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斷章》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68K

《斷章》賞析(精品多篇)

《斷章》賞析 篇一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這首隻有四行的小詩可以算作卞之琳的代表作之一,題目叫《斷章》。這原本是他一首長詩裏的四句,因不甚滿意,便刪去了其他詩句,只保留了這四句,我認為刪得確實妙。

這首詩清新質樸、寓含哲理,睿思藏於字句之間,是典型的朦朧是。“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你眼前是否閃過一個鏡頭:你站在橋頭凝望着遠處秀美的風景,而同樣在樓上看風景的人也將你納入這窗外的景色之中,陶醉在風景中的你不知你也成了別人的風景。作者正是用這樣一個具體的意象,道出了抽象的哲理。其實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類似的位置,物與我,我與他,他與你之間都有着內在的關係,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我們在被別人影響,也同樣影響着別人,就像那看風景的人會成為風景,誰知道那位樓上看風景的人會不會成為另一個看風景人的風景呢?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兩句用了兩個“裝飾”,點出了“你”為止的變化。當你望着窗邊皎潔的明月含着甜甜的笑進入夢鄉時,你不會知道,也許一個陌生人在夢中夢到了你,你裝飾了他的夢。這節可以看作與上一節不相承接,各自成章,但它們表達了同樣的道理,通過位置的變換對比和兩幅充滿詩意的圖畫,揭示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一直很喜歡《斷章》,含蓄的字句中滲透着深刻的哲理,正因為如此,它才會有很強的生命力,不會像一些華麗而空洞的詩篇被歷史遺棄。

靜靜地看風景,靜靜地讓自己成為別人的風景,不也很快樂嗎?

倚在窗前看風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看風景的女孩突然抬頭,目光似乎與我對視,這一刻心中滑過一絲感動。《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據説作品是一首長詩斷章,朦朧的詩就是有這樣的魅力,短短几行明白易懂,而讀者卻在其中獲得極其豐富複雜的感受。

在我看來斷章是一種狀態也可以是一種態度。有的人斷章取義,對事物無法洞悉全部,得出以偏概全的結論,這種狀態通常讓人覺得可笑,而另一種斷章則有一種欲説還休的美感,類似“難得糊塗”“不求甚解”的境界。前者多少有些功利色彩,所以會大作深究盲目總結,而後者顯示悠然超脱。生活不是作學術研究,可以用定律公式推出個子醜卯,試問世間人,世間事無窮無盡,變換莫測,有什麼能夠真真卻卻明明白白地剖析清楚呢?所謂“剪不斷,理還亂,”所以用斷章的態度面對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智慧。

斷章不是不讓人逃避現實,而是讓人看清這個世界,培養一種良心的心態。有些事已經發生,斷章最美好的部分,把它深埋記憶,有些事正在發生,斷章最當下的部分,腳踏實地,坦然面對。有些事將要發生,斷章最積極的部分,把它當成指引前的燈塔……甚至一片雲一滴水一隻螞蟻都能讓我們斷章,去捉最細微的那絲觸動,感受最美的綻放。

“ 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在蒼茫的世界裏我們何其渺小,面對生活,太純粹的清醒有時難免疲憊與徒勞,於是只得斷章,斷章身邊匆匆走過的身影,斷章眼前的風景,斷章遠方若隱若現的未來,斷章這個世界,斷章着我們自己。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明月裝飾了別人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不必追問,無須深究,只是此刻,就很美。

論詩者大都把卞之琳的《斷章》看作是一首意藴艱深的哲理詩,其實作為言情詩來讀,詩味才足呢!那優美如畫的意境,那濃郁雋永的情思,那把玩不盡的戲味,那獨出機杼的題旨,細細品來,的確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詩的上節擷取的是一幅白日遊人觀景的畫面。它雖然寫的是“看風景”,但筆墨並沒有揮灑在對風景的描繪上,只是不經意地露出那橋、那樓、那觀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遊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畫把那若隱若現的虛化的背景留給讀者去想象,而把畫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風景的橋上人和樓上人的身上,更確切地説,是落在了這兩個看風景人在觀景時相互之間所發生的那種極有情趣的戲劇性關係上。那個“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你”,面對着眼前的美景,顯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態,這從他竟沒有注意到“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的側面烘托上就可看出。耐人尋味的是,那個顯然也是為“看風景”而來的樓上人,登臨高樓,眼裏所看的竟不是風景,而是那個正“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你”。這樓上人為何不看風景專看“你”,是什麼深深迷住了那雙眼,是什麼深深打動了那顆心?這耐思耐品的一“看”,真可謂是風流藴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畫面頓時春情盪漾、搖曳生姿,幻化出幾多饒有情趣的戲劇性場面來:那忘情於景的“你”定是個俊逸瀟灑、雲遊天下的少年郎,那鍾情於人的樓上人定是個寂寞思春、知音難覓的多情女,一個耽於風光,憨態可掬,孰不知一舉一動攪亂了幾多情絲;一個含情脈脈、痴態可憐,可心中情眼中意羞言誰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這樣的萍水相逢、一見鍾情、轉瞬即逝而又經久難忘的一廂戀情啊!而詩人正是以這短短的兩行詩給那電石火花般的難言之情、難繪之景留下了永恆的小照,引人回憶,激人遐想。

詩的上節以寫實的筆法曲曲傳出了那隱抑未露的橋上人對風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樓上人對橋上人的無限厚意,構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戲劇性場景。但多情總被無情惱,那無情的風景,那忘情於景的橋上人能否會以同樣的深情厚意,來回報那鍾情於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對着生活中這司空見慣的、往往是以無可奈何的遺憾惋惜和不盡的悵惘回憶而告終的一幕,詩人在下節詩裏以別開生面的浪漫之筆給我們作了一個充溢奇幻色彩、盪漾温馨情調的美妙回答。

時間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橋上人和樓上人都帶着各自的滿足與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可誰又能想到,在這一片靜謐之中,白日裏人們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資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回報。→←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這不就是自然之景對橋上人白日裏忘情於景的知遇之恩的熱情回報嗎?從“你”的那扇被“明月裝飾了”的窗口上,我們可以想見到,此刻展現於橋上人眼際的會是一幅多麼美麗迷人的月夜風光圖啊!那橋、那水、那樓、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這一片淡雅、輕柔、迷朦、縹緲的如織月色之中,與白日豔陽照耀下的一切相比,顯得是那麼神祕,那麼奇妙,那麼甜蜜,那麼愜意。面對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讓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無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強烈鍾愛呢?你愛自然,自然也會同樣地愛你--這就是詩的理趣所在吧!

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報了橋上人的多情,而橋上人又該以怎樣的方式來回報樓上人的一片美意呢?詩以“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一想象天外的神來之筆對此作了饒有情致的回答,從而使樓上人那在現實生活中本是毫無希望的單戀之情得到了愜意的渲泄。

這個被“裝飾”了的夢對於它的主人來説無疑是一次心靈奧祕的深切剖白,它再明白不過地顯示了那被各種外部因素所壓抑的單戀之情是多麼地強烈灼人。而那橋上人之所以能由眼中人變為夢中人,不正因為他是意中人的緣故嗎?詩裏雖然沒有一句愛情的直露表白,但這個玫瑰色的夢又把那沒有表白的愛情表現得多麼熱烈、顯豁,而由這個夢再來反思白日裏的那一“看”,不是更覺得那質樸無華的一“看”纏裹了多少風情,又是多麼激人遐思無盡嗎?

如果僅以“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構圖來表現單戀之情的奇妙迷人,那就顯得太平庸一般,流於俗套了。詩的精妙新奇之處就在於,這個夢的主人不僅僅是夢的主角,而且還從這場愛情角逐的主動者位置上退居下來,而那個橋上人也已不再是毫無知覺的愛的承愛者,他是以主人的姿態在夢裏扮演了一個愛的施予者的角色,他在盡其所能地“裝飾”着這夢,而且,他也是在按着樓上人的心願來“裝飾”着這個夢的。我們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去詳盡地描繪出這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奇妙夢境,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説,這被“裝飾”了的夢一定是無比甜蜜、無比美滿、無比浪漫、無比美麗的。總之,樓上人那一片落花之意,終於得到了橋上人那流水之情的熱烈的、遠遠超過希望值的豐盛回報。在這裏,“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句千百年來伴隨人生長河,永遠給人以惋惜、懊喪的格言也失去了它真理的意義。

但夢畢竟是夢,它代替不了現實;裝飾也只是裝飾,它總會露出虛幻的面目。當第二天紅日高照,酣夢醒來,那樓上人“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時,又該是怎樣的一種心情了呢?但相信,那已經盡情地領略了“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的甜蜜夢境的樓上人,定會從常人所有的那淡淡愁緒之中解脱出來,定會以更美好的憧憬,更深沉的愛心,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的。

當我們品評着這首小詩的不同凡響的題旨,流連於這首小詩的含蓄雋永的意境之中時,我們為什麼還要作繭自縛,像詮釋一道深奧的哲學命題那樣去對它作枯燥乏味的理性分析呢?

《斷章》賞析 篇二

中國現代主義詩歌是在西方象徵主義詩歌的影響下產生的。法國象徵派的先驅者波特萊爾《惡之花》給了他們很深的影響。中國現代主義詩歌具有以下特點:

⒈注意詩歌形象的象徵性;

⒉注重詩歌的暗示性;

⒊追求詩歌語言的省略。三十年代是中國現代主義詩歌的黃金時期。戴望舒是這一時期現代主義詩歌的領袖人物。卞之琳、何其芳等人也是很有影響的人。到了四十年代,卞之琳和馮至以及他們的學生穆旦等,又把中國現代主義詩歌拓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峯。

現代主義詩歌追求一種詩情智化的審美情趣。表現為感情和理智的統一,這是對五四以來哲理詩(理趣詩)的更高層次的超越,詩人把哲理的思考完全溶化在象徵性的意象之中,隱藏在情感抒發的深處。只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和思維的線索,不給你明確提示和固定的答案。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藝術的空框,任你憑自己的玩味做一個填空的遊戲。卞之琳的《斷章》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詩歌分別用兩節獨立的圖景並列地展示或暗喻詩人的哲理思考:“你”是畫面上的主體人物,畫的中心。圍繞着“你”,有“橋”,有“風景”、有“樓”,有“樓上看風景的人”這些看來互不相干的零亂的人和物,巧妙地組織成了一幅圖畫並且巧妙地傳達了詩人的哲學沉思:在宇宙和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對而互相關聯的。沒有真正的絕對,也沒有真正的孤立。當“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的時候,“你”是“畫面”的主體(主動者),風景則是被看的客體(被動者),到了第二行詩裏,“畫面”依舊,而主客體卻發生了變化,同一時間裏,另一個“在樓上看風景的人”已經成了“看”的主體(主動者),而你這個原來是看風景的人,又變成了被看的風景了。主體在同一時空中了生了變化。

第二節詩所表現的哲理與第一節是一樣的,它的作用主要是強化詩人的哲學思想。雖然兩行詩所寫的已經不在同一“畫面”之中,但大的時間的空間還是一樣的。第一句中“你”是欣賞“明月”的主動者,照進窗子的明月是被欣賞的。但第二句中你已經進入了別人的夢鄉,成了別人夢想的裝飾了,那個夢見你的人是主動者,是主體;“你”是被動者,是客體。

這首詩中,詩人傳達了他理性的思考所獲得的人生哲理:在宇宙萬物中和整個人生歷程中,一切都是相對的,又都是互相關聯的,絕對的孤立的事物是沒有的。

理趣詩的魅力,在一“趣”字,而“情”是“趣”的最高品位。我們欣賞理趣詩應該看重詩人在作品中滲透出來的情感。卞之琳的抒情詩是象徵派的,感情沖淡而客觀化,可意會而不可言傳,他沒有徐志摩的浪漫情調和熱烈纏綿,也沒有穆旦的冷酷尖鋭和矛盾焦慮。可是在表面的淡然和客觀化中,我們仍能感受到詩人被冷藏了的痴情:

白天,我在“橋上”,你在“樓上”,彼此把對方當做裝飾自己人生的最亮麗的“風景”,這真是情人眼裏出西施。也許“我們”看不到對方,但在心中卻永久地守望。

《斷章》賞析 篇三

【一】斷,情

城市的夜,早已看不清人影。我站在風中,聽你細説一份還未萌生的情感絮語,路上行人交匯眼神那一刻,你是不是,已經跌落了我的江湖裏?

某年某月某個時辰的我們,披着文字的外衣,遊走在網絡中,你那張陽光般的笑臉,裝着許多快樂,想一點一點,傳遞給我。只是,找不到一個出口,來為你,安置小心翼翼的憐惜,我當作看不見,閉上雙眼,任它逝去。

唏噓的歲月,在青春年華上踱了一層淡黃的漆,那是我的保護色,你揭不開,抹不掉,其實,有些情感,不適合生長在你的心裏,也不適合留在我的眼裏。於是,輕手刪除關於你的所有言語,所有痕跡。

世間,沒有哪一種情,可以毫無所求,毫無所戀,而傾盡一生去付出,即使你能,我也承受不起。內心沒有了任何感覺,無論你怎麼闖,我的世界,依然平靜如水,進不來的,飽受風霜雪月,也與我無關。

隔着窗,把昨日的記憶,留在昨日,輕輕敲響午夜的風鈴,轉身,又是一段天涯。該如何,才能讓你明白,心中無愛便是最大的慈悲?細想了好久,才敢動筆,為你寫下隻言片語,祭奠這段未謀面而萌牙的情愫。若是你知,怨也好,恨也罷,能徹底的忘記,於我而言,將會是最欣慰的微笑。

荒蕪的心城,你要怎麼樣才能越過?那些平仄的坎坷,鋪滿了整個旅程,你永遠看不見,懸在半空中的心,從高處落下,碎成一地時,殘缺的是你的人生,還是我的風景?

路過千萬人的窗口,或許你會發現,其實,我,不過是一個故事,正巧入過你的眼,於是,你錯誤的以為,我是紅塵中那粒微塵,卻不巧,被你呵護在掌心。雖然有過感動,也只限於感動,別無其他。

我會記得,你的提醒,你的關懷,你的牽掛,你的擔憂,包括,你曾想試着路過我的心,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昨日的一幕,天明之後,洗去你我的風塵,在純藍的天空下,各自飛翔,無情,則斷情。

沒有知覺的相遇,恰似一一夜曇花,瞬間即永恆。

【二】斷,念

夜已過半,誰還在寂靜的角落,回顧往事?

當心無所念時,雨天與晴天,是不是沒有區別,心晴與天晴,也不曾有過任何交集。是該了斷這些殘留下來的念想,重新給明天一條退路,讓心更清,更靜,更懂得冷與暖的互換。

習慣了把心,放在寒冰之處,時間久了,堅一硬到讓人忘而卻步,連風都失去了語言。始終不想再次提筆,久違的畫面,能讓每一次呼吸都感到疼。

愛過,總會滄海桑田,而在夏花爛漫的季節,我只想,斷去心間最後一絲念,拋在黑夜裏,隨着筆尖的落下,結束逢時的戲幕。

承諾,在你的口中,一次又一次的重演,再一次又一次的推卻,我真的,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去相信,你所説的唯一。給你的時間,除了讓我看見敗在光陰下的你,還看到了敗在諾言河岸的你,我耗着年華,最終得到了一個遺忘的過程。

能忘的,便代表陷的不深,好在,漩渦上的你,與我隔着山與海的距離,一場情緣,誰還會去問,是情結,還是情劫?

忘了吧,那些與誓言纏一綿的歲月,我的眉尖無法承受,你所給的厚重,而文字所能承受的,也只能是你在夢中念出來的名字。素描輕繪,怎麼能將你鎖在暗湧的流年陰影裏,倘若陽光傾瀉,你怕是,成了我的陌路。

七月,盛夏。我從城中走出來,背對着你,不再留戀半分,踏着輕快的步伐,為我們的偶遇,劃上句號。

就讓那些不着邊際的海誓山盟隨着我的離去,留存在你的心底,冬天裏,那場雪花,讓我看透了,四季中,最冷的時節。

無念,則不念。

【三】斷,殤

瀲灩輕塵,誰是無殤之人?是筆下的你,還是夜下的我?

時常徘徊在黑夜與黎明之間,無期的等待,結束了一場又一場花事,那些路過的人啊,究竟誰還能存有一份真,予我懷念?以至於,現實不會如此蒼涼。

偶爾喜歡,在白雲,藍天下,把沒有字跡的信箋拿出來曬,一是為了讓錯過的風景,再次臨現眼前,二是為了遺忘更長久的遺忘。風乾了的信箋,慢慢變皺,像極了這份沒有開始便已經結束的情,若沒有記憶的觸一動,便沒有筆間的轉動,也就沒有心疼的殤。

夜色,深的,模糊了視線,枕着冷月清輝入睡,不想,卻枕出一行清淚。隨着雷的一陣徹響,天空下起了雨。梅兒曾經説過,只有滴濕她的那一滴,才是雨,如此,在這個夜晚,天空只落了一滴雨,便愁了整個夏季。

我在這裏,望穿秋水般的期待一年又一年,滿地的野草綠了,黃了,黃了,綠了,額頭的皺紋一點一點的加深,加深,深到,不敢再去看自己的模樣。太過浮誇的意境,造就了千古差錯,我們,就在這卑微的輪迴中,漸漸走散。

摒棄了過往,單影走去遠方,把殤藏好,不再提起。一滴雨,可以讓整個季節失去色彩,那麼,一滴淚,也可以覆蓋一些如煙前塵。

醒來之後,斷卻了所有,無愛,無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