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小班主題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活動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9.58K

幼兒園小班主題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幼兒園小班談話活動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能用簡單的語句表達自己喜歡爸爸媽媽的地方。

2、理解自己爸爸媽媽的喜好。

3、體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愛,嘗試關心自己的爸爸媽媽。

活動準備

1、爸爸媽媽喜歡的東西。

2、請小朋友回家詢問、理解爸爸媽媽喜歡吃的東西,並請他們協助用文字或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好媽媽》引出主題師:你喜歡你的媽媽嗎?我們一起隨着音樂唱一唱《好媽媽》。

教師:你喜歡你的爸爸嗎?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好爸爸》。

二、幼兒自主談論“我喜歡爸爸、媽媽……”

師:小朋友,你喜歡爸爸媽媽的什麼地方?

讓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對爸爸、媽媽的認識。

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爸爸和媽媽。

三、教師示範談論自己的爸爸或媽媽。

師:我最喜歡我爸爸的雙手,爸爸的手臂又長又大,在我小的時候,他常常把我舉得高高的,放下來,再舉得高高的,再放下來,可好玩了!我可喜歡我的爸爸了!

四、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談談:我喜歡爸爸媽媽……

五、圍繞“我的爸爸、我的媽媽”,進一步拓展談話內容。

師:你的爸爸媽媽最喜歡吃什麼?

讓幼兒出示記錄表與同伴交流自己爸爸媽媽喜愛吃的食物。

師:你的爸爸媽媽喜歡什麼東西?

幼兒展示自己爸爸媽媽喜歡的東西,並與同伴交流。

師:你知道爸爸媽媽最喜歡説的話是什麼?最喜歡做的是什麼事嗎?

六、引導幼兒結合自己談論自己的爸爸和媽媽。

師:你知道爸爸媽媽喜歡你什麼地方?

師:你想對爸爸媽媽説什麼?

師:你最喜歡和爸爸媽媽説什麼?

教師可以藉助錄音機或者文字的方式記錄幼兒的想法,鼓勵幼兒將自己的心願告訴自己的爸爸和媽媽,增進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

幼兒園小班主題活動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親身實踐,發現水可以發生變化。

2、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形式:分組活動――幼兒自願參加

活動準備:糖、鹽、果珍飲品、汽水、調料、涼白開水、水杯等

在探索實踐中,使幼兒發現水的味道是可以變化的,並發展幼兒的味覺。

一、給每名幼兒一杯水,請幼兒嘗一嘗,聞一聞,水有什麼味兒?

二、組織幼兒開展操作活動,請幼兒將水變得有味道。鼓勵幼兒嘗試各種材料。

三、請幼兒聞一聞自己的水有什麼味兒?嘗一嘗是什麼味道?並鼓勵幼兒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四、請幼兒給自己的好朋友,調配出一杯好喝的飲料。培養幼兒的愛心。

孩子對水的味道可以説從很小就開始嘗試了,但他們的經驗還只是停留在各中果味汽水上。這次活動讓幼兒對各種可以融於水的調料有了一個具體的認識,不僅是喝出水裏的各種味道,更重要的是從中體驗到各種溶劑在水裏融化的過程。從輕鬆的遊戲中掌握科學知識是我們教師要不斷探索的一個重要課程。

幼兒園小班主題活動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知道青蛙會捉害蟲,是人類的好朋友。

2、用自己的行動來保護青蛙,萌發熱愛青蛙的情感。

3、幼兒親身體驗青蛙捉害蟲的本領。

4、探索、發現生活中青蛙的特徵。

活動準備:

場景佈置,賣青蛙人(教師扮演)。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鞏固幼兒對青蛙的外形特徵的瞭解

1、春天來了,天氣變暖和了,呱呱呱!誰呀!

2、誰能告訴大家青蛙長什麼樣子?(大眼睛、大嘴巴、綠衣服)

3、你們知道小青蛙的家在哪裏嗎?(田地、水裏)

二、通過談話、模仿、親身體驗等途徑,引導幼兒知道青蛙的本領

1、你們知道小青蛙有什麼本領嗎?(怎麼去捉害蟲?用什麼捉害蟲?)

2、老師請小朋友像青蛙那樣睜大眼睛看看它是怎樣捉害蟲的?(動畫演示)

3、我們大家也來學一學小青蛙捉害蟲(解釋舌頭的伸縮)。

4、教師小結: 青蛙的本領真大,能捉這麼多的害蟲,是農民伯伯的好朋友,也是我們的好朋友。

5、老師還給小青蛙編了一首兒歌呢!小朋友跟着老師一起來學一學好嗎?小青蛙,呱呱呱;田裏住,水上劃;捉害蟲,本領大,我們都要保護它。

6、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做小青蛙,去田裏捉害蟲好嗎?

7、幼兒親身體驗青蛙捉害蟲的本領,捉完後邊唱歌邊跳舞,高興地回到位置上。

三、結合現在的社會現象,引導幼兒學習怎樣保護青蛙

(一) 談話引導幼兒怎樣保護青蛙

1、我們要怎樣保護青蛙呢?(告訴爸爸媽媽和周圍的人,不買青蛙,我們不吃青蛙肉,青蛙肉裏有蟲子,吃了會肚子痛的)

2、要是遇到菜場有人在賣青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二)通過情景演示,鼓勵幼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青蛙

1、賣青蛙人(教師扮演):“今天這些青蛙可肥了,買回去把它殺了做紅燒青蛙吃,味道可好了,快來買呀!”

2、發生什麼事情了? 我們想什麼辦法去救它們?(報110;找大人幫忙;變奧特曼等等)

3、我們小朋友很勇敢的,能不能自己去救青蛙,那我們對賣青蛙的人怎麼説?(小青蛙捉害蟲,本領大,我們都要保護它)

4、真高興,現在我們成為好朋友了是嗎?一起念兒歌、跳舞。

小青蛙,呱呱呱;田裏住,水上劃;捉害蟲,本領大,我們都要保護它。

四、延伸活動

我一起把青蛙去放了吧!

小百科:青蛙(Frog)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

幼兒園小班主題活動教案 篇四

活動名稱:

室內的安全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在室內玩的安全意識。

2、學會在室內玩耍時保護自己的方法。

活動重點:

瞭解室內玩時要注意的安全常識

活動難點:

從幼兒的錄像中找出不安全的因素

活動準備:

幼兒在室內自由活動的錄象

課前反思:

老師事先錄好小朋友自由活動時的錄像,特別注意有不安全的因素,讓幼兒自己觀察,找出怎樣玩才安全,這樣會加深幼兒的理解。

活動過程:

1、課前幾分鐘幼兒不受約束,在室內自由活動。

2、幼兒有規律的坐好。老師説:“小朋友剛才玩的高不高興?老師已經把小朋友玩的過程錄下來了,讓咱們起看看錄像裏的小朋友在幹些什麼?”

3、播放幼兒在室內玩耍且秩序很亂時的段錄像,幼兒觀看。

老師提問:

這段錄像是在什麼地方錄的?

被錄像的這幾個小朋友做的好不好?

哪些地方做的不好?

他這樣做會發生什麼事?

應該怎麼做?

從幼兒“應該怎麼做?”這個問題的回答情況引到下個環節

4、播放幼兒在室內有秩序、有禮貌的自由活動的段錄像,幼兒觀看。並提醒和前段進行比較。

老師提問:

看了這段錄像,你感覺怎麼樣?

小朋友應該向哪些小朋友學習呢?

5、討論小結室內活動時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走路要輕輕、慢慢的走,不能跑,會摔倒;

洗手時不能把水弄到地上,會滑倒;

上廁所要排隊,不能擁擠,會摔跤;

玩玩具時要謙讓,不能爭搶,不能用玩具打小朋友;

上牀和下牀時都要小心,要抓穩;

小釘子,不能碰,會扎手;

電線插頭不能動,會觸電;

水果刀、大剪刀不能亂動,會傷手;

使用小剪刀姿勢要正確。

課後反思:

通過觀看直觀的錄像,小朋友們還是發現了較多的不安全的行為,再進行錄像對比,孩子的印象更深,安全的意識也更濃,老師和幼兒起總結的多種安全行為,可以總結成兒歌,教幼兒朗誦,加深對安全的認識,些不容易理解的,可以照成相片,讓幼兒學習正確的行為,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上下牀、上廁所、排隊等。

幼兒園小班談話活動教案 篇五

設計思路:

最近,我的搭檔鄧老師生病了,園內的許多老師放棄休息來我班帶班,可我們的孩子卻並不領情,有的來園時哭了,有的則表現出悶悶不樂,一臉的不高興。但老師們不斷地努力着,用自己的愛心去感染孩子、打動孩子,漸漸地,孩子熟悉了這些老師,常會説“某某老師喜歡我”“某某老師真漂亮”“某某老師什麼時候再來”——可以看出孩子們已經感受到了老師們的關愛。

《課程指南》告訴我們:小班的孩子已經能用簡單的言語表達自己的感受,能感受老師的關心,但常帶有很大的情景性。所以在活動設計時,我通過錄像創設一定的情境,給孩子提供一個暢所欲言的寬鬆空間。我認為只有把自己與孩子放在同一位置時,孩子便會活潑可愛、勇敢開朗;而融洽的師生關係更為孩子們營造了“想説願説敢説”的氛圍。

當然,在充分沐浴師愛的同時,也應該讓孩子們知道向老師回報自己的一份關愛。從小懂得真愛是做人的道理,所以在最後的環節中孩子們又一次體驗了“被別人愛是快樂,愛別人也是快樂的”這一積極情感——願我們的孩子在“超市式”的環境、開放式的教學、融洽的師生關係中健康、快樂。

活動目標:

1、孩子願意用普通話大聲地説説身邊熟悉的事。

2、在看看、講講中初步激發孩子關愛他人的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

一些教師關心孩子的情景錄像以及過新年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播放過新年的錄像師:孩子們,過新年開心嗎?你有什麼開心的事告訴我們,讓我們大家一起開心開心!

二、邊看邊講:錄像——老師關心我們的開心事師:過新年是開心的事,其實在我們桃園幼兒園、在我們菠蘿班天天象過年一樣,有許許多多開心的事呢!有些什麼開心的事,來看錄像。

l 鏡頭一:老師和孩子做遊戲l 鏡頭二:老師帶孩子看金魚l 鏡頭三:老師和孩子一起唱歌l 鏡頭四:老師為他們整理衣褲、梳小辮l 鏡頭五:老師陪孩子們午睡(以上鏡頭教師以聊天的形式隨機插問,並輔以順口溜提高説話樂趣,如:老師吹泡泡,我們捉泡泡,真呀真開心。老師像媽媽,陪着我睡覺。我們是幸福的小寶貝。)看完錄像,師:還有哪些老師也關心、幫助過我們?

教師小結。

二、説説:我們想念鄧老師師:怎麼會有那麼多老師來到我們班呢?

師:鄧老師生病了,好久不來了,我真想她。吃飯時,我就想,鄧老師吃飯吃得多嗎?有沒有吃蔬菜?睡覺時,我也在想,鄧老師睡得香不香,有沒有做夢?做遊戲時,我又在想,如果有鄧老師在,那就更開心了——(幼:我生病時,我想鄧老師有沒有吃藥?

師:你們都有一顆好大好大的愛心。鄧老師,你聽到了嗎?我們想你!來,我們一起喊:“鄧老師,我們想你!鄧老師,我們想你!——”(此時鄧老師出現,孩子們激動地與她擁抱。)師:鄧老師身體不好,我們請她坐下來。孩子們,剛才,我們説了許多關心鄧老師的話,鄧老師沒聽到。現在我們説給鄧老師聽聽。(孩子們圍在鄧老師身邊自由交談)師:你幫我,我幫你,我們都是好朋友;你愛我,我愛你,相親相愛是一家。(孩子們隨老師出去,自然結束。)

幼兒園小班主題活動教案 篇六

美工活動:

製作安全標誌

活動目標:

1、通過製作安全標誌,粘貼安全標誌,引導幼兒知道要保護自己身體的安全。

2、初步懂得避開危險物,不做危險動作。

準備:

安全標誌個、蠟筆、紙。

活動重點:

初步懂得學會看安全標誌,避開危險物,不做危險動作。

活動難點:

指導幼兒學習如何設計製作安全標誌。

課前反思:

通過講講、做做、貼貼等活動來學習製作簡單的安全標誌,使幼兒知道有了安全標誌,可以提醒大家這個地方要小心。

活動過程:

1.出示安全標誌

a.小朋友,這是什麼?

b.這是安全標誌,有了這個標誌,可以提醒大家這個地方要小心。

c.這是警告標誌,有了這個標誌,代表這裏有電,要小心!不要碰。

d.前幾天,尤思琦小朋友在廁所摔了跤,如果,廁所裏貼了這個安全標誌,她肯定會小心的走上台階,就不會摔跤了。

e.現在我們把這個標誌貼在廁所門上,提醒大家小心好不好?(請幼兒去貼)

f.我們教室裏還有許多需要提醒的地方,大家動動腦筋自己來做個安全標誌。

(二)做做

1.幼兒設計製作,老師巡迴指導,重點提醒園點在下方。

2.鼓勵幼兒製作與老師不同的安全標誌。

3.幫助個別完成作品。

(三)貼貼

1.貼到你認為不安全的地方。

2.請幼兒説説自己設計製作的標記,為什麼貼在這裏?

3.我們幼兒園還有許多需要提醒的地方,以後,我們在多做幾個安全標誌去提醒其他小朋友,好嗎?

幼兒園小班主題活動教案 篇七

設計意圖

夏末秋至,市面上的水果種類更加豐富。幼兒都吃過水果,也對某種水果表現出態度上的傾向,比如特別喜歡或者討厭。在這個幼兒與水果接觸相對較多的時節,我們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水果出發開展主題活動“水果店開業了”。以此活動為載體,讓幼兒用多種感官感受水果,獲得更多關於水果的經驗,並在遊戲中獲得語言表達、邏輯思維以及動手操作等能力的'發展。

活動一:

説水果

活動目標

1.瞭解水果的名稱,願意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

2.主動表達,體驗和同伴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水果的圖片;提前和家長聯繫,請幼兒每人帶一份水果(品種多、數量少)到幼兒園;兩個用來放水果的大筐;寫有“豐收水果店”字樣的招牌卡放在桌上。

活動過程

1.分享自己帶來的水果,説説水果的名稱、顏色、形狀、味道等。

先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然後結合幼兒的介紹進行總結,從多個特徵讓幼兒瞭解水果的多樣性。

2.分享自己最喜歡的水果。

請幼兒選擇一樣自己最喜歡的水果,説説為什麼喜歡它。還可以説説自己還見過哪些今天沒有的水果,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3.互相摸摸、聞聞彼此帶來的水果,再把發現的水果祕密告訴大家。

4.把帶來的水果輕輕放在兩個大筐裏,放在預先設置好的“豐收水果店”裏。

活動二:

送水果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照顏色對水果進行分類。

2.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6~7只水果提籃,其中4只分別用4種顏色的卡片做標記(紅、黃、綠、橙),另外2~3只不用顏色標記;幼兒從家裏帶來的兩筐水果(選顏色不同的)。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筐裏的水果,説説它們什麼地方不一樣。

2.請個別幼兒當“豐收水果店”的店老闆,把水果按顏色分類擺好。

教師拿出準備好的水果提籃,引導幼兒觀察提籃上卡片的顏色,按照顏色把水果放在合適的提籃裏。

3.幼兒集體遊戲:我是小小店老闆。

幼兒輪流上前,從筐裏取2~3個水果,把不同顏色的水果放到同種顏色標記的提籃裏。其他幼兒幫忙監督糾正。

活動三:

串水果

活動目標

1.手眼協調地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切好的水果穿“水果葫蘆”,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2.樂意與同伴分享穿好的“水果葫蘆”。

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在網絡上找到的水果葫蘆店和各種水果葫蘆的圖片;削好的不同種類的水果若干,一次性筷子若干,空盤子若干,佈置成新的活動區域“水果加工廠”;幼兒每人一件小圍裙。

活動過程

1.播放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水果葫蘆店。

請幼兒説説這是什麼地方,水果葫蘆是用什麼東西做的。

2.參觀“水果加工廠”。

帶幼兒參觀“水果加工廠”,觀察桌子上已削好的一盆盆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水果及一次性筷子,説説可以在“水果加工廠”做什麼事情。

3.製作水果葫蘆。

教師幫幼兒穿上圍裙,請幼兒有序地拿小盤子自主選擇需要的水果,坐在桌子上穿水果葫蘆。

製作前教師示範穿水果葫蘆的要點:一隻手拿好水果,另一隻手拿好一次性筷子的一頭,眼睛看準水果的中間,小心不要戳到手和眼睛,穿好的水果葫蘆放在準備好的大盤子裏。

活動中教師注意提供個別幫助,針對不同水平的幼兒提出不同難度的要求。

4.展示幼兒的作品,交流穿水果葫蘆的經驗。

請幼兒説説水果葫蘆是怎樣穿的,用了哪幾種水果。挑選穿得好看的水果葫蘆,請它的主人向大家介紹他是怎麼做的。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兩種或三種不同顏色的水果按照間隔排列的規律穿起來的水果葫蘆更好看。

5.分享、品嚐水果葫蘆。

幼兒互相品嚐水果葫蘆,説説自己吃到的味道。

活動延伸

繼續結合“水果”主題,開展多種遊戲,滲透多領域的學習活動。比如讓幼兒給水果排排隊,瞭解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的不同排列規律;用油泥等輔助材料來表現各種各樣的水果,進一步感受水果的大小、色彩、形狀等特點。此外,關於水果的系列活動還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幼兒每天都要吃水果,每天都可以給幼兒提供交流水果的機會;還可以延伸到晨間户外活動中,通過爬、鑽等動作開展運水果、送水果等遊戲。

特約評析

關注前期經驗在幼兒主題遊戲活動中的價值

(朱翠平,江蘇省宿遷市中國小教學研究室)

主題遊戲活動是圍繞某個主題開展的一系列遊戲活動,包含相關聯的教學遊戲、區域遊戲、生活活動及家園社區活動等。案例中的教師在主題遊戲活動的設計中,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貼近季節、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以水果為切入點設計開展了“豐收水果店”主題遊戲活動,圍繞主題設計了數個相關活動,每個活動均賦予幼兒不同的任務,通過説水果、送水果和穿水果等系列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交流與操作的機會,營造了一個相對熟悉而又富有挑戰的實踐環境。整體而言,活動具有一定的梯度和遞進性,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小班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在發掘幼兒已有經驗、豐富幼兒活動內涵、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等方面均起到了積極作用,滿足了幼兒的探究興趣,為幼兒的身心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支持平台。而適當的選題、巧妙的設計、對資源和環境的充分利用以及對小班幼兒學習特點的把握也折射出教師深厚的教育功底。

然而,從主題遊戲活動的整體設計來看,我認為該活動設計還可以做如下補充:

1.關注幼兒前期經驗在活動交流中的價值

正如設計者所言,秋天是收穫水果的季節,幼兒可以用多種感官去感受、認識各種各樣的水果。“口説”是感官之一,所以設計者將活動一設計為“説水果”。

毫無疑問,用多種感官感受、認識水果這一方法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探究規律。但若想讓小班幼兒能夠順利地“説水果”並説得好,則需要幼兒相關經驗的支撐。我們都知道,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及行動上喜歡重複他人的語言或模仿身邊的同伴,他們的經驗多源於自己的生活,他們的表述帶有明顯的生活印跡,遊戲也帶有明顯的情境特徵。這就告訴我們,幼兒的經驗越豐富,遊戲質量也就越高。因此,在主題遊戲活動開展前,教師需要在豐富幼兒生活經驗上下功夫。針對這個活動,教師需要將幼兒前期經驗的儲備納入活動“準備”之中,請家長提前一到兩天帶孩子參觀水果店,瞭解水果相關知識(名稱、形狀、顏色及分類)併購買水果,再每人帶一些水果(品種多、數量少)來園交流。變“家長單一準備”為“幼兒與家長共同準備”,既為後面的活動奠定了基礎,又充分地利用了教育資源。

這一準備既是幼兒前期經驗的準備,也為接下來幼兒將要開展的説、買、送水果遊戲奠定了基礎——讓幼兒積累説的資本、瞭解買的方法、看到水果分類的過程。有了鮮活的生活經驗的支撐,幼兒才能做到有話可説、有話敢説、有話樂説,才會產生愉悦的交流體驗,也才有望更好地達成“瞭解水果的名稱,樂意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主動表達,體驗和同伴交流的樂趣”的目標。

2.關注幼兒前期經驗在遊戲過程中的價值

前期經驗有助於提高幼兒遊戲的質量,尤其對喜歡模仿的小班幼兒來説,提前感知相關經驗尤為重要。幼兒和家長一起上水果店,感知水果的色、形、味、名和分類,以及買水果時的語言交往、交易過程等,都會給幼兒帶來一定的感官刺激,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在真實的情境中獲得的直觀感性經驗,將為幼兒在主題遊戲中的分享交流、有效互動積累素材、奠定基礎,讓幼兒玩得盡興、説得自如。

3.關注幼兒前期經驗在延伸活動中的價值

一次主題遊戲活動的時間、材料、地點及容量畢竟有限,不可能解決諸多問題、完全滿足參與者的興趣和需要、完整實現預定的教育教學目標,因此需要延伸活動加以補充和完善。延伸活動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了保持和保證教學活動和幼兒發展的完整性與連貫性而設計的。一般來説,延伸活動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設計,比如延伸到下一個活動、延伸到區域活動、延伸到日常生活、延伸到社區、延伸到家庭之中等等。

學是為了用,為了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在這一主題活動中,我認為除了設計者預設的活動延伸內容之外,還可以創設一次延伸機會——即延伸到社區真正的水果店去參觀。幼兒只有具備了相關的前期經驗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之後,才會對活動更自信、更投入、更熱情。為了提高活動的質量,增強活動的有效性與針對性,為幼兒營造真實的交往互動購物環境,教師仍需要提前備課:提前告知幼兒“小顧客”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識及購物行為規範,對幼兒在活動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及疑惑進行梳理,並提前與水果店聯繫,協助店員在環境、規範操作和現場答疑等方面給予配合,再通過活動前談話幫助幼兒積累前期經驗,如:你和爸爸媽媽一起買過水果嗎?見到售貨員叔叔和阿姨怎麼説呀?水果店裏都有哪些水果呀?這些水果都有什麼名字呀?水果是怎麼賣的?想買水果怎麼對叔叔阿姨説呀?有了上述的準備,教師就可以和幼兒一同到附近的水果店參觀和購買水果。讓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在遊戲中獲得的新經驗以及困惑和問題在真實情境中得到驗證和解決。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遇事而教,鼓勵幼兒主動問好,待人禮貌,及時解決幼兒的問題,推動幼兒社會行為的順利發展。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環境即課程,這一延伸活動的過程旨在引導幼兒將原有經驗和遊戲所得真正地運用到生活中去,並從生活中重新獲得和建構新的經驗。這種經驗獲得的過程,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有益於幼兒的經驗在原有基礎上獲得進一步提升;有益於幼兒後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更有益於幼兒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