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產業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報告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99W

產業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報告

產業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報告

近年來,XX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關於脱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以脱貧攻堅統攬產業發展全局,圍繞脱貧退出指標,以產業扶貧為抓手,以貧困羣眾增收穩定脱貧為目標,持續加大培育力度,積極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户發展農業產業,加快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進一步提升了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現將XX年度產業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資金投入穩中有進,貧困户受益面逐年加大。全州不斷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運用市場的手段推進生產要素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化配置,通過政策引導,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農業。2017年整合涉農資金XX萬元,用於產業扶貧資金XX萬元佔比為XX%,產業扶貧項目覆蓋全州XX個鄉鎮XX個貧困行政村XX户檔卡户XX人。計劃實施產業項目XX個,已實施XX個,正在實施XX個,尚未實施財政收回資金XX個。XX年整合涉農資金XX萬元,用於產業扶貧資金XX萬元佔比為XX%。產業扶貧項目覆蓋全州XX個鄉鎮XX個貧困行政村XX户檔卡户XX人。計劃實施產業項目XX個,截至9月底,已實施完成XX個,正在實施XX個,尚未實施XX個。

(二)項目覆蓋率不斷擴大,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促進主導產業優勢凸顯。充分發揮農民首創精神,鼓勵探索創新經營組織形式,因地制宜創設扶持政策措施,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道路。一是全州立足召大引強、外引內聯,推動產業覆蓋面不斷擴大。XX-XX年,以辣椒、巴西菇、生豬、肉牛等為主要產業的特色種養業,累計投入財政涉農整合資金XX萬元,實施項目XX個。截至9月底,已實施完成XX個,正在實施項目XX個,尚未實施項目XX個。二是鄉村旅遊業發展勢頭強勁。結合山地、露營、民俗民風等鄉村旅遊資源,着力發展起一批具有壯族、苗族、彝族等風情的鄉村旅遊產業,累計投入財政涉農整合資金XX萬元,實施項目XX個。截至9月底,已實施完成XX個,正在實施項目XX個,尚未實施項目XX個。三是堅持農業基礎定位,培育壯大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全州各縣(市)均制定了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結合貧困户發展意願,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户”的模式,以“以獎代補”的方式扶持貧困户發展農業產業,同時產業的發展還促生了一批以產業集團、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為代表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全州新增各類經營主體XX個,全州農業龍頭企業XX户,完成培育創建省級示範家庭農場XX個,全州家庭農場總數XX個。主要生產經營類型為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服務業。農業龍頭企業與建檔立卡貧困户的利益聯結機制主要為入股分紅、訂單幫扶、土地流轉、勞務合作等。目前,全州註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XX個,帶動檔卡户XX户XX人增收,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種植、養殖業,建檔立卡貧困户參與合作社入股分紅、訂單幫扶,提供勞動力崗位等。

(三)聚焦“三大機制”,保障脱貧實效。明確政策實施主體,與農業產業政策相結合,形成比較完備的政策扶持體系,健全政策執行評估機制,發揮政府督查和社會輿論監督作用,形成齊抓共促合力,確保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一是健全力量保障機制。把精準扶貧納入全州工作機制,定期研究精準扶貧工作,解決扶貧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把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大學生村官隊伍整合為“三合一”工作隊,按照“專下來、沉下去”的要求,確保扶貧工作有人做,能會做,做得好。二是健全資金整合機制。統籌整合涉農資金XX萬元,其中XX萬元用於產業發展。加大扶貧小額信貸支持產業發展力度,實現貧困户穩步增收,截止XX年XX月XX日止,共發放扶貧小額信貸XX萬元,獲貸建檔立卡貧困户XX户,配備風險補償金XX萬元。三是健全氛圍營造機制。利用手機短信平台、工作簡報、QQ羣、微信羣等方式,及時宣傳各地產業扶貧經驗做法;突出“黨建引領、綠色發展”主題,常態化開展“支部主題黨日”和“農民夜校”活動,領導堅持每月到聯繫點宣講產業扶貧政策,聽取羣眾建議,解決羣眾實際困難,在思想和行動上為精準脱貧提供強大保障。

(四)創新發展模式,促進產業持續發展。各縣(市)創新推行政府平台公司牽頭髮展產業的運作模式,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户”的發展模式,有效解決產業建設、補植補種、後續管護和市場拓展等問題。一是加大對現有資產的擴建工程項目扶持力度,擴大超市經營空間和商品種類,增加農副產品進入超市和日用品銷售規模和渠道,構建農副產品購銷渠道多樣化和日用商品流通規模,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和檔卡户就業渠道,促進產業脱貧工作健康發展。二是通過公開進行招投標的方式對活畜交易市場實行市場經營運行,有力的帶動了市場周邊地區養殖業的發展。此舉有效盤活了現有資產,使現有資產保值增值,增加了就業崗位,從而帶動周邊養殖業發展和推助家庭養殖增收。三是按照全州人才培訓方案要求,結合當前各產業工作進度,進一步整合各級各部門的培訓項目資源,加大對農業、養殖業、加工業、建築業等內容的專題培訓、以會代訓和現場指導力度,不斷提高農户的種養殖水平,有效增加了建檔立卡貧困户收入。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自然資源環境受限,農業產業基礎設施滯後。我州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程度深,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難度大,水利化程度低,土壤瘠薄,石多、土少、水稀,種植業基礎設施嚴重滯後,水保障率低,雨養農業,靠天生產沒有根本改變;耕地零散,機械化生產條件滯後;養殖業基礎設施現代化率水平低,傳統基礎設施比重大;特色產業“散、小、弱”,無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存在分散種植、分散養殖、分散經營,形不成拳頭產業、拳頭產品,市場分散且不穩定。自然資源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特別嚴重,種養業發展方式基本呈“點狀式”,難以形成規模化、集中式的種養殖方式。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範性不強,羣眾參與意願不高。產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與進一步促進精準扶貧的政策、機制與措施方面的探索還有待加強。合作社經營的產業普遍小而散,在技術支撐、市場信息、利益分配、財務管理等方面還沒有形成鏈條。部門資金整合難,扶貧資金整合度不高,部門大多各自為陣,難以發揮整體效益。因利益驅動,企業與農户彼此缺乏信任,產銷協作關係沒有真正建立,農村土地集中規模經營和有序流轉剛剛起步,與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還有一定差距。

(三)產業組織化程度不高。全州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户等新型經營主體實施的產業項目大多都處於發展初期,項目資金投入大,資金缺口大,產業發展後勁嚴重不足;同時,精、深產品加工研發投入不夠,農業特色加工產品少,缺乏穩定的對外銷售渠道,大規模化發展時機仍不夠成熟。農業產業規模小、散、亂、雜,扶持力度不夠,競爭力不強,難以帶動貧困户依託產業發展共同致富,減貧帶貧效果不明顯;且發展農業產業受自然災害、疫情疫病、市場風險等因素的影響較大,農業產業發展受限造成了目前正在實施的農業產業項目建設推進較為緩慢。

(四)產業扶貧項目抗風險能力弱,項目實施單位心理壓力大。由於我州受地理位置和氣候等方面條件的制約,加上市場經濟體制並不完善和產業扶貧項目佈局較單一的原因,加上我州自然災害頻發,產業扶貧抗風險能力弱,產業項目因災等原因造成項目資金損失,從而使項目實施單位人員被上級部門追究問責等情況,導致項目實施單位特別是基層對產業扶貧項目實施積極性不高,項目實施心理壓力較大,不利於產業扶貧項目的健康發展。

(五)產業鏈過長,產品附加值不高。雖然全州農村產業迅速發展,但從栽種至出售之間的產業鏈條長、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依然突出。全州以發展粗放型農業為主,出產的農產品在同類產品中質量優良,具有很好的競爭力,但缺乏有實力的企業入駐文山開展深加工,單純以農產品的原始形態進入市場難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產品附加值難以繼續提高。如萬壽菊產業在我州雖然大面積鋪開發展,但是此產業在我州僅僅是整個產業鏈中的第一環,我州只負責種植、採摘,經過簡易的初加工後就運往其他地區進行深加工,產品附加值提升困難,不能很好地形成一條“從種子到商品”的完整產業鏈。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貧功能。進一步加強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規範建設,引導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健全財務管理、利益分配等內部規章制度;選擇一批產業特色明顯、市場開拓前景較好、內部管理較規範的農民合作社進行試點,賦予其帶領貧困農民脱貧致富的職責,在政策、資金、技術指導和服務等方面給予大力幫扶。同時,根據實際制定簡單有效的合作社獎勵機制,鼓勵合作社多帶動貧困户穩定增收,明確貧困户參與分紅的下限和合作社在生產經營中應提供的傾斜性服務,明確其帶動貧困户脱貧的責任和目標,推進合作社和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互促發展。

(二)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加快推進各級農投公司平台建設,大力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羣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用好產業扶貧資金和扶貧小額信貸,明確貧困羣眾在產業鏈、利益鏈中參與的環節和份額,幫助貧困羣眾穩定獲得訂單生產、勞動務工、資產扶貧、入股分紅等收益,並通過與貧困户簽訂種植、養殖合同,採取統一培育、統一管理、統一供苗、統一採收、統一銷售“五個統一”生產模式,切實解決羣眾在生產、管理、銷售方面的問題。促進產業化經營與扶貧開發有效對接,引導貧困農户進入產業鏈條,讓參加產業扶貧的貧困户當年收益達到或超過貧困線標準,並穩定增收。

(三)創新投入機制。一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重點扶持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合作社,聯合貧困羣眾發展特色產業,以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脱貧。二是鼓勵貧困户以享受扶貧產業政策的資金入股當地農民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既幫助貧困户找到找準脱貧致富的產業,又解決合作社發展資金難題,推動合作社發展壯大。三是加大項目傾斜力度,整合有關水利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等支農惠農項目,優先委託和安排具備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

(四)科學佈局特色產業。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户,把產業扶貧與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大力培育骨幹產業,重點發展生態種植、特色養殖、加工業、服務業等帶動性強的產業,以短養長調結構、以銷定產上規模、以質取勝搶市場,加快實現村村有致富產業、户户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脱貧門路,不斷增強貧困村、貧困羣眾“造血”功能。

(五)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是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提升農業效益和競爭力。一方面要做好“串聯”,即延長產業鏈,推動第一產業“接二連三”,發展與提升農產品加工業及其配套產業,優化農產品品質,增加產品附加值,並加快信息技術、綠色製造等高新技術在整個產業鏈中的應用與滲透,以產業鏈提升推動價值鏈升級。另一方面要做好“並聯”,即一二三產業相互滲透與整合,逐步形成一批生產規模大、帶動效益好、品牌響的特色優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