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6W

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作文【多篇】

伯樂與千里馬作文 篇一

俗話説:“千金易得一士難”。在《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秦晉兩軍要圍攻鄭國,兩國國力雄厚,兵將強鋭,且強強聯手,大有一破鄭國之勢。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賢臣佚之狐規勸鄭王使燭之武到秦國做説客,化解這場危機。在這時候成了驚弓之鳥的鄭王,也只好聽取佚之狐的建議,去尋求燭之武燭之武幫忙。年老的燭之武心中雖有怨氣,説道:“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業矣。”這樣晦氣的話。但,他最終還是不計舊怨,毅然挺身而出,隻身一人奔赴敵方兵營勸服。燭之武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機智勇敢,靈敏果斷,巧用“欲擒故縱”一計,動搖挑撥秦晉之關係,辯證闡述得失與利弊,引證歷史,放觀現實,邏輯嚴密,鏗鏘有力,氣勢如虹。不僅迫使秦伯毀盟撤兵,並與之結為盟友,真可謂是一石二鳥。他實在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

但,像燭之武這樣的大好人才,身為一國之君的鄭王又有沒有善用呢?選舉良才,為政之本。倘若鄭王能善用賢才,儘早任用燭之武此等良才。那麼,鄭國會落得如此田地嗎?相反,還有可能會成為雄霸一方的霸主。

時至今日,在這發展迅速的現代化社會裏,有些企業的高管歎惜道:“當今社會難道就沒有可用之才了嗎?”其實,並非沒有人才,是他們並沒有發掘到人才。孫中山説過:“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那些愚鈍的“統治者”沒有一雙識才的慧眼,沒有惜才之心。最終致使人才流失,企業倒閉,國家滅亡。

現在啊,很多人才都在嘮叨着沒有識馬的伯樂發掘他們,致使他們英雄無用武之地。

其實他們有沒有想過自身的問題呢?俗話説:“是金子就一定能發光。”但金子被埋在地下,那麼它的光,它的美又如何展現呢?像燭之武一樣,有了才能卻不好好的展現,等老了才為人所知。這時候年事已高的他,又怎能把應有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呢?在當今時代,守株待兔已被淘汰了,毛遂自薦才是時代的主流。人才要想一展所長就需要展現自己,既然伯樂找不到我們,我們就應主動找伯樂!

伯樂是人才的知音,但他並不能發掘所有的人才!要想在當今社會有所立足,能在社會了大展拳腳,我們就要學會展現自己應有的才華,讓伯樂能及早發現你的身影!

伯樂與千里馬作文 篇二

倘若諸葛亮沒有劉豫州的賞識,恐怕等一輩子也等不來“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功績,倘若陳景潤沒有華羅庚的賞識,那他後來的成就是否出現恐怕也難説;倘若艾森豪威爾沒有受到馬歇爾的賞識,別説五星上將,恐怕二戰結束的時候也還只是個普通的基層指揮員。千里馬需要伯樂啊!

誰也不能否認伯樂的重要性。因為千里馬的千里之能要在特殊的位置上才能發揮出來,這就需要伯樂的慧眼識英雄。鮑叔牙舉薦管仲,成就了齊桓公的一世霸業;侯贏舉薦朱亥,成就了信陵君的救趙功勛。數不清的事例都證明着:千里馬需要伯樂。

無人賞識的千里馬是悲哀的。正如韓愈馬説中的例子:“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食不飽而力不足,才美不外現,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千里馬需要優善的條件,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不是最好的説明嗎?然而無人賞識的千里馬也很多: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當未出現伯樂時,這些千里馬也便失去千里馬的才能了。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面臨罷用的稼軒只能空抒懷,而不能展現其才能。想當初,在耿京義軍中時,他不是立過大功嗎?他的大智大勇在劫殺叛徒時不也展示過嗎?然而耿京一死,他便失去伯樂,他這千里馬最終未受到新伯樂的賞識。他又有什麼辦法?“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那個時代多少千里馬被埋沒!“一身報國有萬死”的陸游到頭來“雙鬢向人無再青”只能哀歎“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的無奈。“長淮望斷”的張孝祥終只能“長淮望斷”,不得不忍受“常南望,翠葆霓旌”的悲哀,不得不“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試想,當時有伯樂出現,將這些千里馬一一盡其能,那南宋會偏安一隅?那“一血中原膏血”又豈只是會出現在詩篇中而不是史書上?堪惜千里馬,伯樂今安在?

縱然有才幹,仍需賞識,這樣才會有發揮的空間,伯樂也才會因千里馬而受益。如果千里馬都能遇上伯樂,那便不會“空餘門下三千客,辜負胸中十萬兵”了。但願新時代的千里馬才能出眾——同時能受伯樂賞識。

天,休使圓蟾照客眠,千里馬,伯樂自嬋娟。

伯樂與千里馬作文 篇三

《馬説》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所著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在這篇以馬喻人的議論文當中,作者不僅誠懇誠摯的暢談了關於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慨歎之情和憤懣之情,而且深度解説了有才之人不能充分發揮餘光餘熱的關鍵所在,以此告訴上位者既要懂得拉攏結交人才,又要學會善用、重用大才。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在這句開篇之句當中,作者把人才比做了日行千里的千里馬,把統治者當做了能否識別寶馬的伯樂,以此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對統治者不能很好發現人才的憤懣之情,也充分展現了自己不能大展身手、不能實現夢想、不能成就大事、不能完成偉業的幽怨之苦和喪氣之愁。

而那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更是深刻解説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在那個暗潮湧動、勾心鬥角的封建社會制度下,有才華、有志向、有能力、有智慧、有實幹的人才總是難以得到重用和賞識,而韓愈面對這種不公平、不明智的待遇心中更是充滿了不盡的委屈和憋屈,於是就寫下了這篇使_人發省的憤世之作,以此來表達自己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賞識人才、發掘人才、培養人才、重用人才的憤慨之情。

讀完《馬説》之後我心中確實不太明朗,我覺得當時懷才不遇、志向難展的韓愈一定覺得很無助、很迷茫、很痛苦,而和壯志難酬的韓愈一樣,現如今依舊還有很多人在不被看好、不被支持、不被理解的苦海里掙扎着、煎熬着,所以我極其希望有才能、有志向、有實力的人才可以儘快找到自己的伯樂,而我也祈禱那些伯樂可以真正識別出馬廄裏的千里馬來,這樣就不會讓真正的人才被埋沒了。

再者,我想説其實每個人都是身懷絕技的千里馬,而在不同的領域和情情境下,每個個體也都是有閃光點的大將之材,所以遇到不理解、不諒解、不明白自己的人,千萬不要覺得難過和沮喪,更不要輕易就放棄自己的志向和夢想。總之,你要記得,你一定是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汗血寶馬,所以你要你一直努力,一直堅持,一直奮進,那麼總有一天你會脱穎而出、一鳴驚人的,也終有一日你會成為別人捧在手裏的珍愛無比的千里馬的。

伯樂與千里馬 篇四

韓愈的筆下,把千里馬的命運和所謂的伯樂捆綁在一起。儘管老先生是想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但看問題未免過於偏激,以至於讓很多人為自己的無能、無為找到了牢騷、抱怨的藉口。

何謂千里馬?今天看來,人人都是才,人人能成才。也就是説每個人都有潛能,都有不同於別人的優點,只要主觀上努力,只有善於抓住機會,只要有合適的舞台,都能施展自己的才華,都能有一番作為。這樣看來,人人都是千里馬。這樣看來,不是“千里馬常有”,而是“人人都是千里馬”。這樣的理解才會讓每一個有底氣、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領域,才能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才會推動我們的事業不斷地進步。

何謂伯樂?今天看來,只要是心胸闊達、能賞識別人並且願意等待別人成功的人都是伯樂。也就是説人人都是伯樂,眼光在於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只要每一個人願意修煉自己,他就能遜色從容,他就能成為伯樂。説個最簡單的現象,很多民營企業的老總並沒有什麼高學歷,也沒有什麼專業技能,但他們的事業做得很好。為什麼,因為他們善於調動每一個人,讓員工能人盡其才、人盡其力。

既然人人都是千里馬,人人儘可以成為伯樂。那為什麼不能相攜相扶、互為倚重,在和諧的氛圍中把事業追求推向良好的境界呢?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爭做千里馬,把該做的事、能做的事做到極致。如果人人願做伯樂,不狹隘,不偏激,積極傳播正能量。那麼我們既不會像韓愈那樣慨歎“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也不會無聊而妄發牢騷了。

我想,每個人都有千里馬的追求和伯樂的境界,那麼我們的人生會到了一種美好的境界。

上一頁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

伯樂與千里馬 篇五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這篇千古名文讓我們亙古地認為,人處於世事之中是互動的、無奈的,做不到遺世獨立,風姿自賞。而是必須得練習揚蹄的法門,精揀材料,苦修耐力,使自己具備了一日千里的實力,再結合伯樂的慧眼,給我們充分的資養,這樣我們才能在理想的廣袤原野上如風馳騁。

雖然説才華如針,包不能藏,聰慧如珠,暗不掩芒。但是,屈子離歌的悲憤不這樣認為,孔孟奔波的疲憊否定着這詩意的幻想。後世的目光景仰着他們的不世才情,往昔的濁境卻不珍惜他們的珠光。有的美麗是受時空限制的,好像楊家女兒的雍容華貴,在細腰盛行的楚宮裏可能就是醜俗的另類。所以才造成了馮唐難用李廣難封的怨憤,嵇康曲散板橋糊塗的憂愁,上演了武王伐紂火併王倫的血光。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就造成了人才的龍門難躍老死滄州。統治者大人們出於各種各樣的私心考慮,為了自家天下的長治久安,好左右臣下,讓人們互相撕咬作鷸蚌之爭,他好主宰局勢坐收漁人之利。這是一種帝王權術的平衡,哪裏是沒有人才可用,才使得他們的江山走馬換燈頻繁平常。弱小的燕國千金買馬骨,換來了幾多的寶馬良臣,使得他能在虎狼羣中後亡自存。這就是賢臣良相的治國才能,以富足天下的利心來體現有張有弛的文武之道,而不是隻馳不張的南宋因之而短命,也不是隻張不馳的強秦只有十五載生命。馬兒要快跑,馬兒也要吃得好,這本是無需明言的日月光華,人人都能在她温暖柔情的懷裏沐浴感悟。

我們不忍見明珠暗投的悲哀,千里馬在拉石磨啃乾草,甚或還有鐵棍匕首等着它。本該光鮮昂頭的張揚變作了苦難深重的形銷骨立,談何日行千里躍檀溪,夜走八百赴古城。這是良駒的不幸,如果將人自況,便是人類的刻骨悲哀,社會的形變繭縛。所以有了以身飼虎的我佛,有了十字架上的救贖。然而,佛家和基督的教義救不了這個社會,能光澤大眾的倒是科學發展與時俱進的法制落實。

社會提供了公開公平公正的機會,讓我們十年磨一劍的辛苦有了施展的舞台。即使各類考試沒有能過關斬將拔得頭籌也不必自卑,還可以自主經營破繭羽化而仙登。君不見白丁凡人比爾?蓋茨做成了微軟,少小貧苦的李嘉誠辦起了長江,摸爬滾打的郭台銘成了全球最大的代工,從小做大的李彥宏擁有了百度。他們都是貧民寒門起家的英雄。也許是他們的機會好,但是社會大舞台提供的潔淨氣候,他們能忍天降大任於斯人的刻苦精神,不懈的努力追求才是他們成功的力量。事業的梅香掩蓋了苦寒,財富的劍鋒穿透了星空,成為了這個時代永恆的不朽。

然而,鮮豔的世界也有蠅營狗苟,不諧之聲也會擾亂我們的市場。法治的規範説説容易,實施起來卻艱難而漫長。但是,我們不是抻起鴨脖的看客,而是面壁了悟的鬥士,足力充沛的良馬,時刻準備着心負玫麗的希望,揚鞭行走在天涯。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在這天人合一,歷史上少有的自由寬鬆和諧的社會裏,我們策馬疆場的時刻無時不在,浪花正敞開着淘盡英雄的胸懷虛位以待。有伯樂的賞識提攜固然很好,做自己的伯樂與戰士更是我們應具有的情懷和驕傲。朋友,還等什麼呢,上馬吧,讓我們揚鞭在北國與南疆。

伯樂與千里馬 篇六

唐代韓愈通過《馬説》強調了一個觀點:千里馬需要伯樂去發現。恰巧在當時,作者就是一匹沒被發現的“千里馬”。他在初登仕途時,就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然而,宰相沒有“伯樂”慧眼識英才的能力,更沒有伯樂一樣的胸懷,終於足三及門而閽人(守門人)辭焉。

在《馬説》中,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而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來比喻自己懷才不遇明主的遭遇,實在再恰當不過了。聯想當時,正如作者所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像李白、杜甫等一批懷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千里馬”最終卻落得“浪跡天涯”,也不得不感歎道:“天生我才亦無用”!雖然早在隋朝就推行了科舉考試,廣納人才為國效勞,可是在腐敗的統治之下,又有多少“千里馬”能被“伯樂”相中呢?像作者一樣的“千里馬”也只被埋沒在庸愚的“食馬者”手上,而真正像“伯樂”一樣能慧眼識英才的明主又有幾人呢?他們不但不能識別良駒,還妄自感歎:“天下無馬矣!”這是何等的荒唐!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聯繫現實,不難看出:在知識爆炸的今天,的確有無數的“千里馬”得到“伯樂”的賞識,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發揮,例如現行的各行各業的機構改革、結構調整,它就徹底打破了傳統的“鐵飯碗”,形成了能者居之的大好形勢。給了“千里馬”以施展的空間,還有許許多多的“伯樂”——大公司、企業和國家科研機關等也在求賢若渴地招募“千里馬”。例如,最近西安某單位就辭去了那些有資格而沒有能力的工人,而不惜重金去聘請那些雖無資歷卻很有能力的人員。

同樣,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有像韓愈一樣的有日行千里之能的千里馬不遇“伯樂”的現象。但是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中,更多存在的是博學多才的“千里馬”得不到“伯樂”的賞識;而那些不學無術的富家公子及高門權貴子弟卻能憑着金錢權勢在官場上謀得個“一官半職”!這是為何?這難道就是所謂的“社會進步”嗎?——由原始社會進步到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以至將來的共產主義!難道社會就是這樣進步的嗎?不!這只是因為社會中存在着少量的心靈被腐蝕了的“食馬者”,他們面對金錢的誘惑,會對國家利益、前途視若無睹,以謀求物質上的優越;面對“權力的壓迫”,他們也會“不得已”而幹出違法亂紀的事情來。

同時,現代社會中仍然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的淺薄愚妄的“食馬者”。他們總是懷着“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的思想到處去“訪賢”。如此的“食馬者”安能覓到“千里馬”?即使找到了所謂的“千里馬”,那一定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酒囊飯袋。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就需要更多的“千里馬”為她的繁榮富強付出更多的努力,這中間就需要更多“伯樂”去慧眼識英才,所以,我真心的希望在未來的時間裏能有更多的“千里馬”能在“伯樂”的發掘下,真能“日行千里”也!

伯樂與千里馬 篇七

在馬棚了有一匹整天抱怨自己是一匹千里馬的馬,不願意與馬棚裏這些普通的馬呆在一塊。

千里馬每一天都對馬伕與馬棚裏的馬説:“我是一匹千里馬,馬伕你不應該將我和這羣普通的馬放到一塊。你應該找個大將軍,讓我這隻優秀的千里馬為他效命才對,這樣才不會浪費了我的才能。”

“得了吧你,整天瞎嚷嚷,你還真以為自己是一匹千里馬?如果像你這樣瞎嚷嚷都得變成千裏馬,那每一匹馬都是千里馬了。”

“對呀,對呀,你應該是一匹能夠傳遍千里的大喇叭馬,千里以內的人都能聽見你在吹牛呢!”馬棚裏的馬説完便哈哈大笑了起來。

被取笑的千里馬被氣得滿臉通紅,不甘的説:“我現在就去找我的伯樂來證明我就是一匹千里馬。”

於是千里馬離開了自己的馬棚,不斷的奔跑,尋找着一位可以證明自己是伯樂的人。

千里馬跑到了小樹林問小鹿:“請問你是不是伯樂,你能不能幫我證明我就是一匹千里馬。”小鹿搖了搖頭説:“不好意思,我不是伯樂,所以我證明不了你是一匹千里馬。”

千里馬又跑到了山頂,看到了一位正在爬山的老爺爺,便跑過去問:“老爺爺,你能不能幫我證明我就是一匹千里馬呢?”老爺爺笑了笑説:“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一匹千里馬,但我可以看出你是一匹很會爬山的馬。”説完爬山的老爺爺呵呵呵的笑了起來。

千里馬繼續尋找可以證明自己是一匹千里馬的人。千里馬來到了一個戰場,它看到有個人被箭射傷倒在了地上,於是千里馬便跑過去救了那個受傷的男人。千里馬揹着這個受傷的男人跑到了附近的一個小鎮,讓醫生給他治療。受傷的男人被醫好就向千里馬説明了自己其實是一位將軍,為了感謝千里馬的救命之恩,便對千里馬説:“為了感謝你救了我的命,我可以滿足你的任何要求,説吧,有什麼要求要我賞賜給你的?”

“將軍大人,我不需要什麼賞賜,我只希望能找到一位伯樂來證明我是一匹千里馬就可以了。”千里馬説完便向將軍説明了自己為什麼要找伯樂,和自己為了尋找伯樂而奔跑了好幾千里路的過程……

“其實你已經是一匹千里馬了。”將軍笑了笑説。

“難道將軍你就是伯樂,你能證明我是一匹千里馬?”千里馬不解的問。

“其實真正的伯樂就是你自己呀,像你這樣為了找伯樂跑了好幾千里路的馬不是千里馬是什麼?”

聽了將軍的話千里馬恍然大悟説:“原來我才是自己的伯樂,我證明了我自己是一匹千里馬。”

“千里馬,不然你來當我的`坐騎。能當將軍的馬絕對是一匹千里馬裏的王者。”

“謝謝將軍。”

從此以後,千里馬成為了將軍的坐騎,並向馬棚裏的馬和馬伕證明了自己就是一匹名副其實的千里馬。也懂得了想要證明自己是一匹千里馬,就得靠自己去爭取與證明,因為自己才是自己的第一個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