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上冊歷史複習提綱(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8W

高一上冊歷史複習提綱(新版多篇)

高一上冊歷史複習提綱 篇一

1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3、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漢代牛耕逐漸普及全國。東漢時出現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這種耕作方式便於牛耕普及。

2瞭解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以小農户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經營方式,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3、古代水利建設概況

1、夏商周:農田水利有較大發展。

2、春秋戰國:戰國時秦國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鄭國在秦國修的鄭國渠。

都江堰

3、秦:靈渠

4、兩漢:西漢漢武帝親到黃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東漢王景治黃河才基本解除了黃河水患。

5、隋煬帝:開通了大運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運河。

6、唐朝:設專職官員管理水利事業,各地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還創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

高一歷史必修一複習提綱 篇二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一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瞭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

分封的對象:王族、功臣、先代貴族;

諸侯的權利和義務:①服從周天子的命令 ②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 ③在自己的封疆內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響):加強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有利於周朝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

2、西周的宗法制: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分封制(互為表裏)。

作用(影響):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3、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①神權與王權結合(史實:早期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史實: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史實:商代的各個宗族都是政治實體,西周的諸侯國對於周王室處於附屬地位,但也是政治實體,諸侯以嫡長子繼承享有世襲統治權)。

第二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瞭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1、郡縣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郡縣制的建立

①郡縣制的建立:春秋戰國時期,列國陸續出現了郡、縣等新的地方行政區劃形式。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採納了李斯推行郡縣制度的建議,把郡縣制推廣到全國。

②郡縣制的內容及特點:“郡”是直屬於中央的地方行政設置,設郡守、郡尉、監御史等職官;“縣”隸屬於“郡”,郡縣長官一概由皇帝調動任命,不得世襲。

郡縣制的特點在於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郡縣制建立的影響:郡縣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權制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誌。

2、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過程

(1)皇帝制度的創立:①皇帝獨尊 ②皇權至上(核心,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徵) ③皇位世襲

(2)建立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中央: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御史大夫(下達詔令、監察事務)、太尉(全國軍務)

注意:秦始皇時期,丞相和太尉地位一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

(3)郡縣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機構。郡的最高行政長官郡守;縣:郡的下級行政機構。縣的長官:縣令或縣長,主要任務是治理民眾,管理財政、司法、獄訟和兵役。

3、影響

(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專制統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開創性,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朝所沿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2)有利於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鞏固國家統一,以及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國力增強,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成為當時世界大國。

(4)強化皇帝的專制權威,激化階級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第三課 從漢至清政治制度的演變

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説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1、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

處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1)漢初: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背景:漢初郡國並行,出現王國問題

高一上冊歷史複習提綱 篇三

1、夏商政治制度的內容:

中央:○1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2參與決策相、卿士,負責祭祀占卜和記錄王朝大事的卜、祝、史,執掌軍權的師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響: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諸侯國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

○2影響:積極影響: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極影響:西周後期王權衰弱,春秋戰國暑期列國紛爭

○3結果:西周後期分封制受到破壞;戰國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權

3、西周的宗法制:

○1內容:用父系的血緣關係的親疏來維繫政治等級,鞏固國家政治的制度。

○2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3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第2課 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特點:一人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評價:標誌着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誌。

2、中央集權的基本特徵:權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權制的作用及影響:

積極作用:○1使秦實力增強,通過戰爭擴大疆域,形成中國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成為當時世界大國。

○2使秦能一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消極作用:依靠皇帝的專制,加強對人民的壓榨,造成階級矛盾迅速激化。

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朝 漢承秦制

有所變化 中央設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決策機構

外朝 執行機構

尚書枱 中樞機構

魏晉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隋朝 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為中央政府統治機構

唐朝 中書省 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

尚書省 負責執行政令。下設吏、户、禮、兵、刑、工六部。

門下省 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

宋 二府 中書門下 行政機構

樞密院 軍政機構

參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

三司 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

元 中書省 行政機構

樞密院 軍事機構

宣政院 統領宗教事務和管理西藏地區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 漢初,郡國並行制;漢武帝后期:設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後期,地方軍鎮長官節度使越設越多,發展成藩鎮割據局面

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縣兩級制

元 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別為路、府、州、縣。 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它的創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

邊遠民族地區高寒宣政院進行管理

3、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特點: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增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權力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