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科學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3W

農村科學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制約科學發展的幾個問題調研報告

目前,德江縣合興鄉黨委政府為了學習實踐活動更進一步推向深入,開展了百名幹部下村組的活動,對影響和制約該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癥結進行了詳細的調研。通過調查,找出了“三農”方面幾個突出的問題:

“三農”問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問題,它着眼於農村、農業、農民。於是各種惠農政策如春天裏的陽光淋浴着每一個農民?

不是嗎?皇糧不繳了,還要反補給農民,種子不愁了,有種子補貼,荒山地不耕了,有退耕還林補貼,肥料不心焦了,自有肥料補貼。種油菜有油菜補貼,種玉米有玉米補貼,養母豬有補貼,養母羊、母牛也有補貼,連養只母雞都有補貼。學校裏書費、學雜費免了,反而有特困生救助,有住宿生生活補貼。

我認為,是不是補貼過多了,導致有些農民心裏不平衡了,出現了一些農村中稀奇古怪的問題:

一、合作醫療中的問題

為了減輕農民的住院難、看病難、生了大病負了鉅債無力承擔的問題,國家出台了有關農村合作醫療的若干政策,要求農民都參加合作醫療,但農民必須要交參合費每人20元,國家還補助每人15元,其實,這相當於把你的錢存在合作醫療證上,要抓藥的時侯,在合醫證上扣除。一旦生了大病要幾千幾萬元才能解決的,就按你所醫療的費用按比例給你報銷。有一部分人明確認識了合作醫療的好處,每年主動交費參加合作醫療,於是就有合管站張貼出來的每一年度參合人員生病住院報銷的名單及數額,有四位數的,也有五位數的。其實,人人都不想生病,可“病”這個魔王,它就不管你想不想,愛找誰就找誰,找到誰誰就受不了。某組有個村民,他天天纏住村幹部説,他風濕病醫了好多好多錢,證據、發票樣樣有,可就是得不到報銷,村幹部都感到奇怪,哪有這樣的事!結果拿到他的合作醫療證一看,上面08年的參合費都沒交,你沒參加合作醫療,人家怎麼能補你錢?

不想交錢卻想得到補貼,我認為這是部分老百姓想進不想出的思想問題。

二、民主管理問題

為了便於管理,縮小行政機構、精減工作人員,國家按農户分佈情況,撤掉一些村級機構,把兩個或三個村合併成一個村,把兩個或三個組合併成一個組。這樣每個村民組的户口增多。於是村組幹部遵循管理民主的原則有大事小事都要開個會,把村民集中起來商量着辦,可筆者參加過幾次村民組會議,發現村民發言中,除了一小部分思想上稍微有點檔次的農民對國家的政策理解得合理外,大多數人簡直是斜扯,稍不符合他的心意,就牢騷滿腹:“反正我不同意,管你們咋辦,走了!”你一走,他一走,這個會議怎麼結束?最後只得由“那幾個人”按一定的原則確定會議決議。就連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都無法遵循。

某村民組由於農家户坐得擠密,人口多,產生的生活垃圾自然就多,村民自己不自覺,亂倒垃圾,加之牲口進出,村寨主路上髒得很,於是隊長通過開羣眾會,確定每隔三天打掃一次,並且還劃分了清潔區域,可得到是一部分人同意一部分人認為:“是誰倒的垃圾,誰就負責清掃。”“我自家的活路都做不完,還有時間幫你掃垃圾。”更有甚者“哪條法律規定我要清掃垃圾?”

通過村寨的馬路爛了,車子無法通行了,想組織勞力去修修,羣眾認為“不關我的事。”也就成了剝削勞動力的發源地,真是刁得可以。

通知村民照相辦理二代居民身份證,每人交照相費25.00元,最後成了:“還惠農政策呢,又在敲詐老百姓了。”結果國家負着國債給村民修沼氣,目的是為了節約能源,讓村民居家衞生,還要補錢給村民,最後把補錢150元買了一個沼氣煲,卻成了“又吃了我們的錢!”

三、

【第2篇】農村局局長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農村局局長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為全面深入瞭解我縣農村衞生工作現狀,推動我縣農村衞生事業改革與發展,近期我深入基層,實地查看,並與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負責人、醫務工作者、鄉鎮村幹部和農民羣眾進行交流和座談,瞭解情況,聽取意見和建議,對我縣農村衞生工作狀況開展了一次比較全面的調查,並就推進我縣農村衞生事業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村衞生工作基本情況

我縣共有政府主辦的縣鄉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9個,縣級醫療衞生的機構7所,鄉鎮衞生院22所,其中中心衞生院8所,有在職職工1027人,離退休人員482人,全縣有村衞生室197個,社區衞生服務站10個,從業人員849人,個體醫療機構188個,從業人員192人,幾十年來,我縣衞生事業得到長足發展,特別是近些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衞生工作,衞生部門搶抓發展機遇,農村衞生事業取得了新的進步。一是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初步建立起了衞生監督、疾病防控、醫療救治三大體系,其中縣醫院、縣醫院、疾控中心、衞生監督所等縣級醫療衞生機構功能和規模在全市處於上游位置。近兩年通過實施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民生工程,鄉鎮衞生院基礎設施落後的面貌有了顯著改善。二是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成效明顯。血吸蟲病、結核病、霍亂、艾滋病等重大地方病、重大傳染病得到有效防控,傳染病發病率明顯下降,通過實施降消項目、改水改廁項目、婦幼保健和愛國衞生工作質量明顯提高。三是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能力顯著增強。建立了一系列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預案,組建了應急專業隊伍,在近幾年我縣發生的非典、手足口病、問題奶粉事件等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中,我們反應迅速,措施有力,突發疫情和公共衞生事件均及時有效得到控制,保護了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衞生隊伍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四是農民羣眾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得到改善,服務水平逐步提高,缺醫少藥狀況得到明顯改善。農村常見病、多發病、急危重病人的疑難病症處理能力明顯提高,部分特色科室在全市處於先進水平,影響力在向周邊縣市輻射,滿足了人民羣眾的醫療服務需求,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居民的看病難問題。特別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為農民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農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緩解。五是衞生改革穩步推進。我縣在全省較早對鄉鎮衞生院三權回收,實行三權在縣、縣鄉共管的管理體制。在全市率先對衞生監督和疾病預防控制體制進行改革,成立了衞生監督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部分醫療衞生單位採取激勵機制,推行競爭上崗和績效工資制,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

二、制約農村衞生事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我縣農村衞生工作成績比較顯著,農村衞生事業得到長足發展,但存在問題也非常突出,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一是城鄉衞生服務體系建設任務艱鉅。當前我縣城鄉衞生服務體系建設進入了攻堅階段,儘管這幾年有項目的支持,縣政府也加大了對衞生的投入,但是由於我縣衞生基礎設施歷史欠帳多,經費缺口比較大,特別是村衞生室建設任務比較重。二是農村衞生技術人才缺乏。近些年衞生人才引進力度明顯加大,但衞生技術人才依然緊缺,尤其是鄉鎮衞生院的人才缺乏問題比較突出,到目前為止,鄉鎮衞生院僅有本科生11人,而且集中在幾所中心衞生院,部分鄉鎮衞生院沒有一名專科生,有兩所衞生院竟沒有一名全日制學校畢業的中專生,有的鄉鎮衞生院十幾年沒有進過一名大中專畢業生,鄉鎮衞生院人才奇缺,醫療服務水平低下,直接導致農民看不好病,影響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也不利於新農合制度的有效實施。三是疾病防控工作形勢嚴峻。公共衞生服務體系不健全,非典、霍亂、結核、艾滋病等新老傳染病依然威脅廣大羣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慢性非傳染病的發病率依然比較高,重大傳染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任務艱鉅;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處置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四是鄉鎮衞生院運轉困難。科學合理的財政保障機制還沒有建立,投入不足,鄉鎮衞生院離退休人員多,兑現工資的壓力非常大,而且建設、發展任務重,還有不少鄉鎮衞生院運轉比較困難。五是村級衞生組織不健全。村衞生室作為農村三級衞生服務網絡的網底,其作用非常重要,除了已完成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的村衞生室,目前我縣大多數村衞生室依然有名無實,存在組織散、條件差、管理亂等問題,影響農民的醫療安全,沒有完成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的村衞生室不是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門診費用不能報銷,對新農合制度的實施產生了不利影響。六是衞生事業發展活力不足。衞生事業發展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沒有充分調動社會、羣眾、職工參與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的積極性,發展思路不寬,籌資渠道單一。農村醫療衞生機構的運行機制不活,人才引進和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資源配套不盡合理,存在着資源緊缺和資源浪費閒置並存的現象,在引入競爭機制,使用激勵機制、調動全系統職工工作積極性、創造性方 面還做得不夠。衞生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不活,與衞生事業發展要求不相適應。。七是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依然存在。醫療保障水平還不高,行業作風有待進一步加強,雖然我縣實行了全民醫保,但保障水平還不高,羣眾看不起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還在一定程度存在。

三、加快發展我縣農村衞生事業的意見、建議

發展農村衞生事業是政府的職責,也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客觀分析我縣農村衞生工作現狀,無論是改革的力度,還是發展的速度都存在明顯差距,難以滿足羣眾的健康服務需求,加快農村衞生事業發展應成為當前我縣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通過本次調研,特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政府主導,確保農村衞生事業的公益性。農村衞生工作直接關係到羣眾的健康、農民的小康,政府必須堅持在農村衞生工作中的主導地位,要切實承擔起在醫療衞生領域的職責,認真落實省政府[20xx]77號文件精神,逐步提高醫療衞生單位在編職工的財政差額補助標準,落實對承擔公共衞生服務的鄉村醫生給予一定補助,專門安排公共衞生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縣鄉政府應將新增財力優先安排農村衞生事業發展。提升農村衞生事業地位,將一些重要農村衞生工作納入鄉鎮和有關部門綜合目標考核內容,保障農村衞生工作任務能很好落實。維護農民羣眾的醫療衞生權益,體現農村衞生事業的公益性。

(二)加大投入,健全農村醫療衞生服務網絡。加大對衞生事業的投入力度,通過財政預算,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等方式支持農村衞生事業發展,積極拓寬籌資渠道,通過貸款、職工自籌和引入民間資金實行投入多元化,並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大力發展農村衞生事業。一是要加強縣級醫療衞生機構建設,進一步改善縣醫院、中醫院的軟硬件設施,超前規劃,拓寬發展空間。婦幼保健所實行整體搬遷,充分發揮縣級醫療衞生機構的龍頭作用。二是抓好鄉鎮衞生院標準化建設。以民生工程實施為契機,大力推進鄉鎮衞生院規範建設,採取政府貼息、以獎代補,先建設、後買單等方式,適當加快進度,力爭用5年時間在全縣每個鄉鎮建成一所標準化的衞生院,改善農村居民的就醫條件。三是建設村衞生室,推行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按照方便羣眾、合理配置的原則,科學設置村衞生室,定性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實行標準化建設,規範化管理和一體化服務,鄉鎮衞生院作為村衞生室的建設和管理主體,完善管理制度。以項目實施為先導,適當加快進度,大力推進規範化村衞生室建設,力爭用5年時間在我縣全面推行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規範鄉村醫療服務行為,發揮農村醫療衞生資源的作用,努力實現小病不出鄉、村。

(三)落實措施,發展壯大農村醫療衞生隊伍。一是落實政策,提高待遇穩定人才。對在鄉鎮衞生院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執行高於同類人員1-2檔的定級工資,對在鄉鎮衞生院工作累計滿30年的大中專以上畢業生退休的按工資的100%發放,農村衞生人員職稱評定實行一定的政策傾斜。二是多形式培養現有人才。通過技術培訓,送出去進修、在職學歷教育等方式提高衞生人員的技術水平。三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對全縣衞生技術人才進行全面摸底,根據工作實際及事業發展需要,重新核定編制,由衞生、人事等部門共同制定人才引進計劃,加大大中專畢業生招聘力度,在近幾年內,每年爭取招聘60-100名大中專畢業生,優先安排到基層醫療衞生單位,充實農村衞生技術力量。同時加強農村衞生技術人員的准入管理、實施縣鄉醫療單位對口幫扶和定期到鄉鎮醫院服務制度,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穩定、發展壯大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確保農民羣眾有人看病、看得好病。

(四)積極探索,改革農村衞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今年是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啟動年,經過幾年醖釀討論的醫改方案已於3月17日公佈。我縣要根據中央和省關於深化醫療衞生體制改革的統一部署,認真學習政策,嚴格執行政策,加強調查研究,結合我縣實際,大膽開展醫療衞生體制改革。一是認真推行基本藥物制度。二是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要開展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內部運行機制改革試點,進一步深化人事分配製度改革,推行全員聘用制、績效工資制度和競爭上崗制,完善目標責任管理考核辦法,提高幹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醫院活力和競爭力,穩步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三是積極推進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總結08年一體化管理試點經驗,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大力推進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各鄉鎮要加強對一體化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抓好鄉鎮衞生院和標準化衞生室建設,各鄉鎮要鼓勵引導村委會、鄉村醫生自籌資金建設規範化村衞生室,並給予資金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推進一體化步伐,條件成熟的地方實行整鄉(鎮)推進。提高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覆蓋率,努力實現到20xx年一體化管理全覆蓋的目標。衞生部門要根據運行情況不斷完善管理辦法,加強日常監管,查處違規行為,確保一體化管理模式有效運轉,為全縣農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衞生服務。四是促進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制定和落實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衞生事業,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推進民營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形成優勢互補、良性競爭、共同發展的格局,更好地滿足羣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衞生服務需求。

五是繼續實行鄉鎮衞生院三權在縣,縣鄉共管的管理體制。並作一些積極的探索、嘗試,實行管辦分開。在中心集鎮增設衞生監督所,強化公共衞生管理職能。明確鄉鎮衞生院功能定位,實行分類管理,轉變服務模式。六是推行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引進實行雙軌制,本科以上人員直接入編入財,其他層次新進人員實行公共招考、人事代理。在縣內外公開招聘鄉鎮衞生院院長。實行目標管理,細化責、權、利。七是改革衞生事業費的分配方式,對離退休人員由財政足額撥付或直接進入社保。

(五)強化責任,完善健康保障體系。政府應強化公共衞生職責,努力保障羣眾的身體健康,一是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切實抓好艾滋病、結核病、乙肝、血吸蟲病、瘧疾等危害農民健康的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加強傳染病疫情的監測報告和管理,提高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健康教育,深入開展改水改廁、愛國衞生工作,提高羣眾的健康防病意識。二是加強衞生監督監測工作。強化監督措施,開展食品安全,飲用水、餐飲督查,健康相關產品的安全檢查,打擊非法行醫,保障羣眾的公共衞生安全。三是深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參合率,探索便捷的籌資方式,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規範補償操作,加強新農合經辦機構能力建設,重點抓好鄉鎮合醫辦建設。根據運行情況,適時調整方案,提高籌資標準和報銷比例,提高參合農民的受益面和受益程度,讓農民得到實惠,緩解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使新農合制度真正為農民的醫療健康提供保障。

(六)齊抓共管,優化農村衞生事業發展環境。各鄉鎮黨委政府對農村衞生工作要高度重視,擺上位置,在鄉院村室建設徵用土地,資金籌措等方面要主動協調、提供幫助,各有關部門在醫療衞生機構項目爭取、基礎建設、人才引進等方面要一路綠燈,提供優質服務。一些涉衞職能部門不得以檢查為名到醫療衞生單位亂收費、亂處罰、增加農村醫療衞生機構的負擔,對擾亂正常醫療服務秩序的行為要依法打擊,努力維護醫療機構正當權益,打造平安醫院。

【第3篇】農村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所走訪一些農村, 就科學發展觀在農村開展的情況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在調研中發現各村居均能從本村實際出發,製造出適合本村學習科學發展觀的氛圍,極大的提高了廣大黨員學習的積極性。使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堅定了農村幹部的信心,提高了他們的理論水平. 現將調研報告情況彙報如下:

一、深刻學習調研,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真諦。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從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我們應該看到發展,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統籌兼顧作為科學發展觀的各要素,是統一的整體,任何要素都是不能獨立存在的。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的,我國目前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且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正是基於此。並且,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正確應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及科技進步的發展趨勢,就使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適時且必要。

樹立和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對於我們更好地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具有重大意義。特別是對當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新農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我們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在農村努力幹事業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夯實農村工作基礎。

農村工作是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前沿陣地,是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的基礎。農村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各級各部門各項工作任務的開展、完成。因此,在農村搞好科學發展觀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各村黨支部都在鎮委有關文件的指導下下從本村實際出發,制定了適合本村黨員、羣眾學習的實施方案,召開動員大會,並制定上牆制度,要求每名黨員都撰寫學習筆記、心得體會。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極大的推動了廣大黨員學習的積極性。使農村黨員深刻認識體會到搞好農村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堅定信心紮根基層、服務農村為新農村建設貢獻青春。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載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我所調研的村居都積極利用本次學習科學發展觀的機會,開展各項活動調動廣大村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積極性。如:界湖鎮南村通過製作社區成果展向廣大社區居民展現南村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所取得一切成果,使居民增強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時還邀請大學生宣講團為其黨員羣眾進行科學發展觀的詳細講解,讓黨員羣眾真正體會到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基本原則,樹立為廣大羣眾服務的良好形象。堅定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奉獻無悔青春的信心。

四、以科學發展觀為理論基礎,打造廉潔高效農村幹部隊伍。

調研中感到,各村居能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建立健全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精神,將廉政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不斷推進農村基層廉政建設。能以制度建設為平台,注重從源頭上防治腐敗行為。各村居均以本次學習科學發展觀為契機,積極制定各項制度,加強對黨員幹部的廉政教育,提高他們的警惕性。各村居內外並重,強化內部監管,對履行職責、工作作風等方面存在苗頭性問題的領導幹部和新任職的領導幹部,分別進行誡勉談話和任前談話。同時注重外部約束,主動邀請上級主管部門及人民羣眾進行監督、指導。

同時,各村居能以推進權力陽光運行為重點,進一步強化監督制約機制。堅持做到村務公開,並積極拓展公開的範圍與渠道,使之滲透到村務工作的每個環節,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並提出了“以自律的行為倡導廉政氛圍,以規範的制度構築廉政防線,以嚴格的監督落實廉政責任”通過持之以恆地抓理想信念教育、抓警示教育、抓法紀教育,使廣大農村幹部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有效提高自我約束的能力。

科學發展觀是我黨在新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理論的深化。科學發展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觀;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新的領導集體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客觀規律認識的昇華。通過此次對科學發展觀的學習與調研,使我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明確了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及時性與必要性,學會要有意識的用科學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第4篇】農村組織三級聯創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農村組織三級聯創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中國共產黨《黨章》明確規定:“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鬥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因此,堅強而有戰鬥力的基層黨組織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條件,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基礎,沒有廣大基層組織戰鬥力的發揮,全黨的戰鬥力就是空話。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在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全面鞏固和發展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着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並就此進行了深刻闡述,作出了重要部署。基層組織是黨的執政基石,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戰鬥堡壘。

一、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提高農村發展經濟能力的基礎。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其執政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到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關係到黨在農村執政地位的鞏固,因此,必須把加強黨的基層工作作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環節.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關鍵是提高其發展經濟的能力,核心是增加農民收入,前提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只有搞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才能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才能切實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也才能真正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加強基層黨組織是提高民主管理能力的保證。管理民主,就是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建立農民合理有序地參與村務決策、村務監督的機制,使村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發揮。村黨總支在經濟上保障村民物質利益的同時,在政治上尊重村民的民主權利,讓村民依法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有效地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提高構建和諧社會能力的前提。實現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就是要求在農村大力倡導文明新風尚,努力破除陳規陋習、移風易俗,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農村。有一個好的黨組織,才能確保本居(村)的各項事業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上級黨委政府的根本要求保持一致;才能在利益多元化時代處理好少數人與多數人、長遠與眼前、局部與整體、正當與非正當的利益關係,維護和發展好全體居(村)民的利益;才能帶領羣眾一起想,一起幹,走上一條良性的發展道路,全面建設小康,實現共同富裕;才能儘可能地處理好各種關係,把大家擰成一股繩,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發展。

二、當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經濟發展缺乏力。一是支部帶領羣眾致富的本領不強。二是村集體經濟薄弱,難以為羣眾辦實事。缺少保障機制,難於調動村幹部積極性。三是村幹部待遇低。“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農村幹部承擔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報酬卻偏低。影響了村幹部的積極性。

(二)部分村幹部和黨員的文化偏低、年齡偏高、思想落後,示範帶頭作用發揮得不夠好。同時,大多數農村優秀青年在外務工,又沒有固定的地點,給黨組織做好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在思想上對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認識不到位,部分黨員先鋒隊意識減弱,組織觀念淡漠,缺乏理想信念追求,缺乏對組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個別致富能人黨員不願意傳經送寶。

(三)對黨員教育和管理不到位。一是由於支部缺乏經費,加上農村黨員大多都忙於生產,難以集中學習教育,二是部分支部行動上缺乏自覺性,沒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教育管理措施。三是部分流動黨員長期與黨組織失去聯繫,無法對其教育和管理。這些問題,經長時間積累,就造成部分黨員經不住考驗,政治立場動搖,喪失政治敏鋭性和鑑別力,不能同上級黨委保持高度一致。

(四)村“兩委”文化素質低,管理能力差,黨務工作業務不熟,工作起色不大,戰鬥堡壘作用難以發揮。有的基層幹部在帶領羣眾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思路不清,辦法不多,能力不強,甚至連自己還沒有脱貧,生產生活還不如周邊羣眾,不夠大膽帶領羣眾脱貧致富,在羣眾中説話不算數,沒有權威性和號召力。

三、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建議和對策

(一)以“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全面提高農村基層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以創建“五個好”(領導班子好、黨員幹部隊伍好、工作機制好、新農村建設業績好、農民羣眾反映好)村級黨組織為目標。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使農村基層黨組織成為農民羣眾信任和擁護的堅強戰鬥堡壘。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黨支部班子建設是必須始終抓住不放的核心問題。通過加強班子的思想建設,使農村基層組織班子的每一位成員,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樹立無產階級的人生觀、價值觀,牢記黨的根本宗旨,掌權為民,廉潔奉公;通過加強班子的作風建設,使每一個成員樹立密切聯繫羣眾、真抓實幹、吃苦耐勞的良好作風;通過加強對班子成員的領導方法、領導藝術以及科技文化知識的教育和培訓,使每一個 班子成員增強對市場經濟的適應能力,提高帶民致富的本領。在村級班子建設中,要把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放在首位,教育和幫助農村基層組織和基層幹部摒棄陳舊的思想觀念,大膽實踐,大膽創新,在市場經濟的摔打中增長知識和才幹。在領導班子建設中,要把選好配強“一把手”作為重中之重。要把那些政治素質高、年紀輕、有文化、事業心責任感強、作風紮實、實績突出、得到大多數羣眾擁護的優秀幹部選拔。

(二)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全面提高農村黨員隊伍素質。一是視野要放寬。要注重從政治素質好、年紀輕、有文化、具有一定的致富技能和本領的“能人”中發現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對他們進行重點教育和培養,使新發展的黨員真正能夠發揮帶頭致富、帶領羣眾致富的示範和表率作用。二是進度要加快。要把發展黨員工作作為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實行目標管理。三是關心要到位。要通過對老黨員的關心照顧,體現黨組織的關懷與温暖,增強他們對黨組織的凝聚力;通過對年輕黨員的教育培訓,幫助他們增長致富本領,提高致富能力,增強他們對黨組織的向心力;通過表彰優秀黨員,開展生動活潑的組織活動,強化黨員的榮譽感,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進一步建立健全黨內生活的各項制度,做到重大事情黨員先知道,日常事務黨員多參與,重大決策黨員先討論,切實尊重和維護黨員的民主權利,提高黨員在羣眾中的威信。對那些不履行黨員義務、不遵守黨的紀律、不執行黨組織的指示和決議、不聽黨組織安排的工作的黨員,要按照黨章和黨的紀律的規定,給予嚴肅的處理,以確保黨員隊伍的純潔。

(三)健全和完善黨支部村委會的工作運行機制,進一步規範農村幹部的工作。應本着“加強黨的領導、依法建制、民主有序、便於操作、分類指導”的原則,嚴格執行“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手冊”進一步規範農村幹部的工作。村務管理規則要突出建立四大機制:一是建立協調機制,理順村務各項關係。要明確村務管理的主體、村務管理的權限、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的關係,做到各司其職、協調配合。二是建立決策機制,促進村務科學決策。進一步完善農村村務決策的程序,突出村民在決策中的主體地位和“三支隊伍”在決策中的重要作用,使村級決策程序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三是建立管理機制,促進村務按章辦理。進一步規範村集體經濟管理、村財務管理,明確管理權限,管理職責,作到民主公開,使村務管理由“暗箱操作”轉變為“透明運作”,從“無序”管理到“按規”辦事。四是建立監督機制,保證村務有序運行。進一步落實好村務民主監督機制,實行村幹部任期承諾和踐諾制,讓村幹部接受黨員、村民的監督和評價,落實好對村幹部的違規責任追究制度。把村幹部置身於黨組織和羣眾的監督下,促使他們按章辦事,廉潔奉公,從源頭上防止村幹部濫用權力和以權謀私現象的發生。

(四)以提高素質為目標,紮實抓好農村黨員幹部隊伍的教育培訓。加強村幹部教育培訓,提高思想素質、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是農村幹部隊伍建設中最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堅持統籌規劃、分級負責、分層次培訓的原則,採取“引進來,走出去”,課堂講授和實地參觀等方法,不斷加強村幹部政治理論、市場經濟知識和新農村建設業務知識培訓教育,做到每年對村幹部輪訓一遍。注重培訓的針對性,突出實效性,注意不斷提升培訓檔次。同時要利用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等現代化多媒體設備加強黨員平時培訓和教育。

(五)建立和完善農村幹部任期目標考核機制,進一步調動農村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一是建立農村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將新農村建設、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計劃生育、社會治安、信訪穩定等工作目標進行細化、量化和分解,由黨委和支部簽訂目標責任狀。二是建立健全農村幹部崗位目標責任制。使兩委成員在工作中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人人頭上有任務,個個肩上有壓力。三是健全完善農村幹部責權利相統一的考核機制。適當提高農村幹部的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充分調動廣大農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保持農村幹部的相對穩定。

(六)進一步完善黨建聯繫點制度,使之成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助推器”。一是開展“雙示範”活動,即按照鎮抓基地一村一業,村黨支部抓示範點一村一品,黨員抓示範、幫扶和勞動一户一策的原則,指導和幫助他們創建服務示範基地,扶持和培育黨員科技示範户。要求包村國家幹部要幫助所包村建立兩個示範作用好,服務功能全,經濟效益好的服務示範基地,每個村都要有一個亮點工程。二是開展農村支部“一創雙爭”活動。就是創建“五個好”村黨支部,爭當優秀農村黨支部,爭當優秀黨員。包村國家幹部進村後,結合村實際,及時幫助指導村黨支部因地制宜發展村組經濟的目標和措施,明確了村幹部和黨員的責任,指導村開展新農村建設,使村的各項工作充滿活力。

(七)進一步落實黨員先進性承諾制,使承諾兑現不流於形式。首先在借鑑外地黨員承諾制好的經驗基礎之上,結合我鎮實際對承諾制進行安排部署,要求每名黨員結合家庭主導產業或個人特長,提出3-5條實實在在、看的見、辦得到,羣眾能得實惠的黨員先進性承諾,在推行承諾制中,黨員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堅持能做到幾條就承諾幾條,確保內容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為了使承諾不流於形式,要將黨員承諾進行公示,時刻接受黨支部的提醒和羣眾的監督,並對黨員承諾制中好的經驗及時推廣,優秀的黨員給於表彰,從而起到示範帶動作用,推動黨員承諾制健康發展。

【第5篇】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而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則是加快建設新農村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為了更加科學地開展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開發區,本人對開發區所屬行政村的公共服務體系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調查研究,從中總結出了許多好的經驗,也發現了不少值得注意的問題,並結合開發區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實際,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

一、當前開發區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開發區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大力開展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近年來,開發區加強了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通過實施“村村通”工程,開發區行政村進村道路全部為水泥路和柏油路;通過水利大建設,農村河塘、水庫整治效果明顯,恢復和增強了河塘的引排和灌溉能力,防汛防旱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通過電網、通訊網絡的改造,現在開發區所屬村落可以平等享受電力和通信服務。

2、新型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基本覆蓋農村

農村衞生一直是開發區衞生事業的薄弱環節。為了加快推進農村衞生事業的發展,保障農民身體健康,近年來,開發區不斷加大對醫療衞生的投入。截止目前,全區已擁有各類醫療機構58家,衞生技術人員111人,民營醫院3家,從業人員80人,其他各類診所、醫務室27家,從業人員112人。新型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基本覆蓋農村,尤其是各村都建立了社區衞生服務站,基本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

3、農村基本社會保障體系正在逐步建立

開發區把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作為統籌城鄉、改善民生的一項政策措施,農村公共服務覆蓋面越來越廣,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養老、醫療、教育等專項救助為主,以其他救助、救濟和社會幫扶形式為補充的社會保障網。到20xx年底,全區農村五保户集中供養率提高到75%,居民參保率95%,農村新合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7.8%。同時,開發區建立了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被徵地農民基本實現了失地必保、即徵即保,符合條件的失地人員按月領取基本生活補助。

4、義務教育普及率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開發區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資源,全區三個鎮街共擁有幼兒園10所、國小6所、中學4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擁有教職工790人,其中中學教職工468人,國小教職工322人;在校生8423人,其中普通高中學生2316人,職業中學生964人,國中學生2065人,國小生3078人。全區農村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

5、農民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就業保障逐漸提高

隨着開發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農村剩餘勞動力從傳統農業中大量轉移出來。為了切實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開發區從20xx年開始,每年撥付專項資金,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工程”。20xx年,培訓農村勞動力512人,培訓失地農民390人, 就業率達64%;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08人,轉移就業率達80%以上。

6、農村信息化建設成果顯著,科技推廣應用等信息服務相對到位

以往是“要致富,先修路”,現在是“要發展,先通信”。這裏的“信”就是信息的供給與技術服務。開發區農村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截止20xx年,開發區每百户擁有電腦12.5台,用本户電腦上網的户數佔90%。

二、存在問題

1、基礎設施建設仍落後於城區

一是目前農村修建的道路還不寬暢,也無人進行管理養護,損壞的道路得不到及時的修補,有的道路雖然通到了村莊,但沒有到達農户,更談不上通到地頭。二是通訊還存在盲區,特別是靠山地段,手機信號弱。三是農村衞生環境整治還有待加強,飲用水改造工程速度還不夠快,有的居民還不能夠享受集中供水。

2、醫療衞生環境總體水平較低

一是目前開發區農民看小病基本不成問題,但大病看不起的現象依然存在。雖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經推廣,但是保障水平較低,無法滿足農村居民的醫療服務需求,更無法保障因為看病而導致貧困的農民的生活質量。二是投入還不夠大,雖然醫療機構基本覆蓋村鎮,但是人均擁有醫療資源仍然較少。每個村還只有1個衞生室,且許多問診病房陳舊,必須進行改建或整修;各社區服務中心沒有急救和應急車輛,在院外急救、出診、處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及開展其他公共衞生服務時極為不便。三是基本醫療服務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醫療機構的設置、人 才引進以及醫療保險體制上。城市裏不僅擁有醫療設備先進的大醫院,也有方便就診的社區醫院,且因待遇好,衞生技術人才也比較多,較好地滿足了城市居民的醫療衞生服務需要。在職的城鎮居民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公費醫療、大病統籌,以及工傷和生育醫療費用報銷等福利,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城市居民看病難的問題。相比之下,農村的醫療條件比較落後、醫師人才較為缺乏,農村不僅人均醫療資源擁有量少,且一半以上的農民距離最近的醫院和衞生室在1-3公里左右。

3、農村基本社保處於低水平保障階段

開發區農村社會保障尚處於廣覆蓋、低水平的階段。20xx年,開發區農村低保對象僅享受120元/月的低保標準,月平均補差89.62元,低於城鎮居民的230元的低保標準和132.45元的平均補差。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仍然以土地保障為主、政府救濟為輔的低水平的家庭保障,沒有建立與城市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相銜接的真正意義上的保障體制。雖然近年來,開發區加大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但是限於財政實力,以及農民自身的收入水平與負擔,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不論是覆蓋面還是水平都要低於城市。

4、教育辦學條件相對較差,勞動力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較差,無論從教育經費的投入、教學設備等硬件的配備、以及師資力量等軟件方面,和城區差距明顯。20xx年,開發區農村各級學校生均教育經費為城市的82.5%,農村生均儀器設備折算金額僅為城市的58.2%。同時,由於開發區農村條件相對艱苦,高學歷的年輕教師都不願意到農村教學,師資力量薄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不如城市。從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看,整體勞動力素質水平偏低。在16週歲以上的農村常住勞動力資源中,接受過教育的比重為100%,但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對不高,造成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

5、再就業培訓組織化就業程度低,創業培訓後續服務深度不夠

就業再就業培訓由於受培訓能力、培訓項目、就業渠道不暢等因素影響,加之參培學員自身技能素質較低,培訓層次基本限於初級上崗類培訓,另外培訓專業的設置與市場需求不能完全同步,培訓後基本上以分散就業為主,組織化就業程度不高。培訓受資金制約,後續支持服務工作開展不夠,目前培訓的補貼額為人均480元左右,從開始培訓起一直到後續服務,時間跨度達到6個月甚至更長,由於資金不足,後續服務工作大大縮水,深度明顯不足。

6、農村信息性公共服務不暢通

一是信息通信條件不健全。不少農民仍然採取一家一户的室外天線,收視頻道有限;有的村莊雖然有廣播,但大多數是一村一個擴音器,無法實現家家通廣播的目標;大多數的農村沒有開通互聯網。二是生產信息不靈。由於信息通信條件導致了農民的生產信息滯後,影響了農民的生產和投資決策,出現了一些農產品生產不對路的現象,造成了農民的經濟損失。

三、加快開發區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措施

1、進一步加快農村基礎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農村基礎性公共服務體系是否完善,直接影響着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影響着農村經濟的整體性發展,影響着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快農村基礎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一是着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快農村規劃整治,逐步改造農村居住條件,把農村建設成為整潔、文明、靚麗的新農村。

二是加大農田水利設施投入。按照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要求,重點抓好防洪排灌排澇工程建設和山區水利建設,提高抗災標準,確保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是繼續實施交通道路暢通工程。加大投資力度,完善鎮街公路網絡。對已建成的鄉村道路進行延伸改造,實現村到户、村到地頭道路的硬化,為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便利條件。

四是加快農村改水工程建設,實施受益人口達1.5萬人的飲用水改造工程。

2、進一步加快農村公益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首先,要加大農村教育投入。繼續加快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教學設備的投入,抓好農村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學校教師待遇,實行農村教師特殊補貼,穩定農村教師隊伍。實施城鄉之間結對交流活動,定期和不定期地組織城區的優秀骨幹教師到農村授課,幫助農村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其次,要健全文化服務體系。建立農村文化娛樂活動場所,組織農民文藝宣傳隊伍,完善和充實圖書資料室,建設朝陽鎮文化中心辦公樓。努力在蘇北縣(區)農村率先實現有線電視户户通。

第三,要加強公共衞生事業建設。加強對公共衞生工作監督管理和指導工作,堅持“軟件”和“硬件”建設並重的原則,逐步更新和完善公共衞生基礎設施,建設朝陽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病房樓。進一步提高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不斷完善農村兩級衞生、醫療、保健體系,為農民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醫療衞生服務。加強農村排污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對農村污水管網進行集中規劃。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集中處理,為廣大農民提供一個山青水秀的生活環境。

第四,完善公共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目前,開發區公共人力資源市場受場地、資金、人員等方面因素的影響,運作方式較為單一、運營規模較小,不能適應開發區大發展的需要。為此,下一步,應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功能、推進就業服務“新三化”為核心,完善區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功能,做實基本服務功能,健全延伸服務功能,推進拓展服務功能。加大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投入,對原區工業公司辦公樓進行改造,力爭在年內建成集人才交流、人才服務、勞務派遣等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管理規範、服務人性化的現代化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同時,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的日常管理,完善基礎工作,健全信息收集渠道,促成勞動力市場運行的定期化、有序化。

第五,要逐步完善農村基本社會保障體系。按照高水平、廣覆蓋的原則,努力將所有的社會成員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實施農民養老保險制度,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實施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保障制度,確保因公用徵地而失地農民的生活來源;建立農村特困户住房幫助制度,改善特困户住房條件;建立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制度,凡是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對象,均按城鎮居民低保標準進行補貼,而對散居五保對象按農村居民低保標準加以補助。

3、進一步加快農村信息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一是建立新農村信息服務平台。實現“村村通、户户通”的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和聯接主要農村科技服務組織的互動式信息終端,搭建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平台,為農民提供各種急需的科技諮詢與市場信息、政府信息、氣象信息服務。

二是建立農業專家下農村服務制度。邀請農業專家、技術人員到農村,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上的困難,鼓勵科技人員創辦各類農業科技組織,建立農村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提高專業户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農民的能力。

【第6篇】科學發展觀服務新農村調研報告

用科學發展觀引領黨員幹部

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_____鎮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

今年以來,_____鎮新的領導班子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突破_____”和“三聯一包”的大好機遇,圍繞“生態立鎮、工業強鎮、科技富鎮、和諧興鎮”的中心發展思路,全面、深入、紮實、持久地推進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為服務新農村打牢組織基礎。

一、農村黨員幹部隊伍現狀

二、用科學發展觀引領黨員幹部服務新農村建設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書記抓、抓書記”工作思路,通過教育培訓、幹部選配、考核激勵等措施,狠抓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是依託教育培訓,提升基層黨員幹部整體素質。幾年來,鎮黨校各項配套設施建設一直不是很健全,師資力量小,培訓課次少,參訓人員範圍狹窄,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黨支部書記經常性受教育。3月初,鎮黨委對黨校進行了改建、整修、掛牌,新建黨校辦公室,成立“_____鎮黨校教務委員會”,由黨委書記擔任校長,配備了相關人員和制度,向市、區有關部門發出書面聘書21份,聘請上級黨校教師、有關領導、專家擔任兼職教師。自3月以來,已利用黨校陣地累計開展農村環保、科學發展觀、土地利用和管理、平安農村建設、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等多次專題培訓,農村黨員幹部參訓累計達650多人次。以慶“七一”活動為載體,組織全鎮機關幹部和村主要負責人聽黨課、温黨史,參觀學習了張村、孫家疃、羊亭等鎮的新農村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先進典型,集中開展了學習討論下半年工作規劃座談會,採取多種形式,提升農村黨員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他們的“雙強雙帶”能力。

二是依託幹部選配,配高配齊農村支部班子。採取“一村一干”和“一片雙包”的方式,每個村選配一名包村幹部,每個片選配一名領導幹部和一名片長,對日常黨建和任期目標管理工作齊抓共管,形成以上至下強勢帶動的效果。年初,結合幾個組織基礎薄弱村的村情和幹部工作表現,先後將徐家莊和報信村的村委會主任培養成黨支部書記,選派羣眾威信高的內退老同志任雅格莊村黨支部副書記,選派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同志掛職西於家村黨支部書記,進一步提高了書記主任“一人兼”比率,提升了村級班子的整體素質和凝聚力。

三、存在問題

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新農村建設,_____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村民民主自治意識增強,廣大農民已從中償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然而,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思想認識有待提高。部分農村黨員幹部沒有理清和羣眾之間的關係,不能依靠羣眾、發動羣眾、切實走羣眾路線,雖然對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很高,願望很迫切,但籌不到資金,思想消極,工作積極性不高,“兩眼向上”和“等、靠、要”的依賴思想比較嚴重,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是推進工作急功近利。主要是村在制定任期目標時,出於多爭取項目、政策扶持的考慮,對於部門、企業支持幫扶的期望值過高,一旦幫扶部門拿不出資金,計劃根本得不到實施。也有的村在推進村莊和基礎設施建設中沒有考慮籌資能力和經濟實力方面的實際,自行出台扶持政策或盲目滿足羣眾改善條件的願望,普遍出現舉債搞建設的現象,有的村舉債高達幾十萬元。

三是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專業合作組織剛剛起步,在技術指導和服務三農的作用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絕大多數硬化後的道路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沒有建立完善的管護和責任機制,農民羣眾自我管理的組織沒有建立,少數有經濟實力的村也僅僅安排了個別的清潔工、管護工,公益設施的管護還不到位,影響到設施的使用效益和使用年限;在村辦公場所的建設上,新改擴建的基層組織活動場所管理滯後,圖書資料、電教設施、桌椅刊板、活動器材等各項配套設施的設置缺乏資金和渠道來源,即使已經具備的,也難以得到很好的維護和保養,使大量的資源閒置,影響了基層組織工作效率。

四、對策建議

一是運用科學發展觀,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核心作用。發揮黨支部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村民幹事創業激情,深入挖掘村民的才幹,積極引導村民在新農村建設中建功立業;發揮黨支部的先鋒作用,積極為村民在農業種植、畜禽養殖、外出務工、新農保等生產、生活中提供全面優質的服務;發揮黨支部的保證作用,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辦村民所需,解村民所困,切實解決好村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廣大村民享受新農村建設成果。

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農村黨員幹部素質建設。首先,要不斷強化對農村黨員幹部的教育引導。引導農村黨員幹部深入掌握科學發展觀和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實質,切實把促農增收作為中心任務,積極引導農村黨員幹部開闊眼界,多位思考,組織羣眾不拘一格謀發展。針對農村部分黨員幹部和大學生村官政治基礎薄弱、致富經驗欠缺、領富能力低下等具體情況,組織黨員幹部集中學習新農村的政策、農村法律法規、農業產業化知識、適用技術、村務管理等內容,把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術傳播給黨員羣眾,提新農村黨員幹部和大學生村官的綜合素質和致富、領富本領。選派優秀農村黨員幹部到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參觀學習,進一步開闊農村黨員幹部視野,明確新農村發展方向,切實增強其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緊抓發展不放鬆,用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檢驗基層黨建成效。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新農村建設中,黨組織就是要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理念,把加強新農村黨員幹部隊伍建設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融為一體,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成果檢驗農村黨建工作。沒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沒有一支堅強的黨員幹部隊伍,就不可能帶領羣眾建設新農村,因此要着力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到實際工作中,始終保持農村黨員幹部的生機和活力,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第7篇】農村局局長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調研報告

為全面深入瞭解我縣農村衞生工作現狀,推動我縣農村衞生事業改革與發展,近期我深入基層,實地查看,並與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負責人、醫務工作者、鄉鎮村幹部和農民羣眾進行交流和座談,瞭解情況,聽取意見和建議,對我縣農村衞生工作狀況開展了一次比較全面的調查,並就推進我縣農村衞生事業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村衞生工作基本情況

我縣共有政府主辦的縣鄉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9個,縣級醫療衞生的機構7所,鄉鎮衞生院22所,其中中心衞生院8所,有在職職工1027人,離退休人員482人,全縣有村衞生室197個,社區衞生服務站10個,從業人員849人,個體醫療機構188個,從業人員192人,幾十年來,我縣衞生事業得到長足發展,特別是近些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衞生工作,衞生部門搶抓發展機遇,農村衞生事業取得了新的進步。一是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初步建立起了衞生監督、疾病防控、醫療救治三大體系,其中縣醫院、縣醫院、疾控中心、衞生監督所等縣級醫療衞生機構功能和規模在全市處於上游位置。近兩年通過實施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民生工程,鄉鎮衞生院基礎設施落後的面貌有了顯著改善。二是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成效明顯。血吸蟲病、結核病、霍亂、艾滋病等重大地方病、重大傳染病得到有效防控,傳染病發病率明顯下降,通過實施降消項目、改水改廁項目、婦幼保健和愛國衞生工作質量明顯提高。三是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能力顯著增強。建立了一系列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預案,組建了應急專業隊伍,在近幾年我縣發生的非典、手足口病、問題奶粉事件等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中,我們反應迅速,措施有力,突發疫情和公共衞生事件均及時有效得到控制,保護了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衞生隊伍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四是農民羣眾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得到改善,服務水平逐步提高,缺醫少藥狀況得到明顯改善。農村常見病、多發病、急危重病人的疑難病症處理能力明顯提高,部分特色科室在全市處於先進水平,影響力在向周邊縣市輻射,滿足了人民羣眾的醫療服務需求,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居民的看病難問題。特別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為農民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農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緩解。五是衞生改革穩步推進。我縣在全省較早對鄉鎮衞生院三權回收,實行三權在縣、縣鄉共管的管理體制。在全市率先對衞生監督和疾病預防控制體制進行改革,成立了衞生監督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部分醫療衞生單位採取激勵機制,推行競爭上崗和績效工資制,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

二、制約農村衞生事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我縣農村衞生工作成績比較顯著,農村衞生事業得到長足發展,但存在問題也非常突出,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一是城鄉衞生服務體系建設任務艱鉅。當前我縣城鄉衞生服務體系建設進入了攻堅階段,儘管這幾年有項目的支持,縣政府也加大了對衞生的投入,但是由於我縣衞生基礎設施歷史欠帳多,經費缺口比較大,特別是村衞生室建設任務比較重。二是農村衞生技術人才缺乏。近些年衞生人才引進力度明顯加大,但衞生技術人才依然緊缺,尤其是鄉鎮衞生院的人才缺乏問題比較突出,到目前為止,鄉鎮衞生院僅有本科生11人,而且集中在幾所中心衞生院,部分鄉鎮衞生院沒有一名專科生,有兩所衞生院竟沒有一名全日制學校畢業的中專生,有的鄉鎮衞生院十幾年沒有進過一名大中專畢業生,鄉鎮衞生院人才奇缺,醫療服務水平低下,直接導致農民看不好病,影響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也不利於新農合制度的有效實施。三是疾病防控工作形勢嚴峻。公共衞生服務體系不健全,非典、霍亂、結核、艾滋病等新老傳染病依然威脅廣大羣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慢性非傳染病的發病率依然比較高,重大傳染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任務艱鉅;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處置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四是鄉鎮衞生院運轉困難。科學合理的財政保障機制還沒有建立,投入不足,鄉鎮衞生院離退休人員多,兑現工資的壓力非常大,而且建設、發展任務重,還有不少鄉鎮衞生院運轉比較困難。五是村級衞生組織不健全。村衞生室作為農村三級衞生服務網絡的網底,其作用非常重要,除了已完成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的村衞生室,目前我縣大多數村衞生室依然有名無實,存在組織散、條件差、管理亂等問題,影響農民的醫療安全,沒有完成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的村衞生室不是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門診費用不能報銷,對新農合制度的實施產生了不利影響。六是衞生事業發展活力不足。衞生事業發展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沒有充分調動社會、羣眾、職工參與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的積極性,發展思路不寬,籌資渠道單一。農村醫療衞生機構的運行機制不活,人才引進和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資源配套不盡合理,存在着資源緊缺和資源浪費閒置並存的現象,在引入競爭機制,使用激勵機制、調動全系統職工工作積極性、創造性方面還做得不夠。衞生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不活,與衞生事業發展要求不相適應。。七是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依然存在。醫療保障水平還不高,行業作風有待進一步加強,雖然我縣實行了全民醫保,但保障水平還不高,羣眾看不起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還在一定程度存在。

三、加快發展我縣農村衞生事業的意見、建議

發展農村衞生事業是政府的職責,也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客觀分析我縣農村衞生工作現狀,無論是改革的力度,還是發展的速度都存在明顯差距,難以滿足羣眾的健康服務需求,加快農村衞生事業發展應成為當前我縣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通過本次調研,特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政府主導,確保農村衞生事業的公益性。農村衞生工作直接關係到羣眾的健康、農民的小康,政府必須堅持在農村衞生工作中的主導地位,要切實承擔起在醫療衞生領域的職責,認真落實省政府[20xx]77號文件精神,逐步提高醫療衞生單位在編職工的財政差額補助標準,落實對承擔公共衞生服務的鄉村醫生給予一定補助,專門安排公共衞生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縣鄉政府應將新增財力優先安排農村衞生事業發展。提升農村衞生事業地位,將一些重要農村衞生工作納入鄉鎮和有關部門綜合目標考核內容,保障農村衞生工作任務能很好落實。維護農民羣眾的醫療衞生權益,體現農村衞生事業的公益性。

(二)加大投入,健全農村醫療衞生服務網絡。加大對衞生事業的投入力度,通過財政預算,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等方式支持農村衞生事業發展,積極拓寬籌資渠道,通過貸款、職工自籌和引入民間資金實行投入多元化,並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大力發展農村衞生事業。一是要加強縣級醫療衞生機構建設,進一步改善縣醫院、中醫院的軟硬件設施,超前規劃,拓寬發展空間。婦幼保健所實行整體搬遷,充分發揮縣級醫療衞生機構的龍頭作用。二是抓好鄉鎮衞生院標準化建設。以民生工程實施為契機,大力推進鄉鎮衞生院規範建設,採取政府貼息、以獎代補,先建設、後買單等方式,適當加快進度,力爭用5年時間在全縣每個鄉鎮建成一所標準化的衞生院,改善農村居民的就醫條件。三是建設村衞生室,推行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按照方便羣眾、合理配置的原則,科學設置村衞生室,定性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實行標準化建設,規範化管理和一體化服務,鄉鎮衞生院作為村衞生室的建設和管理主體,完善管理制度。以項目實施為先導,適當加快進度,大力推進規範化村衞生室建設,力爭用5年時間在我縣全面推行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規範鄉村醫療服務行為,發揮農村醫療衞生資源的作用,努力實現小病不出鄉、村。

(三)落實措施,發展壯大農村醫療衞生隊伍。一是落實政策,提高待遇穩定人才。對在鄉鎮衞生院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執行高於同類人員1-2檔的定級工資,對在鄉鎮衞生院工作累計滿30年的大中專以上畢業生退休的按工資的100%發放,農村衞生人員職稱評定實行一定的政策傾斜。二是多形式培養現有人才。通過技術培訓,送出去進修、在職學歷教育等方式提高衞生人員的技術水平。三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對全縣衞生技術人才進行全面摸底,根據工作實際及事業發展需要,重新核定編制,由衞生、人事等部門共同制定人才引進計劃,加大大中專畢業生招聘力度,在近幾年內,每年爭取招聘60-100名大中專畢業生,優先安排到基層醫療衞生單位,充實農村衞生技術力量。同時加強農村衞生技術人員的准入管理、實施縣鄉醫療單位對口幫扶和定期到鄉鎮醫院服務制度,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穩定、發展壯大農村醫療衞生隊伍,確保農民羣眾有人看病、看得好病。

(四)積極探索,改革農村衞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今年是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啟動年,經過幾年醖釀討論的醫改方案已於3月17日公佈。我縣要根據中央和省關於深化醫療衞生體制改革的統一部署,認真學習政策,嚴格執行政策,加強調查研究,結合我縣實際,大膽開展醫療衞生體制改革。一是認真推行基本藥物制度。二是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要開展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內部運行機制改革試點,進一步深化人事分配製度改革,推行全員聘用制、績效工資制度和競爭上崗制,完善目標責任管理考核辦法,提高幹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醫院活力和競爭力,穩步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三是積極推進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總結08年一體化管理試點經驗,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大力推進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各鄉鎮要加強對一體化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抓好鄉鎮衞生院和標準化衞生室建設,各鄉鎮要鼓勵引導村委會、鄉村醫生自籌資金建設規範化村衞生室,並給予資金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推進一體化步伐,條件成熟的地方實行整鄉(鎮)推進。提高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覆蓋率,努力實現到20xx年一體化管理全覆蓋的目標。衞生部門要根據運行情況不斷完善管理辦法,加強日常監管,查處違規行為,確保一體化管理模式有效運轉,為全縣農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衞生服務。四是促進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制定和落實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衞生事業,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推進民營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形成優勢互補、良性競爭、共同發展的格局,更好地滿足羣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衞生服務需求。

五是繼續實行鄉鎮衞生院三權在縣,縣鄉共管的管理體制。並作一些積極的探索、嘗試,實行管辦分開。在中心集鎮增設衞生監督所,強化公共衞生管理職能。明確鄉鎮衞生院功能定位,實行分類管理,轉變服務模式。六是推行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引進實行雙軌制,本科以上人員直接入編入財,其他層次新進人員實行公共招考、人事代理。在縣內外公開招聘鄉鎮衞生院院長。實行目標管理,細化責、權、利。七是改革衞生事業費的分配方式,對離退休人員由財政足額撥付或直接進入社保。

(五)強化責任,完善健康保障體系。政府應強化公共衞生職責,努力保障羣眾的身體健康,一是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切實抓好艾滋病、結核病、乙肝、血吸蟲病、瘧疾等危害農民健康的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加強傳染病疫情的監測報告和管理,提高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健康教育,深入開展改水改廁、愛國衞生工作,提高羣眾的健康防病意識。二是加強衞生監督監測工作。強化監督措施,開展食品安全,飲用水、餐飲督查,健康相關產品的安全檢查,打擊非法行醫,保障羣眾的公共衞生安全。三是深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參合率,探索便捷的籌資方式,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規範補償操作,加強新農合經辦機構能力建設,重點抓好鄉鎮合醫辦建設。根據運行情況,適時調整方案,提高籌資標準和報銷比例,提高參合農民的受益面和受益程度,讓農民得到實惠,緩解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使新農合制度真正為農民的醫療健康提供保障。

(六)齊抓共管,優化農村衞生事業發展環境。各鄉鎮黨委政府對農村衞生工作要高度重視,擺上位置,在鄉院村室建設徵用土地,資金籌措等方面要主動協調、提供幫助,各有關部門在醫療衞生機構項目爭取、基礎建設、人才引進等方面要一路綠燈,提供優質服務。一些涉衞職能部門不得以檢查為名到醫療衞生單位亂收費、亂處罰、增加農村醫療衞生機構的負擔,對擾亂正常醫療服務秩序的行為要依法打擊,努力維護醫療機構正當權益,打造平安醫院。

【第8篇】關於農村音樂教學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科學發展觀不僅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導綱領,也是推動科學、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的指導綱領。教育科學發展觀是在教育領域,破除傳統的、被長期束縛的思想觀念,樹立起現代化的、科學的發展觀。教育科學的發展觀是有時代特色的、符合時代需要的發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發展觀,才能辦出一流的教育。

隨着我縣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民歌民舞“五進活動”的大力推進,音樂教師隊伍的不斷充實,課內外藝術教育內容的逐步到位,學校音樂教育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重視,音樂學科正隨着改革的步伐朝着素質教育的目標一步步邁進。然而我發現,人們重視更多的是城市學校音樂教育,在地域遼闊的廣大農村地區,絕大多數地方的學校音樂教育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教育理念提出了要以培養人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方針,而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獨特功能。所以,呼籲全社會關注農村國小音樂教育,關注音樂教師,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如何提高音樂教育在農村學校及社會的地位,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農村國小中,沒有專職的音樂老師,音樂學科往往被認為是“副課”,一些老師認為音樂課不就是唱歌,不就是吼幾嗓子,沒有對音樂課有一個根本的認識。有些學校就把一些不大懂音樂、年齡偏大的教師“特殊照顧”安排教音樂,真正有音樂基礎的教師往往所學非所用的去教數學、語文等主要學科。(我校除外)

再一點就是大部分農村國小學校音樂教學設備落後,所有的農村國小學校沒有一架鋼琴,連電子琴也不是每個學校都有。電子琴也是個擺設,沒有教師會彈。一些國小上課必備的打擊樂器、配套教學光盤也只有幾家學校有。音樂教材也都只能循環使用,想讓學生圈圈點點都成問題。在音樂學科師資配置上,農村學校目前還是缺乏尤其是國小,農村國小几乎都是兼職教師。有的農村國小一位老師要帶語文、音樂、美術、體育、品德與生活五門課。此外有些學校還常以課時緊張為理由,利用音樂課的時間上其他課,致使學生無法學習掌握完整的音樂知識結構。針對上述實際情況,思考農村國小音樂教師應具備何種素質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應是我們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要有敢於教的精神

這也是農村國小音樂教師所應具備的一個重要條件,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細心大膽,不拘泥於固定形式,敢於開拓創新,善於營造教育背景。本文強調的敢於教學和善於教學相比,後者表現的是一種能力,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音樂素養與文化內涵及良好的傳授知識的方法;而前者表現的是精神魅力,需要教師具有卓識的遠見、飽滿的熱情,在教育中充分顯露教師的眼界、見識與胸襟,讓理想與理想在這裏相互交流,讓心靈與心靈在這裏相互接觸。

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同的一點是,他們都熱愛音樂藝術。農村學生由於所受音樂教育甚少,好奇心強,而對音樂藝術有更深更濃的熱愛之情。

教師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甚至可以説學生將來的形象氣質,是他們目前的任課教師的形象氣質的複製與擴散,即古人所謂的“上施下效”,這也更為音樂教師提供了發揮才幹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裏,教學方式方法落後的教師就無法受到學生的歡迎。而敢於開拓創新、思維活躍、胸襟廣博的教師就能以他那大膽靈活的教學方式及激情飽滿的氣質引導與感染學生,把學生引向更為廣闊的天地。從另一方面看,社會環境與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性格習慣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與城市相比,農村的社會結構與生活方式更加簡單,可供學生學習和鍛鍊的課外活動與社會交往場合少。學生的各種能力,諸如社交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無法得到有效的學習和鍛鍊。另外,在農村,尤其是經濟不發達地區,還有很多經濟困難的家庭,這種家庭對孩子學習與生活當中的很多要求無法給予滿足,這就很可能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學生今後將面臨的是處處充滿競爭的複雜社會,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完善的綜合能力是他們必備的參與社會競爭的條件。學生心理素質與綜合能力的任務便落到教師的身上。音樂教育在這方面的功能雖不是萬能的,但也有很多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功用。在音樂訓練與活動中,有許多看似與人的某種能力的培養無關,但他卻能夠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或對於相關能力的培養而起到直接或間接的作用。例如:歌唱的音調對語言聲調的影響,音樂集體訓練對團體協作精神的培養,舞台表演對心理素質與應變能力的培養等。但這種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具有卓越遠見的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大膽的嘗試與創設,在嘗試與創設過程中尋找其內在的聯繫,並借各種音樂訓練與活動,漸漸的使學生的心理和諧的發展,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有效培養。

説到底就是要求教師要有一股特殊的氣韻與精神貫注在他的言行舉止中,別開生面地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體悟、用自己的歌聲去表達、用自己的動作去體驗,給他們單調的視野帶來美景,給他們貧乏的心靈帶來朝氣,給他們乾涸的語音帶來活力,給他們生硬的舉止帶來生機。

二、要有善於教的能力

作為一名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所應具備最基本的主觀條件莫過於善於教學的能力。這種能力既有教學技術的體現,又有文化涵養的要求。只有善於教學的教師才能把知識準確地、完整地傳給學生;只有善於教學的教師才能真正喚醒、激發學生的心靈和智慧。

據瞭解,像我縣這種情況不只是存在少數地方,是全國多數農村國小共同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這種不完善的音樂教學開始於幼兒園及國小低年級,故學生上了低年級和國中階段還只是掌握極少的音樂知識與技能,不少學生還不具備簡譜的能力,其他的諸如音樂的鑑賞、音樂表現及音樂創造能力,更無法得以有效的培養。音樂教師面對這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其教學之難可想而知了。

我們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出,農村國小音樂教育工作中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學生對音樂課不感興趣,教師應如何藉助音樂的特殊魅力培養他們的興趣;學生在音樂基礎知識與技能方面掌握薄弱,教師要如何用方便、有趣的方法有效地使學生正確掌握這些知識與技能;學校要求舉辦興趣小組與開展文藝活動,教師要如何因陋就簡地開展,既要使活動生動有趣,又要使學生學有所得;為實施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科綜合的教學理念,教師要如何把各民族文化、民間藝術、科學文化知識及農村特有的自然資源、民間文化等融入音樂教學。不難看出,這裏藴含着音樂藝術、教育教學技術、心理學知識、科學文化知識、民俗文化知識與自然地理知識等多種知識的綜合。音樂教師,作為一名音樂藝術教育工作者,不同於一般的音樂藝術工作者,它不僅要掌握這些知識且要善用這些知識,體現出育人的特點,也就是要能夠用它所掌握的音樂知識與文化知識教育學生,讓他們從狹義走向廣闊,從膚淺走向深入,從矇昧走向明晰。音樂教師只有既掌握熟練的教育教學技能,又具備良好的音樂修養與豐富的文化內涵,才能具有培養學生、引導學生的“善於教”的能力。

三、有樂於教的熱情

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者,其教育教學態度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樂於教學是教師必備的道德修養中最重要的品質。首先,他必須熱愛音樂藝術,只有熱愛音樂藝術的教師才能善於用音樂藝術;其次,他必須熱愛學生,只有熱愛學生的教師才能更深入地瞭解學生,更自覺地教育學生。

很多農村的學生,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尋求一條改變困境現狀的道路,因此考大學是他們最理想的出路。面對着大學新生錄取仍以大學聯考分數為準繩的狀況,各學校很難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更何況學校的評優工作更多的還是以各校的會考和大學聯考成績為槓桿。另外,受社會舊傳統的歧視及音樂從事着的落後思想的影響,農村民眾輕視音樂教育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校方領導與教師,只監督學生在考試科目上的學習,音樂科目自然就容易被忽視。相應的説,音樂教師在學校的地位就無法提高,職稱考評與福利待遇總是落後於“主科”教師。

音樂教師在學校的地位低,音樂教學設備差,社會及教育部門不重視音樂教學等一系列客觀現象,極易造成教師主觀上對音樂教學的應付心理。

音樂教師的這種態度看起來似乎是人之常情,但我對此的不同的看法。前文已提過,音樂學科地位的提高有賴於教學質量的保證。不可否認的是,音樂教育若只以簡單的唱歌與聽音樂為教學內容,無法體現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特殊的教育功能,他也就不具備引起農村社會各界人士及教育部門重視的資本。這就有賴於一批熱愛音樂教育、熱愛學生的教師隊伍孜孜不倦耕耘於音樂教壇。

音樂,這種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在教育中對人的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卻有它特殊的功能,自古以來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視這種功能,並且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傳統。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對音樂功能的闡述中,就很強調音樂中的善與美的統一,道德與音樂的統一,尤其是善與美。他強調了這些音樂特性,其實也是為了感染人、教育人。柏拉圖也曾經説過:“音樂教育是至高無上的,因為任何事物都不能像節奏與和聲那樣深達人類內心深處並給予最強烈的震撼。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應將音樂銘刻在心,傳於後人”。兩千年前音樂教育在人類社會已擁有如此崇高的地位,當然這與先賢們廣博的知識學問的影響和孜孜不倦的教學的倡導是緊密相連的。

四、小結

教師素質的提高,不只是個人或某小團體的事,而是國家乃至整個社會的事。我們期望各教育部門都來重視農村國小音樂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與學習;也真誠希望農村中國小音樂教師能發揚古聖先賢的優良作風,勤學苦練,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獨有的精神氣韻、飽滿的教育熱情,投身於農村學校的音樂教育,讓更多的農村孩子感受到音樂藝術帶來的無窮生機與喜悦。

【第9篇】科學技術局新農村自查報告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為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紮實深入地開展,明確責任分工,務求落到實處,我局成立了科技局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副局長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活動的組織協調和日常工作。並對任務指標進行了分解,落實到管理科和信息中心兩個科室,將其列入到局年終工作考核中。

二、精心組織、落實措施

我局把新農村建設工作作為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與全縣科技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同謀劃、共部署。年初,在謀劃項目包裝、申報、實施的時候,就將農業科技經費使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項目和培育農業科技企業、農業企業研發中心等工作結合到全局工作中去。10月初,我局對該項工作進行了“回頭看”,對沒有完全落實的工作,再次提出了工作要求和必須完成時限,確保全年各項任務指標圓滿完成。

三、紮實開展、務求實效

1、加快實施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增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科技支撐能力。今年7月份,我局下達實施縣級科技計劃項目30個,並聯合縣財政局下達項目補助經費40萬元,其中農業科技項目12個,下達補助經費14萬元,佔比達到35%。這些項目經費主要實施在農業生物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工程農業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新品種選育等五大農業科技專項上。同時,我局組織人員加強對項目的實施管理,確保各項目實施到位。

3、深化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我局牽頭組織省、市、縣科技專家及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技下鄉、科技活動周及科技培訓活動,對廣大城鄉居民進行科技知識、技術、政策的宣傳、諮詢等服務,提高了城鄉居民的科技素質。並充分利用縣科技信息網,宣傳相關技術和政策,解決千家萬户生產與千變萬化市場對接中科技、信息、市場不對稱問題。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四位一體”新型農業服務體系的深化完善工作。

四、存在問題

一是我縣科技經費不足,制約了農業科技經費的投入。我縣目前由財政預算安排的科技項目經費(科技三項經費)只有40萬元,在全市排倒數第一(江山最高,每年300萬元,其它各縣(市、區)都在100萬元以上)。雖然我縣今年農業科技經費投入佔比達到35%,但絕對數量依舊很少。

二是農業科技項目雷同,難以呈現特色優勢。我縣各鄉鎮自然條件基本相同,農民的種養殖等生產習慣也基本相同,加上信息閉塞,缺乏闖、幹精神,導致要申報、實施的科技項目也雷同,難以呈現特色優勢。

三是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的渠道還有待於進一步拓寬。

五、明年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實施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爭取我縣能增加一定的科技項目經費,增加農業科技經費投入比例,在農業生物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工程農業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新品種選育等重大農業科技專項的實施取得新成效。

二是加大農業科技轉化及產業化項目申報工作。進一步挖掘、包裝、申報農業科技轉化及產業化項目,爭取列入省級計劃,並獲得更大的經費支持。

三是加大對農業農業科技企業的培育力度。

四是切實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作用。加強對省市縣各級科技特派員及團隊、法人科技特派員的管理,發揮發揮專業優勢,以項目帶動當地農民致富。

五是加大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拓寬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的渠道,不斷提高農民種養殖水平。

【第10篇】踐行科學發展觀創建農村土地流轉新機制調研報告

踐行科學發展觀創建農村土地流轉新機制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探索和創建農村土地流轉新機制,本着“積極發展、因地制宜、探索嘗試、逐步規範、不斷完善”的總體工作思路,依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工作原則,突出重點,有序推進農村土地合理流轉,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加快了農業經營轉型升級。

目前,全區耕地流轉已達5.4萬畝,佔承包耕地總面積的23.11%。我區土地流轉有出租、轉包、互換等多種形式,以出租、轉包為主。出租佔流轉面積的59.1%;轉包占流轉面積的32.3%;互換等其他方式流轉佔流轉面積的8.6%。耕地流到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户的土地共有4.6萬畝,佔土地流轉總面積的84.6%。流轉的土地全部為農業用地,而且基本上用於種植業,99.8%的流轉土地用於發展農業生產,用於種植業的為4.7萬畝,佔流轉量的87.1%,以種植水稻、西瓜、蔬菜、水果、花木為主;用於養殖業的有0.8萬畝,佔流轉量的13.9%,主要以魚、蝦等水產養殖為主。

一、實踐做法

1、宣傳引導,順勢推進。面對農民自發流轉土地的發展態勢,及時把握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利用科技下鄉、農民培訓、新聞媒體等,廣泛宣傳黨在農村的現行政策,宣講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講解效益農業的發展路徑,引導農民轉變思想觀念,認識土地流轉的意義和作用,增強土地流轉工作的活力。3月我區召開春耕備耕暨土地流轉現場會,總結交流推廣蓮花鎮、橫路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農業規模經營的經驗和做法,研究部署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業規模經營的政策措施,動員全區各級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有力地推進土地流轉工作。

2、建立機構,完善服務。首先在蓮花鎮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中心實行“服務組織網絡化、交易形式多樣化、經營主體多元化”的模式運轉。服務中心建立《農村土地流出意向登記簿》、《農村土地流入意向登記簿》和《農村土地流轉枱賬簿》,並通過農業信息網和農民信箱網站對外發布,搭建起土地流轉的服務平台。現正在建立區、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網絡,為規範土地流轉流程提供必要保障。

3、培育主體,強力帶動。我區通過深化農技推廣責任體系改革、實施萬名農民素質工程和農業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育了一批規模農業經營主體。到現在有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9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12家(其中工商註冊的350多家),種養大户大量湧現,20xx年有20畝以上種糧大户1567户,10畝以上柑桔種植户176户;年飼養生豬50頭以上養殖户3866户,年出欄5000羽以上養禽户126户。這些農業企業和大户的發展,直接帶動了農村土地流轉,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生態特色農業的發展。

4、創新模式,加大流量。一是探索季節性流轉方式。在鼓勵流轉主體選擇中長流轉的同時,探索季節性流轉方式,解決季節性拋荒問題。土地流入主體在冬閒季節,根據生產需要向農户租用土地,到來年開春將土地歸還給承包户耕種。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橫路鄉下墅街村將87户農户的425畝農田流轉給本村大户種植蘿蔔,租金按土質和位置的不同每畝150元至200元支付,春夏季由農户自己種植水稻。這種流轉形式既化解了季節性拋荒問題,又給農閒期農業勞動力增加了就業途徑,還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率。二是創建“東湖模式”。蓮花鎮東湖村是個典型的農業村,全村現有農户221户,水田面積815.61畝。一是常年流轉託管。常年外出務工和無勞力社員,將自己的承包田以每年每畝250斤稻穀的租金全部流轉給東豐糧油給合作社經營。二是季節流轉託管。上半年社員將承包田流轉給合作社種植早稻,下半年由社員自己種植晚稻。合作社提供秧苗和大田平整,其它流程社員自負。三是全程代理。對入社農户早稻種植實行全程管理服務模式,實行 “五代理、十統一”服務。

5、規範管理,保障權益。區裏制定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委託流轉申請書》、《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樣本,下發各地參照執行,到目前,簽訂書面合同的達4.58萬畝,佔總流轉面積的84.8%。加強土地流轉價格和流轉款支付方式的引導與監管,普遍採用以稻穀計價方式確定租金,以每年支付一次承包款的方式加以規範,最大限度降低流轉雙方的責任風險。20xx年建立了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通過仲裁機構及時化解土地承包糾紛和土地流轉糾紛,運用法律手段,為農民提供可靠的權益保障。

二、初步成效

1、開闢了農民增收的良好途徑。承包土地流轉後,農户在獲得租金的同時,還可以從事二三產業或外出務工獲得更多的收入。如浙江寶島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從蓮花鎮五坦、澗峯、董家三個村流入土地675.1畝,每年每畝按300公斤稻穀的價格(以糧食 收購指導價)支付租金,常年僱用當地幾十名農民務工,按月支付工資。蓮花鎮五坦村總人口1300多人,土地流轉後有400餘人放心在外打工,增加非農收入。高家鎮大田畈村種糧大户高榮根,流入耕地近千畝,年僱工2600多人次,發放工資10萬多元。

2、增加了農業投入提高了生產效率。土地規模經營實現了農業投入主體的多元化,彌補了國家、農户農業投入的不足。一些有實力的經營者立足高起點開發農業,紛紛投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着力解決交通不便、水電不通等問題,改善了生產條件。20xx年以來温嶺老闆和區林氏精品西瓜專業合作法在官塘、巖頭、塘前三村今年租種1000多畝耕地種西瓜的投資3萬多元新修機耕路,水利設施,不但本身受益,周圍農民也受益,彌補了村級公益事業經費的不足。嶺洋、舉村兩鄉動員農户將不宜種糧的300多畝山壟田、山坡地出租給專業合作社,建立茶葉、吊瓜生產基地,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率。

3、增強了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土地集中連片經營,為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創造了條件,有利於土壤改良,加快了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促進了農業品牌建設。全區有 75 個名特優農產品註冊商標,9個農產品通過有機、綠色食品認證;20個農產品獲國家無公害農產品。15個優質農業新品種試種示範順利實施;水稻、玉米、草莓、柑桔等一大批農作物優新品種在全區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蟲無害化治理技術、水稻直播栽培、早稻旱育秧無紡布覆蓋技術等新技術廣泛應用。

4、提高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通過土地流轉,依託糧食合作社,建成了萬畝高標準優質稻米基地,為國家提供優質無公害商品糧;促進了糧食組織化生產,區金嶽糧食合作社由種糧大户107人組成,水稻種植面積10384畝,油菜、綠肥、蔬菜、西瓜等作物種植面積6930畝,合計複種面積17314畝,複種指數為225.86%。同時實現了糧食生產機械化。兩家農機合作社和一批農機專業户,擁有大型耕作機38台,小型耕作機300多台,農田作業機收機割率達90%,在全市率先初步實現農業機械化。

5、推動了農業轉型升級發展。隨着土地流轉的加快,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户有了更大的創業平台,他們在適度規模經營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有力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蓮花鎮加速推進土地流轉,促進了規模農業、效益農業、綠色農業的發展,形成了基地化、組織化、機械化、品牌化的農業生產新格局。相繼建立了西瓜、葡萄、草莓、食用菌、優質稻、柑桔、生豬、麻鴨、藺草、花卉等十二大基地;香港華懿天然花卉集團有限公司租用月山村土地,建成千畝玫瑰園;一加一農業發展公司在澗峯畈租賃農户土地200多畝,建立了優質葡萄園。土地流轉促進了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帶動了一批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和規模優勢的“一村一品”專業村。茭白專業村、吊瓜專業村、枇杷專業村、無公害蔬菜專業村、高山蔬菜專業村、生薑專業村等“一村一品”專業村,在全區各地紛紛湧現。

三、存在問題

(一)部分農民用地觀念相對滯後。農民戀土觀念較重,對耕地的依賴性過強。當前,儘管有很多農户棄農經商、外出打工,但對土地留戀很深,一邊打工一邊還要照顧承包田的情況比較普遍,影響了耕地流轉的擴大。

(二)土地流轉基礎條件有待整合。家庭經營承包時,很多地方把同一等級的地塊,按照總户數進行了等分,農户地塊小而且分散,若有少數農户不願流轉,就不能形成連片種養,導致影響其他農户的正常流轉,降低了土地流轉效率。

(三)土地流轉矛盾糾紛逐步增多。近年來各級政府出台了支農相關優惠政策,取消農業税,給種糧農户直接補貼,再加上市場糧價上浮因素,有些農户對流轉租金期望增加,引發了農民新一輪的種養熱和承包熱,導致土地流轉過程中糾紛矛盾增多。主要是原先轉出的部分農户現在想要收回耕地使用權,但轉入方不願意改變合同,從而產生矛盾和糾紛。

(四)土地流轉期限普遍較短。土地流入方希望土地流轉期限越長越好,這樣就能在土地、農業基礎設施等方面加大投入,以獲得長期的收益。然而,經調查,我區土地流轉期限在5年以下的,佔土地流轉總面積的70%以上,流轉期限普遍較短。

(五)土地流轉操作程序不夠規範。流轉雙方法律意識比較淡薄,未簽訂書面合同或簽訂合同不規範的情況仍然存在,20xx年底,流轉耕地中未簽訂書面的面積約佔15%。有少數耕地流出户法律意識淡薄,看到耕地轉入户經營效益好,對原簽訂的合同反悔,對耕地流轉的租金提出過高要求,從而直接影響耕地流轉。

四、推進對策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流轉引導。以《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和《物權法》等法律法規為重點,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程序、方法,進一步促使農民轉變觀念,引導農民依法、自願、有償、有序流轉。鄉鎮、村兩級必須高度重視耕地流轉工作,把推進耕地合理流轉作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的關鍵來抓,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耐心細緻地做好農户的思想工作,嚴格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要求搞好土地流轉。

(二)強化農業招商,培育流轉主體。一是拓寬招商網絡渠道,建立招商機制,制定招商辦法,實施招商獎勵。二是建立項目庫,整合一批、包裝一批、儲備一批,使進優勢產業開發。三是加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户的扶持力度,培育更多的參與主體。

(三)強化服務職能,健全流轉機制。建立和健全區、鄉鎮(街道)、村三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組織。區成立土地流轉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全區有序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建立區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設在區農業局),負責流轉工作的指導、協調和政策、信息諮詢,技術服務和考核督查等工作;各鄉鎮(街道)都要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班子和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負責流轉信息的收集、發佈,指導合同簽訂,資料歸檔等工作;村級建立土地流轉服務站,負責流轉信息收集、上報,幫助做好合同簽訂、建立信息台賬,並做好相關服務工作。

(四)加強耕地流轉管理、切實維護農民權益。鄉鎮或村可以確定專門的管理組織,加強對耕地流轉的日常管理。農户流轉承包地應簽訂書面流轉協議,並報所屬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機關備案。農村土地流轉期限不得超過農户家庭承包土地的剩餘承包期。進一步提高土地流轉合同簽訂率,並由相應的管理組織做好耕地流轉檔案資料的管理。

(五)依法規範運作,探索創新耕地流轉機制。

土地流轉,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在推進過程中必須注意把握好原則。以法律政策為依據,鼓勵有條件的鄉村在法律、政策的框架下,在體制機制方面大膽探索;以羣眾自願為基礎,重點推進土地向種植大户、向有實力的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流轉;以增產增效為目的,首先是土地流轉後,土地怎麼辦?重點要向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向種養大户集中,才能最大程度實現增產增效。二是土地流轉後,人怎麼辦?要流向城鎮,流向非農產業,實現全民創業,多渠道就業。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土地流轉就是成功的。

重點在探索建立五項機制。一是建立服務機制。在完善蓮花、橫路兩試點鄉鎮的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建設同時,要建立區、鄉、村三級服務體系。在農業部門和鄉鎮(街道)分別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村建立服務站,為土地經營權流轉雙方搭建起信息溝通的橋樑。二是建立監管機制。及時掌握農村土地流轉動態,加強流轉過程中的合同簽訂、鑑證、備案以及土地用途的管理,確保土地流轉規範有序健康進行。三是建立糾紛調處機制。要完善我區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機構建設,積極探索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仲裁工作,妥善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各鄉鎮(街道)、村也要建立相應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處組織,及時解決土地流轉過程中產生的矛盾糾紛,為土地流轉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四是探索建立儲備機制。要探索通過合作、入股、經營權置換等方式,將部分農户的土地實行集中儲備,定期收集信息,建立農村土地供求信息數據庫,以便及時對接。五是探索建立評估機制。對農村土地開展分等定級,建立價值評價標準,健全評估體系。要加強土地流轉價格和流轉款支付方式的引導與指導,提倡以每年支付一次租金的方式加以規範,最大限度降低流轉雙方的責任風險。

(六)制定激勵政策,加大推進力度。研究制定《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範化管理實施意見》,建立考核、獎勵機制。建立管理服務工作考核評價體系和流轉實績考核評價體系,將專項考核與綜合考核結合起來,專項考核結果與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掛鈎。區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對當年新增連片規模流轉土地在100畝以上、流轉期限在5年以上的,按實際流轉面積一次性給予資金補助。

【第11篇】工商踐行科學發展觀建立農村市場長效監管機制調研報告

工商踐行科學發展觀建立農村市場長效監管機制調研報告

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進一步加強農村市場監管,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切實保護農民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農村市場秩序,啟動農村消費,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此,國家工商總局要求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職能,加強農村市場監管,切實維護農村市場秩序。結合本地實際,現淺談我們工商部門如何踐行科學發展觀,建立農村市場監管的長效機制。

一、學習科學發展觀 認識農村市場狀

中興鎮地處我市腹地,自然條件、地理環境優越,交通便利,農業生產有一定的規模和優勢,在我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為此,我們通過對該鎮部分農村、農業、農民的瞭解一窺我市農村市場的現狀。

(一)、生產狀況:該鎮人口2.66萬人,面積約53.78平方公里;主要農富作物有獼猴桃、茶葉、花卉等;其農產品生產以家庭小規模方式為主,農產品交易以就地、就近的簡單交換形式為主,農產品價格隨行就市;同時該鎮存在的個體家庭生產、分散自主經營、壯勞力外出務工的現狀,嚴重地分化了農户的市場主體力量,使之在農業商品經濟關係中處於極其弱小的地位。我們不難發現,該鎮農民個體在農產品的種植生產之初就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缺少應有的市場信息和專業的技術指導,其產品大多數質量良莠不齊,缺乏品質檢測和分級分類標準;進入銷售階段後,農民沒有明確的、定向的目標市場和銷售對象,更不要説定價話語權了。這種商品化程度低下的狀況嚴重製約着該鎮農民收入水平和實際購買能力的提高。

(二)收入狀況:據統計顯示20xx年,中興鎮農民人均收入為 5726 元,而同期我省農民人均收入為4121元,我國農民的人均純收入為4761元。雖然該鎮農民年均收入高於省均、國均收入,但較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15000元)而言,仍屬偏低水平。從該鎮農民的經濟收入結構來看,當前農民收入中的農產品生產經營性收入比例普遍偏低,非農性收入比重日漸增大,農民的實際購買能力低下。由於農民收入結構中相當部分的收入來源於農村本土之外,這些外出務工農民的生活消費需求又只有通過城市實現,因此使得留鄉農民實際購買能力原本低下的狀況日漸加劇。而金融危機引發的外需不足、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其中多為農民工)使這些情況更加突出。該鎮農民這種現實的經濟收入狀況,決定了他們的購買能力和消費水平依然只能是處在維持生存需求的範圍之內。

(三)、消費狀況:農村商品流通體系直接承擔着保障和滿足廣大農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商業職能,然而從當前該鎮農村商品流通市場的整體情況來看,“農民買廉、商人販假、監管缺位”的市場環境狀況較為普遍,農村商品市場仍處於初級市場階段。從現實狀況來看,目前影響該鎮農村商品流通市場環境主要存在三大矛盾:

一是農民的購買力水平與現實生活需求和理性消費意識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反映出較低的生存需求是多數農民選擇價廉商品消費的主要動機。由於受購買力水平的限制,商品價格在相當程度上成為決定農民消費的首選要素,而對商品最重要的品質和安全要求往往侷限於直觀感覺,尤其對商品可能存在的潛在品質與安全問題大都缺乏必要的防範意識和必要的消費知識(常識),有的明知是假冒偽劣商品也同樣購買消費,其主要原因就是價格低廉。“首求價廉、再求物美,如若不美、自認倒黴”成為農民較為普遍的消費心理,這也折射出農民自我保護意識的淡薄和無賴。

二是對經營利潤追求和市場條件與農民現實生活狀況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反映出農村商品流通的商業價值在傳統模式下難以正常實現。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吸引商業資本進入農村的最基本驅動力在於商業資本對市場的利潤追求。如果在基本利潤追求難以實現的情況下,商業資本就很難主動地流向農村。儘管近年來,由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一些大型商業資本逐步進入農村市場,如紅旗連鎖、老鄰居等,但在該鎮農村仍普遍存在以農民個體經營為主要特徵的農村商品流通模式,整體呈現出“散、亂、差、小”的市場特點,即網點分佈隨意散亂而缺乏合理規劃,經營環境差而商品質量得不到保證,經營面積普遍偏小、品種雜、數量少,有的農家小店經營與生活不分,缺乏專門的經營人員和基本的商業常識和經營知識;他們的經營動機只是在不脱離農業生產的同時,通過附帶經營以獲得一些額外生活補貼,無税收、工資、租金等經營成本負擔,經營的投機色彩較強。這種現狀無疑使商品質量的保證成為一種奢望。

三是農村商品流通市場的地域廣闊和網點分散與工商實施有效監管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反映出工商部門在保障農村市場在公平競爭基礎上的有序經營環境方面存在着缺失。在整個經營過程中,由於農村市場的點多面廣、經營隨意、地處偏遠,就我們現有的人員和裝備而言,均難以保證連續有效地履行法定的監管職能。這種監管缺位帶來的直接後果,使得農村市 場成了假冒偽劣、三無商品的傾銷地,無疑造成了對農村商品流通市場環境的不良損害,顯然也對一些規模企業介入規範經營造成了一定的准入難度和經營障礙。

營造適宜農村商品流通發展的市場環境,關鍵在於正確處理和解決“農民放心消費、商人規範經營、工商監管有序”的三大關係問題。這也是我們對農村商品流通領域實施長效監管的目標所在。並通過監管,保證農民在其購買能力範圍內可以放心消費,商人在經營範圍內合法從事經營,從而促進現行農村商品流通機制向一個互制互動、有序良性的循環機制轉變。那麼作為我工商行政執法部門,應對現狀建立農村市場長效監管的機制是當前的重要工作。

二、運用科學發展觀 剖析市場化監管網

儘管我們有着依據“三定”方案而做的監管職責、監管流程、監管網絡、監管機制,但客觀上卻存在着不盡人意的情形,如家底不清、職責不明、無照頻出、隱患時現、監管乏力。

通過學習科學發展觀,我們認為出現這些問題既有主觀上存在認識的誤區和盲區的情形,也有客觀上存在着人員、裝備不匹配的情形。

從金信工程數據庫得知,我局有各類市場主體有29918户,實際存活約1.3萬户左右,其中重點監管(餐飲、食品、娛樂、農資、危化等)對象(實際存活)約佔總數的15%;面對監管對象多、涉及行業多、突發事件多、各類隱患多等現象,加之我們自身人員結構僵化、年齡老化、知識退化,因此,認識上還存在着監管不可能到位、無法到位的想法。

這是我們認識的一個誤區。

因為按照統計標準,工商人員與監管對象比例為1:240 為理想監管比例,以此推算我局(僅以各工商所人員為基數)監管對象的臨界點應在1.8萬户左右。按照分類分級監管標準,對我市約20xx餘户重點監管對象,也是有條件覆蓋的。另外,由於我們自身對監管對象基礎數據的不清、不詳、不準,尤其是無證無照部分的統計更是“難得糊塗”。所以我們在黑網吧、遊戲廳、卡拉ok等文化娛樂市場監管、無證無照餐飲、旅館監管、燃氣經營監管等方面表現為對監管對象的茫然,表現為不知監管對象有多少?無證無照有幾許?在何方?監管措施的漠然,表現為巡查不到位,檢查不知措(施)等。這是我們認識的盲區。

客觀上我們確實存在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狀況,加之近年來業務知識培訓少,表現為至今不明市場主體分級分類監管的具體規定等,儘管辦公裝備在不斷更新、充實、提高,但監管工作的效率卻並未隨之提高。呈現的往往是巡查流於形式,整治處於被動、應付、監管置於應接不暇、疲於奔命的情形。

三、踐行科學發展觀 建立長效監管制(市場長效監管機制)

通過學習科學發展觀,分析農村市場監管之現狀和對中興鎮農村市場情況的調研,我們意識到要想建立農村市場長效監管機制,就應夯實監管基礎,傳承監管措施,拓展監管方式,積極引導農民增收,構建市場主體自律、工商監管他律、輿論監督參與的農村市場長效監管體系。為此,我們認為:

(一)夯實監管基礎,完善監管措施。

運用金信工程的功能,進一步理清我市市場經營主體的狀況,進一步完善農村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和經濟户口管理制度,依託“經濟户口”,積極引導經營者,特別是食品、農資等重要商品經營者建立健全購銷台賬制度、不合格退市制度、質量承諾制度等自律機制。切實推行豬肉等重要商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同時傳承既定的監管措施,嚴厲打擊坑農、害農行為,使“紅盾護農”已成為繼“12315”之後又一個讓政府滿意,農民擁護的工商品牌。

實施靜態監管與動態監管相結合,有照監管與無照監管相聯繫,傳統監管與網絡監管相銜接,固有監管與創新監管相併舉,粗放監管與精細監管相統一,事前規範、事中監管與事後處罰相結合的全程監管措施。

(二)規範經營行為 建立監管機制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落實監管與服務等四個統一。着力引導市場主體自律。要讓市場開辦方第一責任制度建設逐步覆蓋我市所有有形市場,繼續在重點經營户中推行並完善“兩帳兩票一卡一書制度”、質量承諾、問題商品下架下櫃等行之有效的各項制度。引導經營者守法經營、公平競爭。推進食品放心店、農資放心店建設,引導消費者到有質量保障的經營場所購買消費。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對坑農、害農的典型案件及時予以曝光,扶持發展農產品生產龍頭企業,確保農村市場的商品和農資質量。以此奠定農村市場長效監管機制的基礎。

通過積極引導和培訓,發揮工商“七機制”、活扶農致富農,切實維護農民權益,維護農村市場規範有序。

1、積極引導和扶持農村各類經濟合作組織發展,實施好“經紀活農”工程。一要大力推廣各類農民經濟專業合作組織,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適應市場需要、農民歡迎、機構完備、機制健全、作用突出的農民專合組織。二要引導農村經紀人的發展。切實建立健全“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機制,讓農户參與產業化經營,努力提高農產品市場化程度,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從而實現扶農助農致富農。

2、加強合同監管,穩步推進“訂單農業”,實現一縣一品等特色。深入農村對涉農企業和農户進行面對面的宣傳教育;有計劃地組織他們參加《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20xx年初,我們通過開展6期農村經紀人培訓,在全市農村起到了積極地引導和示範作用。同時我們還把“守重”活動延伸到“訂單農業”中,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延伸到“訂單農業”中,在涉農企業中開展爭創“守重”活動;以此增強涉農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輻射力,更好的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3、轉變觀念搞服務,認真執法促監管。目前,由於大部農民自我保護意識弱,識假辨假能力差,維權體系不健全等因素,致使農村部分地區成為假冒偽劣商品的傾銷地,極大地損害了廣大農民羣眾的合法權益。工商部門要想加強對農村市場的監管,就要轉變觀念搞好服務。依託“12315”這一平台,逐步推進“12315”維權進市場、進商店、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暢通農民消費申訴舉報渠道,真正做到讓農民“投訴不出村,維權在家門”。

要根據農村商品消費特點,開展各項專項整治活動,加大對農村市場特別是分散在城鄉結合部和村鎮的各類商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個體商販、小加工作坊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以“送貨下鄉”為名的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涉及農業生產的種子、化肥、農藥、農機具違法廣告和虛假“致富信息”廣告的打擊力度,防止農民上當受騙。以此發揮工商部門在農村市場長效監管機制建設中的他律功能。

積極引入和建立消費者、社會輿論、新聞媒體等輿論監督,促使農村市場長效監管機制有效運行。

農村市場監管長效機制的建立,事關我市農民增收致富、事關農村市場繁榮發展、事關我市災後重建,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之大局,所以我們只有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着力創新,堅定方向、認真履職,方能有效規範農村市場經濟秩序,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建立農村市場監管長效機制。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12篇】科學發展觀服務新農村調研報告推薦

今年以來,**鎮新的領導班子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突破**”和“三聯一包”的大好機遇,圍繞“生態立鎮、工業強鎮、科技富鎮、和諧興鎮”的中心發展思路,全面、深入、紮實、持久地推進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為服務新農村打牢組織基礎。

一、農村黨員幹部隊伍現狀

二、用科學發展觀引領黨員幹部服務新農村建設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書記抓、抓書記”工作思路,通過教育培訓、幹部選配、考核激勵等措施,狠抓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是依託教育培訓,提升基層黨員幹部整體素質。幾年來,鎮黨校各項配套設施建設一直不是很健全,師資力量小,培訓課次少,參訓人員範圍狹窄,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黨支部書記經常性受教育。3月初,鎮黨委對黨校進行了改建、整修、掛牌,新建黨校辦公室,成立“**鎮黨校教務委員會”,由黨委書記擔任校長,配備了相關人員和制度,向市、區有關部門發出書面聘書21份,聘請上級黨校教師、有關領導、專家擔任兼職教師。自3月以來,已利用黨校陣地累計開展農村環保、科學發展觀、土地利用和管理、平安農村建設、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等多次專題培訓,農村黨員幹部參訓累計達650多人次。以慶“七一”活動為載體,組織全鎮機關幹部和村主要負責人聽黨課、温黨史,參觀學習了張村、孫家疃、羊亭等鎮的新農村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先進典型,集中開展了學習討論下半年工作規劃座談會,採取多種形式,提升農村黨員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他們的“雙強雙帶”能力。

二是依託幹部選配,配高配齊農村支部班子。採取“一村一干”和“一片雙包”的方式,每個村選配一名包村幹部,每個片選配一名領導幹部和一名片長,對日常黨建和任期目標管理工作齊抓共管,形成以上至下強勢帶動的效果。年初,結合幾個組織基礎薄弱村的村情和幹部工作表現,先後將徐家莊和報信村的村委會主任培養成黨支部書記,選派羣眾威信高的內退老同志任雅格莊村黨支部副書記,選派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同志掛職西於家村黨支部書記,進一步提高了書記主任“一人兼”比率,提升了村級班子的整體素質和凝聚力。

三、存在問題

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新農村建設,**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村民民主自治意識增強,廣大農民已從中償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然而,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思想認識有待提高。部分農村黨員幹部沒有理清和羣眾之間的關係,不能依靠羣眾、發動羣眾、切實走羣眾路線,雖然對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很高,願望很迫切,但籌不到資金,思想消極,工作積極性不高,“兩眼向上”和“等、靠、要”的依賴思想比較嚴重,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是推進工作急功近利。主要是村在制定任期目標時,出於多爭取項目、政策扶持的考慮,對於部門、企業支持幫扶的期望值過高,一旦幫扶部門拿不出資金,計劃根本得不到實施。也有的村在推進村莊和基礎設施建設中沒有考慮籌資能力和經濟實力方面的實際,自行出台扶持政策或盲目滿足羣眾改善條件的願望,普遍出現舉債搞建設的現象,有的村舉債高達幾十萬元。

三是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專業合作組織剛剛起步,在技術指導和服務三農的作用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絕大多數硬化後的道路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沒有建立完善的管護和責任機制,農民羣眾自我管理的組織沒有建立,少數有經濟實力的村也僅僅安排了個別的清潔工、管護工,公益設施的管護還不到位,影響到設施的使用效益和使用年限;在村辦公場所的建設上,新改擴建的基層組織活動場所管理滯後,圖書資料、電教設施、桌椅刊板、活動器材等各項配套設施的設置缺乏資金和渠道來源,即使已經具備的,也難以得到很好的維護和保養,使大量的資源閒置,影響了基層組織工作效率。

四、對策建議

一是運用科學發展觀,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核心作用。發揮黨支部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村民幹事創業激情,深入挖掘村民的才幹,積極引導村民在新農村建設中建功立業;發揮黨支部的先鋒作用,積極為村民在農業種植、畜禽養殖、外出務工、新農保等生產、生活中提供全面優質的服務;發揮黨支部的保證作用,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辦村民所需,解村民所困,切實解決好村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廣大村民享受新農村建設成果。

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農村黨員幹部素質建設。首先,要不斷強化對農村黨員幹部的教育引導。引導農村黨員幹部深入掌握科學發展觀和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實質,切實把促農增收作為中心任務,積極引導農村黨員幹部開闊眼界,多位思考,組織羣眾不拘一格謀發展。針對農村部分黨員幹部和大學生村官政治基礎薄弱、致富經驗欠缺、領富能力低下等具體情況,組織黨員幹部集中學習新農村的政策、農村法律法規、農業產業化知識、適用技術、村務管理等內容,把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術傳播給黨員羣眾,提新農村黨員幹部和大學生村官的綜合素質和致富、領富本領。選派優秀農村黨員幹部到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參觀學習,進一步開闊農村黨員幹部視野,明確新農村發展方向,切實增強其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緊抓發展不放鬆,用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檢驗基層黨建成效。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新農村建設中,黨組織就是要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理念,把加強新農村黨員幹部隊伍建設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融為一體,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成果檢驗農村黨建工作。沒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沒有一支堅強的黨員幹部隊伍,就不可能帶領羣眾建設新農村,因此要着力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到實際工作中,始終保持農村黨員幹部的生機和活力,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第13篇】關於農村藥品市場監管工作科學發展觀調查報告

一、xx縣基本情況

二、農村藥品市場現狀

(一)體現不出聘請的農村藥品協管員和信息員的作用。在日常監督中發現,仍然有藥貶子到農村兜售藥品,但我局從沒有接到過協管員或信息員的舉報。協管員和信息員的作用沒有得到真正發揮,未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要的原因,一是他們的身份和職責不明確;二是沒有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三是培訓工作還不到位。

(二)農村藥品從業人員大多沒有經過專業藥學知識理論培訓,素質偏低。當前我縣農村衞生室從業人員的整體學歷水平和業務水平不高,農村衞生室的藥品從業人員幾乎沒有經過藥學的專業訓練,大多是一個衞生室一個村醫,開方、發藥均是一人,主要開展防疫保健工作,缺乏藥品管理的專業知識,造成農村藥品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

(三)農民羣眾用藥水平低,用藥安全意識較差。農民羣眾對藥品法律知識和用藥安全知識掌握不多,識別假劣藥品的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在我們對購藥、用藥的羣眾進行隨機調查中,盲目購藥和無假藥識別能力的人佔半數以上。

(四) 衞生室藥品管理知識欠缺。村級衞生室工作人員對藥品的管理知識十分欠缺,主要表現在:有的不憑處方使用藥品,不明白醫療機構和藥店的區別,將衞生室當成了兩用機構,既可看病,又可賣藥。將藥品調配給患者時,不給患者藥品説明書,不講清服用藥品注意事項;擅自調換藥品的包裝。在農村衞生室檢查時,經常發現,有的衞生室把小包裝藥品拆開放入大瓶中,其理由就是取藥時方便,在農村使用量小,絕大部分藥品都是拆另使用,不知道藥品外包裝也是藥品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藥品的不良反應不登記不上報,在71個村衞生室中,我局成立以來沒有一家上報個一起藥品不良反應事件。一次性醫療器械購進、使用不記錄,用後不銷燬或銷燬後不登記等現象時有發生。

(五)藥品質量管理不規範,貯藏設施、設備不完備,儲存、養護條件差。少部分農村衞生室由於受經濟條件的限制,藥品貯存條件簡陋,達不到藥品貯藏要求。在管理上存在誤區,重醫輕藥,藥品管理重視不夠,設施條件不能保證所貯存藥品的質量,藥品購進不驗收,不定期養護。部分村衞生室以家庭為單位,醫療點就設在鄉村醫生家裏,生活區和藥房不能有效分離,場地狹小,藥品擺放零亂,存儲環境差,連最基本的防潮、防蟲、防鼠設施也沒有;藥品隨意擺放與食品、生活用品、雜物等各種物品混雜,須冷藏存放的藥品隨意擺放在櫃枱內,使藥品質量難以得到保障。

(六)農村藥品從業人員法律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未能及時清理過

期藥品是目前農村衞生所普遍存在的問題,農村藥品從業人員往往是在發藥時發現有過期藥品才清理,沒有養成定期養護藥品的習慣,農民的用藥安全難以保證。

(七)監管法規滯後。目前我國藥品的生產和經營都必須經過質量管理規範的認證作為準入的資格,而涉及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管理的藥品使用質量管理規範還沒有出台,對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的監管法規

依據不夠充分,尤其是個別鄉村醫生對創建標準藥房認識和重視不夠,雖然我局在2022年已對大興地鄉5個村贈送了標準藥櫃,但對創建標準藥房的積極性不高,工作難以開展。由於法規不健全,導致一些鄉村醫生對藥品管理的意識淡薄,藥品貯藏設施設備差,對藥品沒有進行有效的養護,造成使用過期藥品、藥品貯存環境衞生差等問題。對於過期藥品,由於金額不高,執法人員往往都不予立案處理,因為立案調查程序太複雜,執法成本高,村醫待遇低,加之經濟困難,往往只是採取就地銷燬的方式進行處理。對違法者沒有進行處罰,因此未能對違法者起到警示的作用。

三、對策與建議

(一)爭取縣委、政府的支持,夯實監管工作基礎

要搞好藥品監管工作,改變目前的現狀,就必須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不斷夯實基礎,為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提供堅強的保障。因此,在開展藥品監管的各項專項行動中,要向地方黨委政府彙報,引起地方黨委政府對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重視,給予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大力支持。

1、政策上的支持。為了進一步深化農村藥品兩網的建設工作,完善監管工作機制,明確工作任務,提出責任追究辦法,使相關單位都能重視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使之成為黨委政府的民心工程,牢固樹立食品藥品安全無小事的觀念,將藥品安全也納入政府的中心工作。

2、經濟上的支持。為使深化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順利開展,調動協管員和信息員的積極性,努力爭取地方政府給予一定的經濟支持。目前農村藥品兩網建設的經費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給予藥品協管員和信息員一定的經濟補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另外藥品協管員和信息員的培訓教育等也需要經費,因此必須爭取地方政府投入一定的經費。

(二)加強宣傳的力度,努力增強農民用藥安全意識。採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宣傳力度,一要宣傳藥品法律法規知識,二要宣傳假劣藥產生的途徑、危害及識別方法,宣傳藥監部門的職能;加強在農村的宣傳,不斷提高農民羣眾認知違法行為和自我防範意識,使假劣藥品在農村沒有市場。

(三)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強對藥品從業人員的培訓。加強農村藥品從業人員業務知識、涉藥法律法規培訓,對藥品從業人員,採取靈活機動的方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藥品法律法規知識、安全用藥知識等培訓,通過培訓,規範他們的藥品使用行為,指導廣大農民合理用藥,提高服務質量。

(四)把監管重點放在農村藥品市場,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日常監督檢查和專項檢查相結合,嚴厲打擊製假售假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取締非法行醫賣藥活動,無證經營藥品行為。加強藥品採購渠道的檢查,規範藥品進貨渠道,嚴禁經營、使用單位從非法藥品市場採購藥品。督促藥品使用單位建立健全採購驗收制度,改善藥品儲存、養護條件,堅決杜絕假冒偽劣藥品用到病人身上。進一步發揮農村藥品協管員和信息員的作用,及時發現和查處製售假劣藥品等違法行為,淨化農村藥品市場。雖然我們無法改變藥品使用監管法規不夠健全的現狀,但我們可以通過增加對農村藥品使用單位的檢查次數來減少假劣藥品的危害。我局通過近幾年來對農村藥品使用單位每年一次以上的監督檢查,以及對在崗人員現場的耐心指導和教育,過期藥品明顯減少,藥品從業人員的法律法規意識有所增強。

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市場是我們食品藥品監管的薄弱環節,必須要把監管的重心下移,加大監管力度、增加檢查的次數,同時要加大宣傳和教育的力度,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充分發揮藥品協管員和信息員的作用。並在今後的工作中藉此次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牢固樹立科學監管理念,強化食品藥品監管,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從而確保廣大農村羣眾的食品藥品安全。

【第14篇】踐行科學發展觀加快農村客運事業發展調研報告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順應農村羣眾要求改善現有運輸條件的迫切願望,結合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我局以滿足農村羣眾出行需求作為根本出發點,對農村客運發展的現狀、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進行了深入、認真的調研。此次調研採取了召開社會各界人士座談會,走訪鄉鎮、村以及部分企業,深入車站與農村客運經營者、旅客談心等多種形式,充分地聽取鄉鎮領導、村民代表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深刻剖析我縣農村道路客運市場在發展、管理和經營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及其根源。通過到我省廣豐縣學習取經,以及在對近年來已調解和解決的矛盾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研究提出了加快農村客運發展的對策和措施。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前景分析

發展農村道路客運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要基礎和保障工程之一,同時也是實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是一項惠澤百姓、服務“三農”的民心工程。它的發展對改善農村投資環境,實現農村經濟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隨着國家對新農村建設投入逐年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已取得明顯成效,有力推動了農村客運的快速發展。一是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標,20xx年到20xx年全縣新修農村公路1485公里,惠及263個建制村,全縣所有行政村、65%的自然村通了水泥路,到20xx年全縣的自然村將全部通水泥路;二是運輸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至20xx年底,全縣興建候車亭60個、鄉鎮客運站3個,20xx年將建候車亭100個、鄉鎮客運車站5個,到20xx年,全縣的鄉鎮建站率、公路沿線的行政村建亭率將達100%。農村羣眾與外界交往逐步擴大,農村羣眾出行的需求與日俱增,農村羣眾要求改善乘車環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二、現狀及根源

我縣縣內面積1971平方公里、人口近80萬,轄21個鄉鎮、263個行政村。全縣現有鄉鎮營運客車235輛,總座位4088個,縣城至鄉鎮線路21條,縣城至行政村線路67條。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假日客運量高峯時期,能較好地完成旅客的運送任務。但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通行條件的改善以及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客運與公路建設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也逐漸凸現,農村羣眾的出行條件還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農村客運市場在通達深度、廣度上以及服務質量和經營行為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運輸能力低、服務質量差、乘車難、運輸安全隱患多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一)鄉村通車率低。農村客運車輛主要還是集中在縣城至鄉鎮的熱線路上,而縣城到行政村、鄉鎮通鄉鎮、鄉鎮通村等支流、偏僻的冷線路卻很少有人經營。至今為止,行政村通班車率不到30%,即使有通到行政村的班車,也是早上從村上出來晚上才回家,一天只跑早晚兩趟。鄉村道路有路不通班車、村民乘車難、運輸難的問題仍然存在,嚴重製約了我縣廣大農村羣眾的正常出行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安全隱患突出。一是大量的舊車進入農村客運市場,特別是七裏、衙前等鄉鎮運距較短的,基本上是從二手市場上購置的舊金盃等接近報廢的客車,這些車輛技術狀況普遍較差;二是行政村、自然村的羣眾趕集、走親訪友、學生上學等,至今還是乘坐或轉乘那些穩定性、防護裝置、制動等安全性能都較差的三輪摩托車、農用車等非客運車輛。這些車輛存在的安全隱患極大,同時,對農村客運發展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

(三)抵禦事故風險能力低。農村客運經營者基本上是農民兄弟和部分下崗工人,這些經營主體“弱”、“小”,一旦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受害方很難得到賠償,甚至無法得到賠償,將給社會造成極大的不安定。

(四)供給層次低。市場上都是普通型客車,車輛檔次低,夏天乘坐熱、冬天乘坐冷,滿足不了不同層次羣眾的需求。

(五)服務質量差。農村客運經營者普遍存在服務意識弱、服務態度差、隨意漲價等現象,羣眾反響很大。

(六)運力調整難。一是主觀原因:按照規定,客運線路新增由經營者申請,運管部門根據市場運力情況予以決定。但目前我縣的現狀是:線路新增權基本上掌控在經營者手上,行業主管部門沒有調控權。新增一條線路或車輛,除了鄉鎮同意外,還必須要現有的經營者簽字,否則增加不了;二是客觀原因:由於農村客運的客源情況具有季節性、節令性、時辰性等特點,即冬季旺,夏季淡;節假日旺,平時淡;早晚旺,中午淡;客源時而太多,時而太少。這樣造成的直接後果是運力難以核定和調配。客源旺時,運力明顯不濟,如春運期間,容易造成旅客滯留,給 羣眾出行帶來許多不便;淡季時,連油費也難跑夠。

目前我縣農村客運所以存在上述諸多問題,究其根源,我們認為主要是:

一是經營者素質偏低。農村客運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其結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單位下崗職工;二是農村剩餘勞動力;三是社會無業人員。這些人員大多受教育程度低,職業道德和法制觀念淡薄,在經營過程中,計較眼前利益,缺乏發展眼光,小農經濟意識較濃,思想觀念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在經營過程中利益受到影響時,往往採取簡單甚至粗暴的方式對待,造成問題擴大,矛盾激化;

二是農村客運缺乏網絡化。由於通村、偏僻線路客流少、效益差,合法的客運車輛無利可圖,不願經營通村線路,即使開通了通村客運班線,也難留得住經營車輛,從而給非法客運留下了經營空間;

三是個體車主抱團經營。個體車主因利益結成一個共同體,即所謂的“聯營”車隊,採取的是捆綁式經營。政府的決策一旦與他們利益形成衝突(如審批新的車輛加入線路營運),他們往往“抱團成勢”,輕則以停運,重則以堵路、圍堵主管部門相要挾,甚至到縣、市、省集體上訪,造成社會的不穩定。例如:應永橋附近羣眾要求,並經永橋的同意,我局運管所批准原經營者在永橋至縣城的線路上增加一輛運力,結果引起鍾陵、池溪線車主多次到縣政府上訪、到我局無理取鬧,並把跑永橋的車輛堵在池溪長達兩個小時。鍾陵鄉羅盤村的羣眾要求開通至縣城的客運班線,卻因現經營車主不同意而未開通。一氣之下,羅盤村萬姓村民上告到省運管局。

三、解決對策

實踐表明,經營主體過多,弱小分散,服務質量低,抗風險能力差,不利於農村客運市場的發展。作為省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試點縣——廣豐縣自20xx年實行公司化改造以來,由開始以一線一公司至20xx年的一片一公司,發展到現在三家公司經營全縣的農村客運線路,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車”的戰略目標,為發展我縣的農村客運提供了有益借鑑。

廣豐縣成功的做法表明,以公司經營為主體,一是有利於統一調派運力,提高實載率,降低運營成本,解決淡季運力過剩、旺季運力不足的問題,減少無序競爭,嚴格執行票價政策;二是有利於加強從業人員的素質管理,提高市場抗風險能力;三是可以採取冷熱線路捆綁式經營,有利於農村客運線路“開得通、留得住、有效益”。根據上級交通部門提出的農村客運要向規模化、公司化、公交化方向發展的要求,借鑑廣豐縣的成功經驗,建議縣委、縣政府加快農村客運結構調整步伐,調整農村客運經營機制,優化運輸組織,積極穩妥推進公司化經營、公交化運營。

農村客運公司化改造的工作思路是: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政府牽頭、行業引導、企業經營、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着力提高農村運輸供給能力、農村客運安全監管能力、農村客運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促進農村客運安全高效、服務文明誠信、市場規範有序、路站運協調發展。引導、鼓勵、支持現有農村個體客運經營户採取股份制、合作制、聯合、重組等形式,全面實現公司化經營。

(二)總體目標

通過整合現有的運力資源,促使農村客運由經營主體多元化向投資主體多元化轉變,提高農村客運經營者的抗風險能力、經濟效益和服務水平,實現農村客運“四統一”標準、“四化”管理的目標, “四統一” 即:,統一標誌、統一進站、統一售票、統一發班;“四化” 即:經營主體公司化、運營模式公交化、線路佈局網絡化、線路車輛同型化,讓更多的農村羣眾真正享受到城市低價、舒適、方便的公交服務。

(三)改造方法

1、成立領導機構。設立進賢縣農村客運線路改造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掛在縣交通局內,具體負責協調、處理和解決農村客運線路改造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和相關事項。

2、穩步有序推進。20xx年在條件成熟的鄉鎮如衙前鄉、架橋鎮試點,成功並取得經驗後,20xx年將在全縣全面實施,到20xx年全部完成我縣的農村客運線路公司化改造工作。

3、線路經營權的確定。線路經營期限為5年,由縣交通局通過服務質量招投標予以確定經營企業。原則上,一條線路由一個企業經營,特殊情況並在條件允許下兩條相近且重疊的線路也可由一個公司經營。

4、原經營者的解決途徑。一是對原經營者的車輛進行評估,由改造企業收購,並給予車輛經營者一次性經濟補償;二是原經營者以車輛為資產參股經營。

(四)後期監管

按照交通部《道路旅客運輸班線經營權招標投標辦法》(20xx08號)令的規定,每個客運企業按車價的3%收取服務質量保證金,對違規違章的車輛直接用質量保證金來處罰。對企業進行服務質量信譽考核,對連續兩次考核為b的企業,取消線路經營資格。

(五)工作建議

農村客運線路改造工作是一項十分艱鉅的工作,是關係政府部門的形象工程,是牽涉到老百姓的民生大事,在改造過程中要善於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做到羣眾利益最大化。

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政府分管副縣長應擔任改造領導小組的組長,其他相關部門領導擔任副組長;二是要廣泛宣傳。宣傳農村客運公司化改造工作的目的、意義和基本方法,使現有的個體經營户以及每一個駕駛員都明確有關政策措施,尤其是宣傳好給廣大乘客帶來的益處,爭取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為農村客運公司化經營改造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三是要通力協作。各參與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把此項工作當作重要工作來抓,制定相應應急預案,齊抓共管,全力保證農村客運線路改造工作取得成效。

【第15篇】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而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則是加快建設新農村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為了更加科學地開展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開發區,本人對開發區所屬行政村的公共服務體系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調查研究,從中總結出了許多好的經驗,也發現了不少值得注意的問題,並結合開發區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實際,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

一、當前開發區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開發區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大力開展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近年來,開發區加強了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通過實施“村村通”工程,開發區行政村進村道路全部為水泥路和柏油路;通過水利大建設,農村河塘、水庫整治效果明顯,恢復和增強了河塘的引排和灌溉能力,防汛防旱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通過電網、通訊網絡的改造,現在開發區所屬村落可以平等享受電力和通信服務。

2、新型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基本覆蓋農村

農村衞生一直是開發區衞生事業的薄弱環節。為了加快推進農村衞生事業的發展,保障農民身體健康,近年來,開發區不斷加大對醫療衞生的投入。截止目前,全區已擁有各類醫療機構58家,衞生技術人員111人,民營醫院3家,從業人員80人,其他各類診所、醫務室27家,從業人員112人。新型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基本覆蓋農村,尤其是各村都建立了社區衞生服務站,基本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

3、農村基本社會保障體系正在逐步建立

開發區把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作為統籌城鄉、改善民生的一項政策措施,農村公共服務覆蓋面越來越廣,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養老、醫療、教育等專項救助為主,以其他救助、救濟和社會幫扶形式為補充的社會保障網。到20xx年底,全區農村五保户集中供養率提高到75%,居民參保率95%,農村新合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7.8%。同時,開發區建立了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被徵地農民基本實現了失地必保、即徵即保,符合條件的失地人員按月領取基本生活補助。

4、義務教育普及率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開發區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資源,全區三個鎮街共擁有幼兒園10所、國小6所、中學4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擁有教職工790人,其中中學教職工468人,國小教職工322人;在校生8423人,其中普通高中學生2316人,職業中學生964人,國中學生2065人,國小生3078人。全區農村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

5、農民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就業保障逐漸提高

隨着開發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農村剩餘勞動力從傳統農業中大量轉移出來。為了切實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開發區從20xx年開始,每年撥付專項資金,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工程”。20xx年,培訓農村勞動力512人,培訓失地農民390人, 就業率達64%;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08人,轉移就業率達80%以上。

6、農村信息化建設成果顯著,科技推廣應用等信息服務相對到位

以往是“要致富,先修路”,現在是“要發展,先通信”。這裏的“信”就是信息的供給與技術服務。開發區農村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截止20xx年,開發區每百户擁有電腦12.5台,用本户電腦上網的户數佔90%。

二、存在問題

1、基礎設施建設仍落後於城區

一是目前農村修建的道路還不寬暢,也無人進行管理養護,損壞的道路得不到及時的修補,有的道路雖然通到了村莊,但沒有到達農户,更談不上通到地頭。二是通訊還存在盲區,特別是靠山地段,手機信號弱。三是農村衞生環境整治還有待加強,飲用水改造工程速度還不夠快,有的居民還不能夠享受集中供水。

2、醫療衞生環境總體水平較低

一是目前開發區農民看小病基本不成問題,但大病看不起的現象依然存在。雖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經推廣,但是保障水平較低,無法滿足農村居民的醫療服務需求,更無法保障因為看病而導致貧困的農民的生活質量。二是投入還不夠大,雖然醫療機構基本覆蓋村鎮,但是人均擁有醫療資源仍然較少。每個村還只有1個衞生室,且許多問診病房陳舊,必須進行改建或整修;各社區服務中心沒有急救和應急車輛,在院外急救、出診、處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及開展其他公共衞生服務時極為不便。三是基本醫療服務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醫療機構的設置、人才引進以及醫療保險體制上。城市裏不僅擁有醫療設備先進的大醫院,也有方便就診的社區醫院,且因待遇好,衞生技術人才也比較多,較好地滿足了城市居民的醫療衞生服務需要。在職的城鎮居民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公費醫療、大病統籌,以及工傷和生育醫療費用報銷等福利,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城市居民看病難的問題。相比之下,農村的醫療條件比較落後、醫師人才較為缺乏,農村不僅人均醫療資源擁有量少,且一半以上的農民距離最近的醫院和衞生室在1-3公里左右。

3、農村基本社保處於低水平保障階段

開發區農村社會保障尚處於廣覆蓋、低水平的階段。20xx年,開發區農村低保對象僅享受120元/月的低保標準,月平均補差89.62元,低於城鎮居民的230元的低保標準和132.45元的平均補差。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仍然以土地保障為主、政府救濟為輔的低水平的家庭保障,沒有建立與城市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相銜接的真正意義上的保障體制。雖然近年來,開發區加大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但是限於財政實力,以及農民自身的收入水平與負擔,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不論是覆蓋面還是水平都要低於城市。

4、教育辦學條件相對較差,勞動力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較差,無論從教育經費的投入、教學設備等硬件的配備、以及師資力量等軟件方面,和城區差距明顯。20xx年,開發區農村各級學校生均教育經費為城市的82.5%,農村生均儀器設備折算金額僅為城市的58.2%。同時,由於開發區農村條件相對艱苦,高學歷的年輕教師都不願意到農村教學,師資力量薄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不如城市。從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看,整體勞動力素質水平偏低。在16週歲以上的農村常住勞動力資源中,接受過教育的比重為100%,但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對不高,造成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

5、再就業培訓組織化就業程度低,創業培訓後續服務深度不夠

就業再就業培訓由於受培訓能力、培訓項目、就業渠道不暢等因素影響,加之參培學員自身技能素質較低,培訓層次基本限於初級上崗類培訓,另外培訓專業的設置與市場需求不能完全同步,培訓後基本上以分散就業為主,組織化就業程度不高。培訓受資金制約,後續支持服務工作開展不夠,目前培訓的補貼額為人均480元左右,從開始培訓起一直到後續服務,時間跨度達到6個月甚至更長,由於資金不足,後續服務工作大大縮水,深度明顯不足。

6、農村信息性公共服務不暢通

一是信息通信條件不健全。不少農民仍然採取一家一户的室外天線,收視頻道有限;有的村莊雖然有廣播,但大多數是一村一個擴音器,無法實現家家通廣播的目標;大多數的農村沒有開通互聯網。二是生產信息不靈。由於信息通信條件導致了農民的生產信息滯後,影響了農民的生產和投資決策,出現了一些農產品生產不對路的現象,造成了農民的經濟損失。

三、加快開發區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措施

1、進一步加快農村基礎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農村基礎性公共服務體系是否完善,直接影響着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影響着農村經濟的整體性發展,影響着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快農村基礎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一是着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快農村規劃整治,逐步改造農村居住條件,把農村建設成為整潔、文明、靚麗的新農村。

二是加大農田水利設施投入。按照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要求,重點抓好防洪排灌排澇工程建設和山區水利建設,提高抗災標準,確保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是繼續實施交通道路暢通工程。加大投資力度,完善鎮街公路網絡。對已建成的鄉村道路進行延伸改造,實現村到户、村到地頭道路的硬化,為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便利條件。

四是加快農村改水工程建設,實施受益人口達1.5萬人的飲用水改造工程。

2、進一步加快農村公益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首先,要加大農村教育投入。繼續加快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教學設備的投入,抓好農村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學校教師待遇,實行農村教師特殊補貼,穩定農村教師隊伍。實施城鄉之間結對交流活動,定期和不定期地組織城區的優秀骨幹教師到農村授課,幫助農村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其次,要健全文化服務體系。建立農村文化娛樂活動場所,組織農民文藝宣傳隊伍,完善和充實圖書資料室,建設朝陽鎮文化中心辦公樓。努力在蘇北縣(區)農村率先實現有線電視户户通。

第三,要加強公共衞生事業建設。加強對公共衞生工作監督管理和指導工作,堅持“軟件”和“硬件”建設並重的原則,逐步更新和完善公共衞生基礎設施,建設朝陽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病房樓。進一步提高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不斷完善農村兩級衞生、醫療、保健體系,為農民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醫療衞生服務。加強農村排污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對農村污水管網進行集中規劃。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集中處理,為廣大農民提供一個山青水秀的生活環境。

第四,完善公共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目前,開發區公共人力資源市場受場地、資金、人員等方面因素的影響,運作方式較為單一、運營規模較小,不能適應開發區大發展的需要。為此,下一步,應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功能、推進就業服務“新三化”為核心,完善區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功能,做實基本服務功能,健全延伸服務功能,推進拓展服務功能。加大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投入,對原區工業公司辦公樓進行改造,力爭在年內建成集人才交流、人才服務、勞務派遣等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管理規範、服務人性化的現代化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同時,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的日常管理,完善基礎工作,健全信息收集渠道,促成勞動力市場運行的定期化、有序化。

第五,要逐步完善農村基本社會保障體系。按照高水平、廣覆蓋的原則,努力將所有的社會成員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實施農民養老保險制度,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實施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保障制度,確保因公用徵地而失地農民的生活來源;建立農村特困户住房幫助制度,改善特困户住房條件;建立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制度,凡是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對象,均按城鎮居民低保標準進行補貼,而對散居五保對象按農村居民低保標準加以補助。

3、進一步加快農村信息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一是建立新農村信息服務平台。實現“村村通、户户通”的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和聯接主要農村科技服務組織的互動式信息終端,搭建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平台,為農民提供各種急需的科技諮詢與市場信息、政府信息、氣象信息服務。

二是建立農業專家下農村服務制度。邀請農業專家、技術人員到農村,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上的困難,鼓勵科技人員創辦各類農業科技組織,建立農村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提高專業户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農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