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英語教學隨筆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2W

國小英語教學隨筆精品多篇

國小英語教學隨筆 篇一

目前,英語學習兩級分化比較嚴重,我們農村的英語教學又成了國中英語教學的新問題。學生底子薄、習慣差、這就更要求農村教師在教法和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上進行探索和研究。以下是我對閲讀教學的一些看法:

閲讀前:

1、教師可適當介紹與閲讀內容有關的社會、歷史、人文、自然背景,特別是與我國不同的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歷史地理和風俗習慣資料;

2、摘要介紹部分有礙於課文理解的生詞。並要求學生在閲讀中如果遇到可能猜得出的生詞一定要去猜測,而不要忙於查詞典;

3、引導學生根據文章標題、插圖和有關問題討論並預測文章內容;

4、最後教師最好提出一兩個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導性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閲讀。

閲讀時:

可分為計時閲讀,快速閲讀和細節閲讀。通過幾個層次的閲讀理解培養學生的能力,強化讀取信息的意識,為鞏固和運用知識打下了基礎。

1、快速閲讀(scan)指定的內容(用眼讀而不是用嘴讀,逐句讀而不是逐字讀);

2、提問好、中、差各層次的學生,問題要圍繞中心思想(main idea);

3、提出細節性問題,讓學生獲取有關what,

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實以及start,process,end總體過程脈絡;

4、細讀:佈置任務,反覆閲讀課文,反覆思考;

5、分小組討論問題答案,然後全班檢查答案。

讀完後:

1、鼓勵學生用簡略的方式表述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和領會,而不是複述課文;不要糾正學生的語音、語法錯誤,哪怕比較嚴重; 2.在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檢查學生對生詞的猜測情況,既然是猜,能沾邊達意就行。

3、把語言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圍繞已學課文開展各種形式的口頭交流活動。比如可以複述課文,分角色扮演,討論某個問題,調查一個項目,採訪相關人士、仿寫與課文相關的話題等;也可動筆對課文進行改寫,列提綱、評述等。具體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國小英語教學隨筆 篇二

在國小英語的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經常利用遊戲。課堂上唱唱跳跳,説説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熱鬧,使學生在快樂中接受教師預設的價值取向。時間一久,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原有的最初的學習高温急劇下降,原始的興趣正逐漸地不復存在,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是:課前教師不遺餘力的精心設計組織來吸引學生興趣;課上學生走來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甚是熱鬧,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流程,教學環節流於形式;課後,學生懵懵懂懂,一知半解;一學期下來,學生則普遍捧着課本迷惑地望着你。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安排不合理,學習沒及時鞏固,知識沒能螺旋上升,直接導致教學的畸形。

面對如此頻頻告急的教學危機,這不能不引發我們的反思。

我認為,國小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説説唱唱玩玩。因為培養興趣主要是為學習英語,遊戲應成為國小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的手段。因此,我們在激發學生對學科的興趣的過程,不能只停留在課堂表面的“活”,“樂”,“玩”中。我們注重學科本身,從學得後產生的成功體驗來不斷滋長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為此,我認為遊戲作為幫助學生學好英語的一種有效教學形式,要真正發揮其輔助教學的功能,達到寓教於樂,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一、面向全體,分層教學

在遊戲教學過程中,不可迴避的如何對待優中差生。我設計遊戲注重面向全體學生,難度適中,讓大家都參與。我根據個人素質,性格特點,記憶力,反應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組,因材施教,分層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勵機制促學生不斷上進。在激發他們的主動參與親身實踐中,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無形中調動學生的言語資料庫,在實踐中他們學會自我評價,由此產生的成就感又轉化為無窮盡的學習後繼力。

二、組織得法,嚴謹有序

做好遊戲的組織工作,做到有條不紊,活而不亂。國小生天**遊戲,爭強好勝,有些學生做起來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課堂上,有會情不自禁地高聲喊,因此,首先,有開始遊戲之前講清規則,紀律要求,評分標準,防患未然。在遊戲過程中即使還出現一些混亂,我要能理解學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評,而是積極講清楚。

三、適時適度

我認為不能力求面面俱到,遊戲過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學內容的講授和訓練,喧賓奪主,上游戲娛樂課。

國小英語教學隨筆 篇三

隨筆,顧名思義:隨筆一記,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樣,寫作者慣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是言禁未開之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隨筆作為一種文學樣式,是由法國散文家蒙田所創的。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敍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或指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下面就是一篇英語教學隨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本站後續發表文章。

國小英語教學要通過聽説讀寫訓練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英語發音,具有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它猶如一根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聽説訓練極為重要,訓練的途徑也是多樣化的。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我總結出以下幾個途徑:

一、用英語組織教學,創設使用英語的環境。

1、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少地説漢語,而是通過手勢、眼神、動作、音調等輔助手段來組織教學。用英語組織教學能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創設英語氛圍,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表達的習慣。

例如:我採用“Let's begin now. Good morning (afternoon),class!”來作為一堂課的開場白,而在下課時用“Class is over. Goodbye, class!”作為結束語。在講課過程中,我提醒學生看黑板時,便會用手指着黑板並説出“Look at the blackboard.”讓學生打開書時,我便會説出 “Open your book , please.” ,同時將雙手攤開。要求學生合上書,我便説 “Close your book, please.”並將雙手由攤開到合併。

2、我要求學生在學校見到英語老師,用英語打招呼;凡是英語課堂,就要求學生儘可能用英語進行交流,如學生來晚了要進教室,就必須用英語説出:“May I come in ,please?”老師就用英語回話:“Come in , please!”

二、創設情境,角色扮演。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必須融於一定的情境之中。課堂表演就是要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給孩子一份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烏申斯基曾經説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而表演正是集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於一體,它擺脱了死記硬背的舊模式。我在教學中,經常請幾人一組運用所學的知識表演,成效較大。

例如我在教句型“May I have a look? Sure, Here you are.”時,讓學生互相邀請:x x x ,please,然後進行對話練習,講的流利、標準、響亮的,全班同學以掌聲給予表揚,這樣學生的表演結果顯示學生不但會説,而且能配上自己的動作,表現得相當自然。於是在歡樂愉快的情境中學會了句型。

在教句型Are you __? Yes, I am.(No, I'm not, I am __.)時我設計了一個猜人遊戲,請一位學生拿針管扮演nurse,一位學生頭上扎頭巾扮演peasant.還有分別扮演worker、teacher等等。然後矇住一位學生的眼睛讓他用Are you __?的句型提問,扮演者可根據問題進行Yes,I am或No,I'm not.I am __ 。的回答。通過實踐,我發現學生的興趣相當高,而且爭着練,練的面很廣。

在介紹“打電話”這一課時,我將電話機帶入課堂,在學生進行模擬打電話的過程中,我介紹怎樣開始打電話,怎樣撥電話號碼,怎樣使用電話常用語,以及怎樣結束打電話等。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全身心投入,猶如置身於一個充滿英語的國度裏,他們在感受英語國家文化的同時,也訓練了聽、説能力。

通過角色扮演的這種遊戲方式,達到了人人能説的目的,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聽、説能力。

三、反饋信息、即時鞏固。

英語的聽説訓練反饋一定要及時。在教學中,學生對剛學的內容記憶猶新,印象深刻,但若不及時鞏固,不僅會很快遺忘,而且將使學生在學説中的錯誤與偏差得不到及時糾正,以至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因此信息反饋,必須及時。

例如,在學完人體的器官時運用趣味性遊戲的方法,讓全體學生起立,教師説:“Touch your eyes.” “Touch your mouth.”“Touch your nose 。”等,學生做動作。當學生動作做錯時,可自己坐下。留下最後一個,當然是“常勝”將軍了。

實踐告訴我,英語聽説訓練中,這幾步是密切相連的,是一條有效途徑。在訓練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鼓勵學生之間相互提問和對話,這樣老師問學生、學生問老師、學生問學生,就由單向到雙向、由雙向到多向,有利於學生掌握所學的語言材料,從而保證了聽説訓練的質量。

國小英語教師隨筆 篇四

反思學習的環境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學習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教室要整潔、優美之外,教師要營造一個輕鬆而又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以平等、誠摯、友善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全面關心學生,不僅關心他們的智力發展,而且還關心他們的思想道德和生活習慣,將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的發展,良好的師生關係能使教師瞭解學生,發現他們的特點,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對學生來説,他們就會主動接近教師,擁有自我表現的衝動和慾望。也縮短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濃烈。

在學習M famil這課時,我在導入部分則用了歌曲“Boy and girl”。讓學生一開始就對學習產生興趣,沒有壓卷感,自然而然學起來就輕鬆很多了。

國小英語教師隨筆 篇五

國小英語新課標強調“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語言知識和技能是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基礎”,語言技能又包括聽、説、讀、寫四個技能,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説和寫是表達的技能,新課標還同時強調學生能正確朗讀所學句子、短文或故事,要求學生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詞語;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小故事;能認讀所學詞語;能根據拼讀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能讀懂問候卡等中的簡單信息;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養成按意羣閲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要求大聲朗讀並注意語音、語調。要做到這些,學生必須要掌握紮實的語言朗讀技能,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要注重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朗讀習慣。

經過平時的教學實踐,我發現現在我們的孩子處在這樣一個階段:絕大部分學生經過學習,練習能流利的朗讀書本上的內容,甚至可以背誦,但當這些文字稍有變化,或出現的地方不一樣,比如搬到講義上,孩子就對詞彙尤其是句子有了些陌生感,讀起來就變得不流利不自信起來。而對於那些平時回家不讀書的同學,則根本讀不連貫。所以培養國小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怎樣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聽的習慣呢?

首先,學習英語是從“聽”起步的。“聽”是“説”的前提,沒有“聽”,就無從模仿“説”。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説得準,説得好。只有會説了,才會把書面的文本信息轉化成內部輸出。與教材配套的錄音帶中有男、女、大人、小孩的不同音色,其音自然、地道。國小生模仿力強,如果他們能堅持跟錄音朗讀,並自覺地將自己的讀音與標準規範的音調進行對比,糾正自己音調上的錯誤,那麼這將為他們打好語音、語調的良好基礎。

其次,由於國小生英語學習缺少運用英語進行真實交際的環境,在他們學習的一開始英語詞形聲義協調融合還不能熟練掌握的時候,必須加強對學生英語朗讀習慣的培養。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訓練中,要把好語音關,嚴格要求,適度糾音,持之以恆,切實打好語音、語調基礎。英語朗讀要有正確的讀音跟語調,必須靠多讀多練。即要求同學們在朗讀過程中養成正確理解、準確模仿、深刻體會、主動表達的學習習慣。

再次,要培養學生大聲朗讀的良好習慣。為了不致於學成“啞巴外語”和“聾子外語”,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更需要讀出聲來。其實,朗讀的作用還不止於此,最重要的是朗讀能夠加強記憶。因為自己發出聲音和聽到自己的聲音,不僅需要用腦,還需要同時動用自己的發音器官和聽覺器官,這樣不僅增加了對腦子的刺需要用腦,還需要同時動用自己的發音器官和聽覺器官,這樣不僅增加了對腦子的刺激強度,也多建立了一些條件反射,能使記憶過程加速並鞏固。先可以大聲朗讀單詞、短語、句子和課文,水平稍有提高後可以朗讀報並鞏固。原因是由於念出聲來可以使注意力集中。

學習語言的目的是讓學生會運用,我們在平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對話的良好習慣。語言是用來交際的,如果學生僅僅會説書本上的幾個句子,一旦情境發生改變,學生就會變得無所適從。因此我們平時應加強培養國小生用英語進行對話的習慣。從最簡單的日常交際用語開始,逐漸過渡到自己創造性的發揮。教師要從課內到課外儘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機會。如:組織語言遊戲、競賽,開闢英語角,舉辦英語興趣小組,排演英語文娛節目,強調師生間同學間用英語問候,要求學生把所學英語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對做得好的學生給予獎勵等等。以此造成説英語的氛圍,激勵學生多開口説英語。

國小英語教學隨筆 篇六

11月6日xx市教育學院組織全市國小英語教師在柳河縣進修學校召開教學研討會,共有200多名英語教師參加會議。xx市進修學校英語教研員鄒老師、部分國小校長和各縣區英語教研員參加了本次會議。會上,鄒老師做了重要講話,鼓勵國小英語教學越教越好。柳河的薛老師、項老師,xx區的石老師向全體老師展示了優質課,得到了與會教師的好評。

“任務型”教學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成就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環境下,教師將一個或更多的教學目標融合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習者在完成預先設計好的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以獲得“即學即用”的技能。任務型教學能使教學過程任務化,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任務活動為主要教學途徑,讓學生積極“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它是近年來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出現的較具影響的一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和以人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學理論。

本次研討會由xx市教研員鄒老師主持,共分為三大議程。旨在通過課堂展示、説課評課、專題沙龍等方式推進全市國小英語任務型語言教學範式的推廣,全面促進參與該課題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在長青國小薛老師,實驗國小項老師、xx實驗國小石老師承擔的觀摩課上,三位老師憑藉課堂設計合理高效、任務環節層層相扣、學生參與氣氛熱烈、語言闡述明確到位,獲得了與會老師的一致好評。最後,英語教研員鄒老師對“如何開展任務型教學”進行了詳盡的專題講座。

他強調此教學法的特點是先學後教,在設置的任務鏈中進行做和用,從而自然習得語言。其主要步驟為教學準備——任務前的熱身——佈置總任務——報告準備——作報告——展優——反覆報告——總結。

這種既有專家系統理論輔導,又有具體教學展示的研討模式讓與會老師感覺受益匪淺,不虛此行。此次活動進一步了激發教師們在教學中的靈感,深入理解了任務型教學法的理念。

國小英語教師隨筆 篇七

首先,在語言環境方面,第二語言與外語有着根本的差別。第二語言學習者一般都有一個比較自然的語言環境。周圍有眾多的該語言的本族語使用者。由於種。種原因,他們之間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聯繫。同時,由於該語言可能是“官方語言的一種(如英語、法語在加拿大,英語在印度等),新聞媒介、官方文件、廣告等等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比較真實和自然的語言環境,而“外語”學習者一般來説則很難有這樣的語言環境。

其次,從語言輸入來看,第二語言學習者一方面有自然的語言環境,另一方面,如果他通過課堂教學學習該語言,教師的語言程度、同學的語言程度等都給他提供了較理想的“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其中包括“針對外國人的談話”(foreigner talk),“教師語”(teacher talk)、“同伴語”(peer talk)等;

而外語學習者則不同,他一般不可能得到foreigner talk之類的輸入,由於外語教師語言水平總體上不能與第二語言教師相比teacher talk的質量和數量都不如第二語言教學課堂,peer talk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