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江蘇大學聯考語文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1W

江蘇大學聯考語文作文【多篇】

江蘇大學聯考作文材料 篇一

今年的江蘇卷作文,一改往年玄虛高蹈的風格,調整視角,將關注的目光投射到“地面”,關注起了人們生活中日日離不開的“衣食住行”中的“行”。從“車”這“一斑”,窺社會發展之“全豹”,很接地氣,讓學生有事可敍,有情可抒,有議可發。

雖説考場內每位考生來到這個世界僅有十幾年時間,但他們可以清晰地回眸中國百姓藉助自行車、摩托車、汽車出行的歷史,看到我們的祖國以汽車、火車、高鐵的速度前進的事實。是的,車的變遷,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祖國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

扣住“車”的變遷,可以敍述精彩的故事,講述家庭、個人的“交通史”;可以抒發真摯的情懷,讚美科技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可以發表真知灼見,探討車與人、車與國以及車與科技、車與環境的關係。

但是,無論表現什麼主題、選擇什麼文體,都應當記住:車,只是一種服務於人類、方便人們出行的工具,而不能成為炫富的物品、作惡的兇器和破壞人類生存環境的罪魁!

更多大學聯考作文相關文章推薦:

1.全國卷III大學聯考作文材料

2.20全國卷II大學聯考作文材料

3.年全國卷I大學聯考作文材料

4.2017年浙江大學聯考作文材料

5.2017年江蘇大學聯考作文材料

6.2017年山東大學聯考作文材料

7.2017年全國大學聯考作文彙總

8.全國各省今年大學聯考作文題目大全【2017最新】

9.2017年語文大學聯考作文題彙總【全國各省】

10.2017年全國1卷、全國2卷、全國3卷大學聯考作文題目【彙總】

關於江蘇大學聯考作文 篇二

一直很喜歡《項脊軒志》這篇課文,不是為了那句令很多人動容的“今已亭亭如蓋矣”,而是南閣子典雅別緻的環境:僅容一人居住的小房間卻門窗俱全,院子裏隨意地種上蘭、桂、竹,偶爾會有幾隻小鳥停留啄食,而到了十五月圓夜,桂花樹的影子投在牆上,隨着微風輕輕舞動。不用擔心隔壁家的夫妻吵架讓自己難以安寢,不用頭疼晚飯後外出散步被浩浩蕩蕩的廣場舞大軍阻斷去路……細細想來,自己也許嚮往的就是那一份難得的安靜。

我們被拋入到一個聲音爆炸的世界,消除聲音符號似乎都是不被允許的:從讀書起我們都會被鼓勵要積極發言,工作後無論是在什麼類型什麼級別的崗位,“與人溝通”都是一項隱形卻基本的要求——我們被要求張開嘴“説話”,要多説話;也被教了許許多多應當去説的話,卻從未有人教我們如何“不説話”。

所以經常會有人語出傷人卻渾然不自知,會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如入無人之境——沒有體會過安靜又如何會有適應維持安靜的意識和能力?一個非常通俗易懂的例子,大多數人是沒法適應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旅行的,倒真不是多一個人就能提升活動品質,只不過多一個人就多了一張嘴,可以打破那種尷尬的安靜。久而久之,我們再難適應偶爾來臨的安靜,想方設法地逃離安靜。可是安靜真的有那麼可怕麼?

史鐵生曾經不加掩飾地表達他對安靜的嚮往:“想念地壇,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靜。坐在那園子裏,坐在不管它的哪一個角落,任何地方,喧囂都在遠處。”我們會以為地壇是一個天然的隔音器,隔絕一切聲音,裏面一片死寂,不過我們很快就發現史鐵生耳中的地壇“並非無聲”:暮鴉吵鬧着歸來,雨燕盤桓吟唱,風過檐鈴,雨落空林,蜂飛蝶舞草動蟲鳴……自然的呼吸聲此起彼伏地在他耳邊迴響,生命的脈搏就有力地走在他的心上,他可以放心地卸下包袱,用慢鏡頭回放腦中的記憶,撫摸生命的每一道痕跡。自然的力量永遠神祕而不可忽視,他在地壇裏想明白了為何上天會安排他殘廢了雙腿,面對必然會降臨的死亡應該如何生活,自己的母親為何會早早離開自己……地壇的安靜卻給他注入了力量的源泉,所以我們才能在他的字裏行間觸摸到難以潛藏的韌勁——一個活到最狂妄的年紀卻殘廢了雙腿的人,他認真而努力地活着,還想着帶給別人最懇切的期冀。

而這一切,就來自地壇那豐富的安靜。

初讀《紅樓夢》時非常不喜歡寶釵,總覺得她是一個虛偽世故的女子。過了幾年再拿來細細品讀時,卻發現曾經我忽視了她身上許多東西。賈母帶着劉姥姥逛大觀園時第一次對寶釵的蘅蕪苑有了直接而細緻的描繪——奇草仙藤,冷絕蒼翠;屋子裏則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牀幔也是極其素淨的。就像前文薛姨媽提到寶釵“不愛花兒粉兒”的,她的居所、她的寢室,在她自己能夠做主(因為大多數面對外人時,她所做的是一個別人所要求的她應該有的樣子)的小小地界裏,她安靜而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追求,不再做那個大家所期望的小姐(也許其他年輕的未出嫁的貴族小姐,閨房裏應該精緻美麗,院子裏則是各色花草),直到賈母帶着眾人遊覽大觀園才為我們揭開神祕的面紗。比起許多刻意追求特立獨行以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之人,寶釵並未將自己與其他貴族小姐的不同作為自己的身份牌,卻也沒有像我們在書中大多數時候見到的那樣順從得像戴上了面具般沒有自我,而在自己的一方天地裏安安靜靜地保持本初的自我。而讀者則有幸沾劉姥姥的光見識到了寶釵的另一面(又或者説是她心底裏的自己),才明白那個一貫的安靜下卻也有着一股可愛可歎的固執和叛逆。

所以何須懼怕安靜?只不過我們固守舊地,忘記或是拒絕尋求安靜下的一個個跳動的音符。也許當我們學會正視安靜,在緘口沉默時耳邊卻會傳來紛繁的自然之音,告訴我們,安靜,也可以很豐富。

江蘇大學聯考作文 篇三

佛家有智慧三境: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早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現在我認為,智慧還能分為三境:山,海,天。

第一境便是這山。山,屹立於大地之上,向來是高大、穩重的象徵。一開始,人的智慧就如同一個土丘,隨着時間流逝,經驗累積,人的智慧也便如山一般逐漸升高。由一句不見經傳的土丘升格為名山,最後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地步。但是,這一境的智慧也是如山一般死板,只是量上的累積,不能變通。就如同山永遠無法比人高,無論山多私巍峨,如何頂天立地,山就是山,不能動,不能跳,只能被侷限在土壤之上。

因此,第二境便是這移動的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經過不斷學,融會貫通,智慧轉變為遼闊的大海。水無常形,人的智慧在這一境,可以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而不被死板的思路所困。同時,大海何其寬廣,就算是將地上的山全部填入,都無法將其填滿。然而,人要到達一境界是何其困難。雖然人有時也會靈一閃,做出一些精妙絕倫的事,但那就如名山上的流水。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將那流水歸一,成就智慧第二境:海。

比海還寬廣的只有天,所以第三境便是天,但天不僅只是比海寬廣。天,首先它籠罩萬物,無處不在。同時又無形無象,不可捉摸。在這一境界,人的智慧已趨於化境,大智惹愚。就如同氣,看不見,摸不着,但確實在那。智慧到了這一境,便已不再是智,而是到了道的地步。道之道,非常道,有這種智慧的人,做事都有着各種深意,並很難為人所理解。人類歷史上下幾千年,有這種大智慧的人為數不多,如老子、釋迦摩尼等。

智慧三境,智慧逐漸增加,但人卻就得謙虛,山自認為可通天,海自認為圍繞了一切,但只有天知道,智慧無窮。就如同大圓與小圓,大圓面積比小圓大,但其接觸的未知也比小圓多。

因此,智慧雖可分為三境,但仍是無窮無盡的,就如同天外便是那星辰大海。所以,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儘自己所能,向着下一境,向着那無盡的天空,星辰大海進發。

最新江蘇大學聯考作文範文三:智慧是一間寂寞空屋

夏雨初霽,於校內一棵不知名的老樹上,拾提一隻蟬蜕,很好的中藥。

一顆露水滾落。就着千千萬萬露水的光芒,我看清了這隻晶瑩剔透的蟬蜕,這是一間寂寞的空屋,惹人懷想蟬那令人敬佩的、生命的智慧。

如同大自然一樣,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智慧即是一間寂寞空屋,不盤花簇錦亦不金碧輝煌,只如蟬蜕一般在灰色的雨幕中微微閃耀着一星光華,於漫漫長夜中點燃了一豆燈火。

寂寞空屋,耐得住寂寞亦拒絕悲涼。蟬之生命有限,於陰暗潮濕的地下蟄伏數載只為了一個夏天。數千個寂寞長夜它們無言熬過,待到一朝羽化,便成為盛夏最出色的歌者。這時,它們的生命已然垂垂老矣。人之老年,卻免不自憐自哀,憂傷慨歎,哪裏來的心情唱什麼歌呢?可蟬偏不。“烏髮如銀”的時節偏要日日歡歌,這便是生命的大氣度。

寂寞空屋,可有形可無形,是一個人此生生命存在的證據。人之智慧便在這空屋中歲歲積澱,藴於血脈的最深處。項脊軒,舊南閣子也。這是歸有光的寂寞空屋。室僅方丈,容不下金銀珠寶亦容不下繁華如夢,容得下的僅是那一份割捨不斷的回憶。“某所,而母立於茲……”歸有光在這裏讀書成長,身後有母親噓寒問暖的身影。空屋雖寂寞,此心卻温柔,體察父母親情,就是我們最平實的智慧感悟。

寂寞空屋,給高蹈以平實,給浮華不定的心靈以腳踏實地的依靠。史鐵生活到最狂妄的年紀上忽然殘廢了雙腿。他的世界,從此不再有歡笑嬉鬧。他走進地壇,走進百代帝王家遺落下的那一間寂寞空屋。他看見葉上陽光、花間蜂蝶,他聽見這世界繁華落盡,生命一如往昔的答案。“死亡是一個必然來臨的節日”,史鐵生如是説。他的生命於此一間寂寞空屋中褪去了年少氣盛,褪去了高蹈與不切實際的幻夢,他擁抱敞開的生命之門,成為智者。

人活於世,往往被各種各樣的幻光所眩惑,心靈與智性迷失在追逐所謂天堂的路途中。其實,“天堂不是一處空間,不是一種物質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坦途。”我偏居一隅,獨擁這一方智慧的寂寞空屋,我已在天堂。

江蘇大學聯考作文預測 篇四

近年來,方興未艾的海歸潮中,越來越多的出國留學者選擇回國,從這個現象中可以表明中國的民族凝聚力越來越強。

民族的凝聚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盛的標誌,一個人的力量也許弱小,但是千千萬萬個人組合起來就足夠強大了,甚至可以毀滅世界,當然這説的有點太不誇張了,不過這種力量的確是不容小看的,回望歷史,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戰勝侵略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激勵着各民族兒女風雨同舟,自強不息,戰勝內憂外患,共同創造了祖國的美好明天,如今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中,民族的凝聚力顯得尤為重要,面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斷加強,科技的迅速發展,經濟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距離縮小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縮小了,外國的思想文化風俗習慣等隨之在我國傳播,許多傳統的優秀文化因此被標上了利益的標籤,被商家買賣許多人過上了西洋節,而自己家族的傳統的節日卻越來越少,過了什麼時候起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麥當勞肯德基,而我們自己的餃子麪條越來越少了,這難道不是民族凝聚力的缺失的表現嗎?越是複雜的時代裏越要堅守我們自己的本心。

家與家組成一個國,國是家的國。海歸潮不僅是對家的牽掛,也是對國的熱愛的表現,無論身在何方,家始終是心靈深處最深的牽掛和眷戀,也許外國的環境比中國的好,工資也更加的豐厚,可是卻得不到心靈的安慰,因為那些都是外在的“為什麼要回來?因為我深深的愛着那片土地。”雛鳥有戀鄉之情,人也不例外,小鳥從小生長的那片土地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在心裏深深地紮下了根,可能把所有人都忘記了,那份情誼依然在心裏。

出國留學是大多數學子都夢寐以求的,為什麼,因為外國的教學嚴謹,學習環境又好,工作待遇更是好,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也許大多數人會對這回歸的行為抱有不解。國外那麼好,為什麼還要回來呢?因為我們始終深愛着我們的母親,深愛着祖國大地,我們的心理始終是與祖**親的血脈相連的。

海歸潮,愛國潮,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海歸潮的方興未艾正映射着中國的發展,將會越來越強大。

江蘇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五

有人説:如同生命註定死亡,我們的青春也終將褪色。然而我卻説:“我們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臨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而是生命的一種“狀態”。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輕漂亮的歲月,它是一種昂揚熱烈的“生命狀態”。它並不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衰退。如愛因斯坦,即使年老,卻仍能和孩子們天真地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讓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這樣的他,有誰會説是一位暮氣沉沉的老人,又有誰能説他的青春已經褪色?

有些人,認為青春只是生命的階段,終將隨着年齡增大而消逝,他們往往更容易在生活的打磨下提前失去青春,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小老兒”。

要保持青春的狀態,我們需要擁有樂觀開朗的心。生活如同航海,總會有暴風雨的出現。這些可怕的暴風雨,往往會吹落青春的風帆,使青春褪色。而一顆樂觀開朗的心,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傘,保護着你的青春。蘇軾晚年多次被貶,但樂觀豁達的他依舊不改青春昂揚的姿態,一手美食,一手詩書,口唱大江東去。由此可以看出,唯有保持樂觀,我們的青春才不會被風雨侵蝕。

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們學會“忘記”。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語,都會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傷痕。所受的傷害多了,你的青春也會傷痕累累,最終只能無奈地倒下。而學會忘記,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雲南白藥”,青春上的傷痕也會加速癒合。

青春,並不意味着我們只需要熱血和激情,更須難得的一份沉穩。只憑熱血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雖然絢麗卻無法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穩,我們的青春才能如太陽一般,耀眼而且永恆。

當今社會,有多少人因挫折而過早地老成和圓滑,又有多少人因生活的重壓而變得暮氣沉沉?如若他們能以樂觀為盾,以激情為戈,又怎會青春早逝呢?

我們的青春應是太陽,耀眼,永恆!

如今數碼相機已經十分先進,人們能以極低的成本獲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膠片相機,不顧一卷三十六幅的膠捲幾十元的高昂成本,與暗房裏費心勞神的沖洗過程。這是為什麼呢?正是由於這種種麻煩逼着攝影師在按下每一次快門之前,都能夠仔細深入地觀察被攝物體,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張逐漸顯影的照片背後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記憶。

這種回味在如今數碼照片氾濫的時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們用鏡頭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記憶,以為自己這樣便抓住了時光。

我也曾經這樣天真地認為。我初涉攝影之時曾去過一次西藏旅遊,帶着自己的數碼相機。藍天,白雲,碧水,雪山,面對這一切難以用人類語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拍下來。於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間,我的眼睛幾乎未從取景器小窗口上移開過,存儲卡也被填得滿滿的,心想我已記錄下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瀏覽這些相片時,卻再找不回當時的那一份激動了。當時只顧着拍照,卻忘了用心體會旅途的愉快,面對美景的新奇與感動,以及景觀背後動人的故事傳説……我這才意識到,有些東西是難以用相片記錄下來的。

後來,有一次我帶上相機出門“掃街”時,才真正領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區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誘人香味,原來是一家老字號腸粉店。走進店裏,點一碟腸粉,看着老闆在氤氲的煙氣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住舉起相機按下快門。在老城區我又見到一家打製傳統銅器的小店。循着“叮叮”聲走過去,與老師傅打聲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銅的過程。老師傅看着我專注的神情,露出燦爛笑容,於是我又按下快門。當我回家翻看這兩張照片,我突然覺得自己彷彿又聞到腸粉的香味,又聽到打銅的悦耳聲音。

我這才明白,拍照只不過是給你一個觀察體驗的機會,而照片只不過是回憶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憶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膠片機還是數碼相機又有何關係?照片的多與少又有何關係?只要用心體驗,用心記錄,定能寫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記憶。

2017年江蘇大學聯考作文題 篇六

車有各種類型,車來車往,車傳遞着真情,承載着時代的變遷,折射人世的變化,道出人生的哲理。請以此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解析】當穆老師看到作文的第一瞬間,突然閃現的不是寶馬、奧迪、奔馳,也不是嬰兒車、自行車,摩托車,更是不是挖掘機、火車和高鐵,而是2009年江西卷張煒的那篇散文《木車的激情》,文章結尾是這樣寫道:也許當我們現在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懷念木車的激情的時候,才會走向自己的覺悟。

《木車的激情》抒發了作者對“木車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現代人心靈缺失現狀的憂思與批評。

在《2017年江蘇大學聯考語文考試説明》命題指導思想中,明確將“富有時代氣息”,改為“弘揚傳統文化”,可見江蘇命題人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與賞識。

誠然,隨着城市化的進程,我們的車也在不停地變化着,也促進了人們出行的便捷,但是我們的人際關係呢?或許變得更加複雜,我們的氣温呢?變得更加反覆無常,我們對學識的摯愛呢?卻少了一點“激情”,少的'就是“木車的激情”。

還是那句話,命題人通過車的不斷變化,來讓我們反思以“木車”為代表的“傳統文明”與以“轎車”為代表的“現代文明”之間的關係,有利也有弊,需要我們辯證地去看待!

“車”只是一個象徵,象徵着社會的發展與變化,木車、手推車、馬車象徵着傳統、質樸的農耕文明時代,而自行車、汽車、火車則象徵着現代文明,就像穆老師之前預測的那樣,勢必會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背景下的一次大探討。考生在作文時,只要能抓住典型的“車”去代表那個特有時代去行文即可。

今年繼續考查“新材料作文”乃是意料之事,江蘇自2004年開始獨立命題之後,各屆命題人還是比較謹慎與求穩的,1999年—2003年皆為“話題作文”,2004年,江蘇接過自主命題大旗後,依舊持續2年“話題作文”。自2006年起,一直到2012年,連續7年考“命題作文”,足以見“穩”。從2013年起,全國颳起了“新材料作文”之風,在審題障礙上降低難度,給足考生空間“自由發揮”,更體現了大學聯考的人性化。

江蘇大學聯考高分作文 篇七

汪曾祺先生寫過《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綴上“月令”一詞,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風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種,蠶老麥黃一伏時。莊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收穫,得有講究,亂不得。

驚蟄了。

“驚蟄”怎麼看都是欣欣向榮的一個詞。莊稼人要抽出時間“鬆土”,憋了一個冬天的黑土地,已經等不及了,急着出來透透氣。春耕開始了(也有春分的説法)。

從清明到端午,莊稼人就一直忙。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蠶種,講究的就是一個“次序”。這是歷朝歷代傳下來的規矩,幾千年耕作經驗的積澱與昇華。村中,要每家每户地仔細叮囑。

“芒種”這個詞真好聽。

大約在六月份,草莓地裏會莫名其妙地生出許多不知名的小蟲子。這種發現,談不上智慧,只是一種經驗之談。不要着急,也不必時不時去看。待到烏豬子過江了,躲的、藏的,蟲們都會溜出來。用紙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遠遠的一處荒田裏去。

踩死它?哪能呢!莊稼人講求佛性,相信生死來去自然,打擾不得。奶奶年紀大了,卻不忌憚生死。“七十二,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耕作了一輩子,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

小孩自然沒有這般境界。從桑葉腋間墜出的桑樹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由青雪雪、黃澄澄、紅撲撲、紫瑩瑩,變得晶瑩透亮,烏紫烏紫的,像黑玉。桑葉伸伸展展,桑葚清清涼涼在底下蔭着涼着偷樂。小孩真饞!一個孩子像貓一樣攀上樹,吊彎樹枝,底下的小孩便忙着摘桑葚。吃到嘴脣發紫,被媽媽拖着去河邊洗。小孩也不忘顯擺自己的聰明。

夏至來了。

田裏要浸水。不大會兒,蚯蚓搖頭晃腦地爬上田埂。又不大會兒,你再回來看看,田埂就滿了。這些蚯蚓也聰明得緊呢,這是一種本能。水汽泱泱。

莊稼人將腳探入水中,涼絲絲的。田裏有些許零星青白色的碎瓷片,也不要緊,莊稼人腳底的老繭厚着呢。還有水蛙,我們這裏稱“螞蝗”,不再多提。傍晚,晚霞像火紅的楓林漫天舒捲。

這是怎樣的景象!

大暑前三天後四天不能澆糞。

有人瞧不起莊稼人的愚鈍,我卻不這麼想。______節氣,吃桑葚的孩子,還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連大自然裏的一花一草,一蟲一鳥,又何嘗沒有智慧?

真願意做個莊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