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蕭伯納的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2W

蕭伯納的故事精品多篇

拒絕“收買” 篇一

有一次,一個鞋油廠的。老闆,想了一個發財的鬼點子,他請求蕭伯納,允許用蕭伯納的名字做一種新鞋油的商標名稱。

老闆對蕭伯納説:“如果你同意這樣辦,世界上千百萬人都會知道你的大名了。”

蕭伯納道:“不,也有例外。”

老闆愣住了。

蕭伯納接着説:“你忘了沒鞋穿的人哪!”

蕭伯納的作品風格 篇二

蕭伯納所創作的戲劇,最為突出的思想特點便是緊密結合現實政治鬥爭,他敢於將自己的作品觸及資本主義社會最為本質的問題,將剝削階級的醜惡嘴臉通過他的戲劇暴露在公眾的面前。他善於通過人物的對話和思想感情之間的交鋒來凸顯人物的性格衝突和主要的思想,他的戲劇中,語言是尖鋭而又潑辣的,同時也是充滿了機智的,許許多多的妙語都出自蕭伯納的作品。

在人文主義方面,蕭伯納的戲劇之中對於人物羣像的展示批判非常地鮮明堅決。他謳歌和讚美質樸善良的高尚人性,他揭露和諷刺醜惡徐家的低劣人性。

在語言方面,蕭伯納的戲劇,語言非常地精闢,並且藴含着生活的真諦,就像在蕭伯納的《傷心之家》中,看着又老又瘋的蕭特非船長的話耐人尋味:“我們家裏的人在我們跟前的時候,我們老得琢磨他們的好處,否則我們就沒法跟他們在一塊呆下去了。可是他們不在我們跟前的時候,我們就得淨琢磨他們的壞處,因為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得到安慰,不再去想念他們了。”

在音樂性方面,蕭伯納本身便有着深厚的音樂素養。他曾是倫敦最出色的音樂評論家,在他的許多作品中許多劇情的發展都是交響樂式的引人入勝。

在結構方面,蕭伯納在戲劇的結構上作出了巨大的創新,形成了採用辯證法的正題—反題—合題三段論模式。

除了以上幾點以外,蕭伯納還是歷史上第一個將易卜生戲劇中的“討論”技巧指出來並給予高度評價的人。他不斷實踐蕭伯納式的觀念局,從而引導着英國戲劇走出了“佳構劇”的困境,完成了向現代戲劇的轉型。

無一不曉 篇三

有一天,蕭伯納應邀參加了一個豐盛的晚宴。席間有一青年在大文豪面前滔滔不絕地吹噓自己的天才,好像自己天南海北樣樣通曉,大有不可一世的氣概。

起初,蕭伯納緘口不言,洗耳恭聽。後來,愈聽愈覺得不是滋味。最後,他終於忍不住了,便開口説道:“年輕的朋友,只要我們兩人聯合起來,世界上的事情就無一不曉了。”

那人驚愕地説:“未必如此吧!”

蕭伯納説:“怎麼不是,你是這樣地精通世界萬物,不過,尚有一點欠缺,就是不知誇誇其談會使豐盛的佳餚也變得淡而無味,而我剛好明瞭這一點,咱倆合起來,豈不是無一不曉了嗎?”

貴婦的歲數 篇四

一位年過半百的貴婦問蕭伯納:“您看我有多大年紀?”

“看您晶瑩的牙齒,像18歲;看您蓬鬆的捲髮,有19歲;看您扭捏的腰肢,頂多14歲。”蕭伯納一本正經他説。

貴婦人高興得跳了起來:“您能否準確他説出我的年齡?”

“請把我剛才説的三個數字加起來!”

喬治蕭伯納的勵志故事 篇五

韋伯夫婦是19世紀英國知名的社會活動家、費邊社的組建者。這對夫婦求才若渴,自家莊園裏經常賓客滿座,大有當年孟嘗君養食客三千的豪情。賓客多半是年輕人,其中一個是蕭伯納。蕭伯納那年27歲,讀了一肚子書,天文地理無所不知,可有一件事老是做不好,就是騎自行車。那年頭騎車是件時髦事,但不知為什麼,每次遇到拐彎,他都會摔下來,若是有點坡度,更麻煩,他會摔個人車分離。不過蕭伯納有一招,無論怎麼摔,都摔不倒他,不但人無礙,車子也沒事。他死要面子,因此每次騎車摔跤,他都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似乎是故意摔的,摔摔才瀟灑。羅素

韋伯莊園的客人中,還有另一個英國年輕人,這人日後的聲望也不比蕭伯納低,他就是伯特蘭·羅素,那年23歲。羅素思維嚴謹,各種生活技能訓練有素,騎自行車更是小菜一碟,車技可與賽車手媲美。人家還有理論呢,在《心的分析》一書中,他以騎自行車為例,説明本能與習慣的區別:“吃東西是動物的本能,但騎車不是,需要通過學習去掌握必要動作,直到這動作嫻熟得如同本能一般。”

1895年9月的一天,天氣晴朗,兩個年輕人——一個是未來名滿全球的幽默大師,一個是註定要流芳百世的思想賢哲,結伴騎車出遊,準備穿行威爾士的山川大地。羅素靠着嫻熟的“必要動作”,一馬當先,不一會兒就將蕭伯納甩得老遠。到一個十字路口他停下來,仔細閲讀路牌上的説明文字,想看看走哪條路更合適。這時候,蕭伯納氣喘吁吁地趕上來了,因為要拐彎,他管不住自己的車,一下就把羅素連人帶車撞翻。蕭伯納像往常一樣,若無其事地拍拍車子,跨上車,一分歉意也沒有,準備繼續前進。

可是羅素沒法前進了,他雖沒傷着,但褲子被刮破了,自行車也被撞壞了,只得扛着破車坐火車返回。蕭伯納見狀,也只好怏怏而回。那時火車本來就慢,還得等車,這回蕭伯納可算跑在前面了,他早早趕回了韋伯莊園,還對人笑話羅素的破褲子。原來車技好的,還跑不過車技差的,正應了那個烏龜與兔子賽跑的故事。羅素對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認為蕭伯納太以自我為中心,從此對蕭伯納敬而遠之。後來在與旁人説到蕭伯納時,羅素還説了另一件親眼看見的事情。

一次與法國哲學家柏格森(柏格森也非等閒之輩,是192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歡宴,蕭伯納坐在柏格森旁邊,一個勁地跟柏格森講解柏格森哲學,根本不容柏格森插言。柏格森後來實在耐不住了,對蕭伯納説:“哦,不,不是這樣的,我的哲學不是這樣的。”蕭伯納滿不在乎地迴應:“夥計,對你的哲學,我瞭解的比你多。”柏格森當時緊握拳頭,真想一拳砸向蕭伯納,但最後還是漲紅了臉,起身走開了,而蕭伯納不管不顧,繼續滔滔不絕往下講。羅素説:“常人都説蕭伯納為人坦率,我不這麼認為,他只是自以為是而已。”

喬治蕭伯納的勵志故事 篇六

蕭伯納15歲時就不得不出去找事做。

20歲時,蕭伯納去了倫敦,卻不知到何處尋找工作,後來他參加了許多討論社團。起初他總是感到困窘,逐漸的,情況好了起來,他知道怎麼把話説得通透明白,不久他就被各種集會邀請前去作專題演講。在12年的時間旱,他是靠演講過日於的。

然而蕭伯納並沒有滿足眼前的成功,他想將這新發現的才能應用於寫作。於是,他給自己規定每日必寫5頁東西,不管好壞, 一概不拘。就這樣過了4年,他從自己的那些文章裏總共才得到30美元的稿費,這不免使他很失望。

但他仍然沒有放棄寫作,他接着寫了5部長篇小説,全部被出版社拒絕,這令他更加沮喪,他吸取了當初演講從失敗到成功的經驗,堅信自己寫作也會成功。他鼓勵自己,仍然每日寫一定數量的文章。

就這樣,沒受過正規學校教育的蕭伯納成了世界上最有名氣、收入最多、最為人們所喜愛的作家之。

一個人能成為世界上最有名氣、收入最多、最受人們所喜愛的作家之一,難道不是一種偉大的成功嗎?難道不是一件最令人欣慰和喜悦的事嗎?但這個成就是在多年的奮鬥中孕育起來的,是不斷進取的結果。如果沒有堅持不懈的奮鬥,人生難以取得成就,也就談不上什麼成功的喜悦了。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就懂得了奮鬥的價值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