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黨建+”模式聚力脱貧攻堅典型經驗介紹材料

欄目: 經驗交流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06W

各位領導,同志們:大家好。

“黨建+”模式聚力脱貧攻堅典型經驗介紹材料

我是XXX村黨支部書記XXX。我們村是一個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城郊村,也是自治區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全村837户2051人,村“兩委”班子成員9人,有黨員64人,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370户994人,貧困人口接近全村總人口的一半,對於我們村來説脱貧任務非常的重。對此,我們進行了認真的分析,村民貧困的表象原因是土地貧瘠、沒有致富的發展思路,但我們認為根子還是我們的支部以前沒有發揮好戰鬥堡壘作用,我們的黨員沒有發揮好示範作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經過多次召集村“兩委”、黨員、羣眾共同商議,在鄉黨委的大力支持下,最終確定以成立“互助社”為龍頭,突出“黨建+”系列措施,引領發展多種形式的經營模式,通過黨支部、黨員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2013年-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從5000元增加到1.2萬元,集體經濟收入由4.5萬元增加到30萬元,貧困户人均增收均在4000以上。

下面我從以下四個方面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們村結合基層黨建工作實際,強化黨在村的組織和力量支撐,通過“黨建+”模式聚力脱貧攻堅戰,於2016年底提前順利實現貧困村退村、貧困户脱貧的目標。

一是推行“支部+黨員+貧困户”的模式,幫帶致富。“村看村、户看户,羣眾看黨員、黨員瞧幹部”。為了切實調動發揮黨員幹部的帶動作用,支部牽頭,在充分徵求羣眾意見的基礎上,按照區域劃分、羣眾意願,將全村的70名黨員和幹部,按照一個不漏與370户貧困户結成78個幫帶對子。同時,建立1名黨員+5項措施(想措施、幫資金、問進程、解難題、找銷路)的“1+5”工作機制,明確職責任務,為貧困户提供菜單式幫扶。村黨員李文忠牽頭成立的農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就是我們村“支部+黨員+貧困户”模式的一個典型例子,在支部引導和他的帶動下,19户貧困户加入合作社,4户貧困户到合作社務工,通過近兩年的運行,合作社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新疆褐牛達到了160餘頭,貧困户的牛也從入社時的12頭髮展到現在的80頭,每年可帶動這19户貧困户增收2-2.5萬元。2016年,地區水利局工作隊的楊德榮隊長,看準我們村毗鄰縣城的優勢,引導幫助9户貧困户發展庭院經濟,效益比較好的宋碧方家,通過蔬菜種植、土雞養殖,當年實現增收4000餘元,其他8户平均增收也在3000元以上。

二是推行“支部+產業+貧困户”模式,引領致富。紅花種植面積大、品質好是我們村紅花種植的特點,為了發揮紅花產業優勢,村黨支部通過多方聯繫,與山西德元堂製藥集團達成協議,在我們村打造了2萬畝的紅花種植基地,並長期派駐3名專家提供技術培訓、田間指導、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服務。同時,按照高於市場價2元的價格收購,相比市場價格每畝增收穩定在100元以上,2萬畝紅花每年可實現增收200萬元。去年全村370户貧困户紅花是7400畝,平均每家增收都達到了2萬元以上,今年紅花價格相對較高,我們還有望實現更大的增收。除了紅花外,我們還組織羣眾發展了牲畜養殖產業,村支部籌資200萬元,整合商務廳給的100萬元幫扶資金,給村上建了一座16棟棚圈的養殖小區,有組織的讓12户有牲畜的貧困户全部加入到養殖小區,讓有意願的26個貧困人口到小區務工,實現持續的雙向增收。小區牲畜存欄現在是5000餘頭(只),有了一定的規模,僅這一項每年可為12户貧困户增收2800元,去年最少的都增收了1600元以上,全村有20户受益。

三是推行“支部+轉移就業+貧困户”模式,帶動致富。作為城郊村,村民隨行就市到縣城零散務工又是我們村的一大特點。這些人員到縣城務工的時間也比較機動靈活,有活、有時間就走,但由於長期處於無人組織的狀態,一直沒有形成規模。村黨支部針對這一情況,把轉移就業作為抓黨建促脱貧的又一個抓手,動員村支部委員燕霞,牽頭成立了北村全能家政服務公司,將全村有意願、有基礎的人全部納進來,經過培訓合格後上崗,提高專業化服務的水平,以口碑贏市場,路越走越寬。去年到今年,我們根據市場的需求,已經組織開展花卉養殖、蔬菜種植、麪點、電焊、家政服務等各種實用人才培訓800人次,轉移就業340人,其中光貧困户就達到了230餘人,每年每個轉移人員至少可實現增收1000元以上。村裏的李秀麗,以前在家裏、地裏幹雜活、幹家務,現在通過家政服務公司培訓後,有組織的承包縣體育館的草坪、花卉管理和環境衞生,每月實現增收就達到了3000餘元。

四是推行“支部+互助社+貧困户”模式,扶持致富。長期以來,貸款難的問題一直制約着羣眾的增收,2015年村黨支部通過“四議兩公開”、決策制,決定把解決生產資金、幫助羣眾增收致富作為村黨支部助力脱貧攻堅的頭等大事來抓,整合縣扶貧資金和村集體經濟,成立扶貧互助社。互助社理事會成員都是由村幹部、黨員和“四老”人員組成,充分發揮了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目前,扶貧互助社共注入資金240.8萬元,入社村民達到209户,其中:貧困户130户。三年累計發放扶貧貸款554.5萬元。互助社貸款利率為千分之五,比銀行千分之九的利率低千分之四。按照放貸550萬元算,累計為農民節省資金22萬元。通過互助社帶動引領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主導產業優勢,帶動周邊農户開設商店、從事養殖等,幫扶貧困户脱貧致富。貧困户殷忠俊多方籌措資金開了一家小商店,由於資金短缺,貨源少、品種單一,生意一直不景氣。支部瞭解到這一情況後,主動上門動員他向互助社貸款1.5萬元,幫助他增加貨源,每年收入比以往增加了1萬餘元。扶貧互助社在有效解決羣眾資金短缺、融資難等問題的同時,提高了村幹部服務羣眾的能力,拉近了幹羣距離,密切了黨羣關係。同時,互助社成立後,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10萬元的收入,實現互助、共贏。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得到加強。過去村裏開個會搞個活動沒人願意參加,村幹部説話沒人聽、辦事沒人理,互助社成立後村幹部説話有人聽了,村幹部的幹勁更大了。”我相信只要我們的思路準、辦法實,在上級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黨支部一班人啃下了脱貧攻堅這個硬骨頭,今後也一定能打好一場漂亮的脱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