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雀之戀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51K

雀之戀心得體會多篇

雀之戀心得體會篇1

李碧華説,文壇寂寞的恐怖,只出一位這樣的女子。

“一位”,一個對於她來説永遠不算太過華麗的詞彙。

因為她的獨一無二,因為那些些漫着舊上海繁華氣息的文字,因為一件件流光溢彩的華麗旗袍,人們便無可救藥的愛上了這位民國年間的傳奇女子。

張愛玲,我也深深愛着着她,愛到無可自拔,從《傾城之戀》到《半生緣》,再到《十八春》……

無可厚非的是,只“張愛玲”三個字,就有無限的吸引力。是的,二十世紀唯一的天才女作家。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這樣一段唯美的句子曾使相貌平平的李貴妃大受皇帝的寵幸,而理所當然,《傾城之戀》這樣一個唯美的名字也使得人們都這樣一部小説,有着不可置否的無比期待。

而張愛玲卻讓讀者失望了,書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蘇並不是貌美驚人,範柳原也不是風流倜儻,而不期然的因素讓他們的結合更是讓人無法理解。把“傾城”一詞的本來意義,顛覆、淪陷,這樣一來,傾城之戀名副其實,香港的淪陷成全了白流蘇和範柳原,使他們在逆境中互相依賴,然後在一起。

白家,一個“破落户”,他們家的離婚女兒,窮酸刻薄的兄嫂,軟弱無能的母親。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女主人翁被逼出孃家,跟一個飽經世故,奸狡巨猾的老留學生談戀愛,正要餡入泥淖時將近毀滅時,一場震驚世界的變故把她救了出來,突然得到一個平凡的歸宿。

這是《傾城之戀》給人的印象,有人説彷彿是一座雕刻精工的翡翠寶塔。

張愛玲的語言具有極強的畫面感,白流蘇”和“範柳原”,有着鮮明人物標籤的角色。一個是存活在家庭的閒言冷語中的離婚女子,一個是不肯屈從命運擺佈的堅強男子,兩個人像兩條射線,各自站在愛情的兩個端點,卻向同一個方向延伸,越來越近,卻在戰戰兢兢中因為戰爭而走到了一起。

她跟他在去幫妹妹寶絡相親的晚宴上相遇,他請她跳舞,她會她妹妹不會的一切所謂跟得上潮流的事情,他被她吸引。

他看上了她,而不是她的妹妹。於是在以後的日子中她便越受排擠,都説她不是好人,一個讓人看笑話的女子,連家裏的侄女兒也欺負起她來。於是,她聽了徐太太的建議去了香港,經過一番周折,見到了範柳原,然後他們在一起了。在香港,流蘇過的是平淡無奇的生活,而範柳原依然繼續他的風流日子。

這樣一段感情本來就不被世人所承認,而白家的人也只是為了打發她出門,所以註定不會有應有的幸福。

在淺水灣一邊山的高牆下,範柳原對流蘇説:“這堵牆,不知為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歷史上傾國傾城的réndà抵如此”,這是作品最後給流蘇和柳原的結局,作品中的香港是一座空城,地理上的純粹的空城。白流蘇和範柳原的婚姻,只是形式上的,這樣的婚姻雖不缺少愛情,卻總少了些現實的意味兒。《傾城之戀》,將戀情倒出後,人是活人,城卻是空城。傾城的是作品中的另一個城,傾心的城,比喻上的城,無愛之空城。

?傾城之戀》,從一個反思維的角度寫了時勢成全的一對平凡的戀情,恰倒好處的為香港的陷落臆造了一個的藉口,沒有華麗的辭藻卻精美得無與倫比,拒絕了做作拒絕了高姿態,以一種平凡的方式訴説二三十年代的愛情。

雀之戀心得體會篇2

張愛玲是我喜歡的作者之一,每次讀她的作品總感覺到一種細膩的情感在故事中穿行,讓你不得不驚歎她的筆功,而她的故事也總是不會讓你失望的,甚至還會給你想象的空間。

?傾城之戀》其實是她寫的眾多故事中的一個,一個浪蕩公子和離婚女人的故事,而我之所以對這個故事記憶深刻,可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名字讓我比較喜歡,更多的是故事吸引着我,浪蕩柳公子雖然是浪蕩的,可是卻能夠在戰亂的時候保護流蘇,保護這個愛自己的女子,這大概也算是一份傾城之戀吧!而流蘇能在和他在一起之後一直愛着他,這應該也是是一種傾城之戀吧!

其實他們的故事似乎迎合着名字,傾城,很多時候,我在想這個傾城大概是傾盡一個人的所以吧!當然這也只是我的個人看法,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面,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因此對文章的見解也是不一樣的。而他們的戀,似乎能夠傾盡的是有限的,這也是因為在那個時代的背景下面吧!而張愛玲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她總能用細緻入微的描寫還有絕妙的比喻,給人留下一些啟迪卻又讓讓人無法看全。

不過其實《傾城之戀》中的柳先生和流蘇可不完全是單單的只是傾盡自己的。就如張愛玲在文中寫到“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裏,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着,跟着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來,將蚊香盤踢到桌子低下去。”當時看到這裏的時候,我真的不由得驚歎張愛玲的這個瘋狂寫法,而當時讀的時候卻真心的覺得這個想法很是新奇,也很是應和。

在《傾城之戀》當中,柳先生和白小姐的愛情故事,是複雜的,他們並不是哪種好為革命獻身的英雄人物,可張愛玲把他們之間的情感故事寫的很是富有張力。而故事最有味的地方卻是在他們是在相互鬥爭之中萌生出感情的。而他們最後也是一個想要結婚,一個覺得結婚是一種束縛,而不願意結婚。而不願意結婚的那一個自然是柳先生了,想要結婚的自然就是白流蘇小姐了,但是想要柳先生結婚,這似乎是帶着一絲妄想的。正如她在文中寫道“沒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長期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很艱難,痛苦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慶幸的是最後因為一場戰爭,讓他的浮躁安定了下來,而這一場戰爭也成為了他們之間感情的催化劑,給了白小姐想要的結局。但是這樣的結局卻也是一個帶着圓滿卻也帶着蒼涼的結局,一個愛情的悲劇。這也許也是應了名字吧!“傾城之戀”説的往往是傳奇的愛情,可是傳奇往往沒有那麼圓滿的結局。

雀之戀心得體會篇3

張愛玲在寫《傾城之戀》時,正是和胡蘭成――那個名震四海的“陳世美”剪不斷,理還亂的非常時期。那是她生命中一段刻骨銘心的殘忍。愛與恨,因為是,所以始終無法泯滅。不管張愛玲的作品再如何的不朽,必須承認,這個女人太理智,太冷硬,也太洞徹。基於現代人的眼光,她絕不是一個可愛的女人。甚至,她對於自己筆下的角色過於殘忍,並且一直樂此不疲。《第一爐香》中的葛薇龍從純情萌懂少女眼睜睜走向自甘墮落的結局;愫細的性潔癖毀了一個愛她至深,完全無辜的男人;《花凋》裏的川嫦一心指望病好後嫁個好人,所有人都知道她要死了,除了她自己;傳慶恨他的父親,卻偏偏繼承了父親的一切。她筆下的人物太慘了,全無救贖的餘地。所有的痛苦都白受,所有的犧牲都白搭。看後真真讓人湧上一股厭世之感――――這無情的死氣沉沉的塵世!而它們的造物者,卻沒有絲毫憐憫。眼睜睜看着潮水般的世人在眼皮子底下掙扎翻滾,卻依舊冷靜中帶着冷笑。但是這一次,她卻選擇在《傾城之戀》中讓白流蘇修成正果,不僅如此,她得到範柳原也全靠運氣。

忽然,我們熟悉的張愛玲變了。愛使她成了一個真正的女人,然後逐漸寬容。

愛情成全了張愛玲,於是張愛玲成全了白流蘇。也許胡蘭成那個負心漢並沒有想到,這樣一篇-名作,都源於他一次心血來潮的花心。再看《傾城之戀》,張愛玲不僅將慈悲給了它,更是將整顆心化了進去的。如果其他的作品是用她理性的思辨鑄成,那麼《傾城之戀》便是她一次用感性描繪的故事。它彷彿是從一幢蕭索荒涼,荊棘密佈的城堡中,活脱脱跳出一個鮮活靈動的血肉之軀,讓人驚豔不已。白流蘇與白公館中的人脣槍舌戰,永不低頭的決心叫人拍案稱快;與範柳原在愛情上爾虞我詐,相互交鋒,又是多麼酣暢淋漓!作為男人,也許你不會喜歡這樣一個精於算計,自私世故的女人;作為女人,也不會接受那樣一個左右逢源,油腔滑調的男人。然而,我們無法否認,他們是活的,並且閃着人性的光輝。試問我們心底,又有哪一個能説自己是真正的無私博愛?人類自私的劣根性,我們全都有,只是羞於承認吧。張愛玲,比我們都坦白。

她希望得到他的錢,也希望得到他的愛;他希望得到她的人,更希望得到永遠的自由――――你我又何嘗不想?其實,每一個人心底都藏着一個白流蘇和範柳原呢。

曾經朝三暮四的男人和曾經精明決斷的女人,最終隨着一座城市的坍塌,給了彼此重新審視對方的機會。她想起初識他的時候,他不經意流露的真心:“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

誰知道呢?也許她早已在那時便把真心悄無聲息的給了他。而多年後,他隨口介紹的一句:“她是我太太”,完滿了她前半生的期盼。那,後半生呢?――――胡琴依舊咿咿呀呀拉着,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不管故事如何傾國傾城,它終是一段戲文,只活在舞台上。

闔上一段傳奇,留下的也只是那一縷沉香繚繞。清醒過後,有一點落寞靜靜滴下來。

雀之戀心得體會篇4

愛情有千百種方式,百轉千回,情到深處,無人識,亦無人懂。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別人的愛情,往往無法獲得最真最清醒的感受,因為我們不是主人公,自是捉摸不透。但是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愛情去讓我感受到了一種絢麗而又平淡的愛。

文中有這麼一段話:

她突然爬到柳原身邊,隔着他的棉被,擁抱着他。他從被窩裏伸出手來握住她的手

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

重重的用馬克筆畫出來。張愛玲到底是張愛玲。最徹底的人間情誼。他們都不是完人。他們都是遍體鱗傷的人間男女

他們不過是香港這個華美但悲哀的城裏面,轉身的過客。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她只是踢開腳底的蚊香。傳奇裏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愛過沒有呢?

這麼一瞬間,我相信他們是有愛情的。這樣的諒解,這樣親密的本質,就是愛。愛是恆久忍耐。愛是恩慈,香港的陷落,成全了他。範柳原説,我們那時太忙着戀愛,哪有時間説愛呢?真是精妙。將愛看得透徹原本的兩個人,各自棋逢對手,各自飛檐走壁,各自惺惺相惜。 只是這麼一瞬間,你們相互明白。於是陷落進去。愛讓每個人卓爾不羣。那些範柳原招惹的女孩子,終究敵不過一個半老的白流蘇。只因為,他和她們談的是愛情。

他和她,是過日子。洗去浮華,這只是平凡幸福,長話短説的一對小夫妻,他們可以依偎着過十年八年。然後慢慢回首,看這座浩大的城市,在包容和陷落之後。在勾心鬥角和情感掙扎之後。在愛情開始之後。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是這樣無奈的選擇。範柳原到最後一刻也還是清醒的,“現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於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餘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人。這就是張愛玲式的愛情。喜歡小説中的一段話:“流蘇到了這個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旁,一個人彷彿有了兩個身體,也就蒙了雙重危險。一顆子彈打不中她,還許打中他。他若是死了,若是殘廢了,她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她若是受了傷,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橫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沒有孤身一個人死得乾淨爽利。她料着柳原也是這般想。別的她不知道,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兩個人之間那一絲絲的温情,在一瞬間,讓時間成為永恆。這一刻交織的情感該是幸福存在的道理吧。如果這可以叫做愛情,那麼就算是吧。可我更覺得這是一種悲涼。假如沒有戰爭,兩人將依然活在自己揹負的殼中慢慢前行,誰也不會為對方付出真心。他們會按自定的生活軌跡走下去,看似豐盛,卻是蒼白悲哀。

有人説“範柳原與白流蘇儘管最後終成眷屬,卻絕非有情人。談戀愛是因為他們各取所需,柳原為情卻不想負責任,流蘇為家庭所迫、為尋經濟的依託。戀愛是因為戰爭的恐怖與生活的窘迫讓他們在生命如草芥般輕薄的環境中不得不彼此依靠,因依靠而依戀,因依戀而生愛意。(原來談戀愛與戀愛是兩回事。)婚姻是因為亂世裏容不下個人主義者卻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我卻相信他們是有情的,且是傾城之情。只是誰也不肯先認輸罷了。否則,範柳原不會回頭救流蘇,流蘇也不會置生死而度外,只祈求範的平安。

張的故事寫完了,但是,範與白式的愛情卻延續着。俗世男女既然愛了,就應當説出來,即使輸了賭注,卻亦贏得了一個相伴一生的人,不是嗎?

雀之戀心得體會篇5

對《傾城之戀》我印象深刻,張愛玲的小説總有個尖鋭的開頭。白家六小姐白流蘇與丈夫離婚已有多年,迫不得已回到孃家擁擠度日,卻得不到大家的關愛。某一天她的前夫死了,三爺要白流蘇去奔喪,三奶奶四奶奶也藉此譏諷流蘇天生的掃把星。受盡欺侮的流蘇只想着抓住機會早點離開這個家。範柳原出現了,給了白流蘇一線希望。他有着令人羨慕的財富,也有着迷人的外表,他讓她開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也許白流蘇是不愛柳原的,一切只是為了經濟上的安定。她要的,只是一個婚約,一個可以託身的家,因為她現在什麼都沒有了。而因為父母婚姻問題導致的對建立家庭不感冒的範柳原,對流蘇似乎動了真感情,盼望着她單純的愛。兩個同是夾在大時代夾縫中的青年,一個放蕩不羈,一個被世俗所不容,因為一場戰爭,他們在一起了。在戰爭的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他們終於意識到,在這動盪的世界裏,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裏的這口氣,還有睡在她身邊的這個人。他們把彼此看的透徹,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生活個十年八年了。他不過是個自私的男人,她不過是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一座城的傾倒,成全了兩人的戀情。

在小説結尾,結婚後的流蘇,又變成最平凡的女人,傾一座城成全的一段感情終究不能長久,男人的甜言蜜語又向另外的女人説去了。張愛玲留了一個最無情的尾巴,讓範柳原成為了可恨的男人,也許是因為她自己本身愛上了最懂她卻最終不能忠心不二的胡蘭成,這裏面的情愫也許只有她自己可以體會。世上哪些是因,哪些是果,誰又能分得清呢?讀她的小説似在經歷一場心靈的旅行。

張愛玲的小説讀來愛不釋手,在當時那個並不太開放的時代,她盡情釋放着自己的情感與個性,但歸根到底還是有點小家子氣,我猜這也是她受眾有限的原因之一吧。

雀之戀心得體會篇6

早早地就看過《傾城之戀》這個電視劇,開始對它感興趣,找了書來細細地讀,留下淡淡的悲傷。

不得不説文中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愛情故事與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有相似之處,雖然張愛玲那段婚姻失敗了,但張愛玲對愛情的渴望並沒有被湮滅,白流蘇最後收穫了愛情。

文章展轉在上海與香港兩個地方,以香港戰爭為背景,腐朽的中國所謂的“傳統”為切入點,增加了很大的悲劇色彩。白流蘇與範柳原這兩個人本應該是沒有交集的,流蘇來自傳統的白公館,裏面的一切都過的很慢,與外界的花花世界實在是相差甚遠。在這樣一個傳統的家庭,一個離了婚,近30的女人怎麼會有人看得起?怎麼會不被人唾棄?流蘇就像是一個沒有自尊的乞丐一樣,在哥嫂的猛逼下苟延殘喘地生不如死地活着。而範柳原則完全不一樣,他是海外歸來,他有錢有勢有貌,身邊又不乏女人,適合他的也就是紙醉金迷,他與中國傳統的“矜持”“拘謹”格格不入,又怎麼會與白流蘇這樣的女人有所交集?可是,不得不説這個故事很近人情,通過妹妹的相親,讓流蘇與柳原有了初始的交集,或許正是因為柳原海外歸來,或許正是因為柳原太習慣了紙醉金迷的生活,所以,當他第一次接觸白流蘇的時候,那種新奇,那種興趣,那種吸引才愈發的強烈與難以忘懷,一切安排看似不乎情理卻又全在情理之中。

一次次地矜持與釋放的矛盾,一次次地傳統與發展的矛盾,讓這兩人在那矛盾的時代裏不得不矛盾地或着,“糾結”已然不能成為刻骨銘心的感情了,因為它已經成為每一分、每一秒的必備品,甩都甩不掉,逃也逃不掉。

沒有人會喜歡戰爭那種讓人家破人亡,顛沛流離的形式,可是站在兩位主人公的角度,真的應該去感謝戰爭,隨着一座城池的傾倒,當一枚強大的炮彈在你的耳畔轟然炸開,兩人再也沒有顧忌地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此刻,兩人是透明的,所有的外界束縛都已經蕩然無存,有的只是:他只有她,她只有他。愛情,一直嚮往的自由愛情瞬間變成現實,沒有顧忌,沒有歧視,沒有階級差距,相比於背後傾倒的城池,他們始終堅定地站立着……

“她是我的夫人,你該羨慕我們。”隨着柳原對一個外國女人的這句話,整個故事戛然而止,有人説這是喜劇,有人説這是悲劇,而我留下的是淡淡的憂傷,抬起頭看着鏡子裏的我,想起流蘇對着鏡子的手勢與眼神,我輕輕地歎了口氣……

雀之戀心得體會篇7

老的東西彷彿更有一股力量,能把人從現實拉回過去,把那些早已深深長埋的歷史一下都翻出來。於是,我們只能乖乖聽話,像觀看錄影帶般在腦海中重現許多陳年往事,人物、環境、聲音、氣味,都是那樣逼真。宛如流水,細細長流。

於是,不由得想起《胭脂扣》來了。

不算太老的電影,但所説的卻是年代甚遠的、發生在香港古老的紅燈區——二、三十年代的愛情故事。半橘紅半昏暗的燈光,透着絲絲縷縷水似的柔情。一襲裁減得體的旗袍,勾勒出纖細身段。耀眼的鑲玉嵌金煙袋,風流綈儻貌勝潘安。伊人芳華絕世,翩翩公子多情。道是不要那世上浮華千千萬,只欲作鴛鴦共此時。卻終是因陰差陽錯,香消玉隕長辭,人鬼殊途兩相離。只得那個吱吱作響的留聲機。花紅柳綠,二胡拉起,戲子便咿咿呀呀地唱,歌聲與煙霧纏繞,裊裊地傳來,又裊裊地消失不見。

單從電影的藝術手法上來看,這部片子顯然是達到了它所要達到的目的,無論是片段、人物、色調明暗、情節,都若隱若現地呈現出了那個時代的文化背景、歷史潮流和或多或少的社會內涵。最是那一曲《胭脂扣》,同名電影的主題曲,這首歌距我們不算遠,説是老,自是不夠資格。但是時空的交錯,使得我們聽到這首歌的旋律時,聯想特別豐富,感覺卻像《夜上海》般古老。

便又想到了舊上海。

提起舊上海,不得不提40年代的繁華夜生活。每屆華燈初上的大上海,霓虹閃爍,處處笙歌。侉紈少爺兒們,富家小姐、太太們。還有那些名不見經傳的歌女以及她們的歌女生涯……便只有“紙醉金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才可略點一二。可是那個年代,卻亦有一份值得保留的東西,便是歌曲。這些歌曲的美,美在它的唱者和伴奏的樂隊。當時的流行樂隊成員都是白俄,他們都是沙皇的皇親國戚,在紅潮淹沒下四處流亡。有的拉起絃琴,成為上海人口裏的洋琴鬼,昔日的閒情逸志,不得不拿來作賣藝的伎倆,想必,這也是他們始料不及的罷?難怪這些流行歌曲如此好聽,原來背景音樂裏都有這麼一點兒貴族血液在其中盪漾。戲園子的規矩,在那時候已經很少了,早先一些時間,遠遠的看,人多的地方,也只有戲園。沒有洋鬼子,照七照八的大燈,也要少得很。賣吃食的、趕場子的、地痞流氓、車伕、全在一塊兒看。那些老爺們,坐得最近,卻看得不甚歡心。每每個戲園子都有一個挑大樑,都叫“小蓋天”。依前的例子,小蓋天是會在戲的高潮處露面的,挑最細的嗓子:

“喚一聲爹孃啊-----可是讓我嫁入了那帝皇家,金銀綢緞取不盡,山珍海味任女嘗?”

“好!!”“好!!”所有的人都拍手叫好,若是不叫好,下次小蓋天就不出來了。

“喚一聲爹孃啊-----好狠心將親生閨女推進火!金銀再多是死物,山珍怎比咱家飯?最狠是那大太太,嫉我顏未老,日夜打罵。人情世故是最冷,可憐我遍身是傷,還要強作歡笑狀!”

站着的人,已有的在抹眼淚了。人羣中一片寂靜,只有那些老爺們還在嘈雜,吸一口大煙,不耐煩地敲敲煙桿。只是戲完了的時候才慢慢地起身,跟班的人吆喝着離開。

後來,戲園子漸漸沒了,那些戲子也都散了。國土上戰事頻繁,,人們生活於顛犻流離之中,誰還有那份閒心去逛戲園,戲園的老闆,若不是有得些許頭面,能在亂世中吃上口飯的,也不會拼命做這下賤的活計。這時,總得派生出一些場所,供給那些無所事事的有錢人家,晚間出去消遣的,夜總會、電影院、飯店、遊樂場、舞廳便出現了。

雀之戀心得體會篇8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寫於1943年的上海,這本書似乎和教學沒有太大關係,但我覺得其實在看一些教條式的書籍後,應該也要再回味一下中國文學之美。雖然,這是屬於白話式的小説,但不可否認,張愛玲在人性上細膩與別出心裁的刻畫與時代意義有其可讀性,否則也不會造成一股風潮及許多人潛心的研究。以下就這篇傾城之戀,它的創作背景作一簡單介紹:張愛玲出生於封建式的望族家庭,她的生活便是成長在父權制度底下,1943年,就是很接近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那時候很多中國地區陷入戰爭的局面,可是上海沒有,這時候的張愛玲就是在上海,遠離這種戰局,也讓她有機會去回顧中國社會的父權真相,更使她有機會可以暫時避開父權的支配,那傾城之戀就是在這種恍如切斷心理的狀態下釀造產生的。

故事大綱是:女主角是白流蘇,男主角是範柳原,白流蘇是個離了婚的女人,她在守舊的白公館裏沒有地位,後來為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白流蘇便搶走了原先要介紹給妹妹的範柳原,後來兩人在一起,可是他們對愛情抱持着不同的看法,在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時,因為戰爭踏上婚姻這條路。關於這篇文章有幾個部份我先講一下:像白公館代表的是舊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書一開始就有提到像他們的時鐘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從這邊就可以看出來它是一種很守舊、很舊日的。跟當時的中國其實是很像的!

另外,張愛玲在描寫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現在的文學所描寫的是差異很大的,例如像在描寫範柳原的動心時。從三奶奶講的話可以看的出來:「三奶奶歎了口氣道:『跳了一次説是敷衍人家的面子,還跳第二次第三次!』」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説範柳原對白流蘇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我跟妳跳了一次舞還會想跟妳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對妳其實是有感覺的。這種寫法多麼的含蓄,一個「愛」字都沒有提到,可是,從一些事件的敍述卻可以描寫出人心中感情最細膩的部份,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文章的最後有講到範柳原和白流蘇要結婚,可是在最後説:「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還是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説不盡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邊會有什麼感覺?我覺得她可能想要表達結婚不代表幸福吧!到最後一定還是有挫折!所以張愛玲可能是個悲觀主義者!愛有一天可能還是會變習慣吧!到最後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就是習慣而已,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還是會有危險。

我覺得唸完這一整篇我會覺得説流蘇和範柳原一開始都沒有真心的感覺,後來是因為一場戰爭讓他們的感情開始有那種「患難中見真情」的感覺。它最後説:「到處都是傳奇,不見得會有這麼圓滿的收場。」我覺得是其實這種故事很多,譬如説:醜小鴨變天鵝、麻雀變鳳凰。不一定每個人都有那麼圓滿的結局,後面又説:「在萬盞燈火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很像在比喻説在這麼多盞燈、這麼多的故事,這種故事可能不斷地上演類似的情節,可是卻有很多蒼涼的故事在這中間發生,她的意思好像就是説這種情節一直在上演,可是圓滿的卻沒有幾個。但就是要珍惜眼前這一刻!

在這篇文章當中白流蘇生命的轉折出現在她果敢的離家出走,有一段描寫白流蘇的長相、她看鏡子的動作以及胡琴咿咿呀呀的拉着,訴説的都是一些忠孝節義的故事,跟她都不相關了!我覺得這就意味着她要跟白家有所區離,她要跨出去追求她自己的世界,在她和範柳原相處當中雙方都若即若離,我看到的資料是説因為他們兩個都怕輸!範柳原怕輸掉他自己的自由;白流蘇怕輸掉一生。因為在那個時候對一個女人來説最重要的就是能否找一張長期飯票過着安穩的生活,白流蘇一開始便是抱持這種想法,他們兩人最怕的是怕對方知道自己緊張對方。我們現代女人對愛情的態度,在戀愛當中,妳是否也會怕輸掉什麼?

所以,看她的作品雖然會讓人感受一些人生中淡淡的悲哀,但是也非常值得人去深省的!