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怎麼寫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71K

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怎麼寫精品多篇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 篇一

觀察記錄:

寧寧是一個安靜的男孩,突然那天早上奶奶送他來園的時候他卻哭着鬧着不願來上學,其他的小朋友都開心的玩着玩具,他卻拖着奶奶要帶他回去,奶奶説你不上學以後出去只能當掃地的,寧寧説:“我掃地好了。”他的回答讓我哭笑不得,問他為什麼不想來上學也不願説,後來奶奶就索性丟下他走了,他過了好久才停止了哭聲。

分析與説明:

小班幼兒會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而到了中班的寧寧還是有不願來園上學的缺點,覺得他是習慣了家裏的自由,而來園後有老師和常規的束縛,他會覺得不習慣,所以產生哭鬧情緒。

下階段措施:

發動全班幼兒來關心寧寧,和他一起做遊戲,讓他感受幼兒園的快樂,我們及時對他表揚和獎勵,下午情緒就會好很多,離園前要和他做好溝通,預防第二天哭鬧情緒發生。

新編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 篇二

觀察記錄:

寶貝今天來了美工區,當我看到她的時候,發現她正用剪刀剪提供的塗色材料,我請她先暫停了工作,坐在一邊看其他的小朋友如何在美工區,過了五分鐘後請她回到美工區工作,這一次,她從剪紙的盒子中拿出來了材料,認真地剪了起來,看我一直在那邊,她拿起剪好的材料問我剪得怎麼樣,我稱讚道“這兒細長的尾巴你剪得真好”她開心的笑了!

成因分析:

1、通過事先約定的區域活動規則,她知道自己沒有遵守,當老師請她先暫停時,她能欣然接受,通過冷處理,讓其體驗後果,將規則內化。

2、給予幼兒改正錯誤的機會,通過冷處理階段,讓幼兒明白做錯的地方,然後在次引導他參與。

教育策略:

1、讓幼兒坐下來思考自體的行為體驗行為所帶來的後果。

2、幫助幼兒想辦法彌補錯誤,使其勇於承擔責任。

3、責問過後不再翻舊賬,並根據幼兒的表現給予肯定與支持。

反思:

加強區域指導,讓幼兒參與規則的制定,在尊重的前提下讓幼兒承擔責任,孩子都會犯錯,重要的是讓其在懲罰中改正,吸取教訓,在教育的過程中,秉承和善而堅定的態度,互相尊重最重要。

幼兒園個案分析 篇三

案例背景

a是班級裏的小男孩,來幼兒園一年都不到,長得很帥氣,有時儼然一個大男孩,人也很聰明,但話不多,還有讓老師苦惱的是:他很多時候比較懶,睡前不願意自己脱褲子,醒了更多的時候等老師、阿姨幫他穿褲子、鞋子,如果不是很餓他連喂自己吃飯都懶得動手,做操時只要老師不扶着他做,他也懶得動手動腳,活動時,只要是需要動手稍微有點麻煩的事情,他寧願坐在一旁看看,彷彿他對於很多事情都沒有什麼激情。

案例描述

境一:

“老師好!”門口a進來。“你好!今天真棒,來得早起來了。”老師一邊摸着a的頭,一邊對他説,“想玩哪個區角,自己選一個進去玩吧。”他選了娃娃家,在裏面玩得很開心,又是燒菜,又是做飯,還躺在靠墊上蹭來蹭去很是舒服。到了做操的時間,老師鈴鼓響起,“請小朋友們把你們的玩具整理好,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然後來搭火車,我們要準備下樓做操了。”可他還在玩,老師叫他:“a整理好玩具,穿鞋子出來了,我們要準備下樓了。”可他還在繼續玩,老師走過去,對着他説,他這才放下手中的玩具,但是沒有整理的意思,來到自己的鞋子旁邊坐着,但是就是沒有動手穿,然後看看老師。老師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老師説:“你先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然後自己穿上鞋子,a很棒的,自己會穿的哦?”他沒反應,然後老師又説:“a再不整理,等下我們就都下樓了,就不等你了。”他見老師這麼説就象徵性的拿了幾個玩具放好,這時一位小女孩進去幫他整理,他就馬上退出了,他坐在鞋旁沒有穿“我不會!”a説。“不會我可以教,但是我教完了你要自己穿。”老師説。a點點頭,老師一步步告訴他,他今天穿的鞋子應該怎麼穿,並一步步幫他穿上一隻,另一隻讓他自己動手,他很快久穿好了。

情境二:

操場上,孩子們都興致勃勃地和着音樂做早操,雖然有些孩子的動作也不是特別標準,但是一個個都是一副認真的樣子。這時,看到站在圈子上的a又在那裏一 動不動,老師開車開到他的面前:“a小司機當好了嗎?”説着老師扶着他的手開着,他就像一個提線木偶,沒有任何感覺的讓老師扶着他開,開了一小會,老師放開了他,繼續開到其他孩子的面前,然後他又是呆呆的站着懶得動手了。老師叫他:“a,小手舉起來了,變成小豬了嗎?”老師扶着他的手誇張的做起來,他就跟着老師的手動起來了,但是當老師離開後,他又停了,對此老師顯得有些無奈。

情境三:

餐前老師講了嘟嘟熊的故事給孩子們聽,故事講完後,老師問孩子們:“老奶奶為什麼喜歡嘟嘟熊?還誇獎他。”有孩子很快的説:“因為他會把自己的吃出的垃圾都帶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愛勞動。”“對呀!所以老奶奶喜歡他,還誇獎他。那我們也要學嘟嘟熊,以後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偷懶,要不然沒有人會喜歡你的。”“a是嗎?”旁邊的一位孩子馬上説:“恩,是的。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a也點點頭。

情境四:

有天起牀,所有的孩子都已經穿好鞋子了,只有a還坐在他的鞋子旁邊等阿姨出來幫他穿。一會,阿姨出來,老師對阿姨説:“阿姨,不要幫他,他會習慣的。”然後,阿姨沒有幫他,他繼續坐着,老師走過去,“我們今天來給你得小腳丫找家好嗎!”老師把自己的鞋子脱去,“這個是它得家嗎?”“不是!”“那它得家在什麼地方?”“這裏!”“那趕緊讓它進家門吧?”“好!”

案例分析:

1、形成不良習慣的原因

a的不良習慣並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通過家訪我們瞭解到,從小a一家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兩位老人對於小孫子是寵愛有加,每天吃飯都是由外婆喂,外公外婆的另一個任務就是清理a每次玩好的場地,他從來都不習慣自己整理玩具。就這樣,什麼都由大人包辦代替,使他失去很多自己動手的機會,並逐漸養成了嬌生慣養的性格,而且外公外婆對於他的每個眼神總能很快的心領神會,並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難怪a經常説自己不會但也懶得問。

2、教育效果經常不明顯的原因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們也會運用故事、榜樣激勵、説理、看圖等策略,但是這些對他來説更多的時候只是簡單的説教,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認識和經驗。教師對於孩子的教育有時還是會受到傳統教育的思想束縛,有時也會只注重教育的結果而非過程。比如有時教師為了讓孩子儘快的完成任務,僅僅只是用了語言的提示讓a把自己的玩過的玩具自己整理好,卻沒有交給他應該如何整理,這對於其他的孩子來説也許並非難事,但是對於一個在家一直有人幫他做事的a來説也許是有難度的,可能根本沒有人告訴過他應該要怎麼拿怎麼放,放哪裏。而有時教師也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上述的教育對於a來説也許只是對於一些基本道理的表明的接受,而並非從內心有所觸動,因而也達不到明顯的教育效果。

案例反思:

1、做好家園共育工作,統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長輩們對於獨生子女得溺愛讓他們失去了很多動手的機會,正是這樣才讓a變得如此的依賴他人。要是他發生根本性得改變必定需要一個很長得過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更多家長得配合,教室要及時得指導家長的工作,要讓家園真正能達到很好得共育,而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要讓5+2=7而不是小於7,為孩子創造良好得家庭環境和表現自我的機會。

2、淡化説教,創設更加生動活潑的實踐情景去教育孩子,運用好遊戲得方式

在我們得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得眼光或語氣去教育孩子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不要總習慣於把現成得東西告訴孩子,要倡導以人為本,更多得運用遊戲為孩子創設有趣得情景讓他們親身體驗。

3、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幼兒園綱要指出:“教室應為幼兒學習生活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室要觀察幼兒、瞭解孩子、同時鼓勵孩子去發現自己的世界。而教室僅僅作為他們參加獲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4、找到孩子得興趣點加以引導

都説興趣是最好得老師。綱要也指出: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得事情、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得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提高孩子對於參與活動得興趣。

新編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 篇四

觀察記錄:

寶貝吃完早飯洗漱完畢後,高興地來到了“醫院”和小夥伴做遊戲,當時區域裏有四個小朋友,我走過去時看到只有軒軒坐在那裏當醫生,等待病人,可琦琦卻把醫用藥箱裏的東西拿出來六七個扔到了病人檢查時所躺的地墊上,並沒有真正的參與活動,而在自顧自的擺弄材料。

成因分析:

1、幼兒對該區域活動人員分工的不瞭解,再加上小朋友都想做醫生的心理特徵。

2、教師區域指導的不及時、不到位。

3、幼兒的規則意識不強烈,隨心所欲。

教育策略:

1、針對區域活動加強指導,並制定《遊戲我選擇》,區域前幼兒選卡進區。

2、與幼兒事先協商好規則,並詢問幼兒的建議,讓幼兒參與規則制定,介入前先警告。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範例 篇五

發生情境:自由活動

觀察情況描述:剛過完春節,為了開展春節這一小主題站點,我們請家長配合幼兒帶一些喜慶用品到幼兒園供幼兒學習用並與大家一起分享。一天,我們班的心怡寶寶帶了很多糖果想分給小朋友吃,於是每一為小朋友都得到了這份禮物。第二天,祝升磊開心地跑到我的跟前,從緊緊抱着的小書包內取出一顆糖果,對我説:“老師,你瞧,我帶了糖。”於是,我下意識地問他:“你帶來是分給小朋友吃的還是自己吃的?”“我媽媽説不能給其他小朋友吃的。”一邊説邊連忙將糖果放進了小書包。

分析與反思:大多數獨生子女小孩都比較自我,好吃的好用的都會佔為己有,再加上家庭的教育如果也以自我為中心的話,小孩很容易只考慮自己而忽視他人,在情感上相對比較冷淡些。我們不僅在對小孩方面要加強感化教育外,也應該和家長溝通,達成一致的教養目標。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 篇六

觀察時間:

20xx年x月x日

材料投放:

可樂瓶製成的各種動物

觀察記錄:

為了讓幼兒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學會關心愛護小動物。我悄悄將材料放入了活動區。早餐過後,幼兒在音樂伴隨下進入了活動區。貝貝和天天一同來到小貓、小狗、小兔前,拿起來看了看,貝貝把小貓、小狗、小兔看了一遍就又到其他材料籃裏東翻翻西瞧瞧去了。天天拿起小狗後,將小狗轉了一圈,突然發現旁邊有食物,他拿起一個蘿蔔就往小狗嘴裏放,嘴裏自言自語的説:“我給你吃東西。”接着又從籃裏順手拿起一塊骨頭,放入小狗嘴裏。當他拿起第三個食物蘿蔔時,他停下了手看了看,開始翻食物的籃子一邊翻一邊説:“蘿蔔 、骨頭、小魚。”於是他換了一塊骨頭放入小狗的嘴裏。玩了一會,他又拿起小貓來喂,這時他發現了勺子,他試着拿勺子喂小魚。貝貝在活動區裏轉了一圈後,見天天在喂小貓,就走到天天旁看天天餵食,覺得挺好玩也抱起一隻小貓來喂。他找了找沒見有勺子,就一把搶過天天的勺,天天大叫:“老師,他搶我的勺子。”我馬上走過去,只聽貝貝嘟喃着“我沒有勺子喂小貓了。”我忙對他説:“那我們來找找還有什麼工具可以用來喂小貓?”貝貝看了看籃子,搖了搖頭“沒有了”我拿起一個鑷子説:“試試看,鑷子行不行?”貝貝拿着鑷子慢慢地夾起了一條魚,放入了小貓的嘴裏。“老師,我喂小貓吃魚了。”貝貝高興的叫了起來。天天看到後,也跟着換了鑷子夾魚。

分析:

區域活動

內容、材料豐富,有利於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並適於幼兒個別溝通的優勢,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同時使教師能在幼兒自主遊戲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觀察幼兒,及時滿足個體的不同需要。

貝貝對遊戲材料進行無意識地罷弄,較長時間東看看,西瞧瞧,我認為作為教師應不急於引導,而給予他們充分探索的時間,讓他們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的材料,以培養幼兒的自主選擇能力。

小班幼兒年齡小,常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為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發生爭搶,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即化解了矛盾又保證了遊戲的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