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8W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 篇一

本週,我校開展了語文教研活動。我對《愚公移山》進行了第二課時的教學。

在第一課時我針對古文的重點字詞進行了翻譯,學生大體上能夠知曉故事的內容。於是,在此基礎上,我以翻譯重點句子進行導入。幾個句子的翻譯學生掌握的較好。但是,對整個句子的翻譯我忽視了個別重點字詞的翻譯,沒有很好的點到,成為一個遺憾點。

從而在複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朗讀文本回答問題,擬出這則故事的提綱,為學生複述故事作準備。因為九年級的學生基礎較差,自己沒有很大的把握,故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模式。可是,在整堂課下來,我覺得幾個問題的解答和故事的複述過於簡單,沒有很好的照顧到優秀生的教學上。另外,《愚公移山》本身就是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故事,複述在此有點重複的味道。

在整體感知文本後,我對愚公、智叟和遺男等幾個人物進行了分析。從分析人物的形象中找出本文所運用的表現手法——對比和襯托,進而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這一環節基本上較為完整。但是,課後,我琢磨着,學生對對比和襯托這兩種手法是否都已掌握,畢竟對比和襯托中的反面襯托有相似之處。在對比和襯托上我處理的不是很好。

最後是進行了教學的擴展。我引用了一個英國人與一個加拿大人對愚公的評價,以求用現代人的觀念去看待愚公移山這件事情,來探討愚公究竟“愚還是不愚”?但是,我這一探討做的不夠到位。沒有很好的將文章的這一問題進行研究下去。就急忙解讀了“聰明的中國人,為什麼會對這樣一個瘋狂的愚老人,津津樂道?”而忽視了文本的創新,回到了老課題上“愚公精神”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整堂課,我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教學目標: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和愚公的形象,理解神話結尾及文中細節刻畫的作用,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以及學習愚公的精神。但是,這堂課似乎少了一些新意,彷彿一杯白開水,解渴但不夠美味。而且,在教學中,我覺得自己一直存在這樣的一個困惑:有些環節猶如“蜻蜓點水”,缺乏“精雕細琢”,重形式而無實際效果。這是我今後教學中急需改變和改善的地方。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磨礪自己,追求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 篇二

《愚公移山》是一篇家喻户曉的名篇寓言故事,選自戰國時代的道家列禦寇所著《列子·湯問》,它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又帶有神話色彩,篇幅短小, 大概的內容學生早以有所瞭解,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決定引導學生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去感受課文,從寓意中獲得人生的啟迪。接下來就把我這節課的教學進行反思:

一、注重學生預習的指導及培養。

預習是課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質量,影響着學生的發展。因此,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首先就要從教會學生學會預習入手,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在課前我佈置自讀要求:憑藉工具書逐字逐句讀懂課文,同時記下疑問,準備在課堂學習時提出,養成帶着問題去讀書的好習慣。在本節課中能發現學生們真正的去預習了,真正的去思考了,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二、充分發揮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優勢,提高學習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四處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機會,學生們在組內能夠大膽發言,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雖然語言不是那麼周密,但卻能看出學生們的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了知識學習的互補,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學習。

三、“以提問與指點代替多講”。

減輕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着眼於培養學生自讀、自學的能力。新課程明確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我創設了讓學生質疑的環節,並且將重點問題進行歸納,梳理,然後再讓學生們帶着問題去讀書,去尋求,發現問題的答案,然後在組內交流,做到了指點多,講的少。

四、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能恰到好處的為課堂教學服務。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愚公移山》的動畫Flash,創設生動有趣的視覺效果,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當中,同時也使學生對《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有初步的感知,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基本上領會了文章的寓意,認識到愚公精神的偉大,便於整個教學活動的展開。

總之,本節課課堂氣氛活躍,有激烈的討論交流,也有爭先恐後的發言。學生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和情感的薰陶。所取得的課堂效果比較令我滿意。

但是,我對課堂教學時間的把握不夠準確,導致學生在最後彙報的時間不夠,有的學生沒有得到發言的機會。其實,課堂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今後我一定會更加努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 篇三

《愚公移山》是一篇家喻户曉的名篇寓言故事,它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又帶有神話色彩,篇幅短小,作為自讀課文,學生通過自學基本上掌握這則語言的主要內容。12月15日,我在九年級(3)班開了一節《愚公移山》的公開課,現結合本課的教學實踐作如下反思:

《愚公移山》是篇傳統的老課文,故事情節簡單,大概的內容學生早知,經典的教法也有很多。我這次主要是結合我的小課題研究: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興趣的方法來設計這節公開課。在準備上這篇課文之前,腦子裏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我的課堂教學對學生有吸引力,如何在教學中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1、營造良好的氣氛。在學習之前,我播放江濤所唱的“愚公移山”的歌曲,以此導入課文的學習中。幾乎所有的同學能夠馬上進入狀態,部分學生學生還慢慢伴唱。我覺得這一點能很好第激發學生學習這則寓言的興趣。

2、採用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授課之前,我讓學生做了很好的預習,主要是針對文言字詞,梳理文章內容,嘗試進行翻譯。學生先結合文下註解獨立學習,把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然後小組討論,若還有疑難問題,則在課堂上向老師提出來,共同分析理解。我覺得這比單純的老師串講要好一些,可以調動學習的慾望。

3、採用提問教學法。教這篇課文時,我提出了幾個問題。這則寓言一共寫了哪些人物?老愚公有多大年紀了?智叟是個年輕人嗎?那個“遺男”姓什麼?有幾歲了?他去移山,他的爸爸肯嗎?參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移山”這件事做起來困難嗎?他們的勞動艱苦嗎?這樣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對文章既對重點字詞做了強調,也對課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