班級分成各種考古學派,彼此爭鳴,相互指出問題,不斷地修正,不斷地提出自己合理的、修正的看法。教師用寬容的態度來對待不同學生的不同解讀,比如有的同學會對有些詞彙理解偏頗,把“荃”“美人”“乘騏驥”等理解成各種具體的或偏斜的東西,老師都可以讓其不斷地説出理由,不斷地排列自己的句子。直到,有更為合理的解説。

在《離騷》主旨的理解上,教師也可以放棄進行簡單概括的段意模式,進行先入為主式的解讀。比如,這篇文章就是表現了屈原忠君愛國的高尚情懷,這幾段文字是如何表現他的主題的,讓學生自己找出依據和理由來。把有難度的內容簡單化,把枯燥的翻譯興趣化,這樣就有助於這類文章的教學的開展,也不至於使學生在高一就對文言文的學習有畏懼之情。

篇32:教學隨筆

開學伊始,我又收到來自孩子內心深處的祝福。

xx特別喜歡為我畫肖像,基本每次美術課後我都可以收到一張她送來的肖像畫。孩子的畫可能不會精心佈局,也沒有流暢的線條。但是她送給我的畫卻是我在她心中最真實的形象,那上面彰顯着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我相信她把她認為最美的色彩都用在了送給我的那幅畫上。平時xx、xx也給我送過畫,xx還給我送了一幅《雙駿圖》,是她自己畫的國畫,是兩匹駿馬馳騁的姿態。我發現孩子們很會畫畫,也很愛畫畫。而xx是最喜歡給我遞紙條的那一位,沒事的時候就會貼心地寫上:“老師,很長時間看不到你,我太想你了,都想哭了”,看到紙條我的眼圈紅了半天。今天,xx也悄悄給了我一張紙條,上面寫着:“老師,非常感謝你,幫助我取得了好成績”。看着孩子寫給我的紙條,我覺得他一定能理解老師的辛勞,我趕快把紙條收起來,好像就怕誰把它從我手中搶走似的,晚上我把紙條帶回家中珍藏。我對孩子們給我的祝福表示最真誠的謝意。無怪乎人們都説孩子是天使,真是這樣的。

有時候我覺得很高興,自己能和這天底下最純潔的心靈在一起,伴着一羣無憂無慮的小傢伙,確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篇33:教學隨筆

最近,學習新課文時,都會讓孩子品讀課文,在讀中感、在讀中悟。孩子們特別喜歡比賽誰讀得有感情。班上的xxx、xx、xxx都特別喜歡來展示自己。最近我發現,xx也着急起來試一試,而且孩子讀的還真不錯。我覺得孩子在課堂上的有感情朗讀,能培養孩子的語感,增強孩子對語文的喜愛。如果孩子在家裏讀書的時候,也能有感情朗讀,養成好的朗讀習慣那就更好了。那如何培養孩子的朗讀能力呢?

首先,朗讀要儘量用規範性的語言,吐字清晰,親切自然。孩子讀書時一定要使用普通話,做到不多字漏字錯字。

其次,朗讀時要感情充沛,感染力強。同樣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經歷,讀出來的感覺就不同。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帶着自己的閲讀情感走進文章。

再次,在朗讀時切忌漫不經心。朗讀時要有節奏,七言古詩節奏可能是二二三、二二二一等等,一定要讀出停頓,讀出節奏。朗讀時語速、節奏掌握不好,過慢、拖沓,一字字頓着讀,或是過快,發音不到位,無停頓,混着讀,都是不可取的。

最後,選擇適合孩子朗誦的材料。一些繞口令、幼兒詩、散文、故事和有節奏韻律感、朗朗上口的兒歌、童謠,配上簡單、色彩鮮明的圖畫,都可以作為孩子的朗誦材料。

每個孩子都有朗誦的潛質,關鍵看您是否將它開發了出來。如果不信,您可以試試,每天為孩子朗誦20分鐘,也許,從中得到的收穫會使孩子享用一生。

篇34:教學隨筆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學生的表現很另人滿意,和上學期比有很大的進步,我感到非常的高興,上起課來也是非常的有勁頭。為了上好這開學初的第一堂課,我做了精心的準備,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課描寫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和小燕子的活潑可愛,一節課下來,學生基本上掌握了課文中的詞語,既能背下來,也能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孩子們在上課回答問題的時候非常的積極和踴躍,完全改變了以往課堂上沒有人舉手發言的現象。尤其我覺得學生的思維發展有了很大的進步,例如: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學生分析的特別好,甚至都説出了通過把小燕子比喻成音符,能夠更好的説明真的是在譜寫出一首春天的讚歌,讓我覺得很欣慰。

為了更好的豐富學生的詞彙,我們又積累了一些描寫春天和小動物的詞語,在課堂上學生隨機説的時候,發現學生的詞彙實在是太貧乏了,幾乎説不上幾個來,可見,學生平時不注重詞語的積累,後來,讓學生自己回家去搜集的時候,學生蒐集了比較多的詞語,並在課堂上做了交流,大部分學生都記下幾個和課文不同的詞語了。

總之,作為開學的第一課,我覺得上的還是比較成功的,學生的表現也是讓我十分滿意的。我忽然覺得學生長大了,懂事了,成熟了,我也相信孩子們在這一年的學習中,會有更出色的表現。針對學生詞彙量少的問題,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寫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也做了很大的調整,感覺在備課的時候真的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如何才能更好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興趣,如何才能讓學生真正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去,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真的用心去備課受到的效果也真的非常好。

篇35:教學隨筆

教學中,靈活、恰當運用圖片、掛圖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直觀性,誘發學習的興趣,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在教學《月亮的心願》這一課時,我先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課文的插圖,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再讓學生把觀察到的説一説,説説圖畫中的兩個小女孩在幹什麼,心裏想些什麼?兩幅圖中的月亮表情有啥不一樣?這既教給學生正確看圖的方法,又讓學生練習了説話,我留給學生一部分自由想象的空間,可隨意挑一幅自己最喜歡的圖,加之適當的想象。這樣,圖文並茂進行描述,在感悟教材的同時,又給孩子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是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一種好方法。插圖還能牽動學生的視覺器官,調動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走進課文,與文章進行交流。我抓住“月亮的心願是什麼”這個中心問題讓學生根據課文插圖、文本進行思考理解:月亮為什麼改變主意,她的心願是什麼,能否實現。通過這樣的學習、思考,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使學生入情入境,達到心靈的共鳴。所以,整堂課下來,孩子們還是學得比較愉快的。

當然,創設情境教學的手段是多樣的,不僅可以利用圖片、掛圖創設情境,像利用音樂、故事、熱門話題法、詩歌導入法、問題情境法等都是不錯的方法。讓孩子們在快樂輕鬆的情境下去感受課文,體驗故事。有了學習興趣,達到了教學的預期目的也就是一步之遙了。

篇36:教學隨筆

為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水平,把文章讀準確、讀流利,讀得有感情,“賽讀”是我們語文老師常用一種方式。

一般,我採用以下幾種組織形式:小組成員賽讀,同桌比賽讀,全班自由賽讀。

不可否認,賽讀的方式的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提高了評價的水平。但這種方式也有不少弊端,

尤其是全班自由賽讀時,同學們關注勝負的功利之心太重,往往會出現“吹毛求疵”、專聽別人的缺點、忽視別人讀書的優點的缺陷,欣賞文章之美,體驗情感之美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感情朗讀被學生的競爭活動氣氛沖淡。另外,平時朗讀水平較差的同學怕別人笑話,不敢參與比賽,達不到全員參與的目的。於是,我對這種賽讀方式進行反思,嘗試“賞讀“的方式。賞讀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引導孩子們多學習、欣賞別人的優點,二是在朗讀評價中能抓住同學讀得精彩的片段欣賞,知道該怎樣去讀,為什麼這樣讀。如此一來,聽者會聽,能賞,讀者自信、樂讀,課堂上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有了皆大歡喜的效果。

在教學《找春天》這一課時,我就採用了這種方式。同學們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我稍加引導點撥,學生自由練習有感情朗讀,然後進行賞讀評析,感覺好的同學站起來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認真聽,評價讀得成功的地方,再讀感悟。孩子們一次次體會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小草、野花、嫩芽的嬌媚、可愛,小溪的優美、悦耳,很自然地感覺到了春天的音容笑貌,陶冶了情感,積累了文化底藴。更重要的是,“賞讀”使孩子們能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自覺地學習別人的長處,提高自己。這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更是做人之道。

篇37:教學隨筆

聽了程老師的.一席話,我也深有感觸,小班制條件下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較,它的優勢的確很突出。

我們都清楚學習不是知道了什麼,記住了什麼,學習是學生通過自主活動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過程,在小班制條件下,便於教師針對學生的認識水平正確地選擇,組織和設計教學的內容,並以開放、對話的方式呈現。

例如《影子》一課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影子和人“形影不離”的特點,但學生對太陽和影子的位置關係搞不清,是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

40位小朋友在老師的幫助下,在課堂上做起了遊戲,我們搬開桌椅,在騰出的空地中間,小朋友們圍着燈站好:“今天,老師把太陽公公也請來了,想不想和太陽公公玩一玩,看看自己的影子什麼時候在前,什麼時候在後,什麼時候在左,什麼時候在右。”40個小朋友拉着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在教室裏試着活動,他們邊跑邊互相持着對方的影子。“噢!影子甩不掉。”這就是書上説的“影子像條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因為學生圍成的是一個大圓,所以處在燈光的任何一個位置的影子學生都能很直觀地看到,根本不需要教師對身體與影子的位置變化關係作任何解釋。

這樣,在實際活動中,本課難點迎刃而解,實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