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節假日放鬆經驗交流

欄目: 經驗交流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7.02K

第一篇:節假日放鬆經驗交流

節假日放鬆經驗交流

節假日放鬆經驗交流

給自己放天假,出門放鬆放鬆

現在的都市人羣,經常忙於工作,每天兩點一線,上班座在電腦前,下班座車回家,不僅生活沒有了樂趣,連身體也慢慢被搞垮了。這樣的工作形式與快節奏的生活步伐,使得即使每週有雙休的上班一族,在周未也懶於出門,希望待家裏什麼也不做,他們認為這樣就是對自己的犒勞,但結果恰恰相反,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懶,越來越怕走動。為什麼不考慮出門走走呢?

前段時間我也是每天不喜歡出門,下班後就回到家裏,朋友打電話相約就推辭,日子過的渾渾噩噩,每天都覺得很不開心,工作起來也沒有精神。偶然一次在路上相遇,朋友顯得很驚訝,説我氣色變得很不好,感覺像是生病了,我向朋友提起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他們幫我找到了原因,是因為自己不經常出去走動。我這才考慮到要不要出去走走,就是那個周未,我主動約了幾個朋友出門,天空作美,清風徐徐,我這才發現自己多久都沒有見過這麼美麗的雲彩了,那一天,我們玩的很開心,也很暢快,晚上睡覺竟然都沒有做夢,第二天工作,發現自己特別的有精神,心裏愉快了很多,這才驚覺,原來出去走走轉轉還有這麼大的功效。

現在自己才明白,其實原來周未懶在家裏,根本就不是給自己放鬆,因為,如果待在家裏沒有事做的時候,人會自然而然的又想到工作,會越發的覺得累,如果出去轉轉,就不一樣了,看了美好的事物時,就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這樣才起到了放鬆的作用。每週就抽出一天的時間,出去走走轉轉。購物也可以放鬆心情,也可以去買點生活所需。

工作雖然忙碌,掙錢固然重要,但如果因為這些而影響到了心情,影響到了身體健康,那每天的辛苦還有什麼意義呢?何況,有一個好的心情,好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工作。

給自己放一天假,出門放鬆放鬆,呼吸新鮮的空氣,展望藍天,你會發現,生活中的許多美好,等着你去發覺。

第二篇:放鬆一點

放鬆一點九年級(24)班周亦愷

從前,在山中的一個鐵礦裏,有個小礦工被指派去買食用油。在離開前,礦裏的廚師交給他一個大碗,並嚴厲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們最近財務狀況不是很理想,你絕對不可以把油灑出來。"

小礦工答應後就下山到城裏,到廚師指定的店裏買油。在上山回礦的路上,他想到廚師兇惡的表情及嚴重的告誡,愈想愈覺得緊張。由於沒有看路,他踩到了地上一個坑。雖然沒有摔跤,可是卻灑掉1/3的油。小礦工非常懊惱,而且緊張得手都開始發抖,無法把碗端穩。來到廚房時,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廚師拿到裝油的碗時,當然非常生氣,他指着小礦工大罵:"你這個笨蛋!我不是説要小心嗎?為什麼還是浪費這麼多油,真是氣死我了!"

另一個老礦工聽説了,他就去安撫廚師,並私下對小礦工説:"我再派你去買一次油。這次我要你在回來的途中,多觀察你看到的人和事物,並且需要給我做一個報告。"

在老礦工的堅持下,他只有勉強上路了。在回來的途中,小礦工發現其實山路上的風景真是美。遠方看得到雄偉的山峯,又有農夫在梯田上耕種。走不久,又看到一羣小孩子在路邊的空地上玩得很開心,而且還有兩位老先生在下棋。這樣邊走邊看風景,不知不覺就回到了礦上。油居然一點都沒灑!

一個人,是需要放鬆的,只有在放鬆時才能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準!

放鬆,對事物的注意或控制由緊變鬆。緊張和放鬆都是人類的情緒,緊張的情緒能夠幫助我們面對挑戰與事件,發揮我們的所有潛力;而放鬆則讓我們休養生息、安頓自在。

還記得國小裏的一場運動會:在前面的比賽中,我們班接連失利,只有靠團結來贏得拔河了,記得我們每個同學都紅着眼睛,心裏想着無論如何都要拿到第一名。可惜,我們在比賽中由於想贏的執念,沒有團結一心,結果也不好。這時,班主任站了出來,説我們輸了沒關係,拔河本來就是重在參與嘛。我們調整心態,放輕鬆心情,居然贏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人吹毛求疵的追求他們所謂的成功,有人非常成功卻也總是悶悶不樂,覺的任何事情都沒有什麼挑戰,因此抑鬱寡歡,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有人忙碌一生卻得不到快樂,因為他只重視事業而忽視身邊的人;還有人常常做善事,享受着別人讚美的話語。命運掌握在我們的手中,該這麼樣,只有自己知道,也只有自己能去做,只是看你這麼想、這麼做而已。

我們要知道,成功需要的不僅僅是平時的努力,還需要的是在決定時刻的合理心態 聽一首好歌,看一本好書,看一場煙火等等,雖然它們好像微不足道,但久而久之,卻可以培養出一顆健康的心,讓自己活得更開心、快樂,你會感覺到自己是可以的。讓步伐快捷的生活,慢一些,再慢一些。適當地放鬆自己,可以讓之後做的事事半功倍!

第三篇:放鬆放鬆

放鬆放鬆

很久沒有説説笑話了,今天是週末,講個笑話樂呵樂呵,我們一起放鬆放鬆。

教授説

有一天某教授突然停止授課,語重心長的對大家説:“如果坐在中間談天的同學,能像坐在後面玩牌的同學那樣安靜的話,那麼在前面睡覺的同學就不會受到干擾了。”

踩死它

一位享譽國內的植物學教授和他的助教正研究著新品種的植物,突然 助教問教授:“教授如果在野外上實習課,遇到不認識的植物,要怎麼辦?” 教授回答説:“為了避免同學發問,所以我通常走在最前頭,然後,把不認識的植物通通踩死。”

先見之明

小約翰對他的同學説:“我媽真有先見之明呀!她説今天會下雨,叫我帶上傘,你瞧,果然下雨了! ”

同學説“我媽更有先見,她説‘反正小約翰會帶傘的,你就同他共傘吧!’”

第四篇:節假日

讓節假日留住文化的根

節日是人們從一年中確立的對它抱有特定期待的日子,流淌着的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文化,它反映着一定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精神風貌、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今天,我們仍能感受到節日在人民生活中的位置和價值。

節日的計算器——高科技含量的歷法

節的本意是竹節,天地有節而形成了四季。《説文》稱:“節,竹約也。”《周易·節》載:“天地節而四時成。”推而論之,四季有節就是一年四季的各種節日。中國是個農業社會,節日的源起與農業社會的農時、天文、曆法密切相連。

為節日提供準確時間的是天文和曆法。比方春節,首先要確立一年的歲首和正月的朔日,離不開曆法。夏、商、周、秦各有曆法,區別是歲首的月建不同。夏以建寅之月(夏曆正月)為歲首正月,商以建醜之月(夏曆十二月)為歲首,周以建子之月(夏曆十一月)為歲首,秦以建亥之月(十月)為歲首。據《詩經·豳風·七月》記載,西周的農夫到年底和改歲前,都要集合在一起,備好酒,殺了羊,登上堂,舉起牛角杯,共祝萬壽無疆,慶祝豐收和新的一年的到來,這已經具備了春節的雛形。由於歲首正月不斷地改變,所以作為節日的春節始終沒有定型。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實施司馬遷、落下閎、鄧平等人制定的《太初曆》,以夏曆正月為歲首,作為傳統節日的春節才正式定型。

“年”,在古代寫作“秊”。莊稼成熟一個週期,亦即春播秋獲就叫一年。《説文》稱:“年,谷熟也。從禾千聲,《春秋傳》曰大有年。”“大有年”就是大豐收,也就是“禾千”,現在中國的農民仍然把收成叫“年成”。既然莊稼成熟一個週期叫一年,那麼古代年的概念是陽曆,而把月相盈虧一個週期為一個月的概念卻是陰曆。陽曆的年和陰曆的12個月差了10天20小時,積3年就多出了1個多月。古人直觀地發現了陰曆的月和陽曆的年的矛盾。比方原來3月播種,3年後就成4月了,再往下延續,就成了10月播種了。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商代開始置閏,即每3年設一個閏月,來調整陽曆的年和陰曆的月的誤差。

中國的傳統節日基本是以二十四節氣為線索展開的。春秋時期,已明確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個節氣。《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了少昊氏以鳥名官的情況:鳳鳥氏知天時,擔任掌管曆法的“歷正”;燕子春分來,秋分去,負責主管春分和秋分;伯勞鳥夏至鳴,冬至止,負責主管夏至和冬至;青鳥立春鳴,立夏止,主管立春和立夏;錦雞立秋來,立冬去,主管立秋和立冬。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春秋時期的二十四節氣已經比較完善,到秦漢年間就完全確立下來了。

看來,我們過的這個“年”和各種節日,不僅藴涵着古人五穀豐登的期望,還有高科技含量的歷法的支撐。

節日的源起藴涵着可貴的文化精神

原始崇拜、巫術、禁忌是節日的另一淵源。由於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征服自然的能力弱,形成了對天地日月及各種動植物的圖騰崇拜和各種迷信禁忌。商周時代的天子,都有祭祀日月星辰、社稷山川的祀典。漢代賈誼説:“三代之禮,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漢書·賈誼傳》)。這些自然崇拜,許多都成為後來節日的淵源。在《國語·魯語上》中,柳下惠詳細敍述了祭祀的典章制度,受祭祀的都是同大自然鬥爭中興利除害、造福人類的人物。之所以祭祀日月星辰,“民所以瞻仰也”;祭祀“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祭祀“九州名山川澤,所以出財用也”,“非是不在祀典”。

古代還憑藉着感情和質樸的生活方式來認識自然。例如,古人對各種天災人禍作不出合理的解釋,在新的一年到來之前都要舉行大規模的驅鬼逐疫的儀式,叫做“儺”、“大儺”,這是春節除夕的淵源。經過一冬的乾燥,春天一打雷,很容易引起火災,便產生了禁火冷食的禁忌。《周禮·秋官司寇·司烜氏》載:“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這是寒食的最早起源。春季是瘟疫、流行感冒的易發季節,人們就到郊外水上盥洗,以祓除瘟疫,這是修禊節的來歷。到唐朝,寒食、修禊(踏青郊遊)、掃墓等風俗融合成清明節。五月夏季,蛇、蠍、蜈蚣、蚊、蠅等毒蟲都進入旺季,傷口也容易發炎,所以古人視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以五彩絲係臂驅瘟、避邪、止惡氣,懸艾草禳毒,喝菖蒲酒、雄黃酒防止五毒蟲叮咬,這便是端午的節日內容之一。端午節是具有人文傾向和紀念意義的節日,先秦兩漢時,南方的龍舟競渡各自紀

念本地的歷史人物。吳越一帶紀念伍子胥、孝女曹娥,荊楚一帶紀念屈原。隋唐統一後,經過各地風俗的融匯和滲透,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屈原得到民眾最廣泛的認同。

從這些原始崇拜、巫術、禁忌中,我們可以發現遠古節日設立的可貴的文化精神:在遠古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節日以及迷信禁忌表現了人們在險惡的條件下對大自然的征服和抗爭,對人類生存環境的開拓,它在迷信禁忌中顯示了人的積極主動意識。在科學發達的今天,如果再搞這些巫術、禁忌,則表現為對自然、神靈的迷信、屈服和人的主動意識的淪喪。

現代中國節日的新趨勢

隨着社會和時代的進步,節日文化不斷被注入更新的、更實用的文化價值。現代流行的節日大體有五類:

第一類,傳統節日。以春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為代表。

第二類,廟會節。如各地的東嶽廟會,北京廠甸、地壇、白雲觀廟會等。

第三類,國家確立的紀念節。以“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為代表。第四類,改革開放後新興的文化節。如國際孔子文化節、北京奧林匹克文化節、濰坊國際風箏節等文化節。這類文化節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據筆者粗略統計,僅山東省新興的文化節就有一百二十多個。

第五類,“舶來”的節日。如情人節、愚人節、母親節、父親節、聖誕節等“洋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洋節”風靡,年輕人追求浪漫、時尚、揮灑個性的生活,舶來的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等“洋節”受到他們的鐘愛。他們用異國節日來發泄快節奏生活帶來的壓力,鬆弛自己緊張的神經,體驗這些節日帶來的浪漫、幻想、新奇與刺激。這種多元化的節日格局,反映了人們對節日價值的新追求。

傳統文化中還有一類宗教節日,如道教的正月十五天官上元節、七月十五地官中元節、十月十五水官下元節,佛教的四月八日浴佛節、七月十五盂蘭盆會節等。這些節日現在有些與傳統節日重疊,有的則近於消亡了,如浴佛節。其原因主要是由於中國人宗教觀念淡薄,宗教節不被人看重。

對比中國的傳統節日與新興節日,可以看出:

(一)從節日的內容來看,傳統節日具有濃厚的家庭倫理特色,闔家團圓成為傳統節日的主旨。在紀念節、文化節中,地方政府、機關、學校、單位、企業、商家起了比較重要的組織作用,比如文化節中“文化搭台,經貿唱戲”、“政府主辦,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等。各種“洋節”的參與者首先是個人,其次才是教會等團體,體現出年輕人凸現自我的價值、揮灑個性的特點。

(二)從節日的時間和空間範圍看,傳統節日、紀念節日是普天同慶的全國性節日,時間一般比較短,而廟會節、文化節則是流行於某一地方的節日,受一定地域限制,但時間卻延續得比較長。“洋節”雖無地域限制,卻沒有“玉梅雪柳千家鬧”的盛況。

(三)傳統節日消費,文化節創收。“貧家猶裹粽,隨時答年光。”中國的節日飲食重要而且要求嚴格,家庭再貧也要準備節日食品。用老百姓的話講,“誰家過年不吃頓餃子。”全家歡聚一堂,穿新衣服,吃團圓飯,是傳統的過節模式。而文化節則有所不同。文化節的共同特點是有各種形式的經貿洽談和旅遊活動,帶有明顯的推銷地方產品,招商引資,促進經濟文化交流的動機。

(四)“洋節”日益熱鬧與廠家、商家推波助瀾有很重要的關係。如果説,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促進了鞭炮、月餅的生產,那麼“洋節”正好相反,是廠家、商家對聖誕帽、玫瑰花、康乃馨等禮品的促銷活動推動了“洋節”的流行。

傳統中國是個宗法農業社會,其傳統節日文化表現出與西方那樣的宗教工商社會的明顯差異。首先,中國的傳統節日是農業文明的集中體現,幾乎每個節日都與農時緊密相連,“瑞雪兆豐年”,祈盼豐收是傳統節日文化的初衷。每到春節,老百姓都企盼“五穀豐登”、“瑞雪紛飛豐稔歲”。中國本土的情人節(七夕節)雖然浪漫,也反映了男耕女織、一夫一妻一頭牛的小農經濟模式。過節吃改樣飯,着節日盛裝,反映了農民解決温飽問題的質樸要求。而西方的節日則帶有濃重的工商業文明的色彩,注重放鬆、休閒和娛樂,尋求感情的釋放和精神的刺激。

其次,中國傳統的節日文化重宗法倫理。闔家團圓是節日的主旋律,節日是維繫人際關係的主要渠道。而西方的節日則充滿了濃厚的宗教色彩,多寄託着對神的幻想與遐思。換句話説,在重今生、輕來

世的中國宗法社會,過節主要是對家庭倫理的強調;而在重來世、奉上帝的西方宗教社會,則是對神的緬懷和敬奉。

留住文化的“根”——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保留一個位置

節日記載着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傳統節日在今天更有其寶貴的價值:首先,傳統節日寄託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它可以平衡、調節心理,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例如,燃放煙花爆竹是幾千年來的民俗,是一種娛樂,一種禮儀,一種文化感受,其在民眾感情宣泄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在喧天的鞭炮聲中會感到一種釋放和振奮。其他如春聯、年畫、花燈、秧歌、湯圓、月餅、菖蒲酒、艾草等,均寄託着人們對幸福吉祥、歡樂喜慶、團圓如意、平安健康的追求。節日是最歡樂的時刻,因而也是社會最安定的時刻。

其次,節日中的許多風俗都是遠古生產力低下的歷史迴音,記載着先民蹣跚的足印和征服自然的頑強信念。保護這一資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了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申報的“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和中國、蒙古國聯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以及韓國江陵端午祭,均名列榜中。而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也給中國人留下了很多思考。

第三,節日具有保存、傳承傳統技藝的重要功能。在傳統節日中,在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形成了許多具有較高文化藝術水平的節日民俗物象。如各地獨具特色的節日食品,濰坊楊家埠、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春節元宵節的花燈、秧歌、高蹺、獅子舞,清明節的風箏、鞦韆,端午節的龍舟競渡等。藉助節日,這些技藝得以傳承下來。

中國社會的現代化,一方面淡化(更多請搜索:)了傳統節日的民間氛圍,另一方面也以新的形式建立了新的文化。春節電視文藝晚會的出現,把全家人圍成的“圈”拆成了一條直線,使一家人的親密相對疏遠,但它又是“儺舞”、“正月裏唱大戲”的化身和傳承;各種娛樂活動減少了鞭炮、鑼鼓帶來的快感,但火車提速、私人汽車的湧現又提高了年關趕回家團聚的速度,對於延續城市化背景下鄉村社會人際關係的禮俗,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各種文化節的出現,固然不免有向“錢”看的弊端,但也給中國的節日文化注入了新內容。

儘管如此,人們總的感覺是:在急劇變化的社會中,許多傳統節日逐漸被淡漠冷落,逐漸失去了原來的“味”。如何保護這些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留住節日文化的“根”,如何賦予節日新的內涵,使它成為一種“活的文化”,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人思考和爭論的話題。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在法定節假日內佔有了一席之地,其所藴涵的歷史文化記憶將在新的節日環境中得以傳承

第五篇:2014年節假日通知

【公告通知】關於我校201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各部門、各單位: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1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內政辦發電〔2014〕101號)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經學校同意,現將我校2014年元旦、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2014年12月30、31日,2014年1月1日至3日放假調休,共5天。2014年12月29日(星期六)上班、上課,2014年1月5日(星期六)、6日(星期日)上班、上課。

二、清明節:4月4日至6日放假調休,共3天。4月7日(星期日)上班、上課。

三、勞動節:4月29日至5月1日放假調休,共3天。4月27日(星期六)、4月28日(星期日)上班、上課。

四、端午節:6月10日至12日放假調休,共3天。6月8日(星期六)、6月9日(星期日)上班、上課。

五、中秋節:9月19日至21日放假調休,共3天。9月22日(星期日)上班、上課。

六、國慶節:10月1日至7日放假調休,共7天。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上課。

節假日期間,各單位、各部門要根據工作需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衞等工作,遇有重大突發事件發生,要按規定及時報告並妥善處置,確保師生員工祥和平安度過節假日。如遇其他特殊情況需調整休假安排,另行通知。

春節法定節假日在我校寒假內,寒暑假放假時間及有關要求另行安排。

特此通知

內蒙古工業大學黨政辦公室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