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企業養老保險工作總結多篇

欄目: 企業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4.27K

企業養老保險工作總結多篇

企業養老保險工作總結篇1

20xx年,我中心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企業養老保險中心和xx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心領導班子的有力帶領下,全體工作人員團結一心,紮實拼搏,鋭意創新,開拓進取,各項工作齊頭並進、進步長足。現總結如下:

一、主要成績

全年工作主要亮點有八。一是養老保險費徵繳保持穩定。採取實行徵繳工作目標責任制、實施“徵繳協管員”制度等工作措施,迎難而上,功堅克難,不斷加大徵繳力度,強化徵繳實效。今年在xx區企業形勢極其嚴峻的情況下,全年徵繳養老保險費000萬元,徵繳率0%。二是離退休人員養老金髮放持續正常。不斷健全完善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工作機制,努力提高發放工作服務水平,全年發放養老金000萬元,深受離退休人員好評。三是養老保險擴面穩步推進。緊抓全省統一開展擴面徵繳專項活動的有利契機,乘勢而上,突出重點,強力推進。全年新增參保企業0家,新增參保職工000人。四是養老保險納入市級統籌工作順利完成。目前中心各項業務工作均與市中心實現良好銜接,諸項業務運轉高效、有條不紊。五是退休人員增資工作高效開展。將增資工作作為階段性中心任務,中心工作人員全員動員,分工協作,犧牲節假日,確保了每一名退休職工增資數據的準確無誤,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近萬名離退休人員的增資任務。六是養老保險待遇審核工作精準無誤。積極借鑑外地經驗,實現退休人員待遇微機核算,大幅度提高了待遇審核工作的工效和準確性。全年審核確定退休人員待遇000餘人次,無一出現失誤。七是養老保險財務管理工作日趨規範有序。逐步完善各項財務管理制度,狠抓制度落實,實際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員嚴格按上級財務工作規程要求辦事,嚴格程序,嚴肅紀律,確保萬無一失。八是養老保險稽核工作精細嚴謹。今年按慣例對發放養老金人員進行了認真年審,審查工作堅持做到嚴格細緻,逐人對照,逐人過關,共檢查離退休人員9000餘人,停發養老金760人,通過檢查避免基金損失80萬元。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學管理,優化工作機制。良好的工作機制是確保一項工作不斷取得突破的重要保證。我中心堅持從建機制、建制度着手,以先進的工作機制提工效、促工作,推動各項工作日趨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建立徵繳、擴面等項工作目標責任制,科學分解各項工作目標任務,實行人人頭上有指標,個個肩上有任務,強化公文寫作責任,實施獎懲,充分調動起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建立中心領導班子研究工作機制,定期召開班子會議,聽取工作彙報,研究重大問題,部署下步工作;建立工作成效檢查機制,定期對各項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認真查找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以利下步工作。

(二)開拓進取,創新工作方法。我中心根據當前擴面徵繳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大膽探索開展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中心領導針對當前養老保險工作任務繁重,而自身工作力量有限的現實,經過深入企業、基層認真調查研究,自從事公益崗位人員中優選36名文化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人員,進行為期一週的社保政策法規、待遇確定等方面知識培訓,聘任為“徵繳協管員”,分赴全區街道、社區開展社保知識宣傳、養老保險擴面徵繳工作。該辦法採用以來,全區用人單位和廣大職工的社保意識明顯增強,到勞動部門諮詢相關政策的人員明顯增多,效果正在日益顯現。

(三)注重學習,提高人員素質。我們將加強學習作為提高工作人員綜合素質、提升中心整體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定期舉辦業務知識講座,請中心領導、業務骨幹講授業務知識,解讀最新政策,開展業務政策大討論,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開展股室間自學,相互介紹各自業務內容、工作流程,加強溝通,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以使工作人員都能業務精通、一專多能;鼓勵工作人員自覺利用工餘時間開展自學,全面學習微機操作、計算機軟件使用、財務會計等多方面知識,積累知識,以學促工,打牢做好本職工作的堅實基礎。

(四)嚴格要求,強化組織紀律。具有嚴明的工作紀律是保證一支隊伍不斷取得新成績的重要條件。我中心對工作人員堅持嚴格管理,從嚴要求,要求工作人員認真遵守中心的日常作息制度、請銷假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紀律,切實做到按時上下班,無特殊情況決不遲到、早退等。中心領導班子更是從我做起,率先垂範,樹立榜樣,帶頭早來晚走,帶頭無私奉獻,全中心形成了守紀律、比貢獻的良好氛圍,有力地促進了各項工作有效開展。

三、存在不足與明年打算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雖然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有一些不足。一是養老保險費徵繳形勢嚴峻,徵繳發放矛盾突出,基金收支缺口較大;二是面對養老保險納入市級統籌的新形勢,工作人員的素質尚待進一步提高;三是微機、打印機等辦公自動化硬件建設尚需進一步加強。

新的一年中,我們將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一步開拓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式,強化基金徵繳,積極推進擴面,挖掘徵收潛力,最大限度地徵繳養老保險基金,努力緩解徵繳發放矛盾;認真堅持、良好落實各項學習制度,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力求較好適應實行市級統籌後新的形勢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科學調劑使用現有的辦公自動化設備,合理利用辦公資源,使之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

展望明年的工作,我們信心百倍,中心全體工作人員決心在新的一年中,振奮精神,團結一心,紮實工作,再接再勵,努力使各項工作再創新佳績。

企業養老保險工作總結篇2

安全村為全面做好我村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保障全村村民特別是老年村民的基本生活,實現全村村民人人“老有所養”的目標,經過全村幹部(包括各小組長、村民代表和黨員)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一週多時間內,已提前超額完成344人的參保任務,一次性交費人員77人,總繳費873282元,其他人員267人,

總繳費213738元,合計總參保金額1087020元。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首先是組建領導班子,由沈錫根同志為組長,華根洪為副組長,其中班子成員和會計為組員的領導小組。

1、及時召開領導小組會議,認真細緻分析和領會鎮裏會議精神,對幾個文件內容及相關政策進行解讀,使班組成員都能領會和了解,便於熟悉工作。

2、建立三個工作小組,村幹部領導各小組成員。分別擔任三個小組的組長,村民組長為組員,同時制定相關激勵政策,調動工作小組積極性和進取性。

二、層層發動,做好宣傳通過上面三種關係,及時召開黨員、組長、村民代表會議,由領導小組組長,對這次社會養老保險做法,進行作動員,造聲勢,把鎮、村二級會議精神,及時進行貫徹和傳達。

1、三個小組全體成員召開第二次會議,再度貫徹這次會議主要精神,並落實激勵政策。

2、開好廣播會,再次在全村範圍內對推動這項工作進行宣傳和之前動員。

三、分片包乾,落實到户三個小組,每個組包乾7個小組。

1、對片區農户及家庭人員勞動力資源分佈狀況作到心中有數,對症下藥。

2、勞動力資源登記,及做好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有機結合,左右開弓。

四、落實到位,責任到人每個小組,根據小組大小,分配一定人數參加保險。

1、從我做起,從自己做起,班組人員必須自己帶頭,自覺參加保險,村民代表、黨員幹部有條件的帶頭參加。

2、發揚團隊精神,互常互助,工作信息確保暢通。每個組,做到“趕、幫、超”,營造一定工作熱情和氛圍。

村幹部齊心協力提前超額完成養老保險參保任務,參保率達到160%多,極大地鼓勵了村民參保的熱情。我村將繼續努力配合上級政府做好後續工作。

企業養老保險工作總結篇3

建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實實在在解決廣大農村居民“老有所養”的重大惠農民生工程。自20xx啟動新農保工作以來,我鄉按照有關部門要求,嚴格執行各項政策制度,我們鄉村統一思想,重點抓管,落實到位,新農保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創新方法,明確責任,明確獎罰制度,不斷督任務完成。

1、責任明確。面對如此巨大的收繳任務,鄉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將社保作為全鄉三大中心工作來抓,鄉黨委政府制定了中層幹部辦樣板村、包村幹部、村幹部辦樣板組的辦點示範工作措施,定時定責。各辦公室為單位捆綁考核,激勵各辦比學趕超,良性競爭,推動新農保工作進行。鄉幹部和村幹部不分白晝地走組串户,宣講政策,解答疑惑,親征保費。為了解各辦各村收繳任務完成進度情況,鄉領導及時召開會議,聽取彙報徵繳進度,進行督戰。農保工作得到了鄉領導的高度重視,為我鄉農保工作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2、獎罰分明,影響考核。鄉黨委政府把農保納入鄉、村幹部目標管理考核。對於完成任務的村,給與一定獎勵。

二、保質保量,吃透參保政策。

按參保條件規定,外出打工已參進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人員不予再進,另外公安數據中還有户口異動、部隊服役、出嫁户口未遷出、死亡人員,此部分人員也是無法參保人員,導致各村要完成任務更顯困難,加上外出務工人數較多,有的根本聯繫不上。但全鄉上下克服種種困難,鄉、村幹宣講政策,解答疑問,收繳保費。鄉人社中心嚴格把關絕不允許非農户口人員都上報參保,,嚴格按照政策要求,不合條件不予參保,給村幹部和村民解釋,做好了第一關審核工作,卡關切源,禁止所有不符合政策的人員進保,保證了參保人員 100%符合新農保的參保條件。

三、克服人手不足,完善資料

我鄉人社工作主要是兩個人負責的,而新農保工作具體業務工作僅由2人完成。我們為克服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的困難,加強了業務學習,理清思路,加強責任心,總結出一套相對簡單且準確的信息錄入方法,使我們的工作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加班加點,放棄週末休息時間,在最短的時間裏,我們先已完成了人員錄入,我們採取業務上一人專門負責收集和審核表格,核對姓名、身份證號碼、户籍地、户口性質等,保證了資料準確性;一人專門負責錄入和上傳信息,更全面地完成了數據錄入,在最短時間保證參保人和保費的落實到位。有時為了一個人的資料不齊全,我們要打電話通知村級聯絡員,要求資料報送齊準,村幹部更是頂着烈日,奔波於村民家、派出所、農保站之間,為的就是將每一個合條件的人員準確參保。目前資料收集工作也正在有秩進行中。

四、克服問題複雜,爭取理清思路,保證不漏不缺。

改錯信息,不留疑點。大面積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但是遺留下來的一些個體化問題,這部分人是符合政策人員,如姓名和身份信息有誤、外地嫁入我鄉的人員、特殊參保人員、參保費數額不對等問題的存在,需要一一解決,更改成正確信息,但是這個更改需要多個部門聯動,多項手續協調,相對難度較大,花費時間較多,要求業務員思路清晰。我們正在逐一完成這項工作,為防止打印票據後難以修改,我鄉在錄入名單後又返回各村,要求各村認真核對信息,錯誤的信息將報縣、省有關部門修改。此外每月全鄉都有密碼遺忘、農保卡丟失人員上報,每月都有年滿60歲人員需要去查詢上報,每月有死亡人員待遇需要暫停或中止,並報相關資料

五、月報增減,落實各項政策,確保發放到位。

新農保工作是一項全年性的,常年性的業務型工作,日常工作明確,我們根據上級指示,定於每月20日前定期報送60歲到齡表格和死亡表格。全鄉新農保工作每月發放準時到位,讓老人每月按時拿到錢。

今後我們將繼續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積極開展農保等各項業務工作,尤其是社保歸檔材料的整理工作,更加規範經辦業務流程,做到內部管理嚴格有序,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不折不扣地完成黨委、政府交辦的各項任務,為黃灣鄉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企業養老保險工作總結篇4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推行十多年來,在實踐上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在理論上也積累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對這些文獻研究的焦點問題,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存在的問題、實踐中的區域差異、今後發展的對策和建議等進行整理和總結,並分析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今後的發展能起到一定的啟示和借鑑作用。

農村社會保障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係到佔總人口約70%的人民目前或將來的生活質量,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則是其中的關鍵內容之一。隨着老齡化浪潮洶湧而來,農村養老問題變得日益突出和緊迫。為了尋找合適的解決途徑,我國政府從80年代中期開始,探索性地建立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到目前為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已有10多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可以大體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6—1992年,為試點階段。1986年,民政部和國務院有關部委在江蘇沙洲縣召開了“全國農村基層社會保障工作座談會”。會議根據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決定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村社會保障工作。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成為首批試點地區。

第二階段:1992年—1998年,為推廣階段。1991年6月,原民政部農村養老辦公室制定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以下簡稱《基本方案》),確定了以縣為基本單位開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原則,決定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國公佈實施。此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在各地推廣開來,參保人數不斷上升,到1997年底,已有8200萬農民投保。

第三階段:1998年以後進入衰退階段。1998年政府機構改革,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由民政部門移交給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這個階段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全國大部分地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出現了參保人數下降、基金運行難度加大等困難,一些地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甚至陷入停頓狀態。官方對這項工作的態度也發生了動搖。1999年7月,國務院指出目前我國農村尚不具備普遍實行社會養老保險的條件,決定對已有的業務實行清理整頓,停止接受新業務,有條件的地區應逐步向商業保險過渡。

從以上幾個發展階段來看,可以説到目前為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實踐上是並不成功的。在理論上,這一制度也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和批評。90年代以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一直是人口經濟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積累了大量的文獻資料。這些文獻全面地反映了各地各時期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在目前這一政策面臨轉折時,對這些研究進行綜合分析,能使我們全面地總結這項工作的經驗教訓,為今後農村老年人口的社會保障工作提供參考。本文在大量查閲90年代尤其是1995年以來的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發現研究的焦點主要集中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現有文獻對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宏觀必要性基本上沒有異議。作為農村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立對保障老年農民的利益,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化,保證社會的穩定和進步都有積極意義。另外,它還有助於減輕農民“養兒防老”的思想,從而有利於計劃生育政策的貫徹執行。何承金等人的研究認為,中國西部農村人口控制的主要障礙在於社會保障體系殘缺不全,農民養老難以落實。

更多的研究從微觀經濟個體的養老需求與供給出發進行分析,認為由於農村家庭的小型化,大量青壯年農民流向城市,老年農民社會地位下降等原因造成了近年來農村家庭養老功能的逐步淡化、弱化。而土地、家庭儲蓄和農民自身的養老能力都難以擔負起老年農民的生活保障。

儘管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有必要建立,可是在我國目前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下能否建立起真正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呢?一些文獻對建立農村社會保障的約束性進行分析後指出,由於我國資金有限,而城市又處於經濟改革的中心,在資金的競爭性使用中具有優勢;而且福利國家的困境對政府的警示作用使國家不敢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投入太多,因此現階段我國尚無能力建立真正的全國範圍內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只能以局部地區的社區保障作為替代。楊翠迎、張暉等人分析了我國農民社會養老保險的經濟可行性,認為目前建立全國範圍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不可行的,只有東部和中部一些省份才具備開展這項工作的條件,”。從世界經驗來看,馬利敏認為中國的二元經濟結構及大比例的農村人口決定了現在不宜把農業家庭人口納入賬户養老保險體系。

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

1.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存在的諸多問題已引起許多學者的關注。這些問題中,有的是制度設計本身的缺陷;有的是在執行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前者主要包括:

1)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缺乏社會保障應有的社會性和福利性。《基本方案》規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資金籌集上堅持以“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的原則。這樣,由於大多數集體無力或不願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給予補助,絕大多數普通農民得不到任何補貼,在這種資金籌集方式下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性儲蓄或鼓勵性儲蓄,也正因為這一點導致了不可能強制要求農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但如果要使這項工作開展下去,常常需要採取強制性的行政命令,這又違背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自願性原則。因此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制度設計時就使其執行陷入了兩難境地。

2)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存在制度上的不穩定性。各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頒佈的《基本方案》的基礎上稍作修改形成的,這些辦法普遍缺乏法律效力。因此各地對這一政策的建立、撤消,保險金的籌集、運用以及養老金的發放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門,甚至是某些長官的意願執行的,不是農民與政府的一種持久性契約,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實際上,我國政府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態度也時常發生動搖,導致了本來就心存疑慮的農民更加不願投保。這也是缺乏法律保障的結果。

3)基金保值增值困難。《基本方案》規定,“基金以縣為單位統一管理,主要以購買國家財政發行的高利率債券和存入銀行實現保值增值。”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由於缺乏合適的投資渠道、缺乏投資人才,有關部門一般都採取存入銀行的方式。但是1996年下半年以來,銀行利率不斷下調,再加上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農村養老保險基金要保值已經相當困難,更不用説增值。這一方面造成政府的包袱加重,現已出現參保的人越多,國家賠得越多的局面。另一方面,為了使資金能夠平衡運行,國家原先承諾的養老保險賬户的利率只好下調,造成投保人實際收益明顯低於按過去高利率計算出的養老金,使人們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信心更是大打折扣。d蓋爾約翰遜指出,由於中國1993—1997年的投資收益率為負,對於從1993—1997年每年投入了同等數量保金的個人來説,他們積累的基金實際價值低於他們支付出的保費(d.蓋爾約翰遜1999)。

4)保障水平過低。《基本方案》規定,農民交納保險費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2元、4元、6元、8元……20元等10個檔次繳費。但由於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農民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數地區農民投保時都選擇了保費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檔次。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等因素的情況下,如果農民在繳費10年後開始領取養老金,每月可以領取4.7元,15年後每月可以領取9.9元(王國軍2000),這點錢對農民養老來説,幾乎起不到什麼作用。如果每月投保4元、6元甚至是10元,也仍然難以起到養老保障的作用。

2.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執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主要包括:

1)基金的管理不夠規範與完善。1998年以前全國各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收集、保管、運營和發放全是由民政部門一家負責,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而一地的民政部門又直接受制於當地的政府。因此當政府出現資金週轉困難或有什麼建設項目缺少資金時,有時就會要求動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對這樣的要求,民政部門往往難以拒絕。因此各地擠佔、挪用和非法佔用基金的情況時有發生,基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給今後的發放工作留下了極大的隱患。

2)機構管理費用入不敷出。按照《基本方案》的規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機構的經費可以按所收取基金的3%來支取。但是按規定提取的管理費難以滿足開展業務的需要。有的市(縣)提取的管理費連給職工發工資也不夠,加上會議費、宣傳費等,空缺更大。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機構的管理費都已明確規定不從保險基金中支取了(何承金等2000),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卻仍然要靠這一渠道來解決工作經費。

3)幹部羣眾在享受集體補貼方面差距過大。《基本方案》規定:“同一投保單位,投保對象平等享受集體補助。”但在全國各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執行過程中,同一個行政村的幹部和羣眾卻不平等享受集體補助。參加投保的絕大多數村和鄉鎮是補幹部,不補羣眾;少數村都補的,也是幹部補得多,羣眾補得少。羣眾一般一年僅補助3-5元,而幹部補助少則幾百元,多則數千元,上萬元(彭希哲等1996)。這樣大的差距加劇了原本就存在的農村社會不公平,強化了農民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牴觸情緒。

4)多種形式的保險並存,形成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吳雲高1998)。在蘇南地區,由於農村養老保險開展得較早,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多種養老保險形式:有民政部門組織實施的,有鄉鎮合作經濟組織辦理的,有社會保障局辦理的,等等。它們各自為政,操作方法各不相同,導致了原本就“稀薄”的資金更加分散,缺乏規模效應。在其他地區,由民政部門組織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商業保險也產生競爭,雖然競爭本身可以給投保農民帶來實惠,但由於政府的不正當干預,商業保險往往受到排擠,打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儘管存在着以上這些問題,有的研究者認為現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還不失為一種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的解決農村老年經濟保障的重要方式。應當在現有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而不應全盤否定其積極作用。但有相當一部分學者對這一制度持否定態度。有人認為,“我國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着較為明顯的制度需求與制度供給的不平衡”(田凱2000);有人認為,“當前試點中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不是一個能夠擔負起農村跨世紀社會養老責任的制度,需要更有效的制度來取而代之”(馬利敏1999);有的人甚至認為,這項舉措“存在着重大的理論和實踐上的錯誤”(王國軍2000)。

三、農村社會化養老的區域研究

從實踐情況來看,我國農村養老仍主要依賴於家庭養老和自我養老,社會養老保險的實行範圍還十分有限。在眾多的相關研究中,有相當部分的文獻研究不同地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實行情況。文獻表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推行存在着相當大的區域差異。王海江對農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發現農民所在省份對其是否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有顯著的解釋性(王海江,1998)。薛興利等的調查也表明集體經濟越發達、農民人均純收入越高、村領導越強的鄉鎮,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推行情況越好(薛興利等1998)。從全國來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實行情況是東部沿海地區顯著地好於中西部地區,上海、江蘇、山東等地區已達到較高的覆蓋率,而在中西部大部分地區,推行這一政策十分困難。

但幾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發展相對較好的地區,其對老年農民的保障並非完全依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相反,他們往往是在《基本方案》的做法之外,發展了不同方式、各有特色的社會化養老。

1.蘇南模式。蘇南農村目前的老年保障模式是一種多形式並存的局面,其基本特徵是“以家庭保障為基礎,社區保障為核心,商業性保險為補充”(彭希哲等1996),上海市農村也基本上屬於這種類型。這種社區保障是社區範圍內統籌的制度,社區成員一般都享有類似的保障福利而不受其就業的那個企業的經營狀況的直接影響。它在資金上主要依賴於社區公共資金的投入,而社區公共資金又主要來源於鄉鎮企業的盈利。蘇南是我國鄉鎮企業較為發達的地區。因此集體有能力對社區成員的養老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彭希哲等1996)。民政部門組織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這裏也有較高的覆蓋面,但在資金籌集上,蘇南模式有其獨特之處:一是集體補助所佔比例較高;二是基金籌集標準不是按照《基本方案》中的10個等級,而是被大大提高了,以適應當地的生活水平,確實保障老年農民的基本生活。比如上海嘉定區的`實際操作中,個人年繳費標準分為3檔:240元、180元和120元。企業繳費則按企業不同性質區分不同的繳費標準。農村“三資”企業,按上月農方職工工資總額的25.5%繳費;農村私營企業按上年度計税工資標準的25.5%繳費;農村個體工商户,户主按上年度計税工資標準的10%,為本人和農民幫工繳費。

2.山東模式。整個山東省的農村養老保障仍以家庭保障為主,但它是全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幾個試點地區之一,也是全國投保絕對人數最多的省區。在資金籌集方面,該地區基本是按照(基本方案)的規定來實行,以個人交納為主。集體補助的比例很小,只佔已交納保險基金的約15%。而且其中的絕大部分補助給村幹部、鄉鎮企業職工等“特殊職業”的人口。山東省農民的投保標準普遍很低,一般都是2—4元/月的水平(彭希哲等1996),因此未來的養老保障能力也很低。

3.廣東模式。確切地説,這也是一種社區保障模式。它通過股份合作制鄉鎮企業中的年齡股和集體股來實現對農村老年人口的經濟保障”“。所謂年齡股就是個人所擁有的股份數額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因此老人總能擁有較多的股份。集體股是屬集體經濟組織或企業所有者所有,集體股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作為公益金,老年福利支出是公益金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四、改革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在執行中出現的上述問題,許多文獻都從不同的角度對農村養老保障的發展提出了對策和建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應加大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扶持。不少研究者注意到缺少政府扶持是農民缺乏投保熱情的根本原因,因此針對目前集體補助比重過小,國家扶持微乎其微的狀況,均提出應適當提高集體補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真正具有社會保障應有的“社會性”、“福利性”,才能調動起農民投保的積極性。

2.應當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穩定性。國家關於農村養老保險的方針政策變化無常,不利於這項工作的開展。全國各地在這方面也沒有規範統一的業務、財務及檔案管理的規章制度,這都導致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不穩定性。而通過立法是達到穩定政策的最好途徑。

3.應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以解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支付問題。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為投資本身就是一門相當複雜的學問,我國這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而且目前我國風險較小、回報較高的投資渠道很少,但是許多文獻仍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改革的方向。比如,①可以通過法律程序,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推行投資代理制,將部分養老保險基金交由專業投資公司進行投資,以提高積累資金的增值率。②由於農村養老保險以縣為覆蓋範圍,因此基金大多集中在縣級保障部門,其保值增值受到人才、信息、投資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可以規定,不能保證適當增值率的投資主體,要在一定期限內放棄投資權,將養老保險基金全部或部分上繳,由省級部門負責保值增值並承擔責任。省級部門不能實現保值增值的,可以將基金交由全國有關機構管理。福建省就是採用的這種辦法,效果比較好。

另外,王國軍主張完全放棄現有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另起爐灶,建立“從城鄉‘二元’保障到基本保障、補充保障和附加保障的城鄉有機銜接的社會保障制度”。在基本保障中,農業勞動者通過税收的方式,向全國統一社會養老保障機構交納社會養老保障税,社會養老保障税率應按各地農民的收入水平、物價指數和人口預期壽命而分別制定;在補充保險中,如果農民受僱於人,超過一段時間後,僱主和僱工必須按僱工工資的法定比率向社會保障管理機構交納社會補充保障費;在附加保障中,農民可以參加商業保險或個人儲蓄的方式獲得保障(劉書鶴等1998)。

五、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儘管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已經進行了10多年,也積累了相當多的研究文獻,但由於為農民這類非僱傭的獨立勞動者建立社會保障本身就是一個難題,而且我國尚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實力還不夠發達,農村的社會生產力總體而言還比較落後,是典型的二元經濟結構。因此到目前為止,關於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仍然有許多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其中比較關鍵的是以下幾個:

1.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籌資方式

許多研究者都提出應當在農村養老基金籌集時增加政府扶持的力度。但是這個“力度”應當有多大比較合適,即既能充分調動農民投保的積極性,政府又能承擔得起?在這個問題上社會公平與經濟效率之間的替代關係如何?對於這些問題,都缺乏明確的定量分析,甚至連定量分析的框架也沒有,這樣“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便缺乏科學的指導,難以落實。

2.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管理機構設置

按國際上通行的做法,社會保障基金的收繳、管理和發放應當遵循三權分立的原則。但是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1998年以前基本上完全由民政部門獨立管理,1998年以後移交給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也是一家説了算。權利缺乏監督是基金安全難以保障的關鍵,因此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機構設置應當進行改革。但怎樣改,怎樣體現權利的監督與制衡是目前已有的文獻中研究得較少的問題。

3.城鄉養老保險的銜接問題

我國現有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障制度是完全不同的兩套體系,兩者不存在可換算的基礎,根本無法銜接。但是隨着我國經濟改革的深入,城市化的步伐將會加快,有更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將流向城市,兩種不相銜接的養老保險體系將成為勞動力自由流動的障礙。因此,王國軍提出了“‘三維’的城鄉有機銜接的社會保障制度”,是非常有益的嘗試,但其中有一些關鍵問題仍無法解決。比如在基本保障中,國家是否給予補貼?如果給,給多少比較合適?如果不給,較富裕的農民是否會感覺“吃虧”而不願參加?因此關於這個方案還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

企業養老保險工作總結篇5

兩個月來,我中心嚴格按照省廳、市局的統一部暑和要求,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紮紮實實地開展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擴面徵繳專項活動,活動轟轟烈烈,工作成效明顯。現作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營造良好氛圍

我中心對開展專項活動工作高度重視,將此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周密籌劃,主動出擊,積極營造工作氛圍。一是開展專項活動任務下達後,中心領導及時在第一時間向區主要領導作了全面彙報,講明開展活動的重要性,贏得了領導的密切關注和大力支持,為工作開展爭取了強大動力;二是專門組織召開中心全體工作人員會議,研究部署開展活動的有關工作,科學分工,明確任務,要求全體工作人員充分認識開展專項活動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協作,加強配合,確保專項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上述措施使養老保險擴面徵繳的氛圍日漸濃厚,為活動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鋭意進取,創新工作方法

良好的工作方法是做好一項工作的重要保證。我中心根據當前擴面徵繳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大膽探索開展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中心領導針對當前養老保險工作任務繁重,而自身工作力量有限的現實,經過深入企業、基層認真調查研究,從從事公益崗位人員中優選28名文化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人員,進行為期一週的社保政策法規、待遇確定等方面知識培訓,聘任為“徵繳協管員”,分赴全區街道、社區開展社保知識宣傳、養老保險擴面徵繳工作。該辦法採用以來,全區用人單位和廣大職工的社保意識明顯增強,到勞動部門諮詢相關政策的人員明顯增多,效果正在日益顯現。我中心在全市開創了運用公益性崗位開展社保擴面徵繳工作的先例,實現了工作方法的一大創新。

三、強化力度,務求工作實效

為確保專項活動真正取得實效,我中心採取強力措施,不斷強化活動效果。一是加強協作。積極聯合局勞動監察部門,對全區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户參保情況進行全面深入地檢查,摸清底數,分類排隊,本着先大後小、先易後難的原則,有重點地開展擴面徵繳工作。二是建章立制。建立擴面徵繳日彙報制度,中心主要領導堅持每天聽取工作情況彙報,及時掌握工作進展,部署下步工作;建立中心領導帶頭深入企業制度,中心領導班子成員分頭帶隊下到企業單位,宣傳社保政策,督促參保繳費;認真落實專項活動旬報制度,嚴格按上級要求上報有關事項。三是任務包乾。中心將徵繳擴面任務分解到每個工作人員,實行人人頭上有指標,個個肩上有任務,並建立獎懲機制,獎勵先進,鞭策落後,充分調動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截止目前,我中心通過開展專項活動,多徵繳養老保險金50餘萬元,與2家企業達成參保意向,新擴麪人員360人,專項活動取得明顯成效。

企業養老保險工作總結篇6

—、明確工作目標,加強工作責任心

20xx年我街道勞動保障工作的主要指標任務是(詳細數據等待上級部門下達):

(一)城鎮新增就業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人,援助零就業家庭就業動態率x%,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人;

(二)完成下崗職工培訓人,創業培訓人,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人;

(三)完成社會養老保險徵繳人;

(四)完成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徵繳人;

(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徵繳人;

(六)徵繳和發放享受待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

二、突出重點,做實各項工作

(一)認真審核和辦理《就業失業登記證》工作。

(二)紮實開展基礎性工作,建立建全各類工作台帳及系統軟件資料。認真做好勞動保障服務平台基礎台賬,台賬數據及時更新,按時上報各類統計報表。

(三)及時辦理市、區兩級下崗失業人員的社保補貼返還工作。

(四)繼續做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加大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徵繳宣傳,做好參保和續保工作;並嚴格核查掌握享受待遇人員異動情況,及時做好變更。

(五)配合市、區兩級做好發放小額擔保貸款工作

(六)努力做好勞動執法“兩網化”建設工作。配合我區勞動執法隊分月分行業走訪監察工作。發放工資集體協商協議、審查意見書等。通過開展多項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活動,糾正違法違規行為,宣傳勞動法律法規。

(七)努力完成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徵繳基金工作。

(八)抓好全街道轄內離退休人員登記認證工作。包括社區居民和農村失地人員兩大塊。

(九)做好軍隊退役人員轉崗上崗工作。

(十)積極做好各項培訓工作。

通過抓好上述措施的落實,確保我街道勞動保障工作健康有序地開展,我們將總結以往的工作經驗,取長補短,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努力開創勞動保障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