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苗木產業扶貧簡介彙報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38W

水陽鎮產業扶貧工作簡介

苗木產業扶貧簡介彙報

 一、基本情況

水陽鎮位於縣城南部,全鎮總面積92.3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3.2萬畝,轄13村59社3217户1.28萬餘人。貧困村5個,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户730户2531人,2014年實現脱貧223户778人;2015年實現脱貧62户252人(2015年底泰山村實現了整村脱貧,脱貧户62户252人);2016年鞏固提高脱貧4個村(劉溝、牟壩、水蓮、新柳),穩定脱貧人口205户736人;2017年穩定脱貧79户309人,2018年剩餘貧困人口153户477人。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結合精準扶貧要求,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加大支持富民產業發展力度,努力使苗木繁育成為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扶貧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通過近年來的扶持培育,全鎮發展育苗面積12059畝,主要以園林綠化、經濟樹種、生態小苗及油用牡丹為主。

二、發展思路:

圍繞一個目標(到2020年全鎮育苗面積達到2萬畝),建成兩大片區(以新寺宏泰基地為中心的南部苗木片區和以兩埋鴻盛基地為中心的北部苗木片區),打造六個育苗專業村(新寺村、兩埡村、石灘村、泰山村、灘店村、李壩村),壯大十個育苗基地(禾邦牡丹基地、宏泰苗木基地、泓盛苗木基地、潤森苗木基地、永順苗木基地、龍興合作社、永森苗木基地、新美新苗木基地、中惠合作社、新柳苗木基地),以園林綠化、特色經濟樹種和油用牡丹為主導產品,努力把水陽建成經濟發展、生態良好的苗木之鄉。

三、發展規模

(一)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全鎮共發展苗木面積12059畝,其中,城市園林綠化及花灌木種苗8500畝,生態類種苗4059畝,大户育苗8300畝,散户種植3759畝。其中,1000畝以上規模的苗木基地5家,分別是潤森、宏泰、泓盛、禾邦、永順苗木基地;500畝以上基地5家,分別為中惠、新美新、永森、龍興、新柳苗木基地。苗木基地覆蓋我鎮新寺、兩埡、石灘、灘店、李壩等村,初步形成了“兩點一線”十大基地的產業發展格局。

(二)龍頭企業漸成規模

通過近年來的扶持培育,已有甘肅禾邦生態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甘肅徽縣宏泰實業有限公司、甘肅泓盛生態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徽縣潤森苗木綠化有限公司、徽縣永順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徽縣龍興科技農民專業合作社、徽縣永森苗木基地、陝西新美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徽縣中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10傢俱有一定規模的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採取“公司+基地+農户”輻射帶動了周邊農户積極參與,促進產業發展壯大。

(三)產業結構逐漸優化

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宣傳引導、行政推動、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積極調整優化種養業結構,苗木種植品種的發展由造林苗木向珍稀苗木、園林綠化、油用牡丹發展,形成了由單一品種向眾多品種、低級向高級珍稀名貴苗木全面發展的良好勢頭。

(四)助推脱貧成效明顯

苗木公司及合作社在發展產業過程中,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按照“強產業、帶農户、促增收”的總體目標,通過土地流轉、吸納務工、帶領發展、羣眾參股等多種途徑,實現公司發展、羣眾增收致富的雙贏局面。

四、苗木產業助力扶貧攻堅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按照“做強苗木產業 助推精準扶貧”的總體要求,我鎮在產業發展助力脱貧攻堅方面主要採取了“兩入兩轉”和“兩帶兩加”的工作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土地流轉+勞務輸轉”模式

在大型苗木基地,通過採取土地流轉的方式使農户參與產業發展,苗木企業按照500元/畝的價格流轉貧困户土地,並以1000元/畝的報酬吸納土地流轉户在其土地內進行苗木管護,按照“土地流轉+勞務輸轉”雙向推動,每畝地可增收1500元,目前,全鎮共流轉土地10000畝,共計增收1500萬元,户均增收6000元。2017年,全鎮5個千畝以上苗木基地全年累計發放勞務資金238.12萬元,帶動務工農户556户,户均增收4282.7元;其中帶動貧困户94户299人。

(二)“土地入股+資金入股”模式

在苗木種植專合組織的建設上,一方面積極鼓勵農户以土地入股,按照入股土地多少分配股金高低;另一方面為符合條件的貧困户及時申請精準扶貧專項貸款,鼓勵貧困户以資金方式入股合作社,苗木種植合作社以不低於農村信用社的同期行息標準為貧困户保底分紅,至2017年初,全鎮共有287户農户在苗木基地土地入股1060畝,28户貧困户以扶貧貸款入股57萬餘元。

(三)“公司+基地”帶農户模式

在永順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潤森苗木綠化公司苗木基地,經營主體自主栽植苗木的同時,為農户賒銷種苗並簽訂合作協議,由農户在自家地裏進行栽植管護,公司對其進行技術指導、承諾統一銷售,若有滯銷的苗木,待銷售後再扣除公司種苗成本,有效解決了農户“種什麼?怎麼賣?”的難題,既降低了農户種植、銷售的風險,又解決了苗木公司的規模化發展難題。通過“公司+基地”模式,共計帶動農户300餘人,人均年收入增加4500元。

(四)“項目+工程”帶農户模式

依託我鎮轄區內的10家苗木公司和合作社,僱傭周邊閒散勞動力開展技術培訓,目前全鎮已培訓專業苗木管護技術人員200餘人,經過培訓的農户通過在苗木基地的實踐鍛鍊,掌握了修剪、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等苗木種植及管護的基本知識,從普通農民轉變成為苗木基地技術工,務工收入標準由普通務工人員的70元/天增加至技術工的120元/天,農户收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另外,通過公司帶動和項目助力,我鎮一大批農民成為園林設計工程和文化廣場工程的施工者,僅潤森公司一家,已有近100人在公司承包的蘭州、嘉峪關等基地務工,增收渠道得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