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煤礦情況報告多篇

欄目: 企業範文 / 發佈於: / 人氣:1.86W

煤礦情況報告多篇

【第1篇】非煤礦山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情況報告

為努力提高我縣非煤礦山行業監管水平,改善非煤礦山企業生產作業環境,有效預防事故發生,根據昭通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於印發昭通市非煤礦山安全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昭市安監管109號)及《關於印發昭通市非煤礦山安全專項整治驗收辦法的通知》(昭市安監管118號)等文件精神,我局結合自身實際,認真開展了非煤礦山行業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現將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二、精心組織,認真安排佈置非煤礦山安全專項整治工作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局文件精神,切實開展非煤礦山專項整治工作,我局及時制定了《縣非煤礦山安全專項整治實施方案》,並於5月18日、11月15日相繼召開了全縣非煤礦山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會議,傳達了市局關於開展非煤礦山安全專項整治的文件精神,總結了我縣非煤礦山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闡明瞭開展安全專項整治的目的和意義,全面安排佈置了安全專項整治的各項工作,並針對工作的各個環節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會後,我局又及時主動與公安、國土、環保及各鄉鎮等聯繫,協調相關部門及鄉鎮全力支持和配合好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使安全專項整治的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三、狠抓跟蹤督辦,強化現場監管,全力推動專項整治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開展安全專項整治,我局主要是採用“三步走”、“兩配合”的方法。

“三步走”的第一步,就是由局長、副局長分別帶隊,深入到全縣130家非煤礦山企業,從持證情況、制度建設、現場管理等各方面逐礦進行全面檢查,除現場立即整改完畢的隱患外,對所有隱患和問題全部予以登記,並下達隱患整改通知書,同時載明具體的整改措施和整改要求。通過全面排查,使我局對全縣非煤礦山現狀做到了胸中有數,工作上有的放失。第二步,由各鄉鎮安監站針對排查出來的隱患和問題,深入到企業加大督促整改力度,我局礦監股則巡迴檢查強化督辦,對隱患較重,問題較多的企業,有的是重點督辦,有的則責令其停產整改,對個別企業還由縣安委辦公室直接向當地人民政府發出了督辦通知書,進一步加大督辦力度。第三步,企業整改完畢後,報鄉鎮安監站初審,再由我局現場驗收。我局在現場驗收過程中,對整改不到位的隱患要求其繼續整改。同時,對有條件開展中深孔爆破的企業,還要求開展中深孔爆破。

“兩配合”的第一配合,就是得到公安部門的大力支持。即對《安全生產許可證》已經到期的企業,公安部門一律停止審批供應火工品,必須由安監部門現場檢查,確認其確實按要求整改的,由我局出具書面文件並限定火工品數量後,公安部門再予以審批。這一配合不僅有效促進了專項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安監部門的執行力。第二配合,就是取得中介公司的支持配合。因為《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延期都必須搞安全評價,因此我局就借換證東風,要求開展安全評價中介公司的工程師至少有一名工程師長期駐守我縣,配合我局現場檢查,並及時提供技術指導,有效地彌補了我局工作人員專業知識不夠的問題。在中介部門工程師的現場指導下,許多長時間以來一直無法根治的隱患得到了治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縣非煤礦山企業的安全工作。

2 3 4

四、專項整治工作取得的實效

1、尾礦庫隱患治理取得實效。通過專項整治,我縣僅有的郭家村硫鐵礦尾礦庫已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和完善了環評。對查出的隱患已全部整改完畢,並於9月通過了市安監局的驗收。

2、推行“台階式”工作面進展良好。專項整治以前,我縣非煤礦山企業開採工作面“高邊坡”、“一面牆”,甚至“掏採”等現象較為突出,安全隱患較重。通過治理,這些不安全的開採方式基本得以杜絕,開採工作面“台階”已初步形成,開採面坡角放緩,只要堅持把這項工作抓下去,就能完全淘汰不安全的開採方式,能逐步達到“分層剝離、台階開採”的水平。

3、推行機械化鏟裝作業效果明顯。通過專項整治,我縣65%以上的非煤礦山企業實行了機械化鏟裝作業,改變了以往採用人工裝運石料的方式,不僅有效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也更好地改善了安全生產作業環境。

4、中深孔爆破技術的推行開始起步。專項行動以前,企業受投資壓力、技術力量及銷售市場等因素的影響,均不願意實施中深孔爆破。開展專項行動後,局領導親自帶頭深入企業,通過和為玉算細帳、比安全係數、比經濟效益等方式的交心談心,打消業主顧慮,放心投資。通過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和有針對性的現場考察,目前我縣已有兩家企業購買了實施中深孔爆破的設備並開展了中深孔爆破,效益良好,在同行中形成了較好的影響。相信這項先進而安全的技術會逐步在全縣普遍實施。

1 ,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2篇】關於煤礦安全生產情況的調研報告

我省煤礦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原因主要有:成本投入不足;超生產能力生產;監管責任失察、權錢交易嚴重等。因此,針對我省煤礦安全生產現狀,我有以下幾方面的分析思考:

一、煤礦安全生產現狀

我省對煤礦安全生產從來也沒有停止過整頓和治理。xx年,山西繼續重拳出擊煤礦安全生產問題,但是觸目驚心的煤礦生產事故依然頻繁發生。僅xx年3-5月,在山西就發生數起煤礦重大傷亡事件。其中,xx年3月18日山西晉城市苗匠煤礦發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被困井下21名礦工全部遇難;xx年3月28日山西臨汾堯都區餘家嶺煤礦發生瓦斯爆炸,造成26人死亡;xx年5月5日山西臨汾蒲縣克城鎮蒲鄧煤礦發生瓦斯爆炸,遇難28人。雖然國家三令五申,但煤礦安全生產還是令人堪憂。近年我國平均每7.4天發生一起特大煤礦安全事故,遠遠高出世界平均水平。xx年我國煤炭產量約佔全球產量的35%,事故死亡人數則佔近80%;我國採煤效率僅為美國的2.2%,南非的8.1%,百萬噸死亡率卻是美國的100倍,南非的30倍。xx年3月,國務院總理xx在十屆人大五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一些涉及羣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解決得不夠好。食品藥品安全、醫療服務、教育收費、居民住房、收入分配、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等方面還存在羣眾不滿意的問題,土地徵收徵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環境保護等方面損害羣眾利益的問題仍未能根本解決。”從社會發展的戰略意義上説,這些問題的嚴峻性,已經擺在了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非解決不可。一個社會只有生產是安全的,社會才是穩定的,民生才是有保障的。安全生產問題帶有行業特點,資源型的煤炭產業安全生產問題優為突出,因而煤礦安全生產就成了全省人民關心的頭等大事之一。

二、煤礦安全生產問題的原因

山西是能源大省,礦難頻發固然有其自然的因素,由於瓦斯、煤塵,煤礦區域的洪水、地震等原因,決定了煤礦生產屬於高危行業,但是更多的礦難都有其經濟和社會的原因。正如李鐵映指出的:“從已查處的案件看。幾乎每一起特別重大事故的背後都存在着腐敗行為。”正是這些原因衝破了人類設計的防禦預警系統從而引發礦難;正是這些原因破壞了人類自己制定的生產規則而造成礦難;正是這些原因使已有的煤礦事故預防技術和設備根本無法進人煤礦,導致煤礦事故的發生成為一種“必然”。當然,同樣原因也導致省政府近年來整頓煤礦安全生產秩序、抑制煤礦事故的各項政策和措施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同時,使山西省政府在煤礦安全工作上肩負壓力。

(一)煤礦成本投入不足,安全意識薄弱

煤礦安全生產的隱患始終存在:一是長期的資源配給制度,導致資源無償或廉價被使用。由於進入煤礦生產的門檻過低,經常性的盲目開採和無證開採,致使我省煤礦普遍安全投入不足。這是造成我省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和事故規模大大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原因。我省煤礦存在着地質構造複雜、傾角大、煤層薄、煤層不穩定和災害嚴重等問題。現有煤礦的生產基礎大多是計劃經濟時期由國家投入的,近年來鋼鐵、電力、冶金等高能耗工業的大發展極大地刺激和拉動了煤炭的過量需求,煤炭的過量開採造成技術更新緩慢和原有設備的迅速貶值。在煤炭逐步放開經營的環境下,投入問題暴露了出來,凸顯了政府在投入機制上調控政策和扶持政策的不足。一些承包的煤礦存在短期行為,拼命消耗,礦山資源枯竭,無法治理環境,無法可持續發展,政府繼續為成本買單,逐漸形成了惡性循環。二是比投入不足更加可怕的是安全意識淡薄。許多管理者漠視弱勢羣體,許多人對預防為主掉以輕心,“安全責任重於泰山”幾乎就是應付上級檢查的一句口號。安全意識淡薄一定意義上又説明了煤礦負責人的問題,一些權利階層的人“羣體性冷漠”造成了社會底層民眾被社會遺忘的境地。

(二)產權關係不清,價格機制乏力

煤炭資源開發與利用實際上一直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各地方無償佔有和支配礦業權,煤炭資源成為地方政府實現政績的手段。在產權分離的企業制度改革中,煤礦企業產權關係並不清晰,作為國家所有權的資源,歸地方分配使用,大多采取行政劃撥,而非採取招標、拍賣等市場競爭方式,加之行政審批轉讓的不規範,導致野蠻式開採,不僅開採成本未進入價格形成機制,而且回採率非常低,尤其是小煤窯極大地浪費了資源,採礦制度從根本上違背公平原則。煤炭資源的稀缺性和下游產業發展過熱必然導致煤炭價格的需求拉動型上漲。這種上漲一方面導致國家價格調控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導致煤炭企業因價格飈升的利益驅動引發生產失控。由於煤炭資源的稀缺性,價格卻未能真實反映價值和供求關係,煤礦生產不能有效地按照市場規律進行調節,一方面造成某些產能過剩的國有大型煤礦價格過低,另一方面造成承包煤礦的大小“煤老闆”謀取暴利。正是由於現行煤炭價格的計劃調撥,山西省幾十年的煤價都是國家計劃調撥的,必然造成煤炭市場秩序的混亂,而價格一旦上漲,產煤集中的地方就會發生安全事故。

(三)煤礦安全治理的最大障礙

能源緊缺、煤炭價格上漲使煤礦採掘業成為近年來的暴利行業。近年來山西煤炭市場噸煤的純利潤在100-200元人民幣左右(原煤會因為種類、質級等原因導致售價不同,由於貧礦富礦等原因導致生產成本不同),一個年產幾萬噸的小煤礦,年獲純利就可達幾百萬元,稍大生產規模的煤礦每年的純利可以超過1000萬元。山西省高平市的統計年鑑表明,xx年該市原煤累計開採量為1150.68萬噸,其中市屬煤礦為214.87萬噸,市以下鄉鎮煤礦為807.55萬噸。該市政府一位官員分析,根據xx年的數據計算,私人手中累計的原煤開採量應在700萬噸左右,按照每噸煤炭200元的純利潤計算,當年私人獲取的純利潤應該在14億元左右。正是這種超額利潤的誘惑使各級政府對小煤礦的整頓關閉措施難以施行。從煤礦事故的通報中,看到了礦主們在事故發生前後對法律的蔑視。很多煤礦在發生事故前曾多次收到當地煤礦安全監察部門的停產整頓通知,甚至曾經被這些部門實施關閉,但這並不影響煤礦的繼續生產,儘管把對礦難死者的賠償額提高到了20萬元,也同樣不能阻止礦主們繼續違章違法生產。因為,從煤炭生產中輕易獲取的暴利使礦主們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對抗安全監察部門的執法,甚至收買執法人員;同時,“20萬元”在日進百萬元的礦主們眼裏根本不算鉅款。一些官員的心理活動並不複雜:既然無法阻止煤礦的違法生產,就成為煤礦的暗股。正是由於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使得對煤礦進行管理與執法中,舉步維堅,實質性的安全問題不能杜絕。

(四)超生產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生產:煤礦安全治理的主要障礙

面對不斷惡化的煤礦安全生產現狀,省政府的治理整頓政策和措施首先受到了來自煤炭市場的巨大壓力。xx年以來,中國經濟保持9%以上的增長速度,每年煤炭消費量增長7%-9%。消費需求增長導致煤炭產量增長,從xx-xx年,全國原煤產量的累計增長量高達7.38億噸,累計增幅接近74%。xx年,原煤產量達到19.5億噸,與xx年相比,增加2,28億噸,增長13.2%;xx年,原煤產量達到了21.9億噸。比xx年增長9.9%。原煤增產主要是通過煤礦超出設計能力的生產實現的。xx年,全國27個產煤省(市、自治區)中,有20個省(市、自治區)超產,其中19個省(市、自治區)超產在10%以上,福建、陝西、北京等地超產均在50%以上。在超出生產設計能力的同時,原煤生產也超出了生產安全保障能力。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調查,xx年,全國原煤年產量為17.28億噸,而當年年底,全國具備生產安全保障能力的礦井的生產能力僅為11億噸,至少有6.28億噸的原煤是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生產出來的;xx年,全國原煤年產量為19.5億噸,當年全國具有安全保障的生產能力僅12億噸,至少有7.5億噸的原煤是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生產出來的。在經濟增長目標的刺激下,煤炭市場的需求已經不可能由那些安全設施和制度較為完善的國有煤礦予以滿足,這就為小煤礦提供了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xx年,全國小煤礦產量佔到了總產量的38%左右。

一方面,小煤礦產量份額的急速增加,再加上小煤礦安全投入不足甚至完全沒有安全投入,使得小煤礦不僅產量大增,而且成本也相對低廉,這就反過來迫使國有煤礦進入了減少安全投入和超設計能力生產的行列。另一方面,由於小煤礦在煤炭市場中已經佔據了舉足輕重的位置,對小煤礦高頻率的關閉整頓,則直接影響着全國煤炭市場的供給,導致煤炭供應形勢更為緊張,併成為推動煤炭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從xx年8月份開始,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對小煤礦進行治理整頓和關閉,由此產生的煤炭供需缺口將主要通過國有大煤礦產量的快速增長實現。從統計數據看,小煤礦僅佔全國煤炭產量的三分之一,關閉小煤礦不會對煤炭業產生太大的影響,關閉小煤礦留下的缺口完全可以通過提高國有煤礦的生產能力來填補。事實上,這給國有煤礦造成了巨大的增產壓力,使這些煤礦有了更好的藉口變本加厲地超設計生產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生產,進而加大了國有煤礦發生特大安全事故的隱患。xx年11月27日發生的龍煤集團七台河分公司東風煤礦煤塵爆炸事故便驗證了這一點。而各級政府以經濟增長為主要執政目標,這一目標引發了以煤炭為主體的能源市場中幾乎無止境的需求。而對市場經濟就是“增長經濟”的狹隘理解,則必然造就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畸形病態市場經濟。在這個忽視社會公正的市場中,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已經無法抵禦“看不見的畸形市場之手”的操控,包括中央政府在內的各級政府早已不能再像計劃經濟時代那樣,強制性地對煤礦實施管理和控制。當政府仍然試圖用習慣的行政強制手段去整頓治理煤礦安全生產秩序時,便總是遭遇到來自“畸形病態市場”的抵制,致使對煤礦安全一系列的治理措施無法獲得預期的效果。其實,即使在正常的健康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需求、產品價格、企業利潤和預防事故之間的關係也是複雜的,而政策實施的效果如何,最終還要視政府、企業和工人各方之間的互動和各種因素之間的關係而定。

三、關小建大,企業兼併重組,是煤礦發展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山西省政府在對煤礦的管理上重拳出擊,嚴厲打擊違法煤礦,但收效甚微。關小建大,兼併重組煤炭企業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的。為了遏制煤礦生產重大事故,構建和諧穩定發展的新山西,xx年開始,山西省政府一改習慣性的煤礦復工復產驗收工作,而是加大管理力度,凡未上綜採,實行機械化採煤、生產能力在30萬噸/年以下的煤礦不得復工復產,這一辦法的實行,對30萬噸/年能力以下的煤礦,加大准入標準。這就是山西省要將煤礦限制在1000座以內,實現全省煤礦集團化管理,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徹底改善山西省煤礦的安全生產現狀,從源頭上治理煤礦安全隱患,促進全省煤炭工業經濟穩定、和諧發展。

【第3篇】煤礦生產秩序檢查的情況報告

煤礦生產秩序檢查的情況報告

根據市發改委等四部門關於“轉發《關於開展全省煤礦生產建設秩序檢查的通知》的`通知”(發改發〔2013〕235號)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視此次“煤礦生產建設秩序檢查”工作,通過加強領導,強化組織,周密部署,認真落實,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紮實有效的“煤礦生產建設秩序檢查”工作,確保了我縣安全生產形勢大局穩定。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成立領導小組

為確保此次煤礦生產建設秩序檢查工作紮實有效地開展,並做到逐礦檢查,不留死角,縣安全監管局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長任組長,副總工程師任副組長,礦山股和安監站全體人員為成員的煤礦生產建設秩序檢查組。

二、基本情況

目前,我縣共有煤礦八個,生產礦井三個,其中,核定年產量為15萬噸/年一個,核定年產量為6萬噸/年兩個。建設礦井五個,其中,三個為6萬噸/年改9萬噸/年,一個為6萬噸/年改15萬噸/年,一個為9萬噸/年改15萬噸/年。

三、工作措施

為確保此次“煤礦生產建設秩序檢查”工作取得實效,由縣安全監管局分管副局長帶隊,會同縣級相關部門人員,結合“打非治違”工作要求,對全縣八個煤礦逐一進行檢查。主要檢查了煤礦的證照是否齊全有效,特種作業人員是否持證上崗,生產礦井是否有“三超”行為,災害防治措施是否切實可行,瓦斯防治工作開展情況等。

建設礦井手續是否齊全有效,是否有未批先建、批小建大的情況,是否有未經竣工驗收合格擅自組織生產行為,是否有超過批准的聯合試運期限且未經驗收擅自組織生產行為,瓦斯防治工作開展情況等。

四、工作成效

煤礦“5·11”事故發生後,按省、市有關要求,我縣全部煤礦於5月12日開始停產整頓,6月3日,省安全監管局、煤監局、省經信委聯合發文要求煤礦停止井下一切作業活動。在此次全縣“煤礦生產建設秩序檢查”工作中,嚴格按照省、市要求,督促煤礦企業嚴格執行“一停四不停”工作要求,在檢查中未發現非法、違法生產、建設行為。

【第4篇】煤礦安全生產情況調研報告

煤礦安全生產情況調研報告

我省煤礦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原因主要有:成本投入不足;超生產能力生產;監管責任失察、權錢交易嚴重等。因此,針對我省煤礦安全生產現狀,我有以下幾方面的分析思考:

一、煤礦安全生產現狀

我省對煤礦安全生產從來也沒有停止過整頓和治理。xx年,山西繼續重拳出擊煤礦安全生產問題,但是觸目驚心的煤礦生產事故依然頻繁發生。僅xx年3-5月,在山西就發生數起煤礦重大傷亡事件。其中,xx年3月18日山西晉城市苗匠煤礦發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被困井下21名礦工全部遇難;xx年3月28日山西臨汾堯都區餘家嶺煤礦發生瓦斯爆炸,造成26人死亡;xx年5月5日山西臨汾蒲縣克城鎮蒲鄧煤礦發生瓦斯爆炸,遇難28人。雖然國家三令五申,但煤礦安全生產還是令人堪憂。近年我國平均每7.4天發生一起特大煤礦安全事故,遠遠高出世界平均水平。xx年我國煤炭產量約佔全球產量的35%,事故死亡人數則佔近80%;我國採煤效率僅為美國的2.2%,南非的8.1%,百萬噸死亡率卻是美國的100倍,南非的30倍。xx年3月,國務院總理xx在xx屆人大五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一些涉及羣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解決得不夠好。食品藥品安全、醫療服務、教育收費、居民住房、收入分配、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等方面還存在羣眾不滿意的問題,土地徵收徵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環境保護等方面損害羣眾利益的問題仍未能根本解決。”從社會發展的戰略意義上説,這些問題的嚴峻性,已經擺在了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非解決不可。一個社會只有生產是安全的,社會才是穩定的,民生才是有保障的。安全生產問題帶有行業特點,資源型的煤炭產業安全生產問題優為突出,因而煤礦安全生產就成了全省人民關心的頭等大事之一。

二、煤礦安全生產問題的原因

山西是能源大省,礦難頻發固然有其自然的因素,由於瓦斯、煤塵,煤礦區域的洪水、地震等原因,決定了煤礦生產屬於高危行業,但是更多的礦難都有其經濟和社會的原因。正如李鐵映指出的:“從已查處的案件看。幾乎每一起特別重大事故的背後都存在着腐敗行為。”正是這些原因衝破了人類設計的防禦預警系統從而引發礦難;正是這些原因破壞了人類自己制定的生產規則而造成礦難;正是這些原因使已有的煤礦事故預防技術和設備根本無法進人煤礦,導致煤礦事故的發生成為一種“必然”。當然,同樣原因也導致省政府近年來整頓煤礦安全生產秩序、抑制煤礦事故的各項政策和措施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同時,使山西省政府在煤礦安全工作上肩負壓力。

(一)煤礦成本投入不足,安全意識薄弱

煤礦安全生產的隱患始終存在:一是長期的資源配給制度,導致資源無償或廉價被使用。由於進入煤礦生產的門檻過低,經常性的盲目開採和無證開採,致使我省煤礦普遍安全投入不足。這是造成我省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和事故規模大大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原因。我省煤礦存在着地質構造複雜、傾角大、煤層薄、煤層不穩定和災害嚴重等問題。現有煤礦的生產基礎大多是計劃經濟時期由國家投入的,近年來鋼鐵、電力、冶金等高能耗工業的大發展極大地刺激和拉動了煤炭的過量需求,煤炭的過量開採造成技術更新緩慢和原有設備的迅速貶值。在煤炭逐步放開經營的環境下,投入問題暴露了出來,凸顯了政府在投入機制上調控政策和扶持政策的不足。一些承包的煤礦存在短期行為,拼命消耗,礦山資源枯竭,無法治理環境,無法可持續發展,政府繼續為成本買單,逐漸形成了惡性循環。二是比投入不足更加可怕的是安全意識淡薄。許多管理者漠視弱勢羣體,許多人對預防為主掉以輕心,“安全責任重於泰山”幾乎就是應付上級檢查的一句口號。安全意識淡薄一定意義上又説明了煤礦負責人的問題,一些權利階層的人“羣體性冷漠”造成了社會底層民眾被社會遺忘的境地。

(二)產權關係不清,價格機制乏力

煤炭資源開發與利用實際上一直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各地方無償佔有和支配礦業權,煤炭資源成為地方政府實現政績的手段。在產權分離的企業制度改革中,煤礦企業產權關係並不清晰,作為國家所有權的資源,歸地方分配使用,大多采取行政劃撥,而非採取招標、拍賣等市場競爭方式,加之行政審批轉讓的不規範,導致野蠻式開採,不僅開採成本未進入價格形成機制,而且回採率非常低,尤其是小煤窯極大地浪費了資源,採礦制度從根本上違背公平原則。煤炭資源的稀缺性和下游產業發展過熱必然導致煤炭價格的需求拉動型上漲。這種上漲一方面導致國家價格調控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導致煤炭企業因價格飈升的利益驅動引發生產失控。由於煤炭資源的稀缺性,價格卻未能真實反映價值和供求關係,煤礦生產不能有效地按照市場規律進行調節,一方面造成某些產能過剩的國有大型煤礦價格過低,另一方面造成承包煤礦的大小“煤老闆”謀取暴利。正是由於現行煤炭價格的計劃調撥,山西省幾十年的煤價都是國家計劃調撥的,必然造成煤炭市場秩序的混亂,而價格一旦上漲,產煤集中的地方就會發生安全事故。

(三)煤礦安全治理的障礙

能源緊缺、煤炭價格上漲使煤礦採掘業成為近年來的暴利行業。近年來山西煤炭市場噸煤的純利潤在100-200元人民幣左右(原煤會因為種類、質級等原因導致售價不同,由於貧礦富礦等原因導致生產成本不同),一個年產幾萬噸的小煤礦,年獲純利就可達幾百萬元,稍大生產規模的煤礦每年的純利可以超過1000萬元。山西省高平市的統計年鑑表明,xx年該市原煤累計開採量為1150.68萬噸,其中市屬煤礦為214.87萬噸,市以下鄉鎮煤礦為807.55萬噸。該市政府一位官員分析,根據xx年的數據計算,私人手中累計的原煤開採量應在700萬噸左右,按照每噸煤炭200元的純利潤計算,當年私人獲取的純利潤應該在14億元左右。正是這種超額利潤的誘惑使各級政府對小煤礦的整頓關閉措施難以施行。從煤礦事故的通報中,看到了礦主們在事故發生前後對法律的蔑視。很多煤礦在發生事故前曾多次收到當地煤礦安全監察部門的停產整頓通知,甚至曾經被這些部門實施關閉,但這並不影響煤礦的繼續生產,儘管把對礦難死者的賠償額提高到了20萬元,也同樣不能阻止礦主們繼續違章違法生產。因為,從煤炭生產中輕易獲取的暴利使礦主們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對抗安全監察部門的執法,甚至收買執法人員;同時,“20萬元”在日進百萬元的礦主們眼裏根本不算鉅款。一些官員的心理活動並不複雜:既然無法阻止煤礦的違法生產,就成為煤礦的暗股。正是由於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使得對煤礦進行管理與執法中,舉步維堅,實質性的安全問題不能杜絕。

(四)超生產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生產:煤礦安全治理的主要障礙

面對不斷惡化的煤礦安全生產現狀,省政府的治理整頓政策和措施首先受到了來自煤炭市場的巨大壓力。xx年以來,中國經濟保持9%以上的增長速度,每年煤炭消費量增長7%-9%。消費需求增長導致煤炭產量增長,從xx-xx年,全國原煤產量的累計增長量高達7.38億噸,累計增幅接近74%。xx年,原煤產量達到19.5億噸,與xx年相比,增加2,28億噸,增長13.2%;xx年,原煤產量達到了21.9億噸。比xx年增長9.9%。原煤增產主要是通過煤礦超出設計能力的生產實現的。xx年,全國27個產煤省(市、自治區)中,有20個省(市、自治區)超產,其中19個省(市、自治區)超產在10%以上,福建、陝西、北京等地超產均在50%以上。在超出生產設計能力的同時,原煤生產也超出了生產安全保障能力。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調查,xx年,全國原煤年產量為17.28億噸,而當年年底,全國具備生產安全保障能力的礦井的生產能力僅為11億噸,至少有6.28億噸的原煤是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生產出來的;xx年,全國原煤年產量為19.5億噸,當年全國具有安全保障的生產能力僅12億噸,至少有7.5億噸的原煤是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生產出來的。在經濟增長目標的刺激下,煤炭市場的需求已經不可能由那些安全設施和制度較為完善的國有煤礦予以滿足,這就為小煤礦提供了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xx年,全國小煤礦產量佔到了總產量的38%左右。

一方面,小煤礦產量份額的急速增加,再加上小煤礦安全投入不足甚至完全沒有安全投入,使得小煤礦不僅產量大增,而且成本也相對低廉,這就反過來迫使國有煤礦進入了減少安全投入和超設計能力生產的行列。另一方面,由於小煤礦在煤炭市場中已經佔據了舉足輕重的位置,對小煤礦高頻率的關閉整頓,則直接影響着全國煤炭市場的供給,導致煤炭供應形勢更為緊張,併成為推動煤炭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從xx年8月份開始,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對小煤礦進行治理整頓和關閉,由此產生的煤炭供需缺口將主要通過國有大煤礦產量的快速增長實現。從統計數據看,小煤礦僅佔全國煤炭產量的三分之一,關閉小煤礦不會對煤炭業產生太大的影響,關閉小煤礦留下的缺口完全可以通過提高國有煤礦的生產能力來填補。事實上,這給國有煤礦造成了巨大的增產壓力,使這些煤礦有了更好的藉口變本加厲地超設計生產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生產,進而加大了國有煤礦發生特大安全事故的隱患。xx年11月27日發生的龍煤集團七台河分公司東風煤礦煤塵爆炸事故便驗證了這一點。而各級政府以經濟增長為主要執政目標,這一目標引發了以煤炭為主體的能源市場中幾乎無止境的需求。而對市場經濟就是“增長經濟”的狹隘理解,則必然造就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畸形病態市場經濟。在這個忽視社會公正的市場中,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已經無法抵禦“看不見的畸形市場之手”的操控,包括中央政府在內的各級政府早已不能再像計劃經濟時代那樣,強制性地對煤礦實施管理和控制。當政府仍然試圖用習慣的行政強制手段去整頓治理煤礦安全生產秩序時,便總是遭遇到來自“畸形病態市場”的抵制,致使對煤礦安全一系列的治理措施無法獲得預期的效果。其實,即使在正常的健康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需求、產品價格、企業利潤和預防事故之間的關係也是複雜的,而政策實施的效果如何,最終還要視政府、企業和工人各方之間的互動和各種因素之間的關係而定。

三、關小建大,企業兼併重組,是煤礦發展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山西省政府在對煤礦的管理上重拳出擊,嚴厲打擊違法煤礦,但收效甚微。關小建大,兼併重組煤炭企業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的。為了遏制煤礦生產重大事故,構建和諧穩定發展的新山西,xx年開始,山西省政府一改習慣性的煤礦復工復產驗收工作,而是加大管理力度,凡未上綜採,實行機械化採煤、生產能力在30萬噸/年以下的煤礦不得復工復產,這一辦法的實行,對30萬噸/年能力以下的煤礦,加大准入標準。這就是山西省要將煤礦限制在1000座以內,實現全省煤礦集團化管理,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徹底改善山西省煤礦的安全生產現狀,從源頭上治理煤礦安全隱患,促進全省煤炭工業經濟穩定、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