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樣理解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欄目: 思想彙報 / 發佈於: / 人氣:1.35W

第一篇:樣理解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樣理解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尊敬的黨支部:

第一,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由我們黨的政治地位決定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主題,把“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概括為中國的發展路線,充分表明我們黨執政的目的始終着眼於發展,執政的任務始終致力於發展,執政的措施始終圍繞着發展來制定,執政的成效始終要用發展來檢驗。

第二,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在科學總結其他執政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中提煉和概括出來的最為深刻的教訓。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在於這些國家執政的共產黨沒有解決好發展問題。歸結起來是先進生產力沒有充分發展,先進文化沒有充分發展,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充分維護和發展,動搖乃至喪失了黨執政的物質基礎和羣眾基礎。

第三,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要求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生產力不發達,特別需要我們花大氣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發展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迫切。

第四,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適應了當代世界發展變化的實際。世界生產力和科技發展很快。當代資本主義國家一方面存在諸多深刻矛盾;另一方面,在新技術革命中生產力仍有很大發展。這使社會主義面臨很大的壓力和挑戰。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我們應該作出的正確決策,就是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使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進一步顯現出來。

彙報人:haoword

2014年6月12日

第二篇:如何理解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何理解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摘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對黨執政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也是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和歷史責任;反映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所以其必須能夠領導中國實現民富國強、振興中華,而只有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才能實現自己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承擔起自己的歷史責任。

關鍵詞:執政興國科學發展與時俱進經驗總結

黨的十六大提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對黨執政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也是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一論斷是對“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新的詮釋,不僅在理論上具有創新性、開拓性,而且在實踐上具有重要性、緊迫性。

1 歷史經驗總結,時代呼喚發展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人民的選擇,而人民之所以選擇中國共產黨,從根本上説是因為它能夠領導中國實現民富國強、振興中華。只有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才能實現自己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承擔起自己的歷史責任。

縱觀中華民族興衰榮辱史,是一部演繹發展的交響曲。中國古代文明曾經長期領先於世界。但從18世紀末期開始,封建統治者閉關自守,固步自封,綜合國力每況愈下。從一九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中華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國家陷於災難的深淵,瀕臨滅亡邊緣。這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一、以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主義三座大山,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三、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領導中國進行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鬥,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牢牢抓住發展這個主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到2014年中國在社會主義基礎上進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榮富強。這100年是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100年,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温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黨的十六大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89年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經驗,明確提出,要在二十一世紀的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並且制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綱領,向全黨和全國人民展現了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環顧今日之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題,成為響徹大江南北的高歌。

對於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可以這樣理解。由於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所以其必須能夠領導中國實現民富國強、振興中華,而只有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才能實現自己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承擔起自己的歷史責任。從以上的論述和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中國的發展來看,這是鐵一樣的事實。

當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還相對落後,人口壓力大,人均佔有資源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國內就業不足,社會購買力低,三農問題凸現,東西部差距日益擴大,國內生態環境由於巨大的人口壓力和粗放型的經營方式呈惡化趨勢。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科學發展來有效解決。着眼於國際形勢,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很大,西方敵對勢力對社會主義中國實行遏制和“西化”“分化”的圖謀不會改變。加快發展,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是成功應對各種風險和考驗的唯一選擇。

2 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了以人為本,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其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為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

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應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堅持以發展為主題,用發展的眼光、發展的思路、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就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胡錦濤説,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

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3 黨對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

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反映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到人心向背、事業興衰。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人民的選擇,而人民之所以選擇中國共產黨,從根本上説是因為它能夠領導中國實現民富國強、振興中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緊緊把握住這一點,就從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願望,把握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就能使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使黨的執政地位不斷鞏固,使強國富民的要求不斷得到實現,進而才能充分展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增強社會主義制度的説服力和吸引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就是代表了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我們正面臨着世界經濟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也面對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國際競爭。這是一場全球範圍內的大競爭,任何國家和民族都回避不了。在這場競爭中,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解決中國的所有問題,關鍵在發展。實現全面建和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要靠發展;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靠發展;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要靠發展;解決人們的思想認識問題,説服那些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鑑定人們對社會主義和祖國未來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終也要靠發展。我們只有加快發展,才能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處於主動地位,立於不敗之地。

結論

只有經濟大大發展了,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斷改善,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我們的腰桿子才能更硬,我們在國際上説話才更有分量,支持我們的朋友才會更多。因此,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奮力在這場大競爭中取得主動,發展壯大我們自己,是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必須承擔起來的歷史責任。所以“當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

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江澤民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江澤民.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五週年暨總結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胡錦濤.在學習《江澤民文選》報告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8-16

第三篇:如何理解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如何理解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也是當代中國的主題。發展才能興國,我國當前的發展,其基本任務是實現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的結構轉變,其戰略目標是實現國民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實現這一神聖任務和實現最終戰略目標,也為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我們就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切實把握髮展這一主題,必須把發展作為首選的國策。

一、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的報告中指出:“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是對我們黨執政經驗的科學總結。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牢牢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帶領全國人民圖強奮進,國家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實力大為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gdp總值從1978年的3624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959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率為9.4%,超出世界同期年均增長率的6.1個百分點。這使我國gdp總量躍居世界第六位,超過了加拿大和意大利,僅次於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而且與這些強國的差距也明顯縮小,如1989年我國gdp總量僅分別相當於德國、英國和法國的37.9%、53.3%和45.6%,到2014年已躍升相當於德國、英國和法國的63%、81%和89%。目前,我國鋼鐵、煤炭、化肥、水泥、電視機、程控交換機、糧食、肉類、棉花、水產品、水果等產品產量,均居世界之首。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近1000美元,特別是上海市去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4500美元,我國人民生活從“温飽”跨入“小康”。

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也是對我們黨在新時期根本任務的高度概括。1997年9月,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上提出了令人振奮的奮鬥目標:展望下世紀,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14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發展戰略部署,既是依據鄧小平同志設計的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步驟而做出的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新世紀發展戰略,又是對“三步走”戰略的豐富和發展。黨中央在考慮新世紀初我國發展的戰略時,突出強調要堅持以發展為主題,因為繼續解決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提高我們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要靠發展;增強國力,改善人民生活,要靠發展;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保持穩定局面,要靠發展;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要靠發展。總之,解決中國的所有問題,提高綜合國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都在發展。緊緊把握住這一點,就從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願望,把握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就能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落實,使黨的執政地位不斷鞏固,使強國富民的要求不斷得到實現。

二、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的報告中指出:“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發展關係到政治穩定。政治穩定主要是政局穩定,政局穩定的基礎是人心穩定,而人心穩定的基礎,則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須依靠經濟的高度發展。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世界上一些國家發生問題,從根本上説,都是經濟上不去,沒有飯吃,沒有衣穿,工資增長被通貨膨脹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長期過緊日子。”“這不僅是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個政治問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實踐表明:只有發展搞上去,國家的穩定和長治久安才能有保證。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的報告中指出:“發展必須堅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衝破,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改革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國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實現的。實現未來幾十年的奮鬥目標,關鍵仍在於深化改革,改革就是要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以確保國家的繁榮與穩定。因此,在任何時候,我們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同時還必須把握好改革的節奏,使其積極穩妥地進行,既要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又要考慮到國家、羣眾和整個社會的承受能力,使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相適應。我們要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繼續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從根本上消除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的報告中指出:“根據世界經濟科技發展新趨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要求,本世紀頭二十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基本實現工業化,大力推進信息化,加快建設現代化,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前十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計劃和二〇一四年的奮鬥目標,使經濟總量、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個大台階,為後十年的更大發展打好基礎。”“持續、快速、健康”這六個字,我們要一直堅持下去,這是積累多年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才確立起來的我國經濟順利運行的唯一正確的路子。這六個字是相輔相成的統一整體,“健康”是“持續、快速”的保證,如果不“健康”,發生了嚴重的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問題,“持續、快速”就會被迫打斷。今後五到十年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層次問題是經濟結構不合理及其引發的經濟質量不高,主要表現為產業結構不合理,地區發展不協調,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各收入階層間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社會保障滯後,城鎮化水平低,工農業生產技術落後,國民經濟整體素質還不高,人均資源短缺與環境污染比較嚴重。這些問題如不加緊解決,就難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難以增強我國發展的後勁。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必須果斷地抓緊進行結構調整,否則,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就會處於劣勢。為此,我們必須抓緊做好下述幾項工作:一是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工業改組改造和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服務業;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注重依靠科技創新和加強科學管理,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三是加快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步伐,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確保我國的人口安全、食

物安全、信息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使我國早日在可持續發展能力與水平上成為世界強國;四是注重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地區協調發展,使全國都能相繼進入比較發達的小康階段;五是要適應經濟全球化新潮流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環境,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增強我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四、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的報告中指出:“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各種自然資源。抓緊解決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興建南水北調工程。實施海洋開發,搞好國土資源綜合整治。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和建設。”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在人類的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由於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與衝突引起了環境問題,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這種環境問題諸如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鋭減、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酸雨污染、資源耗竭和生態破壞等,這是人類對自然環境、資源利用和配置方式錯誤或不當所導致的,也是國際、區際、代際、代內分配不公和各種利益集團的無序競爭所造成的。在尋找環境問題的解決對策上,人類經歷了二十多年探索與實踐,終於獲得了從關注“環境問題”到關注“環境與發展相協調問題”的新視角,提出了可持續發展這種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新發展觀與戰略思想。圍繞環境與發展的協調問題,長期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十分關注這一問題。1992年6月,李鵬同志代表中國政府在巴西里約熱內盧世界首腦會議上莊嚴簽署了環境與發展宣言。1994年我國率先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提出了適合自己國情的行動綱領,並在1996年正式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的基本發展戰略,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巨大反響。為號召全民行動起來全面推行可持續發展這一神聖國策,江澤民同志在多次會議中都就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等相關問題提出重要指示。他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我國是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計劃生育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2014年3月10日江澤民同志又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實現可持續發展,核心問題是實現經濟社會和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現在,國際上形成一個越來越明確的共識,就是發展不僅要看經濟增長指標,還要看人文指標、資源指標、環境指標。為了實現我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為了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始終擁有生存和發展的良好條件,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並切實解決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問題,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和和諧,努力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在黨中央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行動提出之後,我國的政府部門、社會各界也紛紛行動起來並針對我國的國情特點和結合借鑑國外的學術研究與實踐,來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實踐,使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與水平獲得不斷提升。然而,在實施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尤其是在跨入21世紀的“十五”期間,我國人口、資源、生態環境等方面仍要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我國當前是以最脆弱、嚴峻的生態環境,供養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重要資源人均佔有量不斷下降,並且達到歷史最低點;1999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1857萬噸,排在世界第

一位,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10大城市中,我國佔7個;我國酸雨面積佔國土面積的30%,成為全球三大酸雨區之一;全國52%的城市河段為v類和劣v類水質,污染較重;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67萬平方公里(其中,水力侵蝕面積為179萬平方公里),約佔國土面積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積1萬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積已達262萬平方公里,並且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展,相當於一箇中等縣的面積;我國絕大部分公民的環境意識與參與環境保護自覺行為遠遠不如外國公民,其差距是巨大的。這一系列的嚴峻現實問題使我國政府、理論學術界和具有良知的社會公眾深深地認識到下述的重要問題:如何才能使21世紀成為我國從不可持續發展轉向可持續發展、從大規模生態赤字轉向大規模生態建設、從不斷向環境透支與索取轉向合理利用兩種資源、從環境污染轉向環境保護的文明與進步時代,其解決對策、價值取向和正確路徑在哪裏?為了正確地領會江澤民同志和黨中央關於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精神實質,也為了全面貫徹、切實實施這一國家戰略,以推動我國可持續發展進程。筆者認為,當前我們應當圍繞下述幾方面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和實踐。

1、應加強科學的環境與資源管理、健全環保立法和強化制度約束。我國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應借鑑環保管理先進國家(如西歐、日本)經驗,建立健全相關的環保法規、制定與我國當前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環境標準、完善環境綜合整治考核制度,與此同時,還要研究和探索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激勵政策和制度,通過建立有效激勵和科學制度約束,來促使社會各界自覺行動起來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應推行全民環保教育,強化公眾參與和全民合作的道德契約。我國大量的環境污染、資源破壞和生態安全風險問題,大都是企業與公眾在日常社會經濟活動中不科學地配置資源環境而導致的,這些問題往往涉及到若干部門、企業和公眾,這絕不是某單一部門的環境問題,而是涉及眾多企業或個體介入的錯綜複雜的環境問題,這需要中央政府及各級管理部門強化公眾參與,宣傳倡導全民的環保權利和義務,通過各種渠道,多種形式的交流、宣傳、教育和技術培訓來提高公眾參與的認識與環保意識,培育可持續發展的行為與規範,促使綠色文明的價值觀、環保觀和道德觀的形成,建立解決環保問題的共同參與制度和全民合作的道德契約,最終提升為全民綠色運動的社會行動。

3、應加強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創新(sti)和制度創新(ssi)。在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上,我國政府應重視推行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這裏所指的技術創新,其所包含的技術發展不僅不能對資源的掠奪和對環境的破壞,而且必須能對資源再生與持續利用和對自然環境的維護與保護,也要求其技術創新所創造的效益應涵蓋經濟、社會和生態等方面的綜合效益,還要求其技術創新所激發的推動力將能促使社會的文明與進步;而制度創新除了它本身應符合傳統主義的制度創新之外,還應具有更深的內涵、更高的標準和更嚴格的條件,它所追求的不應僅以集團利益為目標,而應以利天下為原則,尋求社會福利的持續優化和資源環境配置的均衡。

4、應走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雙贏”道路。為實現“雙贏”,我們應努力做好下述工作:一是調整產業結構與生產佈局,實行集中治理。通過對規模小的污染環境企業關、停、整改並有規劃地建設一批污染行業集中區、推行污染集中控制,同時還要引導企業改組、整合,向現代化、社會化和集約化的大規模生產方向發展。二是節約資源,實行可持續利用。政府應對節能、節水、節約資源的企業給予鼓勵及優惠政策支持,並對能耗大、資源浪費企業賦重税來激勵企業推行節能

生產和綠色生產。三是走出“誤區”,避免“先發展,後治理”發展模式重現。各級地方政府在審批投資與發展項目時,要堅持一個原則,即污染、治理同步進行原則,實行新建項目的戰略環境評價制度,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到了末端才來考慮治理的落後現象。四是應重視發展環保產業,我們應充分認識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十分落後,無論是環保產業規模、產業結構,還是環保技術,均與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環保產業作為21世紀的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無論從本身具有的“雙贏”經濟與社會效益,還是從企業應對未來國際市場競爭的環境標準和綠色產品要求來看,我們都應把這一產業視為一種重要的戰略性產業來加以發展與扶植。

5、應加強防範加入wto所引起的生態環境風險。在我國加入wto及經濟全球化的新潮流中,由於大量的外資湧入,不可避免地將出現因外商實物出資或國外資本、技術大量進入導致外國廢棄物或污染越境傳輸問題,因此,建立我國入世後生態安全與風險防範的監測、預警系統,研究其對策及措施將是我國當前急待解決的一項重大的課題。

總之,發展是硬道理。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努力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我們要全力抓好政治體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做好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協調好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關係,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並儘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以提高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水平和不斷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第四篇:如何理解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如何理解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把發展作為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對黨執政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也是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客觀要求。

(1)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反映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到人心向背、事業興衰。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人民的選擇,而人民之所以選擇中國共產黨,從根本上説是因為它能夠領導中國實現民富國強、振興中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緊緊把握住這一點,就從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願望,把握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就能使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使黨的執政地位不斷鞏固,使強國富民的要求不斷得到實現,進而才能充分展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增強社會主義制度的説服力和吸引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2)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第一要務,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

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一條重要經驗。歷史和現實都證明,無論國際國內形勢如何變化,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只要正確堅持和貫徹發展的思想,我們就能夠從容應對挑戰,克服困難不斷前進。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之所以能得到全體人民的擁護,我們之所以能夠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都與緊緊扭住發展這個主題密切相關。新時期我們所取得的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我們黨實施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帶領人民艱苦奮鬥,推動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起來。我國經濟從一度瀕於崩潰的邊緣發展到總量躍至世界第四、進出口總額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從温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多減少到2014多萬,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的發展,不僅使中國人民穩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而且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些歷史性成就充分證明,堅持以發展為主題,用發展的眼光、發展的思路、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就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3)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第一要務,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客觀要求。

當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關鍵就看我們能不能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鄧小

平歷來十分重視發展的機遇問題,強調要利用機遇把中國發展起來。江澤民認為,能不能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贏得主動、贏得優勢的關鍵所在。胡錦濤指出要善於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髮展機遇。我們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引下,將科技、教育、文化與政治、軍事等諸多因素有機地融為一體,謀求全面的發展,不斷提高綜合國力,從而不斷提高我國的國際威望、增強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

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離開了發展就沒有任何意義。發展始終是關係社會主義前途和命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靠發展來不斷鞏固和前進的。

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對共產黨執政的規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認識的深化。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髮展的根本動因。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一切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以生產力為基礎的發展是推動社會前進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只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推進社會全面發展,才能充分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我們黨要帶領中華民族在社會主義基礎上走向復興,就必須不斷髮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推進現代化的發展。鄧小平同志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他指出:“中國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國際國內形勢都要求我們加快發展,只有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中國的社會主義才有出路。江澤民同志反覆強調:“發展是硬道理,這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戰略思想。”特別是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實現民富國強都無從談起。我國近代的歷史和當今世界的現實都清楚表明,經濟落後就會非常被動,就會受制於人。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我們周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都在加快發展。如果我們經濟發展慢了,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國家長治久安都會遇到極大困難。

所以,我國經濟能不能加快發展,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而蔓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培訓問答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是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問題。我們正面對着世界經濟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也面對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國際競爭。這是一場全球範圍的大競爭,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回避不了。在這場競爭

中,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加快發展,增強經濟實力,提高綜合國力,才能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處於主動地位,立於不敗之地。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在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國內外局勢的基礎上,妥善處理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各種複雜不確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國發展的主動權。”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奮力在這場大競爭中取得主動,發展壯大自己,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必須肩負起來的歷史責任。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一條重要經驗。三十年來,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全體人民的擁護,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不斷提高,都與我們緊緊扭住發展這個主題密切相關。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從容應對一系列國際國內突發事件的挑戰,戰勝在經濟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風險,經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驗,排除各種干擾,保證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航船始終沿着正確的方向破浪前進。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社會保持安定和諧,我國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這些歷史性成就充分證明,只有堅持以發展為主題,用發展的眼光發展的思路、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才能實現新世紀的歷史使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要靠發展;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靠發展;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要靠發展;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要靠發展;解決人們的思想認識問題,説服那些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堅定人們對社會主義和祖國未來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終也要靠發展。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進的根本保證和根本動力。

江澤民同志在“五三一”講話指出:“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學習和領會這一重要思想,對於我們提高對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全面理解並認真貫徹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對鄧小平理論的進一步發展。鄧小平同志説,發展是硬道理。江澤民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指出,不斷提高勞動羣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其勞動技能和創造才能,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我們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必須履行的第一要務。他在 “五三一”重要講話則進一步指出,在執政興國的各項工作中,發展是第一要務。這裏所説的發展,既包含經濟文化的發展,也包括民主政治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人的全面發展;是經濟、社會、自然的協調、全面的發展,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地域的發展;是生態環境不斷

改善、各種資源保護性開發的可持續發展,不是一時、畸形、不穩定的發展。這樣,就從內涵上加強了發展的重要性,並在適用領域上擴大了發展的範圍。

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科學總結。從國際共運150多年的歷史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來看,能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科技、教育、衞生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關係到一個執政黨能否站在歷史潮流前沿的最重要的因素—— —即第一要務。推動當代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快速、健康發展,維護和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的關鍵所在。一個執政黨如果喪失了先進性,也就喪失了生命力,喪失了執政的資格。所以,把握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就從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願望,把握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還應認識到,執政黨具有的先進性不是一勞永逸的。上個世紀末,我們終於實現了現代化建設的前兩步戰略目標,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這是我黨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的結果。但我國仍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社會生產力的矛盾是我國的主要矛盾。要永遠保持黨的先進性,就必須以發展的觀點、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不斷為黨的肌體注入新活力,把執政為民與執政的科學性和時代性緊密結合起來,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千秋大業緊密結合起來。

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抓住時代機遇,實現我國跨越式發展的迫切要求。當今時代,我國發展有四大難得的機遇:國內20多年的改革開放積累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和平與發展的主題為我國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經濟全球化給我國企業融入世界經濟的主流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信息化帶來的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便於我國從工業化直接進入信息化、現代化。此時,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就是贏得了時間、贏得了機遇,就能使我國在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在國際關係中保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

第五篇:如何理解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稿子)

如何理解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摘要

從92年鄧小平同志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一著名論斷至今,縱觀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的歷史。期間,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飛速前進的時期,也有走彎路的時候。但是很明顯,這個歷程毫無疑問的向我們詮釋了發展才能鞏固社會主義,才能推動社會主義建設,才能提高中國的實力。只有在黨堅持堅持不懈地以發展作為其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情況下,才能夠使中國發達,不斷擴大其國際影響力。 關鍵字發展執政興國社會主義建設生產力

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指,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一,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歷史原因

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還源於對我黨幾十年執政的歷史經驗教訓與總結。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的進步,但也經歷了許多重大的曲折和挫折,在改革開放前的二十多年的時期中,由於左的思想的影響,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思想路線的指導下,我國的執政方向發生了偏差,國家的內耗和動盪不止,包括歷時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耗費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力,貽誤了國家的發展良機,延誤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拉大了我國同發達國家及周邊國家、地區的差距。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許多國家加緊發展的大好時機,但我們國家卻沉迷在無休止的內耗之中。使我們同這些國家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了,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1978年我們黨在粉碎了“四人幫”集團後,在鄧小平的主持下,毅然扭轉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路線,把黨的工作重心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正確軌道上,把國家的發展問題擺在黨執政工作的首位,從此開創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以近二位數的經濟增長速度發展,人民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短短二十幾年,我們國家從短缺經濟走到社會商品富足時代,人民生活完成了從貧困落後走向温飽再走向小康的階段。國家順利完成了鄧小平指出的現代化發展戰略“三步走”的前二步計劃,現在

正向全面建設小康階段發展。正是因為我們黨緊緊抓住發展這一中心任務不動搖,抓緊時間發展自己,為人民爭得實惠和好處,我們黨才能在20世紀90年代蘇聯、東歐的社會主義劇變的風浪面前安然無事。在世界社會主義處於低潮時期穩步發展;也正是因為,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人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集中精力於國家的發展,我們的國家才呈現出經濟較快增長,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從我們黨幾十年執政的正反兩面的經驗教訓中得出的寶貴的經驗和總結,是從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沉痛的教訓中得出的寶貴的經驗和總結。一個執政黨如果不能把發展作為執政的第一要務,不能執政為民,那麼,這個執政黨就不能保持它的戰鬥力和號召力,就最終要垮台。

二,從國內和國際上看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原因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牢牢抓住發展這個主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是我國社會長期保持安定團結、政通人和的時期,是我國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的時期。201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5933億元,比1989年增長近兩倍,年均增長9.3%,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温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電冰箱、洗衣機、彩色電視機、電腦這些20多年前許多人聞所未聞的電器產品,現在已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較寬敞的住房,個人擁有汽車等昂貴商品已經屢見不鮮。社會主義的中國生機勃勃,欣欣向榮。而這正是發展帶來的效果!

同時,這也是適應時代主題變化的需要。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是維護和平和穩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的發展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新的推動力量。

20年來,中國已經先後參與了聯合國在柬埔寨、剛果(金)、利比里亞、黎巴嫩和蘇丹等國家和地區的維和任務。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揮積極作用,中國派出的軍事觀察員、工程兵、醫療人員、運輸兵等維和官兵都是軍中精英,他們為保障聯合國維和部隊履行使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發展中的中國正在不斷為世界的維和使命注入她不可忽視的力量。

縱觀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發展在期間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執政後,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克服無數困難,逐步建

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就是在長期平均經濟增長率比較低的前三十多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仍不低於世界的平均水平。

輿論這樣評論,中國共產黨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一窮二白”的經濟面貌得以改觀,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發展的重大貢獻。

中國共產黨把解決人民的温飽問題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中國的扶貧開發對世界減貧事業意義重大。

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用不足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養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到2014年,按照人均純收入1274元的扶貧標準,中國全國貧困人口已經減至2688萬人。

“中國在解決温飽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一個奇蹟”,“是對人類的特殊貢獻!”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迪烏夫如此表示。

對於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可以這樣理解。由於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所以其必須能夠領導中國實現民富國強、振興中華,而只有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才能實現自己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承擔起自己的歷史責任。從以上的論述和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中國的發展來看,這是鐵一樣的事實。

三 如何把發展作為當前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要全面把握科學的發展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在指導思想上,“發展要堅持發揚求是精神與務實作風”;在現實目標上,“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在價值取向上,“在發展經濟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在實踐原則上,“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戰略視野上,“注重實施可持續性發展”;在動態機制上,“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在實現手段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在文化內涵上,“必須在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的同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展“三個面向”的社會主義文化;在重要支柱上,“在經濟發展基礎上積極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在根本保證上,黨要“始終走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前列”;在國際環境上,“世界和平是促進各國發展的前提條件”,等等。

要抓住機遇,力爭實現跨越式發展。當前迫切的任務,就是抓住信息技術革命的機遇,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歷史表明,現代化是一個依靠科技創新,不斷使先進生產力取代落後生產力的動態歷史發展過程。在新世紀裏,人類社會正在從工業社會邁入信息社會,信息技術正在成為社會生產方式變革的強大推動力量。要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必須抓住機遇,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以工業化推動信息化,以信息

化帶動工業化,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21世紀頭一、二十年,對我國來説,是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黨和全國上下要抓住機遇,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地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顯然,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對完成我們黨“第一要務”的歷史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江澤民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江澤民.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五週年暨總結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胡錦濤.在學習《江澤民文選》報告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