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餐桌禮儀(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23K

餐桌禮儀(精品多篇)

關於餐桌禮儀 篇一

1、什麼時候應該開始吃

在所有人就座和拿到食物之前開吃是很不禮貌的,需要等候所有人有吃的了才可以開始吃,有些家庭會吃前祈禱,但是和朋友一起吃幾乎不會祈禱的,不管信徒多還是少,宗教性質是讓美國人敏感的一個元素。

2、吃飯時將頭湊到碗上面

外國人吃飯都是將食物拿起放進嘴裏面,而且坐的一般都比較直,只有放食物的時候身體會稍微前傾。而中國人習慣湊到碗邊吃,所以外國人從你吃飯姿勢就可以看出來你是fobs,是被認為沒有文化和野蠻低下。

3、晚餐時將手肘放在桌上

晚餐在美國屬於比較正式的一頓飯,稍微正式一點的晚餐,將手肘杵在桌上被視為不禮貌哦,其實整個過程手肘都不應該放在桌子上的,但這很明顯是很多國人的習慣,想要融入和不被鄙視就改改吧。

4、吃飯時嘴裏發出聲響

美國人很敏感,如果你吃飯的聲音特別大被讓他們覺得噁心反胃,進而覺得你沒有禮貌和教養。細嚼慢嚥,輕聲細語才是王道。

5、吃飯嚼食物時嘴巴打開

這個是因為別人可以看見你嘴裏面被碾碎的食物混合唾液……,國人神經大條不在乎,但是美國人會覺得很噁心的,為了你的友途,儘量閉着嘴巴吧。

6、一邊嚼食物一邊説話

嘴裏有食物的時候最好就不要説話了,如果這個時候別人跟你説話或者發問,可以選擇先嚥下食物再説話,如果特別想説什麼的話用手遮住嘴巴也是可以的,總之就是不要讓別人可以看見你嘴裏的食物。

7、用餐完畢後離席

美國餐桌在所有人吃完之前離席是很不禮貌的,電影裏面經常有美國小孩吃完飯就離開了其實是為了説明那些小孩沒有禮貌哦,千萬不要學他們,耐着性子等一等其他人吧。

一、入座

進入西餐廳後,由服務生帶領入坐,不可冒然入位。男士或服務生可幫女士拉開椅子協助入座,一般由椅子左側入座。座位的安排於離出口最遠的位置為上位。

二、餐具的擺設

(1)、擺在中央的稱為擺飾盤或稱展示盤ShowPlate,餐巾置於裝飾盤上面或左側。

(2)、盤子右邊旁擺刀、湯匙,左邊擺叉子。可依用餐順序、前菜、湯、料理、魚料理、肉料理、視你所需由外側至內使用。

(3)、玻璃杯擺右上角,最大的是裝水用的高腳杯,次大的是紅葡萄酒所用的,而細長的玻璃杯是白葡萄酒所用,視情況也會擺上香檳或雪莉酒所用的玻璃杯。

(4)、麪包盤和奶油刀置於左手邊,裝飾盤對面放咖啡或吃點心所用的小湯匙和刀叉。

餐巾Napkin

魚叉FishFork

主菜叉Dinneror Main Course Fork

沙拉叉SaladFork

湯杯及湯底盤SoupBowl & Plate

主菜盤DinnerPlate

主菜刀DinnerKnife

魚刀FishKnife

湯匙SoupSpoon

麪包及奶油盤Bread& Butter Plate

奶油刀ButterKnife

點心匙及點心叉DessertSpoon and Cake Fork

水杯SterlingWater Goblet

紅酒杯RedWine Goblet

白酒杯WhiteWine Gobl

三、刀叉的使用方法

(1)、西餐進餐時一般以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如果用左手拿叉不方便,也可用右手。

(2)、用餐中,有事而離席時,宜把刀叉擺成八字型掛放在餐盤上。用餐結束後,則是平行的斜放在盤上一側。

四、喝湯的禮儀

(1)、西餐的湯分為清湯及濃湯,較正式餐廳在供應清湯時使用橢圓形湯匙及湯杯,供應濃湯時使用圓形湯匙及寬口湯盤。

(2)、拿湯匙的姿勢是由內經外側舀食。

(3)、西餐喝湯時,不能發出聲音。用湯時,不可用嘴將湯吹涼。可輕輕搖動湯使其稍涼。

(4)、食用完畢後把湯匙放在靠自己身前的底盤上,或是放在盤中。將湯匙的柄放在右邊,而湯匙凹陷的部份向上;湯杯與湯盤都是如此。

五、食用麪包的禮儀

(1)、麪包的位置於主菜的左側。食用時可用左手拿麪包,再用右手把麪包撕成小塊,然後用左手拿着小麪包,用右手塗抹奶油。把麪包撕成小塊後再塗奶。

(2)、在意大利餐廳中,有時會以橄欖油取代奶油,可將麪包用手撕一小塊沾加了調味料及香料的橄欖油吃。麪包切忌用刀子切割。

六、食用沙拉

(1)、色拉盤放在主菜盤的左邊。

(2)、美國人通常將色拉供應於主菜前,而歐洲人如法國法國人,通常將色拉放於主菜後供應。

(3)、色拉用叉子吃,如菜葉太大,可用刀在色拉盤中切割,然後再用叉子吃。

七、食用魚、蝦、海鮮

(1)、食用半隻龍蝦時,應左手持叉,將蝦尾叉起,右手持刀,插進尾端,壓住蝦殼,用叉將蝦肉拖出再切食。龍蝦腳可用手指撕去蝦殼食之。

(2)、吃魚片以吃一片切一片為原則,可用右手持叉進食,或用魚刀。

(3)、食用帶頭尾及骨頭的全魚時,宜先將頭、尾切除,再去鰭,將切下的頭尾鰭放在盤子一邊,再吃魚肉。

(4)、去除魚骨,要用刀叉,不能用手。若口中有魚骨或其它骨刺,則可用手自合攏的脣間取出放在盤子上。

(5)、全魚吃完魚的上層,切勿翻身,應用刀叉剝除龍骨再吃下層魚肉。

(6)、附帶的檸檬片,宜用刀叉擠汁。食用蝦、蟹時,待應都會端上一碗洗手水。

基本餐桌禮儀 篇二

1、入座後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用餐時須温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4、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説話。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夾取菜餚。

6、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嚥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8、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系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9、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時,均應避免跟人説話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將口就食物。食物帶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則湯汁滴在桌布上,極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應用牙籤,並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慪氣。萬一不禁,應説聲“對不起”。

14、喝酒宜各隨意,敬酒以禮到為止,切忌勸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墜地,可請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將酒、水、湯計濺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賠罪,反使對方難為情。

17、如欲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不可伸手橫越,長驅取物。

18、如系主人親自烹調食物,勿忘予主人讚賞。

19、如吃到不潔或異味,不可吞入,應將入口食物,輕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盤中。倘發現尚未吃食,仍在盤中的菜餚有昆蟲和碎石,不要大驚小怪,宜侯侍者走近,輕聲告知侍者更換。

20、食畢,餐具務必擺放整齊,不可凌亂放置。餐巾亦應摺好,放在桌上。

21、主食進行中,不宜抽煙,如需抽煙,必須先徵得鄰座的同意。

22、在餐廳進餐,不能搶着付帳,推拉爭付,至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搶付帳。未徵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帳。

23、進餐的速度,宜與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談悲慼之事,否則會破壞歡愉的氣氛。

關於餐桌禮儀 篇三

印度菜

印度人通常一天只吃兩頓飯,第一餐是在上午接近中午的時候,第二餐基本在晚上9點以後。但是習慣西式生活的印度人,也開始一日三餐,每餐包括開胃菜、湯、主菜和甜點,根據個人食量點菜,也可以不要開胃菜。

如果和印度人同桌吃開胃菜,吃得太快或太慢都是不好的,最好儘量保持和對方相同的速度把菜吃完。甜點和茶一定要等到飯後再端上餐桌,否則也是對客人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印度人實行分餐,所以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菜。

手抓飯的樂趣和忌諱

雖然目前在許多正式場合,印度人已經開始用刀叉吃飯,但在私底下,他們仍然習慣用手抓飯吃。手抓飯是印度人長久以來的就餐習俗,吃飯前他們會先洗淨手,然後準備就餐。如果去印度人家裏做客,一定要嘗試手抓飯的樂趣。也正因為這一習慣,使得印度大部分菜都被製作成糊狀,這樣才便於用手抓餅卷着吃,或是抓米飯拌着吃。而且,印度菜的吃法也很特別,是中西合璧的,即使用刀叉,也要大家一起點菜一起吃。

特別要注意的是,印度人用手也是有忌諱的,那就是他們只用右手抓食物,而左手絕對不得用來觸碰食物。印度人認為,左手是專門用來處理不潔之物的,因此吃飯時,他們的左小臂一般沿桌邊貼放,手垂放於桌面以下,或是乾脆把左手藏在隱蔽的地方。

用餐結束,服務員會給客人用小碗端來洗手水,水裏漂着用於清潔的檸檬片和用於裝飾的花瓣,當然,只能清洗右手。

印度餐桌上的信仰

在印度餐館中,每三位食客中就有一位素食者。素食者不僅有健康上的考慮,還有着深刻的宗教思考。素食者經常説,你就是你吃的東西,或者説,你吃什麼,你就是什麼(Youarewhatyoueat!)。在印度教的世界觀中,大千世界萬物萬形,其生命本質都一樣。若一個人有宰殺烹吃動物的行為,他在另一個世界裏有可能被這些動物吃掉。這一理論延續了兩千多年後不但沒有消亡,反而在當代科學的滋潤下枝繁葉茂起來。素食者認為,當代生態學、環境保護學和自然科學都論證了不殺生的合理性。其中有一種叫做化學反應的觀點十分有趣。這一觀點相信所有動物都有情感。當它知道自己被殺時,會把氣憤、嫉妒、焦慮、懷疑以及對死亡的恐懼通過神經傳遍全身。人們吃了這些動物肉後,肉食在腸胃裏進行化學反應時會釋放出動物的這些情感,人在攝取營養的時候也會把這些複雜情感吸收進意識中,讓人變得多疑和恐懼。聽着素食者的虔誠講述時,我的心裏有一種感動。

我曾應邀去一位婆羅門家裏吃飯。那飯菜極其簡單,有白米飯、酸奶、奶酪,果仁。蔬菜有黃瓜和青菜。在我的記憶裏,吃齋唸佛曾經是我外祖母那代人的信仰和實踐,看到眼前這一切,竟有了一種久違的親切。這位婆羅門對我説,飲食與種姓高低關係密切,婆羅門的食物象徵着純潔、精神和靈活;武士和商人習慣吃一些象徵激情和力量的食物,如肉食、葱蒜辛辣食物等;低種姓者主要吃薰醃肉食和菌類食物,菌類食物是朽木上的寄生物。此類食品象徵着慵懶、沉重和黑暗。似乎印度人吃的是象徵,而不是果腹的飯菜。這位婆羅門也承認都市生活模糊了種姓之間的界限。人們的飲食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我問,有那麼多好吃的肉食和海鮮不吃,是否會有一種遺憾?他不假思索地表示:食素不是犧牲,而是一種捨棄的快樂,人的最高精神境界就是懂得捨棄。《薄伽梵歌》中的大神説,如果人們懷着愛與虔誠向我奉上一片葉、一朵花、一顆果或一滴水,我都會接納。大神對於物質慾望如此恬淡。信眾還能要求什麼呢?簡樸生活和高尚思想一直是素食主義者追求的美德。

印度人習慣把新鮮蔬菜加工成糊狀,類似於嬰兒食品。無論什麼菜都要切碎,還要在鍋裏熬爛。這種烹調方式肯定讓中國飲食專家難以認同。可是印度男女老幼靠這種菜糊糊也活了好幾千年,而且人口茁壯茂盛。熬爛的蔬菜失去了形狀,無法用瓷盤盛,只能盛入碗中。中國瓷盤在印度人的廚房裏很少見。他們喜歡使用不鏽鋼的容器,容量不大,但是比較深。

在吃飯時,右手的高貴又一次得到了體現。在印度習俗中,一個人的兩隻手有着不同待遇,基本是右尊左卑。左手不登大雅之堂,多用在上廁所後的清洗之事。飯前用水沖洗一下右手,右手就成了萬能食具。朋友講了用手抓飯的好處。他認為吃飯中的很多快感來自觸覺。刀叉和筷子卻阻止了觸覺的快感。用手抓飯可以避免燙着舌頭或口腔。吃飯時主要活動手指的前兩個關節,撕開面餅,沾一下菜糊,放進嘴裏。米飯是另一種吃法,把菜糊澆在米上,用右手反覆揉搓幾下再吃。朋友堅持讓我用手抓着飯吃。無奈我是個左撇子,左手總是不自覺地承擔起大部分任務。朋友于是衝我皺眉,趕緊把勺子遞給了我。我習慣用嘴來試探温度,用小勺把食物送到嘴邊,吹一下過燙的食物,再品嚐。我懷疑我的愛吹毛病就是這樣養成的。吃完飯後,還要捏一撮小茴香,外加幾粒冰糖,放在嘴裏咀嚼,清除口腔裏的飯菜味道。

印度有兩億多素食者。大部分食素者長得虎背熊腰、大腹便便,讓人懷疑他們屬於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之類。印度畢竟是一個真誠的社會,他們在信念上從來不演戲。況且一個人食素就是在?自己的來世積德,實在沒有必要欺騙自己。我在新德里的辦公處僱有一位保安員,他的家庭生活十分拮据。到了過年時候,我都要挑幾件衣物送給他,就連辦公室裏的舊報紙也交給他去換錢,每次他都會充滿感激地接納。有一個冬夜,我回家時看到他一邊站崗一邊烤火,身體瑟縮成一團。我便從廚房裏拿出了一打雞蛋,讓他補充些營養,增加點熱量,沒想到竟然被他拒絕了。他説自己是一個純素食者,連雞蛋也不吃。他説這些話時,凍得發青的臉上始終露着知足的微笑。

印度歷史上曾經就食素還是食肉問題進行過激烈爭論。西元11世紀以後,兩次外國軍隊入侵影響了印度人的生活。第一次是西元11世紀的伊斯蘭軍隊入侵,第二次是西元18世紀的英國人入侵。不吃肉的民族被食肉的民族征服了,特別是征服者把印度教徒視為聖物的牛肉當成了盤中餐,深深刺痛了印度教徒的心。當時最有影響的觀點認為,印度之所以被擊敗,主要是印度人體質衰弱的緣故,衰弱的根本原因是不食肉造成的。一些知識份子抨擊素食主義是一種陳規陋習。為了民族能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就連自幼食素的聖雄甘地也嘗試着吃起肉來,但是還是放棄了,因為聖雄甘地找到了一種比肉體更堅強的精神,這就是非暴力思想。

印度人口調查表明,印度素食者的平均壽命明顯高於食肉者。這意味着古老的飲食習慣完全符合現代的長壽觀念。印度醫學專家指出,素菜類食物容易消化,提供更廣泛的營養,不會給身體帶來很多負擔。素食者較少感染各類疾病,身體免疫力更強一些。他們的行為更敏捷,皮膚更光潤,思想更有活力。在一個充滿誘惑的社會裏,堅持一種信念本身就是對意志的考驗。素食也就成了一種境界。

餐桌禮儀常識 篇四

中國餐桌上的禮儀常識

家族的飯菜主要有:

1、家宴——指家族自己過節和各種喜慶活動而設的宴席

2、賓宴——宴請親戚朋友的宴席

3、便宴——便宴是家常便飯。

飯桌文化:禮、孝、德、讓、教

1、“禮”是指飲饌的禮節和禮儀。

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禮節、儀式和個人的禮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長”(家長、長輩)為主,賓宴要以“客”為主。因此,就形成了許多規矩約束家人,尤其對孩子們的約束更加嚴格。

禮有形式之禮和待侍之禮。形式之禮是指禮儀的形式和氛圍所體現的禮,比如宴請場所的選擇、禮儀的檔次、環境的營造、用具的準備,都要體現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待侍之禮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禮節,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長為先、師為先、遠為先的原則,即按輩分排座,家庭教師要優先入座,遠道而來的親戚朋友要優先入座,對待家境貧窮的親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顧,主人在席間與其交流的時間要長些,敬酒次數要多些,並有意識地向客人介紹他們的“絕活”如棋藝、書法、唱功,以獲得眾人的讚賞和尊重。同時嚴格要求管家和僕人不準慢待這些人。

雖然每次宴請視客人身份和禮儀風俗的特點,在飯菜種類、質量檔次、飯莊的選擇上是有區別的,但絕不能讓客人挑出“不是”來。在宴請中的祝詞、敬酒、交談、進餐、辭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禮節。

開宴前主人要將重要賓客介紹給大家,並致簡明熱情的祝詞;開宴時主人要親自斟酒,按順序向長輩和客人敬酒,不能強求;主動替不勝酒力的客人喝酒,並向客人致意;向賓客敬菜時,要注意客人的飲食愛好,次數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則會讓客人尷尬;主人要注意席間相互交流的廣泛性,不要熱此冷彼,如有女賓,更要注意談話內容和對女賓的尊重;主人不能先於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辭宴;主人要陪主賓,漱口、淨手後到另座飲茶。

大户人家做飯時,要求廚師盛盤上菜時盤子四周不能有菜漬,上菜要用雙手端盤、端碗,手指不能摳在盤沿和碗邊上;盛飯、盛湯,倒茶時不能太滿,斟酒要滿,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動作要規範,切忌將碗蓋扣在桌子上,茶壺嘴對着客人;倒茶後要後退一步再轉身離去;給客人上煙時要用盤子端給客人,切忌用手遞煙,不要用一根火柴給數人點煙,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滅火柴和隨意扔掉火柴梗,不準當着客人掃地、撣桌子,尤其不準將茶水潑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訓斥孩子和僕人;主與客的孩子發生爭執,主人要將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誰是誰非,都要向對方表示歉意,但不能當着客人面教訓自己的孩子,否則客人會感到不自在。

賓宴一般也是不讓孩子參加的。記得小時候家宴時,要求孩子們要做到懂規矩、尊敬人、講禮貌、有教養,有三個不準:吃飯時不準出現喧譁聲、碗筷碰擊聲,更不準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準吧唧嘴和出虛恭。二祖母説吃飯時聽到吧唧嘴的聲音讓人作嘔,吃飯時出虛恭令人難以忍受。並讓吃噎着連續打嗝的孩子主動下桌,不準拖拉椅凳以免發出刺耳的聲音,這就是不準出聲的要求;二是不準“下嘴”,長輩不動筷子孩子們是不能先夾菜的,不準將嘴填得滿滿的,不準狼吞虎嚥,不準站起身來夾菜,夠不到的菜可示意長輩給夾,不準用筷子在菜盤中亂挑亂翻,不準邊吃邊用雙眼緊盯着桌上的菜,不準用筷子指人,不準將不愛吃的東西和口雜牙穢扔在或吐在地上,不準掉飯粒,揭饅頭皮和剩飯要將飯碗扒拉乾淨。最忌諱的,就是孩子將筷子直插在飯碗中;三是絕對不準孩子喝酒。當年兩個祖母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樂樂,在飯桌上玩些遊戲,輸了要出節目,吃完飯還要讓孩子們比比誰的飯碗和桌面最乾淨,席間温馨的氣氛十分濃厚。

2、“孝”家宴時講究要尊重長輩,要盡孝道。

小時候入席時大祖母,二祖母坐在上位,因三祖母癱瘓,不能參加但要給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發話“都來坐”時,大家才按排行順序入座,年紀小的孩子們要另桌而食。幾位大媽和我母親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後給佈菜、斟酒、倒茶、遞毛巾。

兩位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給幾個兒媳婦點她們最喜歡吃的菜,以犒勞她們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稱犒勞菜。祖母既慈祥又很威嚴。在飯桌上大家要觀察兩位老太太的情緒。情緒不好時,必須按規矩辦事,敬酒、説個奉承話都不能少,用詞要有長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謹慎。情緒好時,二老也談笑風生,拉拉家常誇誇對方的孩子。大祖母此時會發話:“大夥兒在一塊就是圖個樂,還那麼規矩幹什麼?”這時大夥才會放鬆,氣氛和諧愉快,大人們還要領着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給老人問好。姐姐會討老人的歡心,從兜裏掏出幾粒花生豆或糖塊塞到老人手中,二老高興得合不攏嘴,對外孫女讚不絕口。二祖母更隨便一些,會到孩子們桌前逗逗孩子,還讓孩子夾點菜喂到自己口中,孩子們也特別高興。大家就是在活躍融洽的氣氛中享受着天倫之樂。

這種“孝”不只是晚輩對長輩的敬、尊,也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因此,晚輩就更加敬重長輩更加孝順老人,在每個人的心中鑄就了真誠的孝道。

3、“德”是一種品行,在家族的飲饌中有“讓、度、儉”的要求。

4、“讓”是要求大家相互謙讓,不要好吃的搶着吃,要先讓別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氣,要做到讓為先;“度”要求喝酒吃飯要有度,不能暴飲暴食,更不能勸酒無度,置人於醉;“儉”是要節儉,不能浪費,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費糧食,兩位祖母經常囑咐設宴不要鋪張奢侈。宴席結束後,都要將沒動過筷子和未曾上過桌的菜帶回家。

5、“教”是飲饌方面的家庭教育。通過口傳身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繼承了家族中的老規矩和禮俗,在與家庭教師共同用餐時,祖母總是要求幾位教師給孩子“訓話”,並根據社會時尚向孩子們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現象就去指點一下,讓孩子們知道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寓教於吃中。

餐桌上的常識

有食物在嘴裏時,不要説話,等食物進了肚子再開口。一邊吃着一邊説話的樣子會非常難看。還有吃飯時嘴裏千萬別發出“啪,啪”的聲音,你自己可能沒感覺,可坐在你旁邊的人一定很難受,但又不好意思向你指出。

餐桌上的話題也很重要,比如政治的話題,國家與國家間的各種問題,宗教問題,其他人的是是非非最好都少説,或儘快地結束此類話題。因為一起吃飯的人你不瞭解,説多了會引起爭執吵架,結果弄得整個飯桌都不開心。餐桌上的話題要有選擇,説話的聲音也要輕些,對方能聽見就可以了,聲音大了會妨礙其它桌上的人,也是沒有修養的表現。另外也必須提醒一下,女人到了中年後話會比較多,大家一起吃飯時,不要一個人在拼命地説或別人説一句就打斷別人的話,跟着還否定一句,覺得自己很懂,處處要爭。要學會聆聽對方説話,尊重別人,考慮別人的感受是做人的基本教養。

在餐桌上喝酒勸酒,酒後胡鬧,大聲喧譁還要非禮的行為那是絕對不應該的。這可不是文明的行為。還有更細小的方面,比如,用筷子指來指去,把菜翻來翻去。邊吃邊弄頭髮等等在旁人看來都是些很不衞生的動作千萬不要發生。

關於餐桌禮儀 篇五

關於餐桌斟酒禮儀

1、斟酒方式

斟酒的方式有兩種:桌斟和捧斟。桌斟是指客人的酒杯放在餐桌上,侍者持酒瓶向杯中斟酒。一般情況下,瓶口應在杯口上方2釐米左右處為宜,瓶口不宜沾貼杯口,以免有礙衞生或發出聲響。捧斟適用於酒會,其方法是一手握瓶,一手將酒杯捧在手中,站在賓客的右側,優雅、大方地向杯內斟酒。

2、斟酒姿勢

侍者在斟酒時,要站在每一個餐位的右側,面向客人,右腳前,左腳後,呈“丁”字步站立,用右手握住酒瓶下半部和酒標背部,需要強調的是,必須把酒的正標顯露出來,以便喝酒的人看到酒標。斟酒時需儘量伸直手臂,避免胳膊肘彎曲過大影響後面客人。

3、斟多少酒?

紅葡萄酒入杯均為1/3;

白葡萄酒入杯為2/3;

白蘭地入杯為1/2;

香檳斟入杯中時,應先斟到1/3,待酒中泡沫消退後,再往杯中續斟至七分滿即可。

4、斟酒的順序

斟酒時,應先斟一些給主人品嚐,在主人表示滿意後再為他人斟酒。我國的葡萄酒禮儀大體上遵照國際上的做法,但在服務的順序上有所區別。在家宴中,我國一般遵循先長輩後小輩,先客人後主人的順序。而在國際上,婦女則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侍者首先要給女主賓斟酒,然後依次給所有女性倒酒,隨後再男性,最後才是主人。主人也可以給自己倒酒,但順序依舊不變。不同的葡萄酒斟酒的順序也是有講究的,如先上酒質較輕的葡萄酒,後上酒質較重的葡萄酒;先上幹葡萄酒,後上甜葡萄酒;先上新酒,後上老酒。

5、斟酒的時機

在宴會開始前五分鐘之內要將葡萄酒斟入每位賓客杯中。斟好酒後就可請客人入座。在宴會開始後,應在客人乾杯後及時為客人添斟,每上一道新菜後同樣需要添斟,客人杯中酒液不足時也要添斟。不過,當客人掩杯或者用手遮擋住杯口時,説明客人已不想喝酒,此時,則不應該再斟酒。

斟酒禮儀應該注意哪些

1作為客人

人們在為客人斟酒的同時,常説“滿上滿上”。這個滿可不是滿的溢出來,而是指滿杯中的八成即可。斟酒不可太滿,以八成為好。瓶口不可搭在酒杯上,間隔兩公分為宜,免得彼此碰擊。

2作為主人

作為主人,要首先為客人斟酒。斟酒時,應從第一主賓地位開端,按順時針方向繞餐桌依次進行。酒瓶要當場翻開,酒杯大小要一致。如在座的有年長者,或有長輩、遠道來的客人或職務較高的同道,要先給他們斟酒。如不是這種情形,可按順時針方向,順次斟酒,酒需斟滿,但不要溢出來。

作為客人,當主人為自己斟酒時,要起身或俯身,以手扶杯或欲扶狀,以示恭順。

3斟酒姿態

斟酒姿態要端正,站在客人身後右側,右手拿斟酒瓶,身體不可緊貼客人,但也不要離得太遠。

4酒瓶的持法

給每位客人斟酒,應手持酒瓶將商標朝賓客先示意一下,如客人有不喝的表示,應換其他酒。要留神瓶內酒量的多少,瓶內酒越少,出口速度越快,倒時容易衝出酒杯,所以要控制好酒瓶傾斜度。

5斟其他酒水

斟軟飲料、啤酒,應該是八分滿,且斟啤酒時泡沫不能溢出;白葡萄酒類一般斟6~7分滿;紅葡萄酒類一行般斟5~6分滿;白蘭地、威士忌的酒,一般斟2~3分滿;香檳酒斟6~7分滿;中國紅、白酒斟7~8分滿。

餐桌禮儀常識 篇六

西方餐桌刀叉禮儀

如何使用刀叉:

1、進餐時,餐盤在中間,那麼刀子和勺子放置在盤子的右邊,叉子放在左邊。一般右手寫字的人,飲用西餐時,很自然地用右手拿刀或勺,左手拿叉,杯子也用右手來端。

2、在桌子上擺放刀叉,一般最多不能超過三副。三道菜以上的套餐,必須在擺放的刀叉用完後隨上菜再放置新的刀叉。

3、刀叉是從外側向裏側按順序使用(也就是説事先按使用順序由外向裏依次擺放)。

4、進餐時,一般都是左右手互相配合,即一刀一叉成雙成對使用的。有些例外,喝湯時,則只是把勺子放在右邊——用右手持勺。食用生牡蠣一般也是用右手拿牡蠣叉食用。

5、刀叉有不同規格,按照用途不同而決定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區別。吃肉時,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號的刀。吃沙拉、甜食或一些開胃小菜時,要用中號刀。叉或勺一般隨刀的大小而變。喝湯時,要用大號勺,而喝咖啡和吃冰激凌時,則用小號為宜。

6、忌諱用自己的餐具為他人來佈菜。

7、不能用叉子扎着食物進口,而應把食物剷起入口。當然現在這個規則已經變得不是那麼的嚴格。英國人左手拿叉,叉尖朝下,把肉紮起來,送入口中,如果是燒爛的蔬菜,就用餐刀把菜撥到餐叉上,送入口中,美國人用同樣的方法切肉,然後右手放下餐刀,換用餐叉,叉尖朝上,插到肉的下面,不用餐刀,把肉剷起來,送入口中,吃燒爛的蔬菜也是這樣剷起來吃。

8、如食用某道菜不需要用刀,也可用右手握叉,例如意大利人在吃麪條時,只使用一把叉,不需要其他餐具,那麼用右手來握叉倒是簡易方便的。沒有大塊的肉要切的話,例如素食盤,只是不用切的蔬菜和副食,那麼,按理也可用右手握叉來進餐。

9、為了安全起見,手裏拿着刀叉時切勿指手畫腳。發言或交談時,應將刀叉放在盤上才合乎禮儀。這也是對旁邊的人的一種尊重。

10、叉子和勺子可入口,但刀子不能放入口中,不管它上面是否有食物。除了禮節上的要求,刀子入口也是危險的。

西餐餐具的使用法則

中餐的餐具只有一雙筷子,而西餐餐具卻是琳琅滿目的一整排。請放輕鬆,餐具擺放雖然多,但其實只是為四道菜而準備。這四道菜是前菜、湯、魚、肉,餐廳只是將餐具一次全擺出來了而已。

喝湯的禮儀Soup

(1)。西餐的湯分為清湯及濃湯,較正式的餐廳在供應清湯時使用橢圓形湯匙及湯杯,供應濃湯時使用圓形湯匙及寬口湯盤。

(2)。拿湯匙的姿勢是由內經外側舀食。

(3)。西餐喝湯時,不能發出聲音。用湯時,不可用嘴將湯吹涼。可輕輕搖動湯使其稍涼。

(4)。食用完畢後把湯匙放在靠自己身前的底盤上,或是放在盤中。將湯匙的柄放在右邊,而湯匙凹陷的部份向上;湯杯與湯盤都是如此。

食用麪包的禮儀Bread

(1)。麪包的位置於主菜的左側。食用時可用左手拿麪包,再用右手把麪包撕成小塊,然後用左手拿着小麪包,用右手塗抹奶油。把麪包撕成小塊後再塗奶。

(2)。在意大利餐廳中,有時會以橄欖油取代奶油。

(3)。麪包切忌用刀子切割。

食用沙拉Salad

(1)。色拉盤放在主菜盤的左邊。

(2)。美國人通常將色拉供應於主菜前,而歐洲人通常將色拉放於主菜後供應。

(3)。色拉用叉子吃,如菜葉太大,可用刀在盤中切割,然後再用叉子吃。

食用魚、蝦、海鮮

1、食用半隻龍蝦時,應左手持叉,將蝦尾叉起,右手持刀,插進尾端,壓住蝦殼,用叉將蝦肉拖出再切食。龍蝦腳可用手指撕去蝦殼食之。

2、吃魚片以吃一片切一片為原則,可用右手持叉進食,或用魚刀。

3、食用帶頭尾及骨頭的全魚時,宜先將頭、尾切除,再去鰭,將切下的頭尾鰭放在盤子一邊,再吃魚肉。

4、去除魚骨,要用刀叉,不能用手。若口中有魚骨或其它骨刺,則可用手從合攏的脣間取出,放在盤子上。

5、全魚吃完魚的上層,切勿翻身,應用刀叉剝除龍骨再吃下層魚肉。

6、附帶的檸檬片,宜用刀叉擠汁。

食用蝦、蟹時,待應都會端上一碗洗手水。

食用肉類

(1)。認識牛排的熟度。

*猶帶血的是rare。

*半生的是medium rare。

*七分熟的是medium。

*熟透的是welldone。

牛肉可依自己喜好熟度點餐,但豬肉及雞肉均為全熟供應。

(2)。切牛排應由外側向內。一次未切下,再切一次,不能像拉鋸子方式切,亦不要拉扯,勿發出聲響,肉的大小以一口為宜。

(3)。嚼食肉時,兩脣合攏,不要出聲。嚼肉食勿説話或以刀叉比畫。

(4)。吃肉時宜切一塊吃一塊,勿將肉全部一次切小塊,會導致肉汁流失,及温度下降。

(5)。烤雞或炸雞,在正式場合用刀叉吃。

食用水果Fruit甜點Dessert

(1)。蛋糕及派、餅,用叉取食,較硬者用刀切割後,用叉取食。

(2)。冰淇淋、布丁等,用匙取食。硬餅乾小塊的,用手取食。

(3)。粒狀水果如葡萄,可用手抓來吃。如需吐籽,應吐於掌中再放在碟裏。

(4)。多汁的水果如西瓜、柚子等,應用匙取食。

(5)。西餐在吃完水果時,常上洗手缽(finger bowl),所盛的水,供洗手用。只用來洗手指,勿將整個手伸進去。

關於餐桌禮儀 篇七

1、在歐洲,所有跟吃飯有關的事,都被備受重視,因為它同時提供了兩種最受讚賞的美學享受——美食與交談。除了口感精緻之外,用餐時酒、菜的搭配,優雅的用餐禮儀,調整和放鬆心態、享受這環境和美食、正確使用餐具、酒具都是進入美食的先修課。

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為佳。餐枱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摺輕輕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鋸切成小塊,然後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着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隻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隻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再昂貴的休閒服,也不能隨意穿着上高檔西餐廳吃飯,穿着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西餐廳,男士要穿整潔;女士要穿晚禮服或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女士化粧要稍重因為餐廳內的光線較暗,如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進入餐廳時,男士應先開門,請女士進入,應請女士走在前面。入座、點酒都應請女士來品嚐和決定。

4、一般西餐廳的營業時間為中午11點半至下午、晚上6點半後開始晚餐,如果客人早到了可以先在酒吧喝點酒然後再進入主餐廳。

5、就坐後可以不急於點菜,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問服務生,他們一般都非常樂意回答你提出的任何問題呢,若他們不是很清楚會問詢餐廳經理或主廚。

6、就餐的時間太早,中午11點或下午5點半就到了西餐廳、匆匆吃完就走、在餐桌上大談生意、衣着不講究、主菜吃的太慢影響下一道菜,或只點開胃菜不點主菜和甜點都是不禮貌的行為。

7、高檔西餐的開胃菜雖然份量很小,卻很精緻,值得慢慢品嚐。

8、餐後可以選擇甜點或奶酪、咖啡、茶等等,不同的國家都有不同的小費習慣。可是一定要多加讚美和表示感謝。

9、吃西餐在很大程序上講是在吃情調:大理石的壁爐、熠熠閃光的水晶燈、銀色的燭台、繽紛的美酒,再加上人們優雅迷人的舉止,這本身就是一幅動人的油畫。為了您在初嘗西餐時舉止更加嫻熟,費些力氣熟悉一下這些進餐禮儀,還是非常值得的。

10、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過多,在咀嚼時不要説話,更不可主動與人談話。

11、要注意的是,在西方去餐廳吃飯一般都要事先預約,在預約時,有幾點要特別注意説清楚,首先要説明人數和時間,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煙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到達,是基本的禮貌,有急事時要提前通知取消定位一定要道歉。

西餐的擺台

西餐擺台分為便餐擺台、宴會擺台。台形一般以長台和腰圓台為主,有時也用圓台或方台。具體擺台方式是根據菜單設計的,食用某一類型的菜點,就相應地放置所需要用的餐具。

(1)西餐便餐擺台

西餐便餐擺台的順序是先擺墊盤定位,然後在墊盤的左邊擺餐叉,右邊擺餐刀,刀刃向內,湯匙放在墊盤的前方,把朝右,麪包盤放在餐叉的左邊,盤內放一黃油刀,刃向盤裏內。酒杯放在湯匙是前方,擺法與中餐是相同的。口布折花放在墊盤內或者插入啤酒杯內。煙缸放在墊盤正前方酒杯外,胡椒粉、精鹽瓶放在煙缸左側,牙籤放在椒瓶、鹽瓶左邊,花瓶放在煙缸前面。

(2)西餐宴會擺台

西餐宴會需要根據宴會菜單擺台,每上一道菜就要換一副刀叉,通常不超過七件,包括三刀、三叉和一匙,擺放時按照上菜順序由外到內放置。其具體擺法是:

①先將墊盤擺好作為定位,墊盤左邊按順序擺放餐叉、魚叉、冷菜叉,墊盤右側按順序擺放餐刀、魚刀、冷菜刀,刀刃朝左。

②前方擺湯匙,湯匙前邊交叉擺放點心叉和點心匙。

③叉的左側擺麪包盤,盤內斜放黃油刀,盤的前方擺黃油碟。

④點心叉、匙的前方擺水杯、色酒杯、白酒杯。口布折花放在墊盤內或插在水杯中。

⑤西餐宴會通常都有主人、副主人、主賓、副主賓及其他陪同人員,各自都有固定的座次安排。

1、背對着餐廳重點裝飾面、面向眾席的是上首,主人在此入座,副主人坐在主人對面,主賓從於主人右側,副主賓坐於副主人右側。

2、主人與主賓雙方攜帶夫人入席的,主賓夫人坐在主人位置的左側,主人夫人坐在主賓夫人的左側。其他位次不變。

3、當客人在餐廳舉行高規格的中餐宴會時,餐廳員工要協助客方承辦人按位次大小排好座次,或將來賓姓名按位次高低繪製在平面圖上,張貼到餐廳入口處,以便引導賓客入席就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