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傳統文化的傳承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9W

傳統文化的傳承作文多篇

傳統文化的傳承作文 篇1

2014年新春佳節之際,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推出一個特別調查節目“家風是什麼?”,引發人們對家風的熱議。許多人認為,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人品,家風會影響人的一生。

那麼,家風究竟是什麼?家風,顧名思義,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的規矩,是每一個家庭成員從小到大都需遵循的祖訓,是能夠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

追溯歷史,不管是大家還是小户,大多十分重視家族成員對這些規矩的遵守和執行。從《顏氏家訓》到《曾國藩家書》,中國古代公開出版的“家訓”在百種以上。這些家風、“家訓”雖然彼此會有不同,但是其核心都是“仁義禮智信”,這也是中國傳統價值體系中最核心的因素。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既是形成家風的基礎,又通過家風在每一個家庭中傳承。家風是我們引以為豪的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得以發展的載體。

當代社會,飛速發展,很多現代的事物衍生出來,很多傳統的東西漸漸淡去。“家風”一詞對現在的很多家庭來説已經開始變得陌生,很多好的家風、家規被淡忘。現在大家聚在一起,又有誰會談論家風家規呢?

家風雖説只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卻是社風民風的基礎,很多貪官分子的墮落起點,正是始於家庭這道“防火牆”失去效力。家風不正的人,不可能有一心為公的情懷;家風不正的社會,也不可能有健康良好的政風與民風。

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傳承優良的家風、如果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擁有良好的家風意識,令人心寒的社會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個家庭的家風是積極向善的,一個家的所有家庭成員的品德是純潔的、高尚的,那麼一個社會定然是和諧的。

傳統文化的傳承作文 篇2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彙集而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多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包含着老祖宗的生存智慧。傳統文化起源於過去、融合現在與未來的動態的主流觀念和價值取向,具有承前啟後的特質,影響着一代代的人。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漸漸開始感受到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積極作用,越來越重視起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於是形形色色、良莠不齊的傳統文化培訓形式應運而生,從表面上看似乎機會很多,但實質上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相較於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傳承方式相對單一,人羣也相對固定。

在各大收索引擎當中輸入“學習傳統文化”這幾個字樣,搜索到的信息更多的是某次學習心得,反而學習形式的推薦則很少。據瞭解,目前繼承和弘揚傳承傳統文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在學校開設相關課程,如書法、繪畫等;二、部分高校開設相關課程;三,社會面的培訓機構開設的課程。四,企業培訓。不管是哪一種,我們不難發現通過這樣的形式所展現的傳統文化內容實在是太有限了。傳統文化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所以僅憑單一的形式是很難對傳統文化做一個的完整的呈現,這樣的一個現狀對於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非常不利。

分析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想要改變也應該從多方面共同努力。首先要在認識上作提升。儘管目前有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了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但學習傳統文化並沒有在老百姓當中形成廣泛的認識。那麼在老百姓當中營造普遍學習的良好社會氛圍至關重要;其次,創新學習形式,豐富傳統文化的展現方式。目前,人們接受傳統文化的形式主要通過課本、課外培訓,偶爾的講座這樣單一的形式,直接制約着傳統文化的傳承。在未來創新傳統文化的展現形式和學習形式將成為傳承的關鍵所在;第三,營造普遍學習的社會氛圍,給傳統文化提供延展的空間。高速的社會發展,讓大家的生活節奏不斷的加快,而相反的傳統文化傳遞出的節奏相對較慢,這種節奏上的不一致也阻礙着傳統文化的傳承。營造普遍學習的氛圍至關重要。

傳統文化的傳承是一項長期且複雜的工作,多方合力,做到讓傳統文化根植於每一個人的心,最後外化於行動,這樣才是對傳統文化成功的傳承。

傳統文化的傳承作文 篇3

沒有土地的滋養,就沒有了參天大樹,沒有底層堅固的地基,就沒有那高樓大廈,沒有中華傳統文化,就沒有現代文化的,繁榮發展。

近年來,有不少學生利用其寒假時間去參加傳統文化培訓班,他們的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俗話説人不能忘本,我們現在所學文化,其根源都來自於傳統文化,所以我們應該繼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繼承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世界上的每個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我們的文化也不例外,傳統文化中有優秀的也有其不好的,部分,我們應該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繼承並發展下去,作為學生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只有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古文,讓我們領略了古人的風采,學習歷史,讓我們瞭解了古人的偉大成就,古人們留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是非常寶貴的歷史文化,它能夠豐富我們的生活,增強我們的精神力量,促進我們全面發展。

發展傳統文化,面向世界博採眾長,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五千多年沉澱下來的,有其獨特性區域性,21世紀的現在,倡導和平與發展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是促進國與國之間進步的一個途徑,所以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得更廣闊,更長遠,既要借鑑各國優秀傳統文化,也要爭做中外友好關係的使者,中華文化有其固有的包容性,兼收幷蓄,所以我們更加要不斷促進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促進,共同發展。

立足於傳統文化,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文化也是其中的變化因素所以我們必須牢牢抓住傳統文化的根,在其基礎之上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使其順應時代潮流,現在傳統文化的氣息還隨處可見,春節貼春聯,守歲等悉數已深深烙在人們的心裏,在其基礎上,人們也在不斷的革新,讓新年更加的熱鬧,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魂,如果沒有傳統文化,就沒有現代社會文化的繁榮,所以我們必須牢牢抓住傳統文化這個基礎,在此基礎上不斷髮展,不斷創新。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魂,是現代文化繁榮發展的根基,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成分能夠促進社會發展,請同學們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吧!

傳統文化的傳承作文 篇4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它包括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古典哲學、中國古典史學、國畫、書法、篆刻、對聯、中國古典音樂、中國古典園林、中國古代建築、中國古代科技、中國古代工程、中國古典雕塑、陶瓷、絲綢、酒、茶、中國功夫、中國手工藝品、中國民俗、中國菜、中國古典醫學等等。

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傳承作文 篇5

各個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國家之所以富強,是因為文化,社會的,社會之所以和諧,是因為文化。我國是世界文化唯一延續的四大古國之一。在現實生活中,傳統文化的利弊日益暴露,有大部分已經被淘汰了,但有些人卻想把傳統文化一塵不變地交給下一代,這就需要注意了。傳統文化有好有壞。我們應該發揚好的。剔除壞的。因為她會楊勇青少年的心靈。甚至束縛他們,所以在面對傳統文化,我們要取捨。

中國有過年的習慣,過年會使人精神煥發,過年還要燃放鞭炮,放煙花,隨着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現在我們不燃放鞭炮煙花了,有人會説過年是傳統文化,燃放鞭炮不是理所應當嘛,難道傳統文化不重要了嗎?不,不是的燃放鞭炮煙花會使空氣,變差。也會引起一系列的環境問題,目前人們已經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為了這個地球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人們正在保護環境,所以不燃放鞭炮,煙花並不是,拋棄了傳統文化,而是發揚了他。傳統文化理應現在結合我們一樣。中國素來是禮儀之邦,而尊老愛幼,尊師重教我們已經傳承了五千多年。

它是傳統文化,它是發揚光大,會永不磨滅,因為它是民族之魂永不磨滅。但現在出現這樣一個問題,有些老人仗着尊老愛幼的傳統揚言這樣了,分家。我在一本書上看到,有個老人每天下午都會端着板凳坐在車上,人肉搶位,等到他們而女同事,不會為了停車的事而煩惱,這引得我們的思考,如果那兩個老人,每天座位,會不會引起別的控車主的憤怒,甚至社會上一些不諳世情的出現。

如果長此以往,每個車主的父母令人,那社會還會穩定嗎?還會和諧嗎?難道尊老愛幼就是理由嗎?現在有些人打着各種幌子,請青少年學習傳統文化,去學習那些喲,腐蝕作用的文化,以此來謀劃我們青少年的心理。如果我們接受傳統文化,那以後準,會不堪設想。因此在好的傳統文化上,我們更應該擦亮眼睛,用傳統文化,用批判的眼光去對待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學習的,因此我們要學會取捨。

與傳統文化之精華,省傳統文化之糟粕。我們勢在必行——取捨。

傳統文化的傳承作文 篇6

前不久,我和其他小記者看了一場木偶戲。

這場戲主要講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因為全程都是説本地土話,實在聽不清楚,只能靠媽媽翻譯。不過也很開心,畢竟第一次看木偶戲,很新奇,想不到家鄉還有這麼有趣的藝術。

後來才知道,木偶戲是我們本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了不起。不禁對木偶戲的演員們充滿了欽佩。

演出結束,我們找到演員們採訪。這些老藝人的年齡都已有70多了,他們自己説“快不能演了”。

老演員們告訴我們,玉林本地的木偶戲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唐朝的'時候就有了。天啊,原來是那麼久遠的了,太不可思議了。“今天演的《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就是為你們警醒,這是我們本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你們好好傳承下去!”

不過説是這樣説,老演員們感歎説“要想傳承下去也是困難重重”,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去高檔次的電影廳看3d、5d電影,根本不願意來這,更別説傳承下來,到時候可能連會拿木偶的人也找不到……”,説到這兒,面前的這位老藝人眼裏有一絲絲亮光,他流淚了。

木偶戲雖結束,我耳邊卻動盪着那位老藝人的聲音,回想着老藝人説的話。真的,就連爸爸——電腦和手機幾乎成為他最重要的寶貝,有誰有興趣去關心那麼“落後”的東西呢?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傳承下去,確實值得人們思量呀!老藝人們和我外公那輩人的興趣愛好,我們不可能只憑着學業單一地來傳承。要想跨過這一個門檻,必須要接好這一棒,告訴後代們,一代代傳承下去,這才可能永久地使它成為我們的驕傲。

就比如説我們的敦煌壁畫,日子是一年年地過去,可是,總有一天它終究會消失,那我們的後代,就只能在它沒有消失之前,儘量去把它拍成記錄片,放在文學館裏存放着,給後人們看……我們的木偶戲也不例外,當然少不了影音資料,但如果我們繼承了文化的傳承,它就不會消失!

傳統文化的傳承作文 篇7

古語曾説:“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晉文公設立寒食與清明,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的忠心護主,後來在民間慢慢發展為祭祀、掃墓的習俗。

但是,就在中華文明一代代的傳承過後,是不是漏掉了什麼重要的東西呢?

清明節在民間流傳的初衷,是祭奠逝去的先祖,紀念前人所留下的偉大功績,讓子孫後代世世代代記住祖先,以告慰在天之靈。但並不少見的是,每年的清明節,在公墓前,玩手機,高聲談笑,甚至奔跑打鬧的年輕人都不在少數,這樣的“掃墓”真的能達到“紀念”“懷念”的效果嗎?——從什麼時候開始,連清明節上墳的習俗,都已經成為了一個走過場的形式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就連清明節去掛社、掃墓,都像是完成一項一年一次的任務,而非真正懷有崇高的敬意去緬懷逝者,那麼在這麼多年的傳承後,清明節的掃墓是否已經變了味兒,成為當代人表達敬意的一種“作秀”方式呢?

如果連其中包含的情感和初衷都已然不再,那麼,這樣的傳統節日、傳統習俗的傳承到了如今,倒是像極了一個笑話,它們又還存在什麼意義呢?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千年沉澱,沉澱下來的只有這樣毫無意義的“儀式感”嗎?這樣已經近乎於沒有意義的事情被堅持下來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無非是人們的自尊心在作祟,生怕哪年自己不去掃這一回墓,便會落得他人口舌,落下個不孝子的名聲。在我看來,不抱感情的掃墓,與不去,根本就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區別,孝與不孝也根本就不該從這些繁瑣的儀式上去判斷,真正的孝該落在實處,而不是在逝者已去過後來惺惺作態。

退一萬步講,逝去的人們就真的希望看到這一切,看到自己的子孫不抱任何傷感、任何悵惘的過這麼一個過場,做這麼一次秀,真的會高興、會感到慰藉嗎?恐怕未必吧?不僅如此,到了今日,哪怕只不過知道清明來歷的又不過只有寥寥幾人。

除了清明節,變味的傳統節日比比皆是——緬懷屈原的端午節,淪落到今日只是一句“放假了”所全部概括殆盡;闔家團圓的新年,年輕人卻紛紛抱着個手機在手機上搶“紅包”,把本該陪伴的親人冷落在一旁。

這樣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祖先、是我們、是中國人想要傳承下來的嗎?歷史感的厚重,就這養被歲月的銼刀一點點磨平,銼去了。在快節奏的當代生活裏,繁雜的禮節被慢慢省去,但在省去這些禮節的同時,卻也失落了許多本該被保留下來的美好情感。

變味的傳統文化是否傳承下去,這個問題,我想,還需要更多的人逐漸重視起來罷……

傳統文化的傳承作文 篇8

陽光灑落在幽靜的花園裏,梧桐葉斑駁的影子落在我身上。我席地而坐,膝上攤開一本厚厚的《論語》,不停地讀着、揹着,一股清新、淡雅、古樸的墨香沁入心脾。身旁,一隻又一隻小鳥兒飛來飛去,美麗的歌聲時而婉轉動人、時而清脆動聽。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國學教我們學習方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國學教我們為人處事;“百善孝為先”國學教我們孝敬之道。

中國文化,就是風雨中堅忍不拔的大樹,無論有多大的困難都無法將他打敗;就是風雨時同舟共濟的努力,團結一心用愛温暖每一個人;就是風雨後七色的彩虹,只有在與困難搏擊之後才會顯現。

5.12,我要愛。在5.12特大地震中,我們淚流滿面,在巨大困難面前,所有同胞眾志成城;2008,中國北京。在聖火遭遇困難的時刻,中華兒女不惜一切代價,在08奧運之風吹遍世界的時候,炎黃子孫熱情歡迎各國各族人民。這,不就是中國文化所倡導的嗎?這,不就體現出了中國文化經久不衰嗎?

其實,中國文化就在我們細小的舉動中流露。在早上,媽媽耐心的叫我們起牀;上學路上,不隨便攀折樹木;學校裏,見到師長禮貌問好;上課時,謙虛認真地傾聽;課間,朋友互相幫助,不恥下問……國學並不是一定多麼深奧的哲學,而是在最細微中體現的。人們常説“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確如此,但是腹有詩書卻不能夠真正做到書中所講,豈不是變成了書呆子?!現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學問,卻顯得特別膚淺,是他們學問少嗎?不,是他們做不好。在如此發達的21世紀,我們需要的是高素質的知識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質”放在前面,是為了強調文明、禮儀、幫助、關愛、感恩等素質的重要性。而這些素質就是直接或間接的來自中國文化,這些中國文化,就是大家所説的國學。

中華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紀中國文化,就在我們手中!讓我們共同傳承,讓我們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的傳承作文 篇9

有一位鄉村民俗藝人,一生全心全力致力於傳統藝術的薪傳工作,當他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這些傳統民俗藝術,其實都是當年鄉親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予以整理、發揚與傳承的話,恐怕不用再過多久之後,就會淪落為課本上的“知識”而已,將完全與生活脱離了關係!

老先生的一番話,確實值得人們深思;不過隨着物質生活改變的趨勢,以及文明腳步快速奔馳而過的現象來看,有太多的古老傳統與生活藝術,不經意從日常生活當中,悄悄地流失而讓人覺得蠻可惜。

至於倖存保留下來的寶藏,對於某些人而言,卻覺得有一點迂腐而無法吸引他們的興趣。

所以大部分的情形,總是隨着老藝人自然凋零而失傳;比較幸運的特殊傳統藝術,則是透過有心人士不斷尋尋覓覓之後,才得以彙整其全貌而加以保存。

不過最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情況,就是那些古老的傳統文化或藝術,經由外國人的肯定之後,才獲得國人的注意與重視,並且驀然發現,原來那些都是不可多得之瑰寶!

當然在一切都講求新穎、刺激、速度與功利的時代裏,對於傳統與現代兩者之間的衝突,有些時候也必須面臨抉擇的無奈。

所以當節奏緩慢的民俗藝術,碰到兼具五光十色與時髦感十足的現代風尚,通常只有退居幕後的命運,進而逐漸失去長久以來所累積的榮耀。

雖然類似之情境,不盡然屬於褪色光環之悲哀,不過卻也沒有對與錯之區分,因為那只是凸顯出潮流改變之餘,其所自然發展的一種趨勢而已。

“可是當生活藝術與情趣,假使被過分現代化包裝,或者由外在新鮮事物的強烈刺激之餘,人們的內心或許會備感空虛呢!”一位社會學老師不諱言的説。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有些人難免從內心興起一種迴歸原始的慾望,藉由此種返璞歸真的思維,現代人終於開始懷念起簡單、淳樸而自然的農村生活。

於是其影響所及之情境,乃讓深藏於心中的原始聲籟,再度喚醒人們沉睡的心靈,進而開始嚮往單純的生命意境,當然一些傳統薪傳藝術,便成為人們口中的民俗瑰寶!

然而大家都很清楚,有很多傳統藝術工作者,其所最為憂心忡忡的事情,就是年輕人不再有足夠的耐心,來作為保留與承襲古老文化精髓之工作。

因此他們最常説的一句話,就是深怕後繼無人而失傳。

長者的感慨與擔憂不是沒有道理,誠如那位老藝人所説,當一件民俗瑰寶被遺忘,進而僅僅成為知識之際,極有可能無法傳承下去,甚至很難還原其本來之風貌,甚至終將會消失無蹤呢!

有一位長者曾經説過一句話,他説:“無法創造藝術並不可怕,可是遺忘優良傳統卻是極其不智!”

他的話自有其看法與道理,不過人們也都知道,固有文化之形成與孕育,其實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人文史。

所以祖先所走過的腳步,以及其所留下的足跡,毋須全然予以唾棄或抹煞;而且先人的智能,在某些層次而言,有時候還具有超越新新人類之想象空間,所以有不少歷久彌新的文化傳承,仍然可以放諸四海皆準。

尤其數千年以來,咱們的孔老夫子,以及國外的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等中外哲學家,其充滿智能與睿智的哲理,至今仍然中外適用而不墜;又如音樂家貝多芬跳躍的音符,仍然流過千古而不衰;甚至莎士比亞的作品,也依然屹立於文學國度之峯頂。

這些人文的寶藏,歷經時光之洗禮而愈發散出亮眼之光芒,從來就沒有人認為,那是千年以前的思維,所以並不適用於現代,更無人會覺得那是迂腐之象徵,進而否定其卓越之貢獻。

所以人們開始覺醒,假使今日對於傳統文化與藝術,只是虛應故事而不予以重視的話,縱使把它們當成常識與知識一般對待,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的文化生活領域裏,恐怕會缺乏歷史傳承的榮耀與驕傲,那麼將會是另外一種不可彌補之遺憾!

傳統文化的傳承作文 篇10

中國的傳統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在這裏我們可以認識古代大思想家,瞭解古代神話故事,欣賞古代建築……我最喜歡的有:中國剪紙、中國戲曲、中國皮影等等。

中國的剪紙文化非常有趣、好玩。我們可以剪出花鳥魚蟲、梅蘭竹菊。我見過剪出的花鳥魚蟲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我還見過剪出的梅蘭竹菊,看着這些花花草草感覺就能聞到花香。

中國的戲曲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我都聽過的戲曲有:豫劇、京劇、黃梅戲、崑曲等等。我剛剛聽到這些戲曲的時候我不知道他們在唱些什麼,後來媽媽説:那戲曲裏都在講述一個個感天動地的故事,讓我學到了很多道理。

中國的皮影戲就更美了。我看過武松打虎、美猴王、三打白骨精。這些皮影戲做工精良、惟妙惟肖,一根根絲線牽着皮影的手腳一上一下,特別好看、好玩。

這就是中國美麗的傳統文化,我歡迎五洲四海的遊客常來中國玩,我們也要保護和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