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通用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9.36K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通用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走進中國飲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活動方案適合四年級學生開展活動。

(一)設計意圖: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文化,發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國人的飲食文化是比較發達的,也是比較完備的,而且有從上到下一以貫通的特點。

《禮記·禮運》説:“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在中國,根據文獻記載可以得知,至遲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為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凡來了客人,請客吃飯的飲食禮儀必不可少。從小讓學生受到飲食文化的薰陶,體會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所在,對學生的成長大有好處。

讓學生分小組走出校園,瞭解有關飲食禮儀、飲食習慣、八大菜系等方面的知識。通過觀察、查閲、走訪、調查、體驗這一系列實踐活動,鍛鍊學生蒐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煉觀點的能力,幫助學生體驗生活並學以致用,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背景分析:

每個人都離不開一日三餐,因此學生對飲食還是有感性認識,並且非常感興趣的。

我校大部分學生家裏的電腦都可以上網,學校還有圖書館、電腦房,學生查資料也比較方便。中國人比較注重吃,有的家長就是烹飪高手、美食家,社會上的飯店林林總總也很多,學生去觀察、調查、體驗不會有很大的困難。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走進中國飲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情意,能力和認知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諧發展。

運用調查,研究,觀察,積累等各種方法與形式,重視知識,經驗,技能的綜合運用。

2、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調查報告,實際烹飪等實踐活動中獲得親身感受和直接經驗,並養成實踐意識,形成綜合實踐能力;

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掘課程資源,讓學生進行有計劃,有成效的實踐活動。

3、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善於交往,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

三、實施策略

1、喚醒主體意識

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學生是最寶貴的課程資源,學生的參與不但可以豐富我們的活動課程,而且讓活動包含許多學生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東西,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課程的積極性,是一件雙贏的好事;同時,學生生活於羣體之中,相互之間不斷地影響,這種影響力遠遠超過教師的説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互為學習的資源。

2、開放活動時空

“走進中國飲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活動開展的內容、時間、地點、方式都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活動要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內容具有開放性。

3、激發問題意識

學生能自己獨立發現問題,並能通過合適的途徑解決問題,是學生學習的最高境界。達到這一境界,其關鍵是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學科教學入手,併合理遷移,在適宜

的生活,學習情景下巧妙點撥,觸發學生質疑探究的慾望。

4、培養動手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教授學習、死記硬背,機械性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重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動中,改變“只説不做”的舊狀,要求學生在“查找”“考察”“烹飪”等操作實踐中,切實提高動手能力。

四、活動過程

整個主題活動的時長為兩個月,分四個階段實施:1、激發興趣,確定主題;2、制定計劃,做好準備;3、調查訪問,實踐研究;4、成果展示,體驗成功。

(一)激發興趣,確定主題

1、觀看我國飲食文化的錄像,產生了解中國飲食文化的興趣。

2、以個人為單位,説説對我國飲食文化的認識。

3、調查,瞭解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4、教師提供參考課題(如:中國的飲食禮儀;

中國人飲食習慣的優點;中國小吃;八大菜系之蘇菜系;八大菜系之川菜系等。)學生尋找和確定自已的研究專題。

實施建議: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運用體現其個性特徵的自已的方法展開調查。

(二)制定計劃,做好準備

1、學生根據自已的興趣,特長分組。

2、各組制訂活動計劃。

3、各組交流活動計劃。

4、師生共同探討研究的途徑及方法。

5、各小組確定研究計劃。

實施建議:教師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包辦代替,學生可以自主地去徵求師長的意見,必須自主地確定課題。

(三)調查訪問,實踐研究

1、各小組按計劃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

(如:上網查找資料;去圖書館查找資料;向家長請教;走進飯店,實地考察;走上社會,調查訪問;在大人的指導下,學做一隻菜餚;蒐集名人與中國飲食的有趣故事等。)

2、教師關注各組資料儲備情況,並隨時提供點撥幫助。

3、小組之間互動,資源共享,使資料查找途徑及儲備更完整。

實施建議:注意根據實際情況,幫助學生確定不同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親自經歷,着眼學生實踐意識的培養。通過觀察、查閲、走訪、調查、體驗這一系列實踐活動,鍛鍊學生蒐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煉觀點的能力,並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四)成果展示,體驗成功

1、彙報本組人員分工、活動目標、活動經過、調研途徑等情況。

2、通過手抄報展示,投影片展示,自己燒的菜請大家品嚐等形式進行彙報。

3、學生結合實踐過程談認識、談收穫、談感想、談建議。

4、引導學生討論有關傳承中國飲食文化等方面的問題。

實施建議:與學科活動課程整合,體現成果顯示的多樣性。

五、評價方案

活動評價由自我評價、檔案袋評價和他人評價三部分組成。活動評價屬發展性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採用形成性激勵評價方式。為每一個學生設置“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2

一、教學背景分析:

選擇 “讓陶藝扮靚校園”這個陶藝合作學習的主題是基於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學校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學習場所,憑着學生對學校的瞭解,可以更好地完成創作。第二、選擇陶藝這種藝術手法是因為它有着悠久的歷史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它是集雕塑、手工設計和製作為一體的三維空間,既讓學生動腦又動了手,提高了學生設計、思考和製作的能力,以及實際的生活能力,領悟了勞動創造的愉快。第三、陶藝是綜合實踐課程之一,用陶藝這種藝術手法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更有利於發展學生個性。第四、新課改提出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其中合作學習就是讓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以人與人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平等關係為基礎的。在合作中,每個人都認真聽取他人意見,吸取營養,同時充分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不同意見提出爭議。在以往的陶藝教學中我們常採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其間學生心情偷快,能充分發揮個人的特長,集思廣益,激發了更完美的創意,往往會給課堂帶來驚喜,給教學帶來無法估量的.效果,對提高學生素質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實踐證明合作學習非常適合陶藝教學。

二、教學設計思路:

針對新課標的要求,本案實施合作學習的方式,以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實踐證明合作學習非常適合陶藝教學,而本案在教學過程中也處處體現着合作,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與集體合作能力。教案引導學生討論目標、設計方案、製作陶藝、扮靚校園、總結評價。在實踐活動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本案內容設計為四課時,本節課40分鐘的時間展示為第四課時,要求學生在前三課時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自己雙手將自己想象變成具體成果的過程,是他們觀察力和創造力的展示。

三、活動目標:

1、通過研究陶藝的歷史、分類及製作方法,對陶藝有一個較全面的瞭解。

2、培養學生髮現美、表現美、動手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產生對陶藝的興趣,加深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3、初步掌握陶藝製作的簡單方法,利用已掌握的技能進行創作性運用,提高學生的創新、動手能力。

並在實踐中進一步瞭解陶藝,增強同學之間合作意識。、

四、教學重點:

利用已掌握的陶藝製作技能進行創作性運用。

五、教學難點:

小組成員間的相互協調,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六、教學準備:

收集資料;材料準備:陶泥、木板、紙;工具準備:塑刀、剷刀。

七、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提示課題

師:近段時間,同學們圍繞陶藝這個話題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收集了許多相關的資料,瞭解了許多有關陶瓷的知識並掌握了陶藝製作的基本技法。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陶藝世界,用陶藝扮靚我們美麗的校園。

(二)複習技法、設計方案

1、複習陶藝製作技法(捏、揉、搓、壓)

[這一環節讓學生看視頻,學生可以邊看邊複習,再加上老師的示範,學生會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陶藝製作方法。]

2、合理分工,設計方案

[引導學生明確合作是一種重要的手段,讓他們知道並有這樣一個理念:在一起合作要比單獨一人做得更好。可以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學會分析、比較和聯想,更利於發揮想象力,説不定課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收穫。也可提供有一定代表性的圖片,也適合用陶藝的手法表達而且可將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相關的知識以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聯繫,擴大學生視野,使其瞭解勞技課與相關學科的知識,更全面地認識和把握與勞動方法、操作要領相聯繫的道理及規律。]

(三)製作陶藝、扮靚校園

1、開展活動,製作陶藝

[課堂中,無論是設計還是製作,都由教師巡視指導。教師巡視指導時應該注意到在單位時間內儘可能地平均分配時間給學生,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個別的重點指導;指導個體時要邊指導具體的個體,邊環顧整體班級。在學生創作環節,有個別的亮彩學生要給予及時地表揚,如有失誤要給予及時糾正與指導。]

2、展示作品,扮靚校園

[教師根據小組展示的作品和製作情況進行綜合評價,評價要從作品製作方法、製作過程、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勞動習慣等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勞技素養。教師的評價以肯定,鼓勵為主,對於小組教師要提出建。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將充分體會到小組合作的樂趣,被人尊重的滋味,他們將更喜歡小組合作學習。]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3

一、活動目的

1、通過實地觀察、調查訪問、問卷調查等了解當地秸稈和落葉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焚燒秸稈和落葉的危害。

2、通過活動初步學會調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整理各種信息的方法。

3、通過活動,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科學探索能力。

4、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體精神,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5、通過展示、採訪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力。

6、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7、培養學生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二、活動時間

20__年9月——20__年6月

三、活動設計

1、組建小課題研究的四個活動小組:信息組,調查組,採訪組,實驗組。

2、明確各組職責。

信息組:上網或圖書館查尋焚燒落葉和秸稈危害的資料和再利用的方法。

調查組:問卷設計、發放和回收,走訪一些能夠有效處理秸稈或落葉的機構,瞭解處理秸稈和落葉的常用方法。

實驗組:開展實驗,探索更加有效的處理秸稈和落葉的方法或措施。

3、實地觀察:學生到收割後的農田去看一看,走一走,瞭解農民處理稻草的辦法,為活動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4、預計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如萬一人家不接受你的採訪,我們一定要有理有禮;

要注意人身安全等。

5、與街道和居委會取得聯繫,爭取他們的支持與幫助,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四、研究方法

1、查資料(上網、問長輩)

2、調查、研究(實地調查為主)方法:

五、活動形式

個人或小組,分散活動與集中活動相結合。

六、活動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瞭解當地秸稈和落葉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分析焚燒秸稈和落葉的危害。

可通過實地的調查、問長輩、上網查閲資料等方法完成。

七、活動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活動最終成果以小論文、手抄報、調查報告、圖片等形式展現出來。

八、活動實施

第一階段:根據主題,制定活動內容和步驟。

第二階段:活動實施,收集資料階段。

第三階段:整理材料,總結成果。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4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教會的精神,用心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有關目標,根據各級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學習力度,結合本校的特色,加強學科間的整合,用心構建活動的評價體系。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力爭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我校的辦學特色。

二、時間安排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極具開放性,它需要打破傳統的學校教學時間管理策略,因此本學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的安排上,我們採用彈性課時制,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將每週3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當需要走出校門開展實地活動時,能夠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或者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鋭的捕捉信息的潛力,幫忙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書,並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取具有廣泛性。如結合語文的教學可開展閲讀實踐,生活語文實踐的教學活動,結合英語學科開展英語表演等活動,結合數學學科開展生活中的數學調查研究,結合科學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結合信息技術課開展如何收集資料的研究。各種研究採用室內與室外相結合、個體與羣體相結合、小組與班級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開展帶有學科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説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好處,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1)賞識活動:即透過多種形式開展賞識活動課,能夠幫忙學生學會正確賞識自己、賞識別人、賞識自我,幫忙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進而關注個人專長、潛力、樹立自信心,賞識別人,讓孩子發現別人長處,學會與別人合作,發展學生合作過程中的人際溝通潛力。2)學會關心: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會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透過設計系列化的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體系。3)主題教育:透過每月一個主題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潛力,九月份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十月份是我為家鄉喝彩,十一月份是爭做規範生,十二月份是爭做守法小公民。4)體驗教育:讓學生走出教室,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潛力、增強社會職責感。如參加社區活動,我的第一桶金,實踐小能手的評比等等。透過該學習領域,能夠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不斷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

實踐潛力,使學生人格臻於完善。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此刻的學生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期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透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飼養、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結合學校的常規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秋遊)進行學生同伴間的交往活動、學生個人或羣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等。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到達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如結合國旗下的講話資料、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禮貌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實際工作的需要能夠邀請縣內各界人士前來學校講座,如緬懷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國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五、第一學期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2、傳統節日:教師節、中秋節

十月份:

1、學會關心活動

2、傳統節日:國慶節、重陽節

十一月份:

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開展綜合性學習

十二月份:

1、爭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整理(各類案例,論文及學生活動體驗文章)

3、修改校優秀案例集,論文集,學生習作集。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5

學校是學生每天學習、生活的地方,也應該是他們最為熟悉和感到親切的地方,在本學期的主題活動“我們的學校”中,《認識我們的學校》是第一環節。

一、“選擇我喜歡的”

一開課,我就把問題拋給學生:“當來賓或小夥伴要來我們學校參觀,你想向他們介紹些什麼?”同學們馬上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情緒高漲,各抒己見。我趁機進行歸納總結:“説得真好,可是,這些關於學校的知識,我們怎麼才能瞭解呢?有沒有什麼好辦法?”望着學生閃閃發亮的眼睛,我知道已成功地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根據學生們自己的經驗,他們討論出可以用“觀察”“調查”“採訪”等多種形式進行了解,我因勢利導,揭示活動主題《認識我們的學校》,並且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提出採用分組進行活動的形式,共分為六個小組,分別為“觀察:操場、教學樓、宿舍樓”“採訪:校長、老師、同學”。

我們要構建一個更貼近學生真實世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域,就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直接生活經驗。“我選擇,我喜歡”,這樣,學生才會對活動傾注全部的熱情,才會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認識我們的學校”這個活動,就是基於學生的興趣和體驗來設計和實施的,創設了“當客人來我校參觀時,你作為小導遊想向他們介紹什麼?”這個生活情景,幫助學生確定活動主題,自主選擇活動方式,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我做了就知道了”

在各小組集中成員的智慧與力量提出要採訪的問題、確定具體分工之後,我表揚了同學們能根據不同的研究主題制定出不同的活動計劃。然而光有好的想法還不行,關鍵還要去實施、動手去實踐。活動中,我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性,自己去實踐。

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要着力構築新型的師生關係,打破教師的權威,使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協作者、參與者、指導者。

三、“説説我的想法”

經過同學們的努力,收集到了許多資料,除了在課堂上交流彙報以外,還需要教師將活動引向深入。此次活動中,有同學經過觀察,發現學校的花草樹木多、體育設施齊全,但花壇和乒乓球桌等卻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在交流彙報過程中,我相機引導同學們思考:“用什麼方法來保護學校的壞境和設施?”為以後的實踐活動埋下伏筆,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的連續性。

活動中,孩子們常有讓人驚喜的表現,比如,在採訪的過程當中,他們大多能注意講禮貌;在觀察活動中,能與其他同學進行良好的合作……但同時,也有不如人意的事:不熟練採訪的技巧,記錄速度慢;瞭解到的資料不夠全面、深入,一些較為值得研究的問題比如對於學校的歷史,就只是一代而過……

綜合實踐活動對於老師和學生來講,都是一個嶄新的領域,我們只能不斷的探索,但我們相信能在不斷的摸索中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