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江南原文及翻譯,江南賞析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4W

江南原文及翻譯,江南賞析

江南原文

作者:漢樂府 〔兩漢〕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江南譯文及註釋二

譯文

江南水上可以採蓮,蓮葉層層疊疊繁茂葱翠,魚兒在蓮葉間嬉戲。

魚一會在蓮葉的東邊嬉戲,一會在蓮葉的西邊嬉戲,一會在蓮葉的的南邊嬉戲,一會又在蓮葉的北邊嬉戲。

註釋

何:多麼。

田田:蓮葉長得茂盛相連的樣子。

江南譯文及註釋

譯文

江南又到了適宜採蓮的季節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

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説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還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註釋

漢樂府:原是漢初采詩制樂的官署,後來又專指漢代的樂府詩。漢惠帝時,有樂府令一官,可能當時已設有樂府。武帝時樂府規模擴大,成為一個專設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會、宴饗時的音樂,兼管採集民間歌謠,以供統治者觀風察俗,瞭解民情厚薄。這些採集來的歌謠和其他經樂府配曲入樂的詩歌即被後人稱為樂府詩。

田田:荷葉茂盛的樣子。

可:在這裏有“適宜” 、“ 正好”的意思。

江南賞析

這是一首採蓮歌,反映了採蓮時的光景和採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味。

民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迴旋反覆的音調,優美雋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調,勾勒了一幅明麗美妙的圖畫。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荷葉,蓮葉下自由自在、歡快戲耍的魚兒,還有那水上劃破荷塘的小船上採蓮的壯男俊女的歡聲笑語,悦耳的歌喉,多麼秀麗的江南風光!多麼寧靜而又生動的場景!從文化學的角度,我們又會發現這是一首情歌,它隱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戲,追逐愛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魚兒,在蓮葉之間游來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進青紗帳”?

讀完此詩,彷彿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撲來,想着就令人覺得清爽。還不止於此,我們感受着詩人那種安寧恬靜的情懷的同時,自己的心情也隨着變得輕鬆起來。

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但是我們又彷彿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機的青春與活力,領略到了採蓮人內心的歡樂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這就是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江南鑑賞

這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中的採蓮歌,全詩沒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寫採蓮人採蓮時的愉快心情,而是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將它們的歡樂之情充分透露了出來,彷彿親耳聽到和親眼看見許多采蓮男女的歌聲和笑語聲融成一片,許多小夥子和採蓮姑娘們還在調情求愛。

頭兩句是寫採蓮的人們望着露出水面的又大又圓的荷葉,心裏無限喜悦,因而禁不住發出熱烈的讚美。“可”這裏有適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採蓮”是説江南到處都生長着蓮,真是採蓮的好地方。“田田”是形容蓮葉圓潤鮮碧的樣子,一説是形容蓮葉飽滿勁秀、挺立水面。“何田田”就是“何其田田”,是極度讚美的語氣。這裏只寫葉,我們卻可以聯想到花。蓮的花期為夏曆五至七月,每朵花可開二至三天,每日清晨開放,下午三、四點又逐漸閉合,翌晨再度開放,花開過二十天,可採收蓮蓬生食,果實(蓮子)的成熟期在七、八月間。清人張玉榖説:“不説花,偏説葉;葉尚可愛,花不待言矣。”(《古詩賞析》)蓮葉茂密,蓮花繁盛,不僅景色無比秀麗,還表明蓮子必然豐收,採蓮人自然心裏非常高興。

人們在採摘水上的蓮蓬的時候,必然會看到水中的情景。“魚戲蓮葉間”寫魚在蓮葉中間游來游去,宛如在遊戲一般。“戲”字寫魚在水中的迅捷歡樂神態,非常形象。這裏既在寫魚,也有以魚比人意,採蓮人划着小船在蓮葉間穿行,互相追逐嬉戲,宛如魚兒在水中游動,其划船動作之嫻熟,船行之輕快,採蓮人身姿之輕盈,心情之歡快,自然浮現在我們眼前。

這首歌辭只有七句,明白如話,而後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複,它的妙處究主要在於運用民歌中常用的比興、雙關手法,把男女之間調情求愛的歡樂之情寫得極其委婉、含蓄,耐人尋味,而無輕佻、庸俗之弊。全詩一氣呵成,但在結構上又可分為兩個部分:前三句揭示題旨;後四句進一步展示採蓮時的歡樂情景和廣闊場面。而詩中第三句又在全詩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使上下相連,不着痕跡。詩的意境清新、開朗,寓情於景,景中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到美景如畫,心曠神怡,呈現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這首詩在樂府分類中屬《相和歌辭》,“相和歌”本是兩人唱和,或一個唱、眾人和的歌曲,故“魚戲蓮葉東”四句,可能為和聲。故此詩的前兩句可能為男歌者領唱;第三句為眾男女合唱;後四句當是男女的分組和唱。如此,則採蓮時的情景,更加活潑有趣,因而也更能領會到此歌表現手法的高妙。

詩中“東”、“西”、“南”、“北”並列,極易流於呆板,但此歌如此鋪排,卻顯得文情恣肆,極為生動,從而充分體現了歌曲反覆詠唱,餘味無窮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