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范仲淹以工代賑譯文翻譯原文(共五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W

范仲淹以工代賑譯文翻譯原文(共五則)【精品多篇】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原文及翻譯 篇一

一、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二、譯文:

范仲淹二歲時死了親愛的父親,母親貧窮無依無靠,又嫁給常山姓朱的人。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動得流了淚,離開母親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裏睡覺幾乎都沒有解開衣服,有時夜晚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臉。他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太陽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精通了六部經典著作的要意,情緒憤慨激昂地樹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壯志。他常常自己吟誦説:“應當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都享樂之後才享樂”。

三、註釋:

1、孤: 幼年失去親愛的父親,現指孤兒失去雙親。

2、再適長山朱氏:改嫁到長山姓朱的人家。(適,出嫁。再,第二次)

3、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家世。 世家:家世。

4、既:等……之後。

5、去:離開。

6、之:到,往。

7、南都:指應天府,及河南商丘。這裏的南都學舍為當時著名學舍。

8、嘗:曾經。

9、就寢:上牀睡覺。

10、日昃(zè):太陽偏西。 昃:日偏西。

11、或:有時。

12、昏怠:昏沉睏倦。

13、輒(zhé):往往。通常翻譯為:就

14、沃面:洗臉 沃:用水淋洗,這裏指“洗”。

15、六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

16、旨:要義。

17、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8、依:依靠。

19、以:以。.。.。.作為;用

20、誦:吟誦。

21、長山:古地名

22、饘(zhān):稠的粥

范仲淹岳陽樓記原文與翻譯 篇二

《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於北宋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為重修岳陽樓寫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范仲淹岳陽樓記原文與翻譯,歡迎閲讀參考!

岳陽樓記

宋代:范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隱曜 一作:隱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着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裏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麼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衝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一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説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着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併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麼呢?(是由於)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説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説:“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

寫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

賞析

《岳陽樓記》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開頭就切入正題,敍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曆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説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後文抒情設伏。下面用了“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二段,格調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説“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定下文寫景範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有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説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後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承前啟後,並回應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一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第三、四兩段是兩個排比段,並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不同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擬的情調,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實境的濃縮、提煉和昇華,頗有典型意義。“若夫”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悽楚。這裏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敍。淫雨、陰風、濁浪構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嶽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令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以“至若”領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儘管也是列舉性的語氣,但從音節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上已變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寫,雖然仍為四字短句,色調卻為之一變,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翱翔,魚兒在歡快遊蕩,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為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讀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句式、節奏與上一段大體相仿,卻也另有變奏。“而或”一句就進一步擴展了意境,增強了疊加詠歎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氣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樓也”的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臨風”的揮灑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中心,以“嗟夫”開啟,兼有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後,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並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於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託古聖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瞭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後標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

整篇文章表現了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與此同時,也是對被貶戰友的鼓勵和安慰。《岳陽樓記》著名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説,他從小就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岳陽樓記》末尾所説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準則。孟子説:“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採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閒快樂,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應立身行一的準則,認為個人的榮辱升遷應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這兩句話所體現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范仲淹簡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他是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年幼的時候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祕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於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有《範文正公文集》傳世。

范仲淹以工代賑 篇三

范仲淹以工代賑

皇佑二年,吳中大飢,殍殣枕路,是時範文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於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遊。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飢歳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於是諸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監司奏劾杭州不卹荒政,嬉遊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敍所以宴遊及興造,皆欲以發有餘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於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歳飢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為令。既已恤飢,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澤也。——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一〃官政一

【譯文】

宋朝仁宗在政期間,吳州一帶鬧大饑荒,當時范仲淹正在浙西當職,他下令散發米糧以賑濟災民。並鼓勵百姓儲備糧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備。 吳州的百姓喜歡賽舟,並且信仰佛教。於是範促淹鼓勵這兒的百姓舉行划船比賽,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飲。從春季至夏季,當地的百姓幾乎每天都扶老攜幼在湖邊爭看賽舟。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方丈住持,對他們説:”鬧饑荒的年份也是工錢最是低的時候,正是寺院大興土木建院修造的大好時機。”於是各寺廟住持開始招募工人大肆興建。范仲淹又召募工人興建了朝廷的穀倉及官府衙役的宿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達一千人。 監察的官員認為范仲淹此舉是不體卹荒年朝廷的財政困難,竟然鼓勵百姓划船競賽和寺院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所以上奏朝廷,奏請治范仲淹的罪。范仲淹上奏説:”我之所以要鼓勵百姓宴遊湖上,寺院和官府大興土木,用意是借有錢的百姓,來救濟貧苦無依的窮民,使他們靠出賣勞力來過生活,能夠依賴官府和民間所提供的工作機會生活,不致於背井離鄉,餓死荒野。” 這年全國的大饑荒,只有杭州一帶的百姓沒有受到嚴重的災害。

范仲淹岳陽樓記原文翻譯 篇四

全文記敍、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小編為你整理了范仲淹岳陽樓記原文翻譯,希望對你有所參考幫助。

一、原文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隱曜 一作:隱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翻譯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着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裏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麼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衝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一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説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着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併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麼呢?(是由於)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説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説:“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

寫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

三、註釋

記:一種文體。可以寫景、敍事,多為議論。但目的是為了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抱負(闡述作者的某些觀念)。

(1)選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後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蘇州吳縣(現江蘇省吳縣)人,北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岳陽樓在湖南嶽陽西北的巴丘山下,樓高三層,下臨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閲兵台。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説在閲兵台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

(2)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慶曆,宋仁宗趙禎的年號。

(3)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職任嶽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諒,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時朋友間多以字相稱。謫zhé①譴責;責備。《左傳?成公十七年》:“國子~我。”②被貶官,降職。《琵琶行》:“~居卧病潯陽城。”③缺點;過失。《老子》:“善言無瑕~。”

【謫戍】把被革職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發到邊遠的地方。在這裏作為被貶官,降職解釋。

守:指做州郡的長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曆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政,政事;通,通順;和,和樂。這是讚美滕子京的話。

(6)百廢具興: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百,不是確指,形容其多。廢,這裏指荒廢的事業。具,通“俱”,全,皆。興,復興。

(7)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乃,於是;增,擴大。制:規模。

(8)唐賢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9)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託、囑咐。予,我。作文,寫文章。以,用來,連詞。記,記述。

(10)予觀夫巴陵勝狀:夫,指示代詞,相當於“那”。勝狀,勝景,好景色。

(11)銜(xián)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銜,銜接。吞,吞沒。浩浩湯湯(shāng):水波浩蕩的樣子。

(12)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橫:廣遠。際涯:邊。(際、涯的區別:際專指陸地邊界,涯專指水的邊界)。

(13)朝暉夕陰:或早或晚(一天裏)陰晴多變化。朝,在早晨,名詞做狀語。暉:日光。氣象,景象。萬千,千變萬化。

(14)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此,這。則,就。大觀,雄偉景象。

(15)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説的“唐賢今人詩賦”。備,詳盡,完備。矣,語氣詞“了”。之,的。

(16)然則北通巫峽:然則:雖然如此,那麼。

(17)南極瀟湘:南面直到瀟水、湘水。瀟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極,盡。

(18)遷客騷人,多會於此:遷客,被貶謫流遷的人。騷人,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後人也稱詩人為騷人。多:大多。會,聚集。於,在。此,這裏。

(19)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飽覽這裏景色時的感想,恐怕會有所不同吧。覽:觀看,欣賞。物:景物。之情:情感。,得無:恐怕/是不是。異:差別,不同。乎

(20)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於”。淫(yín)雨霏霏,連綿不斷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21)開:解除,這裏指天氣放晴。

(22)陰風怒號(háo),濁浪排空:陰,陰冷。號,呼嘯;濁,渾濁。排空,衝向天空。

(23)日星隱曜(yào):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曜(不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輝;日光。

(24)山嶽潛形:山嶽隱沒了形體。嶽,高大的山。潛,隱沒。形,形跡。

(25)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26)檣(qiáng)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槳折斷。檣,桅杆。楫,船槳。傾,倒下。摧,折斷

(27)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樣子。

(28)斯:這,在這裏指岳陽樓。

(29)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則,就。有,產生……(的情感)。去國懷鄉,憂讒畏譏: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説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去,離開。國,國都,指京城。去國,離開京都,也即離開朝廷。憂,擔憂。讒,讒言。畏,害怕,懼怕。譏,嘲諷。

(30)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蕭然,蕭條的樣子。感極,感慨到了極點。而,表示順接。者,代指悲傷感情,起強調作用。

(31)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氣候和暖,陽光普照。至若,至於。春和,春風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辭)。

(32)波瀾不驚: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驚:這裏有“起”“動”的意思。

(33)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一,全。萬頃,極言其廣。

(34)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在水中游來游去。沙鷗,沙洲上的鷗鳥。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錦鱗,指美麗的魚。鱗,代指魚。游泳:或浮或沉。遊:貼着水面遊。泳,潛入水裏遊。

(35)岸芷(zhǐ)汀(tīng)蘭:岸上與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種。汀:小洲,水邊平地。

(36)鬱郁:形容草木茂盛。

(37)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或:有時。長:大片。一,全。空:消散。

(38)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照耀千里。

(39)浮光躍金:波動的光閃着金色。這是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40)靜影沉璧: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這裏是寫無風時水中的月影。璧,圓形正中有孔的玉。

(41)漁歌互答:漁人唱着歌互相應答。互答,一唱一和。

(42)何極:哪有窮盡。何:怎麼。極:窮盡。

(43)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曠,開闊。怡,愉快。

(44)寵辱偕(xié)忘:榮耀和屈辱一併都忘了。偕:一起。寵:榮耀。辱:屈辱。

(45)把酒臨風:端酒面對着風,就是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把:持,執。臨,面對。

(46)洋洋:高興得意的樣子。

(47)嗟(jiē)夫:唉。嗟夫為兩個詞,皆為語氣詞。

(48)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曾經。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49)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或,近於“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異,不同於。為,這裏指心理活動。二者,這裏指前兩段的“悲”與“喜”。

(5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為互文)。以,因為。

(5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在朝中做官擔憂百姓。意為在朝中做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下文的“進”,對應“居廟堂之高”。進:在朝廷做官。

(52)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在僻遠的地方做官則為君主擔憂。處江湖之遠:處在偏遠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對應“處江湖之遠”。之:定語後置的標誌。是:這樣。退:不在朝廷做官。

(53)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那一定要説“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後才享樂”吧。先,在……之前;後,在……之後。其:指“古仁人”。而,順承。必:一定。

(54)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樣的人,那我同誰一道呢?微,沒有。斯人,這樣的人。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

(55)時六年:慶曆六年(1046年)

四、一詞多義

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曆五年)越明年

(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

以:(1) (來) 屬予作文以記之

(2)( 因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那) 予觀夫巴陵勝狀

(2)(表句尾感歎) 嗟夫

觀:(1)( 看) 予觀夫巴陵勝狀

(2)( 景象)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極:(1)(直到)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2)(窮盡,盡頭) 此樂何極

(3)(表示程度深) 感極而悲者矣

或:(1)(或許 )或異二者之為

(2)( 有時) 而或長煙一空

空:。(1)( 天空) 濁浪排空

2)( 消散) 長煙一空

通:(1) (順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峽

和:(1)(和樂)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

一:1)一片:一碧萬頃

(2)全:長煙一空

(3)全部:在洞庭一湖

則:(1)那麼 :然則何時而樂耶

(2)就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就: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歸(1)歸依:微斯人,吾誰與歸

(2)聚攏:雲歸而巖穴暝

備(1)前人之述備矣:譯盡

(2):備齊

五、詞類活用

⒈百廢具興(動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

3、後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後)

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

⒌憂讒畏譏(名詞作動詞,別人説壞話)

⒍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

⒎而或長煙一空(形容詞作動詞,消散)

⒏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名詞活用作狀語,向北;向南)

⒐或異二者之為(動詞活用作名詞,這裏指心理活動)

六、古今異義

⒈氣象萬千【古義:景色和事物; 今義:天氣變化;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

⒉微斯人【 古義:(如果)沒有;今義:微小】

⒊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古:景象;今:看】

⒋橫無際涯【古:廣 本站 遠;今:與“豎”相對】

⒌濁浪排空【古:衝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⒍予觀夫巴陵勝狀【古:指示代詞,表遠指,相當於“那”;今:丈夫,夫人】

⒎前人之述備矣【古:詳盡 今:準備】

⒏增其舊制【古:規模 今:制度】

⒐作文【古:寫文章 今:作文】

⒑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則有去國懷鄉【古:國都;今:國家】

⒓則有去國懷鄉【古:離開;今:前往】

⒔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經;今:品嚐】

⒕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過】

⒖寵辱偕忘【古:榮耀;今:恩寵】

⒗沙鷗翔集【古:羣鳥停息在樹上;今:集體,集中】

⒘進亦憂【古:在朝廷做官;今:前進】

⒙退亦憂【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後退】

七、通假字

⒈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託)

⒉百廢具興(通“俱”,全,皆,都)

句式分析

⒈倒裝句

例:微斯人,吾誰與歸?(疑問代詞“誰”作賓語,賓語前置。語序應為“吾與誰歸”。)

⒉判斷句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也”表判斷語氣。)

⒊省略句

例: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省略主語“滕子京”。)

⒋狀語後置

例: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⒌定語後置

例: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

6、賓語前置句

例:吾誰與歸?

八、重點語句

(1)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它連接着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流水,水波浩蕩,無邊無際,或早或晚(一天裏)陰晴多變化,氣象千變萬化。

(2)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像那陰雨連綿繁密,接連幾個月都不放晴,陰冷的風呼嘯着,渾濁的水浪衝向天空

(3)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至於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范仲淹以工代賑譯文翻譯原文 篇五

范仲淹以工代賑譯文翻譯原文

【原文】皇佑二年,吳中大飢,殍殣枕路,是時範文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於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遊。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飢歳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於是諸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監司奏劾杭州不卹荒政,嬉遊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敍所以宴遊及興造,皆欲以發有餘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於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歳飢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為令。既已恤飢,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澤也。——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一·官政一

【譯文】宋朝仁宗在政期間,吳州一帶鬧大饑荒,當時范仲淹正在浙西當職,他下令散發米糧以賑濟災民。並鼓勵百姓儲備糧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備。 吳州的百姓喜歡賽舟,並且信仰佛教。於是範促淹鼓勵這兒的百姓舉行划船比賽,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飲。從春季至夏季,當地的百姓幾乎每天都扶老攜幼在湖邊爭看賽舟。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方丈住持,對他們説:“鬧饑荒的年份也是工錢最是低的時候,正是寺院大興土木建院修造的大好時機。”於是各寺廟住持開始招募工人大肆興建。范仲淹又召募工人翻新了朝廷的穀倉及官府衙役的宿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達一千人。

監察的官員認為范仲淹此舉是不體卹荒年朝廷的財政困難,竟然鼓勵百姓划船競賽和寺院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所以上奏朝廷,奏請治范仲淹的罪。范仲淹上奏説:“我之所以要鼓勵百姓宴遊湖上,寺院和官府大興土木,用意是借有錢的百姓,來救濟貧苦無依的窮民,使他們靠出賣勞力來過生活,能夠依賴官府和民間所提供的工作機會生活,不致於背井離鄉,餓死荒野。”這年全國的大饑荒,只有杭州一帶的百姓沒有受到嚴重的災害,百姓沒有流亡的,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饑荒年份打開司農寺糧倉的糧食賑濟災民,募集民間財力為地方興利,近年來已定為法令。這種措施,既賑救了饑荒,又趁荒年替民間興利,這是先王的功績。

讀書忌“二物”

[原文] 子少時讀書,一見輒即能誦①。暗疏②之,亦不甚失③。然負④自放⑤,喜從飲酒滑稽⑥者遊。旬朔⑦之間,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記⑧之力,而常廢於不勤。

比⑨數年來,頗發憤懲艾10,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11不如曩時12十一二。每閲一事,必尋繹13數終,掩卷茫然,輒復不省。故雖有勤苦之勞,而常廢於善忘。

嗟夫!敗14吾業15者,常此二物也。

(選自秦觀《精騎集·序》)

[註釋] ①誦:記誦。②暗疏:默寫。③失:差錯。④負:依仗。⑤放:放任自流。⑥滑稽:巧言善辯。⑦旬朔:十天為一旬,每月七年級為朔,此指一個月。⑧強記:記憶力很強。⑨比:近。⑩懲艾:懲戒。11殆:大概,幾平。12曩時:以往,從前。13尋繹:反覆推求。14敗:損害。12業:學業。

譯文:少年的時候讀書,看一遍便能背誦,默寫它,也不會出現差錯,於是便依仗着自己有這種本事就放縱自己,願意和喝酒鬧玩的人在一起遊樂。一個月之中,看書的日子沒有幾天,這樣即使有很強的記憶力,經常不去學習也就荒廢了。

近幾年來,用發憤地態度來告誡自己,後悔以前的行為;但聰明智慧已經衰竭,幾乎不如十一二歲以前,每看見一件事,一定反覆推求才得到最終結果,合上書之後便迷茫混亂,經常是不再記住書中的內容,所以雖然很勤勞地讀書,也在經常忘記中把學問荒廢了。

哎呀!使我的學業敗廢的,就是這兩樣東西啊!

《愛蓮説》比較閲讀 閲讀兩則與“賞荷”有關的文言文,完成練習(15分)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餘憶年少時,住西湖。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數友,觀荷於湖邊亭中。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緻,實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餘以為妙絕。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2分)

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②餘以為妙絕(

) 2.《古漢語詞典》對“鮮”字有以下幾種解釋。請根據語境,選出對“陶後鮮有聞”中“鮮”字的解釋最恰當的一項。(2分)

A.讀xiān,活魚。

B.讀xiān,新鮮。

C.讀xiān,鮮豔。

D.讀xiǎn,少。 3.根據語意,下列語句停頓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晉陶淵明獨/愛菊

B.世人/盛愛牡丹 C.荷花為雨/所洗

D.餘憶年/少時 4.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數友,觀荷於湖邊亭中。

5、讀文賞荷:(5分) (1)賞荷,可觀其形美。[乙]段描繪雨中荷花的語句是“

”,描繪雨後荷花的語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賞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稱蓮為“花之君子”,[乙]段贊荷為“花中仙子”。你更喜歡哪一種讚譽之辭?請聯繫文段內容談談你的看法。(3分)

1、(2分)要點與評分:解釋準確,每個1分。①親近而不莊重②美妙到了極點(或:奇妙到了極點;奇妙極了等)2. D (2分)3. B (2分) 4.(4分)要點與評分:翻譯準確,表達通順。每句2分。

①句:對於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或:像我一樣愛蓮的,還有誰呢?) ②句:一天,(我)和幾位好友一起,在湖邊的亭子中觀賞荷花。 5.讀文賞荷:(5分) (1)(2分)要點與評分:依照題意,用原文填空。每處1分。 雨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

雨後:鮮妍明媚,裊娜多姿

(2)(3分)要點與評分:觀點明確,聯繫文段內容,有理有據,2分;表達1分。 例一: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點,這與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點,這與君子特立獨行,正直不苟,豁達大度的品質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歡稱荷為“花中仙子”。因為被雨洗滌過的荷花,更顯得鮮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麗動人„„

翻譯:我回憶年輕時,居住在西湖。每當到了夏天,臨近湖邊欣賞荷葉荷花,就高興得忘了吃飯。有一天,會同幾個朋友,在湖邊的亭子中觀賞荷葉荷花,意興正濃,忽然天上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顯現為飄動搖擺的姿態。不一會兒,雨過天晴,湖中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被雨水所沖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緻,實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李太白詩中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我認為太貼切絕妙了。

丈夫之冠也原文及翻譯

一、原文: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二、翻譯:

男子舉行加冠禮的時候,父親給予訓導;女子出嫁的時候,母親給予訓導。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説:“到了你丈夫家裏,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揹你的丈夫!”以順從為原則的,是妾婦之道。至於大丈夫,則應該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裏,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時候,便與老百姓一同前進;不得志的時候,便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富貴不能使我驕奢淫逸,貧賤不能使我改移節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這樣才叫做大丈夫!

三、點評: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節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問:“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識之,苛政猛於虎也。”(節選自《禮記·檀弓下》) 【註釋】①式:同“軾”,車前的扶手橫木,這裏用作動詞。②壹:真是,實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稱呼公婆。④小子:古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生的稱呼。

17、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還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於虎也: 1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②今吾子又死焉

19、從表達方式看,甲乙兩文都運用了 (填2字);從藝術表現手法看,甲文主要運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託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運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題。(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婦人為什麼都不願意離開他們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回答)(4分)

17、(4分)①交錯相通 ② 通“邀” ③你 ④繁重,使人難以忍受(各一分)18.(4分)①(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説魏朝和晉朝了。(2分)②如今我的兒子又被 咬死了。(2分)19.(3分)記敍(描寫)虛構(想象) 反襯(對比)(各1分)20.(分)桃花源與世隔絕,遠離戰爭,沒有繁重的賦税和無盡得徭役;環境優美,民風淳樸。人們安居樂業,祥和幸福。(2分)雖然一家祖孫三代死於虎口,但是泰山婦人深知山下世間苛政帶來的災難遠比山中的 更為慘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對即可)。

作品註釋 ⑪本節選自《檀弓》下。

⑫式:同“軾”,車前的橫木,供乘車時手扶用。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的確,確實。

(5)舅:丈夫的父親。

(6)苛:苛刻,暴虐。

(7)小子:長輩對晚輩的稱呼。識(zhi):同“志”,記住。

編輯本段作品譯文 孔子路過泰山旁邊,見到一個婦女在墳墓前哭得很傷心。孔子用手扶着車軾側耳聽。他讓子路前去詢問説:“聽您的哭聲,真像一再遇上憂傷的事。”婦女於是説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兒子又死於虎口。”孔子説:“那您為什麼不離開這裏呢?”婦女回答説:“這裏沒有苛政。”孔子對子路説:“你要好好記住,苛政比老虎還要兇猛啊!”

編輯本段作品讀解 寧於老虎為伴,死於虎口,也不願去接受暴虐者的統治,用反襯的方法烘托出社會政治的殘暴專橫,不堪忍受。這種水深火熱 的狀況也許有點誇張,但卻道出了一種現實:人類社會有時比獸類社會還要黑暗和兇暴,,人有時比食人野獸還要殘忍。

個人是無力反抗比野獸好要兇殘的暴政的,即使像孔夫子那樣的聖人,也只有哀歎的份兒。平民百姓唯一的出路便是逃跑,而天下烏鴉一般黑,跑是跑不掉的,迫不得已,便於野獸為伍,寧為野獸腹中餐,不願做人刀下鬼。

黑暗和殘暴也有其作用,那就是:它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從中看到人性的醜惡和兇殘,看到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據説,人是最怕照鏡子的。當人從鏡子中看到自己的真實面目時,會被嚇得魂不附體。不知道我們從鏡子中看到“苛政猛於虎也”之時,會不會嚇得魂不附體?[1] 文學常識 題畫,即題畫詩。在中國畫的空白處,往往由畫家本人或他人題上一首詩詩的內容活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詠歎畫面的意境。這種在畫上的詩就叫作題畫詩。

鄭板橋《題畫》原文

三間茅屋,十里春風,窗裏幽蘭,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沒沒墨墨,絕不知樂在何處。

惟勞苦貧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閉柴扉,掃竹徑,對芳蘭,啜苦茗,時有微風細雨,潤澤於疏籬仄徑之間;俗客不來,良朋輒至,亦適適然自驚,為此日之難得也。

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譯文三間茅屋,十里春風,從窗裏遙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卻不懂得,真是令人遺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無點墨的人,身處如此情景,他們更是不懂樂在何處。 只有那些勞苦之人,忽然有10幾天的閒暇時光,才會關上柴門,掃淨小路,面對芬芳的蘭花,品着苦茶,有時微風細雨,滋潤着籬笆和小路。沒有煩人的俗事,面對知心的好友,為有這樣難得的閒適的日子而感歎。

所以我畫蘭花竹子石頭,是用來慰勞那些勞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貪圖享受的人享用。

原文《晚遊六橋待月記》翻譯/袁宏道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餘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餘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冶極矣。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註釋 ①六橋:西湖蘇堤上的六座橋,由南向北依次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②夕春(chōng):夕陽

翻譯

西湖最美的時候,是春天時的幾個月。白天最美時候,是煙霧瀰漫的早晨,是山嵐繚繞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盛,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後來才和桃花、杏花次第開放,尤其是難得一見的奇觀。吾友陶望齡多次告訴我:「傅金吾園中的梅花,是宋代張功甫玉照堂中的舊東西,應該要趕緊去欣賞欣賞啊!」我當時被桃花迷戀住了,竟然捨不得離開湖上。

從斷橋到蘇堤這一帶,綠草如煙、紅花似霧,瀰漫有二十多裏呢!歌吹的聲音恍若微風陣陣吹來,仕女的粉汗有似紛紛的細雨飄落,穿羅衫、著紈褲,遊客之多,還多過堤畔的小

草。真是豔麗極了!

然而杭州人遊覽西湖,卻僅僅在午、未、申三個時辰(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其實翠綠染著湖光的美,嵐色添加山嶺的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陽未下的時候才最濃麗!

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難以形容。那花的姿態、柳的柔情,山的容顏、水的心意,更是別有一番情趣韻味。這種樂趣,只能留給山中的僧人和識趣的遊客享用,那能夠和凡夫俗子

去説呢!

初至西湖記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温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餘遊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淨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偏賞。次早得陶石簣帖子,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西湖雜記 ——袁宏道

初至西湖記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温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餘遊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淨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偏賞。次早得陶石簣帖子,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右溪記》

【原文】 道州城西百餘步〔1〕,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2〕。水抵(3)兩岸,悉皆(4)怪石,攲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5〕。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6〕;在人間〔7 〕,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8〕。而置州已來〔9〕,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10)!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鬆與桂,兼之香草〔11〕,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 右溪 ”(12) 。刻銘石上,彰示來者(13)。

【註釋】 [1]右溪:唐道州城西的一條小溪。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縣。“右”,古以東為左,西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為之取名“右溪”。 [2]營溪:謂營水,源出湖南寧遠,西北流經道縣,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較大支流 [3]抵:擊拍,形容溪流滿湧,作者《遊右溪勸學者》:“尤宜春水滿,水石更殊怪。” [4]悉皆:謂兩岸都是。 [5]欹嵌(qīqiàn):石塊錯斜嵌插溪岸的樣子;“欹”,通“攲”。盤屈:怪石隨着溪岸彎曲屈折的樣子。 [6]名狀:説出它們的狀態。 [7]洄(huí):漩渦。懸:形容觸石濺起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8]垂陰:投下陰影。相蔭:彼此遮蔽蔭護。 [9]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隱者和歸隱的官宦。 [10]人間:謂世俗社會,主要相對隱逸而言,指仕宦於朝;嵇康《答山巨源絕交書》:“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在人間不止,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其義同此。 [11]都邑:都會城鎮。勝境:風景優美的環境。一本“可為”上有“則”字。

[12]靜者:謂仁人;《論語·雍也》載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 [13]置州:謂唐朝設置道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12)設置南營州,太宗貞觀八年(634)改為道州,玄宗天寶元年(742)改設江華郡,肅宗乾元元年(758)複稱道州。已來:同“以來”。

[14]之:指“無人賞愛”。悵然:惆悵抱憾的樣子。 [15]疏鑿蕪穢:謂疏通水道,開挖亂石,去除荒草雜樹。 [16]俾(bì):以便,準備。為:修築。亭宇:亭子房屋。

[17]兼之:並且在這裏種植。 [18]裨:補益,增添好處。形勝:優美的風景。

[19]為:因為。 [20]命:命名。 [21]銘:銘文,指作者為右溪所作的銘文。據作者《陽華志銘》、《五如石銘》、《浯溪銘》等其它同類作品,大多以銘文為主,前有小序。則本篇當同其例,應有銘文,此記屬序。但銘文已佚,後人為擬題作“記”。

[22]彰示:宣揚,告示。來者:後來的遊者。

【譯文】 在道州城西邊一百多步的地方〔1〕,有一條小溪。它向南流幾十步遠,併入營溪(2)。溪水兩岸,全都是怪石,它們傾斜嵌疊,迴旋盤曲,姿態奇特,無法用語言來形容(3)。清澈的溪流衝擊到巖石,便激起騰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邊還有美麗的樹木和珍奇的青竹(4),垂下蔭影相互遮蔽(5)。這條溪水如果在空曠的山野,那是很適合隱士遊覽和居住的(6);如果在人煙輳集的地方(7),也可成為城市居民遊覽的勝地,和愛清靜者休憩的園林(8)。可是自從道州城成為州的治所以來(9),卻至今沒有人們來欣賞它和喜愛它;我在溪水旁徘徊,為此悵然惋惜(10)!於是進行疏導開通,清除掉雜亂的草木,建造了亭閣,又種植了松樹、桂樹,還鋪植保護坡岸的香茅(11),來增益它優美的景緻。因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為 “ 右溪 ”(12) 。現在把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讓後來的人知道(13)。

《右溪記》理解本文的主題

問:右溪“無人賞愛”,作者為什麼要“悵然”?

(參考答案:作者對右溪景物無人賞愛“為之悵然”,一是因為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賞愛而無人賞愛;二是因為由此引起作者懷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比較閲讀:《右溪記》和《小石潭記》

(一)景物對比: 水:清 水:清澈

《右溪記》 石:怪 《小石潭記》 石:參差

境:幽 境:過清

(二)心情對比: 無人賞愛 寂寥無人

《右溪記》 徘徊溪上 《小石潭記》 悽神寒骨

為之悵然 悄愴幽邃

結論:景相同,情相似。景美、景奇、情深。

(三)作者對比: 元結:悵然→修葺 (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柳宗元:觀魚樂、賞美景→憂傷 (情景交融,觸景生情。表現了改革的艱難)

十、反覆朗讀課文,達到背誦。

十一、拓展練習:觀察自己的學校,寫一篇短文,注意寫出景物的特徵和你的感受。

附:補充資料:

一、至今仍在使用的文言詞語

抵、不可名狀、悵然、蕪穢、俾、裨、彰、銘、悉、蔭、則

二、解釋加點字的含義

(1)南流數十步 南:向南。名詞作狀語。 (2)合營溪: 合:匯合。

(3)置州已來: “已”同“以”,通假字。

三、省略句:

(1) 合營溪:省略了“於”字,即“合(於)營溪”。翻譯:在營溪匯合。

(2) 徘徊溪上:省略了“於”字,即“徘徊(於)溪上”。翻譯:在溪上徘徊。

《李生論善學者》閲讀訓練

------------------ 作者:-

【原文】

李生論善學者

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説,曰:“凡師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説之曰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愠,不應而還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謝曰:“餘不敏③,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④。”

【註釋】

①盍:hé,何不。

②迨:dài,等到。

③敏:聰明。

④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請讓我把你的話當作座右銘,用來展示明顯的警戒。

【譯文】

王生愛好學習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問他説:“有人説你不善於學習,是真的嗎?”王生不高興,説:“凡是老師所講的,我都能記住它,這不也是善於 學習嗎?”李生勸他説:“孔子説過‘學習,但是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學習貴在善於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但不去思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麼成 就,根據什麼説你善於學習呢?”王生更惱恨,不理睬李生,轉身就跑。過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訴他説:“那些善於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選擇最好的人,跟隨他,希望聽到真理啊!我的話還沒説完,你就變了臉色離支,幾乎要拒絕人千里之外,哪裏是善於學習的人所應該具有的(態度) 呢?學習的人最大的忌諱,沒有超過自己滿足,你為什麼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紀大了,貽誤了歲月,即使想改過自勉,恐怕也來不及了!”王生聽完他的話,感到震驚,醒悟過來,道歉説:“我真不聰明,今天才知道你説得對。我把你的話當作座右銘,用來展示明顯的警戒。”

【閲讀訓練】

1.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釋義。

①吾悉能志之 音: 義:

②李生説之曰 音: 義:

③王生益愠,不應而還走 音: 義:

音: 義:

④迨年事蹉跎 音: 義:

⑤學而不思則罔 音: 義:

2.請補出孔子關於學與思關係的名句的下句:

學而不思則罔, 。

3.給文中劃線的句子加上標點並翻譯。

李 生 説 之 曰 孔 子 雲 學 而 不 思 則 罔 蓋 學 貴 善 思 君 但 志 之 而 不 思 之 終 必 無所 成 何 謂 之 善 學 也?

4.王生認為“凡師所言,吾悉能志之”便是善學,而李生則有不同的見解。那麼李生認為怎樣才算是“善學者”?(請用原文語句回答)

5.結合你的學習生活,談談如何做一個“善學者” 。

【參考答案】1.①zhì,同“識”記 ②shuì,勸説 ③yùn,惱怒;xuán,同“旋”,轉身 ④cuō tuó,光陰流逝⑤wǎng,迷惑而無所得2.思而不學則殆。 3. 標點:李生説之曰:“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謂之善學也?翻譯:李生勸他説:“孔子説過‘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一無所得’,學習貴在善於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但不去思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麼成就,憑什麼説你善於學習呢?”

4、①學貴善思 ②不恥不問,擇善而從之 5.略。

《明史-宋濂傳》)原文

(宋濂)嘗與客飲,帝①密使人偵視。翌[yi]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zhuan]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②欺。”間召問郡臣臧[zang]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書萬餘言。帝怒,問廷臣。或指其書曰“此不敬,此誹謗非法。”問濂,對曰:“彼盡忠於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採者。悉召廷臣詰責,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明史-宋濂傳》)

註釋 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n):皇帝自稱。 ③ 嘗:曾經 ④密:祕密,這裏作動詞

⑤具:全,都 ⑥惟:只

⑦方:正 8既:不久

譯文 宋濂曾經與客人飲酒,皇帝暗中(祕密)派人去偵探察看。第二天,皇帝問宋濂昨天飲酒沒有?座中的來客是誰?飯菜是什麼東西?宋濂全部拿事實回答。皇帝笑着説:“確實如此,你不欺騙我。”皇帝祕密地召見(宋濂)詢問。起大臣們的好壞,宋濂只舉岀那些好的大臣説説。皇帝問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瞭解他們;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們交往,所以)不能瞭解他們。”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萬多字。皇帝大怒,詢問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説:“這裏不敬,這裏的批評不合法制。”(皇帝)問宋濂,回答説:“他只是對陛下盡忠罷了,陛下正廣開言路,怎麼能夠重責(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納的內容。把朝臣都招來斥責,於是口呼宋濂的字説:“(如果)沒有景濂,(我)幾乎錯誤地怪罪進諫的人。”

這文段寫宋濂與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指只有坦誠相待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