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包括哪些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9K

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包括哪些通用多篇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成功的保證 篇一

能熟練地使用各種學習方法和調控自己的學習心態,並能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有效地達到學習目標是搞好學習的關鍵。

為什麼有相同的學習條件、智力水平,可是學習成績卻有天壤之別?凡學有所成者,無不使用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所以,我們學習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學會學習,只有靈活運用科學的方法,才能獲得學習的成功。因此,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如果知識是金子,那麼學習方法就是點金術,掌握了它就能獲得更多的金子。

學業成功不僅需要解決自我觀念,如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強不息,還需要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勤奮、毅力和堅強的意志力已經良好的人際關係等情感智力方面的因素,而且還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有關研究指出,學業水平與學習方法有密切的關係。國內調查研究指出,在影響中國小學生學習的二十個因素中,學習方法處在第三位,學習優秀生與後進生在學習方法上的差異非常明顯。國外的研究也發現,超常兒童和年齡較大兒童在學習能力和學業成績方面之所以優於其他兒童,主要是由於他們更善於運用各種學習方法,更善於調節、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和學習活動,並能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不正確的學習方法。由此看出,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還有助於學習潛能的發揮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達爾文説: 一切知識中最有價值的是關於方法的知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一書中: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所謂學會學習就是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具有調控自我學習心態和監控自我學習過程以及思想學習目標的能力。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會學習的實質就是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方法,擯棄失敗的、無效的學習策略方法。也就是説,不僅要學會,還要會學。

有很多同學對學習沒有信心,不感興趣,進而厭煩學習,表面上看來是學生沒有領會知識,沒有學懂,沒有學會,成績差。實質上是這些學生不會學習,不會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不會調控自己的心理狀態和學習活動造成的。由於缺乏學習方法,越到高年級,知識越多,這些學生就越學越難。因此,一門課程一門課程地垮下去,最後導致對學習完全喪失信心,厭惡學習,逃避學習。

在不斷變動的世界上,沒有一門或者一套課程可以供你在可見的未來使用,或者可供你終身受用。現在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學會如何學習。

凡會學習者,學習得法,則事半功倍;凡不得法者,則事倍功半。一乘一除,兩者相差十萬八千里呀!希望你做個既講究方法,又勤奮的學習成功者。

學習有法,而無定法

許多學生由國小升入中學,學科內容變化很大,而許多同學卻不知道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去適應新的學習要求,因此學習很吃力,甚至學不下去。

在學習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時,要糾正錯誤的學習方法,對一個已經形成死記硬背習慣的學生來説,要他學會思考和理解,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可能要花費很大的氣力才行。法國大生理學家貝爾納説:“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笨拙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

總之,通過方法學習和反覆運用,使自己形成一套正確有效的現行方法,它是你不斷成功的基石,將使你受益終身。而錯誤的學習方法,一旦形成,需要花費更大的努力才能糾正。

《3種學習習慣》

學習成績的好壞,往往取決於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思考習慣。

一、總是站在系統的高度把握知識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習慣於跟着老師一節一節的走,一章一章的學,不太對意章節與學科整體系統之間的關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着時間推移,所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記憶負擔加重。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學習一門學科前首先應瞭解這一系統,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問為什麼,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問題超出了中學知識範圍,甚至老師也回答不出來,但這並不要緊,要緊的是對什麼事都要有求知慾,好奇心,這往往是培養我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養成這種思考習慣,有利於思維品質的訓練。

三、發散思維,養成聯想的思維習慣

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繫,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長期下去,必然會促進智力素質的發展。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所以上面講的學習的三個學習習慣實質上是三種思維習慣。學習的重點就是學會如何思考。

新學期學習方法介紹

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條件。以下我分別從預習、上課、作業、複習、考試、課外學習、實驗課等七個方面,談一下學習方法的常規問題。應當説明的是,我這裏所談的是各科學習的一般規律,不涉及具體學科。

一、預習。預習一般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閲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課的準備。所以,預習就是自學。預習要做到下列四點:

1、通覽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

2、預習時如發現與新課相聯繫的舊知識掌握得不好,則查閲和補習舊知識,給學習新知識打好牢固的基礎。

3、在閲讀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聽課時特別注意。

4、做好預習筆記。預習的結果要認真記在預習筆記上,預習筆記一般應記載教材的主要內容、自己沒有弄懂需要在聽課着重解決的問題、所查閲的舊知識等。

二、上課。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不言而喻,上課也應是同學們學好功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性一環。上課要做到:

1、課前準備好上課所需的課本、筆記本和其他文具,並抓緊時間簡要回憶和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2、要帶着強烈的求知慾上課,希望在課上能向老師學到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3、上課時要集中精力聽講,上課鈴一響,就應立即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有意識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種因素。

4、聽課要抬頭,眼睛盯着老師的一舉一動,專心致志聆聽老師的每一句話。要緊緊抓住老師的思路,注意老師敍述問題的邏輯性,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5、如果遇到某一個問題或某個問題的一個環節沒有聽懂,不要在課堂上“鑽牛角尖”,而要先記下來,接着往下聽。不懂的問題課後再去鑽研或向老師請教。

6、要努力當課堂的主人。要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認真觀察老師的每一個演示實驗,大膽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參加課堂討論。

7、要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老師的“開場白”往往是概括上節內容,引出本節的新課題,並提出本節課的目的要求和要講述的中心問題,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老師的課後總結,往往是一節課的精要提煉和複習提示,是本節課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8、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最好是一邊聽一邊記,當聽與記發生矛盾時,要以聽為主,下課後再補上筆記。記筆記要有重點,要把老師板書的知識提綱、補充的課外知識、典型題目的解題步驟和課堂上沒有聽懂的問題記下來,供課後複習時參考。

三、作業。作業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以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發展自己的智力,培養自己的能力。作業必須做到:

1、先看書後作業,看書和作業相結合。只有先弄懂課本的基本原理和法則,才能順利地完成作業,減少作業中的錯誤,也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2、注意審題。要搞清題目中所給予的條件,明確題目的要求,應用所學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3、態度要認真,推理要嚴謹,養成“言必有據”的習慣。準確運用所學過的定律、定理、公式、概念等。作業之後,認真檢查驗算,避免不應有的錯誤發生。

4、作業要獨立完成。只有經過自己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才能促進自己對知識的消化和理解,才能培養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能檢驗自己掌握的知識是否準確,從而克服學習上的薄弱環節,逐步形成紮實的基礎。

5、認真更正錯誤。作業經老師批改後,要仔細看一遍,對於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認真改正。要懂得,出錯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弱點的地方。經過更正,就可以及時彌補自己知識上的缺陷。

6、作業要規範。解題時不要輕易落筆,要在深思熟慮後一次寫成,切忌寫了又改,改了又擦,使作業塗改過多。書寫要工整,解題步驟既要簡明、有條理,又要完整無缺。作業時,各科都有各自的格式,要按照各學科的作業規範去做。

7、作業要保存好,定期將作業分門別類進行整理,複習時,可隨時拿來參考。

四、複習。複習的主要任務是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的技能技巧,使知識融匯貫通。同時還要通過歸納、整理,使知識系統化,真正成為自己知識鏈條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複習要做到:

1、當天的功課當天複習,並且要同時複習頭一天學習和複習過的內容,使新舊知識聯繫起來。對老師講授的主要內容,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和關鍵,特別是聽課中存在的疑難問題更應徹底解決。重點內容要熟讀牢記,對基本要領和定律等能準確闡述,並能真正理解它的意義;對基本公式應會自行推導,曉得它的來龍去脈;同時要搞清楚知識前後之間的聯繫,注意總結知識的規律性。

2、單元複習。在課程進行完一個單元以後,要把全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一次全面複習,重點領會各知識要點之間的聯繫,使知識系統化和結構化。有些需要記憶的知識,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地記憶。

3、期中複習。期會考試前,要把上半學期學過的內容進行系統複習。複習時,在全面複習的前提下,特別應着重弄清各單元知識之間的聯繫。

4、期末複習。期末考試前,要對本學期學過的內容進行系統複習。複習時力求達到“透徹理解、牢固掌握、靈活運用”的目的。

5、假期複習。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業外,要把以前所學過的內容進行全面複習,重點複習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這樣可以避免邊學邊忘,造成高三總複習時負擔過重的現象。

6、在達到上面要求的基礎上,學有餘力的同學,可在老師的指導下,適當閲讀一些課外參考書或做一些習題,加深對有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五、考試。考試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考試可以瞭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為以後的學習明確努力方向。考試時應做到:

1、要正確對待考試。考試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方法,考得好,可以促進自己進一步努力學習,考得不好,也可以促使自己認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問題,以便今後更有針對性地學習。所以,考試並不可怕,絕不應當產生畏考心理,造成情緒緊張,影響水平的正常發揮。

2、做好考試前的準備工作。首先是對各科功課進行系統認真的複習,這是考出好成績的基礎。另外,考試前和考試期間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力,這是取得優異成績的必要條件。

3、答卷時應注意的主要問題是: ①認真審題。拿到試卷後,對每一個題目要認真閲讀,看清題目的要求,找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結論,然後再動手答題。②一時不會做的題目可以先放一放,等把會做的題目做完了,再去解決遺留問題。③仔細檢查,更正錯誤。試卷答完以後,如果還有時間,就要抓緊時間進行檢查和驗證。先檢查容易的、省時間的、錯誤率高的題目,後檢查難的、費時間的、錯誤率低的題目。④卷面要整潔,書寫要工整,答題步驟要完整。

4、重視考後分析。拿到老師批閲的試卷後,不僅要看成績,而且要對試題進行逐一分析。首先要把錯題改正過來,把錯處鮮明地標示出來,引起自己的注意,以便複習時查對。然後分析丟分的原因,並進行分類統計。看看因審題、運算、表達、原理、思路、馬虎等因素各扣了多少分;經過分析統計,找出自己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對做對了的題目也要進行分析,檢查自己對題目的表達是否嚴密,解題方法是否簡便等。

5、各科試卷要分類保存,以便複習時參考。

6、杜絕各種作弊現象。

六、課外學習。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擴展,二者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的整體。在搞好課內學習的基礎上,適當進行課外學習,可以開闊自己的知識領域,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時對課內學習也會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課外學習應注意:

1、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有目的地選擇學習內容,原則是有利於鞏固基礎知識,彌補自己的學習弱點。

2、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一些有關學科的課外讀物學習。

3、課外閲讀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量力而行,寧可少而精,也不多而濫,切忌好高鶩遠、貪多求全。

七、實驗課。實驗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手段,實驗的目的是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有效地擴大知識領域,培養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培養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實驗課要做到:

1、實驗前做好預習,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實驗原理及實驗方法、步驟等。

2、注意熟悉實驗用儀器設備的名稱、功能和操作方法。

3、實驗要自己動手操作,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認真測定數據,做好記錄。同時要分析出現誤差的原因。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愛護儀器設備,注意安全。

4、實驗完成後,要認真而實事求是地寫好實驗報告。

學習的時間分配

如果以長期的眼光,考慮到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的學習進程,那麼把學習活動分開進行(或“分散進行”)要比“集中學習”更有效。如果你把自己的學習分成幾段分散進行,而不是將它們硬塞進一段時間內,那麼,無論是對內容的長時記憶,還是對於內容的理解,其效果都比較好。比方説,在學習有關的課題上總共需用三小時,通常來説,在一個晚上先學習一小時,幾天以後學一個小時,一星期或十天之後再進行第三個小時,這要比在一個晚上連續學三小時之後就不再管它好得多。在分散學習中,每一個學習段落都可以起到複習和鞏固知識的作用。這樣,你就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和組織材料,在一次時間裏人腦能夠適當地吸收的信息量是有限度的:需要有時間來進行思考和鞏固知識。從既要保持長時記憶,又要理解問題這一觀點來看,最糟糕的學習形式,是考試前的死記硬背:因為你僅僅是用一大堆未被消化的知識充塞你的頭腦,並且這些知識很快就會遺忘。

數學學習中的“讀、聽、講、寫、用”

數學學習中的“讀、聽、講、寫、用” 來源:網絡收集作者:什錦八寶

現代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同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論及自己的思想,與同學進行充分的交流,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作出適當的評價,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反省。從而,數學素質教育中教師的作用就不應被看成“知識的授予者”,而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啟發者、質疑者和示範者,充分發揮“導向”作用,真正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育思想。

全面推進數學素質教育,使學生成為積極的探索者、思考者,必須重視學生“學”的過程,抓好學生數學學習中的“讀、聽、講、寫、用”。

1.學習中的“讀” 現代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要求人們不僅要“學會”,更要“會學”。“會學”的基礎當是會“讀”,包括: 1.1讀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材料,它是數學課程教材編制專家在充分考慮學生生理心理特徵、教育教學質量、數學學科特點等眾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的,具有極高的閲讀價值。讀教材包括課前、課堂、課後三個環節。課前讀教材屬於瞭解教材內容,發現疑難問題;課堂讀教材則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內容,掌握有關知識點;課後讀教材是對前面兩個環節的深化和拓展,達到對教材內容的全面、系統的理解和掌握。 1.2讀書刊 除讀教材外,學生應廣泛閲讀課外讀物,如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高中學生數學課外閲讀系列”叢書、《中學生數學》雜誌等。即如讀報也不僅能使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也能使學生關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捕捉身邊的數學信息,體會數學的價值,瞭解數學研究的動態。然而,與各種各樣的複習資料、習題集相比,滲透現代科技的高質量的數學課外讀物實在太少了。

數學學習中的“讀”,不同於讀小説書,常需紙筆演算推理來“架橋鋪路”,還需大腦建起靈活的語言轉化機制。

2. 數學學習中的“聽” 數學學習中的“聽”,主要指聽課,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環節,也是學 生系統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聽課不僅指聽老師上課,而且包括聽同學的發言。

2.1 聽老師上課主要是聽老師上課的思路,即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的思維過程。既要聽老師講解、分析、發揮時的每一句話,更要抓住重點,聽好關鍵性的步驟,概括性的敍述。特別是自己讀教材時發現或產生的疑難問題。

2.2 聽同學發言 傾聽和接受他人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不僅是聽老師上課,也包括聽同學的發言。同學間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鳴。從中可以瞭解其他同學學習數學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加之老師適時的點撥和評價,有利於自己開闊思路、激發思考、澄清思維、引起反思。學會傾聽老師和同學的意見,反思自己的想法,有助於發展學生良好的個性,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增強羣體凝聚力。

3. 數學學習中的“講” 培養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不僅是語文學習的任務,也是提高數學素養的重要內容,是數學學習的任務之一。數學學習中的“講”是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重要形式,包括講體會、講思路等。

3.1 講體會 學生通過讀教材、讀書刊,聽上課、聽發言後,再讓學生講“讀”、“聽”的體會,可以加深“讀、聽”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講教材內容,特別是教材中“讀——讀”內容的體會,講報刊雜誌中的數學,講課外讀物上的內容概要,講對老師上課、同學發言的看法,甚至講自己存在的疑問等。

3.2 講思路 學習數學離不開解題,但不能為解題而解題,應在解題過程中重視解題思路的講解,哪怕是錯誤的思路從中也能吸取經驗教訓,深刻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以學生的作業作為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唯一通道往往掩蓋了學生思維的完整過程,是不全面的。通過學生大膽地講,才能全面反應學生的思想,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以利於教師掌握準確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4. 數學學習中的“寫” 數學學習中的“寫”是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形式。通過上述“讀、聽、寫”,應進一步要求“寫”,它是對“讀”、“聽”的檢驗,對“講”的深化。除通常要完成的書面寫(做)作業外,還應包括寫讀後感、寫小論文等。

4.1 寫讀後感 通過閲讀教材,尤其是教材中的“讀一讀”內容,以及報刊雜誌、課外讀物的有關內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內容概要寫下來,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積月累,培養興趣,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4.2 寫小論文 寫小論文比寫讀後感的要求更高些,但不是不可做到。這需要學生廣泛閲讀,積累資料,深入探究,學會分析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敏鋭的觀察力,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5. 數學學習中的“用” 數學是現實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類經驗的總結,是構成現代文化的重要組 成部分,數學知識的學習必須與數學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正如“學以致用”是我們一直所倡導的。但強調應用,不是再回到“測量、製圖、會計”等那種忽視基礎理論的邪 路上去,而是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學會用數學的理論、思想和方法分析解決其他學科問題和生活、生產實際問題。真正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數學學習中的“讀、聽、講、寫、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引導、點撥,更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只有師生之間的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教與學的最佳效果。

論述題的解答方法

這種題是用物理概念、原理和規律,對某一綜合性問題進行分析的應用題。這類試題難度大、涉及面廣、要求高,它不僅考查學生理論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查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例:在放映幻燈時,要想增大屏幕上的畫面,而且保證畫面清晰,應怎樣移動幻燈機?怎樣調節鏡頭?答:幻燈機是把畫面較小的幻燈片放在鏡頭(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而在屏幕上形成放大的倒立的實像。當物體由焦點之外向焦點靠近時(物距減小)它的實像就變大,像與透鏡距離也就增大了。

在放映幻燈時,要想增大屏幕上的畫面,而且保證畫面清晰,必須做如下調節:(1)縮短幻燈片與鏡頭之間的距離,以減小物距。可以保持幻燈片的位置不變,把鏡頭向着幻燈片方向靠近調節。(2)增大鏡頭與屏幕之間的距離,以增大像距。可把幻燈機向着遠離屏幕方向移動,直到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為止。解答論述題的思路與方法是:(1)要審清題意,明確給出的物理過程和問題的核心,運用相關概念、原理和規律切題答問。(2)要論點明確、論據充分,條理清楚,言簡意明。

學習方法:四輪學習法

心理學上把認識過程一般分為感知、理解、鞏固、應用四個基本階段。在四輪學習方略中,也把學習一節課分為四輪,第一輪:預習,查出障礙;第二輪:聽課,破除障礙;第三輪:複習,掃除障礙;第四輪:作業,學會應用。其實這四輪與上面認識過程的感知、理解、鞏固、應用是對應吻合的,雖然所述的角度不同,但都有分階段的四步,每一步的學習要求非常相似。預習就是為了對一節課初步感知,聽課就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複習是為了鞏固,作業就是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四輪學習方略是近幾年流行全國的一種學習方法,由於它符合一般認識過程,故嚴格堅持按這四個步驟學習每一節課,必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四輪學習方法中還介紹了一些具體的方法,如四輪複習法:①通讀,進行系統複習;②精讀,進行重點複習;③演練,進行解題複習;④回憶,進行檢驗複習。四步解題法:①審題,搞清是什麼;②構思,搞清為什麼;③解答,搞清怎麼辦;④檢驗,驗證怎麼樣。四步記憶法:記憶、保持、再認、再現。這些看似常見的步驟,但一旦能夠照步執行,學習效果就會立即顯示出來。

田園需要辛勤的耕耘,知識需要不懈的探索。——尼泊爾諺語

好的學習方法重要性 篇二

1、排除可能的干擾,比如學習的時候旁邊擺着漫畫、小説和手機等,就會被吸引;

2、警惕重複無效的練習,掌握一種解法後,練習兩三遍熟悉即可;

3、然後就得向更高難度還沒有完全掌握的題迸發,練習同一類型的題一百遍哪怕看上去很辛苦很用功,其實也是在原地踏步。

關於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篇三

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作為學生,特別是大學生,應該有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有這套方法和沒有這套方法,學習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則事半功倍,無則事倍功半。有則使學習進入良性循環,無則使學習必然進入惡性循環。良性循環使學習越來越輕鬆,學習成績越來越好,越學越原意學;惡性循環使學習越來越吃力,學習成績一再下滑,對學習越來越厭煩,以致失去信心。學習進入良性循環不容易,要跳出惡性循環則更難。

學習是一門科學,有它自身的科學規律。遵循規律去學習,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就是會學。違背規律去學習,即使付出再多,也不會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就是苦學。學生應該使自己的學習方法符合學習的規律,使學習成為一件愉快的事情,在輕輕鬆鬆中學好各門功課。

學習效果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知識掌握的深度,主要表現在學習成績;二是能抓住知識精神實質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在學知識的過程中,鍛鍊提高學習能力;學習能力的增強又能促進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的提高。應該説學習能力比掌握具體知識更為重要。學習方法得當,不僅使學習獲得良好的成績,還會促使學習能力的增強。

在我高中二年級的家長會上,王安民教導主任説:張建治學有方。從中學到大學,我一直十分重視學習方法的研究,非常注重提高學習能力。這樣不僅使我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而且為我參加工作後,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各種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什麼是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就是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培養學習能力的方法。具體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能夠抓住各門學科機器每個章節知識的精神實質,即對每門學科及其每個章節的知識,都能夠做到深刻理解,並能熟練而靈活地運用。俄羅斯的一位數學教授寫到:工程師在現代工程技術中創造性的工作,需要具有熟練的數學知識,二不僅限於運用數學公式進行運算,更需要他能夠靈活地運用數學的概念和定律,這就使得他必須掌握數學概念和定律的精神實質。這段話不僅指出了數學在現代工程技術中的作用,還概括除了數學的學習方法。其實他指出的要掌握知識精神實質的學習方法,對任何學科都是適用的

我在大學二年級末,高等數學採用開卷考試方式,答卷時間為一天。我僅用了兩個多小時就答完了。向老師交卷時,請教師審閲我的答卷。老師説我不看你的答卷,你把試卷上每道題的出題意圖説説就可以了。我對答卷上的每道題檢查什麼知識,考核什麼能力,逐一做了回答。教師笑着説,你把我的出題意圖全都看明白了,你的答卷我不用。

二、會抓緊時間並能高效地利用時間。對於學生來説時間是寶貴的因此,抓緊時間高效地利用時間,就必然成為學習方法的必要內容。要能高效地利用時間,應做到三點:第一是加強計劃性,防止盲目性和隨意性。人們在事事有目的,時時有計劃時,時間利用率是高的第二是合理地支配時間,其中有兩個含義:一是應該分配給每個學科多少時間;二是在哪段時間裏安排什麼學習活動。第三是不論在哪段時間裏,安排什麼學習活動,都必須全力以赴,聚精會神地投入進去,力爭用最短的時間,達到預期的目的

磨刀不誤砍柴工,刀鋒利後會提高砍柴的效率。我在大學時每週有學習計劃,每週日的晚上利用一定的時間,對各科的學習質量,學習效率,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找出經驗教訓,制定措施和下週計劃。計劃制定,必須切實可行,另外要是努力實現計劃。

在大學學習期間,可以説五分鐘的時間我都沒有浪費過。早晨起牀後先看幾個外語單詞,在洗漱和早飯時進行默背,把1――30數的平方數和1――20數的立方數背的非常熟練,為的是在解題過程中壓縮運算時間。

我把各科一時不明白的問題寫在一個小本上,裝在上衣口袋內,利用排隊吃飯時間,利用學校開大會之前的時間,利用外出乘車時間,翻閲思考這些問題。有時突然就想明白了,從認識論上説這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作家把這種事情叫做靈感。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用心思考,就會產生靈感。

三、在日常的各種學習活動中,要有意識地培養獨立思考,邏輯推理,分析總結,綜合概括的能力,及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所有這些能力都是人才的必備能力。不論什麼能力,都是在長期的學習和工作實踐中鍛煉出來的我們應該有意識低鍛鍊這些能力。

大學時,老師不推導的公式我推導,老師不證明的定理我證明。在電工學中有一個戴維南定理,我從定理的引出,定理的證明,定理的運用,作了系統的整理。並形成了完整的資料。在無線電專業數學中,有梯度,散度,旋度三個概念及其計算公式,因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比較複雜,而且需要比較雄厚的數學基礎,課本上沒有,課堂上也沒做。我在深入學習時,用了大量的時間,將三個公式全部推導出來。在電磁場理論基礎中,有一章講的真空中和介質中的靜電場,學完後我將真空中和介質中靜電場的所有概念,定理,計算公式等內容及其內在聯繫,全部歸納到一張聯繫圖上。主講老師對我的這張圖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至今我還珍藏着這個資料。它記錄我投入的精力,體現了我的學習精神和綜合概括能力。

我在電務段當了十八年領導幹部,我把領導兩個字的含義概括為四句話:掌握情況,給予指導,解決問題,施加壓力。這在任何書本上和所有字典裏是查找不到的

一位數學老師要求我們理工科的學生也應該能夠寫一手好文章。他説華羅庚是數學家,而且文章寫得也很好。我聯想到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茅以升不僅要把橋樑設計成堅固的交通設施,還要把橋樑設計成精美的藝術品。茅以升還寫了許多讚美橋樑的文章和詩,毛澤東主席説茅以升不僅是科學家,而且是文學家。

四、要善於總結,善於提高。對所學的知識要善於總結,加深理解;對學習能力要善於總結,促進提高;對學習方法要善於總結正反面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不斷改進,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按照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總是要經過多次反覆才能完成的不斷總結,不斷認識,即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深化過程。所以説只有善於總結的人,才是善於提高的人。印度有個諺語從反面説明了這個道理。諺語説什麼人是不可挽救的人,回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同一個地方摔跤的人,是不可挽救的人。

我沒有學習鐵路信號專業課就大學畢業了,更沒有學過如何當技術幹部和領導幹部。但是我不僅能勝任技術幹部工作,也能勝任領導幹部工作,並且成了沈局知名的信號專業高級工程師。其原因有兩個:一是在校期間培養了我的學習能力;二是在工作實踐中,我善於總結,善於提高。

近幾年來電務段每半年召開一次領工員和科室主任工作彙報會。會前我們給他們寫工作總結指導意見,目的是幫助他們提高總結工作的能力,對於我們來説,這是工作方法,領導藝術。

學習過程中的環節

1.聽課和記筆記

聽好課是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及高效利用實踐的第一關。如果這一關丟了,造成的損失是無法補救的

(1)人們第一次接觸某種事物的反應是最靈敏的,記憶也是最深刻的聽課就是學生第一次接受知識,聽課時學生接受的知識,應該是反應最靈敏,記憶最深刻的

我在學高等數學中的偏導數時,趙萌全老師講課的表情,在黑板上花的圖形,講的偏倒數的概念和求解方法,至今我還是記憶猶新的我在課堂上聽講時,老師的每一句話我都不能漏掉。導師在講到某一個定理在某種情況下的表達方式時,我很快想到,如果是在另外一種情況下,該定理的表達方式應該是什麼樣課間休息時我去問老師,老師説你提的問題正式下節課所要講的內容。

在課堂上聽懂了知識,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是不會忘記的理解了的知識,運用是自如的從反面教訓來看,我們一些學習被動的同學,其被動的重要原因是聽課這一關他丟了。在課堂上他沒有聽懂,課後不能立即完成作業,不得不反覆看書,請教同學或老師後方能完成作業,為此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原來的作業還沒有完成,新的作業又佈置下來,包袱越背越沉重。他們只能晚睡早起,在頭腦昏昏沉沉的狀態去聽課,精力不充沛聽課效果能好嗎他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但學習效果並不好轉,不得不進入學習的惡性循環。

(2)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主要來自聽課。聽講所得到的知識,往往是在書本上得不到的老師備課時要查閲大量的參考資料,要考慮教材組織,講授方法。老師在講解某一個概念或定理時,總要從學生的即有知識引出新知識,作到深入淺出,重點難點突出,並説明知識間的聯繫和知識運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這些內容在教科書中沒有或少有,就是學生記筆記都很難全部記錄下來,全靠認真聽講和理解。我自己的感覺是聽講造成的印象,遠比看書深刻的多。

另外,還應該懂得,任何一本書不可能把作者的全部知識寫進去。作為老師來説,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老師具有傳授知識的技能,要從老師身上多學到知識,多學到本領,上課聽講是重要的一關。

(3)作好聽,想,記,提高聽課質量

聚精會神而不呆板,聚精會神是聽好課的必要條件。它不僅保證無遺漏地接受課堂上講的全部內容,而且為積極思維創造了條件。呆板就是隻聽不想,不思考老師講的內容。呆板地聽課,即使是勉強聽懂了,印象也不深刻,更不理解。呆板聽課是精神不集中的'表現。要取得聽課效果,必須養成全神貫注聽講的習慣。聽講時遇到某一個問題,或老師講的某一個細節沒有聽明白,應立即在筆記上標出,暫時放棄等課後處理,繼續往下聽課,切不可因為一個細節問題影響大局,耽誤了整體。

積極思維,在課堂上聽和想是不可分開的,聽是前提,是接受;想是思維,是理解,知識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思維來實現的,思維是學習的核心。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這裏的罔就是不理解的意思。積極思維即使理解老師講的概念,定理,分析方法,有關知識之間的聯繫。認真聽課即使聽和想的緊密結合。

全面記錄,所謂全面記錄就是學生的聽課筆記,不僅要記錄老師講的主要內容,還要記錄自己的理解和疑點,特別是對疑點要明顯標出,為下一步複習和深入理解打下基礎。課堂筆記決不是抄錄老師的板書。課堂筆記不十分追求字跡工整,不要追求形式,而是要記錄全面而完整。

歸納起來,聽,想,記三者是緊密結合的,聽是第一位的,想是第二位的,記則服從聽和想,能記多少記多少,決不可因為記而影響了聽和想。聽,想,記三者自然地融合為一體,聽課就獲得最佳效果。

2.複習和練習

1)及時性和階段性相結合

及時性就是課後及時複習,趁熱打鐵,剛聽完課就複習,記憶清楚,印象深刻,反應靈敏,思路活躍,思考問題全面,不僅能提高複習的質量,還會縮短複習用的時間,是事半功倍的大好事。但是不要把複習和完整作業對立起來,完成作業與複習是相輔相成的有時可以先複習後完成作業,有時也可以先完成作業再複習,這應由當時的條件而定。重要的是把兩者結合起來,防止顧此失彼。特別是在先完成作業時,決不是能完成作業就萬事大吉了。

階段性就是在學完一章或一篇之後的複習。階段性複習是在課後複習的基礎上更深入的複習。其目標是總結提高,其內容應更加豐富。因為這是在作了大量的習題,必要的參考資料,對知識有了加深理解之後進行的階段複習應有單獨的記錄,主要記錄對知識的理解,體會及運用技巧,二不是充抄課本和課堂筆記,沒有深刻的領會,簡單地抄錄的作用是不大的

2)筆記和教材相結合

複習時要先看筆記,後看書,要以筆記為主。筆記記錄的是接受知識的過程。通過看書是把課堂上遺留的問題搞明白,祈禱教材與筆記互相補充的作用。在有能力地條件下,還可以多看寫參考資料,對擴大視野,加深理解,提要運用能力是很有作用的

3)完成作業與增加練習相結合

在短時間內能夠完成作業的前提下,適量多作一些更難更復雜的習題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只滿足完成作業。對理工科課程來説,作習題是培養分析運用能力,鍛鍊技巧,加深理解的必要過程,也可以説是理論練習實際的過程。

在我的一本數學參考書中,講完了積分法後,作者寫到:對於積分運算,基本方法就是這些,但是針對某一道題用哪種方法最好,只有讀者作了大量的習題之後才能得出。針對每一道題,都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運用定理,方法,以最簡便的方式求解,這就是解題技巧。

要掌握解題技巧,要做到三點:一對概念,定理,公式有較深刻的理解;二需要作過足夠量的習題;三是作過的習題要分析,針對某一道題其解法一般不是唯一的要能用多種方法求解,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只做題不分析,是很難取得解題技巧的

有較高水平的老師,他所出的考題,不僅檢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測試對知識的理解深度及運用能力,即測試解題技巧,解題技巧是綜合能力。

3.複習和練習中的注意事項:

發揚深入轉研,防止淺嘗輒止。

在複習和作習題過程中,會發現一些不明白的新問題,這是深入學習中的正常現象,是進步的表現。古人云:讀書,無疑者須教之有疑,有疑者須較之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所以提不出問題是學習不深入的表現。產生的新問題,要力求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自己實在無力解決的問題,也不要浪費大量的時間,應力求老師。在老師的指點下,可能會出現豁然開朗的感覺。弄不明白的問題決不能輕易放棄研究,放棄了就是淺嘗輒止;放棄了就失去了深入轉研,提高學習能力的機會。

在電信網絡課中,有個有源四端網的傳輸特性公式,課本上和課堂上都沒有推導,我自己推導。但所得的結果與老師講的不一樣,我認為自己的推導過程沒有任何錯誤,不得不請教老師。我先後請教了輔導老師和主講老師,他們都解釋不了。最後去問系主任,系主任聽了我提的問題,非常高興地説不深入研究的人是提不出這樣的問題的然後講了通過什麼樣的變換就可以把兩者統一起來。當時我並沒有完全聽明白,也沒有好意思再問,就按系主任指點的方向,終於把兩個公式統一起來。我對這個公式的記憶和理解比其它同學深刻得多。

循序漸進,温故知新

循序漸進,按古人的解釋為:未得其前,則不能求其後;未通乎此,則不能志此彼。現代人的解釋是:按照科學的知識體系和自身的智力條件,系統而有步驟地進行學習,要求人們注重基礎,由易到難,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對知識的掌握是個逐步深化的過程。違背了認識的規律則會造成欲速則不達的後果。也是按照人們的認識規律形成了温故知新的道理。孔夫子講: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對於學過的知識經常複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我在大學期間利用寒暑假期,對主要學科的階段複習筆記,反覆閲讀,仔細推敲,每次都有日新月異的感覺,每次都能看出原來結論的不盡人意之處,於是寫成補充內容,附在原來的筆記上,此時心情格外愉快。這些資料至今完好保存,它記錄了我深入學習的過程。

1)考試

(1)考試的作用。

考試是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考試有兩個重要的作用:一是檢查的作用:檢查對知識掌握的深度和運用能力;二是推動作用:通過考前複習和考後總結,增加學習的緊迫感。推動對學習效果及經驗教訓的分析總結,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懂得了考試的作用,就應該明白瞭如何正確對待考試,以及如何正確對待考試的成績。

(2)考試的指導思想

考試的指導思想:認真對待,全力以赴,爭取考好,不怕考壞,把考試當作新里程碑的起點。考試取得好成績當然是好事,如果考試失敗了,也不完全是壞事。因為它能暴露問題,促進改進提高。如果因為考試成績好,而驕傲自滿,還不如考壞的後果好。古代哲學家老子講: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説的是事物的轉化。但是辯證唯物主義者,不僅承認事物的轉化,更強調事物的轉化是有條件的通過人為的因素,可以是壞事向好的方面轉化,也可以使好事向更好的方面轉化。對於考試的結果,正確態度是:考好了,不驕傲,總結經驗,乘勝前進;考壞了,不氣餒,吸取教訓,勇往直前。

(3)答卷時的注意事項

現在各類考卷的普遍特點是題量很大,主要內容是檢查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運用能力。但是固定要有部分難題,沒有一定難度的試題就無法區分考生的層次。對升學考試成績來説,一分之差,甚至是半分之差,就可能造成錄取或落榜的後果。因為相差一分,半分的人數不是一兩個人,而是幾十人或幾百人,所以答題時必須是每分必爭,具體注意事項如下:

審題要仔細全面,對已知條件審查不全,會給自己造成難題,審查不細,會造成所答非所問,丟掉了全題分數。

答題的順序是先易後難。不要在某一個佔分數不大的小題上,耗費大量的時間。

要書寫迅速,運算準確,爭取更多的時間

複查要從審題開始,對複查時發現的問題修改要慎重,防止把原來答對的,又改錯了。這種教訓在許多人身上都發生過。

全神貫注地答卷。保證作一步對一步,遇到不會的題不要緊張,更不要胡思亂想,失去信心。要精神不緊張,大腦不僵化,做到反應敏鋭,思路靈活,這是至關重要的

(4)考後總結

考試力爭好成績是固然重要的,但是從提高的角度看,考後總結更為重要。針對考試結果和答卷中發生的問題,分析知識的掌握深度和運用能力,找出具體的不足之處,分析產生原因,制定對策。同事也要總結取得的成績和經驗,這就是揚長避短。另外,也要研究別人的經驗和教訓。這就是取長補短。即善於揚長避短,又善於取長補短的人是進步最塊的人。考後的總結應形成書面資料。

2)與同學和老師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有與老師的雙向交流,也需要與同學的多向交流。同學之間的交流協作更方便,同學之間的討論,爭辯有助於開拓思路,激發思維,互相促進。我上學的時候,不僅原意與學習水平差不多的同學探討問題,也非常歡迎學習比較差的同學向我請教。要想讓不明白的同學明白,我自己必須特別明白。通過給同學從各角度的分析,講解,我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我給同學答疑的過程,也是我自己對知識深入理解的過程。

名師出高徒。前幾年國家表彰兩彈一星功勛23人,其中有11人是一個老師的學生。他就是歷史上清華大學教授葉企孫。當時的清華大學校長梅怡其説:何謂大學,非高樓大廈也,而是有名師也。學生上學的時候,不管老師是不是名師,在當時的情況下,老師總是比學生高明。我在學業能夠取得一定的成就,我非常感激教過我的老師們。我是非常原意向老師求教的其實老師也很歡迎學生提問題。一位外語老師説過,通過你給我提的問題,我就知道你們知識掌握的程度。我發現老師在答疑的過程中,經常講一些課堂上不講的內容,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這是十分難得的如果不向教師求教,這些知識是很難得到的老師傳授知識有兩個渠道,一是課堂講課,二是課下答疑。老師通過知識關鍵內容的點撥,能夠啟發學生深入學習。這第二渠道的作用是絕不可忽視的,一定要充分認識並利用好。我從第二渠道得到的收穫太多了,知識敍述文字較多,不再舉例了。

學習方法總結

要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有兩個要點:一是刻苦認真;二是方法得當。第一點是學習精神,第二點是學習技巧,兩點缺一不可。但是,刻苦認真的精神是前提,沒有刻苦認真的精神的人,是不會有任何成就的我概括的知識分子的特點是:認真的精神,善於學習,講的也是這兩點。數學家華羅庚在自我總結時寫道: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其實,不論是學習還是從業,道理都是一樣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進學解中寫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他告誡人們,事業的興旺在於勤奮,事業的荒廢在於懶惰;行為的成功在於思考,行為的失敗在於隨意。韓愈的這兩句話,自中學起就寫在我筆記本的首頁上,始終是我的座右銘。

學習是一門學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在談論學習方法時,有人強調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我則強調聽講的重要性。對於不同的學科,學習方法也是不同的理科的學習方法重在理解,文科的學習方法重在熟練。對主要學科和次要學科的學習方法更是不同的,因為對主要學科和次要學科投入的精力和時間不應該是相等的針對某個人,針對某個學科,採用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只有自己在長期的學習實踐中,經過反覆研究,才能得出結論。

學習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各種學習活動的實踐中,要不斷地吸取經驗和教訓,不斷改進完善學習方法。馬克思注意之所以是科學的理論,是因為他不是教條,他是在實踐中不斷髮展的理論,是與時俱進的理論。

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篇四

作為學生,特別是大學生,應該有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有這套方法和沒有這套方法,學習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則事半功倍,無則事倍功半。有則使學習進入良性循環,無則使學習必然進入惡性循環。良性循環使學習越來越輕鬆,學習成績越來越好,越學越原意學;惡性循環使學習越來越吃力,學習成績一再下滑,對學習越來越厭煩,以致失去信心。學習進入良性循環不容易,要跳出惡性循環則更難。

學習是一門科學,有它自身的科學規律。遵循規律去學習,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就是會學。違背規律去學習,即使付出再多,也不會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就是苦學。學生應該使自己的學習方法符合學習的規律,使學習成為一件愉快的事情,在輕輕鬆鬆中學好各門功課。

學習效果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知識掌握的深度,主要表現在學習成績;二是能抓住知識精神實質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在學知識的過程中,鍛鍊提高學習能力;學習能力的增強又能促進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的提高。應該説學習能力比掌握具體知識更為重要。學習方法得當,不僅使學習獲得良好的成績,還會促使學習能力的增強。

在我高中二年級的家長會上,王安民教導主任説:張建治學有方。從中學到大學,我一直十分重視學習方法的研究,非常注重提高學習能力。這樣不僅使我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而且為我參加工作後,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各種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