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的小夥伴教學反思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7W

我的小夥伴教學反思

我的小夥伴教學反思1

《我和我的小夥伴》一課是一篇語句優美、意韻悠長的小散文。課堂上我始終運用交互式學習方式,圍繞“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句話?”這個話題展開,談感受、找依據、説理由。在教學時,我感到比較滿意的是:

1、緊緊依靠文本設計交互情境。

於永正老師曾經説:“我備課沒什麼訣竅,就是那麼翻來覆去地誦讀、默想,當讀出自己的理解、情感,當讀出了文章的妙處,當讀出了自己的驚喜,我便敢走進課堂。”沒有與文本的親密接觸,教學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深入文本,努力尋找交流的“空間”,以便準確把握和理解教材,使交流的水平更高、更有效。並因此設計了一個“折小棒、尋找大力士”的遊戲作為課文學習的導入,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遊戲中創設的寬鬆、和諧的情景,既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問題——“為什麼一根小棒就能折斷,一捆小棒就折不斷了?”,在思索與交流中進入交互學習,又為學習課文內容做了鋪墊。

2、重視學生與生活的交互。

生活,永遠都是語文課程的一篇沃土,語文也無時無處不與實際生活相聯相通。學生與生活對話,就是將語文學習由課內向課外遷移,由課堂向生活延伸,從生活中捕捉、篩選、獲得活的知識信息,並內化為自己的語文素養。

《我和我的小夥伴》一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有12個,我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學生字詞,學生在自我回憶——參與同學回憶——自我積累——最後有新的發現這一過程中嚐到了發現的喜悦與識字的快樂。為了擴大學生識字量,我又將識字教學引向生活——“這些方法真不錯,再找找看,你曾經在哪兒見過這個字?身邊有沒有?”一語激起千層浪,學生在冥思苦想中發現很多漢字在生活中都能找到,都來源於生活。這個發現不僅有利於學生很快的識記生字,而且能使學生在實際觀察和思考中認識生活,擴大視野,拓寬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

3、尊重個性閲讀中的情感交流。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交流的過程,教學時我給學生大量讀的機會和時間:初讀課文——認讀生字;再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精讀課文——抓住重點讀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這時的讀應當是高一層次的“讀出感情、讀出體會”。學生在自由讀、分角色讀、讀喜歡的句子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小水滴、木船、禾苗對話,並結合自己的感受、認識、情感等精神的東西細心感悟小水滴和它的朋友們無私的幫助小木船、禾苗,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可貴精神。學生在交流時先讀,然後我引導學生説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在讀完“我們流到木船下,肩並着肩,手挽着手,齊心協力托起了木船”一句後説:“小水滴們多團結呀!”我追問到:“團結在一起的小水滴會是什麼樣?”學生説:“小水滴們會合在一起成了一條有很多水的小河,這樣才能把木船托起來。”我接着引導:“小水滴真團結,力量真大,你能帶着你的感受讀一讀嗎?”學生讀課文,使感從文中來,還回到文中去,這樣在朗讀中感悟,伴着這感悟,書也讀得越來越有味,越來越有情趣。

我讓學生想象:“擱淺的木船在小水滴們的幫助下,又能航行了,大家想想它會去幹什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到的不僅是去運輸貨物,還有“木船受到小水滴們的幫助才能航行了,它一定也會像小水滴們一樣去幫助別人。”……由於學生的生活閲歷、知識水平、領悟能力、審美情趣、看問題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閲讀過程中學生對文本和言語的感知、理解都會有所不同,一個人發表了看法,其他人便是一種吸收,“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面將隨着學生個體間充分的交流而消失。這樣不同的思維、情感相互碰撞激發出更多的靈感和智慧的火花,學生的感悟才會越來越深,學習才會有滋有味。

不太滿意的地方是:

在師生交流過程中,自己傾聽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這一方面做的還不夠。語言顯得蒼白、不能及時捕捉學生回答問題時想説但沒有表達出來的點,自己提升性的語言不夠到位,造成師生交流不能很流暢、深入的進行下去。比如:在處理第四自然段時,學生從“我們流到木船下,肩並着肩,手挽着手,齊心協力托起了木船。”這句話中體會到了小水滴們真團結,幫助了小木船。其實學生此時並沒有真正明白“齊心協力”的含義,我卻對此進行了總結,説出了“團結起來力量大”。如果在教學時,我能夠追問一句:“你能和你的小夥伴們一起表演出這句話中的情景嗎?”學生就會從相互配合中更好的理解“齊心協力”,明白團結與力量的關係。然後我在小結:“是呀,人心齊,泰山移,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什麼困難都不怕,讓我們帶着這種感受再讀一讀這句話吧!”就會使小水滴們的行為和形象更加立體化了。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內心的真實渴望往往就像流星一般稍縱即逝,沒能及時捕捉到是非常遺憾的,也為這節課留下了遺憾。

一節課下來,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師只有把教材真正打開,豐藴自己的素材,備學生備教材,傾聽學生的回答,才能使課堂教學在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交流絲絲入扣,層層深入,進入理想中的交互狀態,這也是我在今後的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不斷的追求。

我的小夥伴教學反思2

作文教學比較難上,一節課下來,感覺還是有一些收穫的:在整個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營造和的寫作氛圍,激發學生説話的積極性。

謎語是學生所喜見聞樂見的,在教學導入時,我以同學們為

迷底創作謎語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有話可説,有例可仿。

二、誘發情感,奠定學生思想基礎。

我選擇從談話開始,以介紹夥伴的方式巧妙地將學生帶到習作的要求中,不動聲色,不留痕跡。把黑板交給學生,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為老師融入學生,點撥學生製造和諧的氛圍,贏得寶貴的時間。

三、聯繫生活,奠定學生思維基礎。

作文教學説是寫的基礎,一節習作指導課不是要完整地展示學生習作的過程,但要充分地體現教師指導的過程,在練習説話的.過程,就是構思的過程。

教學中,要求學生“用一兩句話寫出你最熟悉的夥伴的特點”學生在説的基礎上,構思恰當、新穎的開頭,不僅能使筆下生花,而且能增加文采。而這樣的要求是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來的,落實了課標對於文章修改的要求,雖然只是對開頭的修改,卻也體現了“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思想。

四、出示範文,奠定寫作方法基礎。

在教學中,我選擇與學生習作要求相似的範文,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一些具體的寫作技巧,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更重要的是範文中新的題材,新的構思,新的寫法會給寫生一些啟示,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而範文安排在學生選定了事例後,這樣就避免學生的思維受到範文的侷限

但是細思量,還是留下很多遺憾:一是由於雖然自己精心設計了過渡語,對教案也再三進行了修改,但對教案不是很熟,教學時時間不夠緊湊。二是應該指導學生在説的基礎上,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創作,完成習作,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習作,來展現課堂的效果,這樣會更好。以後的教學中能注意這一點,多指導,多練筆,相信學生一定會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有得有失,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這是最常見的。只要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並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相信我們的課堂教學將演繹更多的精彩!

我的小夥伴教學反思3

“介紹我的小夥伴”是第六單元的一篇習作。這一單元緊緊圍繞“作家筆下的人物”鋪展開來,使學生感受了各具特點的鮮活人物形象。本次習作要求“運用一兩件事寫出小夥伴的特點”。對於寫人,學生並不陌生,關鍵是要突出人物的特點,而捕獲人物特點的,正是自己心靈的感動、激動,甚至衝動。因此,只有那些平時留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積累生活的孩子,才能獲得生活的賜予。怎樣讓學生愛上作文,樂於寫作呢?下面我就這次我的作文課談幾點看法:

一、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目前,好多學生都害怕作文,一提到作文,他們就“頭疼”,不知從何下手。如何讓學生喜歡作文,並且樂於表達?這就得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節課教學伊始我讓學生先玩一個“人物競猜”遊戲,學生的興趣便來了。我讓學生聽我的語言描述,猜生活中他們看到或聽到的人物。因為感興趣,學生聽得很仔細,也因為我的語言描述中抓住了人物的身份、外貌、工作等鮮明獨特的特點,所以學生一下子就猜出所指的人物來了。我順勢追問他們猜對的祕訣,滲透成功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為這節課的作文指導奠定了基礎,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們的參與興趣,獲得初步感悟。

二、確定寫作內容是寫好作文的關鍵。

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校長曾經強調:作文教學要注重六個“重要”,其第一重要就是:寫什麼永遠要比該怎樣寫重要。因此,在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後,我揭示了習作任務:讓學生自由讀第七單元的習作提示,用圈畫關鍵詞的方法自主審題,在學生彙報時及時點撥。教會學生抓住關鍵詞進行審題的技巧,突破審題關,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任務。為學生寫好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説寫訓練有效結合是寫好作文的妙方。

我們的好多學生講起話來頭頭是道,滔滔不絕,但“寫”起文章來就不怎麼樣了。因為“説話”在生活中再普遍不過了,有充分的實踐機會,而“寫”的實踐的機會就很少了。因此,我們的作文教學應遵循從説到寫的原則。這節作文課,我分三個步驟訓練學生的表達。第一步驟是“我會説”,設計梯度提示“我印象深刻的人是他(她)的一個特點是,我準備用這個事例來表現他(她)的特點,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説的話盡情地表述出來。學生回憶、描述的過程既是平時觀察生活、真實感受的自然流露,也是用“嘴”作文的過程,接下來只需將語言稍做組織潤色即可成文。這樣,根據老師或同學的點撥評價,稍做選擇整理,就可用筆説出來,也就找到了“下鍋之米”。進入第二個步驟“我會寫”環節。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只能要求學生即興現場寫一個精彩的片斷,表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這樣將“説”和“寫”有效地聯繫起來,説説寫寫,寫寫説説,學生”會説不會寫"的問題就解決了。而在第三個步驟“我會評”的環節中,這環節中由於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基本掌握了寫人的方法,再加上有老師提供的評價標準,所以學生寫起來有章可循,評起來頭頭是道,出現了許多精彩的點評,如有的學生從同學寫的片段的遣詞造句進行點評,有的則對片斷中運用的修辭手法、細節描寫。學生準確精彩的點評也説明了他們通過這節作文課的學習已較有效的掌握了寫人的方法。

一位教育家説過“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這節作文課,雖有精彩之處,但也給我留下遺憾和深深地思考。從這節課學生的反應以及學生課後所寫的作文來看,教學目的基本上能夠達成,大部分學生能用堂上所學到的方法去寫身邊的小夥伴。只是這節課上,還有許多做得不夠的地方,如在引導學生選材時,應該花多點時間在這上面,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或語言把人物寫具體,並讓學生去説説怎樣寫具體,這樣或許寫出來的效果會更好。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謹慎地把握好生成與預設的關係,讓我的作文課堂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