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大學聯考作文押題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83W

2022大學聯考作文押題精品多篇

關於大學聯考作文的範本: 篇一

2022大學聯考押題作文題目及範文1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現在,有一類青年人被稱為“被動青年”。他們也知道運動的重要性,卻能把計劃好每天運動的時間壓縮甚至省略;他們因為看見別人認真學習也給自己報個網課,花了錢卻只買了個教訓;他們聲稱要改善自己的社交尷尬,結果參加聚會時因插不上嘴而掏出手機自己歡愉。

相信你身邊也有不少的“被動青年”,青年之被動,利器之鐵鏽也。請你寫一份以“變被動為主動,做新時代青年”為主題的倡議書,倡議書需要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情境;符合文體特徵;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學生可以選擇由題目提供的材料作為自己認識和思考的由頭,也可以由題目提供的部分材料加上自己身邊觀察積累到的其他“被動青年”現象而引發認識和思考。因為材料只是提供了現象,所以學生可以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個角度進行論證;但選“怎麼辦”作為重要的論證角度,先論證“變被動為主動,做新時代青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重點論證“應該怎麼做”。此外,“出現被動青年”的原因和影響,是多元的;“變被動為主動”的原因和影響也是多元的;“新時代青年的含義也是多元的”;“變被動為主動,做新時代青年”的具體做法也是多元的,影響和意義也是多元的。

解讀任務:要求寫倡議書,主題為“變被動為主動,做新時代青年”,考生寫作時要緊緊圍繞主題,表達自己對“時代”“青年”“擔當”“責任”等的認識和思考。還要注意符合倡議書的內容、形式的要求。

參考立意:

(1)拒絕被動,勇做主動青年—給廣大“被動青年”的倡議書;

(2)告別被動,做“有為”青年—給廣大“被動青年”的倡議書;

(3)化被動為主動,變“無為”為有為”給廣大“被動青年”的倡議書;

(4)時代呼喚主動有為青年給廣大“被動青年”的倡議書。

範文

廣大青年朋友:

大家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歷史際遇和使命。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新時代中國青年應與時俱進,真正承擔起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然而我們身邊也有不少的“被動青年”,他們因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而喜歡給自己找理由和藉口;習慣於懶散和逃避,而變得“佛系”。青年的發展與國家、民族未來的發展緊密相關。只有主動鍛鑄理想信念、掌握豐富知識,自覺錘鍊高尚品格,才能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為此,我提出如下倡議:

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要自覺厚植其根。“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青年處於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鈕釦扣錯了,剩下的扣子都會扣錯。在這一時期,尤其需要以德為先,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更要善於知行合一,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面對紛繁多變的社會現象、社會思潮,如果不能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有可能會疑惑、彷徨、失落,偏離健康的成長航向。正所謂根深才能葉茂,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自覺的信念理念,當代青年才能在時代大潮中建功立業,成就自己的人生。

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要主動強壯其志。《勸學》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面對信息時代、多元文化,當代青年理應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不斷創新的意識、敢於實踐的行動。青年是最富活力、創造力的羣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的前列。當代青年一定要矢志艱苦奮鬥,立足本職、埋頭苦幹,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譜寫不斷創新創造的精彩篇章。要不怕困難、攻堅克難,經受鍛鍊、增長才幹,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作出自己的貢獻。

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要自覺繁茂其葉。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在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包容開放中樹立家國情懷、遠大理想。既要有“小德川流”,豐富內在修養,在細節上下功夫;也要能“大德敦化”,胸懷世界和未來,樹立崇高的理想與志向,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

2022年大學聯考作文押題及參考 篇二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國潮”是一種現象,它需具備兩個要素:其一,要有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基因;其二,要與當下潮流融合,更具時尚感。——鳳凰網

材料二:“90後”“00後”是生活在國富民強時期的一代,擁有民族的文化自信,他們不再視國潮國風為老氣、傳統的符號,而是將其看作一種國際的文化浪潮、一種新鮮的生活方式。——界面新聞

材料三:近年來,消費市場上湧動起一股“守得住經典,當得了網紅”的國貨新潮流:老字號品牌煥新,傳統品牌升級,新鋭品牌崛起……——《人民日報海外版》

對於“國潮”你有怎樣的認識?請聯繫現實進行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參考範文:“國潮”何以成熱潮

瀘州老窖香水、青島啤酒外套、老乾媽衞衣……最近幾年,一波“守得住經典、當得了網紅”的國貨新潮流,讓人們記憶裏那些樸實、低調的國貨品牌通過聯名、跨界等方式在現代潮流和傳統文化的碰撞中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國潮熱”的興起,折射出年輕人新的情感訴求、價值歸屬和社羣認同。“當你買耐克鞋時,你可能並不僅僅是在挑一雙穿着去逛街的鞋,還可能是在表明自己的生活方式,説明自己是什麼人或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今天,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更加註重品質與個性。他們對於跨國品牌的態度也從曾經的盲目崇拜走向了現實理性。

“國潮熱”的興起,也是國貨的崛起。自2018年李寧攜鮮明的中國元素登上紐約時裝週之後,一大批國潮品牌向陽而生。曾經,進口是品質的象徵,國貨只是的“平價替代”;如今,隨着消費升級,“中國製造”正改變着傳統的刻板印象,更時尚、更前沿的中國品牌重新煥發出光彩,逐漸成為年輕消費者的首選。諸多跨國品牌在中國市場遭遇的水土不服也從側面印證了在今天的中國市場,要實現基業長青(本站★),離不開強大的本土思維。

盤點這些年“國潮熱”層出不窮的符號、形象、題材等,一個清晰可見的特徵是傳統文化和審美的復甦。諸如祥雲、繁體字等文化元素已經突破了文化圈層,加入這場情懷與時尚跨界融合的商業實踐中,重新定義了“潮”的概念,並引發年輕人對“東方美學”的追捧。

從這個意義上説,“國潮熱”既是一個經濟現象,也是一個文化現象。如果説,消費者的需求變化為國貨打開了新的發展空間,那麼國貨崛起也在重新塑造着消費者的文化追求,激發出內心的文化自信。阿里研究院發佈的《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國消費者購物車裏裝的八成以上是國產品牌。正是有了這樣一份文化自信,購買國貨、使用國貨、分享國貨才能成為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方式。

事實上,不僅國貨,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國漫、國劇等也藉助傳統文化IP實現了新生,還有越來越多年輕人自信地穿着漢服走上街頭。去年以來,李子柒在網上的走紅更是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中,她通過鏡頭,讓傳統的筆墨紙硯、蜀繡、桂花酒有了新的生命,為西方世界打開了一個發現中國之美的窗口。不少國外網友紛紛感歎,“李子柒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紹,那些被我們忘記的中國文化、藝術和智慧”。

讓“國潮熱”澎湃不息,就要呵護好這份文化自信。“國潮”二字所承載的意義,遠不止跨界融合的商業創新。因此,對企業來説,切不可僅把“國潮”當噱頭、借勢營銷。如果只是堆砌文化符號,不挖掘核心價值,失去了對文化的敬畏、對品質的堅守,既無法恰當傳遞出潮流理念,也與“國潮”的文化內涵相去甚遠。在國貨品牌彎道超車的路上,需要多一點這樣的文化自覺。

2022年大學聯考作文押題及參考 篇三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文。

《中國式家庭情感表達方式》調查報告顯示,在受訪者中,三成人表示“家人之間不好意思説愛”,近四成人表示“想表達,但找不到合適的方式”,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愛需要表達,即使是家人之間”。14%的受訪者從未主動擁抱過父母,8.2%的受訪者從未主動和父母牽手。而關於“愛的期待”的數據中,最被“期待”的是“專心的陪伴”,佔37.7%;排在第二位的是“肯定的言語”,佔28.3%;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別是“愛的服務”和“愛的禮物”。

某報“家庭”專欄轉載了上述內容,並開展專題討論活動,向社會徵稿。請根據上述材料,以“給愛一個行動”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向該專欄投稿,表達你的感觸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參考立意:

1.愛要大聲説出來;

2.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3.最親的人更需要愛的滋養;

4.家庭情感表達帶來的温暖、意義;

5.愛需要行動。

參考範文:給愛一個行動

在當代中國式家庭情感表達方式的調查中,有人認為家人之間不好意思説愛,有的則想表達,但找不到合適的方式。筆者看來,在家人之間,愛就該勇於表達,並且要用行動來凝聚親人之間珍貴的情感。

隨着年齡的增長,人們或多或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家是庇護我們的搖籃,是一灣温暖的海港,靜靜地撫慰疲憊的航船,家人的鼓勵和關心是我們能夠強大而又堅韌的後盾。我們在成長,對愛這個字難以啟齒,我們礙於面子,澀於肉麻,但仔細想想,家人之間是沒有隔閡這一説的,一個小家,能夠一起共同成長几十餘載,經歷了各種甜蜜温馨的瞬間,熬過了數不盡的困難,我們與家人早已密不可分,何來礙於面子,何來不好意思?

愛需要表達,即便家人之間,可能有人會説,我愛我的母親,天經地義,還用特意去表達嗎?誠然,這麼想當然沒有錯,只是筆者認為,我們經常帶着好的面孔去和外人交往,用上了我們自己的好脾氣和最認真的態度,可為什麼不能對自己如此親密的家人予以好脾氣,訴説我們的愛呢?感恩之心人人有之,賦予行動方可始終。家人之間表達愛意可以營造一種幸福温馨的家庭氣氛,倘若互相冷漠,家人之間都抱着一種沉默是金的想法,那這個家庭真的是太過於冷清了。

愛是一種情愫,一種象徵美好的尤物。人們擔心自己的愛不夠,害怕行動不能很好地詮釋自己對家庭的愛。在我看來,愛就是一種習慣,它不需要太多的形式去修飾它。

在愛的數據中,專心的陪伴位居首位。是啊,細想一下我們與家人有多久沒有小酌一杯談論趣事了?多久沒有共坐沙發前看上一個電視節目了?我們表達愛,可以在餐桌上替父母夾夾菜,説一句“媽,今天的飯菜真好吃。”我們可以對兄弟姐妹説一句“別太拼了,注意身體啊。”一言一語,一行一舉,溢滿了屬於自己與家人專屬的回憶。你看啊,這並沒有那麼難,對嗎?

給愛一個行動吧!凝聚你真誠的心,用最實在的行動給予家人愛的信號。至少在回到家時,放下手上忙碌的工作,放下響個不停的手機,與家人歡聲笑語,共享天倫之樂,多瀟灑,多自在啊!

愛之傾訴,凝聚濃情,濃情縈繞於我心,洋溢於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