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顧茅廬》劇本(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8W

《三顧茅廬》劇本(精品多篇)

《三顧茅廬》劇本 篇一

課前談話:

師:考考大家,誰知道中國四大古典名著?

生回答

師:看來,難不倒你們,這四部名著的作者是誰呢?知道多少説多少。

師:三國故事中有一些以人物為主題的歇後語,我們來猜一猜,是哪個人物?這回要舉手説了。

(出示幻燈片)請學生猜。逐一出示。

學生活動:猜人物

這是三國故事中人物的歇後語,這裏其實寫了幾個人?這三個人,你們看,有智謀過人,被稱作“智慧的化身”的諸葛亮,諸葛亮只需略施小計,就把個厲害的周瑜氣得死去活來,有那位在五虎大將中排名第一位的,重情重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的關羽,還有五虎大將中第二位,性格正直的張飛,他長阪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當然,還有趙雲趙子龍。這麼些文武大將都是誰的手下呢?

生:是劉備的手下。

師:這些能人名士為什麼願意跟隨劉備打天下呢?看來,劉備這個人物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研究。

板書:劉備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寫劉備的歷史小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是《三顧茅廬》

板書:三顧茅廬

組織教學:

師:上課(師生問好)課題《三顧茅廬》是一個成語,成語含義深刻,比較難於理解。現在,我們就邊讀邊想:“三顧茅廬”是什麼意思?老師提示一下:説的時候可以用上課文中一些詞句。開始!

師:差不多了吧,誰來説説?

學生回答(教師給予鼓勵並不斷提高要求)拜:拜訪

師:不錯,能加上一個誰,就更好了!

師:很好,不但加上一個誰,還把原因也説出來了。要是能説清結果就更完整了。

生:劉備很仰慕諸葛亮的才幹,三次來到諸葛亮的家,懇請他幫助自己完成統一國家的大業,諸葛亮盛情難卻,答應了。

師:對,這樣就很完整了。你有一個字用得真好,是哪一個?

生齊生説:懇請。

師:對!三顧茅廬就是劉備懇請一諸葛亮幫助自己完成統一國家的大業。他去懇請諸葛亮來來回回去了三趟,數九寒天,大雪紛飛都阻止不了劉備請諸葛亮的決心。現在,三顧茅廬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誠心誠意。可見,這篇課文中劉備對諸葛亮是怎樣的?

生:他表現得很有誠意。

生:誠心誠意

生:很有耐心,很有毅力,很誠懇。

師:是啊,那麼劉備在三顧茅廬的整個過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誠,其情到底有多真?這還需要我們去細細的體會。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是讀懂人物形象的好方法。我們一起來默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的誠心誠意?提示:可以邊讀課文邊用筆畫畫圈圈,這就叫不動筆墨不讀書。

學生活動:找課文中的詞句,並劃下來。

師:發現了這些地方了嗎?你發現了幾處?

師:體會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了嗎?

師:我們可以怎樣把你體會到的東西傳達給大家呢?可以通過把自己的理解到的説出來,也可以通過惟妙惟肖的朗讀把人物的語言再現出來。當然還可以加上你的動作表演出來,對嗎?

師:那好,接下來,我們就準備一下,或者讀,或者説,當然也可以演,用你認為最佳的方法表達呢體會的一些東西。可以一個人準備,也可以幾個人準備,相互題提建議,相互提高,好不好?開始!

(學生準備一分半鐘。)

根據學生的回答,練習朗讀,第一句教師指導,餘下的把機會讓給發言好的學生邀請別人讀。

一、劉備生氣地説:“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師:是啊,為了諸葛亮,劉備會和結拜兄弟生氣。

師:在課文的什麼地方?我和你一起來讀讀好嗎?

生:好,在第二小節

師:我讀張飛,你讀劉備。(師生對讀)

師:好!誰還有興趣,也來讀一讀。

(又有兩個學生和老師對讀,效果不錯。)

師:還沒出行,我們已感受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二、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學生理解,邀請讀

師:半里多地大約多少米?(250米、300米左右)

師:也挺長一段距離的,就下馬步行了,諸葛亮也未必看見啊,騎着高頭大馬直接到諸葛亮的草屋不也可以嗎?為何半里多地就下馬步行了?

生:足可以看出劉備是真的尊敬諸葛亮,誠心誠意地想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大業。

三、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着,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台階下等孔明醒來。(師補充:古時臣民見皇帝時站在台階下等。)

生:劉備第三次來到諸葛亮的家中,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就恭恭敬敬地等在房門台階下等諸葛亮醒來,説明劉備很有誠意。

師:是呀!諸葛亮在温暖的被窩裏呼呼大睡,劉備卻恭恭敬敬地候在門外,那可是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恭恭敬敬地等候該是怎樣等的,我們試試看。

生:(陸續有學生站起來,學老師地樣恭恭敬敬地等候)

師:你等着,別動。我想,劉備的人是恭恭敬敬地站着,他的腦袋肯定是骨碌碌地轉着。你想,此時此刻,劉備會想一些什麼?

生:(繼續站着)

師:我請一位同學來説,如果你覺得他説的和你想的差不多,那就坐下去。

生:他會想,待會兒見了面該怎麼説話呢?

生:我怎樣才能讓諸葛亮相信我的誠心誠意,幫助我完成大業呢?

師:噢,劉備盡在想一些個問題。

生:他在想:我已經來過三次了,諸葛亮這回該跟我走了吧!

生:為了諸葛亮,我已經連張飛都罵了,我的心真得夠誠了。它諸葛亮就是一塊石頭,也得被感動了!

師:這叫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説不準諸葛亮是在考驗劉備也未可知,挺冷的天睡什麼午覺。看來劉備是經受住考驗了。

四、“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個時辰”

生交流“半晌”“一個時辰”大概得多長時間

師:當時,劉備貴為皇叔,諸葛亮僅僅是一個山野村夫,劉備已屆47歲,諸葛亮僅有27歲,卻是一個門外站着,一個屋裏躺着,一個耐心等着,一個安心睡着,同學們,此時,你們想説什麼?

生:這就是真正的精誠所至。

生:劉備真是太誠心了。

師: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何為劉備的誠心誠意,請同學們細細道來。(師領讀:劉備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生讀表現劉備誠心誠意的語句。)

師:劉備如此禮賢下士,值得嗎?下節課我們繼續逗留三國城,去拜訪大名鼎鼎的諸葛亮。下課。

反思:這個教學片段中,我緊緊抓住“誠心誠意”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語言對話,與文中人物對話,孩子們在品悟中發現了文本緊緊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等細節描寫,形象地刻畫了一個求賢若渴的劉備,對“誠心誠意”的體會也水到渠成。但是值得注意的仍是讀不到文字背後的情意,孩子們的體會僅僅是浮於文本表面的。

《三顧茅廬》劇本 篇二

一、説教材

《三顧茅廬》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改寫成的,課文講述了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畫了劉備的動作、語言、神態等,讚美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課文第四節通過“諸葛亮分析了羣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策略”短短一句話,諸葛亮的奇才便可略見一斑。本課語言通俗易懂,適合國小生閲讀,細節描寫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環境描寫和對比、比喻等修辭方法的恰當使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強化寫作技巧的一個很好的素材。

二、説教學目標

《三國演義》裏的人物故事可謂是家喻户曉,我們農村的孩子對裏面的一些小故事也能略知一、二,但畢竟只是支離破碎的知道一點,不夠全面,對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課文的背景瞭解得更是不夠透徹。根據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結合我們農村孩子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色,第一課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本課重點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3、能説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係。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中年級段學生的接受與理解能力的特點,我將目標3、4作為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

四、説教學思路

以上教學目標,我將通過如下教學過逐一落實:

(一)、談話導入,投石問路

由於農村孩子課外閲讀面比較狹窄,家長與老師對孩子課外閲讀的都不是太重視,所以導致孩子課外閲讀材料的匱乏。為了瞭解孩子課外知識面,我先以“知道中國有哪四大名著嗎?”這一問題引出《三國演義》,從而引入我的課題。這樣,既瞭解了孩子課外知識的接收信息,又使本課的導入水到渠成。四年級孩子處在中年級的末尾階段,識字教學上強調的是自主識字,所以為落實課標的這一教學目標,我在識字環節上採用的是放手識字:即課題中的“顧”與“茅”是一類生字,板書課題時隨機就完成寫字教學,在檢查讀文中就可瞭解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這樣,生字教學板塊在老師的扶與放相結合中巧妙完成。

(二)、質疑導讀,理清文意

提綱挈領,百毛皆順。文題是文章的眼,緊扣這個文題,展開教學,課堂教學流程就會有一條明晰的流線。故此,我先要求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理解“三顧茅廬”的意思,並要引導學生清楚知道“是誰‘三顧茅廬’?怎麼‘顧’的?”由此,為下面劉備誠邀諸葛亮出山的教學埋下伏筆。而且,第二個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由對課題的理解上引入到正文的教學中來。課文中的第一節“誠心誠意”一詞便是回答這一問題的。下面的教學就緊扣“誠心誠意”引導學生閲讀課文,在自讀的基礎上自己感悟劉備的這份“誠意”。

課文的第二、三節內容都是寫劉備邀請諸葛亮“誠意”,尤其是第三段後半部分,我把這一部分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詞句來品味、感悟劉備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這一環節,要注重引導學生讀讀議議,保護學生的獨特見解,真正做到向全體學生開放,向學生的思維開放。在本節的重點詞句的品讀中,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體會,落實課標中“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途徑也是語文實踐,不應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與完整。”正因語文的學習在大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以使學生逐步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所以我們語文教學,尤其是中高年級的語文課教學要給學生創造儘可能多的實踐機會,提供一個語文實踐的場,讓學生有鍛鍊語言運用的平台。那麼寫體會、寫感受是學生對語言實踐的最好的鍛鍊,所以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把對重點的詞句的理解寫出自己的感受與體會,哪怕是一句話都行。這樣不僅鍛鍊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更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課文的第四節是寫諸葛亮的雄才大略的,第五節寫的是劉備得到諸葛亮這一曠世奇才真是如魚得水,本節教學中只一筆帶過,只要通過這兩節讓學生感受到諸葛亮的是軍事上一個不可多得的奇才就行,不必做過多的解釋。

本課詞語很多,特別是一串又一串的四字詞組,有些詞語可在第一課時解決,如“三顧茅廬”、“蜿蜒起伏”、“秀麗宜人”;而有些詞語必須得結合課文仔細深入理解如 “恭恭敬敬”“茅塞頓開”、“如魚得水”這三個詞語在課文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切不可一帶而過,需放到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了(為了突出我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於是我把“恭恭敬敬”一詞的理解放在了第一課時)。

(三)、賞讀拓展延伸:學完全篇課文,為了使學生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明晰的思路,我要求學生再自由讀一遍課文,再次感覺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出輔佐自己成就立國大業誠心誠意的態度。為了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重點有所鞏固,我的作業佈置的第一項就是描紅、仿寫生字各兩遍;為有效拓展學生學習空間與知識積累面,我佈置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閲讀《三國演義》,尤其是把《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找來讀一讀,比較課文與原著的異同,體會原著的語言風格以及編者的用意。

《三顧茅廬》劇本 篇三

【文本解讀】

《三顧茅廬》是則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孩子們或許早有所聞故事梗概;但這僅僅是從情節上來看。如果從語言文字的角度來看,可能我們的孩子會有此明彼暗的現象,也就是情節清晰,語言模糊。

其次,文本中以劉備三兄弟拜訪諸葛亮時各自不同表現相互襯托,這在原著《三國演義》中用了兩個章節來寫“三顧茅廬”,其實這都與人物的鮮活體現有關。也就是不僅僅是突出劉備的禮賢下士,也有張飛的脾氣火暴、為人直率,也有關羽的重情重義。當然我們不否定劉備的主人公地位,只是我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實在是要提醒我們的教學設計應該以語言文字為基點,而不能過分偏重以情節來設計我們的教學。

【設計理念】

憑藉文本語言,誘發創造動機;體味思考文本,讀出疑問新意。

【課時目標】

1、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2、再讀文本,理清脈路;

3、三讀文本,質疑鋪墊。

【教學流程】

一、激趣起思,破題開篇

1、論《三國演義》,摘錄部分主要人物。

(1)聽説過《三國演義》嗎?你都知道里面有哪些人物?(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

古人對自己的名有自己的解釋,表達自己的志向、志趣,比如劉備,字玄德;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諸葛亮,字孔明。

(2)教師板書以上人物,人物之間畫上“——→”。

形成板書:

劉備        ——→

關羽  張飛     ——→

——→   諸葛亮

老師為什麼在他們之間畫上了三個箭頭?請諸葛亮幹什麼?

請學生完整地述説。

以上同學所説的內容我們也可以用四個字來説——

2、揭題開篇:三顧茅廬

請學生板書課題——三顧茅廬,讀課題,寫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諸葛亮《出師表》中的“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1)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2)“由是感激”,感激誰?為什麼感激?

2、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要求:大聲朗讀,字字響亮,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師生交流,整理板書。

感激誰?為什麼感激?(要求學生一次一次説清楚。)

(1)第一次劉備——失望而回;

(2)第二次劉備——怏怏而回;

(3)第三次劉備——虛心求教;

(4)諸  葛  亮——出山輔佐。

形成板書:

(關羽  張飛 )  —失望而回→

—怏怏而回→

劉備         —虛心求教→諸葛亮

↖出山輔佐↙

三、再讀文本,理清脈路

1、讀寫“失望而回、怏怏而回、虛心求教、出山輔佐”。

2、默讀課文,思考:同樣兩回都沒有遇到諸葛亮,為什麼第一次是“失望”?第二次是“怏怏”?

3、師生交流。

(1)第一次的“失望”是見不到人而失落;第二次“怏怏”是見不到人而失落,而且還有點不高興。無論從神色、心情上來看都是不一樣的。

(2)面對“失望”、“怏怏”時,劉備打算三訪諸葛亮,這時候關羽、張飛的“失望”、“怏怏”都變成了什麼?(關羽、張飛都不耐煩了。)劉備的“失望”、“怏怏”變成了什麼?((恭恭敬敬)

四、三讀文本,質疑鋪墊

這一個不耐煩,那一個恭恭敬敬,同學們怎麼看待?

(1)三讀文本。(輕聲讀課文)

(2)質疑鋪墊。

讀完課文後,你還發現了哪些疑問?

問題梳理,深讀鋪墊。

小結:閲讀的價值在於思考,思考的起點在於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