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寓言成語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W

寓言成語故事【精品多篇】

寓言成語故事 篇一

張釋之是堵陽人,字季,是漢朝的廷尉。一次,他跟隨漢文帝出行,登臨虎圈,漢文帝詢問書冊上登記的各種禽獸的情況,問了十幾個問題,上林尉只能東瞧西看,全都不能回答。看管虎圈的嗇夫從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問題,答得極周全。

漢文帝説:“做官吏不該像這樣嗎?上林尉不可依靠。”於是命令張釋之讓嗇夫做上林令。張釋之過了一會兒才上前説:“陛下認為絳侯周勃是怎樣的人呢?”文帝説:“是長者啊!”張釋之再一次問:“東陽侯張相如是怎樣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説:“也是個長者。”

張釋之説:“絳侯與東陽侯都被稱為長者,可這兩個人議論事情時都不善於言談,現在這樣做,難道讓人們去效法這個喋喋不休、伶牙俐齒的嗇夫嗎?

“秦代由於重用了舞文弄墨的官吏,所以官吏們爭着以辦事迅疾、苛刻、督責為高,然而這樣做的流弊在於徒然具有官樣文書的表面形式,而沒有同情百姓的實質。因為這個緣故,秦君聽不到自己的過失,國勢日衰,到秦二世時,秦國也就土崩瓦解了。

“現在陛下因為嗇夫伶牙俐齒就越級提拔他,我想恐怕天下人都會追隨這種風氣,爭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實際。況且在下位的人被在上的人感化,快得猶如影之隨形、聲之迴應一樣,陛下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不審慎啊!”

文帝説:“好吧!”於是,取消原來的打算,不再任命嗇夫為上林令。

喋喋不休:喋喋:形容説話多;休:停止。指説話嘮嘮叨叨,沒完沒了。

寓言成語故事 篇二

寓言類的成語故事:良臣尹綽

尹綽和赦厥同在趙簡子手下做官,赦厥為人圓滑,會見風使舵,看主人的臉色行事,從來不説讓主子不高興的話。尹綽就不是這樣,他性格率直,對主子忠心耿耿盡職盡責

一次趙簡子帶尹綽、赦厥及其他隨從外出打獵,一隻灰色的大野兔竄出來,趙簡子命隨從全部出動,策馬追捕野兔子,誰抓到野兔誰受上獎。眾隨從奮力追捕野兔,結果踩壞了一大片莊稼。野兔子抓到了,趙簡子十分高興,對抓到野兔的隨從大加獎勵。尹綽表示反對,批評趙簡子的做法不妥。趙簡子不高興地説:“這個隨從聽從命令,動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辦事,我為什麼不能獎勵他呢?”尹綽説:“他只知道討好您而不顧老百姓種的莊稼,這種人不值得獎勵。當然,錯誤的根源應該是在您的身上,您不提出那樣的要求,他也不會那樣去做。”趙簡子心裏悶悶不樂。

又一次,趙簡子因頭天晚上飲酒過多,醉卧不起,直到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夢中。這時,楚國一位賢人應趙簡子3月前的邀請前來求見,赦厥接待了那位賢人。為了不打擾趙簡子睡覺,赦厥婉言推辭了那位楚國人的求見,結果使那位賢人掃興而去。趙簡子直睡到黃昏才醒來,赦厥除了關心趙簡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對來人求見的事只是輕描淡寫地敷衍了幾句。

趙簡子常對手下人説:“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愛護我,從不肯在別人面前批評我的過錯,深怕傷害了我。可是尹綽就不是這樣,他對我的一點缺點都毫不放過,哪怕是當着許多人的面也對我吹毛求疵,一點也不顧及我的面子。”

尹綽聽到這些話後,依然不放過趙簡子。他又跑去找趙簡子,他對趙簡子説:“您的話錯了!作為臣下,就應幫助完善您的謀略和您的為人。赦厥從不批評您,他從不留心您的過錯,更不會教您改錯。我呢,總是注意您的處世為人及一舉一動,凡有不檢點或不妥之處,我都要給您指出來,好讓您及時糾正,這樣我才算盡到了臣子的職責。如果我連您的醜惡的一面也加以愛護,那對您有什麼益處呢?醜惡有什麼可愛的呢?如果您的醜惡越來越多,那又如何能保持您美好的形象和尊嚴呢?”

趙簡子聽了,似有所悟。

可見,真正的愛護並不是一味討好,而是在發現對方的缺點錯誤後,能真心指出並幫助其改正,使之不斷完美起來。

寓言類的成語故事:自知之明

齊威王的相國鄒忌長得相貌堂堂,身高8尺,體格魁梧,十分漂亮。與鄒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長得一表人才,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晨,鄒忌起牀後,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鏡子面前仔細端詳全身的裝束和自己的模樣。他覺得自己長得的確與眾不同、高人一等,於是隨口問妻子説:“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來,誰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邊幫他整理衣襟,一邊回答説:“您長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麼能跟您比呢?”

鄒忌心裏不大相信,因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認的美男子,自己恐怕還比不上他,所以他又問他的妾,説:“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漂亮些呢?”

他的妾連忙説:“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來訪,鄒忌陪他坐着聊天,想起昨天的事,就順便又問客人説:“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漂亮?”客人毫不猶豫地説:“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鄒忌如此作了三次調查,大家一致都認為他比徐公漂亮。可是鄒忌是個有頭腦的人,並沒有就此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真的比徐公漂亮。

恰巧過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鄒忌家登門拜訪。鄒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氣宇軒昂、光彩照人的形象怔住了。兩人交談的時候,鄒忌不住地打量着徐公。他自覺自己長得不如徐公。為了證實這一結論,他偷偷從鏡子裏面看看自己,再調過頭來瞧瞧徐公,結果更覺得自己長得比徐公差。

晚上,鄒忌躺在牀上,反覆地思考着這件事。既然自己長得不如徐公,為什麼妻、妾和那個客人卻都説自己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後,他總算找到了問題的結論。鄒忌自言自語地説:“原來這些人都是在恭維我啊!妻子説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説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説我美,是因為有求於我。看起來,我是受了身邊人的恭維讚揚而認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人在一片讚揚聲裏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特別是居於領導地位的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才能不至於迷失方向。

寓言類的成語故事:烏合之眾

典故:《後漢書·耿弇傳》:“歸發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

釋義:“烏合之眾”為貶意成語,比喻沒有組織,像一羣暫時聚合的烏鴉。

故事:西漢末年,王莽(邯鄲市大名縣人)被打敗後,劉玄稱帝。扶風茂陵(今陝西省)人耿龠隨其父耿況投奔了劉玄。沒過多久,邯鄲人王郎自稱漢成帝之子劉子與,在西漢宗室劉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自立為帝,建都邯鄲。這時,耿龠手下的孫倉、衞包便勸耿龠投歸劉子與(王郎)。耿龠聞聽大怒,按劍説道:“劉子與這個反賊,我和他勢不兩立!等我到長安請皇上調動漁陽、上谷的兵馬,從太原、代郡出擊,來回幾十天,便能以輕騎兵襲擊那些'烏合之眾',勢如摧枯拉朽,定能獲勝。誰不識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賊,定遭滅族殺身之禍!”

寓言類的成語故事:為虎作倀

傳説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作“倀”(chang),倀會死心塌地地為老虎奔走效勞。

有個叫馬拯的讀書人,愛好遊歷山水。這一天,他來到五嶽之一的南嶽衡山。衡山風景秀麗,馬拯忘情山水,在松林間轉悠,不知不覺到了黃昏,看來這個晚上他是走不出去了。

馬拯正着急,忽然看到前面大樹上搭着一個窩棚,上面一個獵人正朝他示意。馬拯一低頭,看見原來就在前面不遠是獵人設的一個陷阱,馬拯嚇了一跳説:“好險!”

獵人從樹上跳下來,問道:“你是什麼人?怎麼天黑了還在林子裏轉悠?”

馬拯把自己貪戀山水而忘了時間的事説給獵人聽了。獵人説:“這裏老虎很多,十分危險,你一個人不要再走了,就在我這裏過一夜吧。”獵人邊説,邊走到陷阱邊,架好捕虎用的機關,然後帶馬拯登上大樹的窩棚。馬拯一個勁道謝。

半夜裏,馬拯從睡夢中醒來,忽聽得樹下嘰嘰喳喳有許多人在講話,聲音越來越近。馬拯警覺起來,藉着月光,看見前面走來一大羣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總共怕有幾十人。這些人走到馬拯和獵人棲身的大樹近旁時,忽然走在前面的那人發現了陷阱,十分生氣地叫起來:“你們看!是誰在這裏暗設了機關陷阱,想謀害我們大王!真是太可惡了!是誰竟敢如此大膽!”説着,和另外兩個人一起將獵人設在陷阱上的機關給拆卸下來,然後才前呼後擁互相招呼着走過去了。

待這夥人走後,馬拯趕緊叫醒獵人,把剛才的一幕告訴了獵人。獵人説:“那些傢伙叫做倀,他們原本都是被老虎吃掉的人,可是他們變作倀鬼後,反而死心塌地為老虎服務,晚間老虎出來之前,他們便替老虎開路。”馬拯聽後明白了,他對獵人説:“那他們剛才所説的大王一定是老虎了。老虎可能不多久就要來了,你趕快再去把機關架好。”

獵人敏捷地從樹上下來,把陷阱上的機關重新架好,剛登上大樹,只聽一陣狂叫,一隻兇猛的老虎從山上直竄過來,一下撲到陷阱的'機關上,只聽“嗖”的一聲,一支弩箭彈出,正中老虎心窩。只見老虎狂暴地跳起,大聲吼叫,叫聲直震得松林發抖,老虎掙扎了一陣,倒在地上死了。

老虎巨大的哀叫聲,驚動了已走了很遠的倀鬼們,他們紛紛跑回來,爬在胸口還流着血的死老虎身上大哭起來,邊哭還邊傷心地哀號着:“是誰殺死了我們大王呀!是誰殺死了我們大王呀!”

馬拯在樹上聽得明白,不由得大怒,他厲聲罵道:“你們這些倀鬼!自己是怎麼做的鬼還一點不知道,你們原本就死在老虎嘴裏,至今還執迷不悟,還為老虎痛哭!真令人氣憤!”

這些倀鬼,自己明明被壞蛋害死,可是死後還要做壞蛋的幫兇,實是可恨。

寓言類的成語故事:畫龍點睛

南北朝時期,有個擅長畫龍的人名叫張僧繇。他畫龍已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傳説,有一次,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上畫了四條白龍,但令人不解的是,這四條白龍都沒有點上眼睛。有很多人問他:“先生為何不點上眼睛呢?”張僧繇回答説:“點上眼睛很容易,但一點上,恐怕龍就會破壁騰空而去。”人們不相信這一説法,都要他點上眼睛,看看龍到底會不會飛走。

在眾人的執意要求下,畫龍點睛的主人公張僧繇只得提起筆來給龍點睛。他剛點了兩條龍的眼睛,忽然雷雨大作,接着,只聽得“轟”的一聲巨響,牆壁開裂。人們仔細一看,原來牆上的那兩條畫了眼睛的白龍已經騰雲駕霧,飛到天上去了。而那兩條沒有點睛的白龍,仍然留在了牆壁上。

人們這才相信了張僧繇所説的話。

畫龍點睛的啟示:

我們做事要抓住事情的重點。

寓言成語故事 篇三

【掩耳盜鈴】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晉國的大夫範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隻鍾,想要把它揹走。只是鐘太大,沒法背。於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這樣鍾又轟轟地響起來,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來搶這隻鍾,趕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了。

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