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尾礦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彙報材料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3.64K

尾礦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彙報材料

尾礦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彙報材料

尊敬的賀廳長:

您好!

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取時間聽我們彙報有色金屬尾礦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相關事宜。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工程技術中心的建設與國家和我省主要發展政策高度吻合,在《國家中長期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中都重點提到了要支持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利用領域,大力推動共伴生礦和尾礦綜合利用,研發尾礦深度加工和綜合利用技術,促進尾礦中伴生有價元素回收和高技術含量尾礦產品開發,提高尾礦綜合利用經濟性。二是工程技術中心的建設對推動產業領域、行業區域的發展有重大意義,據統計,我省尾礦累積堆存量大約為 120 多億噸,含有大量的有價元素,潛在價值高達 5 萬億元。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及成功應用有利於增加礦產的可利用儲量,緩解我國資源的緊張局面,對於維護國家安全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工程技術中心主要開展清潔高效分離和提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重金屬廢水處理及零排放、尾礦資源循環利用、有色冶煉廢渣綜合利用等工作,能化害為利,降低廢物排放,實施清潔生產,從生產的源頭少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對促進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三是目前沒有側重於有色金屬尾礦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突破制約發展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可以促進我國礦產資源清潔高效綜合利用技術創新體系的發展,增強有色金屬工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工程技術中心的主要建設目標是:針對清潔高效分離和提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通過開展前瞻性和創新性的應用基礎和工程化方面的研究,取得原創性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培養應用基礎研究的創新研究羣體和多學科交叉傑出人才。加強與國內外大型骨幹企業建立廣泛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我國有色金屬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進步。

工程技術中心主要在三個研究方向進行研究工作,分別是:

(1)尾礦中低品位、共伴生有價金屬元素的高效提取技術研究主要是開發典型含銅多金屬尾礦二次資源利用,充分提高鐵、銅、硫及伴生金銀等有價金屬的回收率及資源綜合利用率。

(2)尾礦中非金屬礦物提純和深加工高值利用技術研究主要是對尾礦中的雲母或長石等非金屬礦物,進行微米級雲母等非金屬高效固液分離及礦物表面改性工藝、雲母或長石高效分離及富集以及雲母和長石在工業中的應用等研究;

(3)二次尾礦建材化、減量化工程技術研究主要是針對尾礦經過有用組分提取後剩下的無再選價值的二次尾礦進行再利用研究,通過二次尾礦製備免燒尾礦磚、輕質砌塊、無機膠凝材料等的配方及工藝研究,實現二次尾礦的減量化和無害化,而且變廢為寶。

工程技術中心的近期目標為:

(1)申請發明專利25-30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50餘篇;

(2)完成3項課題研究;

(3)組織編制有色金屬相關行業標準6-8項;

(4)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3-5項;

(5)成果轉化實現收入6000萬元;

(6)培養博士研究生3-5人,碩士研究生10-15人;

(7)組織國內學術技術交流與研討會1-3次。

工程技術中心由****和****聯合組建,*******,是原國家部委所屬改制型科研院所之一,註冊資本38408萬元,總資產近7.26億元。近三年來,經濟狀況良好,連續三年實現盈利。在有色金屬採、選、冶及深加工和資源綜合利用工藝研發,新型合金和新材料研發,工程諮詢設計及節能環保諮詢工程服務等領域具有較大影響。

現有職工386人,專業研究人員275人,其中,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0人;“121人才工程”6人;研究員級高工20人;碩士生導師16人;博士4人。

近五年來共完成科研項目483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6項,授權專利57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17項,發明專利40項,發表學術論文314篇,參與出版專著1部,參與起草併發布的國家標準7項,行業標準19項,發現國際礦物協會批准認定的新礦物1種。已逐步形成並確立了“清潔選礦領域”、“有色環保領域”、“工程諮詢領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領域”、“高效冶煉”五大科研技術領域。

目前擁有“複雜銅鉛鋅共伴生金屬資源綜合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鉍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色金屬工業生態環境保護行業重點實驗室”、“湖南省環境保護有色金屬工業清潔生產與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有色金屬工業礦山尾礦資源化利用重點實驗室”、“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礦冶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創新平台;是中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碩士和博士實習和人才培養基地,也是湖南省戰略性金屬礦產資源清潔高效利用協同創新中心主要成員單位,為發展有色金屬行業提供了強大的科學技術支撐。

聯合組建單位——*****,擁有教育部和湖南省生物冶金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鋼鐵燒結球團工程中心,與冶金學院等共建難冶有色金屬高效清潔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是國際生物冶金學會的掛靠單位。建成了一支以兩院院士王澱佐教授、工程院院士邱冠周教授、長江學者胡嶽華教授為帶頭人的高水平學科梯隊。擁有 17 個實驗功能區,5 箇中試科研基地,總面積 10623 平方米,各種儀器設備 3990台套。近十年來學院共承擔省部級以上重大科學研究項目 80 餘項。獲得國家獎勵及省部級獎勵共 60 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 項,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 2 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6 項;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2 項。出版學術專著 30 部,其中外文原著 2 部,發表學術論文 1500 餘篇。聯合承擔單位***將確保中心擁有優秀的技術人才、科研設施,確保中心工作順利實施。

目前我院的資源綜合利用相關科研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先後在硫酸燒渣綜合回收利用、選礦尾礦絹雲母回收利用、冶煉廢渣回收有價金屬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獲得多項技術進步獎和專利。我院的技術成果,能有效從源頭上減少重金屬的排放量,通過提高金屬的回收率以及對原有工業廢渣進行回收,可以有效減少重金屬在廢棄物中的含量,並且利用二次尾礦進行建材化、減量化應用,實現無尾礦排放。主要技術有“硫鐵礦燒渣高值化綜合利用技術”、“千枚巖型選礦尾礦綜合回收與利用雲母技術”、“矽卡巖型選礦尾礦綜合回收與利用石榴子石技術”、“長英巖型選礦尾礦的無尾礦排放的綜合利用技術”。這些技術成功應用於廣東雲浮、廣西鹿寨、江西銀山、山東乳山、陝西略陽、湖南湘東、紫金公司、國金礦業及廣東翁源等企業,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工程中心建設期內自籌資金 1500 萬元,預計第一年投入600萬元用於改善場地、購置設備等,第二年投入500萬元用於購置設備一家課題研究費用等,第三年投入400萬元作為工程技術中心運行費用。

工程技術中心的建設將推動資源與環保等重點產業的核心技術與關鍵瓶頸突破,有效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減少礦山工業企業對環境的污染,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望領導大力支持,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