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利用職業教育優勢資源開發中國小勞動教育課程的思考

欄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47W

關於利用職業教育優勢資源開發中國小勞動教育課程的思考

關於利用職業教育優勢資源開發中國小勞動教育課程的思考

作者姓名:汪政宏

內容提要: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教育的重要論述指引下,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和教育部關於印發《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文件精神,依據《中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如何構建好基於“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機制,從而構建和完善課程系統化、資源共享化、模式多樣化、學教立體化的勞動教育體系,成為當下我國教育界熱議和研究的重要課題。特別是充分利用好職業教育現有的資源優勢,着力開發勞動教育課程,依託沉浸式的學習環境與互助式的體驗教學法,找準勞動和教育的結合點,準確把握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四育的和諧統一關係,最終使勞動教育課程的建設為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培育學生的勞動觀念服務,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任務服務。

關 鍵 詞:勞動教育優勢資源勞動教育課程職業體驗

一、勞動教育課程的目標

(一)現狀分析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勤勞樸實、艱苦奮鬥的民族特點的真實寫照。但長期以來,對於年青一代勞動意識的形成、勞動素養的培育、勞動精神的確立和勞動習慣的養成,往往通過口傳身授的榜樣式影響和零散的、被邊緣化的教育方式得以實現,缺乏真正系統化的勞育模式,學生隨着年齡的增長,體現在他們身上的勞動教育成果,一般只能依靠其自律意識得以鞏固,而不能獲得科學的、可考量的教育效果。中國小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外,同時又受到來自於場地、設施、課時、師資、資金等多方面的限制,對勞動教育課程的建設和開展,面臨着諸多困難。那麼,充分利用好職業教育的優勢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職普學校資源共享,加強職普學校在勞動教育課程建設與實施上的區域深度協作,應該是一條探索並推進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極有現實價值的途徑。

(二)目標闡釋

習總書記在教育大會中講到: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由此,我們可以領悟到,勞動教育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勞動教育課程的應運而生,既是創新課程,同時也是職普融通、城教融合的探索課程。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勞動實踐活動獲得直接勞動體驗,促使學生主動認識並理解勞動世界,逐步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情感;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學習,學會生活自理,逐步形成自立、自強的主體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在強化基本技能教育中,培養和發展學生對動手動腦的技術學習的興趣,開發促進其對技能的理解、探究、反思和創新;培養學生對勞動和生活技能的正確態度,促使他們逐步形成時代發展所需要的勞動素養、創新意識和技能實踐能力。

二、勞動教育課程的內容

(一)勞動與勞動教育的區別

關於勞動,馬克思下過這樣的定義: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勞動在人類社會漫長的發展長河中,是起着決定作用的。我們認為的勞動,是指生產物質資料的過程,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唯一手段。這樣説來,勞動便是手段,是過程。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為什麼要從事這樣的過程?如何正確理解這個過程中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我們憑什麼要熱愛這個過程?這應該是勞動教育要解決的問題。而如何從事這個過程,在中國小階段其實並不重要,我們只需通過我們設計的課程,截取這個過程中的一個門類,一個分支,一個環節,一個樣本來作為載體,具體而微地給孩子們放大一個勞動畫面,提供一個勞動場景,引導完成一項勞動任務,既用繡花的功夫,在孩子心中逐步積累,完成一幅波瀾壯闊的千里江山圖。所以,勞動教育不是勞動本身,是勞動前的熱身,讓身體熱起來,讓衝刺線清晰起來。因此,中國小勞動教育課程的主旨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層面上,實現勞動技能的提升不是主導,而注重操作活動中學生勞動意識的形成、勞動素養的提升,以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與勞動精神的培養才是這類課程的主要任務。課程的設置要豐富學生的勞動體驗,是通過幹一件事情,完成一個設定任務,嘗試理解勞動的意義。作為教師,必需要把“育”的元素融入其中。

(二)勞動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區別

在新時代勞動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諸多不同中,我們特別要關注二者的教育方法的不同。這將有利於我們在中國小勞動課程建設過程中,把握課程開發與實施的起步點、着眼點和評價方法。勞動教育以學生親自參與勞動實踐為主要形式,強調體驗性、感受性、情景化和生活化。學生通過對勞動對象的觸摸和感知,獲得較深刻的關於勞動對象的理解和情感體驗。在教學中,課程設計要強調學生主動探究、小組合作、手腦結合、敢於創新,教師的輔導和幫助僅是輔助手段。這就完全區別於了依據社會職業崗位需求,而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教育。這就要求面向中國小生實施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師,要和學生在一個頻道上溝通,採用幽默的語言,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立足現實、貼近學生,用生動活潑的方式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着眼於學生的興趣、需求,注重學生的參與。學習內容要與學科知識相聯繫,要以發展性、整體性、全程性的特點,完成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而並非像職業教育那樣具有類型化的特徵。

三、關於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建設初探

在勞動教育大力興起的時代背景下,北京現代職業學校依託東城區教育發展戰略、專業的師資隊伍、完善優質的職業教育設施與場域,不斷探究勞動教育課程建設之路,為學區中國小實施勞動教育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課程服務。特別是與北京市第五十中學進行的職普融通攜手合作項目,為兩校的勞動教育開展和促進區域教育資源共享,做出了有意的嘗試。

(一)打造勞動教育校園生態

北京現代職業學校為學生提供的不只是課程本身,提供的應該是涵蓋以課程為載體的,包含修德立身、學法引領、能力提升、創新激發、問題溯源以及動態評價等多方面的一套教育服務,應該是一個不同於學生本校學習的新的教育生態,在這個生態中,教師和學生都將是受益者。

五十中高中的學生走進北京現代職業學校,參與課程的學習和活動實踐,讓他們學習什麼,繼而獲得什麼,從而擁有什麼,是作為課程與活動資源供給方的北京現代職業學校深入思考的問題。學生通過選修方式,因興趣而來,這是學生獲得良好學習成果的根本保障。他們與生俱來的強烈探究願望、豐富的想象力和實踐過程中的羣體合作訴求,為現代職業學校深入鑽研中國小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建立了非常有應用價值的研究模型。

現代職業學校為五十中學生提供的課程,不是隻停留在課程資源供給和教育場域提供的層面上,而是提供了以育人為目的的、全面的教育服務。現代職校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能力經驗,使課程與活動充分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潛移默化地藉助課堂體驗職業紀律要求滲透促進修德,利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浸潤學科素養,依靠學習中的羣組力量激發合作意願與創新思維,綜合授課老師、原班主任老師、羣組同學、自我認知、學習實踐活動成果輻射延伸家庭後的家長認可度,進行多元動態的過程化評價,最終助力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挖掘勞動教育課程亮點

“浸入式”的學習場景與以任務為導向的課程設計理念,以契合學生興趣發展需求為出發點,構建集“實踐性、科學性、拓展性、趣味性”於一體的現代職校勞動教育課程框架,同時為五十中“活力文化”校本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

現代職業學校的課程要促進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體驗只是外在的形式,利用其職業教育的經驗和優勢,補齊普通學校教育內容和形式的短板,使兩校協同發展,獲得雙贏。

現代職業學校在為五十中校本課程選修平台提供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貫徹了“國小階段參與模仿,感知職業活動;國中階段實現感悟,認知職業特點;高中階段延伸探究,形成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中國小職業體驗課程建設理念,以層級性、貫通性、長鏈條(覆蓋國中、高中學段)為課程架構特色。圍繞飲食健康、工藝美術和傳統文化等課程類別,秉承“理念為旨 實踐為法 體驗為形 探究為意”的課程研發思路,通過實景仿真的體驗式教學,引導學生了解職業、認知職業,培養職業意識與素養,養成勞動精神,建立社會責任感,同時提高客觀瞭解、認知自我的能力。要使學生通過學做協同的學習實踐過程,建立學習與生活的有機聯繫,向學生傳遞“以勞動為美 以勞動為榮”的思想認識,幫助學生形成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引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養成。

古人講格物致知,就是提倡探索精神。這樣的精神,應是教育的根本精神。貫徹黨在新時代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五育”並舉,加強勞動教育,這正是對教育根本精神的迴歸。

學生參與的每門課程延續整個學年、容量密度達七十八學時,課程的實施過程,突出體現了人類勞動活動過程中,規矩意識養成的反覆性建構特徵。在《學做家常菜》勞動教育課程中,同學們首先就要學習工服的穿戴方法,刀具的擺放方法,烹飪原料的取用方法和操作間的清潔方法等。這有助於促使他們於心靈深處紮根下牢固的規矩意識,從而尊崇勞動,求真務實。課程實施在關注初步的專門化基礎知識普及的同時,着眼於學生實踐過程的呈現,教師在此過程中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解決問題的輔助者和學習成果的分享者。

《葫蘆工藝》為代表的工藝美術勞動教育課程,為學生呈現了工藝美術師的職業特徵,帶領他們在體驗活動中學習基本專業技能,增強審美意識並提升藝術修養。

《創意草木染》勞動教育課程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教育己任,寓中華傳統勤勞美德於手工印染勞動中,打造了結合美育與德育的顯性教育課堂,同時拓展了德育空間。

(三)堅持開放的勞動教育課程定位

現代職業學校提供的教育服務是開放的,而不是閉環的。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向他們的本校老師和家長開放,學習的內容要向學生的頭腦開放,學習效果的評價要向學生自己開放,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的能力要首先經得起向他的家庭開放,因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勞動場。此外,學校對課程的研發,不斷鞏固了課程框架,充實了課程資源,依託現有條件,逐步向更多內容領域開放。

四、勞動教育課程的評價

(一)發展性評價

勞動教育課程的學習評價並不着眼於對學生學習結果和發展水平的區分,而是在於用評價指導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凡是積極參與勞動技術的學習和實踐過程,完成或基本完成任務所規定的學習任務的,都應當給予肯定,對那些設計與製作成果特別優秀,或有所創新的學生,應給予特別鼓勵。

(二)整體性評價

勞動教育課程的評價是整體性評價。內容主要有:勞動態度與勞動習慣;勞動與技術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勞動與技術的操作技能;勞動與技術的實踐能力;勞動與技術學習的成果質量。評價中要突出對學生技術實踐能力和技術創新意識的方面的內容。

(三)全程性評價

在注意結果評價的同時,更要重視結果形成的過程性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設計、操作、評價等方面的評價,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的發展和變化。

勞動教育課程基於引領學生對勞動進行透過顯微鏡般的觀察與認知的理念建設,充滿着對勞動者的尊重情感。學生有了對勞動的認同,對學科、對社會、對勞動教育就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勞動教育課程是以勞動為載體的教育內容,需要找準勞動和教育的結合點,還應準確把握勞動教育課程與學科類課程的和諧統一關係,他的核心要義正是要解決“培養什麼人”這個我國新時代教育的首要問題。路遙曾在《平凡的世界》中提到過這樣一句話:“只有勞動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無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崇尚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勞動創造美,創造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的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教育人踔厲奮發。

參考文獻:蔣士會 申婷玉《“勞動教育”與“職業教育”:概念辨析與路徑探索》(J) 《當代職業教育》,2021(2):45-54

馬克思 恩格斯《馬恩選集》第3卷第5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