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九年級必讀書目資料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16K

國中九年級必讀書目資料

山林中白鳥啁啾,笑林裏歡聲不斷,竹林裏情韻悠長,書林裏智慧閃光,一起攀登廣闊無邊的書林,欣賞獨一無二的絕美風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國中九年級必讀書目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國中九年級必讀書目資料

1.《艾青詩選》

2.《水滸傳》

3.《泰戈爾詩選》

4.《唐詩三百首》

5.《世説新語》

6.《聊齋志異》

九年級下冊

1.《儒林外史》

2.《簡愛》

3.《圍城》

4.《格列佛遊記》

5.《契訶夫短篇小説選》

6.《我是貓》

讀書技巧

1、儘量借圖書館的新書。

這個“新”不是出版日期的“新”,是書的內容對應時代的新,也就是當代的比較著名的學者寫的比較有價值的書。這類“新”書,我以為圖書館二樓的新書架和三樓的閲覽室比較多,特別是三樓,只允許出借7天,這也逼迫你儘快完成,是好事。

2、經典書在經濟條件允許情況下,儘量買。

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收藏——以備需要時可以經常閲讀,更重要的是可以隨時在邊角處記下自己的思路、想法——我比較信奉“不懂筆墨不讀書”(關鍵是腦子實在不夠用,很多想法是靈光一現,不立刻記錄下來,以後再回味都很難)。

3、根據自己的興趣,重點關注若干出版社(出版集團)。

一些有歷史傳承的出版社是有着自己一貫的偏好的,就哲學社科及經濟科學類別來説,商務印書館、中國社科、上海人民(上海世紀集團)、經濟科學、江蘇人民、遼寧教育、譯林、中央編譯、新星、湖南科技等綜合性出版單位以及北大、復旦、廣西師範、中國人大、上財等高校出版社都是比較不錯的。特別對於處於讀書初始狀態、知識積澱還較低、選擇和鑑別的能力還不夠強時,信賴一些出版界的“百年老店”是我這樣的風險規避者的理性選擇。

4、讀書要有一個文獻學的準備過程。

有一兩年是要做準備的,這個時候不懂得古今中外學術界裏有哪些人是重要的,哪些書是經典的,所以買書、借書都不得要領。我管這叫文獻學的準備。有這一兩年的積累之後,自己想研究某個領域後,就可以按圖索驥去查。也學會鑑別書的好壞優劣,這樣讀書不會走冤枉路,買書也不會花冤枉錢。從這個意義看,學習經濟學或者推而廣之,學習任何一門學科之前,首先了解這門學科的發展史,實際上也就是了解這門學科的人物傳記、文獻史,實在是至關重要。數學史、科學史、哲學史、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等等應當具有相應學科體系中的基礎地位,學生據此各取所需,攀爬參天大樹也就方便得多了。而興趣很大程度上也是從讀史過程中被激發出來的。

5、不要完全迷信書單。

書單的目的是一個文獻檢索的提要,之所以要有開書單的人,就是因為初入門者需要在不斷磨合中提升自己鑑別書的優劣的能力,逐步對他所熟識的幾個領域裏有影響的人、有影響的書以及有影響的人寫的有影響的書中的代表作瞭然於胸。未必要都讀完,實際上也不可能做到都讀完——做學問者一輩子把一個值得研究的人或話題搞深搞透就很不容易了。但至少當他想要檢索的時候,自己頭腦裏會有一個清單,一個簡明扼要的清單。一旦進入軌道之後,就應該根據自己的需要閲讀,而不應該被龐大的書單嚇住。頭腦中要有一個目錄,查哪個方面要找哪些人,瞭解他(她)的那些東西。書單是一個工具,但這個工具一定要自己掌握,最後做到自己能夠給自己開書單。

6、藏書與讀書要保持適當比例。

一味地買,一方面容易浪費資財,不經濟;另方面也正如“書非借不能讀”所暗指的現象,束之高閣以致成葉公之患。故此,將讀書藏書比控制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有點類似於增長理論中的“有保證的增長率”、“平衡路徑的增長率”。不過,我認為這種穩態增長率不能追求“I=S”,藏書與讀書拉開一定檔次、保持一定的“赤字”、“通脹”是有必要和有益處的,藏書總是多於讀書可以鞭策、激勵你持續地閲讀,當然赤字也不要太多,否則你習以為常反倒沒有動力了。

7、有的讀者看書有猴急的毛病,要不得。

不看序、譯序、前言、導讀、目錄、後記、譯後記、跋,這種叫做囫圇吞棗、慾火中燒,逮着一個先上了再説,這是不對的。要先好好打量打量,從前言中知道作者選題的背景和想要解決的問題,從目錄中大致看到作者論述的邏輯結構,這樣讀書才有目的性——讀書必須要有目的有選擇,因為時間太稀缺了。

8、經典之作讀過以後應當整理讀書筆記

歐陽修説讀書有“三上”——馬上、廁上、枕上,這説明要學會甄別書的重要程度,並採取不同的對待辦法。讀書筆記也是這樣,那些最為重要、經典的書籍,不僅是需要在書旁鈎鈎劃劃、寫寫記記,還應該整理自己的感想。讀書筆記可以人物為主線——讀一著名人物的多本著作,比較其一生思想變化的過程,可也;也可以就事論事,單就一本書、一個話題整理。讀書筆記的寫法,首要的是要寫出該書的獨特之處,在此前提下,再求全面。有些書籍只有個別篇章精彩,那就可以只針對這些篇章來寫。在描述作者的觀點之餘,也應有自己的解讀。學會用大書指導小書,以一本書分析另一本書,用具有普遍意義的講方法論的書解讀具有特殊性的專題書,用經典書比照前沿書。

9、對於數學模型為主的經濟學理論書籍,需要注重其“詩外的功夫”。

向來以為數學模型是為經濟思想服務的,你且看Romer的《高級宏觀經濟學》上第二章的習題2.16,那就是一道“大而全”、且有着鮮明指向和經濟思想的題,把兩種社會保障機制分別設了5問,表面看是在鍛鍊你對於C-D式和對數效用的DiamondModel,實質上他的目的在於説明基於個體本位決策的分散均衡——“自負盈虧”的優勢——不會對資本市場產生擾動,在於論證政府強行再分配——通過税收和立法把資本從一個階層、一個世代手中強行徵收轉移給另一個階層和世代的這種政策對於一個國家資本積累的不確定性影響。這是全盤推演之後恍然大悟的總結論。其實很多西方經濟學家的別具匠心也好,“險惡用心”也好,“包藏禍心”也好,都是“功夫在詩外”的,不足為外人道也,那便也需要我們去悟道,繃緊一根弦,時刻聯繫現實問題,聯繫中國問題,就不愁沒有感想,沒有思路,不愁跳不出單一的模型灌輸。

讀書的方法

1、讀書為自己。

孔子説,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翻成白話文,就是我這些年在學校論壇裏一貫鼓吹的興趣導向型(interest-orientedreading)的閲讀。讀書要有選擇,有比較,有次序,有目的,因為人的時間是稀缺的。但千萬莫忘一條根本原則,讀書是為自己讀,是為滿足興趣而讀,是為精神愉悦而讀,不是為人前炫耀來讀,更不是為積累談資來讀。為知識而知識的習慣,中國人少有。實用性極強的特徵使得難以脱離器物層面進入思想殿堂,更乏嚴謹邏輯體系。誠然搞學術的必要條件是要有閒,但同樣有閒,中國學人卻未如海外學人那樣出產系統性的成果。這是需從讀書階段就有必要嚴加註意的。

2、讀書如吃藥。

書能教給你很多事理,書是良藥。但是藥三分毒,是故書亦有毒。這話本身就很反動,但在某個特定角度來理解,也有其道理。讀書若不以其道,則無異於食毒也。《天龍八部》裏掃地神僧是怎麼批評鳩摩智的?他説鳩摩智從一開始就迷戀玄而又玄的武功招數,已然入了魔道且越陷越深。掃地僧慈悲為懷,便在他每次所竊上乘武功祕籍之旁放一部法華經。老人家的意思是什麼呢,兩類完全不同的武功藥性相沖,可以剋制單方面增長的魔性。實際上我們讀書也要如此,很多書是很高深玄奧富有吸引力的,但長時間浸淫於一類書籍,尤其是某些玄奧的書籍以及某些學派,毒性特大,人就會走火入魔,以至於影響日常的心智和行為。因而我這裏開一個藥方,八個字——興趣多元、類別對衝。一定要互補,每看一本玄奧的書之後,必須看一點實務性的、可操作性的書,讓大腦回歸真實世界中來。你到一個論壇也是這樣,學術版讀書版看累了一定要到灌水版放鬆放鬆。

3、讀書貴整體。

有的人博聞強記,但也僅此而已,不能融貫,不能“吾道一以貫之”,沒有一條能把散錢穿起來的錢繩。初則讀書時可能由於學術術語、背景以及其他一些基礎性的工作準備不足的緣故,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我稱之為“文獻學準備”的階段——即對於所要了解的領域的人物、論題、爭議、歷史演變了然於胸。一旦過了這一階段,就應該跳出部門的困囿,整體觀之,約之而後博。初讀書者最忌諱的是被一本書中龐大的旁徵博引所震懾,也許在著者而言這只是為論證縝密而作的必要的文獻描述,而部分學者也特別有一種我稱之曰“腳註實體化”的偏好,好好的話本可以放在正文之中他偏要在腳註中大幅度展開以至於佔據一頁紙的大部分篇幅,讀者最好不要被這些表面上龐大的枝節性部分所糾纏。以自己的思維理出一個頭緒,用自己的話能夠簡述一遍作者的框架和邏輯,就算讀懂了。這也很像有些數學題,你解出來以後一定能夠知道自己到底是對是錯,有些題目就不能。這也是我多年來不用錄音設備記錄講座的一個法寶,當你可以用自己的話表述別人所講的故事時,你就已經初步理解了他的意思了——儘管這可能只是你個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