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生態文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活動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8.07K

生態文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案精品多篇

國中生物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

(1)知道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是一類結構簡單的低等多細胞動物。

(2)知道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3)識記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徵。

2、能力方面

(1)通過對活體水螅和水螅切片的觀察,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過了解渦蟲的生活史,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講究衞生和養成良好衞生習慣的重要性。

(3)通過理解日本血吸蟲適於寄生生活的特徵,進行“生物體形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教育。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過對水螅的觀察,培養學生愛科學、勇於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通過了解日本血吸蟲的生活史,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講究衞生和養成良好衞生習慣的重要性。

4、重點難點:

1、水螅的形態結構和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徵

2、渦蟲和華枝睾吸蟲形態結構和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徵

3、準備活體水螅是上好本課的關鍵和難點。

5、教具準備:

水螅縱切切片、顯微鏡、放大鏡、教學軟件。

6、課時安排:

本章參考課時2課時。

7、鞏固練習

(可提示詳細出處或加附頁)

同步練習第一節

第一節

8、

一、腔腸動物——水螅

1、生活環境:淡水中

2、形態體色:乳黃色或淺褐色

3、生殖:出芽生殖或產生生殖細胞

二、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係及其主要特徵

1、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係:食用、藥用、觀賞、石油

2、主要特徵: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三、扁形動物

(一)渦蟲

1、生活環境

2、形態結構

3、生活方式

(二)豬帶絛蟲

(三)華枝睾吸蟲

(四)日本血吸蟲

四、扁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及其主要特徵

1、扁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2、主要特徵:身體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9、課後反思

這兩類動物對於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來説絕大多數是陌生的,所以結合生動的課件講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態文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案 篇二

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主題班會

時間:

星期二

地點:

三年級一班教室

參加人:

本班全體學生

主持人:

班主任

活動目標:

1、知道治理環境的緊迫性,懂得環保的意義。

2、能從自身做起,踐行綠色生活,構建環保和諧校園,共享綠色美好校園。

3、宣傳環保,倡導綠色生活和節能減排,為環境保護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你是希望生活在花草豔麗,綠樹成蔭,到處都是鳥語花香的環境中,還是願意生活在到處都光禿禿的、非常髒亂的環境中呢?(學生回答自己喜歡的地方)。

2、全球的環境:

主持人:同學們,大家都喜歡在美麗的地方生活,可是你知道嗎?我們的地球正在遭受着苦難,她正在變窮、變髒,我們要怎樣才能挽救我們的地球呢?今年的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我國把主題定為“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這又是為什麼呢?同學們談有關人類破壞環境的事例,如:濫砍濫伐、亂捕亂殺、破壞臭氧層、亂扔垃圾、汽車尾氣排放等。

3、身邊的環境:

主持人:地球已經危在旦夕,可人們仍在摧殘着她的身體,而且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身邊那些破壞環境的行為隨處可見。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校園近兩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走進校園,讓人耳目一新,有一種美的享受,但校園內卻出現了與環保不和諧的現象,破壞了我們的校園。

同學們列舉我們校園中出現的種種不文明的現象:如在教室內,有些同學常把紙片扔在地上;在操場上,有些同學把吃完零食的包裝袋隨意亂扔等等。

最後大家表示: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亂扔垃圾,儘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注意節能減排,種樹植綠護綠。

4、主持人:我們這次主題班會將要結束了,讓我們從小做起,為環境保護事業做出我們的一點貢獻吧!為了使我們的家園更美,我們一起來制定“綠色決心書”,全體師生共同制訂倡議書,並在倡議書上鄭重地寫上自己的名字,決心互相監督,共同保護好我們的校園。

5、教師總結:同學們,經過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今天的綠色環保主題班會取得了圓滿成功,大家在這次活動中瞭解到許多環保知識,也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我希望大家能從小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具有良好社會公德的人。

6、主持人宣佈班會結束。

國中生物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 篇三

知識目標:

瞭解生物圈中有哪些價值。

明確人類怎樣合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資源。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整理能力。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自學。

教學準備:

設計相關的題目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二、指導學習。

(一)、人類的生存依賴於生物圈

1、舉出幾種生活用品來自哪裏?與生物圈有什麼聯繫?

2、總結生物圈有哪些價值?

(二)、人類合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資源

1、自然資源根據是否再生如何分?試舉例。

2、怎樣合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課堂小結

內容見課本。

四、拓展延伸

1、面對全球的能源危機,我們應如何做?

2、亂砍亂伐帶來哪些危害?

3、找找身邊破壞資源的現象。

國中生物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 篇四

1、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新課標十大主題中第二大主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中的內容,本主題又包括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等三個二級主題。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觀察工具,初步學會獨立使用顯微鏡是國中階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學習認識、使用顯微鏡對學生在後面進一步從微觀認識動植物,乃至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基礎,有重要意義。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親自實踐,從而使書本知識遷移深化為一定的能力、素養,同時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情感價值觀。

①知識目標:正確説明顯微鏡的結構與功能

②能力目標:能獨立、規範地使用顯微鏡,能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認識、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

③情感目標:認同顯微鏡的規範操作方法,養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①教學重點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②教學難點

規範使用顯微鏡,並觀察到物象。

2、教學策略

作為本冊教材中第一個技能性的操作實驗,該課內容寓理論與實際於一體,是非常基礎和重要的一節內容。但由於顯微鏡較昂貴,學生之前又沒接觸過顯微鏡。過去教師在教學微鏡使用時總是把顯微鏡的結構、功能、使用方法、步驟、注意事項講的十分詳細,然後才讓學生動手,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不符合新課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結合本校學生生源較好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我試着把本節課設計成自學+講授+探究課,給學生創設情境,將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為中心,整個學習過程以此為出發點,及時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因難在課堂中解決。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和部分探究,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功能及使用方法。學生通過手腦並用的探究與合作在教師引導下,獲得新知與能力的提高,同時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並逐個檢查(準備兩個不同倍數的目鏡);三種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寫有數字的透明紙;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擦鏡紙,紗布,顯微鏡的使用錄像帶或課件;課前每班培訓幾名學生,以便課上幫助教師輔導其他學生。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並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閲讀課後的顯微鏡發展史。

4、教學程序

走進新單元

指導學生閲讀二單元開篇語,觀察書上細胞彩圖,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

導入新課(展示圖片)

讓學生了解細胞非常小(提示圖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狀各異。提問,引出觀察細胞的工具──顯微鏡。

引導學生積極發言,敍述顯微鏡的發展史。提問:通過預習,你對顯微鏡的發明、發展知道了多少?我們現在用的是什麼顯微鏡?

新課過程

認識材料和用具

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桌上顯微鏡、玻片標本、擦鏡紙、紗布等。

取鏡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託;略偏左,安目鏡。指導學生看書37頁:取鏡和安放。強調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顯微鏡的構造

學生兩人一組,看書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之後回答教師指示部分的名稱。(教師利用課件,點擊即顯示各部分名稱)

顯微鏡的使用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鼓勵,引出顯微鏡的使用。介紹三種觀察標本:

(1)寫有“上”字的玻片;(2)印有數字的透明紙;(3)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

對光

要求學生先看書,然後指導學生動手觀察。按照先看到一個白亮的視野→放入標本→-看到清晰像的順序(建議先觀察2號標本)。

(1)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睜。(3)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視野。

觀察

學生邊看書自學邊操作顯微鏡進行觀察。

(1)標本放在載物台上,壓住,正對通光孔。

(2)鏡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標本。

(3)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強調

⑴用低倍物鏡(10×或8×,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

⑵轉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⑶鏡茼先下降後上升,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鏡,以免壓碎標本。

⑷左眼看目鏡,右眼睜開是為了畫圖。引導學生繼續觀察。

思考並回答問題:

⑴為什麼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的?

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

⑶不透明紙上的數字為何看不清?

⑷放大倍數不同,看到的細胞個數與大小有什麼不同?

5、練習反饋

1、寫有“上”字的玻片標本,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字。

2、顯微鏡的目鏡5×,物鏡10×,放大倍數是( );目鏡10×,物鏡10×,放大倍數是( );目鏡10×,物鏡40×,放大倍數是( )。

3、如果物像偏左,你應將標本向( )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6、教學反思

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是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和操作,教師最好課前培訓幾位學生作助手,這樣看似麻煩,實際在上課時解決了不少問題,以後的學習中還會用到顯微鏡,所以在開始就要強調規範操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生態文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案 篇五

目標要求

知識與能力

1、知道知道我國的資源、環境現狀

2、知道節約資源國策、保護環境國策;

3、理解生態文明的內涵和意義;

4、增強學生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能力、參與實踐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收集有關資料,利用課件豐富教學內容,形成對相關內容的感性認識,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感情,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科學發展觀。

教學重難點:

生態文明建設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

導入:圖片與詩句的對比,展示我國的資源、環境現狀,引入新課題

二、目標展示

三、自主學習

自學第三小節,提出問題,找找答案,勾畫重點。

四、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教材內容探討(多媒體課件)

(一)我國的環境、資源現狀

通過課件展示圖片,歸納出我國的環境資源現狀。

資源: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人均佔有量少;開發難度大;開發利用不合理,浪費損失現象嚴重。

環境: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二)針對我國的環境資源現狀,國家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政策

1、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生態文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案 篇六

[活動目的]:

在創建“綠色學校”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同學的環境意識淡泊,不良的衞生習慣和破壞校園環境衞生的情況還屢屢出現。希望通過此次班會,喚起全體同學對環境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得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切實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創設一個乾淨整潔的校園環境。此外,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夠展示同學的才能,鍛鍊同學的組織能力,增進相互間的瞭解,並培養相互間的協作意識。

[主持人]:

胡 梅 王天真

[攝 影]:

唐華利

[活動過程]:

1、主持人發言,介紹這次班會的主題。

2、由王僚,楊昱潔,楊昱雪,蘇杭,梅早陽自編自演的小品《一張餐巾紙》。由隨手丟棄的一張餐巾紙,引發幾個人的不同表現,有的視而不見,有的只議論了幾句揚長而去,有的把它撿入垃圾筒。

3、由主持人發言,進行簡短評價。請同學發言,説説自己身邊發生影響環境衞生的事例。同學討論:在同學們身上哪些不文明行為是需要改進的?我們如何來保護身邊的環境?

4、由江穎獨唱《yesterday once more》。環境破壞了就很難恢復,希望大家樹立一種環保的意識,不要等事後再來彌補。

5、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環保知識搶答,穿插腦筋急轉彎題,以提高趣味性。

6、請吳潔、吳紅、陳夏秋 、林華浩等個別發言,談談他們看到的社會中的亂砍亂伐排放污水等破壞環境的實例,説明樹立環保意識、提高人口素質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8、劉冬獨唱《心如刀割》。

9、主持人小結,班會結束。

10、班主任評價班會,肯定同學的能力,指出需改進的地方,提出希望。

[班會小結]:

通過此次班會,同學們都意識到了平時沒注意到的生活小細節,認識到只有共同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才能更好地學習和生活。美好的校園環境,人人有責。環保並不遙遠,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同時,作為一個高中生,也要宣傳環保,讓身邊的親朋好友環保意識進一步加強。

不足之處:多媒體的音響效果雖好,但演唱者沒有話筒,無法發揮出水平;主持人準備倉促,經驗不足;搶答時,場面有點無法控制,由於規則不清,造成結果不是很公正。

國中生物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 篇七

課前解析

關注文體特徵:《表裏的生物》是馮至的一篇回憶兒童生活的散文。文章的時間線索明晰,文章多次出現時間詞語,如:“小時候”“一天”“許多天”“以後”“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故事的發展,“我”的心理和情感也在變化。

關注人物形象:全文以第一人稱的寫法,以兒童的眼睛觀察世界,以兒童的思維認識世界,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好奇心強,愛觀察,善思考且比較執着的孩子形象。引導學生對人物進行評價時要聚焦心理活動和對話描寫,要找出依據來印證自己的觀點。

關注文中插圖:文中插圖畫的是父親把表蓋打開,“我”睜大眼睛興奮而入神地看着面前表裏的美麗而神祕的世界,也表現了“我”的天真和好奇。

關注文章結尾:文章結尾處,“這樣的話我不知説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麼時候才不説了”,“這樣的話”指什麼?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回想自己是否也説過類似的話。為什麼不説了?品味其中藴含的情感,體會告別童年的悠長滋味。

關注字詞:“蟋、蟀”兩個字筆畫較多,應予以重點指導。提示學生注意筆順、筆畫,注意結構安排。“脆”字要提示右邊的“危”字,最後兩筆是橫折鈎和豎彎鈎。“璃”右邊筆畫較多,書寫時要寫得緊湊,注意“離”的筆順,以及最後兩筆是撇折和點。

教學目標

1.會寫“脆、攔”等8個字,會寫“機器、鐘樓”等17個詞語。

2.默讀課文,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能結合課文中的相關語句,説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教學重點

1、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結合課文中的相關語句,説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教學難點

能從文中找到關鍵語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脆、攔”等8個字,會寫“機器、鐘樓”等17個詞語。

2.默讀課文,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找懷錶》,激發閲讀興趣

1.導入新課: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帶來一個《找懷錶》的故事,請大家認真聽,想一想,農夫和其他孩子是怎樣找懷錶的?這個小男孩為什麼能找到懷錶?

預設1:文中農夫和其他孩子是盲目地幾乎把馬廄翻遍了也沒有找到懷錶,小男孩進去之後什麼都沒做,只是靜靜地坐在地上,慢慢地聽到了滴答滴答的聲音,於是循着聲音找到了懷錶。

預設2:農夫和其他的孩子沒有方向亂翻,小男孩善於思考,根據懷錶能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的特點,循着聲音找到了懷錶。

2.組織交流: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悟?

預設:做事之前要先思考,三思而後行,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過渡:為什麼懷錶會發出“嘀嗒,嘀嗒……”的聲音呢?我們今天學習馮至的一篇回憶兒童生活的散文《表裏的生物》。

教師板書課題:16.表裏的生物

(設計意圖:以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導入,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善於思考,同時引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

二、讀故事,理清思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1.默讀課文,根據提示,勾勾畫畫,梳理文章內容。

2.集體交流,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課文大意。

(1)文章的時間線索明晰,我們按文中出現的順序交流一下勾畫的表示時間的詞語,並圍繞課題説一説在這個時間點上發生了什麼事?

預設1:文中出現的第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是“小時候”,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很疑惑:只有活的生物才能發出聲音,為什麼父親的懷錶會發聲呢?

教師引導:請同學快速瀏覽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是什麼原因讓“我”有這樣的疑問?不難得出結論:兒時的生活環境和“我”當時對於聲音的認識,引發了“為什麼父親的懷錶會發聲”的好奇和疑問。

誰能再來簡練地説一説:,在“我小時候”這個時間點上發生了什麼事?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小時候好奇:為什麼懷錶會發聲?)

預設2:文中出現的第二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是“一天”,在這個時間點上“我”猜想:有個生物被父親關在表裏,不許小孩子動。

教師引導:哪幾個自然段是對這“一天”發生的事情的描寫?這部分主要運用了什麼描寫?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一天猜想:表裏有生物)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劃分結構段,梳理文脈,同時關注人物的心理和語言描寫,為下節課感悟人物形象做鋪墊。)

預設3:文中出現的第三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是“過了許多天”,在這個時間點上父親打開懷錶讓“我”看,但不讓動,“我”看到有一個小尾巴似的東西不停擺動。

教師引導:你有過“越不許我動,我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這樣的經歷嗎?父親打開懷錶後,“我”看到了什麼?你知道“我”當時的心情嗎?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過了許多天打開懷錶,有個小尾巴擺來擺去)

(設計意圖:很多人在童年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驗,調動他們的情感體驗,體會“我”對身邊現象的好奇和關注。)

預設4:文中出現的第四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是“此後”,在這個時間點上父親的解説印證了“我”的猜想:表裏有一隻蠍子。但又有了新的疑問:為什麼要把蠍子放在表裏?最後“我”用想象的方式回答了自己的疑問。學生回答這個時間點上的事情有可能不全面,教師要及時追問。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此後印證猜想:表裏有蠍子。自己解答新的疑問。)

教師引導:“過了許多天”和“此後”父親多次打開懷錶,通過“我”的觀察和父親的講解,才印證了“我”的猜想。這兩個時間點上發生的事可以劃分為一部分內容。

預設5:文中出現的第五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是“後來”,在這個時間點上“我”見人就説父親的表裏有個小蠍子,不知説了多久才不説了。

教師引導:為什麼“我”後來不説了?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後來見人就説表裏有蠍子,再後來就不説了)

(2)請同學們結合板書梳理文章內容,先在小組練習概括文章的大意,再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本文的段落較多,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分步進行,先引導學生勾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再聯繫課題,概括在這些時間點上發生的事情,藉助板書這個抓手梳理概括文章大意。)

三、自學生字新詞

1.學生自學

提出學習要求:請同學們給生字注音,每個字抄寫兩遍,每個字口頭組兩個詞,如果有成語的,可以再組一個成語。在自學的過程中,你認為哪裏需要老師講解,或者有想和大家分享的,請勾畫出來。一會兒我們一起交流。

2.集體交流

教師指導學習:

(1)“蟋、蟀”兩個字筆畫較多,請同學們注意筆畫和筆順,同時看一下每個字的結構安排。“蟲”字旁不要寫得過大,“蟋”右半邊的上半部分與蟲字旁基本持平,“蟀”右半部分下邊的“十”要托住上邊的部件。我們跟着課件一起來書空一下。

(2)“脆”字最後兩筆是橫折鈎和豎彎鈎。我們跟着課件一起來書空一下。

(3)“璃”筆畫較多,書寫時要緊湊,注意“離”的筆順,最後兩筆是撇折和點。我們跟着課件一起來書空一下。

下面請同學們把這四個字在田字格本上各寫三遍,注意關鍵筆畫和字的筆順。

四、課後作業

結束語:同學們,今天我們讀了《表裏的生物》,概括了文章的大意,發現文章中的“我”和我們有不少類似的地方,你認為文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課下再讀書,並寫上批註。我們還學習了生字詞,請大家書寫課後詞語各兩遍,利用工具書查找不理解的詞並記錄在書上。

五、板書設計

16、表裏的生物

小時候好奇:為什麼懷錶會發聲?

一天猜想:表裏有生物。

過了許多天打開懷錶,有個小尾巴擺來擺去。

此後印證猜想:表裏有蠍子。解答新的疑問。

後來見人就説表裏有蠍子,再後來就不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