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九年級化學課件【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1W

國中九年級化學課件【精品多篇】

國中化學教學總結 篇一

1、研修讓我正確認識了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教師要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與研究,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要積極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的有關書籍,記好學習筆記。同時,要結合教學實際,積極撰寫心得、反思。研修讓我充分的認識到,教師職業是按照一定社會的需要和標準“傳道、授業、解惑”的,是培養社會所需要合格人才的職業。一個合格的教師,應從充分認識自己勞動特點的基礎上,樹立從高的職業道德,修煉自己的職業精神,以實現“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在教學中創設生動的知識情景,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智力、情感意志獲得儘可能大的發展,提高學習效能。在教學中應該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努力減輕學生負擔,儘量讓學生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明白一個事實,那就是課堂上只要積極大膽的參與了各個教學活動,就是最大的成功和可喜的進步。

3、評價是為了促進和激發學習吸取,評價要基於學生髮展,有利於學生髮展。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的要求標準不是考試要求,更不是要通過考試把學生和老師分成三六九等。應該在於正確的指導教學活動更加有的放矢,更好的改進教學。教師通過堅持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教學生涯。

4、新課改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促進每個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其根本途徑是通過轉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教育理念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學習的平台。因此,教師也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模式、轉變傳統角色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

5、研修讓我能重新的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對自己以前的教學有了一次徹底的反思。讓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化學教改觀的認識,加深了對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什麼、教多少、如何教等問題得到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的宗旨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研修培訓為我們每位教師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引導我們在新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反思,不斷進步,不斷髮現,不斷思考。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加強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更新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注重本學科以外各科√本站★√知識的學習,以適應新形勢下教育教學工作。老師也應終身學習,惟其如此,才能與時代同步。

國中九年級化學課件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複分解反應的條件判斷酸、鹼、鹽之間的反應能否發生。

(2)歸納鹽的相似化學性質。

(3)根據不同標準將物質分類。

2.過程與方法

(1)會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歸納。

(2)會觀察實驗現象,並能通過討論、歸納整理實驗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化學與生產、生活的關係。

(2)進一步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樹立為民族振興、為社會進步而學習的志向。

教學重難點

1.鹽的相似化學性質。

2.物質的分類。

【教學難點】

鹽的化學性質。

教學工具

【教具準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碳酸鈉、碳酸氫鈉、試管(若干)、澄清石灰水、帶橡皮塞的導管、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活中幾種常見的鹽及C032-(或HC03-)離子的檢驗,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鹽的相關知識。

【活動與探究1】

請同學們按教材P75“探究”要求進行活動。

1.歸納出常見酸、鹼、鹽的溶解性。

2.按要求判斷表中物質能否發生複分解反應。

【歸納總結】

常見酸、鹼、鹽的溶解性。

1.溶於水的鹼有五種:K0H、Na0H、NH3oH20、Ba(0H)2、Ca(0H)2。

2.鉀鹽、鈉鹽、銨鹽、硝酸鹽都溶於水。

3.鹽酸鹽不溶於水的有AgCl。

4.硫酸鹽中不溶於水的有:BaS04;微溶於水的有:CaS04、Ag2S〇4。

5.碳酸鹽大多數不溶於水。

【提出問題】

上一單元我們學習酸鹼的化學性質時,發現並歸納出了酸、鹼的通性,那麼鹽是否也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呢?

【交流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並交流鹽有哪些化學性質。

【歸納總結】

師生互動,歸納鹽的化學性質

1.鹽+金屬→新鹽+新金屬

如:Fe+CuS04=Cu+FeS04Cu+2AgN03=2Ag+Cu(NO3)2

反應條件:①鹽必須為可溶性鹽;②“前換後”即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屬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除K、Ca、Na外)。

2.鹽+酸→新鹽+新酸條件:滿足複分解反應條件即可。

3.鹽+鹼→新鹽+新鹼條件:①滿足複分解條件,②反應物均必須可溶。

4.鹽+鹽→新鹽+新鹽條件:①滿足複分解條件,②反應物均必須可溶。

【隨堂鞏固練習】

依據鹽的化學性質及反應條件,判斷下列反應能否發生,能的請完成化學方程式,並説明理由。

①Zn+CuC12——②Fe+AgC1——

③K+CuS04——④MgC12+Zn——

⑤BaC12+HN03——⑥BaC12+H2S04——

⑦AgN03+HC1——⑧K2C03+HC1——

⑨BaC12+K0H——⑩Mg(0H)2+CuC12——

【活動與探究2】

請同學們分組按教材P76‘討論”中的要求進行活動,然後做好歸納。

【交流討論】

1.根據物質的組成是否單一,可以把物質分為混合物和純淨物。

2.在純淨物中,根據組成元素的異同,可以把它們分成單質和化合物。

3.在單質中,可以按性質的差異把它們分為金屬單質和非金屬單質。

4.在化合物中,可以按組成的差異把它們分成酸、鹼、鹽和氧化物。

【歸納總結】

課後小結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歸納出鹽的化學性質及物質的分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應學會利用複分解反應條件及酸、鹼、鹽間的反應規律,判斷酸、鹼、鹽間的複分解反應能否發生,並能寫出正確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課後習題

【佈置作業】

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並提醒學生預習下一節的內容。

國中九年級化學課件 篇三

【教學目的】

1.瞭解鐵的重要物理性質

2.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現象和相應的化學方程式,使學生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有一個概括的認識。

3.使學生對鐵及鐵製品鏽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鏽方法有一個常識性的認識。

【教學重點】對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1.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2.建立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的結果有很大影響的觀點。

【教學方法】講述法、實驗法

【教學用具】試管

【教學過程】

在前幾章中,我們學習了氧、氫、碳等非金屬的一些性質,在這一章中,將主要學習一種日常生活接觸最多,用途廣泛的金屬--鐵,我們將介紹鐵的一些性質。以及一些常見金屬的知識。

“鋼鐵”這個名詞在生活中是很常用的,可是鋼並不等於鐵,雖然鋼的主要成分是鐵,但在性能方面跟鐵存在着很大的差異,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鐵的性質。

一、鐵的物理性質

純鐵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為7.86克/釐米3,熔點為1535℃,沸點為2750℃,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

日常生活中的鐵製品一般都不是純鐵,討論金屬的物理性質主要從色、態、光澤、熔沸點、密度、導電、導熱性質和硬度等方面來研究。

二、鐵的化學性質

1.鐵與氧氣的反應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鐵可以氧氣中劇烈燃燒,鐵還可以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來製備氫氣,這些反應能説明鐵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金屬。

在第一章中,我們已經學過鐵可以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是怎樣的?那麼,鐵在常温下會不會與氧氣反應呢?

演示:演示實驗6-1

現象:第一支試管中的鐵釘生鏽了,第二、第三支試管中的鐵釘沒有變化。

討論:鐵在什麼條件下容易生鏽。

答: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鏽,鐵生鏽是鐵與氧氣和水等物質相互作用,發生的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鐵鏽的成分很複雜,主要是氧化鐵,鐵鏽很疏鬆,易吸水,因此,鐵製品表面的鐵鏽如不及時除去,會加快鐵製品的生鏽速度。

討論:怎樣防止鐵生鏽?

防止鐵生鏽可採用將鐵與空氣隔絕,或保持空氣的乾燥,當然第二種方法不可行;所以一般採用與空氣隔絕,如在鐵製品的表面噴上一層漆,在一些鐵製品表面鍍上其他金屬或通過化學反應使鐵製品的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即,在鐵製品的表面塗上一層保護膜,以防生鏽。

國中九年級化學課件 篇四

教學目標

1.熟記pH和溶液酸鹼度、酸鹼性的關係;

2.會使用pH試紙測溶液的pH;

3.瞭解溶液的酸鹼度在實際中有重要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鹼性。

【教學難點】

區分溶液的酸鹼性與酸鹼度。

教學過程

學習指導一:溶液的酸鹼度的表示法——pH

【自主練習】

閲讀書本61-62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溶液的酸鹼性強弱程度,即溶液的酸鹼度。指示劑只能檢測溶液的酸鹼性,而不能檢測溶液的酸鹼度。溶液的酸鹼度常用pH來表示,pH的範圍通常在0~14之間。

2.酸性溶液的pH<7;鹼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當pH<7時,pH越小,酸性越強;當pH>7時,pH越大,鹼性越強。

【跟蹤練習】

1.以小組為單位,在組與組之間展開競賽,看誰能很快記住酸鹼度與pH之間的關係。

2.某溶液的pH=3,則該溶液呈酸性。蘋果汁的pH在2.9-3.3,在蘋果汁中滴入石蕊試液,顯示的顏色是紅色。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的是(D)

====0

4.將二氧化碳、氧化鈣和氯化鈉分別溶於水後,再滴入紫色石蕊試液。

(1)氧化鈣溶於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藍色。

(2)二氧化碳溶於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紅色。

(3)氯化鈉溶於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紫色。

學習指導二:使用pH試紙

【自主練習】

閲讀書本62-63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鹼度時,只能精確到個位。

2.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鹼度的方法?(簡記:一放、二滴、三色、四照、五讀)

【小組討論】

1.測量溶液的酸鹼度時,將pH試紙伸入待測溶液中會帶來什麼後果?

2.測量溶液的酸鹼度時,將pH試紙潤濕會帶來什麼後果?用潤濕的pH試紙檢測酸溶液或鹼溶液的酸鹼度時,pH會怎樣變化?(用圖表)

3.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鹼性氣體時,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再用,還是使用乾燥的pH試紙?

【教師點撥】

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鹼性氣體時,這些氣體不能使試紙顯示不同的顏色,只有這些氣體溶於水後,生成酸性物質或鹼性物質才能使pH試紙變色,我們才能判斷該氣體是酸性或鹼性氣體。所以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鹼性氣體時,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再用。

【跟蹤練習】

有一食品包裝説明書中註明防腐劑是苯甲酸,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強,下列對苯甲酸性質的推測中不合理的是(B)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於7

B.相同濃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學習指導三:瞭解溶液的酸鹼度有重要的意義

【自主練習】

閲讀書本63-64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廚房清潔劑呈鹼性,因為裏面含有NaOH。廁所清潔劑呈酸性;草木灰溶液呈鹼性,溶質的化學式K2CO3。

2.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酸雨的pH<5.6。

3.相互之間説一説溶液的酸鹼度的重要意義。

【跟蹤練習】

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酸鹼度進行了測定,他們對每種待測液都做了三次測定,然後取平均值,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小偶然誤差。

分析測定結果,發現各類洗髮液的pH差別較大,約在7-9之間,護髮素的pH均略小於7。同學們聯想到洗髮、護髮的程序,決定探究溶液的酸鹼度對頭髮的影響。

提出問題:溶液的酸鹼度對頭髮有什麼影響?

設計實驗(1)收集某人的5束頭髮,分別放入不同pH溶液的燒杯中,靜置約30分鐘。(2)將各束頭髮取出,用紙巾吸乾液體後觀察並實驗,結果如下表。

實驗結論:鹼性溶液會損傷頭髮,中性、酸性溶液對頭髮的影響不明顯。

分析交流:洗髮時使用洗髮液和護髮素的順序是先用洗髮液後用護髮素,原因是降低鹼性洗髮液對頭髮的傷害。

【當堂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使用學案當堂訓練部分。

國中九年級化學課件 篇五

教學目標

瞭解金屬的物理特徵,能區分常見的金屬和非金屬,認識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瞭解常見金屬的特徵及其應用,認識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屬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鐵和鋼等重要的合金。

通過比較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構建出與金屬材料相關聯的知識體系。

通過資源共享,激勵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通過對金屬物理性質與用途關係的學習,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價值。

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金屬物理性質的相似性和差異性。

難點:如何合理開發金屬物質的用途。

實驗準備

教師:鎂條、黃銅片、純銅片、純錫、硫磺等。

學生:易拉罐(鋁鎂合金)、帶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錫、鐵鍋碎片、不鏽鋼製品以及自主選擇的其他材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點評

第一課時

創設情境

1912年,英國斯科特探險隊的船隻,在去南極的途中,因天氣十分寒冷,可是用於取暖的煤油卻漏光了,以致探險隊員全部凍死在南極冰原。原來裝煤油的鐵桶是用錫焊接的,而錫卻莫名其妙地化為了灰塵。1867年冬天,俄國彼得堡海軍倉庫的大批錫磚,一夜之間不翼而飛,留下了泥土一樣的灰色粉末。

採擷短小、精緻的歷史故事,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聽了上面兩個小故事,你能猜出產生事故的原因嗎?

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過類似因為不恰當使用金屬而導致的尷尬事嗎?説出來聽聽。

現在,你最想知道哪些關於金屬材料的知識?

生活中處處有化學!

及時整理。

活動探究

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在物理性質上的差異:小組協商選擇你認為有價值的金屬和非金屬材料,自己確定研究方案,從光澤、硬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熔點等多方面進行比較。

現在,你知道金屬材料具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質嗎?

知識共享

在日常生活中,你經常用到哪些金屬材料?你能設計出更別緻的用途嗎?有興趣的同學,請你走上講台,為我們做一次精彩的演説!現在,你知道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質和用途有哪些關係了嗎?

變講台為師生共同擁有的活動舞台。

歸納整合

通過本節課的研究,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全新的體驗?請同學們説説。

第二課時

師生交流

要把“神舟”5號飛船(如圖)送入太空,就需要推力很大的宇宙火箭,並且要求火箭的飛行速度達到每秒8公里以上才行。在這樣快的速度下,火箭外殼與大氣摩擦將會產生上千度的高温。與此同時,當火箭發動機工作時,還要噴出幾千度的高温氣流,這樣一來,火箭尾部就得承受攝氏四千度以上的高温。

適時應用STS滲透教育。

結合教材表8-1,談談你的想法。

事實上,目前已製得的純金屬只有90餘種。由於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僅有的這些純金屬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工農業生產和國防技術現代化的需求。因此合金材料應運而生。

自然過渡。

活動探究

合金材料與純金屬材料在物理性質上的差異:小組協商選擇你認為有價值的合金材料與純金屬材料,自己確定研究方案,從光澤、顏色、硬度、熔點等多方面進行比較。

現在,你知道合金材料有哪些優良的物理性能了嗎?

拓展探究

設計與辯論:綜合考慮飛行中火箭的實際情況:①設計出製造火箭外殼所用材料的物理指標;②公開辯論所設計物理指標的可行性。

在應用中更深刻地領會知識。

歸納整合

通過本節課的研究,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全新的體驗?請同學們説説。

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

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

教學目標

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化合物的溶液的反應。

通過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學習,能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並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細緻觀察實驗現象的良好行為習慣、從細微實驗現象差別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形成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

重點和難點

金屬與氧氣反應;金屬活動性順序;置換反應的判斷

實驗準備

教師:鎂條、鋅片、鐵片、銅片、稀鹽酸、稀硫酸、鋁絲、鐵絲、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和多媒體課件。

學生:鑷子、試管夾、試管架、試管、砂紙、火柴、酒精燈、小木條。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點評

第一課時

創設情境引入

多媒體展示下列實物照片:黃金項鍊、銀戒指、鐵匠鋪剛打製出的鐮刀、鎂條。

從學生熟悉的裝飾品入手,有力地激發了學生尋求“金屬為什麼會變色”的慾望。

問題

是否為各種金屬的本質顏色?

不是本質顏色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活動

①學生討論並填寫下列表格並交流:(任選兩種)

物質

本色

觀察到的顏色

是否

變色

原因

(猜想)

②猜想鎂條、鐮刀變色的原因。

③鏈接民間諺語:“真金不怕火煉”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學生討論、小結:有的金屬能與氧氣發生反應,有的不能。如(化學方程式):3Fe+2O2Fe3O4。

從生活中的普通現象得到金屬能與酸反應這一性質,無生硬感和灌輸感,可謂水到渠成。

銜接生活小知識

綠豆在鐵鍋中煮熟後為何會變黑?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個現象:綠豆在鐵鍋中煮了以後會變黑;蘋果、梨子用鐵刀切了以後,表面也會變黑。請同學們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呢?

教師講解:這是因為綠豆、蘋果、梨子與多種水果的細胞裏,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鐵反應,生成黑色的鞣酸鐵。綠豆在鐵鍋裏煮,會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鐵,所以會變黑。

問題:從剛才的生活小常識中你有什麼啟示?

過渡自然。

由生活常識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語過渡更具“挑逗性”,學生也覺得“學習化學真有用”。

學生猜想:金屬與酸可能會發生反應。

活動與探究:探究金屬能否與酸反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觀察)

金屬

是否有氣體產生

速度

用燃着的木條放在

試管中,有何現象

學生完成表格,討論、交流。

通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猜想→探究→交流→分析歸納→小結,使學生覺得金屬活動性順序好像是自己剛發現的,既有所獲,又體驗了成功感。

知識情景再現

①觀察漫畫。

②補充素材:多媒體展示銀戒指、鉛、白金戒指與硫酸反應的現象。

問題:從你的探究和情景素材中你有何發現或有哪些收穫?

學生回答:

①不是所有的金屬都可與酸發生反應。

②金屬種類不同,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不一樣。

③產生的氣體能燃燒,經檢驗是氫氣。

學生書寫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板演)(教師指導)

①Mg+2HCl=MgCl2+H2↑

②Zn+2HCl=ZnCl2+H2↑

③Fe+2HCl=FeCl2+H2↑

問題1:根據與酸反應的快慢或劇烈程度,能否判斷出上述金屬中哪種最易與酸反應,即它們的金屬活動性如何?

問題2:①上述反應是否是我們學過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②上述幾個反應有何共同點?

藉助教學的輔助手段,讓知識再現,有利於突破難點,掃清障礙。

學生討論、歸納

反思小結:

①Mg、Fe、Zn、Cu的金屬活動性依次減弱。

②置換反應的定義。

聯想與運用:

1.多媒體展示:下列反應是否都是置換反應?

+CuO=Cu+CO2

+CuSO4=FeSO4+Cu

4HCO3=NH3↑+CO2↑+H2O↑

2.活動與探究:黃金飾品中的假貨常常魚目混珠,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黃銅冒充黃金,進行詐騙活動。因為單純從顏色、外形上看,黃銅(銅鋅合金)與黃金極為相似,所以很難區分。現請你設計兩種實驗方案鑑別真假黃金,要求寫出實驗方法、現象和結論。

反思小結

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金屬的哪些化學性質?

②你還有哪些收穫或疑惑不解的地方?

鞏固與練習

①課本P141、3、4。

②課後小實驗:Sn、Pb、Ag與稀鹽酸反應。

看似練習,實為伏筆,為下節課進一步得出金屬活動性順序搭台階。

第二課時

複習鞏固

你知道了金屬的哪些化學性質,並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①能與O2反應:4Al+3O2=2Al2O3。

②能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

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H2↑

質疑激趣(小故事)

奇怪的天平:趣味化學小組的張同學,從實驗室借來一台天平,在天平兩端秤盤裏各放兩隻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燒杯,再在兩隻燒杯中分別倒入等質量的硫酸銅溶液和硫酸鎂溶液,使天平保持平衡。接着他又拿兩個質量相等的鋁球,並同時將這兩個鋁球分別放入兩個燒杯之中,這時天平兩端繼續保持平衡。過一會兒,將鋁球取出,天平慢慢地傾斜了。是天平出了毛病,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問題:為什麼把鋁球放入兩燒杯中天平不能平衡?導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能否猜一猜?

學生猜想:可能是鋁與其中的一種溶液發生了反應,而另一種沒有。

學生驗證猜想

①教師展示:鋁絲、硫酸銅溶液、硫酸鎂溶液。

②學生探究,完成下表:

藥品

實驗現象

結論

鋁與硫酸銅溶液

鋁與硫酸鎂溶液

③教師補充:鐵絲、銅絲、硝酸銀溶液、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

④學生實驗“自助餐”,完成下表中的任意兩個。

反應物質

實驗現象

結論

⑤學生交流。

問題:同學們剛才吃“自助餐”的時候有什麼發現?

學生1:我發現鋁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而不能與硫酸鎂溶液反應,知道了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學生2:我發現鐵能置換出銅、銀,不能置換出鋁。

學生3:我發現鐵、銅不能置換出鋁,但能置換出銀。

問題:根據你的發現,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嗎?

學生分析:

①鋁能置換出銅、銀,説明鋁的活動性比銅、銀強。

②鐵能置換出銅、銀,説明鐵的活動性比銅、銀強。

③鐵、銅不能置換出鋁,説明鋁的活動性比鐵、銅強。

學生歸納:Fe、Cu、Al、Ag的活動性順序從強到弱是Al、Fe、Cu、Ag。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金屬活動性順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問題與啟示

問題:①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能與酸反應?

②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能相互從其化合物的溶液裏置換出來?

啟示:①金屬與酸發生反應的條件。

②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的條件。

反思小結

①歸納金屬的化學性質:與氧氣反應、與酸反應、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

②金屬活動性順序應用:置換反應的條件。

國中九年級化學課件 篇六

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

(1)記住並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瞭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並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週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週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1.2過程與方法:

(1)學會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

(2)學習運用尋找規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處理信息。

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活動,增強學生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化學的興趣。

(2)體驗觀察和思考是學習化學的重要環節,培養嚴謹務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難點

2.1教學重點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2.2教學難點

元素概念的形成。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元素週期表

教學過程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週期表簡介”三部分內容。

在前一課題中,學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結構,本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下了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而且容易與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學時應注意兩者的區別。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於一些常見元素的符號,必須會寫、會讀、會用。

[複習提問]水在通電的情況下生成氫氣和氧氣。這個實驗結論説明了什麼?

[追問]你還知道哪些物質含有氧元素,並把它們表示出來。

[新課引入]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很多,可見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那麼什麼叫元素呢?本課題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元素的知識。

第1課時元素

[提問]學習了原子的結構後,我們該如何給元素下一個定義才比較確切呢?

[回答]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一、元素

[講解]定義: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提問]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前面我們有等量關係: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那我們可不可以説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電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呢?

[解答]儘管核外電子數從數量上等於核電荷數和核內質子數,但由於核外電子數在

形成物質時會發生變化,原子會得到電子或失去電子(下一節大家就會學到),所以定義元素時不能用核外電子數,只能用核電荷數或核內質子數。

[提問]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是什麼意思?__

[回憶]課本P69小注指出:作為相對原子質量標準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個質子和6箇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補充]除這種碳原子外,還有質子數為6而中子數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指的是核電荷數相同而核內中子數並不一定相同的一類原子。

[過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們再來看元素有哪些特點。

特點

[講解]由定義可知,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具體説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因為它是一個總稱,所以它的一個特點是: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補充]既然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那麼在用元素描述物質的組成時,只能説該物質由幾種元素組成,而不能説該物質由幾個元素組成。

[活動]請同學們通過模型卡片的拆拆、拼拼,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下列變化過程:

水→氫氣+氧氣

氫氣+氯氣→氯化氫

並思考: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是否發生變化?元素是否發生變化?

在通過同學們討論之後進行講解: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發生變化,元素不發生變化

元素分佈: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講解]物質的種類很多,但是組成這些物質的元素並不多。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種,這一百多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差別很大。(展示ppt)

總結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其次是鐵。

3、氫、碳、氮等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對較少。

[講解]瞭解一下生物細胞中的元素和介紹元素和人體健康的關係(PPT講解)

元素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繫

元素舉例:“水裏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或“水裏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但不能説“水是由二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所組成的”。

原子舉例:“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但不能説“一個水分子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總結並板書]元素和原子的區別在於: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原子既講種類又講個數。

原子用於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元素用於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

元素的分類(根據元素名稱的偏旁特點,我們將元素分成三類。)

稀有氣體元素:“氣”字頭

金屬元素:“金”字旁(汞除外)

元素週期表

[講解]元素週期表從橫向和縱向來看:

週期:每一橫行叫一週期,共7個週期。

族:每一縱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共16個族

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講解]原子序數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的意義及其本身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