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九年級上冊歷史提綱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W

九年級上冊歷史提綱

期末複習提綱怎麼寫?其實寫期末複習提綱也是有很多講究的,但需要根據個人的學習習慣,再具體的做出改變,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級上冊歷史提綱,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九年級上冊歷史提綱:章節考點

第1課 人類的形成

一、人類的出現

1、現代人類從非洲南方古猿進化而來(屬“正在形成中的人”)。

2、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任何動物的根本區別。

3、直立行走是人類進化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階段的代表:

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亞奧都威峽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國丁村人、(德國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國山頂洞人、(法國克羅馬農人)。

5、晚期智人出現的同時,現代人種的差異也顯現出來。

6、三大人種(即黃種、白種、黑種人)

出現的原因:人種的差異,是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

二、氏族社會

1、氏族社會的不同階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婦女在採集和家務勞動中舉足輕重,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

父系氏族:隨着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與發展,農業和畜牧業發展起來,男子逐漸取代婦女成為主要勞動力,開始支配社會,父系氏族逐漸取代母系氏族。

2、國家的產生:父系社會後期,隨着社會矛盾的加劇,統治階級設置了一系列機構和設施,如政府、軍隊、監獄和城牆等,它們的出現,標誌着原始社會的解體和國家的產生。

第2課 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一、金字塔的國度——古代埃及

1、國家的出現、統一及滅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羅河沿岸出現幾十個奴隸制小國;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③公元前6世紀,埃及被西亞的波斯滅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國王權力的象徵。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古巴比倫

1、公元前3500年以後,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

2、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3、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一些小國。

後來,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當地居民並把他們變為奴隸,先後在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2、印度的等級制度

①統治階級:婆羅門(祭司、貴族)、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

②被統治階級: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首陀羅(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響:種姓制度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並對後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四、古代文明為什麼多發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②河水定期氾濫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進而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第3課 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發祥於克里特島;

二、雅典城邦的繁榮

1、經濟: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

2、政治:伯利克里擴大公民的全力,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權利機構公民大會;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

三、斯巴達城邦的繁榮

1、經濟:斯巴達地處內陸,以農業為主;

2、政治:少數奴隸主貴族專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軍事訓練。

四、羅馬共和國的興亡(建立時間: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戰爭:

①時間: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②原因:爭奪地中海霸權;③對戰國家:羅馬?迦太基

2、西羅馬的滅亡和羅馬帝國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紀,羅馬發生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共和制再也無力統治,奴隸主企圖建立獨裁統治,以穩固政權;

②過程: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

五、羅馬帝國的分裂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①395年,內外交困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②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被日耳曼人廢掉,西羅馬帝國滅亡了,標誌着西歐的奴隸社會歷史隨之終結。

第4課 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紀前後,日本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大和不斷征服擴張,於5世紀統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時間:7世紀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鋭,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

2、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

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税。

3、意義: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誌。

三、阿拉伯國家的建立和伊斯蘭教的誕生(穆罕默德)

1、背景:六世紀末七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尚未形成統一的國家。

爭奪水源和牧場,部落間相互仇殺。在內部矛盾叢生、商路不暢,引起商業衰落、生產停滯和外部勢力入侵。在這種形勢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統一的國家。

2、過程:

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教並在麥加傳教?622年,穆罕默德帶領教徒出走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630年,穆罕默德兵臨麥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第5課 中古歐洲社會

一、等級森嚴的歐洲封建社會

1、法蘭克王國的興起: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人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法蘭克王國。

2、查理?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級制度

內容:8世紀前期,查理?馬特任宮相時,改變以前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的做法,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須為封主服兵役。

3、特點:西歐封建社會雖有等級貴族制,但在不同等級的貴族之間,沒有嚴格的上下級制約關係。

4、羅馬教會的地位及影響:西歐封建社會時期,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

1、地理位置:城市多興起於交通便利、相對安全、容易獲得廉價原料和銷售產品的地方。

2、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國的牛津、英國的曼徹斯特。

3、意義: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

它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和商人、銀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三、拜佔廷帝國(東羅馬帝國)的滅亡

1、繁榮:拜佔廷帝國的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在這裏保存下來。

的聖索非亞大教堂是拜佔廷建築和藝術成就的結晶。

2、衰落:①帝國窮兵黷武,四處征討,造成國庫空虛,財盡民窮;

②外族入侵;③專制統治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

3、滅亡:15世紀中期。

君士坦丁堡被土軍攻陷,延續了一千多年的拜佔廷帝國終於滅亡了。

第6課 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一、希波戰爭

1、波斯帝國的形成與擴張:公元前6世紀,古代伊朗以波斯人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頻繁地出征和擴張,先後征服埃及等國家和地區。

2、希波戰爭

①過程:公元前5世紀早期,波斯帝國三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爭。

②結果:公元前5世紀中期,希臘軍民贏得戰爭的勝利。

二、亞歷山大大帝東征

1、馬其頓王國: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強大起來,於公元前4世紀後期打敗希臘聯軍,控制了希臘。

2、路線:亞歷山大大帝出兵東征,掃蕩了小亞細亞,攻入埃及。

然後回師佔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3、影響:

①積極: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極:戰爭帶來災難,充滿暴力。

三、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

1、擴張:公元前27年以後,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

到2世紀,達到規模。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廣闊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2、文化傳播及其影響:一方面,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滿着暴力;

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的廣大地區。

第7課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印度人創立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紀初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16世紀時寫法已與現在的寫法基本一致。

二、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

①翻譯保存了許多希臘著作;②創立了完整的代數學;③拉齊斯的《醫學集成》、依本?西拿的《醫典》被歐洲醫學界長期奉為著作。

三、絲綢之路——連接東西方文化交流與經濟的重要道路

四、元朝宮廷中的意大利人

1、馬可?波羅及《馬可?波羅行紀》

1217年,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國生活了17年以後,從海路回到意大利。後口述了在東方的經歷和見聞,由其一位獄友記錄成為《馬可?波羅行紀》一書。

五、和平交往的意義

答:和平交往是主旋律,傳播了世界先進文化與生產力。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對人類整體文明的進步產生了持續而深遠的積極影響。

第8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

一、古老而神祕的文字

1、象形文字—古埃及;

2、楔形文字—蘇美爾人;

3、腓尼基字母?希臘字母?拉丁字母(羅馬)

二、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創立時間:公元前6世紀;地點:古印度;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

2、_

創立時間:公元1世紀;地點:巴勒斯坦;創始人:耶穌

3、伊斯蘭教

創立時間:公元7世紀;地點:麥加;創始人:穆罕默德

▲共同特點:三大宗教均產生於亞洲,教義中均宣揚“忍耐順從”。

第9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二)

一、傑出的科學家

1、阿基米德

①品質:阿基米德從小善於思考,喜歡辯論;

②重大發現及發明:槓桿定律、浮力定律、螺旋式水車

2、亞里士多德——“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二、文學與戲劇

1、《荷馬史詩》

①國家及作者:古希臘的荷馬;

②價值: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作,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

2、《俄底浦斯王》

①國家及作者:古希臘的索福克勒斯;

②“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

3、《天方夜譚》—阿拉伯民間故事集

三、建築

1、阿拉伯式建築代表:麥加大清真寺(伊斯蘭教第一大聖寺)

2、哥特式建築代表:巴黎聖母院(始建於2世紀,歷史一百八十多年建成)

第10課 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一、文藝復興

1、時間及地點:14世紀前後,意大利?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

2、根本原因:意大利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經濟基礎)

3、實質: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

4、特點:借古典文化宣傳 5、指導思想:人文主義思想

6、代表任務及其作品:

①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意大利),代表作:長詩《神曲》;

②文藝復興的藝術家——達?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③文藝復興的文學巨匠——莎士比亞(英國),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7、意義:文藝復興摧毀了中世紀教會的精神獨裁,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有力地推動了西歐社會由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的過渡。

二、新航路的開闢

1、根本原因及其他原因

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商品經濟活躍;

②其它原因:《馬可?波羅行紀》、造船技術進步、地圓學説流行、指南針得到廣泛應用。

2、過程:

①迪亞士—葡萄牙資助—1487--1488年—開闢從歐洲到達印度洋的航路,並發現好望角;

②哥倫布—西班牙資助—1492年—開闢通往美國的航路;

③達?伽馬—葡萄牙資助?—1497--1488年—開闢歐洲從海上直通印度大陸的新航路;

④麥哲倫—西班牙資助—1519--1522年—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歐洲的環球旅行。

3、影響:①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②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③為殖民掠奪開闢道路,進行資本原始積累,建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給亞、非、拉各洲帶去災難。

九年級上冊歷史提綱:知識點

一、文藝復興運動(“對人的發現”)——性質: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1.時間:14—17世紀;開始於意大利。

2.核心思想:人文主義(文藝復興時期的時代精神:人文主義精神。

人文主義特點:以人性發對神性,以人權發對神權,以自由平等反對封建特權和等級制度。人文主義精神內涵:追求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強調和發揮人的作用與價值。)

3.實質:不是復古而是創新,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願望)4.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意):文藝復興的先驅。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七年級位詩人。

代表作《神曲》:是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誌。

(2)達?芬奇(意):是世界歷罕見的、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代表作:《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3)莎士比亞(英):文學巨匠。“四大悲劇”:《奧賽羅》、《李爾王》、《哈姆雷特》、《麥克白》。5.影響:(1)衝破了封建教會的精神束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2)強調和發揮人的作用與價值;(3)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

二、新航路的開闢(“對世界的發現”;歐洲人的海外探險):標誌着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1.時間:15—17世紀。最早殖民探險的國家是:西班牙、葡萄牙。2.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根本動機:獲取黃金追求財富。

3.主要航海家:(1)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地理大發現)。

1492年從西班牙(歐洲)出發,橫渡大西洋,到達巴哈馬羣島、古巴、海地等地(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羣島)。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自認為到達的是印度)。

(2)迪亞士:到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3)達?伽馬:到達印度。

(4)麥哲倫:完成首次環球航行。經過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4.影響:(1)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2)使歐洲資本主義觸角伸向世界各地。

5.對哥倫布的評價:他發現美洲新大陸,是世界歷一位傑出的航海家。

但給美洲人民帶來災難,因此他又是殖民強盜。精神:勇於創新敢於拼搏探險。

6.哥倫布等航行家給我們的啟示:要使一件事情做成功,必須要有知識技術,更需要勇氣決心和團結合作、創新精神。

三、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一)“三資革命”的相同與不同:

1.相同點:①性質:都是資產階級革命;

②領導階級:都是資產階級領導;③方式:都以暴力革命形式進行;④結果: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⑤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⑥都頒佈法律文件。(這三部法律文件的共同作用:都是本國革命的綱領性文件,都推動了本國革命的發展。共同主張:都體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平等的思想。)

2.不同點:(1)革命任務不同:①英、法:x建專制統治,為資本主義發展開闢道路;

②美:擺脱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為資本主義發展開闢道路。(2)革命成果不同:①英:頒佈《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②美:頒佈《獨立宣言》,結束英國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③法:頒佈《人權宣言》,徹底摧毀封建專制制度。

3.英、美、法革命對世界發展產生的共同影響:確立資本主義制度(資產階級統治),發展資本主義,世界歷史開始邁入近代社會。

(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年):(剝奪王權保留王位的革命。)1.開始標誌:1640年新國會的重新召開。結束標誌:1688年“光榮革命”。

2.領導階級: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領導人:克倫威爾。3.被送上斷頭台的國王:查理一世(斯圖亞特王朝)。

4.頒佈法律文件:《權利法案》(1689年)。

頒佈機構:英國國會。目的:限制王權。內容:①限制王權;②確定國會擁有權力;③對公民的權利作了明確規定。

意義: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標誌着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説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具有不徹底性)。

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①使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並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

②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是一場“歐洲範圍的革命”(馬克思)。

6.典故:“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

含義:王權受到限制;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但公民無權

拒絕貧困,因為資本主義制度就是產生貧富不均的制度。)

7.《權利法案》頒佈後,“國王靠議會生活”的新時代開始了。

這句話的含義是:王權受到了限制,英國

實行了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統治開始了。

8、從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的曲折性和反覆性中,可以得出的啟示是:新舊社會制度的更迭需要經過長期鬥爭。

(三)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性質:既是資產階級革命也是民族解放戰爭。)

1.開始標誌: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

結束標誌:1783年美英簽署《巴黎和約》英承認美獨立。2.轉折點:1777年薩拉託加大捷。3.勝利:1781年英軍司令康華利在約克鎮向華盛頓投降。4.頒佈文件:《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頒佈機構:大陸會議。

內容:①人人生而平等;②宣佈北美13殖民地獨立;③建立政府,主權在民,民主自由。意義:①宣告北美13殖民地的獨立;②標誌着美國的誕生。

因為《獨立宣言》體現“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則,所以被馬克思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5.領導人:華盛頓(戰中為大陸軍總司令,戰後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評價:領導美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開創民主政治先河(這是華盛頓的兩大貢獻)。是美國曆偉大

的政治家和開國元勛。被譽為“合眾國之父”。

學習他哪些品質(精神):熱愛祖國,不畏強暴,勇於承擔責任,淡泊名利等。

6.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實現了國家獨立,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四)法國大革命(1789—1794年):1.導火線:三級會議的召開。

2.開始標誌: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結束標誌:1794.7“熱月政變”。3.處死國王:路易十六(波旁王朝)。

4.法國大革命達到高峯:雅各賓派上台執政。

(領導人:羅伯斯庇爾)5.頒佈文獻:《人權宣言》(頒佈機構:制憲議會)。

內容:①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③財產權神

聖不可侵犯。

意義:是法國資產階級反封建鬥爭的綱領性文件,促進大革命的深入發展。成為法國大革命徹底性和

典型性的重要標誌。

《人權宣言》的內容是針對法國封建等級制度而言的。其作用是:鼓勵法國人民x建專制統治。但後來法國1791年憲法規定,只有“有產者”(資產階級)才有選舉權,説明法國大革命所標榜的“自由”“平等”只是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廣大人民則不可能享有自由平等的權利。(劃線部分是對法國大革命標榜的“自由平等”的認識)

6.法國大革命影響:①徹底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動搖了整個歐洲封建制度的基礎。

②“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③所爭取的民主權利為少數人(資產階級)所享有。四、拿破崙(“科西嘉怪物”;其執政時期被稱為“拿破崙時代”)1.上台標誌:1799年“霧月政變”。

2.稱帝:1804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資產階級性質的帝國)。

3.為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為加強統治,他頒佈《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等法律文獻。

其中最的是《民法典》即《拿破崙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鑑和效仿。(也是拿破崙引以為自豪的東西。)

4.拿破崙對戰爭的作用:積極①多次打敗歐洲的反法同盟,保衞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

②把革命成果通過暴力推廣到歐洲大陸,加速了歐洲社會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消極:後期對外戰爭威脅了歐洲所有國家的主權,侵犯了別國人民的利益。(消極作用也是拿破崙失敗的原因)。5.徹底失敗標誌:1815年滑鐵盧戰役。拿破崙從此退出法國政治舞台。

評價:縱觀其一生,拿破崙仍不失是一位資產階級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對法國乃至歐洲歷史都產生重大歷史影響。

6.對拿破崙一生的認識(啟示):勤奮、自信、勇敢、忍耐使拿破崙走向成功;

驕傲自滿,狂妄自大,迷信武力導致拿破崙的失敗。

7.對拿破崙對外戰爭的評價:前期戰爭具有反干涉、反侵略的正義一面,捍衞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沉重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推動了歐洲近代化進程,傳播了大革命的思想。

後期戰爭威脅了歐洲其它國家的主權,侵犯了別國人民利益,遭到各國的聯合抵抗,具有侵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