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創新產業扶貧模式打贏精準脱貧攻堅戰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7W

創新產業扶貧模式打贏精準脱貧攻堅戰

創新產業扶貧模式打贏精準脱貧攻堅戰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協作扶貧、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決策部署,堅持以產業幫扶為突破口開展精準幫扶,抓好抓實抓細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的脱貧攻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目前,該區投入幫扶資金1.5億元,實施重點產業項目40餘個,帶動1241個貧困人口發展產業增收,35個貧困村貧困户人均年收入從幫扶前不足3700元增長到近9000元,增長幅度達2倍以上。

一是創新“村集體經濟”運作模式,實現長遠發展。借鑑該區21個行政村改制村經濟發展公司的成功經驗,在各貧困村推行公司化運作模式,創新“村公司+合作社+農户”發展方式,助力貧困村脱貧攻堅。由經濟聯合社和村民生產合作社擔任股東,全體村幹部及村民小組長按所佔股份共同行使股東權力,其中經濟聯合社佔股60%,所得利潤全部用於貧困户脱貧和集體公益項目;生產合作社佔股40%,代表全體村民的利益。通過股權激勵機制有機結合外部幫扶和內在動力,激發村民脱貧致富動力和熱情,有效盤活產業,推進村集體經濟長遠發展,如興寧市寧中鎮石嶺村成立了全省首個貧困村經濟發展公司,引進優質水稻和蓮藕種植,推出無公害農特產品,註冊“石嶺情”商標,打造成熟穩健的產業鏈。

二是開拓“飛地經濟”捆綁模式,破解發展難題。探索實施“飛地經濟”捆綁模式,在貧困村之外物色產業合作項目,引導企業與貧困村開展股份制合作,優化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專業合作社直接入股企業的方式與企業捆綁發展, 實現企業增效與村集體經濟增長互利共贏,破解部分貧困村地理位置偏僻、自然資源匱乏等發展難題。如興寧市永和鎮石陂村、仁裏村、新寨村、林場村等4條村,分別以專業合作社與興寧市熙和灣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利用該集團在資金、管理、銷售、土地及市場的優勢,種植果樹1200畝、養殖水產品500畝,構建以柚子、百香果等連片果園為主題的農家公園,承接親子游、自駕遊等活動項目;合作期間,貧困村享受年收益10%的固定分紅,貧困户優先在柚果基地就業,確保穩定長效的收益。

三是構建“綠色產品”供銷模式,打造品牌效應。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圍繞無花果、水稻、紅薯等特色農產品,協助開展商標註冊和無公害農特產品認證,樹立品牌優勢。暢通產供銷渠道,採取定向採購方式,引導村公司與貧困村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係。通過精選谷種、改進種植技術、提高運輸效率、產品多元化等措施,提升農產品品質,形成良好的口碑效應。開展“山貨出山”行動,利用廣博會、天河花市燈展、客商大會和食博會平台,開展興寧農特產品推介,協調該區沙河街供銷社龍口東農貿市場免費提供3個檔口和1個鋪面,作為興寧市優質農產品銷售、宣傳、推廣平台。目前,該區幫助貧困村註冊“石嶺情”“華脣塘”等品牌商標,其中“石嶺情”系列農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年營業額逾25萬元;“華脣塘”推出無花果、水稻、紅薯等系列優質無公害農產品,帶動44户貧困户133人實現增收。

四是實施“鄉賢能手”引領模式,發展產業脱貧。發揮當地致富能人、鄉賢或在外成功人士有資金、懂技術、會管理的優勢,鼓勵鄉賢能人建設家鄉,帶動貧困户發展。通過投資成立公司、創辦合作社等,由村集體提供租賃場地,合作社提供種苗、技術指導、銷售或保價回收等,預期利潤按雙方4:6佔股比例分紅,實現村集體與企業捆綁發展。與市場能力強、技術水平高、帶動意願足的水稻種糧“10大能手”合作,整合大量粗放閒置土地,開荒復耕460畝,改良種植品種,推廣鴨禾同生、太陽能殺蟲燈等無公害種植技術,建立水稻種植基地,取得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